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
為了可以記錄自己的教學活動感想,經過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可以書寫詳細的心得體會進行反思。那么,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精選25篇),歡迎閱讀。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給語文教師在教學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本次培訓中,我較系統地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找出了和以往課程標準的異同,明確了今后的教學側重,為自己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主要采取以下幾點作法:
一、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提高閱讀、背誦的地位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引導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四、樹立大語文觀
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2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近期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對素養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認識。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
那么怎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體現出核心素養呢?
通過學習,知道在教學培過程中,注重文化對學生的熏陶,還得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可從以下方面在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
第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在課堂內充分體現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是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
第三、傳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一個交流,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學生為主題,那就盡量給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讓學生真正實現“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學生盡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可以實現能力的發展,增強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注重積累,海量閱讀經典書籍。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積累優美、新鮮的語言材料,并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中華傳統經典作為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辟的語言和深邃的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于核心素養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3
8月18、19日,我們中心學區的語文教師在中心學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中心學區教師素養與能力提升培訓”,本次培訓旨在提高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與能力等方面的水平。通過傾聽孫雙金專家的“傳統文化與語文童子功”的講座、優秀教學能手吳靜教師的精彩課堂《盤古開天地》和“整本書的閱讀”專題講座,朱萍老師的“統編習作教材理解與教學設計”講座,我受益匪淺。孫教授的講座從讓大家先看一個關于李尚榮事跡的小視頻開始,視頻中的小尚榮剛六歲,但她淵博的古詩詞知識和不俗的言談,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講座就此開始,孫教授就是想讓大家明白,語文功底應該從小培養,從閱讀大量的優秀傳統讀物開始。聆聽孫教授的講座,對語文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培訓期間,我們聽了一節吳靜老師的課,我們從中學到了如何上新教材課,吳老師不僅把文本重點突出來了,又擴展了學生相關的知識面,從中我們得知,語文的學習不能僅限于課本,要突出文本知識,又要能跳出來,與相關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這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聆聽朱萍老師的寫作講座,明白了新教材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不要局限于成人的思想,這與語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相輔相成的,今后的寫作應該放開學生的手腳,展現孩子們的個性,這是語文寫作教學的方向,為今后我們的教學提供了科學依據。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語文新教材教學了一個新的認識,參與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讓我在學習中收獲,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通過學習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極大地提高,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更加刻苦,更加認真,更要積極地參與與其他老師的交流與討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為我們的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4
從上學期開始,我初次接觸并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的視野。今天我們交流的是這本書中的第三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它當中最具有價值的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際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而是復雜的多向關系。可以說,任何一項好的策略都同時體現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條好的理念也同時需要多項策略去落實。
整體化的具體策略當中,指出了改變從單個知識點的識記到理解再到應用的認知路徑,轉變知識導向的傳統教學模式,姚嗣芳的單元整合教學法對我很有啟發,當中她改變傳統的逐課設計模式,變為按單元進行整體預設,把整個單元由幾個模塊組成,圍繞單元核心目標,去掉一些大量無味的朗讀知識,枯燥無味的作業,圍繞核心目標集中力量,精準出擊。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很值得大家去借鑒學習。
情境化策略,通過聯系生活、實物、圖像、動作、語言新舊知識的關系、背景知識或場景、問題創設情境。不論我們采用哪一種教學情境,都要抓住教學情境的實質和功能,才能促使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在我常的科學課上,也時常為學生準備一些實驗道具,舉一些生活事例,結合多媒體圖像教學,學生表現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活動化策略中,我重點閱讀了有關于科學方面的,了解到了科學活動的核心環節即:提出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求證,只有學生參與了這兩項環節,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科學探究的產生,也讓我在科學教學中有了更一步的認識。
自主化教學改革案例:徐州市的學進去、講出來計劃;張學新的對分課堂:一半教師講,一半學生討論,學生真正的享有了應有的權利,承當了應盡的責任,體現了對學生最大的尊重,因此也使課堂變得存滿樂趣娥、生機勃勃。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5
學習完《教師禮儀素養》一書,放眼一望,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全校教職工更有涵養雅量了,更加陽光漂亮了。這種感覺里,或許有先入為主的理想成分,但絕大部份是真實的。一本書為什么有這樣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有三。
一、文化立人,立在根本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同樣,沒有文化的學校,不僅是愚昧的學校,其骨子里就不是一所學校。學校建設,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設。文化,是學校教育最肥沃的養分。一所文化缺失的學校,是培養不出合格學生的,就像貧瘠的土地,生長不出飽粒的莊稼一樣。學校文化的人員主體是教職工,教職工學好禮儀、增進素養、以文化人,就會從根本上成為一塊塊質地優異而又閃閃發光的金磚,建構起金碧輝煌的學校。
二、禮儀近人,近如親人
禮儀是人們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外在表現。我國是古老的禮儀之邦,孔子早就說過:人無禮則不立。說話講禮儀使人文明,舉止講禮儀使人高貴,穿著講禮儀使人典雅。講禮儀讓人際之間關系和諧、情感融通、互敬互信。“江清月近人”,如果學校師生個個學禮知禮明禮,個個以禮修身、依禮行事,學生對教師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就會“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整個學校就會像一個大家庭,人人如坐春風,人人春花燦爛。
三、素養美人,美化身心
素養,使人內慧外秀,是心靈的力度和贊禮,身段的精致和靚麗。一位有素養的教職工,最要緊的是要有敬業的精神、豁達的情懷和純正的品德,對學生總是充滿深情與博愛。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邊,隨時栽種,隨時花開。”愿每位教職工,都盡快成為高素養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用自己火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美好的理想,都用自己的身心美,去鑄造學生的未來美和學校的成功美。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6
20xx年9月14日下午,在葉縣第二實驗學校,我參加了張玉琴老師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實踐與實施》的講座。通過張老師的講座,讓我對單元教學設計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
一、對大單元教學設計的認識
大單元教學設計就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根據課標、教材和學情,從整體出發,承前啟后、瞻前顧后、左顧右盼、左右逢源的長遠教學規劃。“大單元”中的“大”就是“遠大”“長遠”“多而廣”,既可以理解成站得高、看得遠,又可以理解成包含的內容多、課時多、任務多、關聯多、街接多、對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多。“單元”就是系統規劃、統籌兼顧、關聯街接、整合重組得到的“整體”。“大單元”就是“多個”有某種共同基因的內容科學有效地關聯銜接在一起的富有生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機組織。“大單元”理念指導下,對于每一個“單元”包括知識點都要回答:本節知識是什么?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和哪些知識有聯系?只有弄清楚了這些,才能從單元整體、甚至是學科整體的思路去規劃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才能有清晰的整個單元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二、如何規劃大單元教學設計
1、認真閱讀數學教材,明確教學內容的地位;
2、結合教學內容,仔細斟酌咀嚼課程標準要求,參考當年《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解析與檢測(數學)》中的考查內容與目標即雙向細目表,明確教學目標,清楚教師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庭,學生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
3、要全面如實地分析學情,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正確敘寫教學目標;
4、根據目標和學情精準選擇恰切的教學策略,明確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
5、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6、設計評價任務,正確評價教師教得怎么樣,學生學得怎么樣,最終形成內容—目標一學習一評價一致化的整體教學方案設計。
三、教材決定重點,學情決定難點
在講座的過程中,張老師的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教材決定重點,學情決定難點。雖然在寫教案的時候“教材重難點”這幾個字醒目的出現在每篇教案的第一頁,但是我似乎從來都沒有深入的去思考過重點和難點有什么區別,甚至吐槽過“重點不就是難點嗎?”聽了張玉琴老師的講座,似乎茅塞頓開,重點是由教材、有知識本身決定的,而難點卻是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接受難易程度決定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盡管編排順序不同,導入不同,例題不同,但是只要知識確定了,那么重點就確定了。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盡管在同一個教室,面對的是同一個老師,學習的是同一個知識點,但是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方式、學習風格的不同,難點也因人而異。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想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需要認真備教材、備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知道學生學習的起點在哪里,并采取補救或復習措施,才能讓盡可能多的學生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達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最后,感謝教研室和侯老師給我們安排這種如及時雨般的學習機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的更遠,而借鑒前輩的寶貴經驗能讓我們的職業生涯走的更寬。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7
首先,我來說一說什么是核心素養。《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有個詞引人關注: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比如核心素養中語言素養的概念,已經不是語文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語的概念。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會低一點,但對它的特點可以說得非常清楚,它的特點是有效地表達和交流,其實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作為有效地表達和交流,遠超了語文的范疇。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并且,“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的‘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劉恩山認為,核心素養提出后,“目標更明確,因為這些要素提得更鮮明,它會把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表現在核心素養上,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內更明確地定位學科教育。每個學科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發揮出學科課程的價值”。他進一步解釋,“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學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學素養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學里有沒有語言素養或數學素養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沒有去考慮,今天作為一種核心素養提出,語言素養、表達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實到生物學習中,所以我們要組織學生去合作學習,去探究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語言、人際交往的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愛上“思考”。只有學生喜歡思考,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理性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該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引入知識探討;在數學課堂上盡量滿足學生需求。如給學生表揚、稱贊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教師要不吝對學生進行表揚,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大自然中數學的美。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信、表達等能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老師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話這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我們要多思考,只有讓學生自己思考過的東西,他們才能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記憶,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結論,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想法,會創新,有能力而不僅僅會讀書的一個人。也就是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讓他們能夠快速地融入到社會。
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特點,知道小學數學教學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和載體,逐步實現多層目標的達成。以“教學活動”為主體和主線,通過“再創造”建構起學生自己的“數學現實”;以“學會思維”為重點和核心,培養、發展學生的嚴謹意識和理性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盡力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間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種能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副能用數學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核心概念發展核心素養是專家的共識。
第一,核心概念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數學素養是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是基于認數、計算、測量、統計等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對數學在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課標中提出的10個核心概念,總體上反映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
第二,核心概念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數學課程與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還應當包括使學生感悟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一些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數學內容中反映的數學知識所蘊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8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的熱門話題,近段時間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什么叫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針對我們一線教師最關心的的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一一闡述。
核心素養是人的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它是其他素養的基礎,會生長出其他素養;它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是一種普適應素養,適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學科;基礎教育階段是形成核心素養的關鍵時間,錯過了這段時間,就很難形成。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實際表現而言,核心素養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解決問題。關鍵能力包括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設計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這三種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必備品格表現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三方面。從核心素養的形成上,我們強調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互動融合。當能力具備了積極的文化價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懷,才會成為眾人認同的“人的素養”。也就是說,要把學科教學的“學科關鍵能力”的習得過程,放到一個可以浸潤、發酵的充滿正能量的人文關懷中,成為有文化價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養”。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9
在閱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當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教學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當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欲、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當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0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本學期初培訓,蒲主任對核心素養導向下語文課堂的轉型與實踐做了細致而生動地講解。通過學習,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核心素養,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么文化底蘊呢?我覺得需要博覽群書,有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人文關懷。愛生是基礎,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我想語文教師還應學習哲學知識。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1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素養和知識有什么區別呢?素養來自于知識技能,又高于知識技能,素養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科素養和教育素養。
有學科素養的教師一定癡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癡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鉆研教材,博覽群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并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來。隨著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于對教材反復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敘述”,包括敘述角度,敘述人稱,敘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著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墻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敘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敘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墻上的斑點》作為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貍和烏鴉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稱去敘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貍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敘述腔調,加入了網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敘述角度,敘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學的理念發生變化,我想這得益于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博覽群書,廣泛吸取營養,才能厚積薄發,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2
通過專題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六功”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腦功以及身功。我們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尤其是以下幾點:
一、教師傾聽學生是了解學生的主要途徑。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要素組成的,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學設計,全面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會由于缺乏針對性而無法生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因此,了解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并且取得實效的起點。了解學生的最簡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學生,傾聽能使教師較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態度,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沒有傾聽,了解學生只能是霧里看花,隔靴搔癢。
二、教師傾聽學生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
“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教師學習、成長的過程。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而聽到了更多的東西,即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出乎意料的多種有效信息,或是對迷惑的問題豁然開朗,或是對弄錯的東西撥亂反正,或是對視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認識。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教師研究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師明確怎么教學生知識,其實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學習更重要。未來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認識每一個學生個體特點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去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關鍵在于提升教師認識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認識學生個體的學習特點、發展路徑等。如果我們要為他們終身奠基,就必須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教師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一方面靠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懂得大數據分析。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去掌握大數據的話,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水平就跟不上。教師們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數據的互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3
一位作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才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和鏡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廣大書房就廣大了,你的心照亮了,世界就明亮了。”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這里的“鏡子”就是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就是要求我們時刻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一個教師的事業成就和價值實現,不僅僅依靠他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才能,更重要的是取決于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的態度。很難想象一個見異思遷、心猿意馬,不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能傾盡全力投身教育,擔負起教師應盡的崇高職責。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堅定了信念,終生愛自己的職業。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師應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而無私的獻身精神。顯然,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是不可能做到這些的。通過學習認識到: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甘愿清貧;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樂于奉獻;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把學生的發展和提高放到自己工作的最高位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謹遵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忠于祖國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汗水,無怨無悔的灑在祖國勃勃生機的花園里,在祖國蔚藍色的天空下守望孩子們成為祖國的棟梁!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4
作為一名參賽教師,能親自參加本校舉辦的素養大賽,親身體驗比賽的全過程,可以說我是幸運的。而作為觀眾,能親眼看到全市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的全過程,我更是幸福的。
因為參賽,所以對比賽有更深刻的體會,因為親臨比賽現場觀摩,所以對比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因為這次比賽,讓我有了重新認識自己,給自己定位的機會,在多年的教學中,一直把自己封閉在早已形成的思維定勢中,隨著歲月的流逝,進取心在慢慢消退,懶惰思想漸漸占據了主要地位,好久都沒有練過基本功了,一下子全副武裝真有些吃不消,靜下心來潛心練習才發現差距,在緊張的比賽中,讓自己受到了洗禮,要想做一個優秀的教師,就要學習,學習,再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必須扎根心底,否則真要被社會淘汰。
觀看了眾位選手的精彩表現,不禁嘆為觀止。光復小學的粉筆字,如出一人,雪松小學的朗頌,如沐春風,精彩的快板,瑯瑯的評書,扎實的課堂教學,各個環節既是比賽又是課堂,既為選手緊張又為自己的不足而汗顏,更激發自己再學習的信心,讓我知道今后該向哪個方向努力發展。
素養大賽指明了我們年輕教師的不足之處,及時讓我們認清了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在盲目自大,不在自我滿足,而是趁年輕重頭積累,下功夫精心備課,常反思改進教學。做一個老師不易,做一個語文老師很不易,做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更不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詩句雖平常見,但要做到卻是不易。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能努力去做一個較優秀的語文老師!
語文教學是一座莽莽的高山,是一片無邊的海洋,無論是教育學生還是發展自身,語文教師都要在一生中樹立這樣一個信念,那就是讀書,讀書,終身讀書。“木無本則枯,水無源則竭”,只有大量地閱讀才能解決源頭活水的問題,才能彌補自己的種種不足,才能成就自己廣博的知識和才能!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5
在本輪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學習中,我學習了幾門有關核心素養的必修課,如《核心素養的定義與愿景》、《聚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改革》、《關注核心素養》等。學習中,認真觀看了相關專家的精彩視頻,受益良多。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下面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文化基礎是核心素養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沒有文化基礎就很難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所謂的文化基礎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蘊和學生在學習、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科學精神。所以要求教師無論在哪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以便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二、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發展性,也具有階段性。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發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發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并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小學階段,不同學科的教師落實不同學科的素養,那么綜合起來就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科素養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分認識自我價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標;還要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夠認識自我,規劃人生目標,在這些長遠目標的基礎上教學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才是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三、社會參與是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通過本輪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學習,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在以后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以此次的理論學習作為基點,努力去研究在本學科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抓住重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6
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念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養,教育觀,世界觀,人生觀起著直接影響作用。一方面需處理好知識和能力、品格之間的關系。知識是基礎,發展能力和品格離不開知識的習得;知識是手段,目的是通過知識的習得發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確所要發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再者,教師本身的價值觀應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和諧。專業思想的建立,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有彈性的教育教學行為。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堅持探究性的教與學,讓學生學會認知。知識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取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問題解決式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漸地形成核心素養。圍繞這一思想,項目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像藝術家那樣工作都是不錯的選項。但無論哪一種方法,情境、問題、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關鍵詞。再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自我教育、反思與管理。
二十一世紀呼喚著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多層次人才培養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著高尚的師德修養。教師擔當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育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7
在繁花似錦的八月,參加了我縣小學數學教師素養大賽。大賽有數學課程標準專業知識;書寫作圖;教學情景的說課三個內容。讓我有所得,也有所思。
曾幾何時也滿意自己數學教學的各方面,因為這16年的數學教學,沉淀了一些數學素養和底蘊,讓我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用,但這次數學教師素養大賽讓我如夢初醒。數學教學理論不夠豐盈,沒有一桶水;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作圖還行,但不是頂級的;教學方法,知道很多,但應用不夠靈活。可見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實,而且興趣、愛好不廣泛,沒有一技之長,我感覺真是汗顏。我們的教育理念是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的人才,而自己卻“先天不足,后天不補”,怎么能夠做好為人師表呢?又怎么理直氣壯的對學生評頭論足呢?
素養大賽指明了我的不足之處,及時讓我認清了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今后的教學中:
①平時積累經驗。不在盲目自大,不在自我滿足,而是從頭積累,下功夫精心備課,常反思改進教學。
②加強理論學習,每月讀一本數學理論著作,并做好筆記。用科學的態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學工作。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方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教好數學的教育規律,研究學生學好數學的心理狀況。這些都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和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教育理論,這是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教學,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礎。
③苦練基本功。每周練習數字書寫與作圖,堅持用準確嚴密的數學語言講課。每月講一節示范課,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總之,我會動力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為孩子的數學學習奠基!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8
5月19日上午,我到小店區一中參加由小店區區教育局舉辦的“小店區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與核心素養培養專題培訓”。區一中學校的階梯教室里座無虛席,老師們認真聆聽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主任胡小勇老師的《面向核心素養的小組學習藝術》等精彩講座。胡小兵教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舉了國內外教師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許多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我邊聽邊做筆記,受益匪淺。小組合作學習開啟“集體智慧,高效互動”之門。組織小組學習,可以通過互疑、互問、互動來達到學習目標。講座中一些精辟的語言,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我們改變不了教育,但可以改變對教育的理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教學不再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等。 聽了幾位教授的精彩講座,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我想,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
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的教育準則是: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我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并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透交織。我從不占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為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后的喜悅。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 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聽到有學生說“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后,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并想方設法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三、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讀、問、寫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就像今天我們聽了幾位教授的課,就與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對比,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19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全面發展著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并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后的喜悅。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后,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20
今天上午在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聆聽了余柏青老師的《核心素養視閾下的中學歷史教學》報告。報告澄清了我一直以來關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從最早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到后來的時空觀念,歷史理解,史證意識,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直到現在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的最終版本。歷時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間,以首都師范大學徐藍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終于敲定了最后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與此對應,他們制定了配套的歷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高考改革。歷史學科共被分為四個等級,一級為最低等級,二級為高中畢業應達到的合格等級,還有依次拔高的三級和四級。后一個等級均涵蓋前面的等級。高中歷史教材共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部分4個學分,主要課程為《中外歷史綱要》。選修分為兩部分,10個學分,為進一步學習歷史的學生提供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
關于核心素養,余老師不僅明確了它的五大部分,還分別闡述了每個部分在核心素養這個體系中的地位。其中以唯物史觀最為重要,它屬于方法論,至少涵蓋以下幾個方面: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從縱向看是從低級到高級,從橫向看是從分散到整體;人類社會結構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在階級社會中的階級分析方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等。其次,核心素養的第二個內容時空觀念屬于知識面的層次。余老師將時空觀念分成了動態時空觀和靜態時空觀兩大基本類型。再次,余老師將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歸到了研究力方面。而最后的家國情懷明顯屬于歷史價值觀的范疇。
聽了這場報告,受益良多。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第一,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重了歷史的時間觀念卻更多地忽視了空間觀念。(參看劉芃:《歷史學科的教育與測量》)第二,史料在我的課堂中幾乎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即使有時會用到一些史料,但也沒有正確地使用,沒有按照給出史料,引導學生,傳授方法,分析史料,得出史論這樣基本的歷史教學規律才上課。
學習就是為了提高,我想在接下來的歷史教學中需要在這兩個方面拿出具體的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以恢復歷史課堂的本來面目。
初中階段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并在語境中整合性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口、筆語語篇所傳遞的意義,識別并賞析其恰當表達意義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筆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夠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21
余教授在書中詳細介紹了如何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體現了教學本質,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學習。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與學生打交道,但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過學生需要什么?我們給予了他們什么?我也常常自省: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我有沒有問過學生自己的想法是什么?當自己覺得某個知識點很簡單,但部分學生聽過幾遍之后依然困惑,自己是如何處理的?如今,核心素養已經進入課堂教學之中。以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主題的核心素養模式正在取代以學科知識結構為核心的傳統課程標準。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只有以生為本的課堂,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素養為重。那么也只有教師真正讀懂學生,才能落實素養教學,知識才會在學生身上扎根發芽。
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這本書值得細細品讀,并把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落實核心素養的切入點,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促進學生智慧的成長。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22
xx月xx日我在大慶路小學參加了“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培訓,聽了xx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和xx老師的“數與形”,使我受益匪淺。xx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先是要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后再小組合作交流怎樣來求小房子的側面積。同學們將圖形化整為零,把圖形進行分割,通過合作交流共有6種不同的分割方法。程老師在同學們都匯報了分割方法后,鼓勵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房子側面和面積。整個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起的只是穿針引線的作用,多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張老師的數與形,使我深受最深的是,在新課結束后的微課,帶著音樂展示了小學階段學習中遇到的數形結合,從一年級的小棒,到高年級的植樹、相遇問題、勾股定理,最后由華羅庚的詩結束全節課,真是太精彩了。
通過本次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分成小組討論教學。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首先,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也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伙伴,愿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獲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學方法的培養下,孩子們的學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23
利用暑假,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在閱讀中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
余教授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深入淺出的回答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其中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書中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有詳盡的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讀起來通俗易懂。
在書中,余文森教授有一章提到了“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這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的學習”,是“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是“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與學生打交道,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課堂上,我們是否真的了解我們的學生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我們給予了他們什么?我們是否靜下心來問過自己,當我們的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們有沒有認真研究過學生的想法?當一個知識點在自己眼里顯得十分簡單,而在學生腦中還是不懂時,自己有沒有急躁過……
在數學教學中,基于數學本質的教學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只有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師真正讀懂學生,才能使40分鐘的課堂落實有效,才能真正的做到“素養為重”。也只有真正地“讀懂學生”,落實學生作為“人”的核心素養的教學,知識才會在學生的身上扎根。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24
八月一日,我有幸參加了青島市舉辦的“中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論壇”主題繼續教育培訓會,兩天的培訓日程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前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性,學習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并初步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現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理念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1、“素質”與“素養”的區別:褚宏啟教授首先闡述了“素質”與“素養”不同概念,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么樣”,而“素質”則側重于“學校提供什么方式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兩個問題到底誰更重要些,顯然培養怎樣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問題,這讓我體會到我們總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樣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總想著我們能給學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學生受教育后會變成怎樣的人,能力上會表現出什么,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們更應該避免把學生變成知識的“存儲器”,避免把學生培養成“高分低能”,21世紀需要綜合能力更強、創新能力更強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養的概念。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適合學生主動發展、創造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提供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需要的教育,為學生的健康與幸福成長固本強基,讓學生終身受益。褚宏啟教授強調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我從學習中感受到,核心素養就是在推動個性化教育,實現教育理念從傳統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向個體核心素養培養的轉變,反映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育理念由“結果”向“過程”的轉變,由“知識教育”向“人的教育”轉變,為此,教師的教學也要跳出單一學科或者單一情境的限制,以適應社會的跨學科、跨情境的教育為出發點,關注教育從“育才”到“育人”轉變,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3、創新與合作是核心素養的關鍵。褚宏啟教授在分析我國國民素質的短板問題時利用中日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對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國國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很差,創新意識不強。創新決定著民族的未來,那么基礎教育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當前我們的基礎教育評價體系落后,教育質量等于分數第一的評價方式很濃厚,中小學學生合作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足,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就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當前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創新的緊迫性。
4、作為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問題,褚宏啟教授幫我們指出了幾個方向,第一、中小學要圍繞“核心素養”開發課程體系,第二、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更新理念。第三、教師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教師就要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第四、采用科學的教育評價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評價環境,作為教師具體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師應該不斷保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積極參加學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在教研過程中更加關注對學生學情情況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的營造快樂、平等的教學環境。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25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干教師培訓,“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于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成長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8-15
教師核心素養培訓心得體會09-13
核心素養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28
什么是核心素養08-19
何為核心素養08-28
教師核心素養提升心得12-08
核心素養培訓的心得體會11-16
數學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