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英雄事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跡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抗震救災英雄事跡(精選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1
劉海,男,藏族,現年13歲,阿壩州小金縣日隆鎮中心校六年級學生,在該班中任班長,是學校護校隊成員,在平時的學習中,勤奮刻苦、努力上進,成績優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場特大災難到來那天,他在班上第一個反應過來,高吼一聲“快跑,地震來了”,他協同教師帶領本班學生從六樓跑到操場上,此時教學樓已嚴重傾斜,水泥磚頭隨時往下掉,然而他不顧個人危險,返回教學樓積極主動配合學校老師疏散被困在學校教學樓的其它班學生,帶領學生順著安全通道來到學校的大操場上,又馬上清點了一下六年級的學生,看他班上的學生都來齊沒有。
到了下午,學校讓家長把孩子接回家,當時由于被地震破壞的山路還未搶修通暢,通訊也未恢復,很多家長都還不知道具體情況,當劉海的哥哥來學校接他時,他要求哥哥把同村的七八個沒有家長來接的學弟、學妹也一塊接走。當他哥覺得這樣承擔的責任太大而面有難色的時候,他說:“這樣把他們放學校,他們著急,他們的爸媽更著急。讓他們跟我們一塊走吧!”最終,當這些同學回到家,和家長見面的那一刻,他也安心了很多。
回到家他也坐不住,幫大家搭帳篷,幾天后,來電了,當他從電視上看到特重災區那觸目驚心的畫面,看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線,看到無私的志愿者在第一線,看到那些他的同齡人的堅強和樂觀的時候,這個性格倔強的男生流下了眼淚。
通過劉海同學的種種事跡,經學校校務會研究決定評該同學為“日隆鎮小學抗震救災小英雄”。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2
王仁雪,女,藏族,現年12歲,阿壩州小金縣日隆鎮中心校五年級學生,在該班中任文娛委員,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在平時的學習中,勤奮、刻苦、努力,成績優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場特大災難到來后,各學校被迫停課,孩子們也沒法繼續上學,就在這時,王仁雪同他的鄰居大哥哥楊云川把周圍鄰居22個孩子組織起來,在臨時搭建的帳蓬里開始了自我學習之路,沒有書桌板凳當;沒有凳子坐地上,盡管這樣,他們還合理的安排了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各科的學習。而且還在大哥哥楊云川(中學生)的幫助下,學了一些英語單詞及幾句簡單的問候語,臨近“六.一”節時,他們還自編了一些文娛節目,“六.一”節那天,縣委書記李洪勇一行到日隆鎮看望孩子們,經過此“帳篷學校”聽到里面孩子們的歌聲、鼓掌聲、歡笑聲便走了進去看孩子們表演,其節目有:歌曲《美麗的家鄉》,《獻給媽媽的歌》……,舞蹈《讓我們蕩起雙槳》、《小毛驢》……,小品《殺雞宰鵝》等節目,表演長達一個多小時,過了一個特殊快樂的“六.一”節。
地震后能看到孩子們這種積極向上,不等不靠,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李書記非常感動,當場給他們發放了慰問品,學習用品,這所“帳篷學校”創辦人楊云川由國家教育部授予救災優秀學生稱號,王仁雪被評為日隆小學抗震小英雄稱號。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3
這次地震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遇難,許許多多的人為他們而獻身,又又許許多多的人伸出援救之手。
95歲的老人-----馮三秀他雖然已在家鄉捐了2萬元,但是后來他又捐出了10萬。這年過九旬的老人擁有這樣大的“愛”,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更讓人感動的是:
一位43歲的男教師,“李國林”,他為就自己的學生,卻犧牲了自己的兒子!當他聽到兒子呼喊著:‘救我’,難道會忍心失去他嗎?”“不,因為他明白---如果其他家長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的傷心。當他把三十多名學生成功解救后。誰?誰知道,那年輕的生命已經悄悄離去。這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父親,更是一位偉大而讓人敬佩的教師!
“是誰?”給了那些嬰兒滋潤的露水;是誰?哺育了一個由一個的嬰兒;又是誰給了他們無數慈母般的溫暖與愛?是一位女警察,她給了那些地震中的嬰兒無限的愛,無限的溫暖。這位警嫂還年輕,她對每一位沒有親人在身邊的孩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果沒有她,那些無辜的嬰兒會怎么樣?
當然,在這次地震中,不僅僅只有這幾個感人故事。還有許許多多的人,許許多多的事,都會讓人感動的淚流滿面。我相信聽到、看到這些故事的人,都已經把他們當作真正的英雄了,因為他們付出太多太多了。
“愿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4
當年23歲的盧金川是石家莊郊區水電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隊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電管理站檢修機器。之后盧金川才知道,唐山周邊縣里的農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滿,郊區水電管理站打井隊的工人們將組成石家莊抗震救災打井隊趕往唐山。因為唐山當地電力還未完全恢復,水電管理站讓廠家專門加工了幾臺大馬力柴油機,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盧金川和石家莊郊區水電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帶上7臺鉆機出發了。到達天津蘆臺時,盧金川才開始看到地震帶來的破壞景象,但這種破壞也僅限于墻壁倒塌、路面裂縫。等到達天津市區,這些剛剛20歲出頭的小伙子們徹底呆住了。雖然先前有心理準備,但誰都沒有想到情況會這么嚴重:沒有一座完好的樓房,斷壁殘垣,慘不忍睹。
繞過唐山到達灤南縣,盧金川和工友們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由于農村都是平房,受災程度遠比市區輕。來不及休整,幾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維修。很快他們回來了,檢查結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滿,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還沒安排好,作為7分隊的機長,盧金川帶頭叫工人們開工。之前在石家莊打井時,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灤南縣卻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隊實行三班倒,盡快加速施工進程。
一個星期后,盧金川的7分隊打出了石家莊抗震救災打井隊的第一口井。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5
5月12日,一個令所有中國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蒼天無情,成千上萬人再也仰望不到當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陽。看到無數條鮮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間消失,看到幸存者失去親人后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每當看到這些報道時,我都忍不住地往下掉淚。在殘酷的自然災害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擺的蘆葦,是如此的脆弱。對災難中的同胞感同身受,這場災難也讓所有中國人空前團結。
舉國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在全國人民身上凝聚,我們看到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愛,在全國人民心里蔓延。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其他雜音,只有為逝者默念,為傷者祈禱,為生者祝福的聲音;這個時候,神州大地處處都在重復著同一種動作,傳遞著同一種心聲,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受難同胞獻上一點愛心。而在災區發生的一個個感人的細節,更是讓我淆然淚下,這一次是因感動而流淚。無數的畫面在我腦海閃過: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也就是在這次災難面前,勇現出了一批批感人的英雄事跡。在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救援人員發現一位教師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還活著學生,望著已經遇難的教師而哭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位老師的名字——譚千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譚老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給學生,把死亡留給自己。他心中的愛,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在綿陽的一個援救現場,一所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們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尸體。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幾乎等于送死。但幾個戰士還是要往里鉆,這時坍塌就發生了,那幾個往里鉆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一個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北川縣的一位副縣長。地震時他全家正在為老父親過生日,突然地聲巨響,房子垮下來,家人全部壓在里面了。他得到消息后沒有回家去救被埋的7位親人,而是強忍悲痛組織全縣的搶險救人,而且一直堅守在崗位,他的嗓子已經啞了。
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舍己救人,這樣的英雄事跡和高尚精神是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而在同一片天空下,全國各族人民及海內外華人華僑,各國政府和人民傳遞著溫暖的行動,同樣令人觸動。災難后,我們看到出租車司機們,放下手中生意,自發地奔赴災區幫助救災;我們還看到農民工來到獻血屋前排隊,“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沒有錢就出點血。”;甚至以拾垃圾為生的老婆婆都要為災區捐上自己辛苦賺來的一元幾角錢……誰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減弱,誰說我們的人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溫總理那悲切而堅定的面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充滿溫情而又堅毅性格的最好體現。有了這種性格,我們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么災難不能戰勝的呢?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6
映秀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地震發生后,映秀小學的教師們奮不顧身,竭力保護和救援學生,甚至因此而犧牲生命。
5月12日下午,大地忽然顫抖起來,映秀小學校長譚國強很快反應過來“地震了!”他帶著幾位老師沖出辦公室,朝著教學樓的方向奔去。在操場上,大地的晃動已經幾乎可以讓人“飛”出去,老師們拉過正在上體育課的孩子,帶著大家一起趴在地上。
等大家從地上爬起來,曾經的校園已經變成了殘垣斷壁,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都已不復存在。面對坍塌的教學樓和傳出的呼救聲,老師們清楚地熟悉到:不能拋棄不能放棄,必須開展自救!
僅過6分鐘,譚國強便率領幸存的老師進入教學樓廢墟進行搜救。坍塌的教育樓里到處是令人心痛的呼救聲,透過廢墟縫隙,看見的是令人心碎的景象:有的孩子努力探出頭,用近乎絕望而又滿懷希望的眼神看著外面的世界,有的孩子則伸出血淋淋的小手使勁的搖擺……
面對廢墟里孩子們布滿希望的眼光,沒有施救設備、沒有鋼釬,老師們便用雙手開始了生死大救援。他們用雙手硬是在廢墟上打開了一個孔,救出了3名孩子。
此時,余震再次無情的襲來,老師們不顧晃動著的教學樓廢墟和不斷掉下的水泥磚塊,一邊安慰著受困學生,一邊繼續用手搬動壓在孩子們身上的磚石水泥,又救出了4名學生。陸續趕來的家長們也帶來了繩子、鉗子等工具。
經過老師和一些年輕家長不懈的努力,終于打通了一個可以進入廢墟內部的孔道,眼前的一幕讓大家肅然起敬:二年級二班班主任、29歲男教師張米亞身體前俯,張開手臂,手臂中掩護著的兩個8歲的孩子還活著,沒有受傷,而張老師卻早已化做了豐碑!救援人員含著眼淚試圖掰開張老師護衛孩子的雙手,卻怎么也掰不開……
12日當天,自救持續到晚上22時20分,總共救出學生156人。
晚上,學校操場上燃起了一堆火,老師們預備稍事休息繼續戰斗。在忽明忽暗的火光中,四面躺滿了遇難學生和老師的遺體,大家相對無言,彼此的眼神里卻都透出堅毅的目光。
當天晚上又來了一場傾盆大雨,沖熄了燃起的火堆,參與救援的9名男教師緊緊地靠在一起,用體溫暖和彼此,度過了他們有生以來最為難熬的夜晚。
13日凌晨6時,大雨仍然繼續,譚校長帶領沒有受傷的老師們不顧危險,再次趕到廢墟中,從教學樓頂部打開了一個很小的生命通道,又救出多名被困孩子。
在整個三天三夜的自救工作中,重點全放在主教學樓,而沒有來得及對教師宿舍和辦公樓展開救援。到5月15日下午,合肥市特勤救援小隊通過探測發現,映秀小學已經沒有生命跡象,老師們才爬上教師宿舍看了一眼自己的家和已逝去的親人。譚國強校長的妻子就在這片廢墟中,他沉默了一下,只留下了一句話:“太遲了。”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映秀小學的473名學生中262人遇難,46名教師遇難21人。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7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呼嘯而過的救護車最能給人帶來一絲慰藉,那意味著又有一個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
“我侄女是高二(1)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啊!”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告訴記者,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5月13日一早,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尸場上,記者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那四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譚老師的妻子張關蓉正在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臉上的每一粒沙塵都被輕輕拭去,細細梳理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型。譚老師的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輕輕揉著丈夫的手臂,失聲痛哭……
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又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他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那……那天早上他……他還跟平常一樣,6點就……就起來了,給我們的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著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了。這一走,就……就再也沒回來,女兒還在家里喊著‘爸爸’啊!”張關蓉已經泣不成聲。
“譚老師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兼著高二和高三年級的政治課。”陪著張關蓉守在譚老師遺體旁的同事夏開秀老師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里,他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8
5月12日下午14: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悄然降臨,四川汶川縣發生了7.8級地震,地處汶川附近的都江堰也成了這次地震的重災區,建筑屋倒塌不計其數。災情發生時,家在都江堰的楊磊正好休假在家,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將楊磊所在的網吧倒塌,楊磊被埋其中,只露出一個頭,危急時刻,旁邊的人迅速將楊磊解救了出來。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被解救出來雙手受傷并流血不止的楊磊,雖然極度擔心自己家人的安危,但是看到網吧里還有更多的人被埋,聽到他們的呼救聲音,楊磊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雙手去解救被埋的群眾。
下定決心后,顧不得自己已受傷的雙手大量流血,甚至房屋有再次因為余震倒塌的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楊磊忍受著傷痛,在塌陷的房屋內尋找呼救者的聲音和被困者。聽到被石板壓在下面的一男一女在叫救命后,他便快速來到他們身邊,由于沒有工具,楊磊便用著受傷的手一點一點撥開房子的碎片、碎石,并且還不停的安慰他們說:“你們冷靜一點,我們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在他和另外兩人的努力下,一個、兩個、三個總共五個生還者解救出來了,看到生還者大量流血,考慮到他們的安危,楊磊和其他兩個人一邊呼救,一邊攔車將生還者送到附近醫院。
由于搶救及時,五個人很快就脫離了危險。這時,楊磊才想到自己家人也有可能會被埋在廢墟里。他便迅速回到自己的外婆家時。不幸中的大幸,雖然外婆家房屋已經倒塌,但家人安然無恙。看到這一切,楊磊這才回到醫院進行了簡單的包扎。此時,心存掛念的他想到門店可能發生的情況,在簡單安撫家人后,便回到門店繼續上班,全力保護公司的財物安全。
雖然,楊磊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防損員,但是,在災難面前,他沒有被擊倒,甚至奮不顧身,不顧驚險和勞累,不顧自己也身受創傷,積極地投入到搶救工作中,從未道過一聲苦,也沒說一次累,以一顆普通防損員的火熱之心,敢用生命冒險換甘泉,樹立了防損員的良好形象。
5月12日下午14: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悄然降臨,四川汶川縣發生了7.8級地震,地處汶川附近的都江堰也成了這次地震的重災區,建筑屋倒塌不計其數。災情發生時,家在都江堰的楊磊正好休假在家,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將楊磊所在的.網吧倒塌,楊磊被埋其中,只露出一個頭,危急時刻,旁邊的人迅速將楊磊解救了出來。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被解救出來雙手受傷并流血不止的楊磊,雖然極度擔心自己家人的安危,但是看到網吧里還有更多的人被埋,聽到他們的呼救聲音,楊磊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雙手去解救被埋的群眾。
下定決心后,顧不得自己已受傷的雙手大量流血,甚至房屋有再次因為余震倒塌的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楊磊忍受著傷痛,在塌陷的房屋內尋找呼救者的聲音和被困者。聽到被石板壓在下面的一男一女在叫救命后,他便快速來到他們身邊,由于沒有工具,楊磊便用著受傷的手一點一點撥開房子的碎片、碎石,并且還不停的安慰他們說:“你們冷靜一點,我們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在他和另外兩人的努力下,一個、兩個、三個總共五個生還者解救出來了,看到生還者大量流血,考慮到他們的安危,楊磊和其他兩個人一邊呼救,一邊攔車將生還者送到附近醫院。
由于搶救及時,五個人很快就脫離了危險。這時,楊磊才想到自己家人也有可能會被埋在廢墟里。他便迅速回到自己的外婆家時。不幸中的大幸,雖然外婆家房屋已經倒塌,但家人安然無恙。看到這一切,楊磊這才回到醫院進行了簡單的包扎。此時,心存掛念的他想到門店可能發生的情況,在簡單安撫家人后,便回到門店繼續上班,全力保護公司的財物安全。
雖然,楊磊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防損員,但是,在災難面前,他沒有被擊倒,甚至奮不顧身,不顧驚險和勞累,不顧自己也身受創傷,積極地投入到搶救工作中,從未道過一聲苦,也沒說一次累,以一顆普通防損員的火熱之心,敢用生命冒險換甘泉,樹立了防損員的良好形象。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9
四川地震,人間臻悲,天地動容。但災害壓不垮中國人民的脊梁,在這場重大災難面前,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直上演,令人淚流滿面。
5月12日,地震當天下午。溫家寶乘專機抵達成都,任抗震救災總指揮,指揮搶險救災工作。隨后,先后到達都江堰、德陽、綿陽、北川、汶川、廣元。查看各災區災情,慰問受災群眾。五天內,溫幾乎走到了四川所有的重災區,連續工作了幾十個小時,年近古稀的他為了人民的安危,不僅沒有休息,而且毅然堅持在救災的第一線,他原本瘦弱的身軀在人民眼中顯得無比高大!
受汶川地震影響,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他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么是師德,什么愛,什么是榮耀!
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學校中學教學樓嚴重開裂,小學教學樓地基也整體被抬高了近3米,教師宿舍樓全部坍塌,副校長楊文友的妻子被埋在宿舍樓中。在這生死關頭,楊文友組織教師全力搶救疏散學生,重災區白鹿的800多名中小學生和幼兒無一傷亡。隨后,楊文友才找來救援人員挖掘搶救妻子,其妻被救出來時已奄奄一息,送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四川江油縣公安局女民警蔣小娟在地震災民庇護所為一名地震災區孤兒喂奶。蔣小娟義務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災區孤兒喂奶,卻“狠心”把自己才6個月大、同樣需要母乳喂養的孩子交給父母照料。
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和醫療衛生人員,也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全力搶救受傷人員。人民子弟兵們緊急偵察,精銳出動,尋找生命,盡全力搶救受災群眾。他們不怕危險,不畏疲勞,放棄自己休息的時間,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有的醫務人員自己的家人還在廢墟之中,沒有音訊,仍然在奮不顧身地搶救其他受傷者。
還有許許多多像這樣為了救別人,放棄了自己的家人或者犧牲了自己的事跡。在此,讓我們默默哀悼那些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奪去了生命的人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區人民的安危時刻牽動中國億萬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組織募捐,志愿加入救災行列。國際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汶川,此刻,我們都把自己當成汶川人,我們的心靈與情懷與汶川同在。
房屋塌了,可以重蓋;道路斷了,可以重修。只要有人在,人的精神在,就有希望。我堅信,只要我們能一心,必將戰勝一切的一切!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10
3天內7位親人遇難的噩耗接踵而至。3天里數十例手術,沒有人知道她心里藏著多么大的悲傷。在綿陽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士長黃瓊心中,救活更多傷病員。
綿陽市中醫院13樓重癥監護室外,黃瓊的五妹一家三口靜靜地等待著:“三姐讓我把小侄女最后的照片給她送過來。”那幾張留在手機上的照片是地震之后,藏在黃瓊心靈最深處的牽掛。
黃瓊,綿陽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士長,強震后3天內她7位親人遇難的噩耗接踵而至。在晴天霹靂般的打擊下,她擦干淚水,以堅韌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救治傷病員的工作。3天里數十例手術,同事們看到的是堅持,沒有人知道她心中藏著多么大的悲傷。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做著本就應該做的事情。”5月27日,剛剛協助醫生為一個災區孕婦做完剖腹產手術的黃瓊面對記者的采訪顯得很平靜。“親人遇難,是不可挽回的事實,而救活更多的傷病員,讓他們康復起來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對遇難親人最好的安慰。”
中斷休假:“院里一定會很忙”
5月12日,強震襲來。正在休假的黃瓊立即想到“院里一定會很忙”,匆匆趕回醫院。
綿陽市中醫院的手術室設在住院部大樓14層,地震造成停電、停水,加上可能出現的余震威脅,已經不能正常開展手術工作。搶救工作只能在醫院的低層和院內的防震篷里進行,臨時手術室必須建立,而此時設備卻在高樓上。
冒著余震的危險,黃瓊和同事們冒著生命危險,徒步登上醫院大樓,搶運手術室里的醫療器械設備。手術床、監護儀、手術包、輸液包,一樣樣一件件被運送到安全的地方,來往返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正是因為他們的臨危不亂,保證了臨時手術室的建成和使用,也使得當晚急救工作得以有序展開。
“中醫院只有400個床位,地震之后的半個月里我們收治了20000名傷員,靠的是黃瓊和同事們頑強而有序的工作。”院領導向記者介紹。
噩耗頻傳:一次次來到手術臺
黃瓊的家鄉就在重災區平武縣。地震發生后,通訊中斷,和親人無法聯系。她只能把擔心壓在心底,因為她知道“必須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13日晚上10時,她終于接到地震中失去聯系的姐姐的電話,得知侄女遇難。那一瞬間,黃瓊頭暈目眩,因為她失去那個由她從小帶大的可愛的女孩。面對如潮水般涌來的傷員,黃瓊藏起悲傷,鎮靜情緒,一次次來到手術臺,配合醫生做完一臺又一臺手術。
然而噩耗還沒有結束。接下來的兩天里,又有6個親人遇難的噩耗傳來,而遠在平武的80歲的老母還杳無音信。當妹妹的女兒的遺體找到后,還在從外地往回趕的妹妹打來電話,希望黃瓊去平武接運遺體到綿陽,然而她拒絕了。醫院的傷病員手術量猛增,外地支援的醫療隊需要配合。含著眼淚,黃瓊在電話中對妹妹說明了理由。沒有人知道她心中的悲傷和愧疚有多重:“當初是我建議把這個侄女送到平武讀書的……”
“工作的時候沒有時間悲傷。”黃瓊告訴記者,手術室工作不容許她有片刻分神,但只要稍有閑暇,她就會流著眼淚靜靜地發呆,也會不由自主想起去世的親人,輾轉難眠。
深深感動:親人們成了志愿者
黃瓊的丈夫吳國勝也是綿陽市中醫院的職工。地震發生后,兩夫妻幾乎沒時間見面。“電話聯系一下知道彼此平安就足夠了。”吳國勝把對妻子的理解化為行動,在醫院見啥做啥:“在這樣的時候,能為國家分憂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榮耀。”
5月13日,是醫院最為繁忙的時候,黃瓊在搬運傷員的時候忽然發現兒子吳澤宇和侄兒們的身影。“我們是來當志愿者的,用行動支持你。”親人們的身影出現在醫院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化成黃瓊最大的工作動力。5月13日下午,醫院里的一個大帳篷要從門診部轉移到住院部,卻沒有人手。吳國勝聽到消息,趕緊把一家人招集起來幫忙。然而院內通道太窄,情急中他們抬著帳篷從前門出去,繞過院外的涪城路,把帳篷抬進側門。回憶起這些非凡的志愿者,黃瓊被親人們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感動。
16日,黃瓊得知母親只受了點輕傷的消息,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愧疚。在平武,由于家中房屋完全坍塌,年邁的母親和舅舅至今仍住在帳篷里。地震發生后,黃瓊還沒有回過一次家。“我不是一個好女兒,就連他們住的帳篷都是鄰居幫著搭建的。”說到這里,黃瓊潸然淚下。
“提燈女神”:她在同事和病員眼中
地震發生以來,黃瓊一直都處在高負荷工作狀態。領導看她實在太疲憊,安排她回家休息,然而護士們卻發現護士長仍然出現在手術室。“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就是過來看看。”黃瓊說。然而這一看,往往又是一整天。
在綿陽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士都把黃瓊看成大姐姐。手術室護士聶鵬先告訴記者,由于這一陣子實在太勞累,很想請假,但是看到護士長一直奮戰在一線,又藏起了請假條。面對手術室里情緒失控的孕婦,黃瓊總會握緊她們的手,反復安撫:“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新的希望,好不輕易從災難中走過來,一定要堅強地生活下去!”
地震發生后,臨時手術室設置在住院部三樓。由于燈光條件不夠,手術中必須要人舉著手術燈。黃瓊毫無怨言地承擔起這個任務。她不知倦怠地舉著手術燈,照亮了手術室,也照亮了同事們的心。“她就是‘提燈女神’”這是同事和病員對她的評價。
感言:
愛讓生命生生不息
有時候,生命很輕,輕如落葉,風一吹便掉落枝頭;有時候,生命很重,重如泰山,失去它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對看過太多生離死別的醫護人員來說,更能理解生命的輕與重他們也許難以拯救每一個被自然摧毀的肉體,卻可以盡力拯救每一條可以存活的生命。對生命的理解正如黃瓊那樸實的話語:“親人遇難,是不可挽回的事實,而救活更多的傷病員,讓他們康復起來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對遇難親人最好的安慰。”
親人的離去總會讓人悲傷,但當黃瓊手捧著呱呱降生的新生命,她知道這意味著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用愛去滋養生命,用希望去點亮生命,這種存于她心中的最樸實無華的理解正是最高貴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不獨存于她心中,也存在于每一個醫護人員心中,每一個善良的人心中。
有了這樣一些用愛為生命搭建起“抗震棚”的可敬的醫護人員,我們毫不懷疑,生命也許會枯萎,但愛永遠不會枯萎,它朝氣蓬勃,永遠垂著綠蔭,開著明媚的花,結著芳香的果。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11
“4.20”蘆山大地震,給全縣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沉重的災難使人民面臨十分嚴峻的困難和挑戰。此次地震也波及到邛崍市,我鄉也有一定受損。
書記,鄉長第一時間趕到鄉政府,通知全鄉干部回鄉上班,并召開了短時間的緊急會議,及時安排部署了抗震救災工作。會后,我與其他幾名鄉干部一起奮戰在一線,全面初步統計災情,拍攝相片作為記錄,并逐家詢問村民受災情況,安撫村民。
經過統計我所分在的村就有兩百多戶受損。由于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不能準確的做出判斷,上級部門給我們派來了專家,每個村都安排一名。因此,我與其他幾名村干部挨家挨戶進行再次核查,填寫評估表,對受災的村民房屋進行再次鑒定,評估受災等級。雖然災情統計數據量大、核實工作繁重、出現的問題太多,但我們本著公道正派,嚴肅認真的態度,對災民的房屋進行鑒定,從不徇私情,也不做人情,只為盡量讓災民盡快領取到補助。雖然每天走在鄉間小路上,或是爬坡上坎,頂著太陽,但每走的一步都是踏實的,因為這些都是為群眾做的實實在在的事情。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12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貴陽市雖沒有波及到,但當災難發生后,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有力領導下,貴烏路街道黨工委緊急動員和組織起來,積極投入到支援抗震救災工作,出現了許多感人的事例,涌現出許多先進人物。貴烏路街道辦事處黨政辦主任蔡佳麗同志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感動的人。在愛心捐獻活動中,她踴躍捐錢捐物,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她用微薄的力量體現著團結友愛、互助互濟的優良傳統,表現出了高尚的情操和無私奉獻的情懷。
慷慨解囊
地震災害引起轄區的廣大居民、非公企業的廣泛關注,從領導干部到普通職工,從共產黨員到一般群眾,人人把支援災區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人人奉獻一片愛心,處處涌動著濃濃的愛意。14日上午,貴烏路街道發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災自愿捐款倡議,黨委成員率先捐款,全體干部職工慷慨解囊。蔡佳麗同志組織轄區16個社區和在外辦事不能回來的同志,有的托人帶來捐款,有的電話請機關同志墊支捐款。在倡議發出后的短短2小時內,貴烏路街道出現了空前的愛心捐獻行動,共捐款33萬元,大家都在以實際行動支援抗震救災工作。5月13日,家住中天社區紫薇園的荊世英阿姨急匆匆地走進中天社區辦公室,熱切地詢問捐款事項,一說到災區人民,她便止不住熱淚盈眶,幾度哽咽,說不出話來。她表示不為災區人民做點事,出點力,她就不能入睡;街道非公企業黨支部貴州一樹藥業黨支部在知道四川受災后,管理層立即召開會議研究救災工作,急災區人民所急、想災區人民所想、決定為災區捐贈價值20萬元人民幣的藥品。并在公司內部發起了“向四川地震災區人民獻出一份愛心”的倡議。公司職工捐款3萬余元;23日,在接到收取“特殊黨費”的文件后,蔡佳麗同志立即組織全體的黨員干部、轄區黨員積極又投入捐款,共收到捐款5萬元。“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四川綿陽人。四川發生了特大地震災難,我們不能坐視不管。這元錢是我的特殊黨費。”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萬江社區黨總支退休老干部楊光明心中時刻牽掛著災區,牽掛著受災的群眾。他每天通過收音機及家人了解地震災情及黨和政府組織各方力量開展抗震救災的情況。得知黨員可以通過交特殊黨費的形式支持災區時,他在第一時間里打電話到社區黨總支,要求以一名老黨員的身份交納特殊黨費。
奉獻愛心
地震無情人有情, 5月14日,看到在地震中受傷的同胞急需用血,蔡佳麗同志帶頭組織了十余名同志來到人民廣場獻血。25日,從地震災區轉移了大批傷員到我市省醫、醫學院、四十四醫院就治。蔡佳麗同志得知這個消息后,馬上與分管領導商量能為這些傷員做些什么,目前,已安排了6名黨員志愿者到貴醫附院專門為69名傷員送飯。災區的傷員十分感動。“雖然不能親臨現場救災,但仍然可以通過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災區群眾服務,同樣是一件非常高興和有意義的事”蔡佳麗說到。
大難顯大愛。面對地震災害的嚴峻考驗,蔡佳麗同志用實際行動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13
災后恢復重建需要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充分發揮災區人民的主體作用。從“5·12”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四川便進入了一個極為特殊而關鍵的時期。自強自立自救的精神與堅定堅強堅韌的意志相互激勵,我們勇敢地從地震廢墟中站起來,強忍悲痛,自救互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們從災難中學習,從災難中汲取信心,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把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堅強意志,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強大力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青川縣黃坪鄉棗樹村村民喊出了災區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的共同心聲:“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帶著泥土和草根的芳香,兩條樸實無華的標語展現出災區人民昂揚向上、自強不息、腳踏實地、實干苦干的精神狀態。
災區人民是抗震救災精神的創造者。大災之后的恢復重建,是一個原地起立的過程,是一個發展起跳的過程,既具有抗震救災普適的共性,也具有從災區實際出發的鮮明個性。抗震救災的精神取向,應該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行為和社會實踐中得到張揚。青川農民的兩條標語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汶川大地震,震出了億萬國人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震出了災區人民的堅強意志,更激發了災區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的創業精神、拼搏精神、英雄精神和科學精神。
兩條標語——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災后恢復重建不僅要著眼于當下災區急需恢復的基礎設施和災區群眾急盼回歸的日常生活,還要以長遠的眼光、人性的視角、科學的舉措,謀劃災區未來的持續發展。作為一場攻堅戰,不能沒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總動員;作為一場持久戰,不能沒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自主創業。走進今日災區,田坎上,河灘頭,公路旁,到處可見自搭自建的過渡安置房,到處可見災區群眾不等不靠、重建家園的忙碌身影。廢墟上站起的四川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都有一種共同愿望,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抓住恢復重建的機遇,重塑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機制,培植自我再生的造血功能。
兩條標語——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拼搏精神。山高水急的巴蜀大地培育了四川人民敢為人先、智慧包容、自強不息、堅韌奮進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四川人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獨特品格。在這次地震災難中,四川人民特別是災區人民表現出無比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山垮了,路毀了,水斷了,房塌了,糧沒了,但災區人民并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災難嚇倒。他們知道,危急時刻,生死關頭,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不拋棄,不放棄”;“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從災難中活下來的災區人民更加懂得吃苦耐勞,更加懂得拼搏求生,更加懂得感恩圖報。用災區群眾的話說:雙手在,希望就在;腳踏實地,一切可以從頭再來!
兩條標語——一種泰山壓頂不彎腰的英雄精神。汶川地震災難彰顯四川人民的英雄本色:越是苦難越是堅強,越是苦難越是團結,越是苦難越是奮進。山搖地動間,9歲的小學二年級學生林浩從廢墟上爬出來,奮力救出兩個同學;三歲多的郎錚從廢墟中被抱出來時,一個敬禮感動中國;埋在廢墟下的女孩鄧清清打著手電筒看書,這一幕感動世界——他們的原生態行為,傳承著一種大無畏的“川軍精神”。一個外國記者在綿竹災區采訪,親眼看到失去房屋、家人和財產的.農民用自己的雙手重建家園,認為“中國農民是人類的一座豐碑”。青川農民的兩條標語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正是這樣一種不彎腰、不低頭、不服輸的英雄精神。
兩條標語——一種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的科學精神。汶川大地震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生在世,要讓自己的血肉之軀得以保存,更要用自己的雙手做事。面對地震災難,逝者已去,活下來的人不但要挺起脊梁,奮起工作,而且要努力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更為重要的是,要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穿越災難,重建家園,災區人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尊重科學,更加懂得求真務實。災后恢復重建,任何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都是對人民的犯罪,必須堅決杜絕。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相關文章: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的朗誦稿05-28
雷鋒的英雄事跡11-17
抗震救災標語07-28
感人的抗震救災09-28
抗震救災詩歌07-16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11-04
文天祥英雄事跡10-04
雷鋒的英雄事跡簡介03-01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08-23
雷鋒的感人英雄事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