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學反思(精選1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比尾巴教學反思1
輾轉多年,金秋九月,收獲夢想,我有幸能加入新鋼一小,重踏的三尺講臺,做回孩子王。十二月八號的匯報課我深有感觸。
首先要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鍛煉的機會,感謝我的師傅唐老師和同事對我的耐心指導,感謝我的孩兒們的積極配合。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低年級的識字和朗讀教學都是重點,所以我采用了以讀為主,隨文識字,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
一、識字。第二課時一開始,通過發運動服叫動物的名稱,這樣可以復習學過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一兩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二、朗讀。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和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們讀出感情。比如問句的朗讀,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教一篇課文,首先必須先把自己放在文章中去,讓自己成為其中一員.我沒能很好地投入,感覺自己游離在課堂之外,與課文還沒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自己的語音語貌影響了整堂課的水平。課堂的教學語言應該是抑揚頓挫,我的語調過于平談,不能很好的牽動學生。
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今后,我要向同級組的同事多多請教,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比尾巴教學反思2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與動物知識相關的短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這邊課文容易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朗讀欲望,所以我選擇了這篇課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12個字,會寫“公、車”,認識新筆畫“撇折”及偏旁“八、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讀好問句的語氣,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會用“誰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像——。”的句式說話。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更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學生當裁判的環節,充分發揮本文的“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讀好問句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可以三個問句分開讀,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問句,教師應該先范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跟讀。其中生字教學也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對于生字的教學,我的導師也給了我許多建議,我自己平時也存在每課識字量太大的困擾。我覺得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點,特別是識字方法的教學,所以設計時還是把識字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并結合不同的識字方法穿插在短文的學習中,最后再進行一次集體的鞏固。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還設計了課外拓展這一環節,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結束本堂課教學。我事先準備好素材,讓學生仿照這兩小節的形式在用其他小動物編一編兒歌,如:問:“誰的尾巴?誰的尾巴?誰的尾巴?”答:“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
但作為一個新老師我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這些都值得我深思:
一、教學經驗不足,準備工作還不到位。
在示范讀問句時,自己都沒有讀正確。問句是從第一個字就開始上揚的,而我只上揚在了最后一個字。這樣教學,學生是無法理解問句和陳述句語氣的不同。如果我在解讀文本注意到這個難點,可以聽聽磁帶上的范讀,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想法讀就不會出現這個不應該犯的錯誤了。
二、不注意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上課時,班里幾個男孩回答問題時為了顯示自己聲音響亮費盡氣力大喊,我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又怕說了他們,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會小了,所以也就沒說什么。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看似默認的態度引起了更多學生的共鳴。齊讀時大家大喊特喊,課堂里嘈雜聲一片。在上課時我還發現學生的讀書姿勢都還不是很正確,才體會到自己平時上課對他們行為習慣的培養沒有很好的重視。
三、組織課堂紀律還有欠缺
感覺這次賽課紀律方面沒有上次好,雖然時不時都在組織紀律,但整個課堂還是有不安定因素,總有那么幾個調皮的小朋友愛說話、愛做小動作,這可能是一年級小朋友的天性吧!我們班因為情況比較特殊,學生在學習習慣聽課習慣方面問題確實比較大,這讓我也很頭疼,以后這也是工作管理方面的重點。
雖然為這次賽課付出了一些精力和時間,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是我平時花再多時間也未必能覺察到的。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孩子們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準備了很多圖片。讓學生說的同時隨機出示6張詞卡:公雞、鴨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與動物打招呼中,把字寶寶送到小動物的手里的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與生字見了第一次面。孩子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暢暢而談這三個小動物的模樣,結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學生字長、短、把。輕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識字任務。隨后,我設計了兩道關口:識字挑戰與朗讀課文挑戰。孩子要讀的欲望強烈。為了朗讀好,理所當然得接受第一個挑戰:識字——比比誰的記性好,識字本領大。一年級的孩子們好表現,一見要挑戰,要展示自己的聰明,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維活躍,同桌合作想辦法記字效率也會高。字寶寶裝進了記憶寶庫,可是它調皮地躲進了課文中,你能響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嗎?孩子們快樂地模仿朗讀。在多形式地比賽朗讀中,孩子們自我評議、合作糾正,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然后我引導孩子從讀中體會,讀后談談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長得啥模樣。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
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著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后,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教學反思3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趣味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主角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簡便、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此刻,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著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上場了以后,因為孩子們都十分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立刻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樣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資料,也為深入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此刻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么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我的尾巴。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么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可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能夠卷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樣的特點,那里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十分成功。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此刻孩子們的面前,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才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十分有情趣。
比尾巴教學反思4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作為第一課時的內容,并以趣味性為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游戲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游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老師的意見后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冗余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杯等游戲環節,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該這樣的增改應該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于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么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通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說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通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念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內容,百度也只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說“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隨后的評課中,孔老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經過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于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了解,有的漢字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并識記漢字,而對于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么讓孩子知道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建一個情境,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
比尾巴教學反思5
《比尾巴》這篇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
1.教學效果: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的興趣決定了它的學習態度。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淺近的詩歌就比較能讓學生感興趣,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里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創設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參加比尾巴的比賽,讓學生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在課文朗讀方面,我主要讓學生做到讀中感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對于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就能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后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范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后是個別讀,再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讀,流利地讀,最后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
2.成功之處:導入新課、識記生字、朗讀感悟、拓展延伸、總結全文,一切很自然地就形成在自己的腦海中,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把每一個環節很自然地銜接起來,成為一體。我借鑒了網絡上的一些設計,用運動會的流程來實現環節之間的銜接,宣布運動員入場引出動物的名字;宣布比賽項目引出問句;宣布比賽結果引出答句。孩子對于小動物本來就很有興趣,而且運動會孩子也經歷過,對于運動會的大體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這樣的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生活實際。
3.不足之處:因為自己內心有些浮躁,有些環節是施而不實,孩子們還沒有真正地進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個環節。比如:在識字環節,比較“把和巴”時,就沒有很好地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找規律識記,結果孩子們還把“巴”讀成“尾”,說明了識記效果不理想。在指導孩子們朗讀問句、答句時,有些亂,指導的層次性不夠強,評價不夠到位,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沒有平時課堂上那么濃,朗讀能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事先準備不夠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限。所以時間掌握得不好,后面的寫字環節還沒有得到落實。
4.改進措施:以后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用語和恰當使用體態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使創設的情境能真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比尾巴教學反思6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通俗易懂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上了這篇課文,感觸很多,現反思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年級學生入校不到三個月,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課堂常規的訓練還不到位,如何讓學生關注教學,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喜歡猜謎語,上課一開始,我用動物謎語導入新課,學生一個個興致勃勃。接著創設一場別開生面的“動物比尾巴大賽”的情境,學生始終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地投入學習。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二、多法識字,不斷鞏固
識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新課程標準》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在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并鼓勵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在教學中,我把整個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多種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學習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裁判,力求突破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動,在愉悅的活動中文本內容也就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里,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里,在學習中感悟。同時識字方面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設法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
我對學生說:“今天,小動物們不僅要來比尾巴,而且還要來考考小朋友,看你們認不認識文中的生字。”我注意變換各種方式認讀生字,使學生對生字的接觸處于一種常識常新的狀態,也使學生無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詞的訓練,并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欲,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我注意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并告訴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利用熟字加偏旁、組詞、說一句話等都是我們記字的好方法,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三、快樂閱讀,提高能力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學中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首要任務是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學生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我給學生示范朗讀,并直接告訴學生:“這一句比較長,可以在誰的尾巴的后面─—好像的后面歇一歇氣,再讀。”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
學習課文中的長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時,我先出示松鼠和降落傘的圖片,讓學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像什么傘?為什么說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學生理解后再看圖指導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學習“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時,我通過課件出示孔雀圖,學生欣賞了孔雀美麗的尾巴后,發自內心地贊嘆:“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朗讀效果不言而喻。
快樂閱讀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不但提高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
四、抓住契機,說話訓練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言正處在發展階段,掌握的語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達他們的意思,更難回答說出老師提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朗讀,回到問題,談想法、談感受是十分必要地。既能拓展知識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模仿課文說。我用課件出示6個問句,告訴學生每句話后面都有個像耳朵一樣的符號“?”叫—問號。有問號的句子叫問句。我先示范說了幾個問句,然后請學生說問句。學生先認識了課文中的問句,又有老師的示范做鋪墊,說的問句十分精彩,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么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馬、燕子、金魚、梅花鹿、貓、牛),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欲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頭發?馬的尾巴像頭發。”“誰的尾巴像剪刀?牛的尾巴像剪刀。”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是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在知識和能力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比尾巴教學反思7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首兒歌,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認識新筆畫“豎提”,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里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創設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參加比尾巴的比賽,讓學生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
在課文朗讀方面,我主要讓學生做到讀中感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對于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
然后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范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后是個別讀,在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得讀,流利得讀,最后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
課文中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中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欲望,此時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編兒歌。在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
例如,“誰的尾巴尖?”“烏龜的尾巴尖。”“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誰的尾巴斷了能再生?”“壁虎的尾巴斷了能再生。”“誰的尾巴扁?”“小魚的尾巴扁。”
與此同時,就文章六種小動物,再比一比它們的耳朵。“誰的耳朵圓?”“猴子的耳朵圓。”“誰的耳朵長?”“兔子的耳朵長。”“誰的耳朵尖?”“松鼠的耳朵尖。”進一步了解這些小動物身上其它的特點。
書寫“長、比、巴、把”四個字的時候,特別強調了豎提和豎鉤的區別。對比“比”和“把”兩個字,除了強調占格和關鍵筆,還要注意寬窄和高低。“比”字左低右高、左窄右寬,“把”字左窄右寬、左高右低。提醒學生坐姿的情況下,讓學生寫好漢字。
比尾巴教學反思8
《比尾巴》是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課文以兒童的視角,對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了生動的描摹,充滿兒童情趣,能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本課時,孩子們在一次次的讀準句子后再讀準詞語。在孩子們有困難的會認字上面,花時間反復糾正讀。有了之前的識字基礎,接下來我把時間主要交給學生,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孩子們分享的參與度很高,有的說,采用反義詞識字法記住了長短,有的說,運用加一加,“”尾,上邊尸加下面的毛。比較“公”和“傘”也采取新發現來比較上半部分,然后再看圖片的樣子,觀察“傘”字的結構。
讀文上,我先自讀,再生讀,糾錯,老師帶讀,一步步下來,我們又變化了讀書的方式一問一答。在最后提示問句和輕聲如何讀?先讓孩子們說接著再總結。
關于會寫字,指導書寫比和把、巴。通過握筆兒歌和寫字姿勢,一起讓孩子邊說兒歌邊寫,寫字前觀察結構,說說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注意什么,每個筆劃都要看清楚,每個字都編書寫兒歌來寫。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于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思考:
1、課堂上第一次訓練孩子在文中圈畫出關鍵信息的能力,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為后期長文章的學習打下基礎。
2、不管是什么課堂,學生第一位,老師教的好壞的考評標準是學生學會了多少,課堂上我一直在滲透這一理念,指導孩子多說,我少說。
3、寫字,關于這一點我一直在反思,因為截止到目前,課堂上最后留下的寫字時間總是少于十分鐘,前面說得多,后面寫的就少了。另外對于比這個字容易出錯的筆畫也沒有進行強調,這是需要后期加強的。
比尾巴教學反思9
《比尾巴》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了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
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趣味,會背之后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所以,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明白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貌,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
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借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十分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閱讀教學不應當只想到閱讀課文,應當更多地為學生供給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著比較尾巴喜悅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教師也為此獲得了更多地信息和滿足。
比尾巴教學反思10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里,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一、激興趣,讓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學語言。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發”;“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嘩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游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于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二、多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中學語言。
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求統一,讓學生在高效整合中學語言。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著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后,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經歷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時,通過拓展練說、模仿寫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共振。
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著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比尾巴教學反思11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這首兒歌語言歡快活潑,富有童趣,它用問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孩子們天生喜歡小動物,對于動物們各種奇特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這為他們學好課文奠定了必須的感情基礎。
開始上課,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六個小動物,讓孩子們當裁判來評評動物們的尾巴,同時也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們躍躍欲試,很快能猜出來,這樣的情境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方法學好這些生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這樣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讓學生發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
兒歌的資料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為此,在朗讀指導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同時注意穿插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合作讀、邊讀邊表演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指導朗讀時,有些亂,層次性不夠強,沒有落到實處。二是課后拓展部分,從課堂實效性來說,花的時間較長,意義不大,我經過反思覺得安排背誦會更有效。
比尾巴教學反思12
《比尾巴》是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首對話形式的兒歌,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歌形式的課文富有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學習課文的寫作方式。兒歌共四節,有問有答,語言通俗易懂,歡快活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文中的插圖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從視覺上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和細心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的特點的興趣。
《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認識并熟讀生字的基礎上,順暢地朗讀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漢字和用心觀察動物尾巴的特點的興趣。這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要學生認識教材要求學習的八個生字,并能流利地朗誦課文。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明白文中問句的意思,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學生富有童心童趣,關愛小動物,所以對動物尾巴的描寫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分別是情境法、直觀法、以讀代講法,充分利用學生對動物的興趣,有效運用感知、感覺的方式,并以感情作為基礎,把朗誦的訓練作為主線,充分地引導學生朗讀,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激活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因此,在課堂中,我鼓勵學生通過看、比、讀、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課文。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活潑、自主的學習空間,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
一年級學生還處于愛玩愛鬧的年齡層,在課堂上會出現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那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始終興致盎然地投入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在學生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這樣導入課題:“今天,有許多可愛的動物來到我們身邊,它們要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比什么呢?請大家看大屏幕。”一開課,學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創設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將自己的情感和現實環境結合起來,進而發展語言能力,提高語文素質,并將個性充分地表現出來。
二、圖文結合,自主識字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生詞“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指導學生學會簡單的識字方法,并進行說話練習,讓學生能夠有話就說,暢所欲言,使他們能自由地、自主地表達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讀”是這節課的`學習重點,要求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兒歌語言的趣味。為了讓學生充分地讀,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如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齊讀、表演讀等。
通過這些方式,學生能充分地調動積極性,慢慢掌握語言的運用和感情的表達。表演讀的方式,把學生帶入了情境,拉近了他們與動物的距離,增強了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真正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各樣各式的練讀,活躍了課堂,能讓學生在自由的、有趣的環境中更好地提高閱讀能力。
四、突破教材內容,拓寬學生視野
教材中所列舉的動物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小部分,在大千世界中,各種新奇的動物還有待學生去觀察和發現。結合課文所學習的動物尾巴的知識,我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去發現更多的動物尾巴的特點,學到更多的知識。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的方法有很多,我在課堂上給學生的建議有幾個:一是讓學生在家看中央電視臺的《人與自然》的節目;二是鼓勵學生在周末與家人一起出游,到大自然中尋找動物的蹤跡,了解動物的特點;三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有關動物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視頻中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
五、創新板書
在課堂的學習中,一個好的板書對提高課堂質量至關重要。板書要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的卡片,讓學生把參加比尾巴的動物名稱說出來,讓學生認讀這些動物詞語,然后請學生上臺把動物詞語卡片貼到黑板上。另外,考慮到低段學生易忘的特點,我把動物尾巴的特點放在文本教學之后才板書,讓學生以回憶的形式說出動物尾巴的特點再逐個板書,再一次復習鞏固。
總之,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始終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著眼于學生的需求。符合學生需求并能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教學設計,不僅要從新課標的要求入手,了解新課標教材的教學理念,還要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方式有所創新和突破,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想學生之所想,制定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文學素質。
比尾巴教學反思13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采用以游戲激趣導入,與孩子一起做個摸身體的游戲,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頭”;““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小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嘩然。“誰有尾巴?”“沒有!”“你們知道誰有尾巴嗎?”“小動物。”隨之同學們暢談了自己知道都有哪些小動物有尾巴。“摸摸你的尾巴”使學生和老師拉近了距離。抓住時機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與他們進行朋友似的交流,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教師出示“尾巴”這個詞語寶寶,指名學生認讀。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注意“尾巴”的“巴”的輕聲時,此時此刻,教師提醒學生要讀輕聲,真是恰到好處。接著教師談話導入,把動物王國搬進教室,讓孩子再現各種動物形象,這樣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個生字“云”,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本節課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降落傘”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當學生說出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時,教師隨之提問:“為什么松鼠的尾巴像一把傘?”學生觀察圖片后發現,松鼠的尾巴不像傘時,這時,我播放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是松鼠的尾巴有降落傘的作用,所以文中才把松鼠的尾巴比喻成了傘。
在這堂課中,問題也不少,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于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一年級的小學生都喜歡得到老師表揚,因為這些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所以我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教學評價語還應該更豐富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特點。在課堂上應變能力不夠。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與其學生共同找出正確答案。
關于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在指導學生讀好問句這一環節時。在教學時,除了老師范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后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但是當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以上的不足,我會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對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學反思14
《比尾巴》是新編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述,向小讀者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教學時,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把語文課組織“活”。教《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能夠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設計如下:
一、貼卡片激趣,初讀感知
指導學生邊聽錄音邊讀課文,同時學習“尾巴”這兩個生字,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思考: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次比賽呢?(學生分說后,指名連起來說),教師相應貼上動物圖。讓學生對照圖,給動物貼上尾巴,且分別說出這幾種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樣的特點:“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
二、細讀課文,學會生字
要求學生自由地小聲借助拼音讀課文,這一步很重要,在細讀中,落實讀準字音,突出聯系語言環境,辨認字形,教師要善于引導,敢于放手。
三、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通過朗讀課文,做填空練習。課文共有幾節?哪幾節讀的語氣是一樣的?(聽完后,指名回答,認識“?”)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練讀,在讀中明白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分主角表演對讀,要求品讀課文,充分感知,用動作表現出來,讀后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這樣多種方式練讀,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培養了學生讀書的潛質。
四、讀中游戲,鞏固新課
把六種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找出相應尾巴特點的詞語卡片,讓學生上臺貼。到達鞏固新知、積累語言的目的。
五、讀后延伸,擴大視野
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讓學生從課外書中找資料,也能夠上網或到動物園看看,收集動物尾巴的奧妙,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家長、老師和同學。要求學生有意欣賞動物尾巴的特點,議論動物尾巴的不一樣特點,從中發現動物們的尾巴有各種不一樣的形狀,有各種不一樣的特點。
新課程所帶給我們新的理念、視野與感受,讓我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一步步、一點點地去解讀、去品味、去體會、去詮釋。《比尾巴》一課的教學,在與學生一起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三問三答、游戲學習中,我充分地解讀著兒歌中的情與趣;品味著每一環節的得與失;體會著學生的喜與愁;詮釋著新課程的語與文。
總之,低年級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以新課標為準則,弄清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多引導學生自學、自讀、自悟,培養學生的自學潛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去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好處上的自主實踐,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比尾巴教學反思15
《比尾巴》是部編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向小讀者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教學時,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把語文課組織“活”。教《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模仿課文編兒歌。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采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今后的課堂中,我將重點進行朗讀的訓練。
下面根據評課中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反思。
集中識字環節。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是重點也是難點,應該從音、形、意三部分一一落實。在課上我只讓孩子多種形式記住了讀音,或許他們暫時是記住了這個字,但過后也會遺忘得快。表面上他們是會讀,但這個字的內在聯系無法在腦海中形成記憶,不利于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漢字。在今后的課程設計中,也會注重多種形式讓孩子記住生字,象形識字、加一加、生活識字等方法都可以運用到課堂中。認字從詞語中擴展,先熟悉詞語再識字是否可以讓孩子多層次地識記生字?利用以前學習過的生字搭配本課要學習的生字,既可以復習舊知,又可以讓孩子從詞語中學習生字,形成知識的遷移。但是應該改進的是,可以嘗試只出示本課生字的拼音,突出本課生字,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不然會造成混亂,把握不住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正音環節,“巴”字的輕聲我只在課文題目中強調,在后面的學習中就沒注意糾正,也是我需要吸取的教訓,因為一年級的正音非常重要。
指導寫字環節。“巴”先于“把”書寫,也是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左右結構的字要指導孩子觀察左窄右寬,而不是我把答案說出來。標準的統一問題,讓孩子觀察字的時候,是遵循一看結構,二看位置,三看關鍵筆畫。當然,在展示寫字,評價孩子書寫時,也應該嚴格遵守這一標準。同時要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鞏固寫字。
朗讀的標準。朗讀分為三個步驟:把字讀準;流利朗讀;落實。再每次要求朗讀時,應該提出具體的要求,循序漸進地要求讀準字音,然后是流利,最后才是有情感。在自由朗讀課文的環節,我應該只要求讀準字音,在我指導朗讀之后,就應該要求流利、有節奏,多種形式朗讀的過程中,適當點評,讓孩子明白優點和不足,在下一次朗讀中就應該有所改進,而不是一昧地追求讀的次數,朗讀水平只停留在原地踏步的狀態。可能是我太糾結于問句的問題,反復地糾正學生的語氣,最后得不償失,有時候可以適當地放手,在老師的示范下,讓孩子自由地朗讀。
語言的精確性和有組織性。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其語言表達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的提高,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應該成為一種自覺地追求,話說好了就會讓學生感到無比的舒適,從而產生美感,會大大地縮短教師與孩子們心靈的距離,會在課堂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深深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打動,才會對其所教的科目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教師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語言藝術。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教師,他的話更易感染學生,學生也更容易進入他的課堂中。
那么應該如何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呢?根據《比尾巴》這節課,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進:
一、提高語言質量
課堂語言不精煉,水分多,濃度小,常會影響學生聽課情緒甚至引起反感。程式化地處理課文,不同類型、體裁的課文一刀切,勢必會塞給學生許多老話、套話,這些話多屬于廢話,聽了使人煩躁不安。學生更喜歡那些新鮮活潑的教學語言。所以,如果教師的語言貧乏、詞不達意、準確性不高、不必要的重復、講話不流暢,以及語言針對性不強等等,都會影響表達效果。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積極性也會隨之降低。
要使課堂語言少而精,首先要在課前把握不同課文的特點并加以精心設計教學語言。《比尾巴》這節課屬于兒童詩,朗朗上口,首先要設計好這節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因為一年級的孩子不能準確地把老師的問題記住然后進行思考,所以提出的問題要出示在課件中,也要給孩子適當的緩沖時間。同時,問題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點,如果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決,往往結果卻是什么都解決不好。教師講授內容越復雜,學生則越抓不住重點;對講授每一個問題,也盡可能對用語事先作一番準備,要使用的幾個關鍵詞語,應該經過推敲和篩選,提高它對闡釋問題的命中率。
處理課堂臨時出現的疑難問題,教師的用語要能夠“一語中的”,這樣,對學生的刺激才強烈,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學生記憶的鞏固。針對有學生回答“把”字的偏旁是“反犬旁”,老師就要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區分“提手旁”和“反犬旁”。抓住課堂中學生的疑難之處,及時鞏固知識要點。
二、從設問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啟發性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等。
例如,在教學《比尾巴》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學語言:動物王國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了?它們都是怎么比尾巴的?參賽選手們都藏在課文里面,我們快去把它們找出來吧。自然而然的,學生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錘煉語言的藝術性
所謂課堂用語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哲理性,首先是指教師用文學語言從事教學活動,拋棄那些已經僵硬而且趨于模式化的陳詞濫調。二是隨著所教課文內容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詞匯,使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語言經常有新鮮感。三是講授不僅要達意,還應力求有表情,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撥動學生的情感。四是盡可能地使課堂語言幽默,富有趣味性,使學生喜聽樂聞,如沐春風。課堂的過渡語便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也可以適時地激勵學生,使其更有學習動力。所以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珍惜每一節課的設計和實踐,不斷地錘煉自己的語言,增強藝術性。
比尾巴教學反思16
《比尾巴》這一課,我本著“課堂上老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的熱情”。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在整堂課中,我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主體的地位。
另外,本課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在第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發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著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范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后,請個別同學采用問答形式來讀,并請個別學生來表演著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著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比尾巴教學反思17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一問一答、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歌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孩子們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就引入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請幼兒猜猜究竟是一項什么比賽呢?”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最后拓展知識仿編兒歌中,兒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在學完兒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鼠、燕子、金魚、馬、豹子),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幼兒創編的欲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詩歌中的樣式編兒歌。這種創編,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比尾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尾巴的教學反思 《比尾巴》教學反思簡短02-27
比尾巴的教學反思12-25
比尾巴教學反思11-29
比尾巴的教學反思03-06
《比尾巴》教學反思11-16
比尾巴教學反思10-15
《比尾巴》教學反思09-30
比尾巴教學反思02-15
尾巴教學反思12-31
比尾巴教學反思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