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1
炎炎夏日,捧著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師主編的《教育魅力》,我開始重新審視做了二十四年的教師職業。
沖擊力最強的是該書對教師教育魅力的現狀調查,在上海中學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師教育魅力的首要條件,遠遠超過師愛、學識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謂人格魅力,用葉瀾教授的話來說,就是真誠。真誠是人格魅力的基礎。即使面對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也應該真誠對待。一次,我所辦的《作文月報》馬上要印刷了,由于版面問題,一位男生的習作推遲至下一期刊發。周五課間休息時,他詢問報紙何時印出,因為他爸爸下周一要過生日,他希望將這份印有他的作文的《作文月報》作為生日禮物送給爸爸,給他一個驚喜。一份《作文月報》在孩子心中如此重要,我怎能慢待?于是,我臨時調整了版面,將他的作文如期刊發。教室里,當大家捧著散發著油墨香的《作文月報》,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欣喜,也看到了同學們的羨慕,更享受著成全孩子后的那份滿足。對待學生,不敷衍,坦坦蕩蕩,想盡一切辦法去發展他們,這就是真誠。
和許多青年教師一樣,我十分景仰于漪老師對教育的滿腔熱忱。1977年,《海燕》向全上海直播,于漪老師的愛人看完直播后說道,你哪里是上課?你是用生命在歌唱。于老師對教育的長久不衰的熱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曾有位作家將教師職業設定為打磨螺絲釘的計件工,在我身邊,不乏計件工式的教師。的確,教師這個職業做久了,常常會有職業倦怠,常常會生出很多無奈:很多事情,明知違背了教育規律,但依然要去做;很多事情,明知即使做了,也無甚效果,但依然要去做;很多事情,初衷常常是好的,但做著做著,就事與愿違,但依然要去做既要讓學生和家長滿意,也要讓上級領導滿意,教師常常在讓他人滿意和讓自己滿意之間戴著鐐銬跳舞。然而,教師是塑造心靈的職業,不是計件工。做教師的人,內心深處必須得堅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須永葆對教育的那份熱情,因為,對于中小學生來講,教師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燦爛的陽光。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2
最近品讀了于漪老師所著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師成長鑰匙》這本書,我感到受益匪淺。所謂魅力,就是對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讀者就愿意多讀;人有魅力,別人就愿意與之交往。一個教師擁有魅力,學生就喜歡多親近,聆聽其教誨,正如《學記》所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教育魅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輕易達成的,它需要經久的修養和鍛煉。教育魅力的形成和提升,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愿不愿意”的問題。儒家說:人人皆可為圣賢;佛家說:明心見性,自行成佛。那就是說,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成為魅力教師,
都可以擁有一份獨具鮮明個性的教育魅力。
如何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在品讀《教育魅力》后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現在老師自身應該有豐富的語言和很好的表達能力,富有詩情畫意,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引領學生去感受生活與學習中的美,使學生能快樂、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學科里學習、生活、成長。正如書中學生所說“幽默的老師
會帶來歡樂,使課堂不致單調”。
(二)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是寬容的,他能和孩子們心貼心,善于鼓勵賞識學生,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善于循循善誘,在和學生的交談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他應富有責任感,能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教育魅力》一書中有一段
美國學者威帝以學生口所吻闡述的教師的寬容標準:“她裝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將來也是這樣”“我相信她像其他人一樣會發脾氣,不過我從未見過”。教師們要以寬容的心對待所有學生,要知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不應該因為他們一方面的缺點而全盤否定他們。
(三)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擁有淵博的學識。博學的老師能讓孩子們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不斷地全面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跟著這樣的老師學習,學生們會不斷地進步。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調的老師,而是喜歡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會像一塊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住,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
教師的教育魅力在于教育實踐,在于與學生朝夕相處、春風化雨的過程中。從教師教育魅力中啟發:教師要關心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3
《學習,別聽學校的!》,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教育家菲拉.費.畢爾肯比爾,他本人說這本書是寫給兩種人讀的,一是抵學校之前的學生父母,二是思想開放的教育工作者。我自認自己教育思想比較開放,自然成為名正言順的讀者。
只看了一眼,《學習,別聽學校的》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驚詫,德國人以嚴謹而著稱于世,更何況,菲拉·費·畢爾肯比爾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訓者和著名作家,她絕沒有鳳姐那種恬不知恥炒作的勇氣。她所說的,定能反映德國學校教育的一些現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聯想到我們國家的教育現實,真的叫人汗顏。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但如此泱泱大國卻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卻有外籍華人獲此殊榮,真的是在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教育問題。
肯比爾認為:“學習等于游戲”。它的意思是說:為了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要讓孩子游戲般地學到東西。要使學習過程重新成為一個有趣的、令人著迷的經歷,而且要為孩子創造成功的經歷。學習是游戲,而游戲同時也是學習。學習應該是快樂的,讓學生樂此不疲的,但隨便問我們的一些學生,有幾個是愿意自覺主動學習的。太多的條條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也磨滅了孩子的一點點的學習興趣。老師累,學生苦。
肯比爾還主張 “適時合作、討論”、“深入淺出、簡化知識”、“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學校”等等。肯比爾也主張,孩子應該走出去,這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況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籠子中的小鳥,縛了翅膀的籠中小鳥。趙德成教授曾講了小雞學飛的故事,其實,有時并不是小雞不想飛,而是小雞被縛的太重。
肯比爾特別向我們介紹了瑪麗亞·蒙特索利寫過一本題為《孩子不是這樣的》,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大人……阻礙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做,因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則里,這些法則不允許他……浪費一丁點兒時間,像例行公事一樣,他給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懷里或者放在車里,收拾孩子周圍所有的東西,而不讓孩子參與這些事兒……” 的確是這樣的',老師替孩子做的太多,我們大人往往忘記了孩子對他們周圍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幫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句話“人們越是阻礙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學習并練習他所學到的東西,這個孩子在他的環境里就越顯得‘不健全’”。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阻礙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的太多了,所有的學校、班級都普遍存在,從這一點上,我們的課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確是很多的。
讓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學東西 。為什么?肯比爾說:“孩子在家里學東西越是自由,他將來在學校里的壓力就越小。而一個孩子在家里學習自己動手的機會越少,他日后在學校感到的學習壓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換句話說:在您幫助您的孩子盡量地自己動手時,您就為您孩子的未來奠定了一個極重要的基礎,這事兒從紐扣開始,而到學校的家庭作業也還遠遠尚未結束!”
“沒有自由就沒有知識”這句話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句教師一定要還給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讓他們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學校整體來說真的是不自由的,學校不可能讓全體學生那樣地自由,班級授課制自創辦之日起,其實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們一味相信學校,孩子將會忘記自由,忘記了自由,就會把自己的人性忘記,就會做出許多極端的事了。
以上幾個片段,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歡這本書還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這本書只有126頁,我一直認為教育名著應該薄一點,這本書的后面標的是10.2萬字,其實讀下來最多不過七萬字。如果我們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夠這樣,那就好了。二、這本書的插圖非常多,讀起來非常輕松。三、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強的書,只要讀了就想行動起來。四、這本書可以改變我們許多舊有的觀念,讓我們的思考更全面一些。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專著,這是一本老師與學生父母都應盡量提前閱讀的一本書。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4
陶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名言,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恒主題。
第一,“知行統一”。我們的教育歸根結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什么?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諦問題。我們在注重知行統一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即如何使學生知行達到和諧統一,真正使學生達到“學做真人”,成為真、善、美的人。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擔負起應盡的職責,幫助、教育和引導他們豎立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以及在這種人生觀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道德、品質、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所接觸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識,瞬息萬變。面對這些,學生既感興趣,又難以招架。興趣是對真理探索的鑰匙,但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所困惑,被各種非本質的自然現象所纏繞。
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教育理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這筆財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用我們堅定的步伐引領孩子走向光輝的勝利彼岸!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5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教育的發展與完善凝聚著教育者的熱情與愛,見證著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教育是愛的感化,是真心換真心的過程,教育是一項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礎上的事業,它不機械,更不冷血,它是由愛衍生的。教育不挑剔對象,每個孩子都應該是教育的受益者,教育不是針對任何人的,它是普羅大眾的,每個人都有接受它的權利,每個教育者要對被教育者一視同仁。每個教育改革者都會面臨阻礙,經歷挫折,所以,每個成功的教育者,都是有膽量,有見識,有恒心的,因為他必須勇于改變,承擔壓力,砥柱中流。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要履行好這項職責,首先政治素質要高,并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勞動是一種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因此,與其它行業的職業道德相比較,教師職業道德在內容上更加具有豐富性,深刻性和全面性的特點。我在認真讀了于漪的《教育魅力》這本書后對教育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不在是以前盲目的認知教育只是一項工作而已,他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愛。
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面對學生的不應該是一張面孔,而應該集多種角色于一身。有時,他應該是學生的嚴師,這樣能讓學生們知道做人的準則;有時,他應該是孩子的慈母,這樣能讓學生們感受到你心中那份濃濃的愛;有時,他又得成為學生們的摯友,這樣能讓他們敞開心胸,暢所欲言。而這三種角色,又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象,進行合理的轉換。
當你是嚴師時,你能讓學生們知道做人的準則;當你是慈母時,你能讓學生們感受到你心中那份濃濃的愛;當你是學生的摯友時,你能讓他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一個教師的魅力,就在于此。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6
讀于漪老師的《教育魅力》是一次學習名師智慧和自我重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我最大的收獲有以下幾點:
一、做有魅力的教師
教師自身的魅力與其教育教學的成敗是成正比的,只有教師自身有了教育的魅力,學生才會更加盼望與之交往學習,教育效果也才會更加有效。我覺得教師首先要有對學生的尊重、友善的態度和自身的幽默感等人格魅力,其次要具備一視同仁、愛崗敬業的師德魅力,還得有淵博的學科知識、嫻熟的教學技法和對學生認知的了解這樣的學識魅力。做教師要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要傳遞、并且始終傳遞給學生“正能量”,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二、做善于反思的教師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善于反思能使僵化的思維方式疏通,變得清晰,構建新的思維和理念。多年的教學磨練使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也容易落入經驗主義的框框中,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反思,以求突破并發現自身的不足。
三、做有親和力的教師
“親其師而信其道”,做一個有親和力的老師,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去,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我覺得要注意平時言談和藹可親如春風化雨細細密密潤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課堂上和學生進行知識和思想的交流,語言要自然親切,熱情明快,做到活潑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澀;對學生的提問、輔導解答要不厭其煩;課下可以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進行無拘無束的交談。學生學習上有失誤或做了錯事也能夠循循善誘給予正確指導。學生生活中有苦惱或痛苦,要給予關愛,即使是一句溫暖的話語,也會讓學生心中燃起暖暖的愛意。
四、做有特色的教師
“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會演繹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盡管有規定的教材和相應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卻沒有固定的臺詞,課堂教學給予了教師充分的空間,可以自由馳騁,自由探索。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特色尋找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有的教師學識淵博,課堂上旁征博引,征服了無數的學生;有的教師性格溫柔,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調皮的學生被收得服服帖帖;有的教師興趣愛好廣泛,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這些都是有自己特色教育風格。在教學中,更應該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展現略高一籌的.個性化教學品位。
學校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場所,學校里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是讓孩子生活在批評和諷刺中,還是讓他們生活在鼓勵和認可的環境中?這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而作為教師中一員的我又能給予學生怎樣的環境呢?這不禁讓我感覺到身上的責任重大。閱讀教育名著能夠從中找尋提升個人專業素養和教育魅力的門徑。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7
案頭上的這本《教育魅力》是我在20xx年學校讀書節活動中得到的戰利品。起初封面上“青年教師成長”幾個字比較扎眼,想想自己都快從教20年了,“青春”難再,談何“成長”,翻看的念頭猶如缺水的崖壁上的芊草,干枯瘦小。加之當時職稱上不了;一把年紀還要繼續擔任班主任工作;常常為了準備第二天的課,朋友聚會時歉意實足地提前退場,聽著身后“教了幾十年書還要備課”的質疑調侃聲越發覺得無奈。那一段時間前途寡淡現實忙亂,倦怠感如潮水般涌來。網絡上有一則傳瘋了的短文《我只是個老師》,乍看起來還真能慰藉在現實的困境中掙扎的靈魂,但是短暫麻木之后仍會騰起深深地不安,因為教師并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
人生行途路遇霧靄幽惑時,亟需提燈導行的前路人。《教育魅力》一書,尤其是“葉瀾、張汝倫的高端訪談”部分正如穿云透霧的霞光,在我漸趨迷茫的職業生涯里漾開了絢爛的圖景。在這里,我遇到了一個詞,充滿誘惑和使命感的一個詞:“創造”!縱“魅力”之說各家萬千,但在我眼中都不及它:“你問我教師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創造”,“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者,他跟孩子一起創造他和他們的每一天的學校生活,也為學生的未來生活作創造”(葉瀾)。為什么會覺得“創造”契合于心?仿佛找尋已久的新知,初相遇卻覺長相識。也常常問詢自己:“憑借什么站住講臺,讓學生‘讀你’千天不厭倦?”回答當然可以冠冕堂皇地說每一課都有新知識!然后就心安地做一名勤勤懇懇的知識搬運工,這樣真能撐住場面么?而今獲取新知識的渠道是多元而暢通的,見多識廣的高中生足以用他的不屑不耐煩來消費我的每一堂課。
馬克思講得深刻,只有創造性的工作才會有尊嚴。葉瀾先生則直接指明了教育魅力的生命之源——創造!“教師的創造跟工程師的創造不一樣,跟建筑師的創造不一樣,跟作家也不一樣,它是一種為了和直面人的生命發展的創造。”這令我想到黃克劍先生說的,要“以生命治學,為生命立教”,當初覺得這是大情懷師者的教育誓詞,直到讀了葉瀾先生的“創造”之說后,頓悟,這也是平凡教師應有的追求。從教以來對教師工作性質一直缺乏清晰的認識,幡然醒悟之際,細品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再讀《師說》,才明白韓退之早已為師者立了高標,“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傳道解惑意在為生命成長除荊斬棘引領牽行。“為生命立教”,先秦諸子教師在獨創與借鑒中出彩,魏晉教師于無為世界里務實報國,隋唐教師勇為風氣先,宋代教師居敬持志,沿此以往,代代出新,魅力無絕,師古變今、務本求實、教育圖存、兼容并包,教育魅力留芳千古、遺韻流轉,傳承發展中締造了民族生命。
“創造”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對于普通教師而言,該如何保持不竭的“創造力”?目前班級面貌的變化究竟是不是理想中的“創造”出來的我和他們每一天的校園生活?除了班級管理,那專業課堂又該如何駕馭呢?“恒久魅力”是否有保鮮妙招?“教育的魅力恐怕不僅僅限于教師已形成的人格和學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教師應是不斷追求自己生命的發展和完善的人,在幫助別人完善的同時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追求自己生命的發展和完善”,這才是魅力創造的關鍵。如何堅定地行進下去呢?很慶幸有溫暖的團隊在引領——“福州1+1讀書俱樂部”、“李華政治德育工作室”,一路走來,鐘情教育魅力打造的老師們通過讀書、思考、交流、實踐,相互欣賞彼此鼓勵,在最為便捷最為寧靜的方式中為心靈驅散迷霧迎向光明。“迷戀學生成長”的李華前輩于我啟發甚多:勤勉地讀書,以微小之力帶起閱讀大節奏;熱切地生活,無論晨曦暮云、山花野草、郊田江海、都市新貌、古巷庭院在她鏡頭里無不成畫,這是一個與生命同在的無止境的過程。大家之言與名師之舉恰好在我心里為教師的“創造”下了最美最真實的注腳。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8
一個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擁有淵博的學識。博學的老師能讓孩子們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不斷地全面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跟著這樣的老師學習,學生們會不斷地進步。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調的老師,而是喜歡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會像一塊磁石一樣把學生吸引住,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
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愛每一個學生,注意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成長所起的影響作用。
因為教師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或一個鼓勵的眼神和動作,有可能影響一個學生終身。書中有學生如是評價:“她的課堂猶如一個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學了”、“她的語調和笑容使我很舒暢”。學生們能從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例如在跟著老師閱讀分析一篇文章時,學生們有體驗不到的地方,老師能夠體驗得更深刻,這就能更好地引領學生,使學生構筑與老師的信賴關系。
書中有作者于漪老師自身的一段教育經歷,這段經歷也深刻地體現了老師之愛的重要:學校有一個行為偏差得厲害的學生,逃學兩年、打群架、偷竊。找到這個學生后,于漪老師將他領回家,反反復復地教育他、鼓勵他,費盡心力終將他拉回頭。教育魅力便是以一顆赤誠的愛心去鋪就學生的成長、成材之路,全心全意地解他們的思想、生活、人生之惑。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帶著對生命的洞察和至愛,帶著人格的魅力和靈性,像尋找珍貴的金子一樣去發現和喚醒生命的潛能,激發生命的活力。只要我們在每個孩子心中撒下愛的種子,用自身良好的品格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那我們自身的魅力定能在教育實踐中綻放異彩。從《教育魅力》中我得到了這樣的啟發:教師要關心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9
讀了于漪老師的《教育魅力》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藝術,需要我去追逐,去領會,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項修煉都讓我受到啟發和深思,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日常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的細節,讀罷此書,我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還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夠好。每個修煉都可以成為我今后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領。在這里我要介紹自己體會最深的幾點:
一、教師要注意自身形象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傳: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務: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紀的教師形象應該富有時代的朝氣。這種朝氣,集中體現了當代教師應該更懂得美、追求美、體現美。講究外在的美、儀表的美、風度美的教師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學生的喜愛。整潔、得體、典雅、美觀的著裝,也是完成教育任務的需要。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為“審美的客體”,通過自己形象的示范,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作為教師本身就是美的傳播者。因此,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是當代教師自我形象塑造應該追求的理想目標。
二、教師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 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無窮。因為思考可以化解矛的癥結,使僵化的思維方式疏通,變得清晰,構建新的思維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養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可關鍵是平時該怎樣做?這里的意見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續不斷、讀思結合、以寫促思、系統性。
三、教師語言要有親和力
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要使語言具有親和力,就要注意平時言談要和藹可親如春風化雨細細密密潤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課堂上和學生進行知識和思想的交流,語言要自然親切,熱情明快,做到活潑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澀;對學生的提問、輔導解答要不厭其煩;課下可以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進行無拘無束的交談。學生學習上有失誤或做了錯事也能夠循循善誘給予正確指導。學生生活中有苦惱或痛苦,教師要給予關愛,即使是一句溫暖的話語,也會讓學生心中燃起暖暖的愛意。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10
美國自白派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說:“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并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它不像水龍頭那樣隨開隨關,突然迸發。它像根絲巧妙地編織在性格里,它閃閃發光,光明燦爛,經久不滅。”
教育閃閃發光的魅力,不體現在高樓大廈和現代化設施,而主要體現為人的魅力、教師的魅力。
于漪老師說:“我愛學生,愛生活,愛未來,愛蘊含著燦爛中華文明的語文。教課不是當旁觀的評論員,只有用生命編織的、從心底里流出來的歌,才動聽,才感人,才會如清澈明凈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學生的心田。”
品讀《教育魅力》,使我意識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蓬勃向上、鍥而不舍的精神。一個教師如果認定自己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認定教師這個職業,其出發點與歸宿都是“學生的成長”,能夠像于漪老師那樣“把學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夠使自己教師職業的價值與樂趣體現在“教師也生活在學生心中”,那就真能夠像她那樣“魅力無窮”,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師的教育故事之外,書中還講了一系列教育大師散發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動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鄭玄、顏之推、韓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黃宗羲、王夫之等,近現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馬寅初、錢夢龍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躍在教育一線的普通教師關愛學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跡。這么多的教育故事鋪排開來,我們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閃閃發光,光明燦爛,經久不滅。”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帶著對生命的洞察和至愛,帶著人格的魅力和靈性,像尋找珍貴的金子一樣去發現和喚醒生命的潛能,激發生命的活力。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讓教育淋漓盡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發出迷人的光輝。
【讀教育魅力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的魅力》讀后感02-09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02-09
讀《新教育》有感600字02-09
讀邊城心得體會08-20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650字02-09
《讀金庸,說教育》讀后感02-09
讀《最佳教育隨筆》有感-初三02-10
分數的魅力01-22
老師的魅力01-13
蝸牛的魅力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