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宣傳引導了同學們關注身邊地震風險,普及了科學常識,增強了同學們防災減災救災意識,培養了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同學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精選13篇),希望大家喜歡。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1
在2022年3月28日,我們觀看并學習了“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的主題活動。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看了日本“311大地震”的相關視頻資料。影片中,我看到了被水沖走的房屋、車輛,讓人逃之不及。我被地震、海嘯這樣來勢兇狠的自然災害所震撼到,真是心驚動魄。在這個影片中,我認識到,嚴重的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我還了解到了一個事例。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在平武縣南壩鎮的一個幼兒園里,只有大中小三個班。中班的王老師,經歷過1976年的松潘地震,經常和孩子們做一個叫“地震來了快快跑”的游戲。所以,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孩子們個個沉著冷靜,能像玩游戲時快速地離開教室。而大班和小班的孩子們因為沒有受過防震知識教育,在地震來臨時哭鬧起來,驚慌失措。老師們只能將孩子們一個一個地抱出教室。但時間有限,還有二十多個孩子沒能及時救出,最終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中班的孩子們都能安全的離開教室,得益于平時扎實的防震減災教育訓練。通過這個事例我知道了面對這些自然災害,因此,我們要多多學習這些自救知識,保護我們自己。
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小學習地震知識,這些知識伴隨我們一生,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
地震雖然可怕,但是只要我們有扎實的自救知識,應對得當,我們就能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2
3月24日,四川省中小學安全教育日暨“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甘孜州康定市實驗小學舉行,向該校師生捐贈了一批防震減災科普讀物。省地震局副局長、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兼)江小林,甘孜州副州長馮俊鋒等領導出席。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是中國地震局會同國家教育部、民族宗教委、科協等部門聯合開展的防震減災科普重要活動。根據此次活動的總體安排,四川省“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決定以甘孜州為試點,爭取通過“一年試點、三年推廣”全面提升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科學素養。
江小林在講話中指出,實踐證明,提升社會公眾防震減災科學素質是減輕地震災害風險、減小地震災害損失的有效途徑。做好新時期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是推進四川民族地區防震減災工作的現實需要,是提升民族地區群眾防震減災科學素質的迫切需要。
江小林強調,此次“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以中小學校為核心陣地、以學校師生為重點對象、以民族地區為主要區域、以增強能力為根本任務,以“五個一”系列活動:捐贈一套書、舉辦一場講座、舉行一次演練、開展一次主題班會、培養一名傳播師為主要內容,對于提升全省社會公眾防震減災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應急、教育、民宗、科協等相關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采取務實有效的舉措,提供必要的支撐條件,扎實推進主題活動開展。
江小林希望試點學校認真組織開展好“五個一”系列活動,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納入中小學校安全教育綱要,實現防震減災科普常態化,充分發揮“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科普效果,為建設平安四川作出應有的貢獻。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3
在3月28日,我們觀看了“學好防震知識,珍愛寶貴生命”,主題活動啟動儀式。通過觀看視頻我知道了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的震級大,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及震源淺。
科普專家研究員何永年先生提到了“防震減災,利國利民”的主題。
在他的演講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311”事件;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西北部的潘松發生了7.2級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日本的“311”事件是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的劇烈地震,地震高到9.0級。此次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對日本地區造成了毀滅性破壞。因此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嚴重的自然災會給我們帶來重大性毀滅,包括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緊急損失。所以我們需要保護環境,共同營造我們美好的家園。
在1976年8月16日,潘松發生的7.2級大地震的前期,一個幼兒園的老師,經常與孩子玩一個“地震來了快快跑”的游戲,當孩子們聽到老師說時都會快速的跑出教室。所以當地震發生時,孩子們都像玩游戲時快速撤離教室,大大減少了人員的傷亡。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我們影響最深刻的一件事。在地震發生的時候,綿陽市安縣桑棗中學在1分36秒,將2200多名學生,疏散到了教室外的大操場上,雙手抱頭,捂住鼻腔,以此無一人傷亡。
近年來,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騰飛的兩翼。努力做好科普教育;喚醒民眾的風險意識防震減災,掌握避險,自救互救的知識和技巧。
人命至上,生命至上,這是這次主題的踐行初心的核心內容,是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貢獻,是廣大人民的福音。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4
今天觀看了“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通過科普專家何永年的講解,我們了解了許多地震科普知識,使我深受教育。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帶國家,震級達、頻率高、災害重。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奪去了30多萬同胞的寶貴生命,一段日本地震視頻,讓人感受到地震的可怕,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令人震撼。我們必須防患于未然,今天開展地震科普知識,十分必要,防災減災,利國利民。
作為教育者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防震減災的科學知識普及,開展逃生演練,做好應急預案等活動,使小學生懂得了安全知識,就會影響家庭,影響社會,當災害來臨時才會自我保護,確保生命安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地震科普,攜手同行!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5
今天,我認真觀看了“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的直播,我收獲滿滿。防震減災的意思是預防地震,減少災難,保護生命和財產是人們都希望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災難來無影去無蹤,而且無情無義。為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科學家們發明出很多探測儀器,如果有地震,儀器就會顯示出來,提醒人們及時轉移。
在今天的直播中,我深入了解了地震波。地震波是從地球深處傳出來的,而且會越來越劇烈,會將處在震源區域的所有房屋、樹木等倒塌毀壞。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只有不幸,雖然我們這里從沒有發生過一次毀滅性的地震,讓我們不必為地震發生而心寒膽戰,但是中國有23條地震帶,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地震,所以我們要學習關于地震的知識,天災是不可避免的,但團結的力量是強大的,讓我們一起攜手防震減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6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對人類而言,“地震”無疑是一個冷酷的屠夫,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奪去了將近9萬同胞的寶貴生命。所以我們必須與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進行抗爭,千方百計地預防各種災害,確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值此我國第27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之際,我校師生一起觀看了四部委聯合發起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聆聽了地震科普專家的講座。這為師生一旦遭遇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能有條不紊地應對,盡可能地將傷害最小化提供了有力的知識保障。
應對地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呢?儀式中,展播了江蘇省地震局制作的《中小學地震應急避險》宣傳片,其中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歌謠形式,將地震應急避險的要領“唱”給大家聽:地震來臨危害大,未雨綢繆應對它。防震避險有預案,應急演練成習慣。建筑結構要知曉,疏散路線需記牢。聯絡卡和應急包,日常就要準備好。地震來臨,不要慌張。就近躲避,遠離門窗。小小書包護住腦袋,伏地遮擋,手要抓牢。遠離懸物,防止砸傷。迅速貼近承重墻根,蜷曲身體,降低重心,起身要等晃動停止。地震之后速撤離,前后分流不遲疑。聽從指揮勿擁擠,錯開時段分班級。禁坐電梯走樓梯,撤退有序速轉移。維持秩序點人數,開闊地帶等救助……視頻加上口訣,通俗易懂,相信學生能很快牢記于心!
此次科普活動一方面聚焦了青少年群體,力圖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再通過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單元,推動整個社會對于防震減災的重視。另一方面聚焦了民族地區,開展了向當地中小學校捐贈圖書等“五個一”活動,力圖提高民族地區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質量。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班主任,我會將學到的防震減災知識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向學生不斷強調、滲透,竭力配合好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地震科普工作。當“地震”這一冷酷屠夫露出猙獰面目時,師生攜手亮劍!
主動學習和掌握地震及其它科普知識,不斷提升防震減災意識、應對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有效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前提。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不同的科普知識學習中,能夠拓寬對自然界的認知,對大自然有一顆敬畏之心,攜手同行,共同呵護我們的家園。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7
今天觀看了“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從生存和安全的角度看,防震減災知識是人類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人類文明要發展,生活要改善,首先要保證生存安全和財產安全,而防震減災知識就是給人們提供保護生存安全和財產安全的各種方法和手段。科普宣傳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在關鍵時刻可以幫助自己。
在進行地震科普宣傳的時候,不只是把知識告訴大家,更重要的是讓大家參與到科學的發現當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科普的宣傳者,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科普的`發現者。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走近科學、了解科學、和科學走在同一戰線當中,讓更多的人了解關于地震的科普知識!這樣才能夠幫助國家更好的發展,在科學的這條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有資格參與其中,并且也能夠憑借自己的意志力奉獻出更多的力量,讓更多的人懂科學、了解地震、知道地震應該如何自救。
而如果孩子已經經受過了科普宣傳,對于地震以后的自救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面臨如此強烈的地震災害時,應該如何去從容面對。在當地震來臨之前,他能夠從容的面對,這無疑對于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8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房倒屋塌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桌子、床下等堅固家具空間的地方,可以避震,及時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大家一定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己和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后,人們可能面對各種困難,必須克服恐懼心理,用正確的方法自救求生,這對于減輕地震災害免遭新的損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脫險,一定要沉住氣,保護自己,不受到新的傷害;如果暫時無法脫險,要想辦法維持生命,尋找食物和水,保存體力,耐心等待并設法與外界聯系,切不可大聲呼喊,勉強行動,盡量閉目休息。時間就是生命,要積極參與震后救人工作,讓更多的人獲救,要先救近處的人,先救青壯年,先救容易救的人。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9
通過觀看“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我感觸頗深。這次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讓我們時刻保持對災難的戒備心,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實踐課。
平時,我們不要把演練當成一種形式,而是要把它當成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不要把學習防震減災當成一項任務,而是要看成一份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安全成為生命的保障,用生命抒寫人生偉大的篇章。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多多學習相關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到警鐘長鳴。
我們要將地震科普宣傳進行到底,帶著我們的少先隊員一起走向美好未來!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10
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福禍旦夕”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左右,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這次地震的威力相當于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彈的40倍。
2008年是一個難忘的年度,5月12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14時28分是一個難忘的時刻。有一場突如其來大的大地震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汶川不一會功夫,房屋倒塌,公路斷裂,景色優美的汶川垮塌的房屋比比皆是美麗的汶川頓時變成了一片死氣沉沉的滿目瘡痍的廢墟。劫后余生的人們呆呆地站著,似乎不相信這是真的,不少幸存者已經是家破人亡,天人永隔了。昔日充滿生機和朝氣的學校已變成了給予人們絕望的地方。
為表達全國各民族對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
當我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時,我想起那些在災區的孩子們,他們有的已經被亂石掩埋,有的已經無家可歸,有的已經無學可上。比起他們,我們是多么幸福。現在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并且,我們還要盡自己的所能向災區獻上一份愛。
5.12大地震,那一刻將在歷史的長河中定格,災難奪取了無數同胞的寶貴生命,難以計數的孩子失去了親人,我們無法選擇災難,但我們可以選擇面對災難時的姿態:堅強、勇敢、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愿逝去的人安息,為活的人祈福。自然的災難冷酷無情,但訣不會撼動我們每個人對生命的渴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11
生命只有一次,有時生命是脆弱的嬰孩,有時是偉岸的巨人。生命有時轉瞬即逝,來不及握緊。面對生命的意外,人們總是手足無措,這時那看似堅強,宏偉的生命堤岸,一旦洪水來犯,也能頃刻毀于一旦。于是“安全在我心”的警鐘在我們心中長長地鳴響了。
今天下午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看活動,深刻地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寶貴的,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就在地震的那一瞬間,有的人卻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將死亡的威脅留給自己。德陽市東汽中學的老師潭千秋,在地震的那一刻,他張開如同鋼鐵的手臂護住了四個學生,就是那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這種無私的愛,已經超越了師愛,而是一種人間的大愛。我們感慨在大災面前,那感人的一幕幕,顯示出的是人間的大愛,可同時我們在惋惜,那一條條鮮活生命的逝去,面對無情的地震,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
今天講座里的專家告訴了我們答案,在地震時,我們須知的有十條分別是:
一、躲在桌子等堅固的家具的下面。
二、搖晃時滅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三、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四、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五、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的地方。
六、在百貨公司、劇院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七、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禁止停車、行駛。
八、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九、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小限度。
十、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我認為,地震來臨后一定要有好心態,在危機時刻保持冷靜頭腦,不能驚慌失措,盲目的選擇跳樓。如在室外要遠離建筑物,盡量待在空曠處,在家里如果不能及時逃出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空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
我們還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傷亡。在學校中,地震時要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開水間、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亂跑或跳樓。在公共場所,例如電影院、圖書館、商場、游樂園等,應認真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從安全出口盡快撤離,切勿獨自逃跑和乘坐電梯。
雖然災難無情,但人有情。每當災難來臨,我們只要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一定會克服各種困難,這雖然僅是一次科普講座,卻是孩子們成長中的一束陽光,因為我們在這次活動中取得經驗,每一次的活動都是為安全打“預防針”,在為我們所有人的生命增強“免疫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12
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這個充滿生機的星球,它養育了我們人類以及各種各樣的生命。然而,在這充滿盎然生機的自然界,我們的生活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安全,存在著種種危機和災難,甚至威脅著自然界的所有生命。2008年的5.12大地震,人們記憶猶新,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同時,我們不禁思考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怎樣才能在災害中自救自助,減少損失?在目前地震預報仍是個世界性難題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以利于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要想在憂患中生存,沒有些防災減災的意識和知識怎么行呢?
在地震發生前,會有一些預兆的現象: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并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以防在先。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如果你在家里,必須馬上鉆到堅硬、并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還有,要貼著堅固的墻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
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防止掉下山。還有要預防山體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傷。如果在電影院,要躲在觀看椅底下避震,要避開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空調的懸掛物,用東西保護頭部,聽從指揮人員指揮撤離現場。在商場發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柜,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住重心,扶好扶手。如果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
5.12大地震中,有一所中學竟無人傷亡,這與校長平時對學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據說,這位校長每學期都要讓同學們進行防災演習,所以才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跡,因此這位校長也被網民們評為了最“牛”的校長。因此,要防災減災首先要有防災減災的意識,要注意身邊每一個可能成為安全隱患的細微之處,只有做到面面俱到,才能真正保證自己生命財產的安全。
生命脆弱得就像一張薄薄的紙,禁不起一點點的風吹雨打。生命是短暫的,只屬于我們一次,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了,因此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我們用有限的生命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吧!
主動學習和掌握地震及其它科普知識,不斷提升防震減災意識、應對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有效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前提。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不同的科普知識學習中,能夠拓寬對自然界的認知,對大自然有一顆敬畏之心,攜手同行,共同呵護我們的家園。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13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學習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后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見,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總結有以下幾點: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后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并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干凈紗布包扎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系,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扎后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并且要盡早深埋尸體,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后的大疫。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相關文章: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03-1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征文03-13
最新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經典感悟06-04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心得10-12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03-01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直播感悟(精選7篇)06-2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的征文(通用6篇)09-24
觀看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的征文(精選9篇)09-24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的征文范文(通用10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