文言文閱讀題:文化經典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②也,不知其仁也。”“赤③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①賦:兵賦,向居民征收的軍事費用。②宰:家臣、總管。③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學生。
14、下列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子路雖然能使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但是并不是說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就是仁。
B、冉求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所以孔子始終是反對冉求的。
C、公孫華雖然能言善辯,知道禮節進退之道,但是不一定就能遵守并達到仁的境界。
D、在孔子看來,他的三個學生雖然各有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于禮制、德治,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15、結合下面選段,分析孔子的思想。(3分)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答:
參考答案:
14、B(實際上,孔子也是很欣賞冉有的。《雍也》曾記載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子貢、冉求是否可以從政,孔子回答三人皆可從政,認為“求也藝”。《先進》說政事才能要數冉有、季路。)
15、孔子評價學生的'標準就是“仁”。他們雖然各有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于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做到仁,就要做到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或者說,利己、利人、利家、利國、利天下的就是仁。)
參考譯文: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里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么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張說:“請問哪五種。”孔子說:“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文言文閱讀題:文化經典】相關文章:
經典文言文閱讀題精選05-04
文言文閱讀題節選05-10
《宋史》文言文精選閱讀題05-04
文言文閱讀題:于慎行05-07
文言文閱讀提升題05-08
文言文閱讀題答案04-11
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06-13
母親的文化的閱讀題答案04-10
草原文化閱讀題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