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學案例寫作基礎
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基礎理論,一定的寫作基礎知識,一定的教學教研經驗,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總之,教師具備寫作教學案例的基礎。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撰寫教學案例與撰寫教學論文相比,寫成的可能性,寫好的可能性,獲獎的可能性,發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二、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精選10篇)
案例,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所經歷的典型的富有多種意義的事件陳述。它是人們所經歷的故事當中的有意截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1
摘要:
主要闡述了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英語學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體現育人價值。通過教師有效運用各種激勵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向,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整體提高英語教學效益,努力促進學生智商和情商的發展。
關鍵詞:
主動學習;初中英語;英語教學
【案例片段】
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之中如何發揮英語學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體現育人價值?筆者整理了日常英語教學中的一些案例片段并加以分析和思考,旨在尋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片段一: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聽一首英文歌曲: happy birthday!然后我就問:what’s the best gift you have ever received?when did you get it?who gave it to you?
片段二:學生個個熱情高漲,發表自己的看法。請大家談談應該送什么禮物給自己的同學和朋友,慶祝生日,并相互評價,是否合理。
片段三:我布置的家庭作業,是學生回家以后,調查家里人的生日:what should i get my father/mother?what about…why don’t you…
【教學反思】
關于生日禮物,大多數學生都很清楚,但是應該送什么禮物,多數學生沒有思考過這一問題,教師有意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明白對什么人該送什么禮物。
同時,布置調查身邊親人生日的作業,都是為了通過有效的引導,對學生進行教育,教會學生尊敬他人,關心他人的教育,把英語學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滲透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懂得做人的道理,并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真正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2
一、教學課型:
新授課和聽說課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新目標初中英語七上Unit1My name is Gina page 1-2
教材處理:本單元的重點在于如何在一個新的場合下介紹自己和認識他人。讓剛入學不久的初中新生用英語搭建起他們友誼的橋梁。學會用“What’s your name? / What’s her name? / What’s his name?”以及復習Starter U1-3 所學過的一些common English Greetings 來結識朋友。本課生詞量不大,重點在于對學生的口語操練以及常用人名的熟悉。
三、教學過程:
Step1:課前熱身:通過欣賞一個flash “The farmer has a dog, his name is bingo!” 通過隨著節奏的拍手以及一起說唱來激發學生進入課堂的狀態并且引入本課主題“something about name”. (但是在授課中,發現學生不能很快熟悉這類chant, 本人為了抓緊時間進入課程,草草結束,并未達到預想的那種進入課堂的氣氛。)
Step2:新課導入并復習前面說學過的名詞及句型;
1、Today, we will learn Unit1. My name is Gina. We know Gina is a girl’s name. First, let’s see something about Gina.
T: Look, this is Gina’s room, big and nice. What things can you see in her room?
S: I can see a/an clock, jacket, quilt, plant, ruler, lamp, trash bin…
T: Spell it, please.
(通過這一步驟,一是復習了前面所學的名詞,也復習了前單元的句型。二是引入課文的Section A 1a 部分)
2、This is Gina’s classroom.
What things can you see in Gina’s classroom? Please write down.
Except for the things, we also can see 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hey are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讓學生熟悉第一單元的生詞,并引導進入Step 3 )
Step3: 介紹人名以及對話操練:
1、Gina’s classmates: Jim, Mary, Alan, Jenny. They are making friends with each other.
Now, let’s listen how they are making friends.
2、listening, 讓學生看課本,并對所聽到的對話排序。
3、Pair work: Making friends with your partner.
讓學生操練(What’s your name? I’m/My name is …)
Step4: Meet some new friends.
(導入“What’s her name? / What’s his name?)
1、Alice, Cindy, Grace, Helen, Eric, Frank, Bob, Dale;
(通過復習starter U1 所學的男名和女名, 向學生介紹如何詢問第三方的姓名)
What’s her name? / What’s his name?
2、 鞏固 “What’s her name? / What’s his name?“的句型,
呈現一些明星的圖片,詢問他們的姓名。
3、 Group work: Know the students’ names in your group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Step5: Listening: 課本section A, 2a,2b
listening
引導學生操練對話
Game: Quickly reaction.
Game2: Let’s guess!通過文字的描述,讓學生猜“What’s her name? / What’s his name?”猜的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不斷地開口說“Her/His name is…?”然后逐漸的增加信息量,直至學生猜出真實得姓名。
Step6: Group work and report
1、教師演示:These famous people we referred are my good friends. His name is … Her name is … So , where are your friends?
2、學生操練對話并做一個report
3、上臺展示
Step: Homework:
四: 教學反思
1、新課程的主旨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角色定位于示范者、引導者、合作者,而不是教師一言堂” 本人根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設計了大量問答、敘述、表演、討論等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但是在課堂中,并沒有完全的做到很客觀的去判斷學生的實際操練過程。帶著教師的主觀想法: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句型,可以一筆帶過的想法。 所以忽略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個體差異,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這節課設計的最根本宗旨。
2、機智教學,靈活過渡是每個優秀的英語教師所應該具備的個人素質。在本堂課上,我在引入本課的Step1 部分,受到課堂用語的牽制,使得開頭的介紹引入部分與前部分的鋪墊脫節,過渡過于牽強,不夠流暢自然。同時,我也根據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施趣味教學,激發、保持、鞏固學生的興趣,輕松愉快的開始、輕松愉快的過程、輕松愉快的結尾,使得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充滿情趣。但是在處理聽力部分的過渡中,過于牽強,似乎又把主角從學生那里搶了回來,把他們當成了完成我這個聽力任務的工具。
3、教學內容“大眾化”。不同的學生,對每一課的內容都會體現出不同的興趣。所以,針對學習者構建知識結構,每一堂課都要求教師問題的設計也要根據難易,再由不同的學生基礎來選擇適合他們的合理問題。在本堂課中,教師的主旨就是圍繞“What’s your name? What’s her name? What’s her name?”。教學任務設計雖然多元化,具體化。但是缺乏梯度化。忽略了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多方思考練習、多方提高。
4、忽視了黑板教學的應用。自從有了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英語課堂增加了不少樂趣,而傳統的黑板卻因此被忽視了。在本堂課中,多媒體教學能多方位呈現教學的步驟,學生也能清晰地感受課堂線索,應該說對于基礎比較扎實或者懂得合理記筆記的同學來說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但對于基礎差的同學或是記性不好的同學多媒體像是電影一閃而過,課中停留了一定的印象,課后卻什么都想不起來了。
通過這一堂公開課,在各位教師的精心點評下,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禁思考:在一節英語課中,怎樣體現一節課的重點,怎樣在某一特定的環節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怎樣讓不同的學生能有不同的所得,都是值得我去細細思量的……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3
Unit1 What's this in English?
[案例背景]
本單元主要教學一些物品的名稱,如:學習用品,服裝,水果, 家具等等。要求學生能熟練的用下列句型進行交流。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pen.
A: Spell it, please.
B: P_E_N, pen.
本單元是七年級上冊正式單元第一單元,位于26個字母學習完之后,字母的認讀,單詞的拼寫,以及單詞的讀音也是本課的重點之一。
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到這節課的具體情況:位于第一單元,單詞量較少,句型相對簡單,絕大多數學生都已在小學學過該句型,但是,由于所教班級的學生來自六個不同的鄉村小學,英語基礎較差,水平參差不齊,雖然他們在小學已經學過這部分內容,但是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的要求是不同的,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還沒有達到初中水平。鑒于以上原因,我認為做為第一單元來說,激發、調動學生興趣是關鍵,讓學生人人都動起來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嘗試著在任務型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教會自己的方法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完成這節課的教學。教學過程中,結合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我設計了學生動手繪畫比賽,小組問答學習,組內調查統計等幾個環節,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逐步推進,讓學生在參與各項活動中潛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學到了新知識。課堂實踐證明,這樣的安排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優點,不僅調動了已經掌握了這部分知識的同學,讓他們嘗到了為人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與此同時,還讓那些不會的同學有了更強烈的學習欲望,更多的學習機會,消除了師生之間的隔閡,讓他們從自己的同學中學習,他們感到自然,易于接受。達到了“兵教兵”的目的,這也不失為本節課的一大閃光點。
[案例描述]
1.Objectives:
a. Introduce some things in English and spell the new words to revise the letters.(Exlain:introduce these new things by reading and spelling)
b. Most of the students would be able to use the article : a and an.
( Exlai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c. New words: what,is, this, in, English, spell, it,please, a, an, jacket, pen, ruler, map, key, quilt, it's(Exlain:read after the teacher)
Method instruction:
a. Cooperation learning : drawing competition----- draw four pictures (each team a picture about school things, fruit ,clothes and furniture (five minutes)
b. show them in class. Then the teacher asked : What's this in English? Who knows? Please hands up! Then let the students who have learnt the new words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n ask them to teach the others .
c. Let the whole class repeat the new words several times. ask students topay attention to the article: a and an
d. Cooperation leaning: Make a survey; learn the English of the other things they draw and write down the English names beside the things they drew. Agree them to ask the students in other groups if all the students in their group don't know the words.
e. Show the words they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by projector。Then lead them to make phrases like below:an apple, an orange, an egg,a pen, a ruler, a map, a quilt,...
2. Focuses:
i. the use of a, an.
ii. the spelling and the sound of the new words.
3. Difficulties:
the usage of a and an
4.Teaching aids:
computer, paper, color pencils
5. Teaching procedure:
Ⅰ Check the preparation
Ⅱ leading-in:
Free talk: teacher and 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
Ⅲ Presentation:
(1).Draw pictures about school things,fruit, clothes, and furniture.Divide thewhole class into four teams.Give them five minutes to draw pictures together. Each team draw a picture ,one about school things, one about fruit, one about furniture,one about clothesCooperation learning : competition-----
(2) Ask and answer: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pen.
A: Spell it, please.
B: P-E-N, pen.
①.Teach the students the way to ask and answer by asking like above. ②.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3)Repeat the new words.
Pay attention to the sound.teach the new wordsThen ask students to repeat Ask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usage of a and an
(4)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Practice the new sentence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new knowledge.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5) Make a survey
Cooperation learning in groups to learn the English names of the other things they draw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beside the things they draw.
Make a survey(Give students enough time to interview)
Report:
① Ask some pairs to make phrases like below:
a pen, an apple. Write down a or an in front of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②Ask some pairs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eg: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pen.
A: Spell it, please.
B: P-E-N, pen.
③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write down the words which others speak out on the blackboard
(6)Exercise
Do some exercise on the learning paper, then check the answers.
(7) Summary
Let students summa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is class:
①New words and new sentences
②the usage of a and an
(8) Homework:
①Write down some phrases with a, an. The more, the best.
②Make some sent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上課前,我準備了四張圖畫紙。在師生互相問好以后,我把全班分成A,B,C,D四大組,然后把這四張紙分給他們,每組一張。要求他們在5分鐘以內完成一副畫。A組畫水果,B組畫學習用品,C組畫家具,D組畫服裝及床上用品。接著,老師把他們的繪畫結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在屏幕上,然后指著下列物品 a pen, a book, a pencil, a ruler, a pencil case, a backpack, a pencil sharpener,a dictionary, an eraser問學生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pen.
T: Spell it, please. S: P-E-N, pen. 老師示范性地問兩次,然后請學生來互相問答,同時板書下列單詞: pen, book, pencil, ruler, pencil case, backpack, pencil sharpener, dictionary.。再讓學
生跟讀幾次上面的單詞,以幫助那些還不會的同學掌握這些生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接著,老師在電腦上打出一幅幅關于以上單詞的物品圖片,并引導他們正確使用a和an進行問答。最后,由他們自己歸納出的a和an的基本用法。
接下來,我安排了一個知識延伸的環節,讓學生充分利用他們自己親手繪制的圖片,用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 an.的結構互相教學另外一些單詞,如:an apple, an orange, a banana, a pear,a grape, a watermelon; a bed, a desk,a chair, a blackboard; a bag, a notebook; a shoe, a jacket, a hat 等等。學生詞匯量的豐富多彩,完全出乎意料。這也是本節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在下課前,我給他們布置了一道既達到了知識的延伸,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興趣的家庭作業:讓他們去尋找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一件,并按照下列形式用英文寫在練習本上。
I have a bed, a quilt, a computer, a room, a house, an egg and so on. 在作業過程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學習。也可以查閱各種書籍,甚至字典,借以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為他們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案例分析]
通過這一系列的參與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以及協同合作學習能力,讓他們得以全身心地投身于老師所安排的各項活動中,并能在活動中積極表現自我。從而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效果。這節課后,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牢固掌握所學目標知識,并能自如地運用目標語言進行交際。下課后,很多同學反映很喜歡上這么有趣的英語課。
但是也應看到這節課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一方面,學生在繪畫過程中不一定完全符合老師的意圖。這時就要求老師在巡視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指點,力求他們能夠把這節課的生詞用圖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學生的膽怯害羞心理,說話聲音比較輕,以至于部分同學聽不到或者聽不清,從而造成課堂的暫時紊亂。如果以后有機會再上一次這節課,有必要給學生強調討論和匯報時要盡可能的聲音洪亮,大方自然,讓每一個上臺表演的同學秀出自己的最佳風采,展現給全班同學不一樣的自己,以期達到這節課的完美境界。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4
一、教學背景
教材:《新目標》七年級英語教材
內容:unit 3 this is my sister.中section a 的第一部分內容
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學習家庭成員(father, mother, parent,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grandparent 等)并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father. these are my parents. that is my grandfather. that is my grandmother. those are my grandparents.),情境刺激-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由于學生小學學習過家庭成員的英文單詞,所以筆者把重點用于教學生如何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這一部分也正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二、教學思路
1、暖場
在上課鈴聲響起之前,我準備了一個《the family song》的flash 給學生看,并要他們跟著學唱。通過音樂和圖像的輸入,吸引了學生的目光,激增了學生的熱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導入
在每節課上課前,我都會安排一個學生做三到五分鐘的daily report。那么在上這節課前一天,我要做報告的同學帶一張全家福照片,并在內容的最后加一段介紹她的全家福。這樣老師可以順其自然的借此導入今天的課題----this is my sister.
3、流程
教師通過展示一幅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來逐個學習家庭成員的英文單詞,并學習句型。這樣的畫面讓學生也能想起自己的家人,把英文單詞和生活中的實物聯想到一塊。單詞的鞏固用小游戲來實現,如high voice and low voice 和 who is the fastest? 句型的練習用小組朗讀競賽的方式加強。
待學生熟練掌握之后,給學生展示一幅動畫片中《櫻桃小丸子》的全家福照片。由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對動畫片感興趣,而且櫻桃小丸子又是他們非常熟悉的動畫片,所以這樣的情境讓學生的興趣又再一次被激起,用句型介紹人物就更得心應手。
接著我讓學生進行pair work 的活動,用自帶的全家福照片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這個活動增加了學生對單詞和句子的熟練程度。
最后,創設一個情境,在情境中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role play,有扮演爸爸的,有扮演媽媽的,有扮演爺爺的,等等,表演一個場景,上演一段小品,演繹一場舞臺劇,教案《情境刺激-英語教學案例分析》(http://www.unjs.com)。此情境的設計結合中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自我發展的空間,意在全體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自主解決問題,同時積極用英語交流。通過情境的加入,學生能用所學單詞和句型介紹家人,而且對以前所學的問候語,確認物品及顏色等句型運用到生活中來。在這幾個環節中,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形成交流能力,增強自信度。在這過程中老師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本堂課的最后,學生通過做一些練習來加強鞏固所學。
三、 教學反思
英語是一門工具----交流的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應該在課堂上不斷創設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情境,把所學所想運用于生活。這對于保持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好學、會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本課中我采用播放音樂和flash,介紹自己的全家福,櫻桃小丸子的全家福,以及pair work和 role play 等情境來學習單詞和句型,效果顯著。
在設置情境方面可以做一下嘗試。
1、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增加情境。
單一的活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個好的活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熱情,教師要用不同的活動,使情境刺激不斷延續。比如說教英文單詞,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或圖片或模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活動要常搞常新,精益求精。活動要有吸引力,引學生參與。
2、聯系實際,讓情境更貼近生活。
創設的情境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課堂所學應用于生活,把生活中實例搬進講堂。學生感到英語的實用性,自然學起來干勁十足,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唱比賽,收集英文廣告,觀看英文原聲電影等。
3、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情境順利展開。
課堂氛圍的熱烈與否,能直接影響情境的完全發揮。平時教師在課堂上要表情豐富,精神飽滿,熱情高漲地教學,在課后也要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關注學生關注的新鮮事物。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喜歡上他的課,這樣老師開展起活動來就輕而易舉,學生學起來來情趣盎然。
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方法中越來越重要,因此,在課堂上如何不斷增加情境刺激是我們英語教學人員要一直探討的話題。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5
〔設計理念〕
以任務為中心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是目前交際教學思想中的一種新的發展形態。它倡導“在做中學,在做中用”的教育理念,將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運用學習任務組織教學,強化了語言實踐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本質。 “新目標英語”是一套好教材,然而,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實施任務和開展活動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并要根據學生的環境和接受能力來開展行之有效的任務和活動。同時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幫助解決教學難題。這樣,既能為學生創設真實可視的英語學習環境,也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為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Section A 。學習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學習有關人物特點的單詞:tall, thin, short, heavy, calm, wild, long hair, short hair, outgoing, quiet, funny, serious, smart, athletic, ect.
2、學習人物比較的重要句型:
(1) Pedro is funnier than Paul.
(2) 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3) 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3、掌握語法點: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學生分析〕
1、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英語課,學生視聽感受明顯,表現出極大興趣,在欣賞和享受中學習,學習效果很明顯。
2、學生以前已經學過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但掌握的強度不夠,對單音節和多音節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表達上總是出現錯誤。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掌握用正確的語言結構表達人物特點和人物比較。
〔教學目標〕
1、談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指導學生學習有關人物特點的單詞、人物比較的表達及語法知識點“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2、學生根據班級的真實情況,采用“名人專訪”、“公眾投票”、“明日之星”的游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通過學習本課,增強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
4、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T:I have a sister. Can you guess what she looks like and what she is like? (Show them you are waiting.)
S:She is tall. /She is thin. / She has long hair./She is easygoing./…(Students use their imagination and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
T:Let’s look at our photos.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Please talk about us.
S:She is shorter than you. /S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you. /She is thinner than you. /… (Students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photos.)
T: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Lead in the class subject.)
1、平時師生間接觸多,但學生與老師的家人接觸甚少,利用學生的心理和想象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
2、了解學生對已學過的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掌握程度,為下一步鞏固學習做好鋪墊。
Step 2 Revision
1、Revise the adjectives describing peopl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ies:
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and have a competition. See which group of the students can get as much as possible. Write down on a piece of paper prepared before class. (Students must collect them before class.)
2、Show some photos about famous persons and talk about their personal traits, using description words, such as short hair/long hair, curly hair/straight hair, tall/short, heavy/thin, funny/serious, outgoing/quiet, smart/foolish, beautiful/ugly, intelligent/lazy, friendly/unfriendly …etc, on the screen.
1、復習已學內容,自然延伸到新課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開展競賽活動,既可調動課堂氣氛,又可提高求知欲望,一舉兩得。
Step 3 Presentation
1、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personal traits: calm/wild, athletic/weak, using the pictures of 3 pairs of twins in Section A.
T: Who is calmer, Tom or Sam?
S: Tom is calmer than Sam. Sam is wilder than Tam.
Tom is more athletic than Sam. Sam is weaker than Tom.
2、Do Section A-1a.Match each word with the opposite. Check the answers.
3、Get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rules of the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Show them on the screen.)
1、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和網絡資源,進行詞匯教學,詞不離句,形散而神不散。
2、讓學生歸納總結語法知識點,因勢利導,有利于開啟思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特點。
Step 4 Listening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1b.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complete the chat in 2a.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chat in 2b.
3、Check the answers.
〔聽力訓練既是對知識的鞏固,也為下一步的任務輸出提供了輸入材料。〕
Step 5 Practice
Task 1: Interview famous persons(Pair work)
1、Demonstrate the activity with one student. (Imagine he/she is a famous person. The teacher acts as a reporter.)
eg.T: Hello, Susan.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bout your family?
S: Yes.
T: Do you have a brother or a sister?
S: Yes, I have two brothers and one sister.
T: Who is taller, your sister or you?
S: I’m taller than my sister.
T: Who is the most athletic of you?
S: My oldest brother.
(Show an example on the screen.)
2、Ss work in pairs.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them out in class.
Task 2: Public vote (Group work)
1、Divide the class into 4 groups and then work in groups. Fill in the chat.
In class Name
Who is the tallest?
Who is the shortest?
Who is the heaviest?
Who is the thinnest?
Who is the most outgoing?
Who is the most athletic?
…
2、Each group choose one student to do a report. Show the results in class.
Task 3: Super star (Individual performance)
T: Suppose you are a super star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you look like and what will you be like?
S: I’m better than now, of course.
1、Show an example on the screen:
I want to be a super star. Now I’m tall. Later I’m taller. Now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Later I’m a college student.…
2、Get Ss to design their future and have a free talk.
3、Ask some Ss to share with others.
1、設計的活動既突出互動合作,又體現個性化發展,有利于調動各個層面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同學的參與意識。
2、活動的主題難易顧及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操作具有可行性。
3、教師導演,學生主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積極能動性。
4、“名人專訪”、“公眾投票”、“明日之星”這些活生生的生活場面,活現在課堂中,完全改變了以往“直截了當向學生傳授語言”的傳統教育模式,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
Step 6 Reading and Writing
1、Teach “look the same”、“look different”、“ be as good as”、“be not as good as”、“a little”,using some pictures and comparing some Ss in class.
2、Ss read the article. Then read the statements (1-5) about the article. Write “T”、“F” or“DK”.
3、Check the answers. (Ask Ss to give reasons.)
4、Ask Ss to write another letter.
T: You are Isabel now. Write a letter to reply Liu Li. Talk about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you and one of your friends.
5、Choose two or three to share the replies with the whole class.
1、這一環節是基于聽說訓練之上,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在課堂內強化目標語言。
2、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既有效地控制了難易梯度,又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造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Step 7 Consolidation and Sum-up
1、Give Ss a chance to sum up what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Ss can talk about it freely.) Then T makes a brief sum-up.
2、Get the Ss to do some consolidation exercises. T goes around and gives some help to Ss.
1、讓學生來做課堂小結,抓住了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的心理,突出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教師作綜合陳述,猶如給學生一顆定心丸,給學生增添了信心。
2、強化練習,重點訓練聽寫能力,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內容。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6
一、 背景
1、上課時間:20XX年2月15日
2、 上課地點:奉賢縣錢橋中學初一(2)班
3、 學生情況:30位來自遠郊農村,5位外地借讀生,1位三峽移民。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接受能力較差。
4、 知識背景:學生在第一課The Moon 中已學會了單音節和雙音節形容詞比較級的用法,并在教授 Drill 1 時講明了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構成法規則相同,掌握了good, much , many,bad, little等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5、教學內容: Whales Are Not Fish 七年級第二學期Lesson Two 第一教時
6、教學目標:能掌握單音節和雙音節形容詞的最高級的用法;能歸納總結形容詞原級、比較級、最高級的用法并能理解運用。
7、預期目的:傳統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往往給出語法規則,然后讓學生操練、套用規則以達到鞏固目的。這對學生來說,屬于接受性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較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想將探究性學習方式滲透在課堂語法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語法規則,鞏固規則,運用規則,從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
二、設計意圖、教學片段及診斷分析
“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研究為手段,實踐為途徑,過程體驗重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本課設計時,我力求將上述特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研究性學習實施時三個相互交叉推進的階段-進入問題情景、實踐體驗 、表達和交流與外語教學“3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Production)”是相通的。因此,我在Presentation這一階段中,從身邊的事物出發,創設情境,引出最高級,激發學生探求最高級使用規則的欲望并歸納總結(即發現、探究問題)。在Practice這一階段中,我讓學生前后聯系,形成形容詞三種形式用法的知識網絡,并探求相應的記憶策略,然后操練(即探究、實踐問題)。研究性學習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交際)。找到了兩者的結合點,我就在Production這一階段中,讓學生展開聯想,實際運用。本課較大的探究活動都安排了“小組合作”這一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研究性學習以過程體驗為重點,因此,我著重實錄了學生探究活動中的三個片段,以期發現這種學習方式對教師和學生產生的影響,從中提煉出值得探討的問題。
案例(片段) (一) 引入中“發現規則”的探究活動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我先通過實物比較(三個球,三個高矮不一的學生,三本大小不一的書)、和學生問答,引出本課的結構、功能。
T: This is a basketball. This is a football. Which
is bigger, the basketball or the football? S1: The
basketball is bigger (than the football.) ......
T: Right. So the table tennis ball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 T: What about the basketball? It'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
(邊說邊板書上述劃線的兩句,重要部分劃線后,讓學生齊讀一遍)然后讓學生以pair work 形式操練Drill 2 Model 1 A: Is "Micky Mouse and Donald Duck" the best of all these cartoons? B: Yes, itis. Model 2 A: Are whales the biggest animals in the world? B: Yes, it is .
2、布置任務,激勵學生發現規則。
T: Now, can you tell me how to use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s? You may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聽到指令后,有的學生立刻開始討論,有的盯著黑板上的例句思索......。我在幾個小組間巡視,聽見有一部分學生說“最高級表示三者間的比較”。我想他們可能受到我引入時舉的例子都是三個的影響了。于是我叫這幾位同學看操練過的句型2,并很夸張地把例句中的ofall these cartoons, in the world讀出來。反應快的學生馬上興奮地叫起來,“對,不光是三者,三者以上也可以的!”見別人仍茫然不解,便迫不及待地替他解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我轉身到旁邊的小組。他們被我剛才夸張的朗讀吸引了,伸長脖子朝我瞧,看我望他們,馬上縮回脖子討論起來。一個說:“最高級和of 的介詞短語連用。”另一個補充道:“還有in的短語呢!剛才老師大聲讀的!”我猜測他們原本只認為“最高級常與of 短語連用”。看來,學生更易受我所舉例子、所寫例句的影響,而忽略了對句型2的觀察。故我又把“of all these cartoons, in theworld"大聲讀了三遍。有些同學理解了我的用意,有些則迷惑不解,有些充耳不聞。有幾個則發現了新問題,互相詢問:“為什么有的用of,有的用in短語?”這個問題我備課時沒考慮進去,想不到學生提出來了!雖始料不及,但我卻大受鼓舞原本以為這些學生連接受能力都較差,更別提發現問題的能力了!我快樂地鼓勵和提示:“有同學問‘為什么在句型2中有的用of ,有的用in短語?’這問題有價值!大家能解答嗎?”學生們來勁了,思考一會兒后開始各抒己見,有的能自圓其說,有的則經不起大家的反駁 ……。 (分析: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受我引入時例句…… of the
three的影響,造成了一些同學歸納規則時的誤解。這說明教師呈現規則例證時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典型性;同時也說明這些同學還不能恰當地選擇信息、處理信息,而學會這些恰是研究性學習目的之一。發現學生探究中的錯誤后,教師提醒的“度”很重要。上文中如我把用法直接告訴他們,他們也就沒有了發現規則后的喜悅、自信的情感體驗,更不會出現那個有價值的問題,這可是寶貴的質疑能力啊!)
(二)操練中“鞏固規則”的探究活動 這一塊中,我先安排學生操練Drill 3,做Homework 5。替代性的機械操練和有圖片提示的練習學生都會做。但如把有關形容詞原級、比較級、最高級各種形式的題目混在一起,知識一多,好多接受能力較差、不大肯記肯背的學生就會記了新的,忘了舊的,或前后混淆。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設計了讓學生回顧形容詞三種形式的用法和區別,舉出例句,形成知識網絡;并考慮用相應的記憶策略把這些知識點簡化記憶,最后比比哪組的方法是最好的活動。
聽懂任務后,各小組馬上行動了。我照例巡視觀察。一開始,教室里很熱鬧,人人都在回憶歸納,并邊說邊在紙上寫例句,寫好后教室里聲音靜了許多,我適時提醒:“Don't forget to find a good way to make them easy!"我知道這是個較難的任務,好幾個人眉頭緊皺,嘴里嘟囔著:“想什么方法呢?”我點撥:"Such as a rhyme, a table and so on. If you can't, you may also use your own words."大家有所啟發,打算編小詩的開始七拼八湊起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有說七個字一句的,有說八個字一句的,不合要求的便修改,有認為這樣改好的,有認為那樣改好的,爭的臉紅耳赤,最后少數服從多數。打算編表格的在紙上劃了格子,討論著怎么填。有2個小組怎么編也湊不成一首小詩,泄氣了。我趕緊打氣:“你可以用自己的話,你覺得怎么記得牢就怎么記,反正這方法只要適合你就行!”有2個小組各編了一點,最后兩組合作了。有了眉目后,教室里氣氛重新熱烈起來,每組都有人執筆寫討論的結果,連一些平時最不愛講話的同學也受了感染。不時爆發一陣歡快的笑聲,朗讀聲。交流結果,下列兩組被判為冠亞軍。
⑴沒有比較用原級,兩者相比比較級, 三者以上最高級。Very 詞后用原級,Than句子比較級,The字在前最高級碰上of 和in短語,千萬別忘最高級。
⑵ 名稱 范圍 標志詞
原級 =1 Very,so
比較級 =2 Than
最高級 》=3 In,of短語
這兩組同學高興得拍起手來,有一個還擁抱了同桌。當我帶著佩服的神情夸獎他們,說要將他們的作品介紹給其他老師、班級時,他們臉上充滿自豪。大家在評判時已品味了兩個作品,再齊讀一遍,基本都能背了。我再出示幾道練習題,有幾位中差生做得比往常快,做好后顯出“我會做”的得意神情。我觀察到班中最懶、英語最差的王某也做對了多數題目。
(分析:研究性學習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認知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習得的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弄清新舊知識的關系,形成認知結構。上述“歸納用法、寫例句、形成知識網絡”的活動促進了理解,鞏固了知識,是一有效的學習策略;而“簡化復雜的知識點巧妙記憶所學內容”的活動是一種認知策略的學習,學會這種策略對學生今后的各科學習影響巨大,終生受用。從效果來看,兩種記憶方法雖略顯粗糙,但已是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晶,迸射著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火花。為學習后面單音節副詞及多音節形容詞、副詞三種形式的用法鋪平了道路。且學生討論的氣氛、笑聲、表情、拍手擁抱等動作無不體現出探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使其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三)運用中“使用規則”的探究活動 在這塊中,我讓學生先聯想生活中哪些時候會用比較級、最高級,并讓學生根據其用法,編對話或說一段話進行free talk。ナ芨詹趴燉幀⒆孕諾母腥荊大家積極性很高。我規定每位組員須向組長匯報,組長向組員匯報。挑組中最好的在班內匯報。一開始,很多人自顧自說,有些則兩人商討。不一會兒,有人匯報了。我發現有照著我引入的例子說的;有“投機取巧”照前一課Drill3改幾個字,增個最高級說的;有偷懶的只說:“I'm tall, you're taller, he's the tallest."我不太滿意,提醒大家盡量說得內容多一點,可參照先前回答的在borrow sth.,
buy sth. in a shop ,have a contest, visit a museum等情境中較多運用形容詞的三種形式的回答,很多同學已在這些方面開動腦筋。班中最調皮的男生徐某在拿同組女生開玩笑:“胡某is taller than王某,王某is fatter than 張某,王某 is the fattest pig in our class."惹得那女生很生氣。我忽然靈機一動,何不讓他根據班中實際編個謎語讓大家猜“這是誰”,便去點撥……最后交流時,徐某的謎語竟然最受歡迎,謎語如下“She is sitting in the first line in our class. She is very tall and nice. She is taller than 王某,but is shorter than 李某。She is thinner than 陸某,but she isn't the thinnest one in her line. Who is she?"大家扭頭看著第一排,七嘴八舌猜,掀起了本課的又一高潮。徐某自豪無比,我則趁熱打鐵,讓大家回去各編一個有比較級、最高級的謎語作為家作,明日課上大家猜謎。
(分析 :課堂上難免會有偶發事件發生。如處理不當,會影響教學。因此,把徐某的“調皮”用在正道上,我覺得很開心。他的謎語不僅創造性地發揮了所學知識,使他大獲成功體驗,而且帶動了課堂氣氛,這對他今后的英語學習定會帶來積極影響。另外,我發現探究活動只有與語言學習的規律:“大量輸入后才有輸出”結合,才會產生良好效果。效果顯示:學生的運用較大程度地受前面輸入的影響,模仿的成分居多,能創造性地運用的較少。他們都會運用,但質量有高低。看來,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語言能力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今后留給我探索的路還很長……)
這時,下課鈴響了,學生還意猶未盡,有同學說怎么這節課這么短。我注意到下課后好多同學馬上練起編謎語來,嚷著讓別人猜;有一個大聲念起自己組總結的小詩來,旁邊幾位緊隨附和……
(分析:從課后反應看,多數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基本達到了探究性學習的目的。這讓我覺得特別快樂。)
三 、反思
1、教師在探究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非常重要。體現在對教材的鉆研、教學過程的設計、情感的激勵、探究學習氛圍的營造等各方面。如在本課中,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出現了拍手、擁抱、歡笑等場面;在討論熱烈時,課堂似乎有吵鬧之嫌。以傳統眼光來看,會覺得學生紀律不盡人意。但如在當時對這些行為進行批評,會打擊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只要學生的確是在積極參與活動中出現上述情況的,教師可寬容待之,營造出寬松的探究氣氛。教師還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在學生思維受阻時巧妙引導,思維活躍時適時激勵,有了思維成果后適當獎勵……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關鍵是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2、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本課我是抱著嘗試的心態上的。設計時考慮到學生基礎差,接受能力弱的特點,特意選了比較級、最高級這一較簡單的課題。原先擔心學生討論時不熱烈,思維不夠活躍等。想不到課上竟出現了好幾個出人意料之處:
A、發現為何在最高級句中有用in,有用 of 短語的。
B、用小詩等總結出記憶規律的。
C、運用時形式的多樣性……。這些讓我認識到每個學生都蘊藏著充分的發展潛能,關鍵是教師如何開發。
3、我將本課與平時教法相比,覺得運用探究方式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密度更大,更易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策略。本課80%左右的時間是學生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得到了發揮。小組學習的形式,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這在編兒歌等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從發現規則時的喜悅,到鞏固規則時的興奮,運用規則時的大功告成,學生體驗到了探究學習的快樂。而這種體驗,又促進了學生外語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下課了還不想休息,仍想著編謎語等活動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真正達到了外語教學“激勵情意”的目標。
4、在本次嘗試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如何管理課堂,做到“放”而有“度”,“活”而不“亂”?如何在探究活動中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如何利用小組群體力量,使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也至始至終較積極地參加探究活動?其中如何將研究活動設計成既符合外語學習理論,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知識能力水平,是我感到最困難的。另外,我嘗試的是語法教學,在詞匯、課文等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能否可行,還待研究。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7
一、背景知識介紹。
書面表達是寫的一種途徑,是英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階段對于英語寫作的要求,實際上是“有指導的寫作”(Guided Writing)。它通過提供情景(文字、圖畫、表格),讓學生用學過的英語語言來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達一定的思想,以此達成和檢驗對所學英語語言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客觀地說,書面表達一直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應試的一個難點。
從去年對中考英語試卷的抽樣調查情況來看,英語寫作是得分最為薄弱的一個題項,平均分只有4.7分(滿分為12分)。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寫作練習的時間少,二是教師平時缺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寫作知識的指導。(比如,如何用詞、句、組段、謀篇等)。這些原因造成了學生從最初不會寫盲目寫到不愿寫。懼怕寫,直至最后拒絕寫的惡性循環。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教學過程進行了一次如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課堂實踐。教師旨在通過與學生談論他們熟悉的話題“making friends”, 搜索學生頭腦中有關朋友的消息,通過閱讀兩則e-pal廣告,獲取e-pals的一些信息,指導如何寫e-mail ,從而達到給e-pals 寫信的目的.。
二、教學過程。
1、Warm-up活動:通過聽一首英語歌:“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目的是活躍氣氛,為引出今天的話題做準備。
2、Revision
①使用大腦風暴法(brainstorm)讓學生想出一些和friends 有關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目的是激活學生頭腦中和寫作話題make friends 相關的東西,如想法、概念、形象等醞釀寫作的思路,供擬稿階段(drafting stage)選擇有寫的價值和意義的東西時參考。]
②根據下列所給提示介紹你的朋友(四人一小組活動)。 ⑴Name and age. ⑵Where he / she comes from subject? ⑶What he is? ⑷What his / her friend? ⑸looks(外貌) ⑹personality(性格) ⑺His / Her dream ⑻……
3、Pre-reading 通過提問,How can you know your friends, if you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聯系朋友有很多方法,但是 One of the best ways is sending e-mails to them. Do you know why?過渡今天話題的材料,快速看完兩則e-pal廣告,找出答案。
4、While-reading,讀兩則廣告,了解Mary和Jack完成表格 Name Age Hobbies Looks Personality E-mail added Wish Where she…
5、Post-reading 引導學生討論:Do you like to make e-pals with Mary or Jack? Why? 當大部分學生都持肯定觀點時進一步思索,What will you write in you e-mail to them? 為下面事實寫作埋下伏筆,提供鋪墊。
6、While-Writing. 教會學生正確使用e-mail格式,同時提供關于朋友和友誼的一些精彩句子,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
7、Post-writing. 提供寫作標準
要求學生根據這個標準,修改自己的e-mail.
1、Do you use the tense (時態),spelling(拼寫),punctuation (標點), capitalization( 大寫字母)correctly?
2、Is your e-mail complete(完整的)?
3、Is your e-mail coherently(連貫地)written?
4、Can you describe yourself in a concise(簡潔的)way?
5、Are there any complex sentences(復合句)in your e-mail?
目的是通過自改,有助于他們提高書面表達中的語言準確性,提高了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8、Share the writing.
點評兩篇學生習作,選自一位基礎較好的同學和一位基礎一般的同學的作文。教師根據上述提供的寫作標準,詳細點評兩篇習作的篇章結構和句法功能。目的是使學生盡力領會教師對文章的點評,培養學生選詞和用詞的能力,指導學生多模仿好文章的優點。
三、本堂課中的精彩片段。
就整節課而言,這無疑是一堂令人喝彩的課,無論是從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積極性來看,還是從學生出色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后而展示的成果來看,都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一種意猶未盡的印象。而我自己覺得其中有兩個精彩片段更值得與同行們分享。 ☆使用
brainstorming培養學生在英語寫作中自主學習的能力。 Brainstorming 這種外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技巧可直評為“頭腦風暴法”是一種通過小型會議的組織形式,讓所有參加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自由交換觀點,并以此誘發集體智慧,激發學習者創意與靈感的學習方法。在英語課中的 pre-writing階段,使用brainstorming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學生寫的能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Brainstorming在本堂寫作一課中的應用實例。
1、圍繞話題:“friends and friendship”進行Brainstorming。教師使用web-spider在黑板的一側寫下學生能夠想到的單詞、詞組和句子, friends and friendship 結合學生思維一下子開闊起來,下面是學生討論后呈現出來的詞和短語:good friends, boy friends, girl friends, pen friends, friends are important, my friends are handsome/ugly,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friends in need are friends indeed…. 在這個階段,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把每個學生的發言要點寫在黑板上,出現有個學生用英語表述“患難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對允許其先說出中文,然后向全班同學或老師求助。
2、當學生完成careful reading之后,圍繞話題:Write an email to one of the e-pals. 教師通過兩個問題進行引導。 ①Do you like to write an e-mail to Mary or Jack? Why? ②What will you write in your e-mail? 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互相啟發,把雙方的想法清晰化和條理化,并用英語口頭表述出來。我把學生討論的結果通過投影形式展現出來。 ⑴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Jack because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too. ⑵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Mary because she is a girl. ⑶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Jack because I can visit his country. ⑷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Jack because he is very handsome …. 至于第二個問題,學生想到的就越多了:I will tell him/her about my family, my hobby ,my interests, my good friends ,my hometown, my study, my teachers, my dream, my QQ number and my telephone , my school… 下面是Brainstorming 之后一個學生寫出的短文。 Dear Mary, My name is Gu Bo. I m a 14-year-old girl
四、反思評價
寫作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訓練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盲目的訓練往往多做無用功,我們必須在平時就十分注重方法與技巧。
注意多種訓練方法相結合。與任務(task)相結合。有目的的寫作常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時,應盡量與教學的多種任務相結合,而不是純粹布置一篇作文。貫穿這節寫作課的也是一系列的任務: Activity1: Write out som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Activity2: Please introduce your friend to us. Activity3: Read the two ads(廣告). Get to know Mary and Jack Activity4: Write an e-mail to Mary or Jack 組織多樣的小組活動。新世紀中,我們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而小組活動就是培養其合作精神的捷徑。這堂寫作課中在pre-writing時采取二人小組活動,四人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共同完成教師呈現的任務,從而降低其難度,使基礎好的同學在寫作時起點更高,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言之有物,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如資料、信息的搜集,材料關鍵點的把握,文章完成后的修改等。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8
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 )
活動目的:通過列舉污染源,學生更清楚當前環境的不僅如人意,保護環境刻不容緩,從而使學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他們動腦筋,想辦法,積極討論保護環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活動過程:
T: There is much poll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ow . 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 ? (學生很快地回答)
Ss: Water pollution ; Ai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soil pollution etc.
T: Do you know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
Ss: Factories pour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All the factories ?
Ss: No .
T: What factories ?
Ss: Paper factories , printing and dyeing mills , plastic factoriesect.
( 學生不會用英語說“印染廠及塑料廠”,他們說中文,我說英文。) T: What else can cause water pollution ,too?
Ss: Some people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How can we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
( 學生們分組討論解決辦法。 )
Ss: We can advise the directors of these factories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If they don’t accept your advice ,what else can we do ?
( 學生們討論更熱烈了,過了一會兒,他們七嘴八舌地說:)
Ss:1. We can write a letter to Green China about it .
2. We can also ask newspaper reporters and TV station reporters to report these factories .
T: There is a paper factory in my hometown .It pours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every day . The people in the town drink the water of the river every day . They have advise the leader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many times .But he never accepts it . Can you write a letter about it to the Green China ?
(學生異口同聲說“Yes”。由于寫作太費時間,這封信作為回家作業,請同學們寫在作業本上。)
T: You have told me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and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You’re very clever .Thank you very much .But can you tell me what causes air pollution ?
Ss: The smoke of factories ,the smoke given out by buses ,cars ,trucks ,motorbikes ect.
T: There aren’t many factories in our city, Hangzhou .But the air is not good enough .Why ?
Ss: Because there is much traffic .
T: Can you think out a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學生們分組討論解決方案,基礎差的同學也紛紛參與,只不過在用中文說;基礎好的同學在幫他們翻譯。)
Ss: 1.We can plant more trees on roads .
2.We can ask people not to drive their cars to work .
3.We can ask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
4.We can tell people riding bikes is good for their health .
T: If their homes are far away from their workplaces ,can they ride bikes to work ? Ss: No.
T: How can we solve it ?
(學生們興致更高了。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大意是:)
Ss: We can ask the leader of the city to develop the public traffic. Such as adding more buses ,building underground . ect.
T: We have thought out many methods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I will try my best to tell our government that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make Hangzhou more beautiful .
Have you ever made any pollution ?
Ss: Yes .
T: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 ?
Ss: Yes .
S1: I sometimes spit in public places .
S2: I sometimes draw on public walls .
S3: I cut down a small tree in my school in Grade One .I feel very sorry now . S4: We sometimes throw litter on the ground in and out of our classroom . S5: I often don’t pick up rubbish in public places .
.
(我乘機問全班同學下列問題。)
T: Will you spit in public places from now on ?
Ss: No.
T: Will you draw on public walls any more?
Ss: No.
T: Will you cut down trees in the future ?
Ss: No.
T: Will you throw rubbish in public places?
Ss: No.
.
(這時候,同學們情緒很高漲,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ity (our country) the most beautiful one in the world .
點評:
本案例是根據第三冊第十課的pre-read拓展而成的。
1、本文所設計的問題實際上是英語課與生物課中的“環保”章節的整合。教師讓學生列舉污染源,學生講出了很多的污染源-----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實際上讓學生復習了生物課中剛學的“大氣與健康”、“土壤與健康”、“水與健康”等的環保知識。
2、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解決這些污染問題,巧妙地運用了合作學習法,不但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參政議政的意識。 同學們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了種種解決方法。解決水污染問題,他們先用勸說的辦法,當此法行不通時,再借助新聞媒體的力量,最后,上告政府;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他們號召人們騎車上班。當老師提醒他們,若家離工作地方很遠,不能騎車上班時,該怎么辦?他們馬上想到了公交車。他們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車輛,建造地鐵。
3、老師因勢利導,請他們回憶一下,以前有否做過有損于環保的事情。其實是英語課與政治課的整合。在這么和諧,民主、激動的氣氛中,同學們毫無顧忌,暢所欲言,紛紛講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現。當老師問他們以后還會做這種事嗎?他們很真心地回答“No”。自然恰當的德育滲透,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使活動達到了高潮。
總之,整個過程,教師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生活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創建一個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新課標》說;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同學們回憶自己的不文明行為,作自我批評,是活動的高潮,是自我教育,提高環保意識的最有效手段。當時,教師應該趁熱打鐵,利用同學們的這份熱情,讓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用英語采訪同年級的別班同學,讓同學們在同齡人面前很自然地回憶自己的不文明行為。然后,以此為依據,讓本班同學用英語向全校同學發一份以“保護環境”為內容的倡議書。這不但會在全校興起一股學英語的熱潮,還會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這是實實在在的任務型教學,體現了學中用,用中學的《新課標》精神。讓學生在實現任務的同時,感受成功,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這才真正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思考與探討:
1、在每一次分組與討論的過程中,如何更有效的促進上、中、下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幫助,使每位同學在每個活動中都有所得,盡量減少兩極分化,是我們急需要解決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
2、班額大,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很難及時地對每個組進行指導。久而久之,必定影響實際教學效果。怎么辦?
3、用“真問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留給同學足夠的思維時間和回答問題的時間,教學任務完不成,怎么解決這對矛盾?
4、水污染;空氣污染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如果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學生調查西溪河的污染原因和污染情況,再根據調查結果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還有一組學生調查城西地區早晚的汽車流量及空氣質量。把調查結果及時地報告市政府,便于政府及時地采取措施。這樣的活動既能把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又能體現學中用,用中學的《新課標》精神。但是在初中外語教學中,學生有必要進行這樣的探究性學習嗎?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9
“閱讀首先是為了得到樂趣,為了獲取信息。”可見閱讀不應只是為了學習語法、詞匯,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它和語言學習的目的是不謀而合,但我個人認為,閱讀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它能陶冶讀者的情操,促進讀者人格的完善,促進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構建。可以說,在現代的信息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在閱讀中成長,在成長中閱讀。長期以來,英語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英語測試里,它都有相當的分量,但一直以來,為閱讀而閱讀的現象不容忽視,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或者說,以前乃至目前的部分英語閱讀教學是粗放型的,而缺乏對于閱讀理解這一重要學習模式更加仔細、深入的挖掘與探索。
新英語課程標準把閱讀技能目標描述為:朗讀各種文體、英文詩詞、報刊雜志、原著及各種商品說明書等非專業技術性資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獲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的相關信息。根據情景、上下文、構詞法、句子結構來猜測生詞或詞組的意思,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子,理順事件發生順序,人物行為,預測事件情節發展和可能的結局。用參考資料、工具書、網絡等不同資源、渠道,推理、提取篩選、重組加工信息,解決各種問題。進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策略,形成閱讀興趣,最終提高閱讀能力。
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教學觀念上的問題: 許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 沒有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2、日常教學中的問題:許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教師相反,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詞組,對對答案。學生自讀后僅了解一下故事情節。由于教學方法單、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
3、教學方法上的問題:許多教師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學校教研氛圍不濃的老師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4、在課程設置上的問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于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得不到保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
根據對新的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閱讀教學的現狀的分析,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研究,解決初中英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有如下策略: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英語閱讀教學在復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匯,擴大詞匯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對發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英語教材在編排上,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要求,購買符合本校特點并具有新課程理念的閱讀教材,或者廣泛收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源自編閱讀材料。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因素,我在開發校本閱讀課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積累了一些材料。例如有關文娛、運動,飲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游勝地,交通,外國音樂,國外家庭教育,服裝與禮儀,常用典故和俗語等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有實際意義,受學生的歡迎。通過組織有意義的材料來組織初中閱讀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借助母語,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意識。英語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接收英語信息,逐漸擺脫母語思維并進行英語思維的過程。課堂教學要克服“信息交流會”、“語法講習所”的片面性,初中學生對英語信息的理解開始主要借助母語進行處理,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利用這種心理在英語和母語之間建立聯系:一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與母語匹配的英語短語,培養學生的“語團”意識,如一些固定搭配、短語等。開始讓學生收集尋找,再逐步讓學生歸納它們具有的“語團”特征的表達方式,這樣會逐漸熟悉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形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二是讓學生在理解同一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句型意識和變化意識,同義表達可以讓學生體會英語的詞類和句子的聯系,悟出許多具有英語特質的東西。這種語言意識的形成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加強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一般來說,在高中、大學里,對英語教學方法有著很多研究。但在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不夠,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學生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并積極參加新的英語課程改革和實踐。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閱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了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著詞匯、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后,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后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例如:在初中英語第二冊(上)Unit12 Lesson46中有一篇對話形式的閱讀短文,我是如下安排來組織教學的:
(1)聽(看)短文,回答“語言點問題”。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is Xingjiang?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very strange?
通過聽力(閱讀)訓練,學生初步了解這是一個討論中國西部新疆的電話對話。學生能較容易地回答“小問題”,教師借此機會展現和教授本課重點詞匯ring up, in the west ,strange 等。這樣就既增強了他們聽讀的信心,又提高了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2)快速閱讀短文,回答“整體理解性問題”。
How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Can you talk about the fruit there?
學生快速閱讀后,回答以上的“大問題”,加深對重點段落和整篇文章的理解:新疆天氣和水果的奇特處。而在這基礎上可以精選這二段加強閱讀,引導學生體驗作者在新疆旅游的驚奇和快樂的感受,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享受閱讀文章的目的,升華了閱讀的目的。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和使用。(設計問題如下)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A.warm B. hot C. cold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Why?
A.warm B. cold C. hot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第一個問題,學生須理順電話對話者所處的地點。而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必須通過捕捉、加工對話信息,在正確判斷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聯想Unit11,Lesson43中,The weather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ather in Australia. It is opposite.用選擇和口頭描述等形式,讓學生參與思考、判斷,通過排除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對材料加工、整合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上面所舉的僅僅是一簡單的對話形式的閱讀課教學片段,從學生閱讀的角度講,通過三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接著可以進行朗讀和表演訓練),課堂很活躍,有生氣,學生能積極地配合教學,學習興趣很濃,教學效果很好。
總之,教無定法,殊途同歸,做好英語閱讀教學工作,必須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而對于“問題情景教學法”教學,我還是僅僅在探索和實踐。以“問題”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英語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10
1、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這是新課標之后實行的新型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這個意識半會兒說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這個教學方法課堂效果會很好。
2、五步教學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學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學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交際型教學 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或模擬真實情景交際,讓學生通過聽、說、理解等交際活動不斷溝通交流、進行互動的一種教學模式。
下面談一談英語學習方式。
前面提到四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共同學習、自主學習、任務型學習、探究學習。下面就對它們做一個簡明扼要的介紹。這個介紹是提綱挈領的介紹,涉及不到十分具體的技巧。關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訓班另安排時間深入探討。過去(甚至目前)學生課堂學習的方式比較單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這種學習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學生聽教師講為主的方式。《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方式。這里介紹的四種學習方式,不是全部的學習方式,比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利用互聯網絡進行學習。這里介紹四種學習方式,不意味著其他學習方式不好,或者無效,而是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交替使用、綜合使用。而且,教師講解也不是在教學中沒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時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過不要把它作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學習方式。各種學習方式之間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可以相互結合,相互影響。
合作學習或者稱為共同學習,用于外語教學,基于以下幾個理念。
一、課堂外面的社會,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合作,課堂教學就要培養合作意識,訓練合作技能。
二、語言的本質是社會性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與人交際和溝通的過程就是合作行為。語言哲學里提到的會話含義的基礎就是會話者要遵循會話準則。
三、語言習得研究證明,掌握交際工具在互動中掌握比較有效。互動就是合作行為。
學生在一塊兒學習不一定就是合作學習,比如,在雙人組、四人組的形式下,也許不能稱得上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共同學習的一個原理是,學習者要在學習中相互依賴,這樣才夠得上合
作學習。但是,這種依賴不是自己不出力,僅依*其他組員替自己學習。這不是合作學習的目標,也不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原則。而這種依賴是一種積極的依賴,依賴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因此,我們稱這種依賴為相互依賴。學習者在哪些方面相互依賴呢?有以下幾個方面:
目標的相互依賴,即組員有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完成共同的任務,而不是每個組員都有一個不同的目標。這樣一來,共同的目標為學生提供了共同學習的基礎。
角色的相互依賴,即組員在完成任務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對于完成任務都重要,是互補關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對于完成任務缺一不可。
資源的相互依賴,即組員在完成任務時共享學習資源。
身份的相互依賴,即組員同屬一個組,相同的身份把他們聯系到一起,合作的活動幫助他們建立集體的榮譽感。
合作學習的要素有哪些呢?相互依賴、個人責任感、合作技能、混合編組、教師角色。這些在這里不展開談了。
合作學習擴展到課外,可以構成合作式的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即學生合作完成某一個項目。如果用互聯網絡來合作完成某個項目,就可以構成合作式的網絡學習(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等等。
根據合作學習的原則和要素,它和其他學習方式、學習手段組合,可以創造出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合作學習形式。
仁愛版《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雙人活動(Pair work),也有一些多人組的活動(Group work),這些可以利用、改編、使它們成為名副其實的合作學習的資源。教師們可以將這些學習的資源對照前面所說的合作學習的原則,判斷它們當中,哪些是合作性的活動,哪些不符合合作學習的原理,然后合理地利用這些材料。
有些教材的設計采用了項目學習的理念,教師(或者學生)確定一些學習的項目,學生完成學習項目,在完成學習項目的過程中,學習者運用并學習了語言。下面我們從仁愛版《英語》教材中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在學習特殊疑問句的單元里,有一項調查活動。每個學生要去找自己的同學,用英語問他們的父親是做什么的,母親是做什么的。然后,把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這就是一個小型的調查項目,在課堂上就可以完成。這個活動把語言運用和真實的生活情景結合起來,跟同學進行語言互動。
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在于:
一、學生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潛能、不同的學習風格,自主學習有利于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即離開學校后,不依賴教師,仍然能夠繼續學習的能力。
三、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習的主動性。但是,自主學習不意味著教師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師的指導作用必不可少。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提供學習資源,以及各種形式的幫助。
教師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學習策略的培訓
二、學習資源的開發
三、學習環境的創設
仁愛版《英語》教材中有相當多的練習,冠以獨立學習的名字(Work alone),還有相當可觀的練習,雖沒有冠以獨立學習的名字,但是也都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比如:Listen and Follow; Listen, Read and Say; Listen, Read and Understand,等等。那么,教師如何利用這些練習材料,幫助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學習英語、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學習策略,是教師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并且開發利用這些練習素材。
任務型學習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已經有許多的研究與討論。它是外語教學中交際語言教學的發展與延伸。它認為:
一、語言學習的過程要有實踐、要親身體驗;
二、語言學習要在用中學,陳述性知識不能代替過程性知識;
三、語言學習要通過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許多任務是互動型的,或者是合作型的;
四、語言學習的形式要能夠引起學習者的興趣,任務型學習的活動往往具有真實性、挑戰性,可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
五、語言學習要有意義,任務型學習不是枯燥的結構操練,而是有具體目標的學習任務。
當然,關于任務型學習還可以說很多,比如,它的形式、它的分類、它的設計、它的使用的條件,它的局限,等等。由于時間所限,這里不能展開討論。老師們可以參考國內外出版的關于任務型學習的書籍,加上自己的親身實踐,可以為自己的學生提供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有一個任務,模擬交際。任務的要求是進行自我介紹,情景設計為中外學生聯誼會。學生分別扮演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任務要求學生必須談論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學校、喜歡的課程、業余愛好等。任務的設計還為學生提供完成該任務的語言支持,如,了解他人各方面情況的英語提問的方法;完成該任務所需要的詞匯、短語。任務完成的方式為小組活動。任務完成后的成果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口頭交際了解他人的信息、書面報告、網上交友。
探究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的基本理念是:一、不一定所有的知識都要教師講授給學生;二、學生自己發現的東西記憶更牢*;三、探究學習是主動學習;四、探究學習強調體驗、實踐;五、探究學習是獨立學習;六、探究學習是帶著問題去學習。最后,探究學習也是發現學習、歸納學習,這對于語言學習會起到關鍵性作用。
探究學習的方式方法可以很多很多,教師可以去嘗試、去使用、去開發、去創造。外語教學中,對于探究學習的實踐還剛剛開始,我們要考慮的問題還很多,比如,探究學習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哪些東西學生可以發現,哪些必須教師講授;探究學習的形式與方法有哪些,等等。
仁愛版《英語》教材中包括大量的類似完形填空的練習,即填詞完成對話、完成短文等。它們可以被作為探究學習的素材。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上下文的情景、人物之間的關系、事件發生的時間前后關系,等等。
總結上述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看出,學習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所談到的四種學習方式也不是全部的學習方式,教師們仍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開發利用其他的學習方式。我們還可以從中感到,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帶來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變化,豐富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們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使用語言的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批復案例分析12-04
小學教育案例分析08-22
課文《掌聲》案例分析12-25
財務分析報告案例02-10
藝術教育活動案例分析09-01
過早教育的案例分析08-30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07-30
關于教育案例的分析08-24
隔代教育名師案例分析08-24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