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
一、什么是觀后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
二、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通用13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1
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80周年。那場時間跨度達兩年、行程兩萬五千里之遙的艱苦行軍,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長征情結。而無數文藝作品都在演長征中話英雄。可令人遺憾的是,長征題材的相關劇作總是采取抓大放小的創作態勢,即注重大人物而忽略小人物,過多地表現中共革命領袖們政治上的高屋建瓴、紅軍高級將領軍事上的指揮若定,鮮有作品體現紅軍下層士兵那艱苦卓絕的戰斗。此番小馬奔騰出品的《十送紅軍》讓大人物徹底歸隱,完全以小人物創造大歷史的方式,利用十組紅軍普通戰士先后血沃長征路的悲壯故事,叫人見識到長征何等動人心魄的傳奇史詩。
借用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歌曲為劇名,《十送紅軍》是以中央紅軍真實的長征行進路線為整體劇情的輪廓,按照時間發展順序用長征路途上的多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別設置十個普通身份的紅軍戰士,以他們的經歷來顯現十個殘酷至極且慷慨悲壯的小故事。劇中十個故事既可各自獨立成章,又有著一定的相互關聯。具體說來,就是前一個故事的結局正是后一個故事發生的前奏,每個故事行將結束前定要牽扯下一個故事的關鍵人亮相。這猶如火炬接力一般的串接把劇情持續不斷的傳導下去,讓紅軍戰士在征途上的英勇犧牲顯得前仆后繼,從而加重故事的縱深感和感染力。
世人都曉得紅軍長征歷經曲折,紅軍一路上同數十倍于己的國民黨軍隊進行著血與火的拼殺。薛岳的中央軍瘋狂圍追,何健的湘軍拼命堵截,白崇禧的桂軍狂轟不斷,劉湘的川軍濫炸不止,王家烈的黔軍螳臂當車,即便是“友善的”陳濟棠粵軍也是用槍火來“送客”。而在很多有關長征的劇集,不是出現領導們一張嘴天南地北的指揮,就是戰士們一雙腿千山萬水的行走,激烈的戰爭場卻十分罕見。而《十送紅軍》在不遺余力地在展現著長征戰場上的慘烈景象。
本劇遵循“表現”的美學原則,貢獻國產電視劇最大尺度的酷烈戰爭場面,炮火、彈片、塵土的逼真效果,讓戰爭場面更具視覺沖擊力、氣勢磅礴直擊心靈。但見炮火連天之下,子彈橫飛之中,紅軍戰士頂著槍林彈雨與兇惡的敵人連續進行著慘絕人寰的戰斗,既有很強的真實感和震撼力。而在這壯觀卻慘烈的戰爭場面之下,我們看到十個紅軍戰士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堅強神經和忠貞信念,奏響了一個又一個人性的挽歌、命運的悲歌、靈魂的壯歌,看的你禁不住熱淚縱橫,對紅軍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劇中的十組紅軍戰士,兵種有不同、年齡有高低、性格有差異,他們所演繹的悲壯故事有著十種不同方式的情形加以呈現。
激情——老兵悲壯的救子歷程:劉威飾演的老兵鐘石發性格耿直倔強、一身鐵骨寧折不彎,為自己全家都是紅軍而自豪,對革命有著無限熱情的他,竟不記得自己兒子們的生日。他帶著萬般無奈的心情,執行上級下達的要他為自己家族留后的命令。但是四個參加敢死隊的兒子誰也不愿意離開戰斗崗位,最終他和自己的兒子們一個個慷慨戰死。這段故事展現出血脈相連的令人動容的父子情,這一家五口各個對革命有著無限的激情。
鐘情——神槍手悲壯的戰場救贖:佟大為飾演的張二光機靈聰明,有著成為神槍手的渴望,看不起同班相處的三個身有殘疾的戰友。在戰斗中晉升為班長的他,不但成為百步穿楊的神槍手,還以自己的言行喚醒了三個戰友的戰斗意志。而在他遭遇斷指之痛,三個戰友不斷的鼓勵,讓精神萎靡的重新振作扣起扳機射出致命子彈,在戰場上發出救贖后的絕對怒吼,最后和戰友們共赴泉臺。這段故事顯現了顯現了一個戰士是怎樣自我救贖的,其鐘情于戰場的強烈愿望,叫人想到那句名言,“我是一個兵,命運是戰場”。
純情——情侶悲壯的火線浪漫:王雷飾演的政工干部賀堅帶著眼鏡,面相斯文,有著知識分子的符號特征。他在戰場臨危不懼,敢于沖鋒陷陣,但對女友葉小桃(李小萌飾演)的發起的愛情攻勢卻一直躲躲閃閃。而后者堅定的認為自己就是這個四眼男的人,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兵,一只不離不棄的愛相隨。最終這對有情人在戰場上演繹了烽火下的純情之戀,堪稱是真正的血色浪漫。戰爭只是摧毀了他們的肉體,但子彈無法擊落他們忠貞的愛情。
溫情——炊事員悲壯的忍辱救孤:徐玉琨飾演老兵賀老憨人如其名,是個憨厚老實的炊事員。他一心求死希望上戰場殺敵,卻不得不接受一個看似命令實是請求的任務,照顧撫養智商低能兒十一斤,后者五個兄弟皆亡于戰場。徐老憨為了能讓傻孩子活下去,忍辱負重的他受盡戰友的奚落與白眼,終把傻了吧唧的鄭十一斤培養成能打仗的紅軍戰士,最后這爺倆戰死一處。而徐老憨照顧鄭十一斤的一幕幕,有著無限溫情蘊含其中。
深情——女兵悲壯的歸隊艱辛:萬茜飾演的女文藝兵戴瀾貌美清純,是硝煙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女扮男裝的她為掩護大部隊渡河而身陷敵營,為使自己的身份不暴露居然自毀容顏與聲帶,費勁千辛萬苦終于重新回到紅軍部隊,可殘酷是擁抱她的竟是一支將要全軍覆滅的部隊,她和自己親愛的戰友最終慷慨犧牲。劇中萬茜一顆紅心找部隊,顯明一個女兵對自己紅軍身份的深情厚愛。
熾情——小分隊隊員悲壯的身份自證:吳健飾演的伍炳率領小分隊在雪山前遭遇了一支另類紅軍部隊,這支有著七十七師番號有著一些匪氣,甚至遭到羌族老太太的告狀,為伍炳所厭煩。而對方也懷疑伍炳是否是紅軍的身份。但經過一系列的艱苦的戰斗,伍炳用自己的英勇無懼證明了自己是貨真價實的紅軍戰士,與那些另類紅軍并肩戰死沙場,用熾熱的情感共同維護了紅軍的榮耀。
娛情——文藝兵悲壯的行軍演出:方勇飾演的文藝兵沙奎有著樂觀的天性,他認為活著就是要高興。這個快板隊員跟隨部隊走進渺無人煙的草地,中毒后一心求死,面對女兵的大膽求愛,他有了活下去的力量。于是在隨后跋涉草地的行軍中他笑對死亡,用淚中帶笑的演出為一個個犧牲的戰友送行。為了心愛的女人不被活捉,他只能忍痛射殺心上人,自己也含笑死于戰場。這個人物表現出紅軍那具有的無堅不摧的樂觀主義精神。
摯情——同名戰士悲壯的榮譽維護:張浩天飾演的小戰士鄧秋生有著自卑的心理,他受傷醒來后遇到同名戰斗英雄,他頂替后者長勝模范的身份,在戰斗中成為浴血拼殺,成為戰士新的榜樣。同時他還讓身陷頹廢中的同名戰友,重新振作起來。最后兩個同名的榜樣肝膽相照、生死相依,犧牲在同一個戰壕之下,共同維護了對模范戰士這榮譽的維護。這對故事顯示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以及戰友之間真摯的情感。
傷情——班長悲壯的諾言兌現:袁滿飾演的班長賈學會,勸說一個母親叫她的兒子小滿參加紅軍,并答應日后將其送回。可是小滿卻在戰斗犧牲。為把小滿的遺體送回母親身邊,賈班長一行人踏上兇險的送尸之路。而為了這個送死人的任務,更多的人倒在戰斗的血泊中。最終賈班長他們歷經千難萬險,用他們的死終于完成了對一個母親的承諾。這個千里送尸的故事,表現出紅軍對百姓的千金一諾。
豪情——重傷員悲壯的舍命還愿:羅晉飾演的重傷員高福星率領傷兵們一路進行著艱苦的突圍。每個戰友死去的時候,都給他留下了一個臨終愿望,高福星帶著這張愿望清單在尋找大部隊的過程中替死去的戰友一個個完成了愿望,最終戰死在延安的門外。他那句“中國工農紅軍福星高照”的吶喊,叫人感受到一種紅軍戰士舍生忘死的豪情。
看過《十送紅軍》,這十種悲壯十種情,立刻叫人感覺到,長征這閃爍著理想主義光芒的遠征、人類史超大規模的戰略轉移,真可謂是一寸路途一寸血。我們都知道,長征是紅軍戰士與三種極限的斗爭:一是與人的生理極限的斗爭,二是與人的心理極限的斗爭,三是與自然極限的斗爭。這些在《十送紅軍》中都有具體的表現。換言之,劇集就是利用極端的環境來表現矛盾個體的殘酷生存。無論是佟大為遭遇的斷指之痛、萬茜自毀花容與美喉之舉、還是羅晉的那一根筋似的還原行為,借助這些普通戰士身上發生的點點滴滴,來表現長征的殘酷性,更加利于凸顯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而劇中深刻凝煉的臺詞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死也要死在改變世界的路上”,“生當紅軍的戰士,死當延安的門神”等聽起來充滿震撼力。
“長征是艱苦的冒險,長征是人類的勇氣與怯懦、勝利與失敗的搏斗。特別應當指出的是,這一行動要戰勝敵人和惡劣的自然條件,需有堅定不移的勇敢精神。”安娜·路易斯的這番話表明,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業績。看完《十送紅軍》你會真正明白,可卻都顯示出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忠貞不渝的理想信念、歷盡艱險的吃苦精神,在紅軍的字典沒有寡不敵眾,只有無所畏懼、所向披靡的豪邁壯志。整個劇集做到了影像故事化、情節細節化、細節人物化、人物性格化,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驚駭的真實感。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2
電視劇《十送紅軍》是一部謳歌中國工農紅軍浴血抗爭,為中國尋求光明的作品,本劇以一種群體雕塑式的存在,再現了那段有血有肉的歷史中,各個典型人群所堅守的革命信仰,所綻放的人性光輝,戰爭場面宏大,人物刻畫真實,演員表演精湛,不輸大銀幕的鴻篇巨制,可算近年難得的精品之作。
《十送紅軍》是為紀念紅軍長征八十周年而作,著名導演毛衛寧執導,已于6月9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八十年,并未模糊幾代人的記憶,紅軍一直是國人記憶中,最堅強的歷史回響,那是為爭取自由的明天而前仆后繼的犧牲,那是在敵眾我寡的惡劣環境中的用生命的抗爭,那是在前堵后圍的剿殺中翻雪山過草地的頑強求生,真的英雄,從來不懼鮮血淋漓的戰爭,無論親情,愛情,友情,統統化作追求自由的明天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得以在今天的幸福生活中,用《十送紅軍》這部精品電視劇,向歷史長河中無敵無畏的紅軍致敬。
《十送紅軍》敘事結構飽滿,大處有義,小處動情,整體看來氣勢恢宏,但并不妨礙它從多個角度來關注人物細微,十個有典型性意義的角色,有父親、兒子、妻子,也有大兵、小將、狙擊手,用十段互相有連接的故事,較為完整的概括了紅軍的浴血征程,無論是瑞金揮師、湘江戰役、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還是飛奪瀘定、翻越雪山、跋涉草地、吳起會師等,堪稱一部紅軍史詩。
回望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八十年,但一首“十送紅軍”的歌,卻依然縈繞耳邊。中國工農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無論從共產黨黨史,還是從中國近代史來看,紅軍時期,是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一段艱苦卓絕的斗爭,不僅僅是與國民黨反動派正面作戰,還有斗智斗勇的四渡赤水,以及令舉世震驚的萬里長征,紅軍的成長之路是曲折的,但紅軍精神卻引領著未來的部隊,更勇敢的向著光明邁進,無論是后來由工農紅軍改編的八路軍、新四軍,還是解放軍,甚至是志愿軍,他們一脈相承的堅強意志,他們一貫堅守的嚴明紀律,都令中國的軍隊,強立于世界之林。
《十送紅軍》,是不舍,是堅信,更是懷念,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再次翻入那段戰亂的歲月,近距離接觸到那些音容宛在的革命英雄,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是一次價值深遠的愛國主義教育。《十送紅軍》擺脫了既往很多影視作品抓大放小,以歷史風云變幻為敘事主線的影視劇,分別通過不同的人物,來逐一概括了工農紅軍源于大眾,領導大眾反壓迫,奉獻于大眾的革命品質。
劇中主要人物血肉豐滿,雖然加入紅軍隊伍之前,生活境遇各不相同,但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都成為了真的猛士,無論是帶領一家四個孩子全數入伍的父親,還是追隨愛人而來的妻子,以及戰場彈無虛發的神槍手,甚至是頭腦有些不清的弱智孩子,每個人都接收著紅軍的洗禮,每個人也都成為了紅軍陣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各種各樣的人民群眾,拋家舍業,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革命的勝利。
《十送紅軍》中給戰臺烽印象最深的,是紅軍在撤離瑞金轉移部隊之時,有許多敢死隊開路,有別于之前的敢死隊,此次的撤離路上,敢死隊員幾乎是必死無疑,每一條犧牲的生命,都為其他的戰友創造了更多生存的時間,但他們義無反顧,明知道自己連明天的生活都很難堅持下去,卻可以為更遙遠未來的人民新天而無所畏懼的用身體和生命,換取一刻的抗爭,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這句話用在這里,格外貼切。
如果說傳唱了幾十年的歌曲《十送紅軍》,是依依的不舍和深切的懷念,將飽含的申請都賦予了一路相送之中,那么電視劇《十送紅軍》則是以十段式結構,完整的再現了紅軍的戰斗歷程,并以此向革命先烈們致敬,讓贊歌更嘹亮,時刻警醒著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又將用何種方式來告慰烈士的英靈?或許,這是需要每個觀看電視劇《十送紅軍》的觀眾,所要深思的問題。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3
大約在26年前,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在鄰居家的黑白電視機上,初次見到了紅軍怕學上過草地的歷程。后來,在《紅旗飄飄》和《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中又有了新的體會。
中國工農紅軍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于兩次國共合作的空窗期,在無比浩大的時空做到了不可思議的、神話一樣的轉移,在時勢和英雄的雙重推動下,從失敗走向成功,在漫長而艱辛的長征中,進一步鍛煉了隊伍,實現了戰略轉移,長征的后果至今有著深遠影響。在長征尚未完成之時,對于長征本身便有了塑造神話的創作,毫無疑問,長征是紅軍書寫的一出史詩性神話,不僅用子彈和血肉,八十年間一直在詮釋、充實和表達。
爬雪山、過草地、湘江血戰、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遵義會議,有個體堅韌不拔的堅毅、有戰斗隊伍無畏不懼的激情、還有領袖高層運籌帷幄的政治決策,所有這一切,都可以說是在生死存亡的邊緣。長征一開始,便被解釋成北上抗日,一路征戰要向所到之處宣傳,更要積極爭取同情和援助,在地方實力派與中央軍的沖突縫隙中尋求最大利益化。
紅軍的神話是一出壯烈、威武、積極而有作為的言說方式,小馬奔騰出品的《十送紅軍》,以共產黨建政后創作的一首歌曲為核心創意,通過十個單元故事,描述了長征十個著名橋段的十個人物,他們是父親是兒子是女兒也是戰士,他們的成長、蛻變、抗爭與犧牲。
李修文、胡堅、李海洋的劇本里,他們都不是傳統模式的高大全,卻更為有血有肉有細節,有缺陷有遺憾有矛盾的英雄,才是真正有可能存在過的英雄,毛衛寧導演的《十送紅軍》與絕大多數同類型提醒的紅軍神話敘事都不相同,卻讓紅軍長征80周年的觀眾覺得更為可信,本劇將好萊塢美學、中國傳統敘事和革命價值觀進行了奇妙的嫁接。
從瑞金到延安的相片,凝聚了無數小人物的犧牲,劉威“火線尋子”很情深,佟大為“斷指神槍”很凄厲,“戰場逼婚追情郎”的,“低能菜鳥士兵”的友情,“女紅軍毀容潛伏”的浪漫,“真假常勝將軍”的巧對,“千里護棺”的諾言……紅軍神話意義的本身過于集成,蘊含了足夠的時代精英的鮮血、信念和希望,《十送紅軍》里大多數單元故事都對中外經典故事進行了搬演,并且實現了比較有水準的藝術存在感。
那些人為什么不怕死,勇于直面淋漓的獻血,就是《十送紅軍》想要80后、90后觀眾明白的緣由。在劇集里,紅軍給了組成紅軍的個體以自由的生命力,他們的選擇便是人性、黨性和組織、人民的選擇,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甚至包括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毋庸諱言,在神話營造過程中,個體的自我犧牲被賦予了神圣光芒,向著犧牲的沖刺方向有著強悍而眩暈的激勵感),在偉大事業里讓自己的鮮血成為紅旗飄飄的精神概念組成者。
紅軍神話從來便不隱匿需要犧牲和流血,必須在扭曲而殘酷的斗爭,才能取得對現實秩序的顛覆,這個神話必然要讓參與者改變,否則便不可能實現對困境的突破。當這些戰士們將自我分子化又聚合為整體的紅軍概念之后,一便是一切,他們于是可以前仆后繼、周而復始做到了將星星之火的信息傳遞下去。編導的價值在于尋找一種精神價值的詮釋,而這種價值在那個時候是一種美好理想。意識形態有她自己的存在方式,藝術創作同樣如此,至于擁有最終解釋權和觀眾,應該都能明白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4
近年來雷劇漸成氣候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連抗戰題材的類型劇都難逃雷劇的魔掌,以至于一段之間抗戰雷劇居然成現象級。當然了觀眾更愿意看到的是優秀的作品,所以最終還是以正劇大劇全面勝出。而作為一部好劇要具備的元素有很多,比如打動人心的故事,強大的制作班底,優秀的演員陣容等等缺一不可,但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劇集的誠意,也就是故事的真實感,能做好這一點至關重要,也是一部好劇最吸引人的魅力。
正在央一熱播的為紀念紅軍長征八十周年的獻禮劇《十送紅軍》便是這樣一部典型優秀大劇,精良的臺前幕后的制作班底陣容不必多說,單說劇集的敬意和誠意便是十足的感人至深。劇集用真實鏡頭故事再現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以及紅軍拋頭顱灑熱血偉大的革命犧牲精神,深深的帶給觀眾震撼的力量和直擊心靈的強度。尤其是單元劇中關于“戴瀾”(萬茜飾演)的故事,更是取材于紅軍長征中的真人真事,也正是百歲女紅軍王定國老人的英雄事跡。
關于王定國老人的革命經歷和英雄事跡大家可以去查閱,電視劇取材于老人家的真實事跡,在此基礎之上也需要進行藝術的再加工和修飾,所以對于我們看到的電視劇作品則更加能夠傾注直觀的感覺和思想。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根據王定國老人改編的劇中角色女紅軍“戴瀾”可以稱之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存在于這場艱難兇險的革命當中,又從她的身上去透視這場戰爭背后。
“戴瀾”這個角色在目前出現的五個單元內,是比較不一樣的紅軍人物。她不是沖鋒上陣的直面敵人的戰士,而是從屬給養隊與部隊內做宣傳工作,寫寫宣傳語寫寫歌然后念給戰士們聽給群眾表演。就算是學過護理也是技術水平不夠純屬和老練,以至于給趙連做了一個花樣包扎繃帶的造型。所以當這樣一名文藝兵,因為幾次掉隊而成了沖鋒陷陣并幾次周旋與國軍時,所要面對的外界險境和自我的難題,就顯而易見了。
所以這個角色很有難度,需要演員進行非常生動的塑造才能讓角色鮮活生動起來。一面要演出角色文藝兵女兵所特有的纖柔感,另一面又要在一步步經歷戰士同志的犧牲、奉獻生命保護自己、忠誠的`革命信仰之后內心所受到的沖擊而發生的情感和思想的變化。然而作為“戴瀾”的塑造者萬茜交出的不僅是令人滿意的答卷,更是令人驚喜甚至感動的表演,在她的塑造中“戴瀾”真正的活起來走入人心。
印象最深的是萬茜刻畫“戴瀾”這個角色時所具有的幾個鮮明的特征,一個是角色過渡的自然,從文藝女兵到抱著步槍幾次死里逃生的戰斗,“戴瀾”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內心里都在經受一次次的洗禮一般的成長。而萬茜則很好的抓住人物這種歷經生死之后人心蛻變,用細膩的演技將角色從開始的語氣軟弱到后來面對“李復生”時的大聲辯駁并且最終勇敢的站出來承認自己是紅軍的果敢,清晰明確的表現出來。
其次是眼淚,戴瀾首先是一個女人然后才是一個女兵。所以她及時幾經生死邊緣的時刻,眼淚也是情感爆發時最直接的釋放。“戴瀾”第一次掉眼淚是看到一個斷臂的戰士同志為了不拖累隊伍而跳崖自殺,那時她眼含熱淚眼神中滿是震驚。第二次掉眼淚是突圍小分隊的一個戰友犧牲,“戴瀾”熱淚滾滾。第三次是趙連為了掩護她而犧牲,她痛哭到不能自已。第四次掉眼淚是自己躲在小屋時,看到被殺害的戰友,她無聲的痛苦。第五次掉眼淚是自己險些被強暴,震驚恐慌讓她忍不住淚如雨下。之后,戴瀾也時常流淚,但更多的是為戰友,為革命。
正是這次次不同情形下的眼淚,讓“戴瀾”這個角色特別打動人心。而萬茜的演技真的可以用爐火純青來評價,每一次眼淚都被她流出不同的感覺,將人物的情感的變化是非細致的演繹出。“戴瀾”所經歷的每一次波折坎坷時,看得出萬茜的刻畫是異常走心的。她的一舉一動,細微到一顆眼淚的滴落都可以讓角色立刻鮮活,入心入情扎根在觀眾心中。雖然是僅僅演了幾集而已,但萬茜表演下的“戴瀾”早已經吸引觀眾,被牽引被期盼,期待接下來“戴瀾”的命運和革命經歷,也期待萬茜的表演。
所以從一個“戴瀾”人物的飽滿到演員的精彩就能看出一部優秀好劇的魅力一面,更不用說該劇用單元劇的形式鏈接其整個故事,從不同的年齡身份性別等紅軍的身上,在一場艱難險阻的長征和抗戰的過程中來展現紅軍的精神的用心和誠意。再加上該劇的大氣恢宏的戰爭場景,以及非常寫實風格的畫面,《十送紅軍》年度最讓人心生感動感慨的戰爭劇可謂當仁不讓。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5
對于國人來說,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是再熟悉不過的類型劇了。所以無論是對于影視劇的創作者還是觀眾而言,到底怎樣才能讓戰爭劇推陳出新煥發新生呢。鑒于這個問題和收視率的壓力,很不幸一段時間熒屏曾充斥一些抗戰雷劇,但好在正劇還是主流的力量。而且其實只要用心的去做,誠意而為也是一種創新,比如正在央視熱播的《十送紅軍》就是這樣一部好劇正劇。
《十送紅軍》是一部為紀念紅軍長征八十周年的獻禮劇,著名導演毛衛寧傾情指導從多角度展現共產黨與國民黨慘烈的抗戰過程。而且匯聚眾多大牌巨星佟大為,王雷,萬茜,羅晉,蒲巴甲等等傾情加盟熱血演藝,另外據知該劇拍攝非常艱辛,眾多演員輾轉在大漠荒壁,高山雪原險惡叢林等等,并且戰爭場面拍攝的極其寫實風格,所以綜合所有元素來看,該劇誠意制作最終給觀眾呈現的是視覺上的震撼感和故事的真實感。
正因為該劇十足的真實感震撼性,所以通過故事才能更好的將該劇的意義滲透至觀眾的心中。尤其該劇精妙的是以單元劇的形式鏈接起這段慘烈悲壯的戰爭史,每個單元的人物和故事既是獨立的又是可以銜接在一起并最終是一個整體。而且單元劇的形式能更好的讓觀眾從每段故事中截取一定的精確的感受和思考,特別是幾乎每個故事都是非常壯烈慘痛的結局,這些單元劇就像一記記的重拳深深的擊落在人心。
在單元劇中最難忘的篇章是講述女兵“戴瀾”從給養隊到一步步走到抗戰前線成長的故事,可以想象一個貌美如花氣質清新的女文藝兵,卻因為次次掉隊而一步步的走到抗戰的最危險的前沿。而且她從最初的謹慎害怕到親眼目睹同志戰士的犧牲,趙連為保護自己而犧牲中逐漸堅強心智。當孤身奮斗不得不喬裝“國民黨”時,“戴瀾”時刻不忘自己的革命使命忍辱負重,更為了掩蓋自己女性的身份不惜毀容和用炭火灼燒自己的嗓子以求變啞好讓自己更男性化而不被敵人發現……
“戴瀾”如此魄力和堅強,讓人垂淚。而反觀她之所以能夠如此的堅定的明確自己的目標,實則是因為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她一次次的死里逃生明白了自己的生命是別人的犧牲換來的,她一次次的戰斗為犧牲的同志復仇她知道自己這樣做的意義。最終她更是親眼目睹自己最好的戰友為保護自己而吞槍自殺,巨大的沖擊使她變得更加堅強和勇敢,無畏的成長在無邊的炮火中。最終她帶著自己心中的革命信仰,融入這場保家衛國的革命戰火中,和千千萬萬的犧牲的戰友,精神靈魂永生不滅!
如此信仰還來自最新“瀘定戰區”單元劇的故事中,“七十七師”這支上級眼中有問題的軍隊,在“伍炳”眼中連某些武器都不會用,師長“馬斯基”雖然有馬列主義意識但不夠強,甚至有的作戰方法都有問題。然而后來上級認知到這支隊伍其實非常勇敢非常好學也非常拼命,其實就算隊伍不是那么正統又如何,只要敢于斗爭敢于革命就是好軍隊,難忘師長的那句話,“打仗就是為了窮人過好日子”,多么質樸的信仰,單純可愛而又偉大無私!
當然劇中的信仰又無時無刻不在貫穿,“鐘石發”(劉威飾演)的信仰就是帶領全家4個兒子作戰,“張二光”(佟大為飾演)的信仰則是幫助戰友重拾信心參加革命斗爭,“賀堅”(王雷飾演)的信仰就是無畏直面戰爭的慘烈,“李復生”(蒲巴甲飾演)的信仰就是盡力多殺掉一個敵軍……這些可愛的人,這些最值得敬佩的革命先烈們,他們用自己的精神告訴世界他們的信仰,用生命鑄就不朽的革命長城!所以“信仰”是《十送紅軍》給觀眾最直接最強大的一種精神力量,革命年代需要這種信仰,支撐戰士們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6
還記得我們曾經學過的那首毛主席經典的七律《長征》嗎?——“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一首七律長詩將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和頑強不屈的革命斗志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而近期在央一熱播的一部為紀念紅軍長征八十周年的獻禮劇《十送紅軍》,讓人聯想到這首《長征》的同時,也在次更加具象的了解到長征這段革命歷史。
既然是再現一段不能遺忘的革命歷史,那么最打動人心的必然必須是電視劇呈現出來的“真實感”。對于國內觀眾來說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太多太頻繁,唯有真實感足夠的戰爭劇才能徹底被吸引。反觀《十送紅軍》獻禮劇的高品質、大場面、強特效、群星璀璨、故事震撼自然不必多說,就單說一個真實感就做的非常充足, 這也是為何這部劇從一開始播出就吸引觀眾,并且收視率一路走高引起極大的關注和熱議,甚至這部劇的火爆再度掀起有一股戰爭劇的觀看熱潮。
真實感的體現放眼劇中其實比比皆是,比如戰爭環境的艱險和寫實,比如每一位演員的造型等等,以及對于食物匱乏煮皮帶的描述,“馬斯基”紅軍隊伍并不是十分專業但終于革命精神的描寫,等等情節和場景都還原度都是很高的。但令人印象最深刻必須是故事中紅軍的犧牲。劇中的犧牲分兩種,一種是戰斗犧牲,炮火紛飛的戰爭隨時有紅軍犧牲倒下。無論是有名字的還是沒有名字的戰士,有的甚至一往前沖就中彈身亡,有的則是堅持到最后一秒鐘及時身重數槍也要支持這自己盡可能多殺一些敵人。印象深刻的有“鐘石發”和兒子們的壯烈犧牲,張二光重新振作起來后的為革命犧牲,以及為救“戴瀾”而被敵人殺害的趙連,戰爭中成長起來并犧牲的“鄭十一斤”最后完成囑托欣慰犧牲的“賀老憨”,以及賀堅,戰斗到最后一刻的馬斯基等等
還有一種犧牲是自殺,比如“戴瀾”單元中一開場,失去手臂的戰士在微笑著身邊的好友開玩笑后,縱身跳入萬丈深淵為的就是不連累隊友。“李復生”潛伏身份暴露后,對著重重包圍的白軍吞槍自殺保護了“戴瀾”,再如“沙奎”篇中“老董”身負重傷為了不連累隊友自己用筷子插入鼻孔自殺,另外被敵人抓住的“徐護士”要求沙奎殺死自己。這些戰士在最后關頭想到的永遠不是自己,而是戰友隊伍黨和革命精神信仰!無論是犧牲于戰場還是自我犧牲,劇集用這些真實到令人揪心心疼的鏡頭,再現了革命黨人的信仰和革命精神,令人看后久久不能平靜。
此外本劇中的真實感還存在于愛情的描寫,雖然是戰爭年代但是戰士也是人也有感情,而且也有自己喜歡的人和喜歡自己的人。其實開篇就曾一筆帶過“鐘四發”和同村女子的短暫情緣,只不過“鐘四發”一心為革命獻身所以不曾和細化她的女子有過感情交集。此外便是“賀堅”篇最震撼人心的戰火情侶的故事,“葉小桃”對“賀堅”的愛情是生死不渝致死相隨,甚至一起走向戰場一同經歷戰爭。再如“沙奎”單元篇中描寫的他對“徐護士”單方面的喜歡暗生情愫等,劇集通過這些或濃或淡的感情講述,不僅沒有帶給戰爭劇一絲雜色,反而是以感情的角度還原戰士的血肉豐滿的真實感。
當然該劇最震撼人心的真實感,是無時無刻不在還原紅軍戰士的革命信仰!從鐘石發在墳前對已故妻子的告白 ,以及“鐘石發”一家父子壯烈犧牲在戰場,“張二光”為救戰友而犧牲自己的手指并最終壯烈犧牲,“鄧秋生乙”歷經內心蛻變最終為革命獻身,“馬斯基”倒在機槍旁戰斗到自后一刻,“戴瀾”歷經生死最終笑傲戰爭炮火紛飛,“小滿”至死追尋革命腳步……每一個單元劇,每一個紅軍戰士無論歷經怎樣的經歷和生死邊緣的徘回,都不曾動搖自己的革命信仰,用生命證明自己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和堅定!
因此劇中這些吸引人心的,震撼心靈的真實感,才是《十送紅軍》所具有的最強大的故事魅力。也正是該劇的優秀制作和誠意獻禮,讓觀眾看到了一部真正優秀的戰爭片!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7
以紅軍“長征”為背景的劇作《十送紅軍》,超越之處在于,放棄了將中國近代史上這一重要事件打造成“華麗史詩”的傳統模式,以十位不同年齡、性別、兵種的戰士在長征途中的生命歷程,解構和重建長征歲月的艱難險阻與萬丈豪情——小人物的烽火歲月,曾湮沒在歷史的硝煙之中,今天終于在《十送紅軍》的故事中,以血肉之軀換取了一段鮮活記憶。
因而《十送紅軍》不講既定歷史進程與結局,只對夾裹期間的人物命運進行敘述,烏蒙磅礴風云流變,高山雪域、戈壁長灘,荒野沼澤,極端的地理環境造就極端的生存困境,每個人又以一種迥異的生存方式,完成對歷史的推動,本劇還有著豪華的演員陣容,讓明星效應與角色風彩交相呼應,佟大為、王雷、劉威、萬茜、蒲巴甲、李小萌、羅晉、吳健、張浩天、張殿侖、薩日娜……每個身處這部劇中的演員,都成為角色的一部分,在故事的強烈沖擊中,絕地反擊。
《十送紅軍》的故事魅力,在于劇中人物的生存方式,十個故事基本上算是十部好萊塢影片——“火線尋子”慘烈與情深,“斷指神槍”的傳奇與勵志,“戰場逼婚追情郎”的浪漫與信任,“低能菜鳥士兵”的友情與逆襲,“女紅軍毀容潛伏”的凄美與悲壯,“真假常勝將軍”的鼠膽與龍威,“千里護棺”的承諾與擔當……朝不保夕命懸一線的人物處境,對于觀眾,形成絕對持續的吸引力,而故事在個人愿望和主題愿望并行與接力中發展推進,保持著巨大動力,也極致的展示了本劇好萊塢式的劇作表現力。
一張要被傳遞至延安的相片,讓十個故事有被緊密銜接的線索,同時作為一種符號,也寄托了故事關于“信仰”的主題愿望。而個人愿望的差異化,在故事發生伊始便形成強烈張力——鐘石發想從戰場上帶回一個兒子完成香火的延續;假紅軍在遭遇真紅軍時頑強抵抗;文藝兵誤食毒蘑菇打算放棄生命時得到女護士的鼓勵……每個人都是帶著鮮明意圖抵達戰場的,卻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讓結局走向另外一個方向——鐘石發和兒子最后一同戰死沙場;文藝兵在女護士被俘后不得不射殺她;而真假紅軍從對抗到結盟再到慷慨就義,紅色經典手法與好萊塢類型手法,終于融會貫通。
《十送紅軍》的另一超越之處于在于,將傳奇和浪漫表現到極致,這兩種元素是紅色經典的標志,對信仰有義無反顧的決絕成就了傳奇,而不得言說藏在心底的愛情,則成就了浪漫,一個回眸就是愛情,一句叮囑就成了承諾。有時不待我的緊迫和時不我與的哀愁。
史上什么最苦,不是冰天雪地凄風冷雨,也不是炮火紛飛骨肉分離,不是欲罷而不能,欲得而不可得,是直面“戰爭炮灰的心靈史,無名戰士的贊美詩。”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8
作為紀念紅軍長征八十周年的獻禮劇,《十送紅軍》以嶄新的單元式敘事方式,為觀眾講述了長征途中十位普通紅軍戰士的勵志傳奇故事。這一形式的創新在視覺上凸顯了“用影像記錄長征”的鮮明主題,也使每一個故事單元呈現出史詩般的宏大。從“神槍手”張二光失去扣扳機手指后的蛻變成長,到掉隊紅軍女戰士戴瀾為尋找大部隊自毀花容與聲音的堅定,《十送紅軍》在戰爭的殘酷中詮釋著信仰的偉大力量,為觀眾描繪出一道唯美悲壯的歷史剪影。
作為十個單元故事中唯一的女性形象,實力女星萬茜出演的戴瀾卻是劇中最虐心的一位。初次登場,身為文藝兵的戴瀾還是一位柔弱的女孩,她會因為擔心掉隊的戰友而落淚,會無意識地在為連長包扎完傷口后扎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甚至還沒有學會怎樣開槍。但她同樣是一位堅定的戰士,在炮火來臨之際勇敢地沖上前推開戰友、在烽煙中努力救護戰士……在萬茜的精彩演繹下,這個如花一般美麗的戰士如一道清風吹散了戰爭的無情,為影片帶來了幾分唯美的意味。盡管此時的她有一些柔弱、有一些迷茫,但別樣的魅力已經讓我們深深記住了她。
在血與火的洗禮之中,戴瀾的內心也在經歷著鳳凰涅盤般的成長。躲在井底的那一夜,她孤獨地抱著槍仰望著那一角天空,聽著激烈的炮火漸漸沉寂。親眼目睹戰友在大搜捕中被殺害,她狠狠地捂住嘴不讓自己哭出聲音。而被李復生從川軍手中救下之后,險些遭受凌辱的她嘶喊著向敵人開槍的那一刻,她已經化繭成蝶,完成了生命中的偉大成長。于是,為了不連累李復生,她選擇了孤獨,一路上創下了千里走單騎的蒼涼與感動……
萬茜,演活了人物內心的蛻變,為我們譜寫了一部戰地玫瑰的悲壯篇章。當她在絕境中倔強地說著“紅軍沒有拋棄自己同志的戰士”,當她奮力地拖著重傷的戰友奔逃,當她在熊熊烈火中艱難地挖著土坑,當她的一只手從灰燼中奮力掙出,當她滿面塵灰努力地喘息,萬茜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位女戰士的堅強與執著,更是對于戰爭的悲情控訴,對于今日美好生活的珍重。萬茜,用純樸的表演真實還原了一位女戰士的血色成長,每一個細節都狠狠擊中我們的內心。
為了早日尋到大部隊,她冒名頂替混入川軍內部。為了與川軍士兵證上的照片相似,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毀花容。那一刻,身著白色上衣的她坐在河畔,純美如戰火中的精靈。那一刻,她決絕地用利刃劃過美麗的面容,那一刻,痛苦的悶哼壓抑而沉重,卻彰顯出她戰地玫瑰的堅毅與純凈。置身川軍部隊的她孤獨地走得堅定,唯有睡夢中的那聲“媽媽”流露出她內心的一抹柔情。然而,也就是這聲媽媽幾乎令她暴露,無奈之中她只好選擇吞炭自毀聲音。站在樹洞面前,她含笑唱起了那首動聽的歌,她希望樹洞可以將自己美妙的聲音永遠保存,因為以后的她再也不能唱歌……
從此,她不再是那個愛唱歌愛笑的文藝兵,她成為一匹長征路上的絕地蒼狼,孤獨地追尋著大部隊,默默地打擊著敵人。為了不讓紅軍部隊陷入埋伏,她機智地將蟲子放在身旁川兵身上,令其下意識扣動扳機為紅軍示警。聽著張老幺講著殺死女赤匪的故事,她冷冷地磨著匕首,目光冷峻而堅定。她在談笑之間擊殺張老幺,動作干凈漂亮,有著蒼狼一般的狠辣。中彈之后她沉靜地請李復生幫她挖出來,那句“不敢嗎”足以震撼每個人的心靈。而最終,她終于回到了大部隊的懷抱,消失在無邊的戰火之中。萬茜,用心演活了一個可歌可泣的紅軍女戰士形象,因為真實,所以感動!
從最初的柔弱到成長中的痛楚,再到浴火重生后的堅強,萬茜賦予角色非常立體的質感,帶給觀眾深深的震撼。這就是萬茜,總能撥動觀眾內心的那根弦。無論是《花非花霧非霧》中的“女暴君”白海華,還是《我家有喜》中英姿颯爽的教官白木喜,又或是《小兒難養》中火辣的紋身師簡艾,都贏得了觀眾的大力肯定。如今,萬茜以精湛的演技登陸央視舞臺,更加證明了她非凡的表演實力,她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喝彩!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9
秉性不喜看電視劇,昨晚十分無聊,我在網絡電視回放中無意中斷斷續續地看了前幾集《十送紅軍》。這部電視劇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太血腥、太殘忍、太暴力。不過《十送紅軍》劇場面很壯觀、化裝很逼真、人物表演也很到位、江南味十足,從藝術上看不失為一部高質量的電視劇,但從人性角度上卻叫人揪心!
《十送紅軍》劇中的鐘石發是一位老革命、老兵,從年輕時就參加了反清的斗爭(不是欠他發小的一根辮子嗎?),參加過國民革命軍,應是由舊軍人參加紅軍的。他在糊里糊涂中生有四個兒子,全都參加了紅軍,是個革命家庭,小兒子鐘四發大概只有十七八歲。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一方面軍“戰略大轉移”;為掩護中央縱隊,他四個兒子全參加敢死隊,為了給他留下一個根,軍團長(彭還是林?)命令他和他一樣的老紅軍們要從敢死隊里帶回一個兒子同中央縱隊一起轉移;可他的兒子們全都不是孬種,沒有一個同意跟他走。
在尋找和救助兒子的過程中,鐘因有老兵的機敏和過硬的軍事本領,粗略估算被他槍殺的“白匪”不下十人,同時他的三個兒子也在一天之內“犧牲”了。因過度的勞累和悲傷,他暈倒了,在睡夢中還不忘要殺盡“白狗子”為死去的兒子們報仇;鐘無力埋葬兒子三發,又巧合地借了欠一條辮子的發小的半口棺材,他知道無法償還,便發誓要還他發小“一個世界”,我想應是一個“清平世界”,這也許是鐘石發們為此戰斗的原動力吧!
出來混,終久要還的。作為一個老革命、一個老兵,鐘殺了多少人,我想他自己也不一定弄得清楚,但他三個兒子為了“革命”也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這里我不討論因果,我想說的是鐘石發們是為什么參加革命、為什么槍殺同為中國人的“白狗子”,為窮人?為老百姓?為“信仰”?還是為一個“清平世界”?
這也許是那個時代鐘石發們所接受的思想,可我弄不懂!那些被殺的人的親人們難道就不會象你鐘石發一樣為親人的死而傷心、不會夢中叫喊著殺盡“赤匪”?你殺了很多“白狗子”自詡為“英雄”,那些“白匪”殺了你的紅軍兒子不也把自己當作“豪杰”?殺來殺去的,勝利的一方奪取了政權,會不會象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在取得政權的過程中或以后由起義軍的領袖轉變為地主階級集團的代表?而你這些立了汗馬功勞的又大難不死的“英雄”會不會蛻變成新的惡霸、享受新的特權?這些我想大家都懂得!
共和國建立了這么多年的今天,我們還在宣揚這些血腥的暴力的殘忍的革命斗爭史,是為了說明現今的政權合法性、還是要說清楚現今政權的來之不易?我不懂!革命是什么?在古代的意思是變革天命,要改朝換代,今天的意思就是要變革當下合法的政權,建立新的政權。介于此,我覺得,我們今天要宣揚不應還是這些殘酷的革命史,而是我們好的傳統、習慣和文化,是生活在當下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是感恩、知恥、平和的生活態度......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10
最近央視一套周一到周五,每晚八點到十點播放電視劇大片《十送紅軍》,昨晚播到了第十集,第三個故事剛剛開始。
很久不看電視劇了,前幾年看過《毛岸英》,看了幾集,看不下去,因為總忍不住眼淚。
從紅歌會網站知道央視要播放新拍的《十送紅軍》,結合郭松民,司馬平邦幾位老師的評論,很期待,從第一集追到現在,我不會寫評論,就說點自己的真實感受,就前幾個故事來說,感覺真的好看,令人感動!
這部電視劇制作質量上乘,跟電影大片一樣,戰地場景很逼真,聲效也很好,感覺像在看電影,劇情也很抓人,一集一集的不想放下,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看十送紅軍,雖然目前正是世界杯時間,可世界杯的魅力明顯比不過十送紅軍,世界杯我基本是看看新聞,了解一下勝負就行了,而心中掛念的是那些勇敢可愛的紅軍戰士!第一個故事是鐘石發尋找他的四個紅軍兒子的故事,劉威老師的表演無可挑剔,我都忘了劉威老師本人,覺得就是那個老紅軍,非常到位!非常感人!第二個是佟大為演的張二光和神槍手三連的故事,老邱,傻子,老葉,瞎子,一個個那么可愛,那么令人尊敬!……
感謝央視,感謝小馬奔騰公司,感謝李明老師在天之靈!感謝所有的導演編劇和演職員們,為我們奉獻出這么精致可口的精神文化大餐!向你們致敬!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11
看完全集《十送紅軍》,一直再感動中。那一個個故事,徹底顛覆了我之前對紅軍的印象:高,大,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現在看到的是一支屢敗屢戰,邊打邊退的紅軍,一支流血流淚,不斷有人掉隊的紅軍。也許這才是歷史的還原,或者正接近歷史本身。
劇中沒有多少華麗的壯語豪言,有的只是粗語糙哥。但于這粗放與樸實中,仍有兩個驚艷的細節,直擊人心最軟弱的地方。一張主席同大伙的合影照片,一朵王愛美眼中最美的花朵。
活著真好,能看到花開!
電視劇的處理手法也很高明,草灰蛇線,伏脈千里。一邊是艱苦卓絕的戰爭場景,一邊是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的畫面,一朵鮮花,一張相片,在荒蕪的草地上,就連平時令人討厭的老鼠也顯得那么可愛。
沒有陰陽相隔,只有不離不棄!
對戰友的不離不棄!
對百姓的不離不棄!
對領袖的不離不棄!
對信仰的不離不棄!
對承諾的不離不棄!
一切那么樸實,自然,英雄題材的電視劇,終于不靠明星大腕來博取眼球了。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12
這是我看中國歷史戰爭題材唯一一次不停感動的電視連續劇。說感動,是因為在這48集電視連續劇《十送紅軍》里自始至終都在表現紅軍小人物的生命經歷,由他們真正完成了世界史詩般的紅軍長征畫卷,這也改變了以往類似影視劇所表達的中國江山的“大人物”的完全歷史作用。
不錯,我們現在就是站在他們敢于擔當、敢于犧牲的生命靈魂上,享受著先驅們為我們打下的和平天地,美好地生活著。至少這讓我感受陽光、雨水、自然和食物的美好和香甜,我要感恩,我要每日為這些亡靈祈禱!
我特別喜歡哼哼《沂蒙小調》,它完全是山東沂蒙山區最底層百姓擁軍支前的寫照,曲子溫暖感人,而其場景卻是險惡的戰爭環境。
在明星陣容中,劉威是第一位出場的重量級演員,也是電視劇最出彩表演最生動的演員之一。劇中他扮演四個紅軍兒子的父親鐘石發,而自己也已經是“老資格”的紅軍。就像他幾個兒子經常挖苦他,也是他常掛嘴邊的“按我現在的‘資歷’起碼也得帶一個營,最次也要一個連”。但他一直還是一個“光桿司令”。不過他打起仗來的勇猛勁那可是一比十個。
在軍團長對他下達“特殊”命令后,他輾轉各個戰場去找他們的兒子,卻屢屢失敗,其中目睹了四個兒子和無數位紅軍戰士在不同時間在戰場上犧牲,這樣的痛苦沒有人可以挺住。劇中他詼諧幽默自然天成的表達為血腥的場面化解了觀眾悲痛之心,使電視劇又有了小清新小調侃的黑色幽默的色調,讓電視觀眾們看了不是很累。
另外,像佟大為(飾張二光)、羅晉(飾高福星)、徐玉琨(飾賀老憨)、張浩天(飾鄧秋生)等等,都表演得非常感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戴瀾(萬茜飾)女扮男裝掩護大部隊渡河,在戰友李復生的槍口下自毀花容和自殘歌喉,看了讓人揪心。戴瀾的象形被萬茜塑造得淋漓盡致,在表演藝術上也具有了殘酷的美。
應該說,這部電視劇《十送紅軍》的創作靈感是來自于那首極著名的同名歌曲,歌中表現長征一路經過的窮人們在不同地點分別送走紅軍戰士上路,并熱盼其歸來的深情厚誼,但電視劇的立意顯然更為宏大,分別選取于都撤離、湘江血戰、搶渡烏江、飛奪瀘定、過草地等10個紅軍長征的重要事件為背景,突現其中10個小人物的10個小故事,小中見大,平中見奇,觀從既可以俯下身來品味每一個小故事,又可以抬起頭來觀止大歷史;尤其是對當下的年輕觀眾,劇集挑選的重要角色都是演技一流又非常有偶像色彩的當紅明星,我相信,演員們在感動中表演,觀眾們一定會在感動中感動。
其實,打小,我們就在沒有緣由地仰視那些“大人物”,感覺他們是推動歷史進程的唯一,完全忽視了這些最底層人的存在,這也是崇拜時代的錯覺。
電視連續劇《十送紅軍》卻完全顛覆了這些,讓我們看到了當時非常殘酷歷史事實,那可是踩著戰友的身體向前的歷史,那可是鮮血流成河的時代。不是電視連續劇的血腥在刺激我,而是因為80年前這樣的“死也要死在改變世界的路上”的豪邁與血洗的時代的殘酷在告訴我,一定要懂得今天,珍惜今天。
以往類似影視劇作品的觸角基本都是圍繞紅軍中的“大人物”來進行,幾乎泯滅了因為共同心愿而犧牲的小人物的歷史作用。他們堆積如山的死亡生命換來的和平世界不能僅僅因為他們的地位而被忽略,歷史需要還原,歷史需要給他們更多的表達,這才是歷史影視劇要追求的真正藝術生命。
導演毛衛寧說電視連續劇《十送紅軍》:“它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想,這樣的“偉大”當之無愧。
電視劇中排山倒海的死亡正是在詮釋“偉大”的來源。這要比我們理解的“偉大”更具有震撼力,因為,無論我們如何看待歷史腳步都沒有這次來得猛烈來得更有說服力。因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沒有人民血流成河的悲壯就不可能讓我們今天的彩旗飄揚,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的大中國盛世。不要忘記他們,懷念他們。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13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對于經典革命歌曲《十送紅軍》,大家都耳熟能詳。當聽到那深沉纏綿的熟悉曲調時,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會涌起或濃或淡的傷懷之感……近期有部以紅軍長征為題材的新劇將播,而劇名恰好也叫《十送紅軍》。
和同名歌曲不同,電視劇《十送紅軍》重點反映的并非是革命根據地的人民群眾與紅軍之間依依惜別的深厚軍民魚水情,而是分別講述了十位不同年齡、性別、兵種的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犧牲之前,成長、蛻變和抗爭的故事,因此劇名中的那個“送”字的意思已然不是簡單的分離前的“送別”,而是以影像的方式送劇中這十位慷慨就義的紅軍戰士人生最后一程。如此一來,全劇的基調可想而知:慘烈、決絕、舍生忘死。
事實上,《十送紅軍》所展現的比你想象中要更加的殘酷數倍。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歇斯底里的哭喊聲、刀刀見紅的搏殺場面以及血肉模糊的戰士面孔和身影……完全不輸電影大片的戰爭場面足以令人倍感震撼!
如果說場面上帶給人的震撼主要是視聽等感官刺激的話,那么十位紅軍戰士以及身邊諸多相關人員舍生取義的壯烈故事則是震撼人的心靈。每個故事都獨立成篇,從中隨意選幾個了解一下都足以引人入勝:足以老紅軍鐘石發一門忠烈,父子五人皆戰死沙場;“神槍手”張二光因故失去了自己扣扳機的手指,卻和其他殘疾戰友一道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政工干部賀堅與女友小桃譜寫戰地絕戀,以炸彈為鞭炮,敵人的血肉為賀禮,用最后一口氣成就一場血染的婚禮;女文藝兵戴瀾為掩護大部隊渡河,亦為了保住貞操,不惜自毀花容,還吞碳毀聲;小戰士鄧秋生與模范鄧秋生因同名而結緣,譜寫了一個小兵成英雄的傳奇故事的同時,也多了一個同生共死的好兄弟;重傷老兵高福星率傷病隊突圍,奈何戰友們一個個相繼陣亡,為完成戰友遺愿,他搏命堅持,最終死而無憾……每一個故事都各有各的精彩,然而皆是悲歡共,生死同。其中有父/母子情,亦有戰友義;有男兒淚,亦有女兒癡;有柔情刻骨,更有豪情天縱!
此劇拍得好看,除了導演毛衛寧、編劇李修文等人功不可沒外,演員們的傾力演出亦值得稱道。劉威、薩日娜、劉威葳、佟大為、萬茜、羅晉、王雷、李小萌、蒲巴甲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匯聚一堂,或發揮戲骨威力,或褪去偶像光環,紛紛用演技“說話”,最終成功塑造了一個個鐵骨錚錚的好男兒或巾幗不讓須眉的烈女子,將此劇演繹的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總而言之,《十送紅軍》是一部有關堅持信仰的紅色經典,勵志傳奇。其畫面震撼,人物形象鮮明飽滿,故事慘烈,是難得的史詩大劇佳作,注定會是中國近代戰爭題材電視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電視劇《十送紅軍》觀后感】相關文章:
2.十送紅軍說課稿
3.《十送紅軍》歌曲
4.十送紅軍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