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1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同學們立志成才的動力。金融學院于2022年3月3日組織各班級觀看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
本次頒獎盛典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為主題,他們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做出突出貢獻。《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別致敬獻給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英雄,他們用生命與行動詮釋著答案,他們溫暖著中國,感動著我們!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是中華民族精神價值的承載者和傳揚者。
《感動中國》以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傳遞給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與生命真諦,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感動中國”留給我們的主題是一種品質,這品質繼承了中國五千多年來形成的民族性格,鼓舞著每一個中國人向人性“善”的方向前行。《感動中國》所呈現的不僅是中華民族道德血脈、精神價值的歷史傳承,也是對世界、對未來響亮而自豪的宣告:中華民族復興、重新崛起于世界強國之林。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2
“像《感動中國》這樣走過20年的節目,是不多見的。龍鱗裝是一種源于唐代的書籍裝幀形式,非常適合呈現時間軸序列,每一頁翻開就是一座豐碑。”回憶起制作開篇畫面的過程,龍鱗裝非遺傳承人張曉棟感慨道,在接到節目組的邀請后,他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悉心完成這幅長卷。
作為節目的忠實觀眾,張曉棟告訴記者:“節目中榜樣人物的事跡不斷啟示我,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過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書,可能我這輩子也只能干非遺傳承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與張曉棟一樣,《感動中國》總撰稿劉凱也陪伴節目走過多年,在專注于撰寫頒獎詞的過程中,他收獲了更多的感動與溫暖。
20年間,時代發展、社會變遷,頒獎詞的寫作風格卻始終保持穩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錘煉出來的。從最開始每個人1000多字,再精簡到幾十個字,中間還要經過很多同事的傳閱、提意見、修改。頒獎詞是儀式的一部分,要盡可能短,和儀式緊密結合,才能起到點睛的作用。”劉凱告訴記者,寫作中強調樸實、準確,不堆砌辭藻,不過分華麗,盡量用中國人常用的行文習慣,讓觀眾接受起來毫無障礙。
翻開今年的頒獎詞,簡單、準確、優美的風格撲面而來:楊振寧的“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彭士祿的“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朱彥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江夢南的“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寥寥數語,感人至深。
頒獎詞為什么總能打動人,是劉凱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在他看來,獲獎人物的事跡是感動的核心,同時觀眾心中還要存著對真善美的追求、欣賞,才有可能被感動。“臘梅生得再好,還需要賞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歷史的升華,歷史是精神的展開。頒獎詞打動人心的秘訣,在于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價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中心綜合部制片人孫金嶺,貢獻了節目的定位語“一部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他認為,《感動中國》有兩大獨特氣質,一是節目氣質,一是歷史氣質。通過一年一度的廣泛評選,通過莊嚴儀式,將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聲音在時間中定格,在記憶中凝固,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氣韻悠長、綿延不絕的歷史組成部分。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3
3月3日晚,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在東京奧運會上,打破男子百米亞洲紀錄并歷史性地闖進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飛人”蘇炳添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在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在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他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整個過程,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緊盯著那張被黑色、白色皮膚人種包圍著的面孔,緊盯著那雙充滿堅毅和信心的眼睛!雖然最終決賽沒有拿到獎牌,可是,以32歲的運動員之高齡,以9.83秒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兩次進入10秒大關,已讓世界萬般驚嘆,國人無比沸騰。
蘇炳添是廣東中山人,出生在古鎮,是一個地道的廣府仔,從他的身上,我們收獲了太多太多。這個沒有得到任何獎牌的運動員,卻沒有讓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樂,反而是讓我們很多人興奮得一夜難眠。
首先,過程勝于結果,雖然喊了那么多年,但是這一次,卻真切地被大家認同。雖然沒有獲得任何獎牌,但是蘇炳添在賽場上拼盡全力、攥緊拳頭,往前沖刺的鏡頭,他那胸前的紅通通的“CHINA”,他那興奮得大吼大叫的馬步和表情……整個過程,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黃種人身上的堅強與斗志,感受到了他為實現這個目標所付出的百倍艱辛與汗水,感受到了他圓夢之后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致敬中國速度!不是奪得獎牌才值得慶賀,超越自我就能贏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創造新的紀錄,本身這個過程已經十分精彩絕倫,給人驚喜,至于結果,問心無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說:“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結果和成績不重要。”可是,來到真正接受現實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么說,心里還是萬分看重那個結果。
是啊,我們要言行一致,才能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既然這么說了,就要這么做。蘇炳添的經歷,就是最生動鮮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認真和艱辛地付出過,享受過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結果不如期許,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負能量,哪些東西該大力宣揚,哪些東西該遠離唾棄,每個成熟的人心中應該都有一桿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帶著兒子看了蘇炳添半決賽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家伙激動得上躥下跳,像個欣喜若狂的猴子,馬上催促我趕緊吃完飯,回家去看決賽。在車上的時候,我給他講了近期發生的事件,有某個明星,剛剛被刑拘了,還沒講完,他已經知道我要說什么,對我笑了起來。我說,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我們的心里,要十分清楚;每一個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于社會;必定要憑自己的實力和問心無愧的付出,才能贏得別人真心的尊重。聽完我一席話,兒子點點頭。
蘇炳添,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榜樣。健康自律,訓練刻苦,堅忍不拔,胸懷國家榮譽……當前,我們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會蹦蹦跳跳,靠臉蛋、靠流量去贏得燈光和打賞的小鮮肉們,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堅實更勇敢的榜樣;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時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堅韌意志與人生歷練。所謂“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正是這個用意與要求!
再次,蘇炳添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奇跡總會降臨,逆襲遲早發生!一直以來,因為體質和肌肉構成等原因,黃種人都被認為無法在田徑100米短跑上跑贏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蘇炳添做到了!通過系統而科學的訓練,長年的艱苦付出和不斷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襲!無論在哪個行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希望,人人皆可通過卓越努力,達到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此外,從蘇炳添成功的人生經歷中,除了他個人艱苦的付出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體育人才系統的培養,也可以佐證,基礎性、系統性的體育建設十分重要,我們要高度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與培養,從小抓起,抓出實效,無論硬件還有軟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現在的“雙減”政策,就是要讓孩子們從繁重的作業和培訓之中解放出來,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健康的體魄!
只有這樣,才能讓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們,站上自己或者國家的榮譽臺,為自己的人生或我們的國家增添絢爛的'光彩!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4
“劇變中的不變,喧擾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佇立,眼花繚亂中的凝視。”《感動中國》給主持人敬一丹帶來了這樣的感受。在缺席《感動中國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歸。
“我們對每一個人物表達不過分、不濫情,沒有拔高的表述,盡可能介紹一個真實的人,將真正的好人表現出來。”在敬一丹看來,接近真實就是這檔節目能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尋找好人”,這是《感動中國》的初心,是節目最早的“核”——梳理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發掘新聞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畫歷史瞬間,放大歷史細節。
我們的時代從來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樣的偶像與英雄。從創辦初始,《感動中國》就聚焦于推動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體力量,成功評選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偉大、樸實而真誠的典型人物。
從“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的張桂梅,到“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的王繼才、王仕花;從創造卓越成就的科學巨擘錢學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薪的普通郵遞員王順友……在人們眼里,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感動中國》實現了全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動員。每屆“感動中國”的籌備都歷時數月,這本身就是發現先進、褒揚先進、學習先進、效仿先進的宣傳過程,更是先進人物感動公眾、傳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徑。
在節目開播前,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為《感動中國》送來天上的祝福,其中葉光富講述了他與節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號一飛沖天,當時我只有23歲,還是一名飛行員,震動環宇的首次飛行給我內心種下了航天夢的種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動中國人物,正有我國第一位飛天的航天員楊利偉。
近年來,各地也推出當地的“感動人物”。在一個個“感動人物”故事的講述中,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斷傳承發揚。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5
為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同學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3月3日,我校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
通過觀看感動人物頒獎盛典給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忠誠、信仰、善良、責任、奉獻、堅定為核心的主題教育和時政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深深的洗禮。感人淚下的故事,崇高威嚴的靈魂激勵著這群青少年集聚力量、明晰責任、堅定夢想,做時代奮進的好青年。
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都是十九中學子的一頓精神大餐,正如學生在觀后感中寫道“自己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要以實際行動向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學習,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要把感動延續到學習和生活中,做感恩之人;做有愛與責任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6
為更好地落實精神文明建設和發揮學校德育教育的功能,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導廣大師生“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并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以榜樣的力量繼往開來,向全國道德楷模學習。用真情感動心靈,用榜樣引領人生。3月3日,第一實驗小學組織全體師生觀看了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跡。
總有一種力量,讓人勇往無前!總有一種夢想,讓人責任擔當!總有一種情懷叫盡我之力,國粹弘揚!總有一種感動叫以我之軀,護你無恙!
他們有的在危難中逆行,有的在逆境中堅守,他們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的觀眾,也感動著一小的每一位師生。
十大榜樣人物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同學們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向感動中國先進人物學習,在學習生活中,要以先進模范為榜樣,并把這種感動延續到學習和生活中,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全體師生要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為祖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7
從2003年到2022年,20年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顆顆熾熱的心靈,歷久彌新的中國精神在照亮著過去、現在和未來。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2021,家國萬里,感動依然。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高達100歲高齡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他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再到歸根老人。他用50年時間回應了鄧稼先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其中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赤子之心,讓人動容,令人肅然起敬。
愛國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是“百年征途筑輝煌,砥礪初心向復興”,愛國是“茍利國家生與死,豈因禍福避趨之”。朱彥夫用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書寫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為中國抗戰事業、脫貧事業貢獻出自己畢生的力量。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奠基人彭士祿,“深埋”一生,守護著中國的海洋。中國超人蘇炳添超越病痛,超越局限,超越極限,讓世界知道“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身殘志堅,兩人共兩條腿,一只手,而他們卻用那兩條腿,一只手養育了一雙兒女,成功地脫離貧困,走上小康道路。因小時候誤用藥物而導致神經性耳聾的女孩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成功的學會了唇語,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并憑借一己之力考上了清華博士生,致力于人類的生活健康。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矢志報國的飛機設計工程師顧誦芬,他讓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飛機翱翔于天空。報國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他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天一,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高原病。他在高原病研究一片空白時,開啟高原病的研究之旅,他在自己最寶貴的青春時光時留在了高原上,讓修筑青藏鐵路的14萬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創造了醫學界高原病的奇跡。
他們感動了我們,感動了中國。有追求,就能無畏挫折,不懼艱險,風雨前行;懷理想即可處變不驚,沉寂喧囂,凝視繚亂!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5-24
感動中國人物09-28
感動中國的人物作文11-05
感動中國人物作文08-14
感動中國人物作文04-22
感動中國人物中國女排心得體會04-29
2022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啟示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10-08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