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讀后感
一、書籍簡介
《大國崛起》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歷史書籍。
為什么不斷有一個又一個國家驟然興盛,成為所向無敵的霸主?為何歷史上的強國都只能維持一個世紀左右的霸權?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規律和共性,中國從中究竟應領悟到什么樣的經驗或教訓?
今天,中國的復興和崛起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不爭現實。如何從歷史上主要大國的興衰歷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鑒,如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尋求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已經成為十分重大的戰略問題。
本書正是從這一目的出發,試圖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通過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追蹤和研究世界性大國興起軌跡,總結大國崛起的個性特征和基本規律,探索新形勢下中國發展的戰略選擇,為中國的發展尋找鏡鑒,以期有利于中華民族復興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
-------------------------------------------------------------------------------------------------
二、《大國崛起》讀后感19篇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大國崛起》的讀后感19篇,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1篇:《大國崛起》讀后感200字
中國的崛起之路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迅速老年化的人口、已經過度開發的資源和惡化的環境、思想觀念落后教育程度不高的國民,如何能實現崛起?能否通過對外戰爭掠奪和殖民?如何應對分離主義勢力的威脅?所謂和平崛起是否只是美好的夢想?
很高興《大國崛起》這本書為我們展現了9個全球性大國崛起和衰落的過程,為我們展現了大國地位變化的內因和外部環境。讓我有了直接通過別國歷史得出經驗分析本國問題的機會。
第2篇:《大國崛起》讀后感500字
看完了《大國崛起》這本書,思緒卻難以平息。今天,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我們中國也站在了新的起點,但讀懂幾百年來幾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九個大國在過去近兩百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還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是歷史的潮流畢竟浩蕩向前。今天的世界是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滾滾向前。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沖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等理念都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的力量。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訓。
聆聽歷史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回望大國風云,讓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類通過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臺,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臺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近代以來中國雖受盡了列強的蹂躪和種種磨難,今天中國的崛起卻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不稱霸也永遠不會侵略、威脅別的民族。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潮流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各國家各民族平等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方向!
第3篇:《大國崛起》讀后感800字
昨天晚上我終于完整地看完大國崛起。平心而論,自己好像還沒有領會很多其中的情節和反應的內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自己的歷史背景太差,文化底蘊和社會常識基礎太差,不過看過前輩們的評論和相關的感想后,我對 這部電視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他們的點撥中慢慢的也明白了一些淺顯的道理。
首先從解說片拍攝的角度看,央視導演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異國風情,人類500年的歷史陸續產生9個大國,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各國的人文地理興衰歷史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將世界近現代歷史串聯成一幅美麗的畫卷,給人飽享眼福的同時,也能學習歷史知識,感受世界文化的精髓,領略科技文化偉人的魅力。畫面是精美的,背景音樂也是緩和抒情的,解說員的語調語音聽著讓人舒服盡情,感覺很愉悅,同時,解說詞更耐人尋味,里面蘊含的哲理更值得細細品味,或許一片的觀看還只值一個大概。一部近現代史是需要花很多功夫仔細琢磨細細品味的,值得學者們一輩子的心血去研究和琢磨。
讀史使人明智,閱讀可以訓練一個人的視力,聽音樂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聽力。大國的崛起和衰落譜寫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昭示著探索未來道路的教訓和鋪墊。我們在追尋大國發展的歷程,看他們興衰的原因背景過程結果,期間的點點滴滴各方面的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了大國的崛起,從500年前,西班牙葡萄牙將地球看做一個整體瓜分成兩半開始,人類就開始了殖民瓜分掠奪的開始,西班牙從早期航海技術不斷發展,探索人類未知世界激發了他們研發新技術,不斷探索未來奧秘,開發新資源,擴張領土,一個國家的興衰有其深厚的歷史背景,看完這部片子,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慨
第一, 文化是一個國家崛起的標志
第二, 科學技術史第一生產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第三, 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存在決定意識。英雄是在特定時期產生的對當時的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四, 國家的發展史有周期性的,就好比經濟的發展由勝而衰
第五, 美國歷史上的諸位總統,從華盛頓獨立宣言,13個英屬殖民地宣布獨立開始,后由于北方工商業發達,中部農業,南部種植業,林肯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結束了美國是一個既提倡自由平等又存在奴隸制的現狀……1929經濟危機羅世福新鎮,解決了自由市場和政府主導的問題,
第4篇:《大國崛起》讀后感1000字
《大國崛起》涵蓋了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非常值得一看。它提到了英國、俄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等當今的大國。
在什么歷史條件下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因為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松的空間,所以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里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在近代世界歷史舞臺上忍氣吞聲二、三百年的中國,如何看待這些年已經成功崛起的國家?是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這是每一個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美國的創新力量非常強大。美國由照搬歐洲技術到后來的自主創造發明,確實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這里不是簡單的量變而引起的質變,而是美國的政策所向。美國抓住了工業革命的時機,鼓勵自主創造發明,它的成功之處就在于能把專利權寫入憲法,這點燃了全體人民的創造熱情,很喜歡影片中的那句話“專利制就是將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這一點之于中國也是有些許借鑒作用。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沒能趕上工業革命的黃金期,但美國那種鼓勵自主創造發明的做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鼓勵自主創造發明不是紙上談兵,要讓人民看見政府是在動真格,才能激發起人民的熱情與激情,要知道,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美國懂得抓住發展機遇。它的機遇就是戰爭,戰爭之于其他國家或許有一些利益可圖,但它們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兩次世界大戰,對于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是一次劫難,而對于美國來說,卻成了一次天賜的發展良機,之后的美國,躋身于世界大國之列。這一點對于中國貌似沒有多大的借鑒意義,其實不然。美國的這種毫不畏縮,善于抓住機遇的思維方式還是值得我們一學的。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日本人都是抱著一種敵視的態度,感覺就像對日本的敵視已經滲到我們的骨子里了,因此我們對日本也就本能的有一種抗拒,不愿去了解和日本有關的東西。其實,我們想深一點:為什么日本在二戰作為戰敗國,在幾十年后卻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重視科技教育、善于學習創新,注重對人才的培養;他們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他們敢于拼搏,勇于創新。最重要的是他們被打以后不會忘記痛,懂得醒悟,學會強大。
有學者指出,大國崛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歷史機遇,經濟實力,還有心理準備。在這三方面中,歷史機遇指的是客觀環境,它是最公正的,幾乎對所有國家都是一樣的,關鍵在于每個國家自己如何去解讀,怨天尤天是懦夫的表現。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觀那些大國的強勢崛起,反思近代中國的弱勢發展,我們似乎應當這樣總結:造成近代中國歷史悲劇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強的蠻橫無理,但更在于中國自己沒有把握時機,沒有搶先走上近代化之路。了解西方列強崛起的歷史,一方面能使我們警覺,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更重要的一點,影片一直給我們是一種憂患意識。
第5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歷史的年輪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使世界的格局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對于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于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話題。《大國崛起》以其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解讀了500年來大國的興衰更替,探究其興衰背后的原因。
論葡西兩國之興替
公元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封鎖隔絕,與外界聯系甚少。葡萄牙位于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東臨西班牙,西臨大西洋。它的光復使之成為歐洲大陸上的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治的相對穩定締造了一個的環境,而與此同時,西班牙,英格蘭,德意志等國尚未統一,處于水深火熱的境地。但是,強大的王權并沒有惠之于民,民眾利用沿海的位置進行捕撈,以此為生。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點燃了思想的火花,火勢不斷蔓延。蔓延到了葡萄牙。隨著托勒密的地理學說的發現,激起了恩里克王子等人探索世界的欲望。葡萄牙王權的強大,貴族們對東方香料的依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商路的阻斷,基督教的盛行,王室的支持,指南針及帆船的改進等,推動了一個又一個遠航的冒險家。從非洲掠奪大量財富,如洪猛獸般侵入西班牙,沖擊著統治者的神圣。
同時,葡萄牙的鄰居西班牙光復了,偉大的領袖伊莎貝爾女王統領軍隊趕走了摩爾人。在這土地上,地圓學說的廣泛傳播,加上航海知識的不斷豐富,完善,和女王的不斷資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無疑震驚了整個歐洲。矗立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小國也因此成為了五百多年前爭霸世界的大國。于是,全球擴張開始了。他們用堅船利炮,刺激香料貿易。海上貿易不斷擴大,殖民地遍及亞非美等州。源源滾入的財富并沒有轉化為資本,而遺留下來的卻是奢侈的社會風氣。西班牙、葡萄牙神話般的崛起卻也在神話般的地落幕。
小國何以成就大業?
荷蘭,位于西北歐,與英格蘭隔海相望,其領土相當于兩個半北京,而這樣的一個小國,曾以其傲然的姿態攀登到世界大國的頂峰。那么,小國荷蘭是如何成就其大業的呢?
銀白色的鯡魚促進了其捕魚業的發展,便利的水上交通為其提供有利條件,商業的蓬勃發展,為精明的商人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造船技術的改造無疑為這個缺乏王權的小國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荷蘭各省自治經營,當面對擁有強大王權的西班牙時,他們聯合反抗。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建立,賦予了商人階級政治權利。荷蘭就這樣誕生了,傳奇的誕生注定會有一段傳奇的經歷來續寫這個傳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立為全球商業霸權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到17世紀,荷蘭達到空前鼎盛,成為當時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海上第一強國。
小國荷蘭,一步步成為世界大國的歷程值得我們深思:它不同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荷蘭將滾滾流入的財富投放到商業中,而并沒有體現在豪華的宮殿里。商業的蓬勃發展,現代經濟制度的初步建立,金融體制的不斷完善,讓貿易迅速發展。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荷蘭并沒有用強大的王權去限制商業的發展。這也許就是小國成就大業的關鍵所在吧。
觀英國之興替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位于歐洲西海岸,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國卻成為世界上的另一個現代化國家,這是為什么呢?
英國四面環海的優勢,無疑給英國搶占擴大海上有時提供了便利,同時這無疑損害了西班牙的利益。再加上英國脫離天主教,轉而信奉信教,這讓堅守天主教的西班牙更加不滿。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贏得了海洋上廣闊的貿易。英國女王的鼓勵,推動了英國商業及殖民地的經濟擴張,強大的英國海軍挑戰荷蘭馬車夫,將荷蘭趕下海上霸主的寶座。強有力的君主制,開明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實行分權的莊園制,為英國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隨著英國海外殖民地的不斷擴大,市場需求的飛速增長,迫切需求要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力來提高效率。于是,瓦特的萬能蒸汽機為英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打開了現代化工業的大門。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而1852年地萬國工業大博覽會,象征著那個繁榮的維多利亞時代。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十九世紀中后期,隨著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日不落帝國的頭頂上的太陽已經漸漸傾斜,海外殖民地的巨大耗資逐漸讓英國感到力不從心,英國日不落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夕陽在大不列顛群島上空緩緩落下,卻在隔海相望的大陸強國法國慢慢升起。
第6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了書店,在那里我又偶然地看到了一本書—《大國崛起》。我一見到這本書就欣喜若狂,我終于找到了一本符合我胃口的書,從此以后我以驚人的速度讀完了一本又一本。
下面我與大家分享這本書吧。
這本書講了當代強國的過去的種種變故與發展,以其強大的CCTV攝制組詮釋了一個大國的輝煌歷史。比如我看的系列叢書之一《日本》。
日本是一個島國,在150年前,日本被迫開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這也是日本的一大轉折點。這時,日本所學習了幾千年的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輸給了英國,于是日本便開始學習歐洲列強,先后派出幾百人去了法國、英國等國家。西方的工業、教育程度另他們震驚,于是他們回國后大興教育,發展工業,后來重視軍事,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成為唯一一個擠入列強行列靠侵略擴張在自己的國土外建立過殖民地的亞洲國家。在明治維新百年之際,日本的經濟總產值僅次于美國、蘇聯,現在,它已是世界第二大強國!
是什么力量讓一個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一個島國如此強大?我想是他們喜歡學習,他們懂得如何讓國家發達。當清朝中國還在花巨資買艦船時,日本人已在學習如何造艦船。
是什么讓日本人如此好學?我想是因為他們的國民有高素質,求知欲望強。
是什么讓日本人有高素質?我想是因為他們政府重視教育,要知道,當時日本國民教育普及率達59%!對一個國家來說,著非常困難。
我想正是因為日本人好學習、求知欲和重教育成就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現代強國
要想讓中國成為世界性的強國,須從自我做起,認真學習,讓中國成就大國之夢!
第7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大國崛起》真實地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我們要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對于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是怎樣成為17世紀的王者?
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斗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里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并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由于國土面積等天然因素,雖然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閉關鎖國”不可能是條正確的道路。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8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廣袤土地、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的富強,將創造人類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這一過程也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社會,影響著世界格局。近代以來160多年的追趕,讓世界再次聽到了中國的聲音;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的巨變,使我們能夠更自信和從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復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取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么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鑒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九次集體學習,這次學習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學習的內容是:世界上9個主要國家自15世紀以來的興衰史。此后,關于這段歷史的學習在其他各級黨政部門多次進行。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聯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上述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后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的感受:
我認為,我們中國應該盡快的發展,早日走向發達國家的行列,那些大國,從建立到崛起也經歷了一番艱苦的過程,能有今天的發展,也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我們中國有人力和物力,我們有資本去崛起,所以,讓我們努力,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第9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重視思想文化的繁榮、重視科學和教育、善于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
對于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是怎樣成為17世紀的王者?
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斗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里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并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由于國土面積等天然因素,雖然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第10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部萬萬國人用血與淚譜寫的自強史,古老的中國在列強的侵略中逐漸睜眼看世界。我們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國”的架子,去學習其他國家的強國之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和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如何徐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國崛起的偉大目標自然而然成了我國國人追求探索的方向!而我在大學伊始之際,選擇《大國崛起》這部書來讀,便是想在十五世紀以來九個世界霸主的興衰史領悟經驗與教訓,擔負起我中華少年振興我國的歷史責任!在此,我就談一下讀此書的感受吧,班門弄斧,若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書中先后分析概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九個國家的歷史發展過程,九個國家曾經或現在都是世界強國,雖世殊時異,但依然有共同之處,無論地理、政治、經濟等方面,大都是殊途同歸!經濟決定政治,若想強一國,必先強一國之經濟,而經濟要發展,必須抓住時代機遇,順應時代潮流,順勢而上。我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實施的改革開放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而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要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項應該長期堅持的大政方針,發展的過程必然會遇見很多阻礙,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使上層建筑不斷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德意志與日本都是以軍事立國,以擴張為強國的必然方式!德意志通過三次普法戰爭實現統一,采取帶有濃厚軍國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的君主立憲制,而日本所謂的“大中亞共榮”政策只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這都為后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世界的動蕩不安埋下禍根!其實不只德、日兩國,這九個國家的興起都是伴隨著戰爭與流血的,而這種以鄰為壑的行為,我們當然不應當采取,因為代價太高了,無論對世界還是對本國都有災難的隱患!兩次世界大戰血淋淋的史實便擺在眼前,新時代我們應當采取不一樣的發展模式!在和平中發數據每個組做自己的就好,然后匯總到一起。ps。數據整理之前四個組統一一下格式,否則匯總的時候很麻煩展,在發展中謀求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和平!
其實,每一個國家的崛起都是這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為基礎和前提的!假如美國南北戰爭沒有取得國家統一,就不會有現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德意志依舊是1787個諸侯小國,怎么會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占得先機?他們為什么不想讓中國安寧統一,因為它們害怕、它們眼看著中國一步步強大而感到恐懼!我們怎么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鞏固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團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國偉大富強應堅持的基本方針政策!我們要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否則不僅不會實現中國夢,如今的幸福生活也將難以維持!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通過讀此書,我比較清楚的了解了各國的強國之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可以從本書中尋找到中國的強國之術!開卷有益,答案自在書中。
第11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樣化的視野,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 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愿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到了16世紀出這個人口只有150萬的國家,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
再觀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于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干,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弊端,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社會現實告訴我們成效微弱。
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并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于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德國在二戰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么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夸,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效率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因此,只有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于借鑒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第12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主要介紹了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歷史,客觀公允地解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9國的崛起史,讓我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發展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一直以來都有懷疑,為什么歐洲發展的那么快,難道僅靠英國的工業革命,還有法國的革命嗎?
那么又是誰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呢?看了大國崛起我才明白,歐洲的發展史從海洋開始的,這要從葡萄牙說起,公元1143年,一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葡萄牙,在光復領土的戰爭中應運而生,并且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承認,這是歐洲大陸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然后在葡萄牙國王恩里克的帶領下,葡萄牙啟動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也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擺脫了貧窮和落后的境遇,也打開了歐洲歷史嶄新的一頁,葡萄牙的近鄰西班牙也看到了海洋的巨大的財富,并于葡萄牙一同競爭海洋上的財富,西班牙漸漸習慣了掠奪殖民地得來的財富,不去投資本國的工業,而轉身購買國外昂貴的商品,久而久之,國內的工業極度萎縮,而貨幣又急劇貶值,人們卻還沉迷于消費。我們知道,一個機構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做出改變而“死亡”。我也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時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不能做出改變而衰落。
其實這里面最讓我感情趣,也最讓我著迷的是面積只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半北京,它的名字叫作荷蘭。14世紀時,荷蘭的人口不到100萬。當時約有20萬人從事捕魚業,小小的鯡魚為五分之一的荷蘭人提供了生計。從捕魚業開始,(荷蘭)產生了和東北歐、英格蘭、南歐、非洲的貿易。由捕魚的傳統產生了海上(貿易)的傳統。地處西北歐的荷蘭,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廣袤的歐洲大陸,歐洲的兩條主要水道,從這里入海。為了排澇,荷蘭人修建了多條運河,構成了當時歐洲最發達的水上交通網。這些優勢使得荷蘭具備了成為歐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了成就商業帝國的歷史性機遇。如果說,早開始遠洋冒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進行赤裸裸的財富掠奪,那么,緊隨其后的荷蘭人由于缺少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十分自然地選擇了依靠商業貿易來積累財富,同時也積累著足以讓自己強盛起來的競爭技巧和商業體制。荷蘭人是一個商業王國,這個國家的人民熱衷于商業,可以說這個國家是一個由商人建立起來的國家,因為國家的制度法律等等都與商業就有密切的聯系,最早證券交易所也是這個國家創辦的!這個國家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當西班牙人向荷蘭人發出統治的信號時,荷蘭人竟然同意了西班牙人的要求,他們并不在乎誰去統治他們,他們只要安全,和商業貿易。但是西班牙的貪婪,終于讓荷蘭人推翻了西班牙的統治,對于那些領導獨立戰爭的商人們來說,他們最想得到的不是政治權利而是商業利潤,所以,他們希望找到一個強有力的保護者,由他來照顧荷蘭的安全,而自己去照顧好自己的生意。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出現了:荷蘭人將自己的國家托付給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英國女王爽快地同意了做他們的君主,并派出軍隊保護荷蘭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精明的商人們很快發現,英國女王收取的保護費,實際上比他們趕走的西班牙國王還要高。
1588年,在奧蘭治親王威廉的領導下,七個省份聯合起來,宣布成立荷蘭聯省共和國。這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家。很多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我第一次見到由商人處分政治權利的
國家!這也是荷蘭至今都是一個發達的國家的最好的證明!他們善于經商和理財。當然還有好多好多的大國的崛起和衰落!打開視野,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后發國家走上強盛之路的開端。學習的目的是趕超。在歷史上,像俄羅斯一樣實施趕超戰略的后發國家,還有德國和日本。他們構建的社會體制,他們所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和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有著明顯的區別。五百年前,因為海洋,人類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臺,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臺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 五百年后,因為天空,人類進一步拓展了這個舞臺的空間。當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同步知曉天下事的時候,世界變小了。世界也變大了。1961年,一個叫加加林的蘇聯人離開了地球,第一次在太空中飄蕩行走。一個月以后,美國的阿連·小謝潑德也上了太空。他在太空飛行時不斷說的一句話是:地球外面的世界真
美好。 從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樣地遙遠清澄,偶爾飄過的云彩,會遮住人們的視線。云彩的上面,將會是什么呢?是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溫床,還是未來大國競爭的疆場?或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經放棄陳舊的思維模式和全球對峙時代的種種偏見;或許,在未來五百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世界的發展仍將經受各種考驗。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13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歷史的光環像一陣風,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可能永遠沐浴著某一片土地。近現代以來,大國的興衰,此起彼伏,洶涌澎湃,演繹著一曲曲驚心動魄的歷史滄桑之歌。從大國的興衰之中,我們可以品悟、借鑒到許多知識、經驗,用以興盛我們偉大的祖國,使我們的國家能夠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歷史之風陸續吹遍了西歐一些國家,讓它們在歷史的舞臺上叱咤風云;而處在清末的東方之國,卻將這股風拒之于窗外,最終被無情的歷史之鞭抽打的遍體鱗傷,一邊呻吟,一邊在時代的后頭慢慢地踱動。
而這種拒人于門外的行動,正是由于人們的極端思想造成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給自足、狂傲自大、小農意識等思想,深刻地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使他們在落后與先進的泥淖中苦苦掙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這些守舊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們閉關自守、以土地為中心的非商品意識,從而遏制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牽制了政治體制的變革與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時代的后頭。
大國的崛起雖然有各式各樣的歷程,然而每一個國家的崛起與衰弱,都有著相似的情況。其中,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國家的興盛,思想文化上必須有一個突破,一個較前面歷史的新的突破。而無論這種突破是徹底的,還是不徹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為基礎的,還是承接未來的,都可以從思想層面上為一個國家的變革墊下厚實的基礎。
思想文化不僅僅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在政治、經濟、教育、科技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下面結合大國興衰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具體談談這些聯系。
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思想文化促進政治體制的改革。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往的政治體制必然不會適應社會的發展,陳舊的政治體制日益暴露它的種種弊端,阻礙了歷史的前進。此時,新的順應歷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會深入人心,促進人們對政治體制進行改革的勇氣與決心。17世紀上半葉,英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已不再適應新生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阻礙了英國工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國王處處限制資產階級的利益,加強自身的權力集中。但國王忽視的一點是,此時資產階級思想漸漸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人們對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資產階級帶給人們的利益遠遠勝于封建王朝的統治。隨后,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以貴族為中心的封建王權政治體制,建立起了有利用維護資產階級統治利益的君主立憲制。
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使英國更大程度上支持海外貿易、殖民擴張等有利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行動。由于資產階級利益的刺激,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在英國爆發。英國成了日不落帝國,稱雄于世界強國之林。又如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之前,啟蒙思想在法國茁壯成長,深入人心,使人們日益察覺到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權主義的落后。長久的思想醞釀之后,出現了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影響時代的啟蒙思想家,他們的思想,激發了資產階級探索革命的熱情,終于在1789 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隨后拿破侖進一步把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傳播到大部分歐洲大陸,有利地推進了整個歐洲政治體制的變革。
所以,沒有思想的進步,是很難在政治上取得突破的;而沒有政治上的進步,其他方面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從而一個國家就無法走在時代的前列。與西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期滿族統治之下的中國,外族入侵,中華文明遭受了很大的殘害。滿清統治階級緊緊束縛人們的思想,禁錮人們進步的、革命的思想。這種封建王權集中思想造就了中國特有的奴性文化,在這種奴性文化下,很多人不敢有任何的奇思妙想,包括科技上的創新、政治上的革命、文化上的變革等等,一切秩序都在順與從中。這種奴性的思想嚴重束縛了人們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探索,遏制了其新生的萌芽。滿清政府還建立一套嚴密的思想制度,并因此滋生了人類罪惡的文字獄,以及各種慘不忍睹的酷刑。這些危及人的生命的措施,進一步禁錮著人們的思想,使之如一條狗一樣服服帖帖地跪在主人的面前,并為其舔足。
明末清初以及后來的清朝出現過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跡象,然而都在這些畸形的思想之下淹死了,以致于造成后來的資本主義思想如果不是寄生于傳統的思想之上必然會失敗的一種局面。封建思想的強大,阻礙了維新變法運動及其以后的一系列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變革扼殺在搖籃里的襁褓中。后來,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注定是解放中國的一把利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上扎下了深深的根,最后將封建殘余思想消滅殆盡。然而,由于傳統的思想文化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仍然在封建思想中獨行,嚴重削弱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實力。
政治體制的不健全,無法使一個國家真正地走向強國之路,或是長久地保持大國的地位。目前,中國雖然在黨中央的領導之下呈現出一個大國的'形象,但從根本上來講,中國仍然處在落后的行列。因為政治體制的外殼掩飾不了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封建思想。中國官僚主義作風仍然占據政治思想的一部分,許多官員還和滿清時期的走狗一樣,根本不為人們的利益著想,天天喊叫著社會主義制度,自己反倒成了資產階級的一份子,滿腦子中都是權力、利益、金錢等。從中國目前的官僚腐敗狀況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政治體制是畸形的、不健全的。而要突破這種后天形成的弊病,必須在政治思想上作出一番改變,比如說民主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反觀世界上先后崛起的大國,無一不在思想上取得突破。中國欲崛起,成為完完全全的大國,必須要使人們從封建殘留下來的思想中解放出來。沒有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只能在表面上作一個強國。
二、思想文化與科技的關系。思想與科技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思想的改革,科技也只能局限在某一個階段,要提升需要很長的時間;而科技得不到進一步發展,思想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均是建立在人們思想的解放之下的。
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使人們的視野得到開闊,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思維上,從而又進一步反作用于思想,推動思想的革新。從大國興衰的歷史來看,不論是老牌的大國,如英國、法國,還是后起的大國,如德國、日本,都極大的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19世紀末期德國漸漸趕上了英法并超過了它們,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科技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于科技上明顯落后于德國,這可從一些重大的發明中看出。二戰后,日本和德國迅速崛起,都得益于兩個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如今,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依然掌握著世界的核心技術,正由于科技尤其是高新技術的發展迅速,因而這些國家至今仍然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
很難想象一個國家的繁榮崛起沒有科技的支撐會是怎樣,而這些科技的發展,必然要有一個支持它的政治體制。現在,隨著各國對高新技術的重視,不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都對科技的投入下了很大的功夫。就連小小的朝鮮,也日日叫囂著要發展核武器。而中國在科技的投入上卻不太令人樂觀。自主創新能力嚴重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中國人民很容易自滿,看到了發射幾顆衛星邊歡呼雀躍、激動不已,然而我們與那些大國想比,還是隔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科技的發展,主要是靠國家的力量。當年日本崛起之時,很多企業的發展均源自政府的支援,當企業做大做強之后,政府又輔之以政策性的指導。
一個國家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于人們思想的高度認識。由于骨子里沒有切實際地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人們往往忽略科技在各行各業的作用。另一方面,盡管許多人重視科學技術,但存在大量的復制、克隆,而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進行自主創新,從而不能解決科技欠發達的實質問題。而且,很多人把一些資源花在一些無聊的但自認為很必要的官僚關系上。
三、思想文化、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一個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從長遠看,不是靠充裕的廉價的勞動力,而是取決于高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整體思想文化的提高。簡單具體來說,就是教育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教育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視的。目前這些發達國家的教育事業均比我國發達。教育對于一個國家的崛起,是長遠的推動力。
總之,一個國家的強大,一是靠思想這把利器,二是靠科技的超前發展。思想與時代同行,科技與潮流共進。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我們的國家會如漢唐一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14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這是一本很有深度的書,記錄了500年來幾個國家的崛起的歷史。
第一個是西班牙,第二個是葡萄牙,這兩個國家的名字都已牙齒命名(這是音譯)。這兩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不大,都是沿海國家,這兩個國家卻開啟了西方國家重新認識這個地球的大門。哥倫布想到打印度,卻到達了緊美洲的古巴和海地,就誤認為到達了印度,稱那里的人為“印第安人”。麥哲倫率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第一次讓人類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第一次讓人類發現地球是一個球體,并不是天圓地方的。
荷蘭:荷蘭的國土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在三百年前,緊緊只有150萬人口,卻將自己的經濟勢力幾乎延伸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荷蘭沒有遼闊的國土面積,強大的王權和充足的人力資源。荷蘭的成功是一個注重商業的結果,一切都以商業利潤為重,其他的一切都好像無關緊要,不能和商業利潤相提并論。
英國:有著大本鐘的英國,是一個島國,卻成為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綜合能力最強大的國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反復和曲折的。這個國家雖然遠離大陸,卻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宏圖偉業,完成了工業革命!是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
法國:法國的文化曾經影響全歐洲,讓整個歐洲都以說法語為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法國促進了社會進程。拿破侖掃平了許多封建城邦國家,使思想進入到了現代社會。法國是一個極其注重思想的國家,敬重藝術家、思想家。追求自由的國家。
德國:對于德國,也許對于我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德國強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視,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使德國站在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
日本:就目前來看,日本是唯一一個亞洲的經濟強國,當年的軍事大國。在美國打開了日本大門之后的二十年里,日本迅速崛起,打開了鄰國朝鮮的大門(這個說法不對)。
向日本、葡萄牙等都比中國小的多,而中國卻沒有成為這9個強國之一。我希望中國能成為第10個強國,走在時代的前端。
第15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對于之前幾百年的歷史,我們永遠是旁觀者,既是旁觀者,那當然“清”,于是乎,有了央視濃縮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的12集電視記錄片。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眾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眾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鑒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大國崛起》講述九國歷史,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霸權的欣賞。例如,第1集談到葡西遠航探險時講道:“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歐洲大陸西南角上兩個面積不大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們相繼成為稱雄全球的霸主,勢力范圍遍及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紀錄片稱頌: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為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甚至賣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寶。但是,她由此贏回了更加輝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第12集)第7集不無贊賞地強調:日本“成為唯一一個擠入帝國列強行列,靠侵略擴張在自己的國土外建立過殖民地的亞洲國家”。畢竟亞洲出了一個有能力建立殖民地的國家!第12集講道:“有歷史學家認為,近五百年來,真正意義上擁有過世界霸權的只有三個國家:荷蘭、英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了接力棒式的創新和發展。”請看,霸權國家的功勞多么大!
《大國崛起》不厭其煩地向觀眾展示:大國“擁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和“豐富多彩”的稱霸故事。
葡西的崛起,確有其偶然性,偏偏是他們開創了地理大發現的紀元,因此他們的強盛是理所當然的;而荷蘭的崛起,則是通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現的潛力進一步發掘,正如該集標題“小國大業”。但是,我想說的是,荷蘭盡管曾經盛極一時,但是其興盛必然是一種畸形的現象,因為以荷蘭之國土與人口數量,它是絕對支撐不起“大國”這一名號的,因為其客觀上的局限性,決定其在軍事力量上是無法與后發國家抗衡的。而標題所謂之“小國”甚貼切,“大業”則令人嘆為觀止!英國,這個給予牛頓以莫大的榮耀、對斯密致以最深厚的師長敬意的島國,即使在專制的王權之下,仍然存在著一部《大憲章》;即使戲劇家對女性的輕蔑被搬上舞臺,也沒有阻止女王在臺下就座;必須感嘆,一種寬容與積極的人權觀念是那么不可攻破地扎在這個國家的土地上,一種對科學精神致以最崇高膜拜的儀式在這個國家被那么隆重而持久地演繹著。法國的先賢祠,希拉克總統對大促馬的貢獻所作的評價,相對于那種單調的生平簡歷、并貫以諸多“偉大的”、“卓越的”、“優秀的”、“永垂不朽”等等一類格式化的八股文而言,希拉克總統以及他的國家,對于先賢的敬仰,只怕國人要汗顏于自己的盲目崇拜了。德國總理在波蘭下跪,他是一位反納粹的積極斗士,在二戰中被殺的波蘭的兩百五十多萬猶太人中,沒有一位是他殺的,但是他下跪了——什么是大國?敢于負責任的,能給國內人民帶來幸福,也給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發展帶來福祉的國家,堪稱大國!在日本這一集的最后,這一句帶有濃重色彩的白話,確也是個實在話。
當然大國崛起的原因很復雜,值得中國學習的還有很多,我僅從一個側面談一些自己的粗淺認識。
第16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大國崛起》是一本厚重的書。它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歷史的書籍。書中提到的9個國家的崛起歷程,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國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國家如何在順應發展潮流中通過經濟的崛起從而實現國家崛起的思考。《大國崛起》濃縮了歷史發展的精華,大國崛起也正是把科學、藝術、宗教、戰爭四種武器運用到淋漓盡致。在區委開展“書香夏都——品味書香感悟文明”全民讀書活動中,我又一次認真閱讀了這本書,感覺收獲很大,并引發了諸多思考。
一是重視科學和教育。回顧五百多年來大國發展的歷程,思考九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都離不開重視科學和教育,尤其是德國。德意志民族誕生了黑格爾、康德、馬克思、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藝術界的偉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精心培育下一代是歷屆德國政府的重要任務。二戰后德國迅速崛起,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創造了高度的物質財富和社會文明。德國再次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術領域,這也奠定了德國現代工業的基礎。今天,德國生產的汽車、電子、通訊等產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國的青年學子都喜歡到德國留學,今天德國的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嘆服。
二是選擇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在于幾百年來,西方主要大國的強盛無不是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選擇了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道路,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放眼歐美大國,無論是葡萄牙、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霸權,抑或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制度創立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后興起等,這些強國的崛起都離不開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英國君主立憲制、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以及德國俾斯麥的改革等無不如此。而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后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都曾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所以,國家的強弱、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進步性。
三是靠實力說話。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單是叢林準則,亦是政權更迭和歷史發展過程的不二法則。大家都了解中國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為閉關鎖國,因而閉塞視聽,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稱我泱泱大國,豈懼蠻夷倭盜未開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們口中的蠻夷倭盜未開化的不屑之流,用堅船利炮,輕易就敲開了自詡的所謂泱泱大國的國門,慘遭蹂躪,備受屈辱。于國而言,實力就是綜合國力,乃政治、地域、科學、技術、軍事、經濟、人口等的概括和整體評價,井底之蛙看到的永遠是自己頭上的一洞之天。
同樣于企業而言,實力也就是核心競爭力。說起房地產,人們總是想到萬科;講到IT,大家自然會想到比爾·蓋茨;就連小孩吃快餐,首先想到的還是肯德基。為什么?因為身居業內翹楚,成就了唯其馬首是瞻的江湖地位,實力也是種話語權。所以,你不必驚訝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嗓門最大的那個家伙,肯定是美國。
四是學習與創新。無論哪個大國的崛起,沒有一個不曾歷經過學習與創新這個積淀的過程。大國的崛起,也同時證明了學習與創新是事物發展的永動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一直講了幾千年,從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到近代嚴復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不是純粹的模仿,必須要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否則,難免會墜入邯鄲學步的誤區。“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這是老夫子早已給出的理論指導和總結。文中大意是:瑞典是資本主義旗號下,最具有社會主義特征的國度,在人文道德、價值觀念、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等諸多方面,這個北歐小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第17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現在的世界是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不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一個人若想在各種比拼中脫穎而出,就要總結、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一個國家若想在在如今這強國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鑒他國崛起中的經驗和教訓。《大國崛起》一書介紹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反應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9個大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早期的大國,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真可謂是勇敢的探險者、拓荒者。他們勇于向未知挺進。當其他歐洲國家的活動范圍還僅限于歐洲本身時,葡萄牙、西班牙已開始了對歐洲外的土地的探索與爭奪。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發現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這兩個國家也從外部掠奪來了大量財富。而最終,他們衰落了,因為他們的貪心、享樂之心等等。
荷蘭、俄羅斯兩國人民的堅強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蘭在獨立前的抗爭著實令我嘆服;俄國人在強敵臨近之際的英勇無畏令我對其深表敬佩。但是,荷蘭成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活例子,蘇聯最終也未脫出僵化的模式。
英國、法國、德國都曾擁有強大的軍隊,同時也有強大的綜合實力。若是和平地、與時俱進地發展,他們不僅不會成為明日黃花,而且還會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難。但他們的野心決定了他們失敗的命運。
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將所學來的東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國家,可他們唯獨沒有學會與人為善,并最終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遠見上。
美國從獨立到現在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間運用了各種手段,極力地使自己獲得的利益最大化。雖說美國崛起的手段沒什么值得贊揚之處,但是其維護主權的堅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從這9個大國的興衰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全部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中國是擁有悠久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是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國的崛起要不損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要為構建和諧世界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在我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我們應學習那9個大國在擴張中體現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善于學習和借鑒的品質,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些大國曾有過的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許勝利后的得意忘形,則是我們要嚴防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只有在努力維護和平的前提下的銳意進取、團結、獨立、自主并不斷創新,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喜人的成績。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因為國家是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愛好和平不僅僅是對國家的要求,它們同樣也是個人應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才會不斷提高。當然,我所謂之人人進取等并非是說每個人都要按同一種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們人人都懷著強大祖國的理想去為祖國的發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礎上發揚自己的個性。我認為,發揚每個人的個性十分重要,因為人的個性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揚,是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國崛起》既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有所啟示,也對我們個人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第18篇:《大國崛起》讀后感
德國,一個盛產詩人,音樂家,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國度。約翰。克里斯朵夫,很自然的想其了他,這個性格有點古怪卻充滿人性的形象是我認識的德國人中的一個。愛因斯坦。歌德。席勒。說起德國,想起來的卻是一些零星的片斷。飽受古典音樂的影響散發著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輝,以驚人的破壞力傷害了世界也傷害了自己,而這一切都源于這個民族對長期戰亂的分裂的集體記憶,統一和強大,成為德意志發展的動力。
兩百年前(1806)勃蘭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當作戰利品被來自法蘭西的皇帝拿破倫。波拿巴取走帶回了法國,這使得德意志的慘痛記憶被喚起。這個民族的到底曾受過怎么樣屈辱?我想或許每個民族總有自己辛酸沉痛的歷史,但是重要的是他是如果走過坎坷,實現國家的統一與繁榮。當拿破侖的軍隊在1806年悍然入侵時,這個所謂的帝國根本無力抵擋,帝國中兩個的邦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遭遇慘敗,普魯士還被-迫割讓了一半的國土,支付1。5億法郎戰爭賠款。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轟然解體。
當這片土地上連一個名義上的國家都不復存在時,人們想起了德意志詩人席勒的一聲感嘆:“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塊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則干脆地說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里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提出這個問題,答案是,這里是普魯士。德意志在哪里?這個歷史性的問題,拷問著每一顆德意志的心靈
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的奔走游說終于讓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呈現出曙光。然而,最后他卻已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鐵血宰相俾斯麥不得不提,1862年9月30日,剛剛被任命為普魯士首相的俾斯麥走進議會,發表了一段強硬的講演,他說:“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以及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而是不可避免地將通過一場嚴重斗爭,一場只有通過鐵與血才能解決的斗爭來達到目的”,從此俾斯麥被世人稱為“鐵血宰相”。
由德國發起的兩次世界大戰,在人類文明寫下了最黑暗、最慘痛的一頁,無數生命和家園在戰火的劫難中消亡,這是全世界都不會遺忘也不能遺忘的歷史。而如何對待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是這個曾經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須面對的一次考驗。二戰中被殺害的600萬猶太民族的冤魂在等待,受到傷害的歐洲和世界在等待。
1970年的一個蕭瑟冬日,剛剛上任的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了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二戰中,波蘭有250萬猶太人在集中營里飽經痛苦、絕望的折磨,最終無助地死去。在冰涼的風中,勃蘭特一步步走到死難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視下,這位二戰中反納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不已的動作:他跪倒在地。德國人誠懇地接受了自己歷沉重的一面。他們討論但是沒有激烈爭論,沒有否定自己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推卸自己應該對猶太人大屠 殺所負的責任,沒有否認自己經受了12年的納粹獨 裁統治。誠懇地回憶自己的錯誤,幫助德國人大大地減輕了民族復興的困難。
1990年10月3日,勃蘭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見證了國家命運,分裂了41年的德國再次統一。這一天,被確定為德國的國慶日。
德國再次統一了,憑借的不再是鐵與血,而與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環境中,德國人再次創造了經濟奇跡。經過一代人的努力,這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重創的國家,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而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它也找到了通過振興歐洲來壯大自己的強國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許,近兩個世紀執著的尋找已經有了答案。在這一漫長的尋找中,所經歷的大悲大喜,不僅已成為德意志民族的集體記憶,而且也為已經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大國,書寫了一段不可忘記的歷史。
【《大國崛起》讀后感】相關文章:
觀紀錄片《大國崛起》有感04-15
觀紀錄片《大國崛起》有感2篇04-15
沒有大國崛起何談小民尊嚴作文800字04-0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后感04-07
大國工匠看后感03-22
大國工匠人物看后感03-2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11-14
央視《大國工匠》節目看后感作文03-22
文化傳承,大國利器800字作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