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教學反思
地理課教學反思該怎么寫?
第一、教學內容方面:
1.確定教學目標的適用性。2.現目標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做出判斷。
第二、教學過程方面:
1.回憶教學是怎樣進行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第三、教學策略方面:
1.感知環節: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存在問題與自己密切相關;
2.理解環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倡導的理論,行為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明確問題根源;
3.重組環節:教師要重審教學思想,尋求新策略;
4.驗證環節:檢驗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發現新問題,開始新循環。
地理課教學反思(精選3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課教學反思(精選3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理課教學反思1
一、對地理新課標的反思
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中有大量的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有聯系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二、對地理教學設計思路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經常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自己的預期設計有比較大的差異,課后分析,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過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針對學生認識現狀和接受能力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景,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益。
比如在地球運動中,如何處理正午太陽高度角與影子的長度和方向時,我不可能把學生帶到教室外教學,一是難以駕馭和控制,二是學生受干擾因素更多,更不利于我完成教學和學生對知識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四個學生參加到我的設計材料中來,一個同學作北回歸線,一位同學作南回歸線,一個同學作移動的太陽,一個同學作地球上任一點的物體,讓同學們一起觀察以下幾種情況:
1、當這個點在北回歸線以北時,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
2、當這個點在南回歸線以南時,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
3、這個點在北回歸線到赤道之間時,太陽在南北回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
4、當這個點在南回歸線到赤道之間時,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移動時影子方向如何?比較在南北回歸線時何時影子更長?通過學生觀察分析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最后我請學生自己來歸納結論,這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更好,并且能夠很好應用。
三、對地理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也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樣才能更合理的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怎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講交通運輸中的點時,我沒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們縣三大汽車站為例,以過去的區位與現在的區位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白汽車站的區位選擇與哪些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提出我鎮規模擴大和兩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將如何影響我鎮汽車站的區位呢?又該如何布局才更為合理有效呢?
我認為,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師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還必須有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開教學、通過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和能力的發展,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和分析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充實、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內外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從而使教學活動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
四、對自身教學的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有親合力;是否有正直的品質、開闊的胸懷、豐富而細膩的感情,果斷的決策力和創新能力。現在很多教育專家都在呼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這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學生溝通,才更能了解她們所思所想,更能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和現狀,才更利于我們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所以教師更應該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質在該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只有這樣才能令學生信服。關心學生,理解學生,與學生平等民主的相處,你會發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你配合是格魅力,是否能夠吸引學習融入到你的課堂。
五、對地理教學反饋的反思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反饋最主要來源于練習,練習也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通過練習,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反思教師給學生的地理作業是否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是否對學生終身能力發展有幫助。因此作業反饋要注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訓練和培養,正如古語所說“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地理課教學反思2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中已經期中考試結束了,對于剛剛參加教學工作的我來說,有很多東西要學習,也有很多不足要改進,這就需要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進行反思。我認為教與學的反思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中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期中過后進行了試卷分析,我和我的學生感受多多。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教會科學知識不如培養科學素養,素養的形成我從培養興趣開始。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 “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語)”,“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在有了興趣的基礎上,我還時時用問題做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常常處在興奮的狀態。
同學們學習地理的興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經常性的表揚,產生興趣的效果很好,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做了精心準備,試著編寫了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
地理學科由于它一定的難記性,為聰明學生所不以為然;又由于它的綜合性,為中下學生所畏難。這道題問題集中出現在平時各方面屬于中等層次的同學身上,他們表格內的內容填充的完全正確,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質,沒有把問題理解完整,把本來會的知識而給忽略了,沒有填圖。這部分同學再次重申:“不是不會,是遺漏”。白失掉了應得的分數,他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內疚。也是由于我對于學生審題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造成的。
反思后我有所得:審題失誤在地理解題中是比較常見的。有的學生雖然具備答好題目的知識基礎,但由于不會審題,結果仍然答錯,或不切題,不規范乃至漏題。審題不清主要表現在問域不明和已知條件不明確兩個方面。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完成各種類型的練習,如回答問題,畫地形圖,分析圖表,“預報”天氣過程等等,這類練習必須緊密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另一種是解決實際問題,如在野外考察中對某一問題的探索,解決小范圍環境問題等。雖然應用地理知識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應用地理知識時,學生的心理過程是相同的。
地理課教學反思3
這次教研課總的說來還算成功,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基本達到我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堂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學習。這堂課讓我學到了許多,特別是聽取專家及兄弟學校教師的評課意見后,我認識自己教學上的不足。也正是這堂課讓我對新基礎教育理念有個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課程過程分析及反思
1.欣賞歌曲《拯救地球》
課程過程:學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思想精髓
任務設置:熱身運動,把學生帶入英語學習的氛圍,通過歌曲引入主題
設計目的:學生能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認識及感知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夠。新基教育注重以學生為本,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融合。
(2)改進方法:深入學生,與學生一起唱,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愉快、輕松的進入學習狀態。
2.地球常識的競賽
課程過程:學生對問題進行快速的反應及解答,
任務設置:競賽題目較為簡單,激發學生學習積極,并鞏固以往的舊知識。
設計目的:學生鞏固以往所學的舊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鋪墊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點:新基礎教育,關注”生命成長”,強調課堂的人文氣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及成功的滿足。而這一環節的設置正式體現了這一點。一些簡單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活躍起來。并有從易到難讓學生輕松學習。
(2)問題及改進方法:新基礎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強調關注所有生命體所有學生;強調對學生的激勵。所以當一組學生所得紅花的數量遠遠低于其他小組時,老師要隨機另外出些題目給這一小組,讓這一小組的紅花數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視
3.回答問題:什么是環境
課程過程: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任務設置:讓學生對環境這一概念有個準確的理解
設計目的:能夠理解環境是人類周圍的一切事物。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問題:環境定義的圖片出先得太早。
(2)改進方法:在這一環節,關于環境概念的圖片可以后些出來。讓學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4.欣賞一組環境優美的圖片并作小組討論
課程過程:學生欣賞并討論最喜歡的圖片
任務設置:通過展示好的環境的一面,讓學生感受好得環境給人類帶來的快樂和享受。
設計目的:兩兩對話,提高其合作學習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實際效果:學生能感受到美的環境所帶來的愉悅感,
并能通過兩兩對話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語反思:表達、交流的能力。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5.展示一組環境污染的照片并作配對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觀看圖片并將文字與圖片配對
任務設置:通過展示被污染過的環境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同過“找設計目的:朋友”式的配對活動,將圖片和描繪性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實際效果:更為深刻。
設計目的:學生能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并通過文字圖片配對的活動,對幾種典型能的環境污染形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前后兩組截然不同的圖片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利于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2)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并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6.討論污染的種類及來源等
課程過程:學生對特定的話題進行小組討論
任務設置:一小組的形式對環境問題的進一部討論,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聽力等交際能力設計目的:,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設計目的:加強學生用英語與人交流的能力,并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反思:習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學生在討論時顯得有些緊張、拘謹。
(2)改進方法:今后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訓練。
7.作一個關于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課程過程: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同學家的小區環境做一個調查報告
任務設置:這個活動讓學生既關注書面知識,又式學生把書面知識和生活世界聯系起來
設計目的: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公民意識即: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實際效果:。
培養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的意識或能力。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勢:這一設計讓學生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與生活不是截然分開而是緊密相關的。
(2)問題:做總結時由于時間緊,只叫了一位學生做報告。
(3)改進方法:將時間安排得更為合理,可以邀請2—3位學生做報告總結。
8.宣誓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宣誓
任務設置:學生與老師一起做宣誓,激發學生的
責任感,及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
設計目的:學生的責任感及主人翁意識的得到加強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這一環節的設置有助于激發學生責任感。
(2)問題及改進方法:此環節在處理上不夠流暢。今后在類似這種環節的處理上要在前一個環節中有所鋪墊。
二、對“新基礎教育”的幾點體會
1、新基礎教育課應該是務實的課,而不能空有形式卻沒有內容。
2、豐富多樣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每個活動都必須充分利用,而不能對每個活動都“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
3、每個環節的銜接要自然流暢。
4、教師掌控課堂氣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注意運用幽默感等對課堂氣氛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學習。
地理課教學反思4
時間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經有兩個月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作為一個新教師剛開始教學,經驗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這就需要花很大的時間來彌補。對于自己這段時間的教學總結,既是對過去經驗教訓的整理,也是對未來的提醒。
本學期我擔任了高一(7)—(12)班6個普通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松,雖然本學期節假日多事情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后能在期中考試前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不負學校期望。現將兩個月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認真參與教育教研活動
我每周都會積極認真參與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備課活動,與優秀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效果,反思學生情況,交流各自的教學進度,我更多的是向他們學習,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另外,協助師父黃金其老師開展高一級地理興趣小組班培訓活動,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二、積極參加新教師培訓
根據統一安排,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在北京市第一中學參加了《高中地理學科教材培訓及課堂教學培訓》新教師培訓,雖然只有6學時,但在老師的精辟解讀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等,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三、熱愛地理教育教學事業
備課認真,刻苦鉆研教材、課標,盡量發揮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學中我較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備課過程中,我虛心請師父,并在上每節新課前先做一回學生,認真地聽師父的課,聽曹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優秀的教學方式,另外積極尋找各種素材,包括各種圖片和動畫,視頻,力求做到形象生動,
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結果反映不錯,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課內的知識外,適時地插入相關課外知識,既聯系了生活實際,又引發了學生地理探究的興趣,并適時適地進行德育教育。批改作業認真。改作業時會有選擇地給學生寫小字條,指出他們作業上的優缺點,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地鼓勵他們。
四、認真做好教學反思
作為新教師,對教學情況的掌握還不夠熟悉,這就需要不斷的做好教學反思。不僅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反思,還要請聽課的師父評課,積極深入學生群體,了解教學效果,接受學生反映情況,做得好的堅持,做不好的改進。教學是一種雙向的過程,是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從而使整個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加強,反之,則不斷減弱,最后可能導致學生對該學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學反思必不可少。
同時,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包括:
一是,剛畢業,沒有教學經驗,對教材分析不透。書上有些東西寫的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補充進去,讓內容充實完善起來,什么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再講一個知識點前應該先做好哪些鋪墊……,這些就需要事前的備課功夫要做細,做到位,多聽聽師父和其他老師的課,然后及時做好調整。
二是,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到位,經常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沒有突破重點,解決難點。總是怕遺漏什么東西沒有講,上新課的時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講到了,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會感到一節課東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點是哪。而對比有些老教師上課,新授課時把這節課必須要講的講到,讓學生理解,東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會用,那么他們學習的信心就會增大,有些東西可以放到題目碰到時再進行講解。
三是,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弱,課堂氣氛較沉悶。問題比較大的還是怎么樣可以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來聽來學,做到真正的師生互動。我師父對課堂把握很到位,他語言幽默風趣,常運用生活實例講知識點如講大氣的受熱過程,他則用炒菜來講,簡單易懂,學生又感興趣。這些我都需要向師父學習的。
四是,教學語言不連貫,會出現“短路”和“開路”現象。另外包括新課的引入,知識的前后銜接,內容的合理過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五是,容易出現緊張,當有老師或領導來聽課就會緊張,不能把課上好。
六是,對課堂、課后練習較少,沒有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以便達到知識的鞏固與運用.
地理課教學反思5
20xx—20xx學年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來的學習、工作情況,可以用“繁忙而緊張”來形容。本學年我擔任高一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工作的苦與樂只有自己能說清楚,下面簡單總結以下:
認真研究考綱,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
開學初,我與同組老師多次在一起共同研究高一考試的有關問題,針對高一年級學生實際水平和具體情況,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講課方法和練習計劃。
及時參加進校組織和市里各種關于考試的培訓活動,認真聽取進校教研員的講解與指導,吃透考試精神和規則、辦法,在指導學生練習時,做到“正確指導,不走彎路”提高課堂練習效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能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并結合學生的思想和認知層次進行教學,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良好發展。教學過程中側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利用地理學科的特點,注重體現人地關系,將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滲透到教學之中,注重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注重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勇于探索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注重課堂設計,巧妙突破重點難點;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愛學、會學、學會;注重興趣和學生主動性的培養,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為此我首先做到了認真備課,深入鉆研教學大綱、考綱及教材,不斷改進教法。
其次是認真上課,精心設計和安排每一節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實物投影、錄像、計算機等),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結構,使教法靈活多樣,提高課堂效益。同時加強學法指導,突出地理學科的特色,主要側重于圖象系統知識的學法指導。如:圖文配合法,圖文轉換法,模式圖解法,讀圖比較法,讀圖歸納法,圖象鞏固法等。指導學生改錯,一抓到底,養成好的改錯習慣,采取多檢查、少批評,并堅持改錯本與筆記本同時使用,這個方法在教學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通過以上做法,使地理課生動風趣、感染力強,我所教的學生絕大部分喜歡上地理課,課下也不斷的提出問題。教學的同時引導他們關注社會上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美伊戰爭、沙塵暴、海水赤潮、西部開發等。地理課使同學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因此,我所教班的地理成績優異。做到了學生喜歡,家長滿意。
總之,今后我將更加努力的工作,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地理年度教學工作反思
地理課教學反思6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
隨著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為突出。新舊觀念發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著新的模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
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制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于過去的教學大綱。
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握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系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并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平等的民主關系。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絡等,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系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系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后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設寬松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系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憑借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后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發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發展,教會學會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絡、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地理課教學反思7
走過了緊張過度的期中考試,迎來了自我批評,自我反思。由于西校,北校都有我最愛的孩子們,所以我尤為緊張他們的成績。西校早已文理分科,所以精力相對北校來說時間較為充沛,所以應該跟上北校的步伐了,而北校的孩子本身就很聰明,悟性高,應該也是非常不錯的!可是,沒有我預想的好。和三班,四班的吳巧蓮老師的平均分有一分之差,也許看來不多,但是我所教的班級的高分要比她少了6,7個。已經相當多了,這是完全不可以的。我看到了我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之間的差距,我很慚愧,我要向吳老師好好學習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其實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學習時注意方法是“橋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則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
二、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借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 在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借助于示意圖,寓文于圖,則十分簡單得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三、地理復習的一般過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事實,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最后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和歸納,實現本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機聯系以及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可以將這一過程概括為五個字: 憶 ,記,翻, 做,究
①憶 就是對已學過的課本內容 過電影 ,也就是重新回憶一遍,憶的內容主要是教材知識網絡, 可以對已掌握的內容了然于胸。
②記 是對一些主干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進行背誦和記憶,首先要對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實進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這些地理事實是構建一個完整知識網絡的節點,是基礎,很重要的準備。 有了這些地理事實還不夠,還必須了解地理事實的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及地理事實之間的聯系 。
③翻 就是翻看平時做過的習題、考試題。平時做過的題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冊,以供復習階段使用。在復習課本同時,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題目,回憶一下當時做題時的情景,溫習一下題目訓練和考查的教材基礎知識。
④做 是選擇少部分以前做過的題目。盡可能少做、精做題目。可以選擇以前做過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或者以前做錯的題目,主要目的是溫習做題的思路和方法彌補以前做題中存在的不足。
⑤究 是細究錯題。主要是找一下錯在何處,是知識記憶還是知識理解有欠缺,是審題不準還是思路有偏差?通過細究以前的錯題,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題中的薄弱之處,以使備考訓練更有針對性。 當然地理復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對時事和社會現象的關注,注意閱讀一些報刊新聞,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與地理有關的資料,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這些就是學習地理的主要方法,只要可以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成績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我要和我可愛的學生們共同努力!
地理課教學反思8
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具體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
①課堂提問、討論發言,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
②組織討論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備課時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布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使用差異性標準,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信息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探索階段,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地理課教學反思9
xx年下半年,我繼續在商都二中任教,繼續教我的地理(八年級),對于一個理科生教地理真的有一定的難度的,真的。我上學不在這上的,我上學在山西上,那里不學地理,所以對于現在的我是邊學邊教,在去年剛來時覺的很難,現在適應了,也覺的沒什么,主要是我喜歡上了地理這門學科,我看見我的學生們學習地理的盡頭,我發至內心的高興。
在今年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使自己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現將一年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重點抓好四個環節。
1、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二、提高學生素質,力抓課后輔導工作。
現在的中學生還是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在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首先是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激發學生對中國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認識、理解。故此,還進一步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并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出成績。
在自己總結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首先,在我帶的地理課上,將“人地關系”作為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盡可能啟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系”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系,從而改進了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并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認真組織開展復習、測驗、考試組織課外活動等。側重于教會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產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農業、工業及其聯系紐帶——交通輸業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識的同時,將地理知識與通信、郵電、貿易、旅游等第三產業聯系起來進行學習,如:培養學生多種興趣愛好,多閱讀課外書籍,多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其實學地理就應該和實際生活多聯系,有時我很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幫他們記憶,如我們知道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這個學生必須記得他們的名字,我就組織了一個順口溜:四江三海兩寧甘,兩湖兩廣兩河山,云貴川藏福吉安,京津渝蒙新陜臺,香港澳門回祖國,建立特別行政區。這樣學生記的就很清楚了,還有很多很多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放假的日子里,我會加勁的為自己充電,叫自己成為一個叫學生羨慕的老師。使自己的才干全部顯示在學生的面前,爭取積極的貫徹新的教學教綱。
地理課教學反思10
一、 對課前整體教學設計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征。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二、對教學問題設計是否合理的反思
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不出來。難道是學生太笨了嗎?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積極
思考問題嗎?筆者曾這樣問過自己。后來仔細思考,究其原因是:或提出的問題不正確;或問題太難;或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足;或缺乏分析此類問題的方法,等等。針對上述原因,筆者認為教師不能盲目、隨意地提出問題,要仔細斟酌:
1、對不明確的問題加上限制性條件,使答案控制在某一范圍內;
2、設計問題時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況,問題難易程度控制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既有一定的難度,又使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回答;
3、給學生充足的分析思考問題的時間,教師要想到學生在問題的理解上,速度要比教師慢得多,不可急于求成,特別是較難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分析思考問題;
4、教給學生分析解答問題的一般方法,如分析某地的氣候特征,要從氣溫和降水等方面來說明。分析某個大洲的地形特征,要從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地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等方面來說明,等等。
三、對教學過程中師生是否進行充分“溝通”和“合作”的反思
在對“城市功能分區”教學內容設計時,我原來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功能分區布局的要求通俗易懂,我照本宣讀,劃劃看看就過去了。結果在進行相關的課堂練習時,學生雖大致能合理布局各個分區,但對于具體的理由,怎樣才算合理布局答不上點,很顯然對這個知識點,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而不是主動的探究。新課標提倡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于是我對這部分內容設計時,讓學生探究學習,適當拓展。我首先要求學生扮演城市規劃設計師,合理布局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文教區、風景區等,并講出布局的理由。再把我們生活所在地的城鎮平面圖給學生看,一起圈出各個功能分區的集中地,看分布是否合理?有學生回答:老師,我們認為工業區布局得不好,它下風向的居民區,會受到污染。我問:那你認為怎么布局合理?學生回答:工業區的位置移到北邊點。我說:很好,那么工業區污染厲害的企業有多少?學生答:不清楚。我說:回去我們去探知。另有學生說:老師,我們覺得我們揚子中學布局也不合理,太鬧了。學校應該要求寧靜的環境,而且我們學校周邊有網吧、游戲機房等。我們有些學生自控差,中午不吃飯就溜到網吧、游戲機房玩。而附近的崇明中學、東門中學等新造的幾所學校設計合理:既離城鎮不遠交通便利,又不是鬧市區,環境幽靜??”。那堂課結束了但其實沒結束,師生意猶未盡。
四、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
教學設計時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化處理,制定出目標、重點與難點等。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碰到設計的目標與學生的掌握有較的差距。在進行“地球的運動”章節的教學設計時,原先我是這樣的:課時定6課時,按照教學設計的步子走,循規蹈矩,知識點全部講好后再上一節練習課。結果,做到關于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的知識點時,絕大部分的學生無法解題,把課堂上學的都“忘記”了,其實是當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根據的實際,我首先把基礎打好,一步步扎扎實實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識點傳授。在以后的實際教學中我用經緯儀演示把學生初中學過的地球、地圖知識點重新熱一下,這樣的實物演示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大有幫助而且充滿好奇。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緯度變化→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邊畫邊講結合經緯儀實物演示,并且講練組合,每一個難懂的知識點講好就練習。講練組合一來可以檢驗學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講解。二是就某些練習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三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我適當點拔能順利的攻克難題,自信大增,不知不覺中學生很好的掌握比較難懂的知識。
地理課教學反思11
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志性體現。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人從事教育教學多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當今課改,讓我感受很多,下面僅從生物教學方式上進行反思。
一、 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新課程強調。
本人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感受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不斷換位思考。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師生互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視課本插圖的使用
生物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探究和實驗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生物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需要生物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生物教學 。插圖是生物課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物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生物的工具。生物學習真可謂“無圖不成題”。學習生物,一定要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通過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最終得到提高有效課堂的價值。
三、啟發學生“多問”
學習興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并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并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出的“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于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白此理,身為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為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并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地理課教學反思12
印度和中國的國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以中印國情的相似為主線,層層深入,貫穿全課,以便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線索。在學習印度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時,注意和中國的比較,加強了學生對我國國情的了解,如由印度人口對資源、環境產生的壓力反思我國的人口問題,由印度的水旱災害聯系到我國的三峽工程,由印度的農業改革聯系到我國的水稻專家袁隆平,由印度的工業聯系到我國軟件業的差距。通過比較來認識事物的現象和特征,在相似國情的基礎上了解印度的獨特性。我認為學生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了識記地理基礎知識,更要學會地理思維及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有所判斷、解釋和運用,以便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揚己之長、補己之短,對別人一些成功的經驗善于學習和借鑒。
為了比較的完整性,列舉了文明古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發展中國家等基本相似點,從而導致本節課容量比較大,加上計算機故障,有些重點、難點(如氣候、農業)分析得較為倉促些,原來設計的小組討論競答未得以充分施展。開放式多媒體教學容量大,更需要教師把握突出重點,給學生清晰的思路、鮮明的主題。
地理課教學反思13
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拉開了帷幕;通過一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感覺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一、對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認知
湘教版的這套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較舊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簡潔、生動,圖文并茂,呈現形式活潑多樣。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新課程的名詞、概念出現得少了,結論性的敘述少了,“讀圖思考”“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顯減少,圖幅數量增多,甚至許多地方采用以圖代文,使圖像成為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在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顯新課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現方面,刻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精神。
新教材加強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過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訓練,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創造條件。強調開展多種地理活動,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探究問題的過程,獲取技能和方法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互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動”中,專門設計了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內容。動手:引導學生演示晝夜更替,解釋晝夜交替是怎樣產生的;畫圖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計算兩地的時差等。動口:引導學生說明生命出現應具備的條件。動腦: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總結八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分析歸納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的規律;分析晝夜長短分布規律;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四季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這些都為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
教材還刪除了一些難以讀懂,不易理解的地圖;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觀察、實踐和探究活動。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給教師提供了較大的、創造性的發展空間,以利于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新教材內容結構包括正文、圖表、讀圖思考、閱讀活動、案例等。所有呈現方式都是教材的組成部分,彼此相互聯系,教學過程中就要做到靈活整合融會貫通。應特別重視圖像中的讀圖思考與活動內容的學習,它是“知識與能力”的載體,這也應是重點突破的地方。。圖像在當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圖”或“插圖”,而是與文字敘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學中,積極利用教材案例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設問情景,極易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例:在學習氣旋與反氣旋時,利用臺風與寒潮的案例設問,對學生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能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動和讀圖思考,體現“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時通過設計這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新內容的過程中來。一些問題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為教與學留下思維空間。
二、課改以來教學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盡力把新課程改革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收獲,同樣也有困惑,這些困惑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統,這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的刪減,刪除了一些較難于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我們感覺到課時緊張,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于,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么時間又難于滿足,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地理課教學反思14
最近在參加省骨干教師跟崗培訓過程中,聽到了兩節同課異構觀摩課,內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節《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在新課程實施多年的廣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進行深刻研讀和準確領會,在平時課堂教學中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精神,應該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師必需的基本功,但在聽了這兩節課后,我覺得有必要繼續強調高中地理新課程必修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高中地理新課程包括三個必修模塊,“地理1”、“地理2”兩個模塊分別從環境對人類活動和人類活動對環境兩個方面闡述了人地關系,“地理三”則是在前兩個模塊基礎之上,使學生結合區域可持續發展,學習將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應用于實踐。這一模塊以區域為研究對象。由于區域存在差異性,各區域可持續發展也各有其特性。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了“地理環境區域發展”、“與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等五個典型論題進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來呈現這五個專題內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塊是典型的案例教學,甚至是“范例教學”。
課程標準對必修三核心內容的描述是“以……為例,分析……”,課標解讀中講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學,然而再典型的實例也很難涵蓋研究這類問題的所有內容和方法,我們要讓學生從個別到一般,掌握帶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因而我們要借助教材中精選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學生掌握這個或者這一組案例的基本內容,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分析相同或相似類型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學習的過程。通過例子來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本領,這就是必修三教學的核心所在。
從現在全國使用的四個版本的教材來看,各類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較大的差異。每一個專題內容往往是既有一個主導案例,同時也可能有若干個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內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現在仍然有許多老師沒有意識到原理教學是必修三教學的主要側重點,而最容易走入一個誤區:教學過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識的總結、歸納上,而缺乏知識到能力的升華過程。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選材又不來源于課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學是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案例因教材、因教師、因學生而異,教師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多角度、多層面地靈活選用、組織案例。相同的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結果迥然而異。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學中用好案例”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學,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時間,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從而達到教學最有效的目的。
這就要求我們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僅僅停留在對課本中一些具體區域事實的教學上,而沒有對解決同類問題的一般規律與方法進行分析、歸納,沒有對學生進行地理信息獲取、整理、分析、運用能力的培養,那就不可能達成課標目標,最多只能算是初中層次的區域地理教學了。如果上述兩位老師能深刻認識到這些問題,那么這兩節課就能成為典型優秀示范課了。
地理課教學反思15
幾年來的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著,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以下是針對自己近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的三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課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很有必要根據我們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其有效性,應努力提高活動的
“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意適時評價。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到目前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應該讓學生來談談,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1、課前抽查,查找問題,找準切入點。
要增加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每一節課的地理主干知識和考點內容,針對主干內容和考點內容設置情景,找準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緩判斷,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在交流討論時讓學生自主交流,少講解甚至不講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3、開放地理課堂。
教學內容開放,關注社會重大的科研成果,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聯系實際生活,其次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讓學生展開辯論,越激烈越好,再次,作業設置要開放,作業形式要多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開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學生,關注其差異性。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并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為了升學,或者只是依據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初中學生,正值求知欲、表現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說”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閱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多說”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5、講究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地理課教學反思16
①、新課導入的效果明顯。
以澳大利亞特有動物和景觀圖片播放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問:“這些動物和美麗的景觀位于哪個國家?”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再結合學校組織去澳大利亞的冬令營活動,設問:“如果我們現在(10月)去澳大利亞旅游,需準備什么季節的衣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導入新課,形象生動,和學生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一開始就“點擊”到學生的興奮點.
②、教學過程中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考。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課堂上我說澳大利亞有一共有1。5億只羊而人口不到2000萬,每個人平均八只羊,我剛說到這里,下面的學生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我發現學生對這個特別的感興趣,于是我就趁機擴張與澳大利亞有關的知識點,我看見大家聽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又叫學生講一下自己對澳大利亞了解多少?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的高,但是由于時間原因,不能讓大部分參與進來。
③、課件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件中我運用了大量圖片和相關視頻,可愛的動物,美麗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觀的地圖,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非常好。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由于時間原因,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地理課教學反思17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進行重新認識的過程,是更高層次的思考,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能自律,就是這個道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評價是教學環節中的幾個必備環節。因為,只有通過課后反思,教師可以肯定成績,找出不足,能不斷發現學生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教師今后努力的方向。
首先,在這一年的教學中,遇到了許多困惑。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其次,經常反思有助于不斷提高。
課后小結可以起到對課堂教學進行整堂回顧的作用,為下節課調整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將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點點滴滴感受都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教學成績。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提高是無止境的,它有賴于不斷的總結、積累與創新。自我總結成功之處與發現存在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特別是對成功的教學進行小結,有助于教師摸索教學規律,總結先進的教改經驗。
總之,一節課結束以后,精心沉思,想一想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總結,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貴在及時,貴在堅持,長期積累,必有所得。
地理課教學反思18
一、盡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現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 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加做。
人無完人,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地理課教學反思19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今年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保證必要的時間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并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今年我執教初二年級,反思以往教學上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盡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教學目標無從談起。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現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地理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產生了對地理學習的抑制情緒,影響了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 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加做。
人無完人,隨著我教學工作時間的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將會出現更多的不足之處,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地理課教學反思20
地理課堂是地理教學的主陣地。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需 要高素質的地理教師。 而地理教師只有不斷地總結, 不斷地反思, 才能不斷地成長,適應新時代的地理課堂教學。
回顧半年來,在 實施新教材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收獲也有困惑,不知同仁們遇 到困惑時是怎樣想的,在這里筆者想談一點體會。 如何提高課堂討論效果? 新課程提倡和強調合作學習, 課堂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 式,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體現,決不能流于形式,做做樣子, 應充分發揮其課堂討論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而在實際的地理課堂 討論中,雖然看起來討論也很熱烈,但有的學生卻只是做了一個 忠實的聽眾,或是爭論與問題關系不密切的話題等。交流討論結 果時,要不一個組的意見不統一;要不全班只有二、三個組有學 生舉手,等等。像這樣,課堂討論就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究竟如何使課堂討論獲得收效呢?筆者認為: 首先是確定好討論 小組及組長,可根據座位形成自然小組,可根據興趣愛好組成小 組等, 由組員推薦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學 生為組長,組長確定每個組員的任務分工,使討論在民主、有序 的狀態下進行。其次,教給學生參與、合作的方法,教師決不能 把問題交給學生后不聞不問, 要參與小組討論, 給以指導、 提示。
當學生從討論中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 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效益 和快樂后,會越來越主動地參與討論。再次,討論內容要明確恰當,是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說,處于學生“最 近發展區”內。最后,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 地參與討論、交流、整和意見與觀點。
地理課教學反思21
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在課堂中學生對自己熟悉的、有體驗的、聽說過的、新鮮的、有趣的事例特別感興趣。如果選取其中與地理課程相關的事例作為教學情景,必然會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在滲透實用性地理的教學實驗中,我有意識地引入相關的生活情景,極大地激活了地理課堂。在引入生活情景的教學中,不僅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對生活有用。而且還起到了諸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突破知識難點和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動力等方面的作用。
引入生活情景進行教學,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激情的發揮,當然也就烘托出較為熱烈的課堂學習氣氛。這樣的課堂場景有利于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專注投入,更能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如果引入的生活情景有趣或是大家都感興趣的熱點,其產生的效果更好。一般情況下,社會生活中關注的新聞熱點和重大事件、有趣的經歷、國內外地理趣聞以及發生在身邊的生活趣事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例如,東南亞海嘯、極地考察、中東戰事與資源的關系、我國的石油現狀與出路,都可以用來與相關的地理教學內容相結合。總之,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景中學習地理、考察地理知識的運用,不僅能讓學生重溫生活,激活課堂,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形成用地理眼光審視生活環境的意識和習慣,從而體現了地理學習的有用性。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也得到了升華,如在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中,增強了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關心社會、愛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等等。
地理課教學反思22
地理組 王東霞上周五的最后一堂課正趕上第四章的最一節: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由于在高一的必修課中已經學習過這部分知識,所以我提前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課下結合這兩本書總結知識點,然后在上課時給大家講。
星期五那天分別找了三個平時成績一般但表達能力不錯的同學講了這三部分知識,其它同學的任務是做補充并且提問自己發現的問題(講的時候又沒涉及到的),如果沒有人提問我就要提出一些問題。
我發現當他們講的時候,其余的同學聽得非常認真,并且每講完一部分都有同學做補充或是提問,有些他們沒想到的我做最后總結。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覺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覺得新鮮、有興趣、能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學生在搜集資料和總結知識的過程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這次活動對于我來講也有很大的收獲:備課時關于臺風的剖面圖的那部分知識我就沒想介紹,但是上課時同學們準備了,而且介紹的比較專業(因為高一已經學過)。
這使想起了韓愈《師說》中的一句話: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教與學就是一個互相進步的過程。
地理課教學反思23
在九月份的教學中,總體上感覺教學效果還可以,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七年級學生整體素質比較好,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興趣較濃。上課積極舉手發言,并且經常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思維活躍,聰明好學。但是,通過作業來看,也出現了問題,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的不扎實,不應該出現的錯誤也出現了,.課堂上講過的知識也不會,覺的不可思議,所以以后在課堂上一定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八年級學生上課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還有溜號的心不在焉,學習氣氛不好。我發現之后,及時采取措施,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習興趣。經常提問那些喜歡溜號的學生,讓他們投入到學習中,督促他們學習,而不是置之不理。我想通過努力能夠收到一點效果,而不是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這樣做才是一個教師應該盡到的責任。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經驗,采取有效措施,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地理課教學反思24
從總體上看,課堂上改變了多年來形成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以師生互動為主”的課堂活動形式,在課堂上我們均可以看到的現象是:教師蹲下來了,學生站起來了;教師走下講臺,學生走上講臺;教師批評的話語少了,表揚的話語多了;教師冷漠的表情少了,學生開心的笑容多了;學生聽講的時間少了,交流討論的時間多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少了,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多了。
走進六中開放周課堂,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的課堂已經涌動著勃勃的生命活力,展現了師生的生命風采,體現了人性的回歸和生命意識的覺醒。
下面,就教師的活動、學生活動狀態、教學過程發展狀態等三個方面,談談我對一堂地理開放課的粗淺看法。
一、教師的活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教師是一種創造性的職業,不同學科的教師各有所長。
這堂課能夠體現出以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具體表現在教師能充分研究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心中有學生、一切為學生”的教學設計。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始終對學生充滿熱情與愛心,充分信任、關注每一位學生。能結合學生的舊有知識和生活體驗,盡力幫助學生去發現和探究新的知識,能創設積極向上、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來感召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師自身也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且表現出較好的專業技能基本功,能合理和熟練地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施。
二、學生活動狀態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學本位”思想。
因為良好的學習氛圍具有催人奮發向上、開拓創新、積極學習的動力。學生們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會產生一種積極表達的自我沖動,每個學生的這種欲望和沖動匯集起來,便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品償到成功的樂趣。
地理課教學反思25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并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為了升學,或者只是依據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通過地理教學啟迪了學生的智能,也促進了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本地區實際,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通過地理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以外,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以上是這一學期來,我在地理教學方面的側重點及目的,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課教學反思26
轉眼間開學已經半個多學期了。在這半個多學期中,我接觸了新教材、新學生。有許多收獲也有很多遺憾。
現將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回顧如下: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面對新教材,我感到壓力很大,未接觸新教材的一直認為“中國地理”內容比較簡單,沒有什么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當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變化有多大。內容增加了,形式靈活了。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么才能適應新課程,更好地運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學生呢?
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與新課改有關的理論知識,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即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與技能。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徹底轉變觀念,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認真研究新教材。我們所用的地理教材靈活性強,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是系統的知識集合,而是靈活的需要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工具。與傳統教材有明顯區別。對于比較陌生的教材編排,更應認真鉆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利用好教材。
三、組織好、引導好學生。學生是學習上的主體。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地理教學也有著重要意義,也與新教材中的眾多活動、閱讀思考等內容相吻合。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以適應這種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繼續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績 。
地理課教學反思27
在講述東南亞一課時,首先,我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愿意旅游嗎,愿意旅游的同學請舉手,大多數學生把手舉起,我繼續問,今天我和同學一起走進東南亞,哪位同學 能告訴 老師到東南亞主要到哪些國家去旅游嗎?部分學生回答出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教師及時總結,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新馬泰, 那么 老師也很想到這些國家去旅游,請同學們幫助老師想一想,老師應該準備些什么用具,學生很輕松地回答出:衣服、雨傘、太陽鏡、太陽帽等,那么我準備什么樣的衣服?皮大衣?
學生回答出:短袖衣服,那為什么呢?還有為什么還要帶雨傘、太陽帽呢?學生回答出,因為那里熱、降水多、傘即可防曬又可以防雨,根據同學們剛才給我提出的建議,那么、你們知道東南亞是什么樣的氣候類型嗎?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圖7.25圖和7.27圖分析,通過學生讀圖、分析得出了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及特點,東南亞是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是終年高溫多雨,熱帶季風是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我及時肯定學生給我提出的建議,老師非常感謝同學們提出的建議,到東南亞旅游必需要帶著短衣、短褲、雨傘和太陽帽、太陽鏡等用具,這對我們出行旅游提供一定的方便,通過這樣簡單的設計,學生易懂,容易掌握課本的知識,課堂上師生能夠融入一體。
地理課教學反思28
由“西游記”引出來天竺,之后我問學生天竺是現在的什么地方?
“古印度”,學生齊聲的回答。然后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南亞在世界的位置,本節課有兩個主要內容:南亞的地形和南亞的氣候。
在講到地形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印度河是在印度這個國啊?學生齊聲回答:“是”
“是嗎?大家仔細看一下”
“哦,不是”
在講到氣候的時候,可以聯系我們開封的氣候,這樣學生可以容易理解。
講到人口和經濟的時候,我說印度人口在過20年超過我國,學生歡呼聲一片。
本節課唯一有點小小的遺憾就是:
就是這節課的課堂練習題沒有當堂處理完。我感覺還是把本節課安排兩個課時比較好。
地理課教學反思29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提煉和展示的過程。課堂上科學精巧的提問,能夠激活學生及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必須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精髓,通過課堂提問要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提問,要使學生產生積極思維能力,積極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識、歸納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課堂提問內容緊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緊扣課堂教授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來設計,達到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提問的內容要有啟發性,通過提出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如:在講高中地理《5.8傳統工業基地》這一節時,圍繞魯爾區的區位因素、魯爾區衰落的原因、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措施等重點和難點設問。通過魯爾區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和魯爾區相同的傳統工業區共同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傳統工業區的主要工業有哪些?魯爾區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魯爾區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點?魯爾區綜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東北老工業化基地的振興應采取哪些措施?關于魯爾區的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很輕易得出答案。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聯系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內容,學生必須經過縝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最感愛好的問題,提出的問題必須科學合理,必須與教學重點內容密切相關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緊隨課堂教學節奏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交流和生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二、課堂提問過程按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規律層層推進
課堂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后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這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鋪路搭橋,層層推進的遞進方式,不僅非常輕易的解決問題,而且使學生思維向知識縱深發展。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是按認知的規律層層推進的,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如:分析《5.2農業區位因素》一節,從農業的自然區位因素到社會經濟因素雖知識教學內容的層層推進,提出問題: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區位應素有哪些?地形、氣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問題:影響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場、交通和科技。進一步分析后提出問題:影響農業的因素有哪些變化?人類對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運輸的發展和冷藏保鮮技術的出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區位在空間上擴大。然后進一步提出問題:對農業生產影響越來越大的因素是?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場需求量。這樣層層設問,能使同學們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點。
三、課堂提問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進師生交流
教師的課堂提問中要針對課堂教學內容,提出同學們非常感愛好的問題作為切入點。有利于調動同學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教材中的內容往往很抽象而單調,有很多是學生很難見到的或是學生已經很輕易就把握的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覺得很輕易回答。覺得回答問題只是讀教材的過程,這樣時間一長同學們就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到索然無味。因此,我在講高中地理課時,找一些學生感愛好并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如:講《2.6氣候的形成和變化》這一節時,首先提出問題:雅典奧運會于北京奧運會天氣有哪些區別?為什么?學生對奧運會的內容都非常感愛好,自然而然就會根據問題去思考背景和雅典兩地的氣候及其氣候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應用分組討論和師生互動的方法,避免教師問學生答的單一方式,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之間互問互答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這樣使更多地學生參與到問題中,使每個地理問題都能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分析,促進了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思維過程中,提高了全體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師問學生和學生問老師的互問互答中排出了師生之間的代溝,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地理課教學反思30
地理知識非常零碎,在課堂上,“課堂效率低”就成了很多人的苦惱。課堂效率不高,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教”的效率低
“教”的效率低,主要在老師。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課前沒有作好充分備課,講課倉促,我們應該把新課標的要求讀透,并滲透到教學案中。
(二)是課上要語言表達欠準確,過度重復,我們應該語言簡潔明快,清晰流暢。
(三)是課后沒有及時復習鞏固,沒有給學生反饋。我們應該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更正、修改、講解,使學生及時糾錯。
二.“學”的效率低
“學”的效率低,主要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什么學生習效率不高,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上課不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解,走神,做小動作,沒有緊跟老師思路。
(二)是不懂不問,有不明白的問題,沒有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一直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
(三)是沒有做練習題,沒有及時復習。只有反復練習,進行強化記憶,及時復習才會盡量減少遺忘。
三.“溝通”的效率低
教與學密不可分,完成教與學過程的紐帶就是師生的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很大程度上師生的溝通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喜歡和某學科老師溝通,那么往往這個學生的這一學科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好,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愛屋及烏”的道理。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往往會使學生喜歡老師,這樣也會喜歡老師所教的科目。反之,就會產生厭學。我認為原因有二:
(一)課上老師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不論是提問的形式還是討論的形式,在課堂上基本沒有。
(二)課下老師沒有找學生進行談話和分析當前的學習情況,沒有充分發揮課代表和小組長的作用,不了解學生學習進展,不及時采取相關的教學調整。
以上是本人分析的課堂效率不高的幾點原因,以后我們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引起注意,及時改進,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地理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2.初中地理課件教案
4.《藏戲》教學反思
5.守株待兔教學反思
6.白鷺教學反思
7.《檢閱》教學反思
8.貓教學反思
9.《蒸發》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