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歷程
教師反思的過程經歷“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四個過程。
具體經驗階段
該階段的任務是使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明確問題情境。
觀察與分析階段
該階段教師將廣泛收集并分析有關的經驗,特別是關于自己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價值觀、目的、態度和情感。在獲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師要對它們進行分析,看驅動自己的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么,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與預期結果是否一致等,從而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經過分析,教師會對問題情境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
重新概括階段
此階段將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反思舊思想,并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積極的驗證階段
這時要檢驗上階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動和假設。在檢驗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從而又進入具體經驗第一階段,開始新的循環。
在以上四個環節中,反思最集中地體現在觀察和分析階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環節結合起來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實際的反思活動中,以上四個環節往往前后交錯,界限不甚分明。
二、《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精選7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1
《表里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表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這使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并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所以教師授課時盡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遺憾之處:
1、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的并列句式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部分學生對并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后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2
《表里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表發出清脆的聲音,他認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可是父親不許他動,使他充滿好奇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并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天真無邪,情趣盎然。這是真實的生活。誰還沒有這般可笑的經歷呢?學生的話語交流很容易打開。
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一樣,所以教師授課時盡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這篇略讀課文,表現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識,善于觀察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品質。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合作交流,了解課文大意,然后指導學生劃出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分別采用放錄音、自讀、默讀等形式,使學生在反復的品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和課文表達的意思。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3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需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一個重頭戲,課程改革強調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注重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法等百花齊放。這些教學方法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探究性學習等的倡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通過合作討論與參與的各種教學方法廣泛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對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有效的教學方法還應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應該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種參與應以思維的參與為核心標準。課堂上看似熱鬧非凡,學生積極參與,而學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參與,思維活動停留在淺層次上,這樣的參與是低效或無效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不會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課堂學生看似沒有太多形式上的參與,但卻是積極地在進行深層的思考,有其思維的參與,這樣的教學卻是高效的。
二、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
“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優勢,但難以保證學生在短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于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于學生獨立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于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于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復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于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三、正確處理課標、教材中的活動和實施條件之間的矛盾
新課標設置了大量的探究實驗,幾乎每章、節的內容都是以學生探討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出發點在于通過探究活動的設置和開展,使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充分發揮其創新意識,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發掘知識,使學生在探討過程中逐步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存在很多困難,如怎樣開,開設條件缺乏,開展用途不大,甚至完全沒有必要開設某些活動等,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該如何處理呢?正如課程專家趙占良所說:“在有限的課時條件下,應當追求活動的質量而不是數量。”。我認為對每一個活動,首先要考慮它對學生的發展有什么價值。在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分別去考慮,價值不高的就不要做。對教材中的活動進行精選,價值相對不高、可行性差的要刪去。課改一開始出現矯枉過正的傾向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糾偏。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內化新理念,切實、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并且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嘗試反思中教學,在不斷地分析誤區、克服誤區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創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課堂,為實現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而教。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4
我認為,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2.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4.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5.教學課后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總之,教師要努力調整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天地。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5
生物復習課,與新課是有明顯區別。中考的趨勢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不拘泥于教材,強調以能力和教育價值立意,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本地實際和環境問題,考試涉及的內容比較廣,信息量大。因此,上好總復習課,提高復習質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復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中,復習課卻顯得枯燥無味,令教師頭痛,也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就生物復習課來說,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潛心設計,努力使“重復”變為生動積極的“再現”,同樣可以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所以,我重在讓學生自已將知識梳理,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高整合度,使學生在復習本章內容時能形成知識體系。經過這樣的歸納,使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設計練習時,題型的選擇上要側重于有辯析作用的“選擇題”。練習的設計還可以抓住學生常見的一些錯誤設計練習,這樣針對性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生物復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既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統掌握,全面提高,綜合運用,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中溫故而知新,就能收到理想的復習效果。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6
今年我所帶班級升入初三同時我擔任了初一四個班的生物教學任務,由于初一生物的教材更換了新的教材,使我要重新針對《課標》和更改的教材進行備課。這一個月可謂非常充實,初三的班主任工作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備課組每周的備課都非常認真。
初一的生物課是初中階段生物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個月的教學主要是如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知道一些學習生物學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生物學的具體知識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第一章認識生命涉及到很多的活動特別是觀察活動,所應用的方法也是觀察法,在學生不是深入理解觀察法的前提下先實踐對于下一章學習觀察法會有感性的認識。這一章的難點在于第三節認識生物圈,這一節是有關生態學的知識,只能是讓學生有個了解,因為初二會深入學習生態學的相關知識。從上課的結果來看,學生對于生態系統的理解不是很容易,教師又不能深入展開,所以這一節的內容還需要在詳細的備課,想出好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充分理解生態系統的相關概念。
在學習第二章生物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時,有幾個較好的活動,學生興趣濃厚。
一是讓學生描述自己愛吃的水果特征,其他同學猜答案.
二是在不透明的紙袋中裝一些學習用具等,讓學生閉眼用手摸才是什么?
三是觀察一盆植物學生描述其特征。通過這三個小活動,讓學生體會什么是觀察法。教材中提供了一個活動是觀察與描述生物標本,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就是課堂教學的組織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過于興奮,看起來有些亂,還需進一步的組織和完善,使課堂的教學活動學生積極而有序。
對于第二章生物學研究方法的學習重點是實驗法的教學,如果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這節課可以讓學生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不適合用實驗法,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科學研究方法很多,根據問題選擇最適合的研究方法。我選擇有操作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應用實驗法去解決,可能學生一開始不知道實驗應該如何設計,我們老師可以提供幾種實驗方案,讓學生自己分析哪一種實驗方案設計的更合理。從而引導學生總結出實驗法的幾個重要環節,設計實驗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使難理解的實驗法由難變易。最后,我提出一個問題:螞蟻喜歡吃甜食還是咸食?讓學生作出假設并設計實驗,學生們經過討論,逐漸完善了實驗,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實驗法的基本環節和設計實驗應注意的問題。
這個月的課堂教學活動較多,因此課時進度好像有些慢了,因此下個月要安排好課時進度。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7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系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即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并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方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學生自主學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期末生物教學反思范文12-28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物教學反思范文12-23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反思10-18
初中生物老師的教學反思10-09
初一生物教學反思12-08
初中生物新課改教學反思10-09
初中生物教育教學反思10-09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范文12-06
初一生物教學反思12-08
六年級下冊語文《表里的生物》練習題及答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