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范文20篇
讀書報告寫法
讀書報告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實用體裁,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復習學過的知識并提高我們的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評判能力。讀書報告的寫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綱做一些簡單的筆記:
1.書名:書名及其出版年月
2.種類:如小說、傳記、學習輔導、專著等
3.作者:姓名、國籍、出生年月
4.背景:時間、地點
5.主要人物:姓名
6.內容:主要情節、論述要點
7.簡評:對此書的印象及評論
做好筆記之后,再根據自己的需要刪繁就簡寫成一篇連貫性的短文。
一.讀書報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
對初寫讀書報告的同學來說,學校會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讓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書名、有作者,其一的作用是,讓別人知道你看過這本書。
二.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
寫讀書報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書一面寫,不論有甚么感想、疑問和見解,都隨即把它們寫下來。
如果書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寫在書隨筆記下一些想法,作為筆記,在總結時大有益處。
三.不止讀一本書
要把一本書的讀書報告寫好,除了對這本書要有較透徹的了解之外,還要對作者、對作者所處的時代,對這本書寫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同時找到其他有關的書來看,包括:
1.作者的傳記;
2.作者其他作品;
3.別人對這本書的研究;
4.其他作者的回顧或有關著作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有條件或需要這樣做,但能夠這樣做,寫出來的讀書報告一定扎實得多,豐厚得多。
四.贊與談
初學寫讀書報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獎一番。贊與談都需要見地,公式化的贊美之詞:內容豐富,描寫細膩,刻畫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廢話。
贊要贊到作品的節骨眼上,最好是這本書獨有的、最突出的優點。
談當然比贊更難,因為寫讀書報告的人學養往往遜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書的缺點,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實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得到,這篇既指出優點又指出缺點,當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變成一種公式,四平八穩的結果是不湯不水。
因此贊不容易,談更難,又贊又談也不簡單。
五.點與面
讀書報告可以對一本書全面論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樣樣都談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論,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幾點來談。因為你談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給讀者比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讀書報告應以寫報告人自己的意見為主要內容,原文可以作為舉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連篇累牘的抄。否則看過之后,只覺得大部分是別人的唾余。寫讀書報告的只是一個人云亦云的抄錄者。
讀書報告范文(通用2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報告范文(通用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報告1
通過學習《第五項修煉》使我了解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體會頗深。
“學習型組織——第五項修煉”是當代管理大師美國麻省理工史隆學院彼得。圣吉博士通過對四千家企業的培訓研究,窮十年之功而研究、提煉、總結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很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企業管理方法。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摸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
五項修煉告訴我們:一個人怎樣從一般的人變成學習型的人。
在文中更能理解什么是“學習”和“修煉”。在我以前的認識里,學習無外乎是“吸收知識,或者是獲得信息”;而在這本書里,“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系,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這是一個新的觀念,因為學習乃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當然,學習還必須是“終身”貫之的!而關于“修煉”一詞。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它談的無非是個人品德修養問題,如先哲孔子談修身養性之類。但這里的“修煉”不僅指個人修身養性,還指組織的“修煉”。所以既有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也有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建立并同愿景”,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多年來關于學習型組織的論述和著作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了,綜合其對心智模式的定義、解釋,可以歸納出以下特點:它是人們長期記憶中隱含著的對世界的認知;它深植于我們心靈之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以及世界每個層面的形象、假設和故事;它包括人們的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心態;每個人的心智模式與成長環境密切相關,所以每個人的心智模式也不相同;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好,說明他心中的圖像清晰、準確,因此認識客觀事物就正確,他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可能失敗;因為我們很少對自己的心智模式進行反思和評價,所以這些模式很少得到改變;世界在變化,心智模式也要改變;推動世界進步的主要是思想,思想觀念是在一定的心智模式下形成的。
《第五項修煉》字字如玉,發人深思,催人覺醒,授人以漁,引人成功……今天,我僅對我當前感受最深的“心智模式”同大家分享,以求共勉。現在,我又捧起了《第五項修煉》這本書,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堅信她會為我打開另一扇窗,指引我的幸福人生,照亮我的美好前程!
讀書報告2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有一些翻不過的山,越不了的河。但我們不能不越過這些“坎”。在《人生必須跨越的15道坎》中,寫了人生中,我們必須越過的15道坎。目前我們在中學階段應該跨過這幾道坎:①挫折;②嫉妒;③自卑。
挫折。挫折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美國總統林肯的一生中,就是充滿挫折的。林肯23歲經商失敗;22歲逐角議員失敗;26歲經商再次失敗;27歲第二次逐角議員再度失敗;30愛人去世;32歲精神崩潰;34歲第三次逐角議員又是失敗;40歲逐角美國副總統失敗;45歲第四次逐角議員,仍然失敗了。經過百般努力,林肯在他52歲那年終于登上了美國總統的寶座,為黑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
是啊,林肯一生中是充滿了挫折,但是他從來都沒有被這些“敵人”給嚇倒,而是堅強地,不顧一切地,艱辛地與這些“敵人”做斗爭,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代偉人。不僅僅是林肯,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是有許多坎坷的,不會是一路順風的。我們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只要遇到困難都應該像林肯一樣不畏艱險永不停止地前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點一點地進步,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
嫉妒。嫉妒是一種害人又害己的事。戰國時期的龐涓就是因為嫉妒自己情同手足的師弟,加害于他,而遭到報應,最后慘死他鄉。在戰國時期龐涓和孫臏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兩人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一天,龐涓準備下山闖蕩,臨走前答應孫臏大展宏圖之際一定會回來接孫臏下山。他來到魏國,見到了魏王,受到了重用。這時候孫臏也來下山了,下山之前鬼谷子給他一個錦囊,他也來到了魏國與魏王談起了政事,魏王覺得他更有才華,便想讓孫臏代替龐涓的位置,但孫臏沒有同意。漸漸的,龐涓發現魏王更加重用孫臏便產生了嫉妒之情,想加害于他。就誣陷他想謀反。魏王想殺孫臏,龐涓念孫臏有祖傳兵書,便為孫臏求情,使孫臏受了削膝之苦。無奈孫臏打開錦囊,有一妙計——裝瘋。孫臏歷盡千辛萬苦,受盡磨難,終于被墨子得知,想辦法解救了孫臏。在后來的“圍魏救趙”中龐涓慘死在異國他鄉。
情同手足的師弟怎么忍心傷害?就是因為那一點嫉妒。當我們的好朋友、好同學取得好成績時我們應該去祝福他們,在背后更要倍加努力,爭取超過他們。而不是嫉妒他們,去加害于他們。嫉妒是害人又害己的。
大家或許有以上幾個方面就可以了,但你們忘了“自卑”這道坎。
自卑是萬萬不能的,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個人如果自卑了就不敢永于嘗試,看到什么事就害怕,連“挫折”都經歷不了。首先要認識自身潛能,這里有個故事:從前,印度有一個富裕的人,為了找寶藏賣掉了所有家產,在外尋覓,最終貧困而死。可是,在他賣掉的土地里,人們找到了世上最珍貴的珠寶。這個人就是自卑,不相信自己,才會落到如此下場。相反,如果自信了,就會取得成功,科學家愛迪生為發明電池做試驗,雖然失敗過25000次但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心,最后取得成功;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員捷列什科娃,滿懷自信,和兩名男宇航員一起在太空工作了近三個晝夜;我國雙手殘缺的運動員沈繼良在美國第七屆傷殘人奧運會上,充滿信心地打破了A7級自由泳和仰泳的世界記錄;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要相信自己,不斷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沒關系,再努力,重來。終有一次可以成功。關鍵在于相信自己,否則將什么也沒有。
朋友,如果你不怕挫折,不會嫉妒,相信自己。成功屬于你。
《人生必須跨越的15道坎》,是一本好書。我們讀了之后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生許多阻攔我們邁向成功的坎,還介紹了許多名人的故事,指導我們應該怎么做,怎么樣學習名人,一步一步的邁向成功。
讀書報告3
大家都說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可我一直不愛看,被逼無奈之下,我讀了著本著作,我發現此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可為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聰明就是讓我學習的最好榜樣!
再說關羽,一個黑臉,大胡,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大將之首。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關羽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說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謀權篡位之心。不過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壞,畢竟他還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讀書報告4
習慣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好壞優劣之分,一個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必將受益終生。
教師的好習慣主要在于勤于動腦思考教育教學實踐收獲;勤于動筆記錄學習先進理念心得;勤于整理歸納個人做法。這其中的勤于動筆記錄學習心得,向我們提出了要能靜下心來在書中尋找激勵自己進步成長的精神食糧。
在即將放寒假的前幾天,我來到學校圖書室,找到《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翻看起來,真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好書!自從借閱那天起,我每天都能拿出這本書看上幾頁,并且能將其中很多好習慣記錄下來。
這本書的諸多好習慣分類清晰,精辟的歸納與總結,能讓每位讀者在讀的過程中對號入座,以促使自己的很多方面在對照中不斷進步。
一、教育習慣能讓教師成為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他們的個體生命力是鮮活的,每個孩子都需要智慧,而教師更需要智慧。智慧的教育是鮮活的,良好的教育習慣,不僅能影響教師本人,還會帶動學生,讓自己成為一名陽光的教師;其中教師的耐心與細心,是學生進步的潛動力,教師的換位思考,會讓學生增添與教師之間的無障礙溝通。教師的教育情緒會直接傳染給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會在學生面前產生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教師毫不吝嗇的贊美,會讓所有學生找到被關愛的幸福感,教師的嚴慈相濟,會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愛。
教育習慣的另一個方面在于教師要善于每天反思自己,因為“成長=經驗+反思”,就讓反思成為一種好習慣吧。
二、教學習慣能讓教師成為有魅力的教師
創新精神與能力是教學能力,教師應該具備這樣的教學能力。應該養成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要在教學上敢于大膽嘗試和創新,讓自己的教學形成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教師只要堅持個性化備課了,才會讓自己的課前準備更充分。好的教學習慣不僅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就夠了,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更重要,教師角色轉變會讓學生沒有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感,教師走入到學生中間去,適時適度插入精準的講解,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團隊學習的熱情。
關于教學好習慣中還為我們提出了許多有待于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的好習慣。總而言之,教學好習慣其精髓之處在于教師勤于思考,在每節課堂教學之后都要善于反思,讓改變伴隨每一節課堂教學,讓好習慣伴隨師生和諧互動學習的全過程。
三、學習習慣能讓教師做一個完善的人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想實現當優秀教師的理想,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實現理想的過程順風順水。
筆耕不輟是優秀教師的好習慣,善于思考和善于研究自己,善于反思自己,會讓自己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其中教師的“三字一話”練習好會讓教學特色鮮明,“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是成長為優秀教師的基礎所在。
書中提到的許多優秀教師的成功培養學習習慣的例子,會一直激勵我們讀書,激勵我們進步。
四、生活習慣會讓教師成為充滿情趣的人
讀書應該是教師的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只有天天看書,天天以書為友,才會讓點滴收獲匯聚成充滿教育教學思想的河流。
于永正老師曾經寫過一篇關于讀書的文章《感謝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這個人讀書喜歡想自己,我是抱著從書本中尋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態度讀書的。如果讀書不與自己、與工作聯系起來,學而無用,對我來說,讀書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于老師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并形成了一生受用無窮的讀書好習慣。
當然,生活習慣不僅體現在讀書方面,熱愛生活,樂于幫助他人都會促使我們成長為充滿情趣的人。
五、行為習慣會讓教師做一個有品位的人
教師精神飽滿的投入每一天,會讓自己的生活目標性更明確,會讓激情與品位并存。其中“有親和力、善于觀察、自我約束、舉止言行為人表率、勇于認錯、學會尊重、學會真誠、樂于助人”等都會讓自己煥發出有品位教師的特質,讓自己成為人人羨慕的優秀教師。
學會規劃自己會讓所有好習慣持之以恒并受益一生。
良好習慣益終生,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我會將自己的各方面好習慣堅持培養下去,讓所有好習慣持續在每一天,讓好習慣伴隨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早日成長為優秀教師。
讀書報告5
《紅樓夢》中人物數量之多,人物關系之復雜,讓我感到驚訝。因此,目前我對一些角色之間的關系不是很清楚。這就是為什么花了幾十年才完成這項偉大的工作。但后來,由于借款人的損失,另一個版本說,它是禁止禁止書籍和故意燒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只能享受最初的80次。
在《紅樓夢》的人物中,我喜歡的人物在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起初,我很厭倦林黛玉每天的哭鬧。但隨著故事的不斷發展,人物性格也變得豐滿起來。我也開始明白為什么這些文字被寫進了這個畫面。在《大花園》的眾多人物中,林黛玉的才華最為突出。
我對《紅樓夢》的文學鑒賞沒有太多的評論。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的知識潛力有限。理解這部小說不夠深刻。對我來說,只要看看情節。這部小說所謂的反封建性質尚不清楚。我個人認為,作者是想通過一點點勉強來反映他對封建社會的厭惡。我討厭讀書,因為他生性愛玩。賈只是個孩子。哪個孩子不好玩?而不愿讀書的有錢弟弟也是可以想象的。沒有生活的壓力。閱讀有什么好處?讀書還是不讀書,生活都是一樣的。在官園有姐妹,也有無聊的私立學校。我不認為大多數人會有閱讀的心情。
我讀了一些關于紅色研究的書,說實話,我可以理解為什么很多人喜歡研究紅色研究,因為這本書確實有它的原創性和美麗,但我也認為一些研究是過度的。這是一個主觀的假設,而且沒有足夠的證據。說實話,老先生已經死了這么多年了。誰知道他在想什么?雖然他的作品能反映他的思想,但我們不能把一切都寫進去。
畢竟,他只是一部小說。但卻有生命在艱難地尋找生命的原型。我覺得有點牽強。畢竟,這只是一部小說。這不是回憶錄。或傳記。
讀書報告6
《三國演義》是一部著名的歷史小說。它屬于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這本書的背景是東漢末年。它從太監起義和黃巾起義開始,講述了在動蕩的年代,父子三人如何爭奪天下的故事。俗話說,英雄出亂世。《三國演義》使英雄出現在我的心中。勇敢,霸道,野心勃勃,孫素,忠誠的曹紅,強壯的老人。想象一下衛國和衛國的巨大悲劇,守衛著村門,長橋上漫長而激烈的`戰斗,火和五元錢的幸福。三國時代是英雄的時代。我想就以下幾個重要的數字談談我的看法:
他說。他從小就崇拜耶穌。也許他有太多的軍事天賦。也許他太迷人了。他為統一亂世做出了巨大貢獻,并通過田制解決了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董卓被暗殺后,他沒能開創自己的事業。他白手起家,董卓、陶潛、伐林、張繡、錘擊、袁叔、袁紹,甚至從西鐵軍手中救出了韓顯,統一了大半個中國。有許多缺點。他殺了韋大師和他的長子,他的侄子,因為有好女人。為了報仇,他殺害了許多無辜的平民。但畢竟,他是如此的悲傷。“白骨在野,千里無雞叫”是亂世的寫照。他有結束動蕩時代的決心,有世界和平的遠見。這就足夠了。他充分利用他的權力來贏得人民的心。他扮演了皇帝在世界上的角色,他的氣質成就了他的霸權。
他說。小說中的善良太多了,簡直是虛偽。當我想到它,我想到關于他的兩個著名的詞:“借用別人”,“兄弟就像手和腳,妻子就像衣服”。他是我討厭的主要角色之一,但我不得不佩服他的韌性。他和張這樣的兄弟關系很好。他可以有失敗的勇氣和不斷的戰斗。他雖多次落水,但從未放棄稱霸世界的決心。他的眼淚的力量不小,“劉備的山都哭了。”
讀書報告7
《名人傳》告訴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許多磨難,能夠堅定走下去的人,不是有強健的體魄,而是那份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我們繼續走下去。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為貝多芬期望他自我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說他外貌平平,并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并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著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理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明白他一生都處于困苦中,友情,親情,感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說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向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地束縛,因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個病態的軀體。因為天才的聰穎,使他無法逃脫教皇的使喚。這是多么令人苦惱的。他光榮著,又痛苦著。
讀了他的經歷,我明白他的處境有多么艱難,應對家庭,應對對手,他們不停地中傷著米開朗琪羅。但他愛他父親,他說:“只要我還有什么東西,我就絕不會讓你缺少什么,我寧愿自我貧窮也不愿看到你受苦。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一位文學家,他應對的是上流社會的人,因為他追求真理,所以被教會開除了教籍。他用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著作,影響著世界。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偉人的困難與苦楚。他們是不一樣時代,不一樣地區的英雄,是與命運抗爭的戰士。他們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我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傳》這本書,又讓我們呼吸到英雄們的氣息。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想要放下時,應當多想想名人傳中那些人的精神品質,讓我們的人生也充滿好處。
讀書報告8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今天,我讀完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心里的感觸十分深刻。
《伊索寓言》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又一個的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的最后,都有一句點睛之筆的話語,教會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傳說,伊索的一生非常的不好,因為他不會說話,所以大家都排斥他,他被一位富豪開走,變成了奴隸,一天,他夢見有人把舌頭安在他嘴里,第寓言二天,他就會說話了,就這樣,編出一個又一個的寓言故事。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喜歡偷盜的兒子與他的母親》這篇寓言故事,它的主要內容是:一天,有一個小孩在他的學校里面偷了一個蘋果,回到家,母親沒有批評,還說他能干。第二次,他偷了一件大衣,他的媽媽很滿意。就這樣,因為母親的縱容,小孩長成小伙子時,便去偷東西,有一次,他被捉住,送到了劊子手那里,他說,要和母親說句話,卻一口咬下她的耳朵,母親罵他不孝,可他說“我當初偷的時候,如果你打我一頓,我就不會這樣子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小錯起初不懲罰,必釀成大錯。對這則道路我太熟悉了,因為父母的放縱,讓我們養成了壞習慣,而如果把一些小小的錯誤和壞習慣放大,就會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我們應該要好好的面對這些錯誤,習慣和缺點,并把它們給清除掉。
我平時也有一些做錯的小事,馬馬虎虎地寫作業,有時總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才開始寫作文,總是寫錯別字,我也不重視。結果,那次我考得好差,東一個錯誤,西一個錯誤,如果一些小缺點不重視,那么就會是你前進道路的擋路石。我還在電視上看到過一篇手抄報,上面有:四歲時,我在工地拿了一堆小小的釘子,六歲時,我在家里拿了幾個小小的錢,十歲到十五時,我在超市里拿了幾個小蘋果,長大后,我就開始偷東西了。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看見的一篇報告,上面說,有一個小孩,他天天都偷東西,可—媽不知道,后來,那個小孩就變成了小偷。你看,如果他能及時的面對這些壞習慣,并把它改正的話,那么,不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伊索寓言》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讓我們受益匪淺,教會我們的道理至關重要,我一定會牢牢地記在心里。
讀書報告9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我們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師就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通過各種的渠道來充實自己,而讀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本學期,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和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兩本書,收獲很大。
讀書讓我明白了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迸發希望之火。
自信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智力、體力還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自信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青少年時期,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會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動性、積極性,其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就會覺得生活暗淡無光。
二、賞識學生的優點,尊重他們,激勵他們全面發展。
作為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后進生更是如此,他們希望用脆弱的自尊來保護自己。我們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不要傷害后進生。著名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才能信任老師。
三、教師要付出愛心,感化學生受傷心靈。
對于那些學習差、紀律松懈、思想落后的學生教師沒有歧視他們,而給予更多的愛。使他們時刻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懷,消除失落感,使他們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奮發向上,而不是諷刺挖苦,使其萎靡不振。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無私的愛心溫暖冰凍的心靈,會讓他們實現自身的價值。
讀書讓我們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讓我們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松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獲;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閑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熱愛于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于其中,并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而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
讀書讓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讀書,使我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終充滿激情。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每天讀書一小時,我還要持之以恒,相信它會為我帶來豐盈的人生!
讀書報告10
《西游記》,又名《西游釋厄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吳承恩自幼喜歡讀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西游記》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書的引子部分,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其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繪四境界風貌,建立一個三維四境界立體思維活動空間。八至十二回寫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經緣由。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白龍馬、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文字以白話文為主,間有贊賦詩詞,多用夸張、比喻手法,鋪陳、排比句式,音調韻律鏗鏘,朗朗上口,平話、彈詞、戲曲腳本痕跡很重,這樣的語言極大發揮了音調韻律對人心理的作用,增強了感染力。
《西游記》中的諸多人物中,孫悟空的性格是最鮮明不過的了。它最大的特點便是敢于斗爭、崇尚自由、正義大膽。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愣是叫響了“齊天大圣”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它橫掃一切的大無畏氣概,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沙僧是師徒四人中最忠厚的了,一心想著取經,以師父和師兄為主。師父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后勤,不好出風頭。
《西游記》并不只是一部神魔小說,當我們細細品味時,便會有許多感悟。我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曾經的半途而廢,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讀書報告11
波特認為,決定企業獲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產業吸引力”。企業在擬定競爭戰略時,必須要深入了解決定產業吸引力的競爭法則。競爭法則可以用五種競爭力來具體分析,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脅、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供貨商的議價能力及既有競爭者。這五種競爭力會影響產品的價格、成本、與必要的投資,也決定了產業結構。企業如果要想擁有長期的獲利能力,就必須塑造對企業有利的產業結構。
在與五種競爭力量的激烈抗爭中,只有靈活運用競爭戰略才能勝出。波特提出三種思路:
“總成本領先戰略”要求企業必須建立起高效、規模化的生產設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嚴格控制成本、管理費用及研發、服務、推銷、廣告等方面的成本費用。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企業需要在管理方面對成本給予高度的重視。
“差異化戰略”是將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差異化,樹立起一些在全產業范圍中具有獨特性的東西,如設計名牌形象,保持技術、性能特點、顧客服務、商業網絡及其他方面的獨特性等。但這一戰略與提高市場份額的目標不可兼顧,在建立公司的差異化戰略的活動中總是伴隨著很高的成本代價。
“專一化戰略”是主攻某個特殊的顧客群、某產品線的一個細分區段或某一地區市場。低成本與差異化戰略都是要在全產業范圍內實現其目標,專一化戰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業務的專一化能夠以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戰略對象服務,從而超過在較廣闊范圍內的競爭對手。公司或者通過滿足特殊對象的需要而實現了差異化,或者在為這一對象服務時實現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這樣的公司可以使其贏利的潛力超過產業的平均水平。
波特認為,這三種戰略是所有戰略的核心,每一個公司必須做出選擇,必須決定希望在哪個范疇取得優勢。全面出擊的想法既無戰略特色,也會導致低于水準的表現,它意味著企業毫無競爭優勢可言。波特的競爭戰略研究開創了企業經營戰略的新領域,對全球企業發展和管理理論研究的進步,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價值鏈布局:將競爭戰略轉變為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競爭性市場中企業績效的核心。然而,經過幾千年蓬勃的擴張和繁榮,很多企業在追求瘋狂的增長和多角化經營的過程中,將競爭優勢拋于腦后。在競爭戰略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波特于1985年出版了《競爭優勢》。
波特認為,競爭優勢源自于企業內部的產品設計、生產、營銷、銷售、運輸、支援等多項獨立的活動。這些活動對企業的相對成本地位都有貢獻,同時也是構成差異化的基礎。因此,分析競爭優勢的來源時,必須要有一套系統化的方法,來檢視企業內部的所有活動、及活動間的相互關系。
價值鏈就是一套分析優勢來源的基本工具。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后勤、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和銷
售、服務等;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價值鏈在經濟活動中是無處不在的,上下游關聯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行業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的聯系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之間也存在著價值鏈聯結。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能夠實現多大的價值造成影響。
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揭示,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根據價值鏈需要設計的組織結構,有助于形成企業創造并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
讀書報告12
在知識更新日益劇烈的時代,重視人的再教育、終身教育,是面對新形勢的有力舉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樣,感召的力量。
當我拿起學校極力推薦的《第五項修煉》時,看著那些環行線路圖和那些專業術語,有些為難,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連續三年名列全美暢銷書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學校的推薦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書時我就強迫自己以讀小說讀散文的感覺來讀。還真的有效,看來真的是態度決定一切呀!慢慢我讀懂了。呵,那感覺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個小學生樣端坐著,聽著他從內心深處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著他為我開啟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經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語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還有那些我還是有些不感興趣的圖表,都在給我以啟迪以思考。
在《第五項修煉》中,五項修煉被劃分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邊影響的一面鏡子;“改善心智模式”專注于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養成員對團體的長期承諾;“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系統思考”極其務實,可以使我們了解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它的精髓是用整體的觀點觀察周圍的事物。融合五項修煉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組織模型,其中的系統思考是核心,是動力,是掃除學習型企業智障的主力軍。
讀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后,對"學習型組織"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
一,創建學習型組織必須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我們自己切實有這種迫切的需求,才會有效果。如果是上級的指令,是上級的要求,這是一種被動的,應對式的工作觀;同時必須不是趕時髦,不是追風,否則只會是形式主義。因此主動與迫切,這兩點事關創建的成敗。只有發自內心的,是出于對事業的愛,才會有成效。創建學習型組織,就是在為事業打造未來。
二,創建學習型組織沒有模版,沒有模式,沒有地圖。
創建的實踐中,才認識到原來我的認識有誤區。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過去我們搞什么東西都習慣有什么"模式",強調一套方法和方式,拿過來就能用。現在看,這本身就不符合學習型組織理論。每個組織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創建的切入點也會不一樣,我們強調的是差異化,是個性。達到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這需要你自己不斷設定,惟有此,才會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通過閱讀,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藏著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為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為出色團體中的一分子,并在這個團體中,一群人以極不尋常
讀書報告13
一、名著基本簡述
1.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亨利明茨伯格被譽為是當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管理大師。身份是大學教授,主席,學者。他對管理工作的觀察與研究,至今無人能超越。他的代表作多是關于管理研究的,他的作品影響范圍廣,學習價值大,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指導意義。
2.書本介紹
什么是戰略?戰略形成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十個學派就有十個答案:一個孕育過程,一個程序化過程,一個分析過程……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本書初步了解一下吧。
在《戰略歷程》一書中,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兩位作者布魯斯阿爾斯特蘭德、約瑟夫蘭佩爾,總結了之前很多人的研究成果(書中有很多數據引用,專欄借鑒)結合自己的認識將各種戰略管理理論劃分為十個學派,并詳細闡述了十個學派關于戰略形成過程的觀點。
首先這十個學派分別是:設計學派、計劃學派、定位學派、創業家學派、認知學派、學習學派、權力學派、文化學派、環境學派和結構學派。作者不只是簡單地總結這十個學派的觀點,還分析了這些觀點的優缺點,指出了它的貢獻和局限性,以及適用的環境。從局部到整體的視角研究了戰略形成的過程,并深入分析,形成了整體性的、規律性的總結。
從這里可以看出此書的知識理論性極強,所以有些地方不好理解。
3.寫作特色
明茨伯格用了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戰略動物園的多樣性。他說設計學派好像蜘蛛,只是在專心致志地編制自己的網。計劃學派好像松鼠,一心收集資源為未來做準備。定位學派是龐大的水牛,用自己強壯的身軀傲視一切。企業家學派則認為自己是可以獨力戰勝水牛的狼。認識學派好像貓頭鷹,只是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進而編織自己的心靈世界。學習學派則好比是猴子,靈巧地尋找樹上的果實。權力學派像獅子一樣,盯上了戰略動物園以外的羚羊。文化學派好像孔雀,只關心自己漂亮的羽毛。環境學派與文化學派有點類似,就像不愿看到危險的鴕鳥。結構學派則像善于變化的變色龍,外觀在不停變幻而實質則始終如一。
明茨伯格把這些學派都梳理完畢后,卻發現,戰略動物園中根本沒有戰略大象。也許,生物的進化還會在戰略動物園里誕生出更多的新動物,舊動物也會不斷變化出新的亞種,但大象在哪里,似乎還沒有找見,有待研究,所以這本書是穿越戰略管理曠野的指南的指導書。
二、個人受益處—理論聯系實際
前面所述,此書知識性極強,我現在的水平不足以對此書有深刻理解和評述,閱讀經典的目的就是要學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生活中尋找課本知識的投映面,投射點。學習和培養管理、計劃、控制、評估……這種與理有關的思維,并在實踐中能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形成良好的行為,培養性格,改變人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1.說計劃——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
現在我們在讀大二,我和很多學生一樣,很迷惘,人生無非就是要解決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要去干什么的問題。所以回答這個問題你得有夢想,往小了說就是目標。思前想后,現在的我們該如何做呢?
我覺得首先要確定主攻方向,培養綜合素質。根據大一學習的情況,確定主攻方向,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結合老師和學長學姐的建議,考慮是否有需要輔修其他專業,參加英語、計算機等工具性證書考試,也可考一些實用性強的證書,如教師資格證、人力資源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會計證等。同時,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足前提準備迎接大三,,在大三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升職業技能,積累職業經驗,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學習求職技巧,學會制作簡歷、求職信,嘗試兼職、實習,積累實踐經驗。對于準備考研的同學,可以查詢各高校的研究生網,參考各專業往年的招考公告,提早做好復習準備。
這樣安排生活,你是否覺得很有節奏感呢?在正確的時間做安排好的事情,這種思維就是管理思維的深刻體現,對應了書中的第三章計劃學派、企業家學派等。引用第三章開頭一句名言:”我躺在床上,突然,我成了計劃的一部分。“,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2.談組織——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時間都去哪兒呢……“這是耳熟能響的歌詞,這就涉及到了時間管理問題。對大學生而言,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很重要。大學四年是人生非常關鍵的階段,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開始自由支配所有屬于自己的時間。然而,有些大學生自我管控能力差,或終日沉溺在游戲中;或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事沒有優先順序;或優柔寡斷,不敢說不,被無關的人或事糾纏;或習慣拖延、偷懶,缺乏自我約束,導致時間碎片化。如何充分利用好時間,不虛度大學時光呢?大一時管理學老師曾講過”要按事件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兩個維度來合理安排時間“,對于緊急又重要的事情,要“立即做”;對于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要“稍后做”;對于緊急不重要的情,要“學會授權”;對于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堅決不做”。
落實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其一隨課表安排學習時間,保證學習效率。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分出輕重緩急。學習時間安排要服從學習內容,根據課表合理安排自己預習、上課、復習的時間。上課要認真聽講、記筆記,認真完成作業,保證上課效率,以減少課后復習鞏固的時間。其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不斷充實自己,使課余活動豐富多彩,提供課余時間發展自我的條件。我們還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及個人發展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團活動,并按照社團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將課余時間合理分割,開發自己的潛力,充實自己。
組織及組織職能是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個話題,時時會涉及到。只有將這種組織思維運用到我們生活當中,生活才更有效率,不至于浪費太多的無用功和精力。
3.會控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書中說控制目的是為了保證動態適應計劃與實際工作。對大學生而言,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主要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很重要,它既會影響人的生理健康,也會影響人際關系。良好的情緒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學業發展非常有利。大學生的情緒管理主要包括克服緊張情緒,避免急躁情緒和擺脫消極情緒。在大學生的視角下,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首先要克服緊張情緒,大學生面臨各種壓力、矛盾、沖突、危機、風險時都會產生緊張情緒。緊張是一種常見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準備。因此,緊張并不全是壞事。然而,持續的緊張狀態則會嚴重擾亂機體內部的平衡,導致疾病。所以,我們應學會自我消除緊張狀態。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從事各種體育、娛樂活動,調節自己的生活,松弛緊張狀態。適當安排學習生活及出行計劃,每日三省吾身,晚上躺在床上時我們就可以計劃明天或者將來幾天的生活安排,凡事三思而后行。易急躁的學生可以在宿舍或課桌上貼上“制怒”“息怒”等警言;與人相處時,要換位思考。擺脫消極情緒,緒低落時,可以采用以下擺脫消極情緒。去郊外,找個風景怡人的地方走走,或找個安靜的房間,聽一段舒緩的音樂,放松一下心情。或和同學分享,傾訴。和父母老師交流。
除了控制情緒,我們還應該控制生活,有必要控制的有很多。可以這么說,控制的思維在實際應用中非常廣泛,學習管理知識,控制思維,我們的生命就有了一個度,有了這個度,你的生活便如你所料,一切盡在心中,生活會更加順心,富有高效。
4.論規劃——夢想樹立與大學生就業
我認為規劃、夢想、目標、戰略在某種意義上,在我們大學生視野下,具有某種相通性,共同性,在過程中的一致性,我們努力刻苦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走向社會,對個人來說,實現就業,能過好的生活,往大了說,實現個人價值,報效祖國。從我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夢想是更好的就業,追求好生活。規劃就是你為了了實現夢想所要做的事情,條條框框。目標是夢想的分解,只有你實現了一個個小目標,夢想才會慢慢實現,你趨向理想實現的過程就是不斷實現小目標的過程,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小目標,大夢想的道理。
書中談了企業戰略,這是一個重點,那么又是影響大學生的呢?企業戰略往往是和人力資源聯系在一起的。也許有人認為企業戰略及其人力資源規劃與大學生就業毫不相關,因為他們認為企業戰略及其人力資源規劃完全是企業自己的事情,與大學生就業并沒有直接關系,但實際兩者之間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一方面,企業雖有人力資源需求但是否愿意招聘應屆生,這與企業戰略及其人力資源規劃有關。應屆生身上確實有些令企業不滿意的地方。企業招聘應屆生將要付出更高的人力成本。因此有些企業制定戰略和人力資源規劃前,就已經先人為地將應屆生排除在外了。當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就不會這樣做。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你會發現現在各行招人一定要看你是否有至少一年的實習或工作經歷。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并不好找工作,這就是企業規劃,為了針對企業規劃,我們在大學一方面要好好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實習鍛煉自己。
在此過程中我們得努力實現夢想,好好學習,制定目標……而這就又回到了我們怎么做的問題。在此就不談了。
觀看此書,我的收獲遠不止這些,但發現實際與理論相結合仍有一定的差距。這本書的理論性強。
三、讀書過程及問題回顧和展望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要輕松一些,因為畢竟有大一時的管理知識為基礎(這本書是上大一時管理課時老師薦的),當時讀的是德魯克的《管理前沿》,這本書但現在讀來但是仍受限于知識膚淺,認識能力有限,精力有限等問題
最后,如果非要要給本書做一個評價的話,作為文法學院管理專業的學生我是沒有這個資格的,但是作為讀者,我還是要說說自己的感受。本書以管理學上熟知的“盲人摸象”寓言開篇,結尾時候,作者自信的認為讀者可以看到完整的大象了。其實不然,作者惜墨如金,沒有對本書的寫作歷史背景作交待,還有就是書中知識的可操作性較差,大多是概念及理論層面的,要想變成自己的可以操作的知識,還需要大量的實踐方法,這也跟這本書是作者借鑒前人之慧的結晶著作,是精華中的總結認識有關。當然我的認識與作者的認知不在一個水平上有關。
希望今后的我以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實際聯系課本,以此指導我的生活,多讀書,將知識用活。
讀書報告14
仿佛走進了一個神秘的世界,帶給你笑,帶給你淚,帶給你成長,帶給你收獲,帶給你一個個五彩繽紛的夢。像是乘載著希望,夢想的小船,在人生的大海上,引領你前進,渡過任何一塊阻擋前行的礁石。給予內心一雙神奇的翅膀,飛往心中最美的地方。這就是——書。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書,為我們開啟了智慧的大門。我從小就喜歡與書為伴,與書為友,因為書能夠帶給我很多。書籍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自然界的神奇奧妙,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為心靈找到了蔚籍,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我們從書籍中獲得的太多了,給予勇氣,給予信心,給予力量。不僅如此,好讀書更讓我的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從一本本書中,積累了好詞好句,學習了寫作手法,寫起好作文來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對于想象力的增長也是可見一斑的,在寫作上更加輕松自如。
如果說生活中的不安、煩躁的負面情緒是一扇門,那么有益身心的書就是打開這扇門的鑰匙。一本好書猶如一位知心的朋友,能夠為你送去安慰,突破陰霾。書不僅能教我們知識,教我們成長,還能夠教我們學會生活,從書中所學到的會成為人生前進路上的一盞明燈。我最喜歡小公主里的主角薩拉.布魯克,當她面對自己從眾星拱月的千金小姐變成被人呼來喚去的小女傭,面對身份的大逆和最愛的父親過世,她依然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鼓起勇氣面對困難,以致最后她的生活變得快樂。薩拉的形象深深刻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有一次,我們正在做數學試卷,我遇到了一道難題。我反反復復一直思量,可是就是不知道究竟該怎么做,看看其他同學,一個個也是絞盡腦汁。距離交卷時間已經越來越近了,有些同學隨便就填了個答案進去,“怎么辦啊?要不我也隨便寫一個答案吧,反正一題分也不多。”正要下筆的時候,我又猶豫了,想到了薩拉。“可是薩拉遇到那么大的困難都沒有退縮,勇敢面對,我僅僅只是一點難題而已,為什么不能自己面對,堅持到底呢?”這樣想著,我的大腦飛速旋,仔仔細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半響,終于寫完了,我頓時松了口氣,滿意地交了試卷。我心中些許得意,也慶幸在面對困難之時,薩拉給予了我面對的勇氣,因此,比起隨意寫個答案的同學們,我更是收獲眾多。感謝書帶給我的,凈化了我的內心,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知道世界上最有魔力的地方在哪里嗎?那個地方不用搭宇宙飛船,不用搭火車,不用搭汽車,甚至不用兩只腳行走。那個地方,只要輕輕打開,就能瞬間達到任何地方。我想答案很明顯了吧?那就是書,書,具有震撼人心,感動人心的魔力,把我的心帶到任何一個地方……
讀書報告15
《季羨林談人生》由數十篇千字隨筆組成。以前看到談論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義”一統,“口號”滿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語言樸實無華,但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態,明了了世間春秋”的世紀老人筆下繪出,漸覺啟迪之意非同尋常。
人生的真諦是什么?這是哲學永恒的話題。季先生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么活著?人無法選取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涂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好處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職責感”。“有所作為”“承擔職責”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里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系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季老先生還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他從另一種好處上對人生的詮釋。盡管人人都期望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會讓你稱心如意呢?況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脫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么圓圓滿滿,關鍵在于我們采取怎樣的生活態度。讀到那里,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么說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評價一個時期,如果不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找準參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標準去要求,明顯屬于空想。季老經歷“文革”,進過“牛棚”,他又對誰抱怨過什么?既然季老都無法“力挽狂瀾、改變歷史”,我們為何不去試著改變自我的心境呢?
改變心境也就是尋求內心的和諧。溫總理曾對季老說:“有個問題我思考很久,我們講和諧,不僅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一個人內心的和諧正是一切和諧的基礎,是根本中的根本。”聯系季老對人生的解讀,一切釋然。“用心進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極沉淪、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滿足,不持續心態平衡,又哪來內心的和諧?慢慢品讀《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他對人生的感悟洗滌著我內心的蕪雜、淺薄。如果不這么細致地讀他,我還真的質疑“摘帽”為“炒作”,讀過他,悟過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聲音,是他智慧內斂人生的真實渴望。
這些天,我一有時光,就走進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實,去品味“假話全不講,真話不講全”的中國式正直。也許有人還在以“真話不講全”為由苛求季老,其實季老是不憚講真話的:“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好處,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思考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里攥滿了鈔票,白天兩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鉆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我為什么活這一生。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即使是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鎖。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明白為什么活這一生。”如此直截了當的批判式揭露,酣暢淋漓,痛快而又入骨。
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覺很是中的,一向渴望與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種與上上輩人的閑談,而是真正談談人生中的許多對我來說還很懵懂渾噩的東西。而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對人生的感悟分享出來,于我似久旱之甘雨,潤心潤肺。有些東西,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我們來不及沉淀,在忙碌無為中忘記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會去思考了。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一向留有一個位置,存放它們。是季先生幫我拂去了存放它們的箱子上的灰塵,重新將它開啟,并確認了它們的存在與正確。季先生樂觀地相信人類會到達大同之域,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為推動人類發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作用,只要抱有這份職責感,那么個人存在的價值和好處也就找到了。
讀書報告16
這個暑假我一共讀了三本課外書,分別是《繁星春水》《我要做好孩子》和《昆蟲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
《昆蟲記》作者全名亨利
法布爾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學家。第一位在自然壞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刀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的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
《昆蟲記》這本書介紹了螳螂,蟬,蟋蟀,蝗蟲,蜘蛛,迷宮蛛,西西弗,綠螞蚱,寄生蟲,狼蛛,螢火蟲,斑紋蜂,土蜂和孔雀蛾這些昆蟲的生活習性和形象。在這十幾種昆蟲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迷宮蛛和蝗蟲。迷宮蛛被作者喻為最慈愛的母親,文章寫得也的確很感人。例如:“最后,到十月底的時候,它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后,便筋疲力盡的死去。它已盡一個最慈愛的母親所應盡的責任。它無愧于它的孩子,無愧于世界。”這是多么悲壯又偉大的母愛呀!迷宮蛛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筑巢,它用最后一點兒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后,便筋疲力盡的死去。母愛就是如此偉大,連昆蟲都有這樣的情感,所以我們要幫助母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長大以后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蝗蟲在我們心中是一種壞形象,它們總是偷吃莊稼,危害人類,正所謂是百害無一益,可事實并非如此。母雞很喜歡吃蝗蟲,因為蝗蟲可以提高它們的繁殖能力;農夫家養的火雞之所以能夠長出結實鮮美的雞肉也是因為吃了蝗蟲;具有優美歌喉的候鳥,長到九個月就非常肥美,它們的飲食習慣是首選蝗蟲,然后才選擇其他昆蟲。這一系列的例子都說明了蝗蟲不是百害無一益。蝗蟲彈出的音樂聲音很弱,并且只要有陽光照射,它就一直抖動——唱個不停,陽光越強越熱,抖動的越強烈;但是太陽被云遮住,蝗蟲的歌唱立即停止;等到陽光重現時,歌聲就會繼續,這也許是因為蝗蟲熱愛陽光吧!任何一種昆蟲作者都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我們好像真的看見似的。所以我們也要多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肯定也會像作者一樣寫出好的文章。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昆蟲的習性,把這本好書推薦給大家。讀書可以增強我們的語言敘述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所以我一定要在每個寒暑假都堅持至少讀兩本有益的課外書。
讀書報告17
一、簡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二、梗概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在1975年至1985年,講述的是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變化與雙水村的人和事。在這個十年里,中國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結束了,改革開放迎來了嶄新的面貌,書里里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里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貸給我們啟示和觸動。
三、感悟
《平凡的世界》所講述的故事和人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
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并不好高騖遠。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哪怕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這樣的意志定會鼓舞很多人腳踏實地地向前。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里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里,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縱觀著作全文,小說給我們的觸動和啟示無處不在,文中洋溢的平凡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態度,積極向上的精神。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理想,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想想今天我們生活在這么美好的社會背景下,卻生活的很浮躁,很消極,多數是抱怨與不滿。路遙原話“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自我感覺,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去努力,在沒有資本的前提下還急于求成,結果一事無成!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踏踏實實的走下去,相信總是精彩豐富的。更要學會珍惜困苦患難,因為它會讓我們更成熟!文中說“一些人恰恰因為苦,而留戀受過苦的地方”,所以讓我們踏過每一道坎,體驗每一次經歷!
不要怕面對苦難,也不要怕擁抱幸福,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是我們生活存在的意義。不管生活怎樣,我們都要以樂觀的心態,以堅強的意志來面對,艱苦奮斗,永不言棄。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斗!我們要堅信: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只要“不拋棄,不放棄”,生活總是會有希望的。
平凡的世界,蒸騰著不平凡的真情;一群普通的人,演繹著悲壯的人生。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的背后都有激情澎湃。
讀書報告18
寒假中閑暇之余,隨手翻開了,《有效備課》這本書,在細細的閱讀中,我收獲較大,獲益匪淺,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也看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眼界開闊了,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們的教學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于如何才能更好地“關注課堂,實施有效備課”,確實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值得討論、研究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執教近幾年來的最大困惑,現在我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來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書中對小學數學的有效備課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以及巧妙處理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這三部分內容做了一個深入淺出的描述,平時教學中,我知道了小學數學備課都應該備什么,都應該關注哪些方面。但具體在實際操作中該怎樣去落實,還是很模糊的。通過這次自學,我真正弄清了有效備課的意圖,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才會更有效。備課中的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法、備教法、備教學過程、備教學反思。這些對于我們來說是工作中必要的流程,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做著似乎很枯燥的工作,這就造成了思想上的倦怠。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這一環節的內容很多,是需要我們煞費一番腦筋的。
作為一個想有所作為的教師,就要從備課做起。我有時候為了把課上好,機械照搬別人的教案,但即使再好的教案也未必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閱讀了“有效備課”這本書后使我認識到了參考別人的教案并非壞事,關鍵在于是否把別人的作法變成自己的思想。所以,備課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即使別人再好的點子,也只有融進了自己的思想,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課堂上用得恰當用得自然。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0的乘法學習中,參考教案是以故事豬八戒吃西瓜來引入本課的,當時我看到后我當時就想,西游記時學生最喜歡看的四大名著之一,百看不厭,好,當時我就決定采用參考教案中的故事來做本節課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看主題圖講這個故事,雖然學生都比較熟悉這個故事,但是學生們的興趣依然濃厚,就水到渠成理解了0乘任何數都得0這個結論。
我們都知道,新課程開闊了我們的教學視野。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往過程(生生交往、與文本和環境的對話都可以廣義的理解為師生交往),課堂教學是一系列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的事件。新課程的備課要在傳統的“為學生”備課的基礎上,更加強調“讓學生”的備課。觀念是行為的“指揮棒”,這就要求我要在新課改的精神下轉變觀念,要實現新課程的有效備課。有效備課對于我們年輕的教師來說,說實在的,有時根本不能備的得心應手,通過學習,我認為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學生能力的培養:
一是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二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以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四是以培養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的能力培養好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真正做到課堂是學生的課堂。這樣我們的備課就是有效備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因此,教師在備課活動中就要精心設計,,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情境,搭建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平臺。在備課中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
因為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法,一定非得讓學生看明圖意來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這些作為教師在備課時都是不可忽視的。
例如教學“可能性”這一內容時,通過摸球、猜球等游戲活動的開展,學生對“一定”“可能”“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口袋里有10塊奶糖和3塊水果糖,要想摸出水果糖的可能性大,怎么辦?”通過思考和與同伴的交流討論,學生很快得出“把奶糖數量減少”“把水果糖數量增加”等方法。教學中,這種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對學生很具吸引力,他們都愿意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合作交流,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
又例如,教學“筆算乘法”一課時,我隨意在學生們的課桌上借用了6盒水彩筆,將這些水彩筆整齊擺放于講臺后問學生:“同學們,這些水彩筆每盒有12支,你們能幫老師算出6盒一共有多少支嗎?試做一做,看你能想出幾種算法。”真實的物體,真實的數據,一下子吸引了學生,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這兩個教學片斷力求從情景出發,提出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探究新知識的欲望,不但解決了問題,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的新理念,這兩個教學片斷最大的亮點——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并沒有按教材提供的信息進行教學,而是換一種形式,大膽對教材進行加工、整理,通過精心設計,不僅可以解決本節課的所要解決的問題,還能使學生主動、扎實、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我們首先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理念是教學的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來自于成功的教學實踐。新的課程理念要我們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備課的改革,首先要求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必須有突破和創新,可以說,沒有教師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負責。教師若真正確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只有將以上這些理念熟記于心,教師在備課中才能給自己的課堂教學重新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其次是備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首先教師要有資源,這些資源源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挖掘。新課程改革以來,新教材給廣大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機會。教師用書減少了以往對教材的詳細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對教師教學的一些建議。這樣一來,給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在備教材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那么,該如何備教材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備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內容的廣度就是一節課傳輸給學生的信息量。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備教材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同樣,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深淺也要適中。內容太深,學生不能接受;內容太淺,又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
2、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教師需要明確哪些是教學的重、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以至影響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因此,確定重點內容的意義在于從知識的內在聯系上著眼,去深究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并認識其地位和作用。重點內容的確定不可能按照某種固定方法去套出來。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特征,并根據特征,從教材的全局到部分,再從部分到全局的分析研究中把它悟出來。一般地說,重點內容的主要特征一是應用廣泛,二是與以后學習的關系最直接、最密切。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新知識的生長點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
3、備教材中隱含的數學思想。
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蘊涵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我們知道小學教材體系有兩條線索:第一條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第二條是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4、備課要注意知識的嚴謹性與科學性。
數學學科它具有嚴謹的邏輯性和科學性,1就是1,2就是2,決不能含糊,新課標的誕生,新理念的指導作用,概念和公式開始淡化它的規范嚴格敘述,當然傳統的理念過分強調結果,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和公式。但是,我認為有些本質的東西在教學中決不能淡化,例如:教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時,一位教師順著學生生活經驗教,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老師沒有過分強調,也沒給引導,在期末測試時,學生填空都是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結果都沒填正確。因此,備課時,我們還是要突出學科特點,注意數學的嚴謹與科學。
說實在的,這次自學給我創造了一個學習的機會。現代的教育強化了學科的整合,要求教師做教育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同伴互助,發揮團隊的力量,才可以把我們的教育搞好。事實也是如此,在自學時,每每思考之余,渾身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力量,那就是為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發努力!再次,通過自我學習,使我能夠取長補短,在書中、在講臺上我見識到了很多老教師的風采,也認識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教師,通過學習我了解了自身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好方式。我會把學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學當中。
讀書報告19
彼岸的景色總是風光無限,卻終究不及此岸的腳踏實地。也許當你在欣賞彼岸的美時,也正被彼岸的人欣賞著和向往著。所以,我們要把自己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營造我們此岸的風光,花開此岸。
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李開復老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即以誠信價值觀為中心,包涵著六種姿態,決定著六種行為準則。李開復老師以真誠的感情傳達他的經驗、告誡和期盼。李開復老師不僅在科研中有重要建樹,而且不遺余力地投身于中國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教育事業。李開復老師特別關注中國青年的成長,希望我們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讓我們明白“成功——最做好的自己”。
首先,李開復老師闡述了“成功”一次的真正含義。“成功”,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字眼,一個常掛在嘴邊的詞。回首歷史,無數的人為之皓首窮經;回到今天,一代代的年輕人為那些或理想或世俗的成功而忙碌著。似乎每個人都在追尋著成功,可是有人靜下來想過到底什么才是成功嗎?有人說,成功就是金錢和名利;有人說,成功就是贏得別人的尊重……固然,這些屬于成功是無可厚非的。但李開復老師告訴我們,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一元化的成功存在著缺陷和不足。片面追求成績或名利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就可能因為急功近利或目光短淺而忘記屬于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即便最終獲得名利,也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既然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那么該如何追尋多元化的成功呢?“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徑。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目標,充實地生活、學習和工作;就是始終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做一個快樂的、永遠追逐興趣并能發掘自身潛能的人,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獲和提高。
“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點就是自信的源泉”,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當作“野生植物”,去享受大自然的陽光。生活不是一道證明題,它不是給定答案讓你去求證。生活是一組方程,它需要我們努力奮斗,自己尋找答案。讓我們選擇自己的道路,不斷超越自己,尋找我們自己的成功。其次,李開復老師用“成功同心圓”向我們講述了如何才能獲得成功、做最好的自己。成功的秘訣:成功=價值觀+態度+行為。成功同心圓的中心是價值觀,這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一個人的價值觀的正確與否,往往影響他個人活動方向的選擇。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有了正確的價值觀,我們還要努力培養自己,使自己具備正確的人生態度。態度受價值觀的指導,也是行為的前提。而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是我們應該具備的人生態度。行為受價值觀和態度的指導,是態度的具體表現。每一種人生態度又會主導著一種具體的行為: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李開復老師告訴我們,要成功、要做最好的自己,我們應該“以勇氣指導自己追尋理想;以自信培養、發現興趣;以自省指導有效執行;以積極地態度努力學習;以同理心指導人際交流;以胸懷促進團隊合作與相互溝通”。
在學習和使用“成功同心圓”的過程中我們應堅持兩個原則,即“完整原則”和“均衡原則”。完整原則是指要完整地理解成功同心圓的每個方面,同時要培養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而均衡原則則是指在培養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時,不能走極端化路線,應根據自身和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均衡狀態。只有完整和均衡地理解成功同心圓,學會智慧選擇的方法,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然后,李開復老師告訴我們,要“用智慧大膽地選擇成功”。我們要相信“成功的選擇在于自己”,不要“從上”、“從眾”,我們要學會自主、自我。其中,老師重點闡述了積極主動的“七大步”,從而強調了積極主動的重要性。積極主動的人對自己總是有一份責任感,認為命運是自己操縱的,自己可以主導事情的發生和發展。我們要擁有積極的態度,樂觀地面對人生;我們要從小做起,遠離被動的習慣;我們要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們應多做嘗試、邂逅機遇;我們要充分準備、把握機遇,我們應“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我們還要積極爭取、創造機會;我們要主動尋找每一個機會,積極地推銷自己。正如李開復老師那樣,告訴自己“追隨我心的選擇(Ineedtofollowmyheart),我要成為最好的自己!”
在成功的道路上,快樂總是和磨難相伴,勝利也總是和失敗接踵。引領我們人生的正是勇氣,勇氣就是在挑戰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精神力量。勇氣不僅可以讓人直面困難和挑戰,勇氣也可以給我們帶來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對于一個追求成功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勇氣有四種,即:不畏失敗,敢于嘗試;承認錯誤,從失敗中學習;遠離恐懼,挑戰困難;勇于放棄已經獲得的東西。如果我們具備這些勇氣,并且我們能用自己的智慧發揮這些勇氣的作用,那么我們前進的道路將變得更加寬闊,我們離成功將更進一步。其中,李開復老師在介紹“我們要勇于放棄已經獲得的東西”時提到了他親身經歷的兩次“放棄”,其中之一講的就是李開復老師在大學里改換專業。當他發現自己對政治和法律專業并無多大激情時,毅然轉到了自己的最愛——計算機科學。勇于放棄已經獲得的東西并不是功虧一簣,更不是半途而廢,而是為了謀求新的發展空間。本書走出了單純枯燥說教的傳統模式,而是用縝密的邏輯和真實的案例相結合,闡述成功的秘訣。李開復老師列舉了一些成功者身邊的故事,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他還結合自身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故事和經歷和大家一起交流。蓋茨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必須去適應它。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勇敢、快樂地迎接生活,而不是等待這個世界來適應我們。我們不能改變世界
讀書報告20
《西游記》我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每次讀它,面前呈現的都是色彩斑斕,驚心動魄的神話世界。作者吳承恩把書中每個人物都描寫的活靈活現,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他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游記的起因、經過、結果,一直都是緊緊地圍繞著“如何成功”這條主線來寫的,非常清晰明了。西游記的作者是沒有善惡觀念的,他給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發善心的一面,也有做惡事的一面,所以給人的感覺很矛盾,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場。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感覺呢?問題不是出在作者身上,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在作怪。我們從小看電視,就學會了:人物一出場,還沒開始表演,我們就已經認定了他是好人,他是壞人,否則我們無法看下去。帶著這種思維枷鎖,當然就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傳統的行為準則一直停留在道德層面,總是以善惡來衡量評判,可善惡究竟是什么?以何種標準來界定?你說的清嗎?西游記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作者沒有這么狹隘,都是一樣的。拿現代社會來說,誰一生下來就是好人或是壞人?不存在的事,再如當今的商場、股場,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博取利潤,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大家都是一樣的。西游記是一本描寫如何成功的書,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則,沒有好人壞人,只有勝利者與失敗者,把個說教式、灌輸式的“勸善”打的粉碎!所以,你讀西游記,不要管他諷刺什么,揭露什么,這些對我們都毫無意義,只有成功的經驗才具有借鑒價值。成功是什么?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說,就是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現在偏偏要用上:成功是一種信念,成功是一種境界,成功是一種超越,這類高尚的語言,這只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沒那么多廢話,成功的準確定義:達到目的。西游記告訴我們,成功的法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能力。
成功,是要有能力的,是需要手段的。當然,老君、如來、觀音的手段太高,不是我們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過,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我們還是可以學的。你是精英,就孫悟空,你是賣苦力的就學豬八戒,既不是精英,又不肯賣苦力,你可以學沙和尚緊跟著有望成功的團隊。俞敏洪一個普通的北大教師,但是后來他卻能帶領像王強、徐小平這樣一群海歸創建了新東方,像俞敏洪這樣人物數不勝數,他們的成功總之一句話,有什么長處,使什么長處。這確實是種能力。
第二是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唐僧靠徒弟保護,徒弟靠唐僧解脫彼此扶持,兩不相謝。合作得以成功。如來靠取經團隊,傳經得以成功,取經團隊得如來封授得以成功。成功是互利的,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有一種“龜兔雙贏理論”。龜兔賽了多次,互有輸贏。后來,龜兔合作,兔子把烏龜馱在背上跑到河邊,然后烏龜又把兔子馱在背上游過河去。這就是“雙贏”,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嗎?
第三是堅持。
成功,是由若干個因素構成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至少有個必要時間,取經的必要時間是兩三年,那么,無論如何在兩三年之內是難于完成的。在成功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兩三年時間就夠了,那么,有阻力呢?有強大的阻力呢?需要多長時間?這就是不確定的了。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結果卻用了14年,這14年他一直堅持著,其中的任意一個時候,他只要一放棄,就徹底的失敗了。西游記中的如來佛也是一樣,他欲傳經東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他還在堅持,只到唐僧這一次,傳經才成功,假如這一次又失敗了咋辦?那就再來一次!沒有什么高深的秘訣,就是一個“持”字,很簡單,真做起來,靠的不是知識多少,不是能力大小,靠的是無盡的毅力!無論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都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沒有那么多成功的規定,沒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就是一個“持”字,不要輕易放棄。只要你一放棄,等于你又要重新再來。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失敗的經歷,是不是因為主動放棄導致的?再想一下曾經成功了的經歷,是不是也有著不可避免的困難與阻力?這些困難與阻力在你成功后再來看,真的就是如夢幻泡影。究竟要熬到什么時候,才能成功?誰都不能給你打保票,因為這永遠都是一個不確定的未知數,你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有成功一日。
唐僧師徒的成功案例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團結奮進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西游記精神。這也正是成功的關鍵,當你懂得了成功法則并去實踐它時,你會發現成功的大門原來是虛掩的……
【讀書報告范文20篇】相關文章:
1.大學讀書心得報告
2.讀書隨筆范文
3.讀書心得范文
4.讀書感言范文
5.讀書深造辭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