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
一、什么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
二、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精選21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精選21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
7月9日,時隔一年半,伴隨著電影《中國醫生》的上映,將我們帶回了2020那些個焦灼的夜晚,帶回了那個英雄般的城市:武漢。
影片所講述的,是我們的共同記憶,共同命運。
2020年初,武漢人民都還在熱熱鬧鬧地喜迎新年。但一場疫情正在一些角落里快速蔓延。
患者的癥狀是發熱、乏力、干咳,進醫院的時候還是輕癥,但病情惡化得快。沒有人知道這是什么病,可是細密的恐慌開始籠罩著這座城市,大量有疑似癥狀的人沖向醫院,造成了對武漢當地醫療資源的擠壓。
挺立在風暴中心的,就是被稱為新冠疫情風暴之眼的——金銀潭醫院。
張涵予將扮演醫院院長張競予,其人物原型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
袁泉則扮演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其原型之一就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主任張繼先。
對于劉偉強導演,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中國機長》的導演,大家認可他們的水平和能力。但另一方面,對于劉偉強導演、對于所有的主創而言,《中國醫生》的創作壓力,無疑是大了太多。
這一次,故事不再只是發生在小小的機艙里,它牽涉的不僅僅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于全世界……如何去講述這個故事,如何以小見大,成為了一道難題。
面對如此宏大的題材,如此嚴肅的故事,到底該如何著手,又如何能在短短的兩小時內,講一個能令觀眾信服的故事?
他選擇讓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座醫院里。
影片主角,是一群醫護人員,但不僅僅是醫生自己。主體內容,是醫護人員一線抗疫的過程,也有武漢人民為病魔斗爭的樣子
影片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
這樣一來,導演也就巧妙地讓影片的敘事,又回到了他拿手的行業題材。
在這座醫院里,每一個醫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次救援都是驚心動魄的戰役。
張涵予扮演的院長張競予盡管脾氣火爆,說著一口彎管子武漢話,毫無領導架子,卻是醫院的定海神針。
疫情最兇險之時,他力排眾議,接收源源不斷的病人;當所有醫生面對疫情都變得心灰意冷的時候,只有他還斗志昂揚,永不妥協。
他像是一個打不倒的硬漢。
但沒有人想到,其實他才是那個最“脆弱”的人:他不僅患有漸凍癥,眼見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衰竭;妻子也染上新冠肺炎,一度嚴重要插管治療。
由朱亞文扮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陶峻,可能是全片最有個性的一位醫生。
他說著一口粵普,張口閉口“撲街仔”。
不僅跟所有的病人們稱兄道弟、大開玩笑,并且初來乍到,就膽敢當眾與院長張競予叫板。
但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仍然是一顆赤忱的醫者仁心:當一位重癥病人宣告救治無效時,所有人都知道無力回天,面色灰白。
只有他還在繼續搶救,不甘心面對又一例病患的離開。
與他相比,李晨扮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吳晨光,則是典型的“好好醫生”。
在醫院,他平靜,可靠,悲憫,情緒穩定,樂于助人;在家庭,他也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
但或許你沒有想到,這樣一位單純的“好人”,也有崩潰的時刻。
當他站在天臺上,俯視著“空城”的武漢仍然繁華的夜景,以哽咽的語氣喊出——
“我也想救他們,但是救不過來啊!”
那一刻,實在是揪心又難過。
而易烊千璽所扮演的楊小羊,他年輕,不過是個住院醫,卻在緊要關頭上了前線,不會插管的他,開始被陶俊指責,勒令他離開ICU。但他沒有放棄,在休息時一次次練習,希望能盡自己的努力,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小醫生蛻變成大醫生的影子。
可惜,他還是年輕,為了幫助路邊的患者,不幸感染,但他也毫無怨言,作為醫生,他知道他面對的是什么,經歷了換肺手術,終于逐步好轉。
最后,袁泉所扮演的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再一次讓我們見證了女性的力量。
她的表演始終是真實而有分量的:她沉靜,溫柔,堅毅,冷靜;不僅永遠搶在一線救治病人,也總在悉心地保護自己手下的醫護人員。
似乎她每一次出現,都是滿面倦容;但她的眼神永遠是如此堅定和勇敢。
而當你看到那張傷痕累累的臉時,只覺得每一道勒痕,都同樣讓人感到觸目驚心。這是傷痕,也是功勛。
什么是“中國醫生”,我想,那一定是充滿紅腫勒痕的面容,和穩定平靜的雙手。
從劇本角度來看,這也正是影片的高明之處。
影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拍法,將故事的重點放在醫護人員身上。
這樣一來,觀眾的視角被拉近,我們能夠對每一個角色產生代入感,被每一個最微小的細節所打動。
與此同時,借由對醫院里孕婦、老人等病例的描繪,觀眾很自然地將視角拉到金銀潭醫院以外。
在“封城”的大背景下,拼命接單的外賣小哥,也是出生入死的平民英雄。
歐豪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他與她的妻子,承擔了劇中的重要角色,也展現了一個百姓的改變。
最開始,他同樣也因為疫情嚴重,不愿出門接單。但隨著妻子在醫院里即將臨盆,他因為“孩子”,而感同身受了那些缺少奶粉、缺生活物資的家庭。
于是,他也想要做些什么,去幫助那些同樣被困在城中的人。
沒想到,反倒因一時疏忽而感染。
意識到自己發燒的時候,他難以置信地坐在地上嚎哭,外賣盒撒了一地。
幸運的是,他最終和家人痊愈重建。
病魔拆散了無數家庭,讓血濃于水的親情,變成一紙冷冰冰的通知。
電影中的一位名叫張吉星的患者,由疫情之初就積極進行治療,陶醫生一路看他從患病到新冠疫苗呈現陰性,我們無不認為他將會出院,可惜,這并不是一個純粹的電影,就在黎明之前,他因為心梗永遠的閉上了眼睛隨著護士的電腦,一個名字映入眼簾,張子楓,她是兩位患者的家屬,孩子,可惜,她的父母,永遠回不來了。
在一個下雪天,她在小區樓下,從吳醫生手中接過雙親的遺物,雙眼發紅地問:“叔叔,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么辦?”
那時,屏幕外的我們,也濕了眼眶。
一個小伙子拿著奶奶去世的通知,心里默默的流淚,作為一個小人物,他最終做出了捐獻病體的決定,我們無法想象,那對他來說有多難,但有一個個這樣的小人物,為我們攻克疫情,邁出了一步又一步。
如今,中國疫情已經越來越好,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團結一心,這就是中華。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2
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這個冬天更漫長、更寒冷,也讓中國人民更團結、更自信。3月9日下午的思政大課上講述了許多疫情防控工作中所涌現的感人故事,在這場與疾病的戰爭中,醫護人員無疑是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是沖鋒在最前方的戰士,是最無私無畏的逆行者。
身處河南的“南大門”——信陽,我的身邊有許多從武漢返鄉的人員,疫情發生后大家對他們唯恐避之不及,但醫護人員卻勇敢逆行,在防疫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戴著單薄的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次前往武漢返鄉人員家中測量體溫,觀察癥狀。疫情面前,他們選擇勇往直前,默默守護,為家鄉人民鑄就“白色長城”。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裳,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在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1/3,這些年輕的一代,在災難面前,顯示出了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也會疲憊不堪,也會大汗淋漓,也會在暴力傷醫事件后痛心不已,但他們從不會放棄每一個等待救治的病人。每個人對偉大的定義或許不同,但在我心中他們就是偉大的,無懼病魔,不畏艱險,將希望帶到每一個需要他們的地方。
此刻,我們在家中所享受的安穩時光是前線醫護人員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換來的。我們在與家人共聚,可是無數醫護人員的家庭卻上演著離別。每個人都留戀家的溫暖,可是疫情當前,他們只能選擇逆行出征,也許他們在夢里早已無數次回到家中,一覺醒來卻只能擦掉眼角的淚痕重新投入防疫一線。
“蒼穹之下,縱有千古,卻從未有哪片土地比這里更桀驁和滾燙,也沒有哪兒的人比這里更赤誠和頑強,整整960萬平方公里的山川江河一直在被守護,守護她的從來都不是超人,是14億同根的家人。”疫情阻擊戰是一場人民戰爭,醫護人員為守護我們的美好生活負重前行,我們中華兒女更要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學習防疫知識,做到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響應貫徹國家號召,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就是對醫護人員最好的支持。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3
昨天終于去看了《中國醫生》,感動、敬畏、感謝,是觀看《中國醫生》之后最突出的`三層感受。
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曾一度讓我們陷入恐懼與悲觀之中,甚至有不少人還經歷著生與死的考驗。疫情期間的那些焦慮、煎熬甚至恐慌,都讓人不愿去回想。可是當銀幕上再次呈現出一幕幕抗疫的故事時,我們有的卻不是恐懼或焦慮,而是感動、敬畏與感謝。因為影片所勾勒的人物與事件都足夠真實,能夠輕易地引發我們內心的情感共鳴,于是才會顯得如此動人。
說幾個我喜歡的地方:對不完美人格的展示,比如想“插隊”的歐豪,高傲的朱亞文,“撲街仔”易烊千璽。張子楓只有一場戲,她的表演非常真摯感人。片中明星無數,很多都戴著口罩,我相信他們不是為了露個臉才來客串這部戲。袁泉,她太美了,如果讓我選擇一雙透過防護服護目鏡的眼睛,來在大銀幕上代表中國女性面對疫情的沉著冷靜、睿智勇敢、大氣美麗,我覺得就該是她。醫患之間的感情也很好哭,看到這已經分不清是電影還是現實了,現實是最好的編劇。
我最喜歡的其實是一個小細節:方艙醫院關艙后,兩個小護士開心地在光禿禿的床板上躺倒說:“現在就想躺著,什么都不想了。”多可愛啊,擊退病毒的就是這些年輕的、活靈活現的姑娘,跟身邊人沒什么兩樣,她們就是英雄的模樣。
我們是疫情的經歷者,我們所經歷的各不相同,但又在共同為抗擊疫情做貢獻。
中國醫生,用前線視角,更深入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艱難,更一線的戰場。當我們做好自身防護宅家時,是他們奮斗在一線;當面對未知病毒時,是他們在總結經驗,研究有效治療手段,他們有堅強,有挫敗,但從未放棄哪怕一個生命。
當看到,插管、拔管、搶救時,非常害怕,每一次治療都是在與死神搏斗,為的就是可以健健康康的回歸原本的生活。
而這部以武漢金銀潭醫院為視角的抗疫電影,也同時串聯了我們親身經歷的疫情階段,它既是一次復盤,也是一次證明,從早期的艱難抗疫,到后面的井然有序,總結見證屬于中國的集體式抗疫,而這也是最為行之有效的。
這部影片值得一看,讓我們用前線視角,回顧疫情,回到那個艱難抗疫的時期。
當然疫情遠沒有過去,大家也要多注意防護,保護好自己。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4
有時主流輿論會習慣性地贊美醫生、拔高醫生,而非以一個普通職業去看待醫生、以普通人去看待醫生,這在不知不覺間會影響一部分公眾對醫生的認知和期待:他們認為醫生就該犧牲自我,認為醫生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治愈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時,是帶著一種消費心理的:我花錢看病了,你就得負責把病給我治好;我把人活著送過來了,人沒了就是你醫術不精、是你把人給治死了,你就得負責……很多醫鬧事件的發生都源于此:患者認為自己花了那么多錢,醫生卻沒幫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錯解了幾個事實:
一,醫術的進步往往是技術的進步,就像朱良付說的,相比于醫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
二,再安全的手術,都可能存在風險,這是概率問題,醫生無法承諾百分百安全;
三,這世上還有太多不治之癥,以現在的醫學技術仍無法攻克。
歸結起來就是一個認知:醫生并不是萬能的。醫生會盡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屬也得有最壞的打算。
《中國醫生》讓我們看到醫生面對疾病的無力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孫自敏,談起她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在1990年,做過我們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顧性分析,做了以后讓人家很凄慘,所有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就剩一個病人,最后那個病人還是不在了,就整個全軍覆滅。也就是我們這么多醫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沒讓一個病人活下來。所以我當時不想當血液科醫生了……醫生再苦,它支持我們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們沒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講我們天天在做什么……”
《中國醫生》有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為它罕見地為公眾呈現了醫生在面對疾病的脆弱和無力。我們太習慣于“最后一刻營救”的神醫傳奇了,可事實上,醫院里經常有這樣無力的故事,醫生經常要承認自己面對疾病的無力。
這絲毫不會損耗醫生的職業光芒,相反,醫生這個職業讓人尊敬,就在于醫生哪怕時常被無力感擊中,他們仍選擇直面疾病,與之戰斗。就像有人說的,我們對于醫生這個職業的尊重,并非醫生萬能,而在于他們代表了人類可以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氣餒歸氣餒,孫自敏還是迎難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孫自敏帶領她的團隊進行非血緣臍帶血移植,終于攻克了臍帶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難題,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臍帶血移植中心,給許多白血病患者帶去了希望。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5
看完《中國醫生》,作為一個極其理性的人,這影片讓我流淚三四次,出來影院,天下著雨,我的淚水猶如這雨水長流不止。疫情期間,身邊發生著很多抗疫故事:大年初一,領導就回到單位坐鎮思考部署單位防疫和疫情可能給正常工作以及經濟帶來的影響;我在家不斷刷新著新聞,關注著國家行動和各地的治理舉措,大年初三中午剛吃完飯躺床上,領導一個電話叫我回去,說防控指揮部緊急抽調我,于是立馬收拾東西回單位,進城要經過好幾個村,可是路都被泥土封死,只能沿著田間小路,想法設法出去,回到單位后立刻去指揮部報到,參與防控任務;正月十二,單位開始參與卡口24小時值班,因為人手短缺,我晚上回來,立刻去往卡口換班,期間天氣惡劣,多日下大雪,但是同事們無一抱怨,沒有退縮。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逐步好轉,單位撤回開始輪班工作,我在指揮部和單位兩頭跑,一直持續了51天;各村村民都嚴肅守著卡口,一絲一毫不懈怠。我見證了疫情期間大家的緊張,也看到了廣大干部、村民的團結,更看到了形勢的好轉與大家的歡喜。我的表妹和另一個我認識的護士也先后參與了隔離酒店的工作,她們也都毫無懼色。他們是真英雄!
時代需要英雄,時代也產生英雄。《中國醫生》順應時代,見證時代,書寫時代及時代里的平民英雄。疫情沒有硝煙,危險卻堪比硝煙,沒有醫護人員、廣大干部、志愿者和老百姓,這仗我們不會這么快結束。回顧抗疫,展望未來,偉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疫情已然過去,仍要居安思危,謹遵防疫規定,保護自身健康。同時,愿全社會關心那些疫情下受傷的人,也希望他們站起來更加堅強,祝愿世界更好!
感謝《中國醫生》,感謝疫情中無私奉獻、堅守崗位、配合防疫的人們!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6
自7月9日《中國醫生》上映以來,我就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感慨萬千,雙眼都哭腫了,我為自己生在中國而驕傲。
《中國醫生》主要講了:在2020年初,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金銀潭醫院接受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在這一段時間里,無數白衣天使沖鋒在前,面臨種種困難:缺乏醫療物資、病人情緒不穩定、孕婦患上新冠病毒、患者床位不夠……在院長張定宇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白衣天使的爭分奪秒下,中國武漢再次進入春天的故事。
《中國醫生》故事中有許多令人感動、令人難忘、令人震撼的瞬間:例如張小楓父母雙逝,她的悲傷落淚;文婷帶領的戰隊換上白大褂的氣勢磅礴;武漢封城時大美櫻花之城陷入沉寂……我從這些瞬間感受到了中國力量。
這次疫情,讓無數家庭都換上了新型冠狀病毒,張定宇的愛人患上新冠肺炎,卻沒有床位;快遞小哥金仔一家仔都患上了新冠肺炎,搞不好有可能母女一尸兩命,整個醫院都十分緊張。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生全力以赴,制定了最佳的治療方案,最終一家三口全部出院。
什么是中國力量?萬眾一心、同舟共濟、迎難而上就是中國力量。在醫院,白衣天使們同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把自己的生死拋在腦后,一心一意救治患者。在全國,各個地區都派來媛鄂醫療隊,各個地區送來醫療物資,送來瓜果蔬菜,全國上下人民的心,都牽掛著武漢人民!在武漢,當地人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家不外出;志愿者們風雨無阻,為人們提供日常用品;環衛工人也不停歇,他們用酒精給小區、街道消毒,不給病毒可乘之機……這團結一心,英勇無畏和臨危不亂,就是中國力量。
現在,疫情還在全世界蔓延。對于疫情的肆意傳播,許多國家束手無策,眼巴巴看著人民痛苦著。而中國,一個強大的國家,再次向外國伸出援手,派出援外醫療隊。這就是中國力量!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100年前,革命先驅們就與中國人民凝聚了一種力量——中國力量,中國共產黨打倒了入華的侵略者,又進行了抗美援朝;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中華民族展現了中華力量;2020年抗擊新冠病毒,人們擁護黨,配合政府,聽從安排,再次用中國力量渡過難關!這怎不令人熱淚盈眶?
在遙遠的東方,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凝聚著一種力量——就是中國力量!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7
好久沒有去過電影院,那天她說一起去看電影,她因為喜歡易烊千璽看了中國醫生這部電影,而我喜歡朱亞文,這部電影讓我感受頗深。讓我感動的不僅是醫生的奉獻與擔當,還有面對疫情下所展現的堅強。
故事開端和疫情之初爆發一樣,與其說是電影,我感覺像是疫情的紀錄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年輕孕婦,曾有過不懂事與醫生鬧別扭的幼稚,有過不敢插管的膽怯,但更有作為一個母親的偉大:天塌了我也要把孩子生下來。“生命誕生,人類才能得以存續,孩子代表的是未來、是希望。”現實中,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對當時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們,有多大的鼓舞,我不得而知,但在電影院里,幾乎是所有人都被感動的稀里嘩啦。
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曾怕自己染上肺炎給家人添麻煩而拒絕接單,卻在聽到電話里聽到別人小孩缺奶粉的哭聲而觸動,為各家各戶日夜奔波。
年輕一代的醫生,曾有過像楊小羊一樣報名時的猶豫,曾有過像年輕女孩對滿臉勒痕和高壓生活的崩潰與焦慮,卻在醫院需要他們時挺身而出。
生命的意義并不僅在于活著,更在于人類生命獨有的光輝,所能創造出的不朽的精神。環境很絕望,但每個人心中微弱的光聚集在一起更明亮了。于是我在看到醫護人員伴隨著“草原最美的花,火紅的薩日朗”的歌聲跳著可愛的舞終是泣不成聲。
跟我們一起看電影還有她的妹妹,也是一名醫護人員,我看到她倆被電影情節里觸動后的淚水……
假如沒有疫情,就不會一夜之間讓人世間覆沒成煉獄,就不會讓蕓蕓眾生從享受著生活一下子跌落到“拼命地活著”的窘迫。
但假如沒有疫情,也就不會有后面那么多陌生人的相逢、相知、相助,不會有那些來自于平凡人的、震撼人心的戰斗、犧牲與壯舉。
在中國醫生的故事里,人性之美深深地打動了我。疫情過后的現在,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8
由劉偉強執導,劉偉強、李錦文共同監制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今日發布首批劇照,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周也、馮文娟、宋佳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悉數亮相,展現出生動的抗疫一線眾生相。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各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務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圖片影片通過精心的創作與制作,既真實還原了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直面疫情奮力營救的場景,又著力刻畫了人民群眾并肩同行匯聚抗疫力量的動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現了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實圖景,致敬在抗疫斗爭做出貢獻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國醫生》演員僅憑眼神就傳遞出角色面臨的挑戰!
張涵予飾演的張競予院長,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為原型,憑借超強的魄力與堅定的意志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面對疫情他眉頭緊鎖,但眼神中的堅定已經展現出了一個臨危不懼的硬漢形象。圖片袁泉飾演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馮文娟飾演的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飾演的婦產科主任黃佳慧,在一線并肩作戰。三人作為抗疫一線的女性代表,目光堅毅而冷靜,展現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而強大的氣場。
朱亞文飾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醫生陶峻、李晨飾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醫生吳晨光、易烊千璽飾演的住院醫生楊小羊,在不同的崗位上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眼神傳遞出緊張但絕不退縮的勇敢與堅定。圖片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飾演的孕婦小文,作為疫情當中的普通人,樸素而動人的眼神讓人擔心他們命運的同時,也敬佩他們身處疫情暴風眼但依然堅強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電影《中國醫生》以精良的制作全景式記錄了中國人民的戰”疫“景象,傳遞出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演員生動演繹了抗疫戰線上醫務工作者與普通人風雨同舟共渡難關的精神面貌,最全面的傳遞出絕不輕言放棄的堅韌態度。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9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剛上映的影片《中國醫生》。聽媽媽說,鐘南山院士和張文宏醫生給這部影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人們都不知道有新冠病毒的存在時,直到在金銀潭醫院發現有幾個一樣奇怪病例后發生的一些讓人悲恨交加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主角張院長在這期間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醫院的床位,防護服,氧氣瓶不夠;專家到來時卻因為停電;妻子的病情加重……這些事讓他本來平靜的心變得急躁不安,可是他一步步的走了過來,從黑暗走向光明守護住了親人。
文醫生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她永遠走在一線的戰場上,在開會的時候,她決定不和朝思暮想的女兒一起過年,卻奮斗在一線。在醫院中幫助了年輕的一家人:外賣小哥金仔,小文和他們在疫情期間剛出生的女兒樂樂,讓他們在死亡的邊緣走了一圈,又回來了。還有他默默奉獻的小賣部的老大爺,他也向文醫生問過有沒有床位,最后在家中去世,這時文醫生才有空聽老大爺發的語音,直到最后老大爺還不忘叮囑她去拿快遞,這是多么樂于助人的老大爺啊!在去世前還不忘讓她拿快遞。
最后中國打贏了疫情戰,我們的國家是多么偉大,在影片中有一位外國醫生,當他來到武漢時,驚恐的問:“你們是怎么讓他們在家里的?”這就是我們的中國。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0
2020年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風波十分的嚴重,這場疾情全球死傷慘重,只有中國的醫生及時治療。
新冠病毒把醫生再一次推到了最前列,他們是新時代的逆行者。在這場疾情中,醫院就是修羅場,醫生就是戰士!那些醫生從疫情剛開始就已經救人了,其中有一幕何其的震撼人心,當金銀潭醫院院長張競予問誰想參加這次的救治時,所有的醫生都陸續舉手報名,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吶感,又是多么的堅定不移。
我在這部電影中很崇拜2個人。張競予他的金銀潭醫院只是個傳染病醫院,可他仍愿意救治那些患者,甚至把金銀潭醫院所有的醫生都召拿起來,連行政人員都叫來維持秩序。為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全醫院都出動了。物資不夠床位緊缺,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救人,實在沒有的話就向其他醫院借;在這危急時刻,全中國上上下下一條心,連到中國研究的外國人都不可思議地問:"你們是怎么做到讓一千萬個人都居家的?"可這在中國上下一條心來看,簡直是最簡單的事。
還有就是外賣員金仔,自己的妻子還住在醫院,還有個嬰兒,可他還是堅持為他人送快遞,起初他是不愿送的,可一個母親打電話時他聽到了那頭的嬰兒哭聲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的驅使下,他也決定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
我們應該尊敬那些一線醫生,把他們的付出銘記于心。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1
今天我去看了一部關于疫情改變的一部電影——《中國醫生》。
這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醫護人員們手足無措,病房里病人們非常的害怕,院長看著持續上升的死亡病例;看著病人沒有床位和擁擠的病房;因為氧氣不足而發生了爭吵;防護服口罩,防護面罩等防疫物資,各大醫院紛紛來幫助,也有從上海和廣東的兩家醫院來幫助他們。國家也從四面八方召集各地的醫護人員來救助武漢,鐘南山院士也說過:“武漢一定會挺過去的,因為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電影中有很多感人的片段,但是令我最深的一個片段就是——因為媽媽臨近生產,卻不幸得上了新冠,通過醫生的不斷努力和她的堅強的意志最終抗勝了病毒病勝利的產下一名嬰兒,可是他的爸爸因為偷偷去接單,為了掙奶粉錢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可是當我以為他不幸去世時,到最后他們一家三口快樂地在公園里游玩。
看到每一個醫護人員的臉上都是戴口罩和面罩的痕跡,因為物資緊急,他們不舍得脫掉防護服她們身穿紙尿褲,為了就是節省物資。累了,他們就吃泡面;困了他們就和衣而眠。他們與家人分開了很久,也有的醫護人員因為工作也不幸感染上了肺炎,也有的議會人員犧牲了。
讓我們一起緬懷那些醫護人員吧!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2
反映抗擊新冠疫情歷程的電影《中國醫生》,7月9日正式全國公映。
影片由劉偉強導演,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邀出演,歐豪特別出演。當然還有佟麗婭、宋佳等客串。
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卻是一部實實在在令人感動與揪心的大片!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的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武漢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之際,武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而焦點的中心地帶,就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這里是中國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也是電影《中國醫生》聚焦的“抗疫主戰場”。當然劇中也穿插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倉醫院及其他醫院。
電影取材與現實,把觀眾拉回到了去年1月份,讓大家更加了解武漢,看到普通人如何在經歷短時間的混亂后,克服了自身的恐懼配合隔離、眾志成城;看到國家自上而下全民同心、各司其職的將疫情的數字一點一點往下降。
劇中同時穿插了外賣員、流調員、社區工作者為防疫抗疫貢獻的力量,同時也講述了方倉醫院的故事。
故事讓我又想起了去年看的兩部抗疫防疫電視連續劇《最美逆行者》《在一起》。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3
《中國醫生》是一部新上映的感人影片,而我和爸爸媽媽也因躲避措不及防的大雨而有幸觀看。
它很像一部紀錄片,承載了許多疫情時期的感人案例。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一看就忘不掉的鏡頭。
比如說在那個天臺上,他撕掉了那封遺書,并鄭重其事的告訴另一個人:“她想要的是你活著回去。”在那樣一個特殊時期,生死存活無人知曉,而這句話,堅定了他們必勝的信念;還有在那個小公園里,主任試圖勸說青年捐出自己長輩的遺體,好進行研究,制定方案,而那青年從哭訴到含淚答應,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使人心酸;以及當張小楓接過自己父母的死亡通知書后,眼里充滿了淚水,問:“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了父母,該怎么辦?”雖只是短暫一個鏡頭,卻引人深思,禁不住潸然淚下。
然而,我印象最深的莫屬那個家庭了:先是母親不幸感染,在醫院一邊接受治療的同時,一邊艱難地產下孩子,讓人不禁感嘆母親的不易,而父親作為快遞員,為了賺奶粉錢,也感染上了病毒。而最終,他們一家人都成功出院時,更是讓人為之高興。
看了《中國醫生》后,我不禁回顧那段特殊的時光,夜晚,小區居民齊喊加油;醫生張定宇雖身患漸凍癥但依舊奮戰在一線;各地寫下請戰書……是什么讓他們這樣做?影片中也給出了解釋——集體主義精神。大家都在為他人著想,所以我們得以成功。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齊心協力,一切困難統統不在話下。團結,不正是我們從中學到的嗎?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4
我比較喜歡這部片里,對人的細致描寫,片中經常有給演員眼睛的特寫鏡頭,準確來說,是給演員眼神的特寫鏡頭。
因為影片講述的是金銀潭醫院在抗疫初期的事,在那個非常時期,大部分人都是戴著口罩的。
所以片中的大部分演員,大部分時間,要么就是戴著口罩,要么就是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
這時候,要想傳達一些情緒給觀眾,一般就會給眼睛特寫。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通過眼神表達出情感。
其實,平日里,我坐公交車上下班,我就很喜歡觀察周圍人,觀察他們的表情、觀察他們對周遭人的反應,比如甲背著大書包擠著乙,乙微嗔微怒又隱忍不發的表情;比如車上上來一個身材姣好、穿著清涼的女子,周遭人或艷羨或嫌棄的打量眼神,我會在想,他們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揣摩他們心里的想法。
這樣一來,冗長的公交之旅,仿佛也增添了不少樂趣和韻味。
但是,除去公交車這個場合,生活中大部分時候,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反應,我還來不及琢磨,就轉瞬即逝;或者手頭上有事在做,時間不容許我對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做太多的思考,就推著我急沖沖地往前走了。
看電影的時候,則不然,你作為一個旁觀者,能夠心無旁騖的去感知這個眼神,并且好電影的節奏也把握得比較好,留給觀眾足夠多的時間去揣測這個眼神、琢磨這個眼神、品味這個眼神。當然前提是,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就靠眼神就能傳遞所有想說的。
《中國醫生》就有很多眼神傳遞情緒、眼神傳遞臺詞的鏡頭,經常是,一個眼神特寫,并留白一些時間,演員演得多,說得少(相對),給了觀眾很大的感知空間。我挺喜歡這樣的。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5
由劉偉強執導,劉偉強、李錦文共同監制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今日發布首批劇照,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周也、馮文娟、宋佳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悉數亮相,展現出生動的抗疫一線眾生相。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各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務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圖片影片通過精心的創作與制作,既真實還原了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直面疫情奮力營救的場景,又著力刻畫了人民群眾并肩同行匯聚抗疫力量的動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現了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實圖景,致敬在抗疫斗爭做出貢獻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國醫生》演員僅憑眼神就傳遞出角色面臨的挑戰!
張涵予飾演的張競予院長,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為原型,憑借超強的魄力與堅定的意志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面對疫情他眉頭緊鎖,但眼神中的堅定已經展現出了一個臨危不懼的硬漢形象。圖片袁泉飾演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馮文娟飾演的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飾演的婦產科主任黃佳慧,在一線并肩作戰。三人作為抗疫一線的女性代表,目光堅毅而冷靜,展現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而強大的氣場。
朱亞文飾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醫生陶峻、李晨飾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醫生吳晨光、易烊千璽飾演的住院醫生楊小羊,在不同的崗位上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眼神傳遞出緊張但絕不退縮的勇敢與堅定。圖片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飾演的孕婦小文,作為疫情當中的普通人,樸素而動人的眼神讓人擔心他們命運的同時,也敬佩他們身處疫情暴風眼但依然堅強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電影《中國醫生》以精良的制作全景式記錄了中國人民的戰”疫“景象,傳遞出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演員生動演繹了抗疫戰線上醫務工作者與普通人風雨同舟共渡難關的精神面貌,傳遞出絕不輕言放棄的堅韌態度。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6
這個片子最大的困難就是認人,好多演員都是因為戴著口罩,我都認不出來了。如果單純評價電影要素,無論是故事、鏡頭語言、剪輯,《中國醫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過從觀看后的感覺上上,我們會發現,看完《中國醫生》后,有一種筋疲力盡的感覺。因為整部影片都在燃燒你的情緒。
是的,這部電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緒,不用考慮啥電影劇情,啥鏡頭。
觀眾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觀察鏡頭、劇本、表演到不到位,他們想要的是一種情緒的擴大化,無論是喜感的,還是悲情的。在這一點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想通過情緒的渲染來吸引觀眾。
這個片就是能讓你哭,從片頭哭到片尾,從一開始的`傷心和無奈,到最后的激動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淚水來自于悲傷。
影片并沒有為疫情的到來做鋪墊,而是直接就看到一個個患者被送進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們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們能看到竭盡全力想讓病人活下去,但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的醫護工作者。
影片中的搶救治療鏡頭都較為專業,會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影片并沒有渲染病毒多么恐怖,而是突出一種人面對未知疾病的無力感。
竭盡全力,但是病人仍舊一個又一個的離去,這種無力感恰恰是醫生最能夠感受到的,這也是最打擊他們內心和意志的東西,所以我們能看到,有退縮,有放棄,有抱怨。
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親人也被感染,自己卻無可奈何,幫不上忙。
我們看到因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經從他們留下的求助變成了最后的遺書。
我們看到拿到父母遺物后無所適從的女孩子。
影片里的新冠病毒就像飄蕩在城市上空的墜天使一樣,肆意的嘲弄眾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難度,大家都帶著口罩,更多的還是需要肢體語言。
人因為無力,人因為事與愿違,人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人面對病毒,從無可奈何,轉變到了一種恐懼感,這種對無可奈何的恐懼,與我們之前接受的人定勝天的價值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會讓觀眾更震撼!
人唯有之時方能勇敢。
是的,當我們在最絕望的時刻,當病人和銀幕前的我們在最絕望的時刻,那些醫護工作者所爆發出的勇氣就顯得如此耀眼,以至于我們的眼淚會不自覺地流出來。
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婆娑起皺的手,看慣了布滿勒痕和汗漬的臉,要知道,這些護士們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華。
電影中的臉,要比海報上的觸目驚心得多。
他們同時承受著身為一名醫生、一名護士,身為一名母親、一名丈夫的雙重壓力,他們救人,但是卻對親人的境遇愛莫能助。
影片中沒有從天而降的救星、沒有絕世武功的頓悟、沒有干掉總Boss后的逆轉,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后再次站起來,然后再失敗再起來的過程中,實現的勝利。
沒有超級英雄,只是一群哭過、退縮過、迷茫過的普通人。
他們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罷了,他們的眼前是病毒和絕望的患者們。
也許是因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遺憾還是挺多的。
我曾經暢想,能夠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一名穿著防護服的醫生就在那里,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過電影的鏡頭,我們能看到比那張照片更美的一幕。
這張照片其實是最適合放到大銀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漢夜晚的大合唱,歌聲從一個陽臺到一幢樓,再到一個小區,然后是整個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這些都成為了影片的遺珠。
當然,我們不否認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線的缺乏,以及缺少一個作為災難性電影需要貫穿始終的核心戲劇沖突,同時人物支線上也是過于繁復,因為人物視角過多造成了每個人物多給予的筆墨有些少,如果沒有演員功底的支撐,很難體現出一個活靈活現的,站立在這個歷史時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個人認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點,就只有朱亞文了,這個張狂、魯莽、毒舌的專家,同時也具備著頑強、干練、高度的責任感等特點,是影片中唯一個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張子楓的角色,短短幾分鐘,但是說出了最催人淚下的一句話:”沒有爸媽的孩子怎么活?“張子楓客串的那幾分鐘,很精彩,請注意她的手,握著拳頭,并不想去接父母的遺物。
很遺憾,其他幾個重要人物,包括張涵予的張院長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璽扮演的楊小羊等,雖然戲份很多,但是并沒有給到我們特別多的亮眼之處。
瑕不掩瑜,這部影片的賣點本就不是演員,本就不是一個多么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燈光、聲效、特效,真正感染觀眾的,讓觀眾流淚的是那隱藏在死亡、絕望、未知后面的勇氣和醫者仁心。
當醫院的院長無法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時候,當護士把自己的長發剪掉的時候,當一個城市能夠用十天時間建起一座醫院的時候,當一座城市迎來了兩萬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者時……吾國!吾民!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7
看完《1921》隔天去看《中國醫生》,其實是抱著肯定會有失望的心情去看的,畢竟這個題材的電影現在想要拍的寫實又深入不現實。
結果看完感覺還不錯,雖有瑕疵,也瑕不掩瑜。本片個人評分三顆星,括弧黑體加粗及格。
這是一段我們都親身經歷的歷史,并且在疫情尚未結束的今天,這段歷史還在繼續,并未寫好結局。
上層視角是電影中段進入的調查指導組,中層視角是本片大篇幅描寫的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下層視角是占稍小篇幅的快遞小哥,病人等普通民眾,總體占比讓人可以接受。
張涵予的表演自然是影帝級別的正常發揮,朱亞文表現出了一個不同于刻板印象的雅痞醫生,易烊千璽和張子楓有松有放,可以接住戲,亮點是袁泉。這幾年我沒有特別關注過她,只看過她演的幾部電影,我發覺她似乎從一個偶像演員成功的轉型了。她表演自然真摯,渾然天成,除了眼睛和肢體,連毛孔都有感染力,有趙薇和周迅當年的那股靈氣,并且似乎比她們兩個更進了一步。
可能是閱歷和內涵的積累,她身上多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慈祥感,這種感覺在《中國機長》和《中國醫生》中特別明顯。這是不同于趙薇,周迅,孫儷他們在愛情片或者文藝片里的靈動,它是一種安靜柔軟而有力量的女性魅力,或者說是更貼近東亞女性精神內核的演繹。
歐豪在《1921》和《中國醫生》中的表現一如既往,他在主旋律的路上一路狂蹦,似乎找到了財富密碼。從《烈火英雄》,《中國機長》,《八佰》《金剛川》再到這兩部電影,沒想到我居然也看過他這么多部電影了,當初發微博那個他似乎是上個世紀的事了,他的表演不是說不好,只是說還不夠好到超過其他人的地步。他可以擔得上一個男三號,還不夠單獨撐起一部片。
這部電影從演員的表演上討論是完全及格的,算有誠意且對得起票價的作品,它有細節有多方視角,還原了疫情開始時緊張恐慌的醫院現場。如果要說缺點,一是插入中醫,二是易烊千璽后期生病的那一段劇情略微突兀,三是沒有對歷史的反思。
學習歷史是為了反思歷史,而不是僅僅為了歌功頌德,如果都沉迷于拍馬屁和喝彩,不反思不吸取教訓,最終喪事都會喜辦,留下一地雞毛。這部電影在宏大敘事中稍微有關注渺小個人,沒讓他們淹沒,但也僅限如此。
第三點對于別的電影其實屬于苛刻的要求,畢竟現如今,要上映的綜藝節目哪怕一句無關痛癢的歌詞都會被打成諧音字,更何況電影。我當然知道現在不是可以拍出《霸王別姬》和《讓子彈飛》那種藝術上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思想上也有批判反思的年代了。但是劉偉強既然導了《無間道》,《傷城》,也是《重慶森林》,《旺角卡門》的攝影,這部寫實電影對于他的水平也來說僅僅是平庸之作,居然也好過大陸電影的平均水平了,這一點恰恰就是最有諷刺意味的寫實之處。
時代的灰塵落下,黃土隴頭送白骨,這一頁終將會被寫下,被銘記。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8
“要么不拍,要拍就拍最真實的一面”這是導演劉偉強常說的一句話。
從《中國機長》到《中國醫生》劉偉強導演用最真實的電影語言講訴著中國人的故事。
在國人的期待中,《中國醫生》如期上映了。
本片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這場浩大戰役中紛紛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浴血奮戰在武漢抗疫前線,不顧自身安危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這部時長124分鐘的電影,讓每一位觀影者都在揪心、淚水,淚水、揪心中度過。電影開篇不久,鏡頭就聚焦到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動員大會上,醫生報名參戰的一幕擊中了我的淚點。銀幕上的畫面開始模糊,江漢義工抗疫的場景漸漸清晰。也是在同一時刻,“江漢義工戰疫突擊隊”組建時也是這樣的場景,“我報名”,“算我一個”,“還有我”,“還有我”……當初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將你們稱之為英雄絕不為過。
我從未這樣近距離目睹生命的脆弱,從未這樣近距離感受醫者的無奈。醫生們摘下口罩,臉上的勒痕讓人心疼。面對無法挽回的生命,中國醫生內疚又心痛。在人類未知的新冠病毒面前,中國醫生拼盡了全力,甚至搭上了自己。世界在說:感謝你中國醫生,你們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眾所周知,2020年的疫情,是屬于每一位中國人共同的記憶。電影院座無虛席,看電影就是一種情景再現的方式。時間也許會模糊記憶,但在國家危難、人民需要的時刻,那些不顧個人安危的逆行者們,為挽救他人生命而去拼命的中國醫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醫生亦是凡人,凡人就會有情緒。鏡頭聚焦到袁泉飾演的醫生文婷,下班脫下防護服后,我從她的眼神里看到疲憊、迷茫、自責、無奈。當她得知小賣部的老趙死后,邊聽著老趙的語音邊含淚吃飯,那一刻,我和整個影院哽咽成了一片。
2020年的抗疫之戰,焦點在武漢,聚力在全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每一位中國人都在創造著“中國奇跡”。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春天,而我們把心中的美好與希望放在春天的路上,我們相信,既然是春天就會有百花盛開的嬌艷。
武漢解封的那一刻,煙花滿天,中國醫生與中國人民贏得了這場人類與死神的亡命賽跑。一年之后,那個不尋常的春天,那個被烏云籠罩過的一百多天,被濃縮成124分鐘的電影,讓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再現。偉大盈滿了我的眼眶,中國醫生守護著全人類的健康!
什么是醫生?“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外國專家來武漢考察時驚嘆“你們是怎樣做到的”?中國人的回答是“我們中國人本就信奉集體主義和利他精神”。
電影很好看,124分鐘每一秒鐘都精彩。也許是一閃而過的鏡頭,也許是一句對話,你的淚點就會崩塌。這不僅僅只是一部電影,這是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一段中國往事,是中國人不畏艱險戰勝困難的勇氣。
中國醫生好樣的,我們為中國醫生點贊!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19
《中國醫生》讓我哭濕了三張加厚紙巾,四層的哦。
小伙伴兒,看電影《中國醫生》,別忘了多——多——多備紙巾。
不過我哭,可不是因為電影煽情,而是因為“真實”,電影以平實的敘事形式,為觀眾呈現出了疫情中,醫護第一線的狀態——毫不夸張的說——疫情簡直就是一場戰爭!
電影從人們還不認識“新冠病毒”開始,那時候,大家的生活還是延續著昨天的樣子,快遞還是不著急拿,春節將至,節慶準備依然有條不紊。
直到“新冠病毒”突襲。
鐘南山爺爺說,武漢是一座英雄城市。
是啊,武漢之所以是英雄城市,是因為她有著一個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兒女,還有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兄弟。
《中國醫生》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院長由張涵予老師演出。看完電影,我還納悶,為啥給院長安排一個漸凍癥的疾病呢——沒必要的嘛。
早晨我去查了查人物原型,一查我便又哭了。
原來不是電影在做藝術夸張,而是那本就是真的。
電影里,當疫情結束,援助醫護準備離開時,張院長對大家說,你們都是超人。
張院長啊,您也是一個超人。您本身有著漸凍癥的疾病,家里太太也確診了“新冠肺炎”,您卻能夠堅守住第一線,您也是超人啊!
電影里為我們呈現出醫護人員最真實的樣子——他們想勝利,想救人,他們恨病毒,他們也會想家人,也會疲憊……他們和我們千千萬萬普通人一樣有喜怒哀樂,然而,疫情面前,他們成了鋼鐵戰士。
《中國醫生》之所以感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電影其實講述的不僅僅是醫護人員,還講述了一千萬武漢人對全國乃至全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一座城停擺,但生活不會停擺。所以,快遞小哥才無法停下來,他是怕的,但他的心也是肉長的。
一座城休息了,但生活沒有休息。電影里,文婷說:疫情總會過去,日子還要過下去。
為了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武漢封城,一千萬人自覺在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電影里,國外專家過來,問咱們是如何做到的,是如何說服這一千萬人。
——我們的回答是,我們中國人本就信奉集體主義和利他精神。
僅僅一句話,道盡了武漢的英雄之處——我們哪里需要什么說服。這不光是因為我們骨子里的集體主義和利他精神,還因為我們“相信”——就像電影一開頭,院長開會時說的,“共產黨員24小時待命”——我們相信我們的黨和我們的國家。
記得疫情時,工作雖然未恢復,但我必須去EMS領一個工作快遞,那天早晨路上幾乎沒有人。我去郵局的路上,會路過一個過街天橋,天橋邊是一個停車場。我看到社區工作者們在鏟雪。
那一刻,我感動的想哭。當時我就想,也就是我們中國,我們中國才會有一早起來給老百姓鏟雪的社區工作者,哪怕沒什么人出門,哪怕他們的本職工作和鏟雪根本不搭邊,哪怕他們是因為疫情被臨時抽調到街道、社區,只因為他們是一名共產黨員!
這一件最細小的事,就能夠看出我們的黨為我們做事的決心和實干。所以,別說是武漢一千萬人,就是我們全中國,哪里需要什么說服,我們太相信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了。
所以,武漢的英雄不光在于她的堅強和不屈,還在于她的相信和自信。
《中國醫生》是心懷悲憫的電影里,有一句臺詞: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
一句話,把患者和醫生的心聲都覆蓋到了。
而最讓人感動的,是《中國醫生》讓大家看到了醫生的無奈與無力。看電影時,我突然明白了醫生這個職業的神性——醫生可能是這世界上最痛苦的職業。
為什么呢?
因為醫生要經歷太多的失敗。而失敗的代價是生命的流逝。
我突然發現,對于醫生來說,失敗是常態,而成功卻是稀有的。
因為,一個人終究會死去。就像電影里那個死于心梗的患者。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死去,這是宇宙定律,而醫生的所作所為是對抗宇宙定律,他們在和死神搶人。
但一個人,即使不被疫情奪去,也會被衰老或者其他疾病奪去,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所以,醫生真的會是最痛苦的一個職業。因為他們只能暫時把人留下,特別是哪怕是暫時留下,也是千難萬難的。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好好關愛醫生吧,他們一定是痛苦的。讓我們對他們說一句:這不是你的錯,謝謝你。
其實,我們中國人是幸福的,因為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也會有一群人,盡全力挽救過我們,全身心的關愛過我們,發心想讓我們好起來——他們叫做《中國醫生》。
電影超級好看,很多地方我都沒有覆蓋到,很多地方,可能僅僅是一個鏡頭,一句話,就讓人淚奔了。
小伙伴兒們,這是咱們自己的英雄、自己的超人的故事,是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一段中國往事,是一段我們經歷了的真實的時期。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20
由劉偉強執導,劉偉強、李錦文共同監制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周也、馮文娟、宋佳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悉數亮相,展現出生動的抗疫一線眾生相。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各方艙醫院等單位,以武漢醫務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斗爭。
有人說不應該稱為《中國醫生》,而應該改為《中國醫護》,畢竟馳援武漢的大部分是護士,假如不叫《中國醫生》,叫啥名字合適呢?不過影片講述的是醫生的護士。
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當一群人站在了最前方,大眾雖然看不清他們的臉,但是記住了他們的故事,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中國醫生。
張涵予作為主創人員之一,飾演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競予,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為原型。
袁泉飾演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婷,馮文娟飾演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飾演婦產科主任黃佳慧,在一線并肩作戰。三人作為抗疫一線的女性代表,目光堅毅而冷靜,展現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而強大的氣場。
朱亞文飾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醫生陶峻、李晨飾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醫生吳晨光、易烊千璽飾演的住院醫生楊小羊,在不同的崗位上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眼神傳遞出緊張但絕不退縮的勇敢與堅定。
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飾演的孕婦小文,作為疫情當中的普通人,樸素而動人的眼神讓人擔心他們命運的同時,也敬佩他們身處疫情暴風眼但依然堅強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畢竟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憶影片,眾所周知,新冠一開始是未知的,但在高傳染率下,院長依舊呼吁大家自愿參加,四字弟弟一開始的膽怯與迷茫,真實。到后來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也不幸感染,最后得以康復。源源不斷的病人,診療室里一床難求,袁泉堅毅的眼神令人折服。總有人會抱怨會放棄,可也有人為了使命去堅持。一開始心高氣傲的陶駿,也慢慢變得食人間煙火。
影片中的搶救治療鏡頭都較為專業,會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在《中國醫生》的片場有一個人的權力比導演還大。他就是《中國醫生》的醫學顧問,武漢同濟醫院急診與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冉曉。
為了完美呈現影片,《中國醫生》這部電影從劇本的修改、演員的培訓、美術置景的設計等方方面面的前期籌備,都要經過一線抗疫醫生的專業把關。
導演劉偉強給了冉曉一個很大的權力,只要他發現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出現醫學錯誤,那他就可以隨時喊停,修正后再重拍。
其中有一場戲,是金銀潭醫院遭遇停電,照明電路突然中斷,ICU短暫陷入了混亂。在導演原本的設想里,他希望能通過停電制造出一個更強烈的戲劇沖突:不僅照明電路要停,甚至所有設備儀器也都停電,然后醫務人員手動去搖呼吸機、透析儀等等,讓它們運轉,之后接上病人的病情惡化。但冉曉立馬告訴導演,一定不能這樣拍。因為如今ICU病房的儀器設備都有后備電源,一旦停電,后備電源至少可以維持半個小時的運轉,照明的電可以沒有,但儀器一定不會停。
正是因為有著冉曉這樣負責的醫學顧問,《中國醫生》的成品后才會專業到讓鐘南山和張文宏都挑不出毛病。
從觀后的感覺上,我們會發現,看完《中國醫生》后,有一種筋疲力盡的感覺。因為整部影片都在燃燒你的情緒。這個影片能讓你哭,從片頭哭到片尾,從一開始的傷心和無奈,到最后的激動和自豪。
何其有幸,生于華夏,生于盛世,不經戰亂。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21
2月18日,一個悲傷的消息出現在不少人的朋友圈——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于2月18日10:54分去世,年僅51歲。在這次武漢應對新冠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醫院接到征用通知,23日左右開始接收病人,全院幾百名醫護人員,從院長到醫生,一直在一線超負荷運轉。住院治療期間,他多次拒絕同在抗疫最前線、在另一定點醫院擔任ICU護士長的妻子的照顧,并一直擔心會不會傳染給別人,還留下醫療預囑:“如果萬一,不要插管搶救。”劉智明的殉職,讓家人、同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劉智明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醫道:“以我生命,守護生命,燃盡一生,只因我是醫生。”英雄,一路走好!
這個春天,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猝不及防。在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脅時,有一群人如鋼鐵洪流一般,逆流而上,駐守在疫情一線。他們沒有武器,沒有超人一等的體魄。他們以信仰的白衣作為戰袍,在人群中逆向而行,與最危險的病魔殊死搏斗,他們感動著我們,也牽動著我們的心。
這群人的名字就是“中國醫生”。正因為呼應了當下人們對醫生群體的關切,近日上線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引發社會思考。《中國醫生》獲得關注,首先在于它所蘊含的真切的、炙熱的、足以打動人心的力量。《中國醫生》將鏡頭對準成都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6家大型三甲醫院,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深入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鏡頭更多聚焦的是“醫者之心”,以及他們身為普通人的真實悲喜。
在《中國醫生》第一集《摯誠》中是朱良付對著鏡頭無奈、沮喪又不解地說,“曾經有個老太太,是一個老爺子的家屬,那個阿姨說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說我把他家老爺子給害死了。我跟那個老爺子我們在病區里關系很好的呀,他也很慈眉善目,我也不希望高灌注(腦高灌注綜合征)發生。但他們也知道你是個好大夫,那個老太太一邊這么說一邊還說,‘我近來高血壓了,你再給我看看’,但是不耽誤她投訴你。”
心腦血管病是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發病緊急無前兆,短時間內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殘乃至致死,很多大型醫院為此專門設置了綠色通道。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同時也是醫院心腦血管綠色通道的發起者。所謂的綠色通道,按紀錄片中的說法,要像軍隊一樣的,要做到24小時全天候,所有醫生鏈條都是住院值班,才能做到爭分奪秒去搶救患者。片中,一位83歲的患腦梗的老太太,從打電話到搶救,僅僅用了12分鐘。手術結束后,朱良付騎上一輛“小電驢”,匆匆回家吃飯,和大女兒聊兩句天、瞅一眼襁褓中的小女兒,又接到了急診電話。朱良付穿上大衣奔出家門,打車趕往夜色中的醫院。
“天天這樣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有時候就擔心我會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的家庭責任沒有盡到,我自己的醫療責任也沒有盡到。”朱良付有過對生命的懷疑,更有著“不能死”的決心,“我現在是主任醫師,差不多要用25年才有可能培養出來,我現在44歲,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中國醫生》有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為它直白又實際地為公眾呈現了醫生在面對疾病的脆弱和無力。我們太習慣于“最后一刻營救”的“驚天逆轉”了,可事實上,醫生是平凡的,醫院里經常有這樣無力的故事,醫生經常要承認自己面對疾病的無力。
但,這絲毫不會損耗醫生的職業光芒,相反,醫生這個職業讓人尊敬,就在于醫生哪怕時常被無力感擊中,他們仍選擇直面疾病,與之戰斗。就像有人說的,我們對于醫生這個職業的尊重,并非醫生萬能,而在于他們代表了人類可以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性的希望之光,用平凡鑄就偉大。
醫生憑借醫術給患者帶去治愈和慰藉,文藝作品通過故事給社會帶來更多的信任和力量。據說,《中國醫生》紀錄片中的幾名醫生也參與到了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支援的一線隊伍,疫情終究會過去,祝愿奮戰一線的醫生平安歸來。
【觀看《中國醫生》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國醫生》心得體會04-30
觀看《輝煌中國》心得體會11-09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06-13
觀看《中國驕傲》心得體會03-25
中國醫師節醫生心得體會范文02-11
觀看輝煌中國心得體會09-17
觀看感動中國心得體會07-24
觀看《中國夢勞動美》心得體會06-02
觀看《中國驕傲》心得體會3篇03-28
觀看2022《感動中國》心得體會通用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