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一、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及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道德與法治,是人們樹立正確三觀的因素,同時也是加快我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德與法治》共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二、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2016年10月16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衡水第八中學舉辦的“義務教育新教材(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聽了由天津專家老師郭艷芬的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政治課標修訂教材總體介紹,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匯報。
一、人教版課標教材特點回顧
1、突出背景,強調本質,注重應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親和力”。
2、改進教材呈現方式,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3、強調基礎性,堅持“四基”不動搖,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4、重視思想方法,立足學生發展,提高教科書的“思想性”。
5、加強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聯系,突出教科書的聯系性。
6、體現政治學科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反映政治學科在其它科學和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7、積極探索政治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適當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
8、體現層次性和選擇性,將配套教材作為教材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課程性質變化主要體現有兩個方面:
1、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以學生道德、法治發展為根本目的。
對新課標的重要修改有:
1、彰顯生命教育主體;
2、突出法治教育;
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4、加強媒體素質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學生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補充“了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工匠精神”;
9、增加“體會承擔社會責任”;
10、重視代際間的雙向互動和共同成長。
二、教材修訂的實際做法
1、調整結構、增減內容,構建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心理的教科書體系,合理的結構體系是教科書育人的載體,通過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學生可以看到道德與法治是如何構成的,浩如煙海的學科知識是如何被選擇和組織起來的。因此,教科書的體系結構構建,體現了教科書的育人價值。
2、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逐步領悟道德與法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對政治核心內容的理解,在教科書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挖掘課本核心知識蘊含的思維教育價值,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以問題引導學習,使學生從中體會課程的學習方法,領悟學習“基本套路”。從而體現教學的育人價值。
3、反映背景、重視過程、加強應用,使學生獲得的基本思想使學生獲得道德與法治的基本思想是本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標志。
4、發揮章節引言的“先行組織者”和章小結的“概括提升”作用,體現知識的整體性。引言是全單元(課)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內容的引導性材料。好的引言,對于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基本思想教學、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為更好地發揮章引言的作用,修訂版教科書著重從本單元內容的引入、本課內容的概述等角度組織相關內容。在具體處理中,結合具體內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強探究、重視“綜合與實踐”,積累道德與法治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修訂版教科書非常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內容的呈現上努力體現政治思維規律,倡導探究式學習,給學生一條觀察事物(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教科書從知識內容的發展脈絡、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學習過程等方面考慮,在一些關節點上設置“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使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領悟政治的本質,提高思維能力,積累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
6、努力構建較為完善的訓練系統。要經過循序漸進的訓練,使學生達到對內容理解的逐步深入,雙基的落實,能力的提高。正文、習題是一個整體,習題是正文的自然延續,是通過訓練幫助學生理解正文內容的。例子習題整體考慮,加強基礎題,注意題量、梯度。教科書的習題與中考題的定位不同,但教科書的習題可以兼顧中考(越往后可以兼顧的內容越多),但絕不等同于中考題,注意了對中考題進行加工和改造,以訓練本節(單元)的核心知識。
三、對教學的一些建議
1、把整個學段看作一個整體。
2、“理解道德與法治”是教好本學科的前提。
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與“用教材教”并重。
4、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9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孫民老師、徐文達老師和張冬芝老師給我們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塊:課程標準解讀、教科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分析和教學建議。
培訓中,我在孫老師的講解下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課標最大的貢獻就在于德育回歸了生活。它強調沒有脫離生活的道德,道德產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斷發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樣的地區,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人群,對于道德就應該有不一樣的標準。教學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易感知的生活實際去進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實際去臆想和構建孩子的實際生活。課上學習盡量舒服化,并非要讓學生“站如松、坐如鐘”,因為學習姿勢越自在,聽課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內容的編寫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張老師和徐老師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通過張老師、徐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三位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之文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讀,收獲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確了今后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節,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只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向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秘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說》,第16課的《新心愿》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著榜樣過于成人化,事跡過于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范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范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著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的種子,讓這門課程真正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xx年3月9日,市北區張均、孫婷工作室全體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教研員徐璐老師的組織下,在青島上海路小學多媒體教室,參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三下)統編教材網絡培訓活動。
本次培訓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教師培訓工作的通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關于統編三科教材培訓工作方案要求,為使廣大教師正確理解、把握統編教材在全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編寫思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實現統編教材教師全員培訓的目標,結合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進行了講解。
本次培訓采用集中觀看及分散觀看的方式進行培訓。過程中,專家們毫無保留地為大家傳經送寶,唐燕和何穎老師全面深刻地對每個單元剖析、解讀,使任教老師全面了解教材內容及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并對每一課的課時安排,重點難點,對應采用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很詳細的講解和說明,從課程理念與教材編寫理念、編寫者視角進行本源性解讀,為任教教師指明了教學的方向,明確了教學任務。老師們聽得聚精會神,認真記錄,積極思考,并與專家互動交流,聽會教師個個受益匪淺。
此次培訓活動,使我區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程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為盡快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提供了有效的著力點。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大研究的力度,使該學科教學綻放異彩。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本冊教材培訓從兩個方面一、本冊教材整體解讀;二、教材單元內容解讀及使用建議來進行學習和解讀,在常亞茹教師的學習帶領下,學后愛益匪淺。
課程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定教與學的方向。如果教學目標在制定時只重視“教”的目標,忽視“學”的目標,就很難促使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質的變化。在培訓中,我明確了教師心中要明確課標提到的孩子們在生活中所涉及的生活領域:我們的社區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健康成長等方面,了解課標中“內容標準”的有關要求,要掌握所教的教學內容,熟悉教材要求,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接受能力。
本冊法治教育是一種公民素養教育。法律觀念和法律態度的培養是第一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側重法治意識,尊法守法行為的養成教育。”在第一單元第3課《當沖突發生》中,所涉及到相關的法律知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過學習,預防和制止欺負是學校一項重要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學生識別欺負的標準,應對欺負的方法,培養學生仁愛地對待同伴的態度和品質,以減少,消除欺負現象的發生。
通過學習,對本冊所學的內容梳理得更加清晰,主要涉及課標中主題一“我的健康成長”、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等課程內容。主要聚焦兒童健康成長中的同伴交往問題,社區生活中的理性消費、工農業生產與勞動者、家鄉的文化與發展問題。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四年級學生需要進一步深化對同伴交往的情感化驗和理性認識,學會解決同伴交往中出現的沖突、欺負等問題,從而提升他們的社會認知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為自身發展創造和諧、融洽的環境氛圍。現代社會是消費型社會,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經濟活動參與者,學習如何做聰明、理智的消費者尤為必要。當前,校園里的浪費現象也備受關注,加強學生的勤儉節約教學刻不容緩。
“學而不思則罔”,在不斷的學習中進行反思,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我前行的路上,我一直努力著……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6
7月26日,為時一天的小學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緊張而有序。上午學習了視頻的重要講話。以及陳禾根主任對新編教材的理解和分享。下午聆聽了駱帥老師對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具體措施和建議。一天下來,真是受益匪淺。
20XX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法治中國"的建設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須選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7年9月在中小學起始年級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這門課程的開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體現了中央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的治國理念,體現了貫徹黨和國家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彰顯了中華文化特色,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需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是價值觀的教學,不是知識的教學。培育和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觀就是課程和教學中的"最大公約數",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以核心價值觀來統領教材和教學。
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經過培訓、學習,正像一支訓練有素大軍的先行者。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構建中,將會把道德與法治教育深植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讓道德與法治教育有魂、有根、有文化的境脈,有歷史的縱深感和厚重感。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7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
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鑒于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8
十月二十日,與同行一起參加了xxxx年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網絡培訓學習,在我們就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而束手無策之際,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通過培訓學習,不僅讓自己對新教材編寫背景、及其框架結構和教材內容有了全面系統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對今后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有了新的啟發和思考。在今后的教材使用和課堂教學中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道德與法治的目標,肩負培養合格公民的責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教學組織與實施,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神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應堅持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貫徹德育課教學原則,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本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二,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全面落實課程目標。自己要站在課標的高度上,審視教材,研究教材,要有課程意識,要準確把握課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的傳授知識和記誦知識,努力使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需要。
三,總結反思本課程在課改中積累的已有經驗,積極探索新思路。要正視自己在使用教材中的困難和問題,又要通過悉心創造,積累案例,不斷總結經驗,獲得更好的方式方法。
四,正確處理好知識教學與品德養成提升之間的關系。
在對待知識學習的問題上,自己要具備處理知識的態度和本領,既要認識到講解傳授知識的必要性,又要建立起知識與生活,知識與成長相互融入,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9
2016年10月1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本校網絡直播的教科版小學《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研討會。會議的內容主要分為兩位專家的講座:方麗敏老師《德與法融合,教與學互動》,安子琴老師《凸顯學科特色,助力學生成長》。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和別人交流的難得機會,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獲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并茂,抽象問題直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并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后、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據方老師介紹新教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了“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后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0
xxxx年10月20日我參加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網絡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主講專家金利對新教材的總體進行解讀并對教材的使用了一些建議;二是專家劉秀洪主講,對七年級上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做了簡單的梳理。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新教材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另外,新教材更加關注學情,從學生的問題出發,有句話說到“學無定法,貴在有法”。我們教師還應更加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信心。
新教材的探究內容多了,如何在一節課做到既要講解知識點,又要放開課堂讓學生去討論去參與進課堂,討論的時間要控制在多少分鐘?教師的課程是否能按時完成?這些問題都是對教師的挑戰。但挑戰也是機遇,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教師是否能掌握好自己的課堂,讓學生更高效的學習,都是在為祖國造就人才。青年是中國的未來,從《思想品德》出發,將《道德與法治》融入進學生的教育中去,不斷完善,不斷進步。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到底什么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師德師風是教育工作者的靈魂。
對于師德師風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辟的論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等;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都是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說過:"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張的說,一個民族的希望,是通過教師托起的。教師不但教人以知識,使人從無知到文明,教師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學會如何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民族的素質直接折射出這個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質就必須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隊伍。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是根本,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能說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作為教師,還應加強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有著良好素質的人,這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贊美,善于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幽默風趣的談吐,得體大方的著裝,親切熱忱的態度,扎實淵博的知識,猶如和煦的陽光照射到學生的心靈上,使他們感到溫暖、舒暢、輕松。融洽的師生關系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進取。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并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雙向的,學生如果看到老師這么努力、這么認真,付出這么多來教他們,我想他們肯定會首先在思想上對這位老師予以肯定,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老師的教學態度持有懷疑,這樣對學生的學習顯然是很有利的。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于律己。
這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從以上各方面努力。堅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120xx年小學法制教育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校依然把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納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的治理規劃之中,廣泛動員教師、學生家長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就我校本學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結:
一、強化領導、認識到位,制定宣傳教育齊抓共管的機制,為做好學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德育處組織實施,動員組織學校教師、家長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并將學校法制宣傳教育列入教師的考核目標,形成了統一規劃部署、檢查考核制度,明確各位教師的責任;從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進行布置,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形成了較濃厚的氛圍。
聘請東阿縣司法局張慧同志舉辦專題法制講座,講解相關的法律法規。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校建立健全了學校法制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校長監督、司法行政部門指導、德育處組織班級具體實施、師生共同參與、全社會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實踐證明,這種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符合客觀實際,是開展學校法制教育,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學校主陣地的資源,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以學校為主陣地,突出對學生從正面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使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廣泛普及。充分利用課堂進行法制教育,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了《九年義務教育法》、《國旗法》、《國徽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通過講解這些法律、法規,使學生了解了我國法制體系,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法制觀念。能夠自覺地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
同時,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等陣地對在校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規都是通過這些陣地向學生進行宣傳的,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法制電視節目,閱讀法律書籍,使對學生的教育內容更充實、更具有說服力、更加形象生動。從而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們守法的自覺性。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傳授法律知識與提高法律意識相結合;法制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普法教育與依法執教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通過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使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基本普及。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2
秋季開學,我省中小學校在起始年級開始使用小學語文(1年級)、小學道德與法治(1年級)、初中道德與法治(7年級)新編教材。為確保新編教材在我省順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x、x舉行了小學語文、小學道德與法治、初中道德與法治新編教材專題培訓,全省300多位語文、品德學科教研員及骨干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培訓中,由x市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柳老師、x市xxx小學校長等多人組成的小學語文專家團隊從教材解讀、入學教育、識字寫字、漢語拼音、口語交際、閱讀教學、字詞句運用、課外閱讀指導等各個層面對“部編本”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入解讀。浙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執行主編教授對新教材的修訂背景和教材設計進行了介紹,執行副主編副教授對一年級教材的具體修訂內容進行了解讀。x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陳老師對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及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內容設計進行了詳細解讀;x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侯老師就粵教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訓工作思路與大家做了總結交流。
與會代表還圍繞新教材的培訓與使用、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研討。本次培訓活動及時而有效,既有教材編者、出版社人員對教材的整體介紹,又有專家團隊對教材的系列解讀與教學建議,為新編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順利推開使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為下階段我省學科教研活動的有效跟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明確了方向。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3
9月11日,雖然天空下著綿綿細雨,但是也阻擋不了工作室成員參加培訓學習的腳步。來自中原區教研室的教研員王嫻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讓兒童生活更美好,讓兒童成長更精彩》。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時間,但是受益匪淺。
王嫻老師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
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三個方面為我們進行教材的解讀與分析。王老師在調研聽課中發現,教《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脫離了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
課堂教學也就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生觸動和影響,孩子理解不到、體驗不到、也用不到,這樣的道德學習也就成為一種無意義、無實效的學習。針對這些問題,王老師為我們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有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脫離社會、家庭、學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學校生活與社會、家庭、學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說到底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實際脫節、背離的原因。那設置這門課究竟是為了什么?它承擔什么樣的教育任務?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聽了王老師的報告,感覺責任重大,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強調:“回歸兒童生活”是針對傳統德育“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弊端提出來的。傳統德育不能滿足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內在需求,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使品德課脫離了生活實際,只有讓品德教育回歸兒童生活,才會有知行和諧統一的可能,
才會使品德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我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呈現的話題、范例引導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和優化教學內容,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構思能在課堂教學中生動地體現出來。這樣,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課程標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也做了明確的定位:“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教學中,我們要始終把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的核心素養貫徹德育的全過程,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能動搖。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作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認真鉆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節課上好。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4
我參加了《道德與法治》的培訓活動。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專家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一、把握課程基本理念
1、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2、珍視學生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學生的權利;
3、道德存在于學生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學生的生活;
4、讓教與學植根于學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性質
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俞老師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2、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三、新教材四個方面的突破
1、將涵養實踐智慧作為“學習做人”的核心。
品德課的中心任務是教孩子“學習做人”,但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在綜合、整體、深入的意義上實現“對生活的洞察”,是一種實踐智慧的獲得過程。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意義與價值內涵,使知識成為人的實踐智慧的生長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傾向,走向“在—世界—歷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鑒生存論的思路和中國“天人合一”的觀念,引導學生實現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體的節日、習俗教育,注重引導學生與“過去”對話,使學生成為文化傳統的承載者,并且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與道德的意蘊。
3、超越技術主義和狹隘的功利思維。
新編教材特別強調,教學的重點不是學會書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現對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體上的好辦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義與價值內涵。
做人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智慧,而智慧來自于對生活意義的領會。新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對生活事件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了解,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關愛的領悟,從而感受生活當中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懂得感恩。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5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課程標準確定了思想品德課要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讓思想品德課程由過去的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變為受學生喜歡的新穎有趣的新課程。
對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新課程下如何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第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好每一節課,是開展思想品德教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備課不但要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更重要的是要鉆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課重教學的任務,使思想品德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統一的整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人格意義上說,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從主體轉為主導,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恢復到主體地位上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興趣大減。因此在課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第四,要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初中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說對或錯。對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采用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此次培訓受益匪淺,這對我以后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我也會不斷地努力學習,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6
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參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骨干教師新教材培訓會,共培訓6課時。這次培訓,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由衷感謝領導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這次培訓內容主要是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夏波老師對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調整和變化進行解讀。夏波老師的講座以鮮活的例子、豐富的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受益匪淺。
這次課程的修改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同意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匯報:
本次培訓共兩個內容:《新課標解讀與新教材介紹》、《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培訓》。
夏波老師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介紹》。
一、新課標的特點
1.強化了中國特色。滲透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
2.突出了時代特征。強調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成果,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體現了國際視野。在課程理念、知識觀、學習觀、課程評價、課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國國情,有順應國際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
二、課程性質的變化
1.強調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明確“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課標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顯生命教育主題
2.突出法治教育
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4.加強媒體素養教育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使我對課標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到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標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要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應關注如何利用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并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7
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為期兩天的培訓,我有幸參加了龍巖市教學研究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北京的一位教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李爽教授給我們講解。在兩天的培訓中,我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教材編寫指導思想。研發、編寫一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質的養成,反映人類文化成果,充分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有中國氣派的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是教材的編寫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
二、教材編寫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處理多方面、多維度的矛盾與關系。在處理這些關系中理清編寫思路,形成教材特點。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處理好教材的體系化要求和兒童生活之間的關系,編出真正反映兒童成長需要的教材。整套教材的設計思路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沿著兒童生活不斷變化與發展的邏輯展開。
首先,學生是一個整體的人,其生活是整體性的。
其次,兒童是成長中的人,隨著其身心的發展,所涉及的生活領域不斷拓展,內容日益豐富,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更加復雜。
另外,教材的構架是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兒童生活的主導性、多向度和它的發展層次,凝練出相應的生活主題,展示比較典型的生活事件,構成相互聯系的主題域,對每個主題域的學習目標作出明確的規定。
道德教育的教材與教育過程,就是要幫助學生將這樣一個模糊的存在狀況明晰化、自覺意識化。
通過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李爽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8
2017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舉辦了初中教師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為期一天的活動由市教研室中學政治教研員崔永奇老師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的彭志洪校長發表了致歡迎詞。
一、培訓概況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訓專家馮軍教授,作了《新課標解讀與新教材介紹》的講座。馮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新教材的編寫原則,教材總體設計、呈現方式及意圖,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對教學的一些建議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活動最后安排與會教師與專家就教材的相關問題進行互動研討。
2016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變化,在教材框架設計、教材欄目設計、教材素材選擇、教材容量和難度、教材的呈現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創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在內容設計上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邏輯暗線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長規律,善于捕捉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正視矛盾,揭示矛盾,解決問題。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展。
與會600多名教師認真傾聽,積極思考。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我們要全面理解、深入領會、準確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訂的精神實質與主要變化,更好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我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使教學更具有人文關懷,更能滿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需求;盡己所能,為更快地推進《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建設留下自己的足印,貢獻一份力量。
二、培訓感悟
1.提高個人教學素養,進一步研究和改進教法
第一、要積極鉆研新教材、新教參,改進教學方法,以增強政治教學效果。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全面準確理解,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學性,堅持以理服人,增強知識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辦法,與時俱進,增強時代性,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在“樂”字上動腦筋,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增強政治教學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學生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眾傳播媒介的現代化和多樣化,為中學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廣泛的渠道。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得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有些是和我們政治課的教育是一致的,這就進一步增強了政治課的實效性,但也會有不少信息與政治課的教育是相抵觸的,處理不好就會削弱了政治課的實效性。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深入社會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注重研究學生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在教學中把握“六一致”:是否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一致?是否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相一致?是否與愛國主義教育相一致?是否與我國的政策相一致?是否與當今世界的大環境、大趨勢相一致?是否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一致?只有保持六個“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時糾正學生的負面認識,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給學生正確、恰當地釋疑解惑。
2.實行課中課---上微課,師生共同成長
七年級的《思想品德》更名為《道德與法治》,不只是名稱的變化,整個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變化。“內容上:邏輯性更強、可教性更強、可讀性更強;形式上:版面更活、顏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動設計,例如:運用你的經驗、相關鏈接、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探究與分享和拓展空間等。這些活動設計可以通過實行微課形式呈現出來,以求能達到師生共贏的效果。
3.勇于擔當,努力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改革剛剛起步,我們還有很多艱辛的路要走,面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更新,我們的任務——依法治國的教育也任重而道遠。我作為工作室的學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制作《道德與法治》的相關課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經驗和本領。制作課件時關注細節、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課件資源上實現優勢互補、互助互學、互惠互利,力求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決疑難問題。把自己平時遇到的困惑或疑難問題以及經驗心得發布在群里,在對這些教學困惑進行的交流與碰撞中,我們互相啟迪彼此的思維與想法,讓我們都能在研究與交流中得到提升和發展。這樣匯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時靠一個人或幾個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為一體,讓我們之間發生聚變效應,發揮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積極反思,撰寫論文。不斷總結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時將這些感悟提煉成教學論文,力爭我們學校政治科組每學年都有教學論文在市級刊物上發表。同時也積極呼吁我們全市的政治老師踴躍向相關教育報刊投稿。同時向工作室建議選擇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專題,引領全體成員、學員共同研究、探討、實踐、總結。為工作室將來的研究成果結集成冊,著書立說做出貢獻。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9
肩負著學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部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身是《小學品德與生活》《小學品德與社會》,根據國家、省、市各級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級開始,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培訓教師的培訓講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他們的身上,透出一種智慧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后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領悟。
如今,培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行了一半,以下是這幾天我對這幾次講座的淺薄的見解與體會:
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成尚榮老師的《道德教師的專業成長》,我雖然不是專業的道德教師,但被成尚榮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深深吸引。因此,對這堂課非常有興趣,津津有味地認真聆聽成老師的獨到見解。
首先,成老師論述了道德和法治的關系,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而這門課程,是一門道德與法律的相結合的課程。“法治是對道德的支撐,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們心中,離不開道德的滋養。”我對成老師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感觸,這句話我的見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沒有法治,道德會被隨意破壞與踐踏,法治約束著我們的行為,朝著道德的方向發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體現,法治應該是為道德服務的,如果法治背離的道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種情況下,法治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道德還是對法治的一種補充。兩者是相互依存、支撐與補充的。接著,成老師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論述了道德教師該如何進行專業成長,我從中收獲良多,不僅清楚了國內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國外道德教育的成果。總而言之,通過這次講座,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課,雖然的一個老師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萬萬的老師也是由一個教師組成,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好,我國的國民素質、道德水平才會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才會越來越好。
第二場是孫彩平老師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低段教材整體解讀》,孫老師這堂課讓我們非常直觀的認識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非常有指導意義。
專家講到新舊教材的不同,并進行了對比,新教材將德育與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實《課標》要求和大綱精神,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傳承的過程,還講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工作要求。專家還列出了小學一二年級法制教育圖譜,并列舉了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單元課例,教材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想象力,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啟發,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良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成長。
另外,汪鳳炎老師的《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講座也讓我記憶猶新,對今后我教學有著很重要指導性意義。
首先,汪老師提出,“為什么要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的這樣一個命題,他是從“德多才少”、“才多德少”這兩點來加以解釋。而我聽后的見解是,德和才一樣重要,有才無德比有德無才更危險,就像我曾經和學生開過一句玩笑話說的那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有頭腦、有技術、有能力,他們如果做壞事,造成的社會危害會更大。所以,我們作為一個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備,也就枉為人師了。然后,炎老師從理論基礎、具體措施這兩方面提出,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教師,他的智慧與理論讓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體運用到我的教學生活當中去。
還有很多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來。他們的智慧、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著我的教育職業生涯。此次培訓進行到這里,我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0
20xx年秋季開學,我省中小學校在起始年級開始使用小學語文(1年級)、小學道德與法治(1年級)、初中道德與法治(7年級)新編教材。為確保新編教材在我省順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華舉行了小學語文、小學道德與法治、初中道德與法治新編教材專題培訓,全省300多位語文、品德學科教研員及骨干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培訓中,由杭州市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柳璉老師、杭州市青藍小學婁屹蘭校長等多人組成的小學語文專家團隊從教材解讀、入學教育、識字寫字、漢語拼音、口語交際、閱讀教學、字詞句運用、課外閱讀指導等各個層面對“部編本”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入解讀。浙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執行主編王健敏教授對新教材的修訂背景和教材設計進行了介紹,執行副主編林莉副教授對一年級教材的具體修訂內容進行了解讀。
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陳雅琴老師對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及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內容設計進行了詳細解讀;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侯定偉老師就粵教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訓工作思路與大家做了總結交流。
與會代表還圍繞新教材的培訓與使用、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研討。本次培訓活動及時而有效,既有教材編者、出版社人員對教材的整體介紹,又有專家團隊對教材的系列解讀與教學建議,為新編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順利推開使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為下階段我省學科教研活動的有效跟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明確了方向。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1
9月11日上午我參加了焦作市名師工作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活動。聽取了鄭州市中原區研究室教研員王老師的講座,收益匪淺。她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后還觀看了他指導的獲國家級獎項的課,不僅有理論的指導,還有更直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王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人、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所呈現的話題、范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優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真正做到讓兒童的生活更美好,讓兒童的成長更精彩!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2
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會生活中人們因處理復雜的相互關系而產生道德,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有了法治,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中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這一框框,應把兒童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系他們的現實生活,不但把他們看成學校里的一個小學生,還要把他們看成社會上的一個小公民,讓我們的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則,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1.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內容也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曾興俊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藍曉霞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制品,了解它們的作用,邱羿昕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說》,收集了自來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課中,教師都有涉及相關社會規則、法律規范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體現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學習時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局限與課本,更多地來自于社會生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并維持秩序,指引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2.多樣性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說教,三位老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像音樂課一般的放聲歌唱,有像美術課一樣的剪紙、貼畫,還有像語文課一樣的美讀詩文,又有像數學課一樣的計算明理……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3.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作為綜合性課程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更應突出這一理念。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設計了同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二)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鐘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說,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
教師的教影響著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著教師的教,不管是從學生的發展出發,還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學都必須做到“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3
20xx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參加了全縣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培訓,培訓時間雖短,卻讓我感受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譚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通過培訓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
教材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譚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4
今天聽了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網絡培訓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并茂,抽象問題直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并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后、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后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5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道春光無限好。跟隨春天的腳步,20xx統編教材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網絡培訓會也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在這次培訓會上,經過兩位專家老師的闡述和講解,令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收獲與大家共享:
一是高瞻遠囑,統籌全局。
上午,張廣宇老師就本冊教材的整體布局向大家做了詳細闡述。從背景回顧,理念介紹,框架分析,教材研讀,欄目使用等方面逐個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講解,讓我從思想上、認識上把握了本冊教材的理論系統。本冊教材以憲法精神為紅線進行貫穿,是統帥全篇的靈魂,以增強學生的民意與國家意識為主旨,遵遁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相結合的原則,站在理論的高度把握教材,給老師們指明了教學的方向。
二是真抓實干,精準干練。
下午,金利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統編教材的使用建議。金老師的報告內容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較好地使用教材,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了細致精準地闡述:
1、理解——以憲法為主要內容的思考。
2、研究——法治教育專冊的主要內容。
3、落實——教材學習與使用的建議。
經過金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我在對教材的使用和處理上做到了心中有數,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是不辭辛苦,答疑解惑。
培訓中兩位專家不辭辛苦,耐心地回答了我們一線老師許多的難題和疑惑,令我們茅塞頓開,收獲滿滿。
培訓后,我要把自己所聽、所學認真地反思,輸入輸出,更好地服務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學生奉上精彩的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合格學生。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6
8月24——25日,我參加了在婺源風景酒店舉行的上饒市教育局2016年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副院長、《中小學德育》雜志社副社長、《道德與法治》教材副主編王清平教授對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進行解讀;二是由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老師帶來的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制作與使用,其實是對微課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較系統的講授。
我們先來看第一塊內容。王教授作為剛剛由教育部審定并推廣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副主編,對此套教材編寫依據、課程性質、教材特點及課堂教學當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講座也是圍繞著這幾個方面展開的。
一、教材編寫的依據是什么?
我們當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增加新的內涵。尤其是依法治國理念穩步實施,更需要我們將法治教育的內容引入到小學品德課中來。
此次推廣使用的粵教版《道德與法治》的編寫依據為: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3.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總體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了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為規則,自覺尊法、守法;規范行為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增強青少年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分辨是非、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二、《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是什么?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基本性質定義為:它是一門活動性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我們任教者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會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德育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什么?
提升道德認知(道德覺識、價值認知、道德判斷、道德決定、道德反省等)
增強關系理解(人生認知、關系覺察、價值體悟、道德敏感、道德對話等)
培養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學習、交往、處事、休閑娛樂等)
提高公民意識(國家意識、責權意識、規則意識、公共意識、獨立人格意識、對話協作意識等)
激發社會參與和社會行動的熱情(志愿者服務、公益勞動等)
豐富媒介素養(媒介識別、媒介選用、媒介批判、媒介責任、媒介法規等)
四: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側重點是什么?
a、道德教育
(一)人與自我
衛生之道——衛生、整潔、運動、規律作息等。
修學之道——立志、勤奮、好學、專心、講理、問難、毅力、進取、惜時等。
謀生之道——進取、自立自營、勤勞、節儉、技能、創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誠實、謙虛、自信、豁達、勇敢、堅毅、理智、求真、愛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潔、不貪心等。
(二)人與社會
個人與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個人與社會——
(1)與熟人(同學、朋友、鄰居等):真誠、友愛、理解、信任、體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睦鄰、合作、守信等;
(2)人與陌生人:禮讓、友善、同情心、關愛、守信、善群、公正、寬恕、尊重、幫助他人等;
(3)人與社群:講衛生、守紀律、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美化公共環境、珍視社會進步、樂于社會參與等;
(4)對職業或工作:責任、敬業、創新、信用、公平等。
個人與國家——愛國、守法、平等、民主、國民的權利和義務等。
個人與國際——正義、和平、國際交往與合作等。
(三)人與自然貴生、博愛、和諧、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
五、《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是什么?
1、加強法治教育就是加強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規則教育是小學階段法治教育的重點。
3、學生是法治教育的主體。
4.遵循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點是什么?
1.編寫思路:明暗結合、縱橫銜接
明線:兒童的生活時空順序,體現生活邏輯;
暗線:小學低年級兒童品德發展的關系、內容范疇,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兒童的日常起居、人際交往、知識學習,體現品德發展的邏輯……
2.編排結構:三位一體
本教材在編排結構上,充分體現法治意識、法治知識與法治行為的三位一體。
3.取材:時代氣息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統一。
4.呈現方式:體現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想象力
5.獨有特色:正確對待兒童成長中的問題,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為兒童成長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七、《道德與法治》教材體例說明
教材主體:單元+主題+“放大鏡”(我發現、我知道、我會做)
欄目設計:
小詞條:法規小詞條、傳統文化小詞條、諺語小詞條
小腳印:自我評價和行為指引
知識卡:掌握相關知識點
小游戲:培養活動能力和創新思維
小制作: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八、《道德與法治》教學建議是什么?
1.積極體驗,發展學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邏輯)
2.尊重兒童的權利,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
3、聚焦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社會技能
4、關注社會生活,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7
一、指導思想明確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二、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回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三、教育理念創新。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發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回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新教材體現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體現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群體的融合。
四、教學方式合理。
1、新教材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榜樣學習。新教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里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很短,但在南師大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
現從以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級數學。
說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
聽了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課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
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我們反思嗎?
再次,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并密切聯系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這次培訓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認清了形勢,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這次學習校訓為動力,加強學習,勤奮工作,開拓創新,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作風,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績。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8
20xx年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老師和章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9
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必須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采取多種形式,分層實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強學生自我約束能力。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來中心學校參加部編教材網絡培訓會。通過學習,本人獲益匪淺,對依法執教、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等概念的。我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教師法》等重要理論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詮釋。下面,我就談一談學習的感想:
(一)區分層次,繼續上好法制課。在全縣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中開設法律常識課,列入課表。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并密切聯系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二)形式多樣,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舉辦主題班隊會、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是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形式,通過宣講法律故事,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二是開展社區教育活動。要依靠村委會協助學校和家長做好所在區域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及教育活動,共同做好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別是做好對“行為偏常”學生的幫教工作,努力切斷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源頭,確保學生不出問題。
(三)突出重點,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除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培養學生法制觀念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少數有不良行為以及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問題學生”實施重點幫扶,預防和減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學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發動教師對全體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對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學生的校內外表現重點掌握,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系,互通信息,同時,學校領導、老師結對幫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進學生的轉化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一環。
在學習了有關法律知識后,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時候,教師的教育教學是憑職業道德、憑良心。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教師要面向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不要偏愛一部分人,歧視另一部分人。對于優缺點、錯誤的學生,要深入了解情況,具體分析原因、滿腔熱情地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工作。要善于發現、培養和調動后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鼓勵他們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滿懷信心的成長。對于極個別屢教不改、錯誤性質嚴重、需要給予紀律處分的學生,也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簡單粗暴和壓服的辦法,更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為此教師法規定了教師體罰學生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學法過程中,我更進一步認識到,在教學生活中,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特別作為一個班主任更應該對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多接觸,多了解,和學生們主動溝通,談談學生在生活中的困難或疑惑不解的問題。對學生能夠善于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知道是非對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了過程,能比較好的完成學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對于教師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師德學習,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在《教師法》中,這兩點是教師的為師之本。平日里要主動多參加培訓和業務學習,多向優秀教師和老教師請教他們的經驗和優秀的教學方法,多聽一下優秀教師的課,增強自己的業務能力。
作為教師,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讓我們與法同行,做一名讓人民滿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0
教育部近日發布通知稱,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這一決定是為了響應和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中小學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還將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推動中小學法治課程的建設和落實。
未成年人犯罪、校園傷害案件頻發,早已引發公眾對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質疑和批評,加強法治教育的呼聲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學校依然痛感無法施展拳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思想認識和課程意識上不夠重視。二是缺乏法治教育專業教材,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上只愿意將精力花在考試科目上。即使學校有心開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中小學法治教育教材更名,為中小學法制教育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走進學校,聽聽他們的聲音。
現狀:
法制教育不被重視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么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如何呢?讓我們跟隨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來做一下具體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課。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現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為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課堂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第三,標準不一,教學內容缺乏規范化。
具體表現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一的法制課時,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占政治課一點時間,有的甚至沒有安排法制課。即使安排上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學、高中甚至大學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
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學生放學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很少對自己子女進行有效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別是對已離開學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過社會環境來約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現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
對策:
教育部門、學校、老師齊用力
談到法制教育的對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從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觀點。
首先便是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及其青少年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意見,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設立法制教育專門機構,做到有人管、有人具體抓,同時要加大檢查督促力度。組織力量,根據未成年人成長發育的特點和認知和接受能力,編寫一套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統化、持續化。
其次是質量要提高。要組織力量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并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他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強,理論功底深厚,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詮釋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給學生多一些案例教學和形象教學,以案說法、以例釋法,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賦教于樂。逐步壯大法制教師隊伍,同時,在教學上要與主科同等對待,并列入考試范疇。
第三,教學要規范。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中小學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
最后,學校的法制教育不應局限于校內,內容更要豐富,不應局限在40分鐘的課堂上,應把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不讓法制課僅僅局限在小小的課堂上,要適當地安排一些課外活動,比如組織法制專題講座、請司法部門的同志以案講法,組織法律知識競賽,或者組織學生參觀少管所等活動,讓他們不僅僅用頭腦記憶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聽法律,在各種活動中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并內化為守法、護法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預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
根本:
完善課程、依實評價
法制教材更名,說明國家已意識到了建設法治型社會首要之舉是從教育入手,從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稱的更改類同于廣告的滲透性效應,可以增強法制的威懾力和影響力,相信這一舉措定會對當今青少年犯罪等現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區陵城鎮明德小學的魏平老師談到,對于承擔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課程來說,我們更需要做的是課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稱更改,那課程標準、內容都要有所改動,課程標準應對法治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地提出。而且,為使法制常識更體系化,可以嘗試相關內容再集中一些,對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識進一步歸類,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樣貌呈現。
課程不只包括教材,社會實踐,課外學習資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補充,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學校還應研究制定自己的課程綱要,即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措施(如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等)等給出全面的系統的安排和設計,使法治教育更系統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為有效?是高分嗎?非也,成績好的學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沒有更良好的行為習慣、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現在衡量學生這些多維標準的方法只有一個,即書面測試,最終歸結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來考評教師。但我們知道,校園暴力等青少年犯罪問題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標準最終是落實到行為上的,所以,呼吁相關部門更合理地改進道德法治教育的評價體系,比如行為習慣等級評價,重大違法違紀行為處罰標準、檔案記錄甚至犯罪行為一票否決等,使評價更具有監管性和引領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見效于根本。
昌邑外國語學校的杜春玲與孫超兩位老師則提出,此次教材內容和名稱的改革,必定會加大法制教育的內容,建議在教材的編排上,每一種道德教育之后緊接著進行與之相關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銀行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人進入網絡黑名單,乘坐動車,飛機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賣假蘋果手機被處以十倍罰款;山東“樂天在線”網絡信貸詐騙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勢必受到法律的懲處。
深化:
教師需要自我提高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昌邑市圍子小學的田亞卿與滿曉紅兩位老師認為,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1
七月七日參加了由涪陵區教委組織的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時間兩天,上午聽了一年級和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示范課各一節,并觀看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講話視頻,下午聽了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和縣小學教研室鐘曉菊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詳細解讀。這一天的培訓,總體感覺是嚴謹且高效,受益匪淺。
伍才英老師上的一年級《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學生感受校園里的各種鈴聲,通過聽一聽、辨一辨、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校各種鈴聲的含義,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樂生活”的“法治”教育。這節課在兩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組織教學,針對剛入學的孩子,采用對口令、小組競賽、表揚激勵等方式,行之有效,課堂井然有序,彰顯了教師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園童謠”,學生對“鈴聲下的規范”學得快,記得牢。
羅英老師上的二年級《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巧妙地把對中秋的學習,用找中秋、知中秋、過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動貫穿其中,并緊密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既了解了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又得到了“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的情感體驗。
聽了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我們懂得了,這次中央統編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決教材存在問題和不足的需要,我們要從落實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提升教育質量等高度充分認識新編教材的意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三科統編教材的思想和內容,從理念層面,一是要突出德育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為重,三是要突出基礎為先,四是要突出創新為上。在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內容。對統編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視,二要強化培訓,三要加強教研,四要落實保障措施,五要加強輿論引導。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鐘曉菊老師的培訓,從統編教材的新變化、教材的編寫思路有及教材解讀和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兒童日常的生活當中。知道了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接受以權利義務、公平正義、責任擔當為主的法治教育,長大后便更有希望成為一名具備規則意識、程序觀念等法治意識的公民。鐘老師的培訓通過課件全面展示,生動而且具體,使人印象深刻,對我們今后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培訓是短暫的,付諸實踐是我們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經常復習培訓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的教育理論作指導,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2
感覺很久都沒有遇到過這樣質量高的培訓了。這次學習,讓我收獲匪淺。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想繼續學習,讓更多精彩的知識和思想進入自己的大腦中,指導自己的教學。
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道德與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讓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從行動上去影響學生。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現、表揚學生優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么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級的辨析式環節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悠久的歷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3
新版教材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戲。比如“傳話游戲”,第一個人輕輕說句話,傳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組傳得又快又準。
游戲雖然簡單,但游戲過程中鍛煉幾個能力:一是傾聽能力,要專注;二是語言能力,把話說清楚。通過傳話游戲,讓孩子們學會等待,鍛煉專注力。現在都是快閱讀,孩子們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傳話游戲能讓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做事。
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改名《道德與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紅介紹,今年我市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材全部換成了《道德與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紅說,根據教育部“過去采用什么版本現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則與要求,今年我市小學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師大出版社三種。
過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編本”,所以,今年我市將有20余個區縣采用“部編本”《道德與法治》教材,10余個區縣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與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
陶元紅稱,今年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僅局限于小學一年級,從明年起,小學所有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都將換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4
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獲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為訓練,使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5
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全員培訓。專家的講座以及一線優秀教師的交流與互動,讓我受益良多。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現在改為道德與法治,這一變化,響應和貫徹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現在八下整冊為法治專冊)將依法治國理念根植于中學教育之中,推進“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真正落實到從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做了精彩的講座:從課改的缺憾談到課改的方向再談到有關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讓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與反思。下面摘錄對我觸動較大的與各位分享:
其一:一個學校的產品是學生?(不,應該是課程。)
其二:能力=?素養(素養特別考慮自我的態度,要喜歡。)這里康利教授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并做了注解,即為中國未來20~30年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個、2個,不能太多)也即創新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內容板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中是基礎,是根本,是中軸。通過精彩片段的展示,讓所有參訓人員印象植入大腦深處的一句話是:“問心的道德勝于問理的道德”。這是部編教材改版的一種指向,要讓學生,讓所有人有一種“問心”即所謂的信仰;這也是做為一名教師自身積極向上的一個突破口;也將會是今后考試的一種導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識,指向價值教育”,這是部編教材之魂。有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卻又潤物無聲地滲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實驗中學楊肖利老師對七上教材的解讀也甚為贊之。尤其思維導圖的建構值得借鑒,不僅可也幫學生建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更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還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師對山西近年來中考的導向進行理性分析并給出了科學的備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認識,尤其表達交流上“分點式”到“組織化”的答題為我指點了迷津。
培訓雖已結束,但于我來講學習專研才剛剛開始。只有不斷專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更好地落實課標,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達到真正育人的目標。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6
教材的更新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年級下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的內容,分別是“今天吃什么”“我的手兒巧”“我有許多好朋友”“快樂的小問號”“親親大自然”,五個教研組對五單元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新教材內容的重點。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比如《我有兩件寶》這一主題由“總起頁”、“神奇的手”、“人體司令部-------腦”三部分組成。三部分內容分別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選取與兒童生活關系密切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充分感受雙手和大腦對人學習、生活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5個教研組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以后在我的教學中我也會按照“教材是什么、課標點、品德點、深化點、與生活的結合點”這幾步來備課、上課,力爭每一節課都上得精彩有意義。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7
3月19日我參加了夾河鎮中心小學組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由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師主講。唐燕老師從教材的整體結構、單元及教材內容、教材體現的新思想、教材各課簡析、教材使用答疑五個方面對教材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并結合教學案例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鑒于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8
20xx年3月19日,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認識到新教材基于兒童發展的課程理念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所以,《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反思《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我們讓學生學習書中的內容,一直接受成人的觀點,成為道德說教的工具,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有時還會起到逆反的作用,這種教學存在不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而《道德與法治》提倡以兒童為主體,尊重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差異,關懷兒童的獨特個性。也就是說,課程理念由學生被動說教轉變成學生親近學校,家庭和社會,“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體驗活動,這要比教師閉門灌輸講解效果更好,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體會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道法課程的積極性。新教材解讀與使用講座提綱,從道法教材的特點,單元主題的指向,教材欄目的組成及法制教育的體現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在腦海里形成了一個大概的輪廓,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怎樣才能將活動園、交流園、故事屋、閱讀角、美文欣賞、知識窗、小貼士等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道法教學過程中。這對我今后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
三、認識到聯系實際,緊扣主題,靈活使用教材的實效性
通過示范課,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緊扣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實際。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一分鐘有多長,能干些什么,從而認識到要珍惜時間。老師聯系實際,讓學生大膽,具體說說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受父母的溫暖。如果我們面對的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難道他們的父母就不愛孩子了嗎?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開發學生身邊的、適合的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對教材的學習活動進行再設計,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道德素養,奠定科學合理的道法觀念。
此次培訓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在幾位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把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法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9
今天在永城市xx小學參加了一天的三年級《道德與法治》網絡培訓。
這是人教版主編一流專家講的,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
通過培訓,我知道要靈活地使用教材,不是講教材,可以有創意地利用教材,做到本班設計。假如有一個練習,讓學生比較兩片樹葉的不同。有的地方當時還沒有長出樹葉,可以換成別的題,可以拿兩個不同的核桃進行比較,觀察核桃的不同特點。讓學生體驗農民插秧的辛苦,農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教法就不能相同。農村孩子有插秧的經歷,通過回憶,能清楚地記得曾經幫媽媽插秧的情形,城市孩子沒有這方面的體驗,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帶花盆,裝上沙子,學插秧,來體驗生活,讓學生說感受,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我曾經就讓兒子在太陽下剝玉米,他熱得滿頭大汗,他說全身都不舒服,他說當農民真不容易。如果不讓他親自體驗,他就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能體諒農民的辛苦。
讓學生把書包挎在胸前,當五分鐘的懷孕媽媽。讓學生體驗活動的不方便,身體很笨重,學生感到很難受,體諒媽媽曾經懷著自己的不易,就知道感恩媽媽了。孩子的心靈得以凈化。
孩子愛父母,知道感恩是一方面,能真誠地幫父母改正缺點,也是愛父母的表現。爸爸吸煙,讓學生想辦法幫爸爸戒掉,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
讓學生知道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困難就像彈簧,你弱它強,你強它弱。鼓勵學生勇敢戰勝困難,學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有成就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會增強自信心。
三年級的學生,是中年級,是過渡階段,要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意義,從感性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讓學生明白人人都可以學好,不要自卑。要多元化評價學生,讓學生眼里放光,讓學生內心愉悅,讓學生常常面帶微笑,讓教室成為學生的舞臺,讓學生動起來,實踐活動搞起來。不是靠老師單純地說教,要以學生的學為主線,設計活動要為這條主線服務,突出重點,思路清晰,方法有效。
教材也不一定是權威,教材就好像一個兒童,兒童看教材,就當是給朋友對話了。給朋友互動,說自己親身經歷的具體的事情。把靜態的教材轉化為動態的內容,讓學生說,暢所欲言,學會聆聽,記住要點,寫下感受,再演一演,在做中學。
在活動中滲透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養成遵守法規的好習慣。例如你身邊有女孩,家長不讓她上學,她家長就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法律保護了女孩上學的權益。
要采用生活建構教學模式,不是單純傳遞知識,而是引入到生活中,學生的親身經歷中,從智育到德育的轉化。要體現價值導向,確定教學目標以價值導向為目的。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對接。不脫離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這就是引導生活建構道德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價值灌輸轉為價值探究,活動與學校的整體日常德育融合,從情感角度,拉近學生與學校,老師,父母的距離。不要機械整合,要靈活整合,深層融合,體現綜合性,提升實效。
我們要從學生生活出發,學會診斷,看學生需求,看教材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走進學生的真實生活,塑造學生的靈魂,對學生進行靈魂教育,讓學生得以提升。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0
新學期開始,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版本的一時更新讓我有些始料未及。因為我們上學期還是粵教版本,新學期一開始一下子就變成了人教版本,正當我饑渴無助之際,今天的新教材網絡培訓如同一場可貴的春雨及時地滋潤了我干渴的心田。
網絡培訓讓我站在"高處"把握了教材的主題、理念與框架:憲法精神是貫穿全冊的紅線,統帥全篇的靈魂。本冊書我應以憲法教育為核心,不斷去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教材采取總——分框架結構,猶如一篇文章,思路特別清晰,這一切似乎使我頓生駕馭教材,運籌帷幄之感。
我最贊賞的還是本書很貼近青少年實際,遵循知識邏輯和生活邏輯相結合的原則,教材建構"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歸生活"的路徑。這將會使學生們增加很大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的過程中也不會覺得抽象、枯燥。
同時,本次培訓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教材研讀方面,我要肯下苦功。字斟句酌,逐層分析,多思考,勤動腦,既不能想當然的望文生義,也不能迷信權威或墨守成規。
新學期,新教材,新挑戰,我雖不能輕車熟路,但不能不說,這次網絡培訓,真的很給力。當然,探索學習之路沒有止境——我會努力不懈,只求更好!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1
下午,參加一個“道德講堂”活動,深受啟發。道德講堂是中央文明委推廣的xx省常州市“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的惠民利民創新之舉”。作為文明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xx市率先在xx的省級以上文明單位試行。這項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升全社會的公民文明素質,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這次活動按照市上的統一安排部署,借用xx常州的經驗,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安排了本單位一位先進模范人物,通過“道德講堂”這種形式,講述自己經歷的工作中很有創意的三個故事,以及工作中的教訓,表明公務人員做人做事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他們還從市環衛處請來一位“xx十大女杰”,講述她在環衛工作一線的酸甜苦辣,以期對本單位干部職工一些啟示和教育。下午盡管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但效果很好!
退下來的老同志講述的,都是他自己親自經歷的工作中的幾件事,所以講得很生動很有吸引力。我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肯動腦筋。在排污管帶水過江敷設、體育館異型結構吊裝工作中,想方設法創新工藝提高效率,減少消耗降低成本。二是敢于擔當。重大活動供電上出了故障,主動承擔責任保護干部;抗震救災中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了災后重建有序推進。三是堅持原則。為了工作和整體利益,心底無私天地寬不怕得罪人,不管相對方官銜和來頭,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四是善于總結。經常以“樹立大局觀念、維護領導權威、團結協作為重”自律,不斷完善提高自己。
環衛工人雖然被譽為“城市美容師”,但真正愿意主動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并不多。環衛工人三班倒,早班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上班,晚班要十一二點才能回家。成天跟垃圾打交道,保持城市的清潔衛生,人們是瞧不起又離不得。下午一位管著320多位環衛工人的大班長,講述她搞好環衛工作的三點體會:一是心態放平和,在人們肯定中感悟成就;二是敬業放首位,在默默無聞中成就事業;三是人本為核心,在相互關愛中展現凝聚力。
道德范疇很寬泛,每個人所說的一句話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同的崗位和職業也都肩負著不同的社會責任。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正義感的社會人,都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極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認真踐行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使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中華傳統美德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大家都這樣做了,個人素質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整個中華民族也就有了希望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2、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社會上做到誠信為先,文明出行。在工作上,身正為范,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努力培養新一代的文明小公民。
3、積極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爭做道德講堂活動的宣傳員、義務志愿者,為共創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踐行,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養。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2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課程不僅能使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三觀,在不良誘惑面前說No,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心理上的健康。
這門課程以樹德立人為引領,在尊重兒童生活獨立價值,體現道德教育回歸生活的同時,更加重視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的培養。讓小學生能夠了解法律知識,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學會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使他們能夠從小就具有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法治信仰,讓他們積極投身到社會法治實踐中去,從中更好地了解法治,運用法律知識,體現“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個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執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徑豐富多樣,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所以,在小學階段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在思想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從精神層面向學生傳遞健康的思想意識,減少和杜絕青少年犯罪的情況,規避校園霸凌等不良情況的出現,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學習進一步營造更加健康規范的校園環境。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過于關注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優化升級個人的教學思想,更要積極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對需要學的內容不斷的創新整合,切實的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通過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規范約束,建立健康積極的道德評價體系,能夠在學生內心有一桿道德的撐桿,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奮斗目標,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3
本次參加道德與法治的研修活動,自己在磨課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這門學科,體會到了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樂趣。
《我的苦與樂》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我是一張紙》中的第三個框題,在教學設計上,我運用童話的形式,把紙當做可愛的娃娃導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把紙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接著把紙娃娃的煩惱告訴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愿意去了解紙娃娃的痛苦。出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在仔細觀察圖片中人們的行為過程中,辨析這些行為做的對不對,深究浪費紙張現象產生的原因。通過讓孩子開展社會調查,搜集浪費紙張的圖片這一活動,幫助學生意識到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浪費紙張的現象隨處可見,教師適時補充浪費紙張的現象,提升學生的認識。浪費紙張這種行為會帶來什么危害呢?教師課前進行學生一天用紙量的調查,通過讓學生計算數據,震撼學生的心靈,同時讓學生談一談這樣做的危害,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明確浪費紙張就是破壞環境的一種行為。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如何做呢?這一環節讓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節約用紙的方法,教師適時評價總結。活動性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特征,為此我把不看的報紙、不用的包裝盒、掛歷紙和用過的紙杯帶到課堂上,小組合作交流應該如何讓這些不用的紙再利用,學生們討論特別激烈,交流了許多小訣竅,出乎我的意料。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又借機補充,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把這些小訣竅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最后環節,出示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政策,讓節約用紙上升到更高層次,學生認識到節約用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反思自己的這節課,在對課堂駕馭的能力上,還有待提高,教學機智應變能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以后還應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提高自己處理課堂突發情況的能力,在課堂評價上也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磨練。學習是無止境的,對于一個老師來說,要學習的還有許多,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德法老師。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4
本次活動是10月15日,《道德與法治》學科變革以來優秀課例的集中展示,通過聆聽《道德與法治》編寫者魯潔對課程的時代背景、基本情況、核心理念、實施建議的解析,對該綜合性學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看法。
另外,通過三位老師呈現的三節優秀課例,將活動性和實踐性融入課堂,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為我的教學提供了最好的范本和借鑒。
通過本次活動中實驗小學孫靜波老師的課堂演示,我感受到了低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開設的重要性和學習的必要性。課程是基于中國公民素養的現狀,基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要求,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設的。低年級孩子正是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課程立足于低年級孩子所處的家庭、學校、社區、祖國、世界這些密不可分的成長環境,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主動體驗,參與生活到創造生活,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培養具有中國心、民族魂、文化根的中國“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施需要依托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回歸生活,從孩子存在的問題入手,關注學生發展的起點,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關注學生發展的方向。
通過聆聽這三位優秀教師的優質課,我覺得每一堂課的活動設計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教師課下潛心調查,深入學生生活,針對學生的吃、喝、玩、樂設計出來的。活動的設計不僅要貼近生活,還要貼近整個單元、整個時代的背景,因此,每一個活動都凝聚著老師們的心血。在三節課的活動設計中,劉老師目標非常明確,孩子也很活躍。王老師的課堂目標一目了然。孫老師的課堂是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學會了很多。
最后,我覺得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是一個值得我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一個能夠教《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不僅需要理解學科的專業知識和課程理論還需要良好的素養,教師的觀察能力、聆聽能力還有表達能力都會影響一堂課的質量,尤其是這種綜合性體驗課程,需要帶給孩子的是情感的引導,更需要一個專業素養強的老師來把控。
這次學習帶給我的收獲還有很多,三位老師的優秀課例將會成為我教授這門課程的指明燈,我喜歡這門課程,它沒有數學算式的嚴謹和語文課文的深厚,但它凝聚著一個人全部的思想,自信和自尊。希望以后的教學中,我能更深入的認識它,通過我的教學,學生們能更加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美,進而創造生活的美!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5
開學前夕,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授課老師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細雨如絲,我興奮激動的聽著,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級數學。說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以前,學校雖然讓我教思品,我很想認真的去對待它,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聽了楊老師的講課以后,我現在非常自責,我覺得我愛錢的想法是多么的錯誤啊,上好思品課是多么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說的我們得自己把思品當回事,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轉變。
二,教材的變化
這次新課標培訓,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
三,課堂的變化
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松、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四,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我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以上是我對這次培訓的一些膚淺認識,總是心中有很多話,確實無文彩表達。這次培訓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相信此次的學習,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規教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8-10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5-02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9-19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5-03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5-05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05-27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的心得體會05-03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精選22篇)05-13
暑假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8-15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