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自我總結
一、什么是教學總結
所謂教學總結,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總結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總結的質量。
二、課堂教學自我總結(精選21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工作或某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幫助和借鑒的一種書面材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堂教學自我總結(精選2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
時間如脫了韁紳的野馬飛速奔馳,眨眼間半年的實習生活悄然而逝。回想半年里,一路走來,感慨萬千,無論是悲是喜,是苦是甜,也許半年里我們曾經哭過,曾經笑過,曾經得意,或是曾經失落,這都是成長的印記。唯一確定無疑的是,我們收獲了。
清晰的記得那一天是20XX年9月6日,我來到了XX21中,從那一天起開始了半年的實習生活。實習期間,我擔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課,此外還擔任八年級一個班的語文課。每周十多節課。在指導老師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經過半年的學習和鍛煉,我在教學活動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這讓我具備了當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能力。下面將自己半年里教學技能的提高的幾個方面做一總結:
一、語言表達技能提高
1、普通話水平提高:
教師擔任著"傳道,授業,解惑"這一重要使命,哪一項都離不開說話,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普通話的標準。由于方言的原因,對一些字的前鼻音后鼻音念的不準。初上課時,總是把某些字的前鼻音讀成后鼻音,或是把后鼻音讀成前鼻音。記得在七年級一班講"秦王掃六合"這一課時,一開始導入新課,當我念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時,班里有個女同學小聲嘀咕道:"什么qing王掃六合啊,是秦(qin)王掃六合。當時一聽到,我就意識到自己讀錯了,因為自己不是不知道它是前鼻音,而是一讀快了就容易說錯。課堂就這樣進行著,在之后說秦這個字時,就特別小心翼翼。緊接著講"焚書坑儒",突然有些哽咽了,究竟這個"焚"是前鼻音還是后鼻音呢,我徘徊著,當我脫口而出"feng書坑儒",那個小女孩終于忍不住了,說道:"老師,您又讀錯了,應該是"焚(fen)書坑儒"。被他當場這樣一說,我的臉一下子從臉頰紅到了脖頸。當時真想有個地縫轉進去。之后,每天備課我都會特別注意一些易錯的字,不明確的就查字典,或問舍友們,平時說話也特別留意,讓他們對自己說錯的字進行糾正。后來又接了語文課,每講課之前都會查字典。經過半學期的努力,自己普通話水平越來越標準來了
2、語言表達的另一方面還在于,你所表達的內容是否吸引人,是否能被大眾理解和喜愛,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清晰明了的把知識銘記在心,靈學活用,自然就能熟練掌握老師教給的知識。而且對學生而言,老師表達的越好,講的越幽默清晰,學生內心就會潛意識的接受你認可你,上你的課他就會被你的語言吸引,不由自主的就認真的聽課,把你說的每一句話都熟記在心,時刻配合你的引導提問,這樣教學效果就非常明顯。反之若是教師在講課時吞吞吐吐磕磕絆絆,學生從心里就會排斥你,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叛逆心極強,一旦講的不知所云,他就會產生如此想法:你還不懂,憑什么給我們講。其結果就是課堂一片混亂,自己在唱獨角戲還唱不下去,這我是神有感觸的。記得剛上語文課的時候,講"奇妙的克隆"。說到克隆羊多利的誕生過程時,本來對這些深奧的科學實驗就不太感興趣,自己才剛剛懂講了半天感覺自己說的亂糟糟的,孩子們一臉迷茫,最后我的一句話:"總之這個過程沒有男羊的參與"。引來一陣哄堂大笑。
現在,通過半年的學習鍛煉,我的表達能力顯著提高,不僅掌握了一些說話的基本技巧,而且知道如何講能使大部分學生聽懂,再者能夠用幽默的語言講通一些道理。記得那節歷史課上《匈奴與漢王朝的和戰》我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樹沒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話說當年冒頓繼位之初,東胡國王就派一名使臣。這位使臣他不是來喝喜酒的,而是受東胡國王之托向冒頓要彩禮——三大件。哪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半導體還是冰箱、彩電、洗衣機?都不是。人家第一樣希望得到冒頓單于那匹千里良駒,第二樣希望得到單于的閼氏,第三樣是土地。原來是趁火打劫。頭兩樣東胡國王如愿以償,可最后一樣人家說啥也不給。沒辦法,雙方就大打出手,結果。這樣大家一方面明白了名族關系,一方面提高了興趣。課下有個同學和我說:"老師,你講課越來越幽默。越來越有趣了,真喜歡聽你講"。聽了這句話,我渾身更加充滿了力量,之后更加注意講課的技巧,不時加入一些幽默的語言。
二、導入技能提高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更能使課堂有序的進行,學生更能快速的接受;如果一上來就把新的知識點給學生介紹完,很難引起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思考,工作總結《課堂教學總結報告》。用什么方式來吸引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呢?起初,我用機械化的方式講課,第一句話總是說:"上節課講了。這節課咱們講。"像是機器人一樣,或是一上課就說:"同學們回憶一下咱們上節課學的知識。"這樣每天千篇一律,學生都煩了。漸漸地,我總結出一些好的導入。例如講《三國鼎立》時,首先用大家耳熟能詳并且喜歡的一本書《三國演義》(幻燈片1)的開篇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進入主題,接著用詩句帶著問題(步步深入的問題)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最后用三國演義主題曲(幻燈片2)(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將學生帶進那個戰亂紛飛,英雄輩出的年代。這樣創設歷史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習興趣。此外,我還用過故事導入法,影視片斷導入法,設疑法,問題探究法等等。這樣,基本上每節課都能抓住學生的心,使得他們有熱情繼續聽下去,跟著我一起學習。
三、提問技巧的提高
提問是通過教師提出精心設計的問題實現一種教學目標的行為,它能起到激發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復習鞏固舊知識聯系新知識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學之初,我不太會提問,課堂上經常自問自答,經常說:"同學們想一想,某某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不是由于什么什么?"或是說:"大家說對不對啊?"這樣的問題沒什么意義,既起不到讓學生思考的目的,又浪費時間。這一點,指導教師也幾次提出,現在自己終于總結出一套提問技巧:
1、所提問題要難以適度,太難會挫傷積極性,太簡單又激發不了興趣,要根據學生水平合理提問。
2、根據不同問題所給不同時間,簡單問題時間短,復雜問題時間長,給同學們充分時間去互相討論,思考。
3、提問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要將困難的問題讓差生回答,那樣會打消其積極性。一節課采用多種提問方式,以達到教學目的。
四、板書技能提高
板書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提示內容要點,啟發思維,呈現教學思路,強化記憶。所以我們要對它高度重視。也許受習慣形象,自己的字從來都寫的"龍飛鳳舞",自己認識,大人認識。可是初一初二的小孩子們不認識啊,記得一開始上課時,講《燦爛的青銅文明》我都講到"奴隸的悲慘生活"這一部分,居然有個同學指著前邊"畜牧業的發展"說老師"那是什么字啊?"類似的情況也不少出現。這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于是在平時我每天都練習龐中華的楷書鋼筆字貼,寫教案,日志都盡量工整,一筆一劃。漸漸的自己的字越來越工整了。不僅如此。我還運用多種板書形式:提綱式,總分式,分總式,對比式,并且還多次運用圖示法。例如;講秦王掃六合中中央集權制度時,同學們一開始不明白是怎樣將權力集中于皇帝,后來通過圖表加講解終于明白了。
五、課堂組織管理技能
良好的課堂組織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性,而且能幫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感情交流。
教學伊始,我就十分注意課堂的組織和管理。在課堂上一直都嚴格要求學生,同學們經常說:"老師,你長的那么溫柔,怎么對我們那么兇啊?"其實這都是"被逼的"。孩子們可愛天真,從心里喜歡他們,可是如果課堂松下來,就沒辦法講課。于是,在我的課上,大家都比較乖。但是漸漸的我發現,這樣"鐵面無情"的管理也是不合適的。嚴厲只能讓他們反抗,與其火上澆油不如引火歸源。
上課紀律亂是他們叛逆的表現,有一種說法是"打一棒子,給個甜棗",他們都想得到更多的關注,只要真心的關心他們指導他們,這群學生每一個都非常可愛。要想組織好教學,自身必須有高的知識水平,這樣說話時才會有底氣,在學生面前才會有尊嚴,語言才會有威力,學生才會服氣。"清楚了組織好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在以后的教學中都將逐步去落實和提高。經過努力我總結出一些課堂組織管理技巧。
上課開始,教師要掃視一下全班同學,看看學生到齊了沒有,檢查學生的歷史課本和其它學習用具準備了沒有,學生安靜了沒有。如果個別學生還沒準備好,要稍等一下,等他準備好以后,教師再講課;授課中,個別學生在做小動作,教師可以走到他的面前,用手勢或眼睛暗示一下,請他安靜下來;當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時,教師可立即改變講授方式,甚至恰當地插入一個有趣的情節或歷史故事,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聽課中來;指名發言時,不要總是點幾名成績好的學生。也要給中等生和差生以發言的機會,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厚此薄彼;讓學生討論問題時,要使他們精神放松,敢于發言,并讓他們互相商討;請個別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后,教師要肯定成績,多做表揚,即使回答不完整,或者是回答錯了,教師也應補充或鞭策他進步;學生伏在桌子上聽課,教師要走過去問清楚原因,如果是有病,可派其他學生陪他到校醫務室去看病。
如此方法,舉不勝舉。歷史課堂管理工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靈活多變的,它要求科學,也要求耐心細致,歷史教師要想運用自如,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并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歷史教師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課堂管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則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益或后患無窮。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2
為了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鼓勵青年教師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教務室于12月中旬組織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力圖通過這次活動為廣大青年教師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同時也希望這次活動能為我校廣大師生
一、亮點賞析
1、激活了青年教師的潛能,涌現了一批教學新秀。
這次競賽充分展現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和進步,一些有潛質有能力的教師也在這次競賽中嶄露頭角。教師教學觀點得到改變,教師由教學的“主體”變為“主導”,創設和諧氛圍的能力大大增強。如霍文憑老師語言簡練,教學流程清晰,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分組實驗,較好地激發了學生興趣并關注學生情感和態度的積極體驗,較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郭婧老師的教學由淺入深,親和力強,創設了和諧、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自始至終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李秀老師專業知識的內化程度較高,聯系生活實際設臵問題,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確了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要條件,教學效果明顯。祁慧老師演示實驗準備充分、現象明顯,用精練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以事實為依據,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教育。
2、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轉變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改變一種習慣,當務之急在于建立教學新理念,即由過去的傳授式學習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這一方面,各位參賽的老師都力求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體現這一理念。
3、注重雙邊互動,關注每一個學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體現尊敬、熱愛、理解、幫助學生的理念。新課程標準倡導師生平等交往的教學行為,這有助于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使廣大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訓練。李秀老師在教學中將書本復雜的實驗進行改進,便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教室中增高實驗桌,以便于實驗的演示充分展示給所有學生,將不易觀察的實驗現象以投影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很好的達到了預期效果。郭婧老師在教學中以“問題”為主線,以“細節”為關鍵,恰到好處的設計問題,指向明確,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全體學生感受到了遇到問題后的迷茫、解決問題過程的艱辛和解出問題的喜悅,通過這節課,絕大多數學生可以掌握所學。
4、注重切合學生實際。
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
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祁慧老師針對課本內容自行設計了很多急救小知識,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并通過讓學生脫稿進行話題自由談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極大的活躍了課堂氛圍,效果明顯。郭婧老師通過
二、問題探討
在活動中,老師們的精彩表現何止這些?每一位老師都有各自的長處,不可能一一評述。本著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原則,把本次活動中的不足
1、教師的角色還需要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2、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和深度。提問的目標指向不夠明確,致使學生回答漫無邊際。課堂討論也只是淺層次的。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問題,隨機提問,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設計提問,更不要總是固定地提問幾個學生。這需要在平時的業務學習中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學情的研究。
3、板書缺少設計,隨意性太大,起不到提示和強化知識的作用。個別老師整節課都沒有板書,需要改變。
4、有些教師在多媒體和實物展臺等設備的操作水平和技巧方面還需提高,不能只停留在點擊鼠標的層次上。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適度,不是課件、媒體多多益善。運用現代化手段是方向,但要因需而用,適時適度,恰到好處。可用可不用則不用,要用在關鍵處、用在點子(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平面的東西立體化)上。老師們必須要明確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傳統教學手段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要改變教學重結果輕過程,重預設輕生成的現象。課堂上教師的著眼點應放在引導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在預設的問題情境中不要急于將結論告知學生,應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教學中應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上關注生成。
三、展望
教務室對青年教師提出以下幾點希望:
1、多聽課,多寫聽后反思性的
聽課首先要抱有積極的、謙虛的態度,取人所長,有的課在
聽后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寫“教學案例”、“教學后記”等就是反思教學的有效方法。
2、
青年教師要以活動為契機,指導自己今后的教學,縮短公開課與平時教學的距離,
3、多學習、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學。把學習交流的重點放在新課改的研究、教學案例的交流、典型問題的研討等方面。二是要向學生學。關心我們的教育對象,研究我們的教育對象,走到我們的學生中間去。
這次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學校今后會繼續組織相關的一系列的教學競賽活動。在以后的教學競賽活動中,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教師,更多的精彩課堂在這里展示、交流。也真誠地希望我校青年教師能夠以良好的進取心態,創新和開拓的品質,愛崗敬業,實踐教育創新,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勤奮工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快速成長,早日成為教壇新秀。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3
一、備課技能
備課是一個完整課堂的前提準備階段,對整個過程是否能夠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盡心備課,將課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了解、聯系,然后通過精心設計的環節或者過程講解給學生,會令教學效果比沒有充分備課的效果有明顯的不同。在實習整個學期中,最先鍛煉的便是備課技能,在聽馮永慈老師的課時明顯可以感覺到她經常會將課本上的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實例緊密的聯系起來,將抽象甚至枯燥的課本知識通過生活實例實際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變得簡單有趣。
作為在學校這個純白的校園中度過了大部分時間的的我來說,生活經驗十分的匱乏,其中能夠與生物聯系的知識更是少的可憐,這時生活經驗的匱乏就會令我在講課過程中與馮永慈老師有很大的差距,很難達到她那種輕松愉悅貼近生活的感覺。例如在講解講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時馮永慈老師便會聯系生活中的蔬菜的“塑料大棚技術”棉花的“地膜覆蓋”等。
通過分析這些生活中并且周邊環境有的例子可以引導性的'依次分析水、光、溫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在結合了周邊的這些例子后學生不僅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更濃,而且還可以在將來幫助學生更容易的記憶與復習。作為實習生的,對周圍的環境并不很了解,因此很難舉出周邊的那些例子,而且同學們也不注意周邊這些例子無法讓學生舉出那些周邊的生動實例,導致課上只能按照課本來講或者直接搬照馮永慈老師的例子進行講解。
另外就是剛剛實習的我們,手中的資源很少難以同指導老師相比,這是備課時手機相關資源進行知識內容的擴充就是很必要的了,因為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的好奇心很重,會提一些相關的但是有些冷門的問題,假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一個相關的但是很偏的問題會令作為老師的我恰好不會會有少許的尷尬,而且增加一些課外的知識或者擴展的知識會極大的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令課堂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比如在講解化石時,我會增加一些有關恐龍滅絕的相關信息然后再聯系恐龍的化石,這時候對于化石的學習學生就會在恐龍的基礎上增加愛學習興趣。
總之,備課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充分的備課會令老師感到講課很自如,對每個知識點都可以把握透徹并能夠應付學生的突然新奇的疑問,令整個教學過程都可以盡在教師的把握中,就好比成竹在心每件事都可以應付自如按照自己的安排大方向發展。一節教師充分背了的課,它的合理的教學過程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擴展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以增強學習興趣并對教師慢慢產生一種佩服的感覺,能夠提高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備課,教學中的首要環節,對整個教學的效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 導入技能。
課堂導入是一個完整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能引起學生注意,幫助進入學習情境;為新知識的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尤其是生物課,其課堂導入更需要掌握靈活多變的技巧。初上講臺時,我就注意充分利用導入語,引導學生們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當中去。可是,畢竟缺乏經驗,課堂導入的一些細節做的并不完美。
如《變異》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在講課開始我和學生們分析課本上的“體色不同的豬寶寶 ”圖片,了解母豬可以生下體色不同的豬寶寶,然后再通過這種現象引伸出變異的概念。同樣的內容,馮永慈老師讓學生做了一個游戲,通過游戲找出了那位學生與其他學生的相貌不同,然后分析為什么不同,怎么產生的不同,最后的出這是一種變異的結果。一樣的內容,不一樣的導入方式,不同的效果,對學生來說做游戲更生動有趣而且知識更貼近自身更容易理解。
在開始實習之處,很快便發現了再導入方面同馮老師的差距,因此每次授課前都會鄭重的向馮老師請教她的導入方式,然后經過改編成為自己獨特導入。
再近三個月的授課的鍛煉中不斷的發覺新的導入方式,爭取給學生一個合適的新穎的導入。在講授“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這一節時發現馮老師的導入基本省略了,然后我便苦思后發現這一節內容可以同日常生活中的諺語或者成語例如“一山不容二虎”“狼狽為奸”“三個和尚沒水喝”等這些內容聯系起來,因此上課時便通過這些
耳熟能詳的知識將本節課的新知識成功導入了進來。在這實習期間我還通過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利用新聞、小視頻、經典故事等多種方式引入新課,這樣既給了學生許多上課的樂趣有充分鍛煉了我自身的導入技能,總之在這為期不算很長的實習期間我盡可能的利用多種導入技能,并將好的導入方式盡
可能同其他老師分享交流,在實習之初與實習結束我很明顯的感覺到了自身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導入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 提問技能。
提問即是通過教師提出精心設計的問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提問能起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復習和鞏固舊知識、聯系新的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在課堂上充分把握好提問技能,是課堂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一堂課的開始,提問是經常采取的回憶手段,可以說有時候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的這個提問便是這個開始,所以說提問在整個教學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加入提問這個階段弄得好,這個時候老師的教學激情便會有很大的提高,令下面階段的授課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提問階段如果不理想的話,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會在心情上有一定打擊的,使下一個階段的授課中教師缺少激情學生缺乏活力。
如果是在授課中提問,這種提問的效果也會影響到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甚至打亂教師的預先安排。在充分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后,在這半年的教學活動可以的鍛煉這方面的技能,由原來的毫無準備到注重各種技巧。以下幾個方面的提問技巧是我體會比較深刻的。
1、所提的問題要難易適度。
問題太淺,引不起學生興趣,學生也不思考;問題太難,高不可攀,學生也不會動腦筋。因此,提問的難易程度必須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緊密相關。
2、提問要關照到每個水平層次的學生。
不同的學生學識、水平不盡相同,能夠回答的問題也不相同。如果用同一個問題提問不同的學生,特別是用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提問差生時,則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因此,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問難度較大的問題:成績較差的,則提問相對較容易的問題,以提升差生的自信心。
3、提問要根據難易程度給予相對應的時間。
如果是簡單易懂、大部分學生都能隨口回答的,則沒必要給予多少時間,但如果比較有難度,則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討再回答,或者讓學生在課后再進行思考,下一節課再進行回答。當然了,提問的技巧還有更多的花樣,如選用新穎別致的問題,留下懸念的提問,結合生活體驗的提問等等。一節甚至可以根據課堂的需要,運用多種提問方法,用以把課堂的氣氛調動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深思,從而達到培訓目的。
四、板書技能
板書是學生掌握材料的憑借,鞏固知識的依據。因此,教師的板書設計應在十分準確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觀點的基礎上進行。板書一般可分為系統性板書和輔助性板書兩種類型。系統性板書是對教學內容高度概括,如講課提綱、基本內容、重要結論等;輔助性板書是根據教學需要,將一些重要概念、名詞術語或重要時間、地點及其他需要強調的內容,簡要的寫在黑板一側。
關于板書,我在實習之初不經意間將系統性板書與輔助板書寫混,令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重點及脈絡時出現一定的混亂,后來參照教學指南明白了板書的重要性然后分清了關于系統性板書與輔助板書的位置,在后來的講課中可以分清兩者的位置盡量不弄混,通過幾個月的實習后關于他們的位置的分開已經深深的印入了腦海成了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令我感覺這一點做的很成功。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4
一、繼續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
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課堂教學管理相關規定,規范教師教學行為。堅持全面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集中檢查與分散檢查相結合、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系列教學檢查巡視制度。抓好以教師開課準備和教學秩序為主的開學檢查、以課程大綱和教學進度的執行為主的期中檢查、以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和教學效果為主的期末檢查的“三段式”教學常規檢查工作。繼續開展試卷、論文檢查,規范試卷、論文工作,確保質量。通過實施《青年教師助教制度》來加強青年教師教育和幫扶,提高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促進青年教師較快提升授課水平。鼓勵和支持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搭建多媒體教學資源網絡平臺,促進教學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抓好運行管理,穩定教學秩序
抓好教學運行管理工作、穩定教學秩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本年度要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依法管理。加強對排課、選課、調(停)課的監管力度。增強教學秩序日常檢查力度,做好日常教學秩序檢查通報、教學事故的認定與處理工作。加強學籍管理、考務管理、成績管理,力爭成做到“零失誤”。 加大考試改革力度。鼓勵多種考試形式相結合,培養有真正知識與能力的人才。嚴格執行學校有關考試制度,形成良好的考試氛圍,培養嚴謹的應考風氣,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通過考試真正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以考促改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學風。創新考風考紀建設,提倡誠信考試,狠抓學風教風建設,將學風和教風建設工作納入各教學單位的年度考核內容。完善教材管理系統,抓好教材招標、選用、征訂和發放工作,使教材管理工作更加規范。特別是要嚴格審核教材供應商資質和教材供應實力。
提高教材選用質量,保證教材按時到位。進一步完善教材經費管理辦法,做好教材費用的結算工作。繼續做好教材建設立項資助工作,加強對自編教材的編寫中期檢查和對資助自編教材出版資金的管理,做到專項經費使用合理、科學。
三、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扎實推進課程大綱的實施本科人才方案繼續根據“培養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愿意為基層服務的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學校“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精神來制定,努力探索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深化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為保障課程大綱在我校的有效實施,將通過制訂課程課程大綱編寫指導意見、廣泛的宣傳發動、系統的培訓、課程大綱撰寫的試點及評估等工作,使課程大綱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5
年輕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發展的未來與希望,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實現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本著“培養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能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宗旨,我校舉辦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
本次比賽在教務處的組織安排下,在各教研組和參賽教師的積極參與、大力支持下,順利結束了。參加本次講課比賽的教師共有20名,保證了每一個科目至少有1人參加。參賽的20名教師都能根據教務處的安排,自己選定講課內容,按照教改理念、教學目標打印好講課
縱觀本次比賽,出現了許多的亮點,具體如下:
1、參賽教師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話說課,思路明晰,表達準確,環節齊全。
2、教師素質好,教學基本功扎實。親切和藹的微笑,文雅得體的教態,使得知識在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中,產生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應。從大環節的任務實際,到小環節的細致落實,巧妙過渡,動靜搭配的教學活動開展得錯落有致,得體到位,知識和能力在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中得到落實。
3、教學觀念新穎,設計構思精巧,靈活整合教材,熟練使用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中,老師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有序的導、生動活潑的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積極的參與、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提問和回答積極。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循序漸進、由簡到難,便于學生理解,為學生的學習
5、多媒體輔助教學被廣泛應用,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和密度。
6、本次大賽的所有參賽教師,不僅向大家展現了自己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更讓我們欣賞到了內容豐富、畫面精美、實用性強的精彩課件。老師們的演示文稿制作水平提高的非常快。
7、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生活;把生活體驗和學到的知識緊密結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
當然也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備課中需把細節做足;準備要更充分,課件、板書、教具等設計或任務更具體、明確些,更易于學生操練,輸出的內容更顯實在、有效。
2、在多功能教室授課時,由于過分依賴多媒體,黑板成了裝飾品,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由于此類活動開展的較少,講課教師授課內容是已上過的內容,因此對課型把握不準,有的甚至成了復習課。
總的來說,此次講課比賽還是收到了不錯效果。如果我們的每一節課,都能象這樣去上,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會很快地更上一個新臺階。
本次比賽的評委由學校
根據評委們的打分,按照平均分的高低,本次比賽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學校在向此次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表示祝賀的同時,也號召全體教師向他們學習,也希望他們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通過此次講課比賽,不僅檢驗了我們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為廣大教師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6
在上一學年,我所教的課程課程是藥用植物育種學和種子學綜合實驗,這次開課,學生的教學評價很不錯,這讓我感到很欣慰。當然,我知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上課還很缺乏經驗,知識面也需要不斷的擴展,還有許多需要提高的方面。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同時也是以此為契機更好地干好下一學期的工作,現在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法
1、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認真備課,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以及接受新知識可能會出現的困難,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3、考慮教法,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內容。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5、每一節課進行小結,明確告訴學生必須掌握哪些內容。
二、教學中的不足
1、教學經驗缺乏,對中草藥方面的知識了解的較少。
2、教學不能很好的結合實際。
三、改進的措施
1、查看中藥材方面的書籍,補充知識。
2、多參與科研項目,鍛煉自己的科研能力,擴展知識面,提高專業技能。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7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我們關愛的每一個人:
(一)抓住背影、朗讀圈劃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反復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拓展、體會寫法
“細微之處見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細節,多次展開描寫”,這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并用它來組織材料呢?然后抓住細節描寫能達到藝術視角的創新,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并且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隨后,我發了一片課外閱讀《父親的巴掌》,此文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抓住“父親巴掌”這一細節來體現父親對我的愛。在課堂中,我緊緊抓住細節描寫這一主線,貫串整個教學,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內學習、課外拓展,學習的容量增加了,所學的知識也及時得到了鞏固。
(三)連接生活、暢談心聲
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最后一環節,我讓學生暢談心聲,說說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通過小組討論,推選1—2人上臺演講,全班交流,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但可惜,下課的鈴聲已響起,只能把這一精彩的環節放在第二節課,繼續討論。最后,我告訴大家:
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我們。請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
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的學生所缺乏的。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我認為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此。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8
《倒數》這一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下章節分數除法教學打好基礎。我在備課時考慮到我的學生情況,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讓學生經歷提問、驗證、爭論、交流等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理解倒數的意義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為了讓學生獲得充分的經歷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首先讓學生求算式的積,讓學生在自我感知活動過程中,初步認識倒數的特點,再寫出類似的算式。充分展開小組討論,觀察算式,發現規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同伴說一說倒數的特點。在學生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引出“倒數”的概念。
再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探索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在小組交流中很多孩子提出了0和1的倒數是多少? 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爭執”。有人認為:“0有倒數。”有人認為:“0沒有倒數。”我引導孩子們在全班交流時說出自己的想法,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學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了成果,這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
最后我提出了帶分數的倒數怎么找?我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紛紛議論起來。我讓他們各抒已見,在爭論中迸發思維的火花。后來又有孩子想到了小數。學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解決了學生的困惑,更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只要給孩子搭建一個自主探索交流學習的平臺,學生會走的很遠。會讓我們的課堂上迸現出一個一個的亮點,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無限的。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體味了挫折和成功的快樂,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帶給我了滿足感和成就感,也非常的愉悅,正所謂教學相長吧。
在這堂課上孩子們說的多、合作的多,研究的多,探索的多,我說的少。激勵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學,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產生交流的愿望,課堂上研究氣氛濃郁。
在教學倒數時,學習倒數,直接的作用是為學習下面分數除法打基礎,所以在后面我加了一些鞏固練習,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分為模仿練習、判斷練習和提高練習(開放題),既達到了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又兼顧了學有困難的學生和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情感需要,使數學教育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9
《伙伴》是人教版課標本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們在春游中發生的故事:瑪莎的背包丟了,當小伙伴們吃午餐時,她獨自站在一旁,維加、安娜和安東三位小伙伴前來安慰,維加和安娜只是用語言給予關心,而安東小朋友卻用“遞面包”的實際行動解決了瑪莎眼前的困難,告訴我們真誠關心別人的重要性。高新美老師憑借她高超的教學藝術、新穎獨到的教學設計,引領學生遨游于語文天空,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獲得美的享受和心靈上的啟迪,真可謂 “高”、“新”、“美”。現取其義“低”、“常”、“實”三字為例,將課堂教學觀后感總結如下:
一、學習與借鑒
1、“低”字入手,以激發興趣、培養習慣為切入點,搭建學生語文學習的亮麗彩虹。
所謂“低”,一是指所處年級、所讀文本、學生年齡和學習層次等方面,都屬于“低”的范疇,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了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定位。
二是教師針對教學對象和文本內容的特點,巧妙研讀教材,分析教學實際,適時把自己位置放低,融入到學生中間,教師溫和的笑容、親切的話語、娓娓的談話,消除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課堂空間里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與和諧的學習氛圍。
三是教師能充分認識到低年級學生基本的學習和成長規律,把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習慣作為整堂課的基本要求和關注目標,并滲透在每個教學指導細節中。從課前提醒學習用品的準備,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到識字環節的小游戲和“愛心小天使”獎牌的發放,以及生字書寫的指導和課堂評價,無不體現出教師的人文關懷和耐心呵護,令每一個孩子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愉悅。
2、“常”字當頭,以品讀領悟、角色體驗為訓練點,培植學生語文學習的生命之樹。
教師們平素常認為公開課與日常課的距離感很強,可本節公開課,卻讓我們感覺到了常態課的自然、妥帖和可借鑒性,正可謂“常”。這得益于教師樸素的教學風格和有效的教學引領。在本節課中,高老師遵循語文常態課堂的教學規律,始終堅持以讀為本、邊讀邊悟、讀悟結合的基本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反復朗讀、角色體驗、揣摩想象中切實體會到小伙伴之間真誠關愛的重要。
本節課的“三讀”也值得細細回味。一讀整體感知,初步了解大意,明確事情起因;二讀把握事情經過,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角色差異;三讀回顧總結,訓練角色體驗,升華情感認識。正是一讀二研三悟,層次清晰,框架合理,樸素自然,可學可鑒。
3、“實”字貫通,以想象練習、情境創設為突破口,營造學生關愛互助的精神家園。
高老師為我們呈現的是一節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契合了“實”字,這一切都得益于教師合理恰切的教學藝術。
課堂的“真實”體現在生活場景的真實、角色體驗的真實和師生交流的真實,課堂無任何表演成分,高老師巧妙引領孩子通過情境創設、合理想象設身處地感受到人物彼情彼境下的心理和體驗,從而自然生發對不同人物的體察與理解。
教學的“樸實”在于摒棄了各種嘈雜的音樂、花哨的課件和眼花繚亂的教學形式,讀悟說演相結合,水到渠成,自然引出孩子對主題內容的理解。
環節的“扎實”在讀的充分、學的充分、悟的充分,從識字到閱讀,各環節步步為營,清晰連貫,使關愛互助的主題在扎實的教學鋪墊中自然提煉出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思考與建議
1、我的思考
從高老師的課堂,我們可以梳理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四個著力點:必須把激發閱讀興趣、()培養學習習慣、夯實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能力作為低年級乃至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貫穿始終的目標和追求。
2、我的建議
一是識字教學環節技巧性強,忽視了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和環節的扎實有效。
本節課的識字環節,老師設計了非常巧妙的生字游戲,要求學生用規范句式如“午,我是午,我的朋友在哪里?”“餐,我是餐,你的朋友在這里!”來完成生字找朋友練習,但是基于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和游戲的復雜性,所以游戲效果不夠理想。建議教師在識字教學設計時,兼顧趣味性和扎實性,以保證識字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是品讀領悟環節密度過大,忽視了品讀分析的層次性和關鍵語句的凸顯。
本節課的品讀領悟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對文中瑪莎、維加、安娜、安東每個小朋友的言行舉動進行了逐一揣摩讀悟,但由于學生的注意力的差異性,感覺內容滿、問題多,未能把關鍵人物凸顯出來。建議老師整合問題,簡化過程,加強對重點句段的品讀,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張弛有度,疏密相間。
以上僅為個人粗陋之見,不當之處,敬請高老師和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0
場景一:
師1:開學兩個月了,真的累死了,這幫學生怎么會這樣,上課根本不聽你講。
師2:一個學生回答不出問題,不出兩秒,下面就“我”聲一片,即使剛才那位學生想回答了,也根本聽不見。
師3:叫得最響的學生,往往站起來什么都不會說,即使說也是吞吞吐吐,待會做作業時一點都不會。
師4:最頭痛的就是你講了,他不聽, 真是拿他們沒有辦法?……
場景二:
老師很生氣地沖著學生說:
“老師講了多少遍了,你怎么還是不知道?”
“你上課在聽什么?”
訓者滿臉通紅、怒氣沖沖,被訓者被迫接受,仍然“屢教不改”。
以上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備受困擾的一個難題。
反思:雖然老師們生氣、著急和抱怨著,但不知道該怎樣解決,因為很多人對剛剛入學不久的孩子有兩個認識上的誤區,一是當學生進入學校時,認為他們只要智力正常就是都能“聽”的。認為“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許多教師就想當然地確認了學生都會聽課,混淆了能聽和會聽。但實際情況是,學生還沒學會如何聽課,老師的講課早已開始了。二是課堂上老師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要表揚,作業完成得好要鼓勵,但往往忽視了學生是否聽別人的發言了,對學生“聽”的要求很少。
從上面兩個場景很清晰的看到“聽”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我們反思如果不會“聽”,如何學會思考?如何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生的張揚個性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民主平等也不代表可以無視紀律。“聽”的習慣要從低年級就開始注意培養,一旦沒有養成好習慣,到了高年級要糾正就比較困難了。可見,“聽”是很重要的,“聽”的能力和習慣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有意識的培養。
如何讓學生養成安靜的“聽”的習慣呢?特別是面對調皮的學生除了“懲罰”,除了“苦口婆心”地勸導,還有沒有辦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在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時,也不要忘了提醒學生聽聽老師的要求,聽聽他人的見解。就像表揚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一樣,也來表揚那些認真“聽”他人意見的同學。在課堂上可以嘗試以下辦法:
方法一、讓其他學生眼睛看著發言的學生。
這是表面上的“聽”,適用于習慣培養的初期。
方法二、聽者重復發言者的話。
這是形式上的“聽”,適用于“聽”過程中不專注的學生;聽發言之前就明確的告訴學生“過會兒要請同學們重復”,聽發言后對同學們的“聽”的習慣作出評價。
方法三、教師不重復學生的發言。
有時候我們常常無意之間把學生重要的答案會重復一邊,這樣其他的學生就知道了,同伴的回答我們可以不聽,老師會把重要的話再說一遍的,聽老師的才是重要的,這個誤區要避免。
方法四、教師要注意“聽”,更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發言。
你都不聽,學生會聽嗎?
方法五、樹立良好的“聽”的觀念。
首先創設良好的課堂“聽”的氣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其次老師要善于巧妙利用學生的“聽”的注意力,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強化,最大限度地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這樣便不知不覺地延長了注意時間,提高了“聽”的能力。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1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章文質兼美,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地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堂教學以讀為主線,以《長歌行》導入新課,以讀激情:時間匆匆而逝的無奈之情,沒有把握好時間的惋惜之情、自責之情;以讀導練,“燕子去了,又再來的時候;。。。”,“洗手的時候,日子從臉盆中過去;。。。”,練習說話,創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后的獨特感受。
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是:
1、整體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讀中使讀者與作者、文本對話。
2、和學生一起欣賞、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現美。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了寫作。
不足之處:
有些相關背景知識沒有引導學生去掌握。因此,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后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么問題,自悟會有什么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助他們考慮不多。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后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系還需進一步認識。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2
生態課堂我理解為就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生態課堂至少具有全體性、個體性、有效性、自然性、生成性、社會性和發展性等,在實施過程中我具體做法如下講授:教師要緊扣課標(大綱),明確本課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把握,讓學生對內容整體感知;引發疑問,突破重難點。這樣,發揮了教師在課堂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強調學生在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平等的參與其中。學生對學習內容可以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在遇到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達到優勢互補,共同解疑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提出或生成問題;圍繞問題提出和形成假設;收集證據,形成解釋;學生進行成果展示。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練習:課堂練習應體現系統性、趣味性和針對性,布置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網,在鞏固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同時也可以設計些發展練習,主要是發展學生智力。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全面發展。
即學生自主學習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在學生未講之前教師不講。教師要走下講臺、和學生平等對話,用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語氣、眼神來期待、激勵和調動學生,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組織、引導、點撥、激勵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反饋、訓練提高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習慣。
突出學生課堂自主學習。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地,更是學生展示的舞臺,因此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堂展示活動,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演講、質疑、演板、講解、辯論等課堂展示學習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上進的精神品質。
搞好反饋檢測:
一是當堂反饋:在學生課堂學習展示的基礎上,教師點撥、歸納小結、學生當堂完成作業,力爭“堂堂過關”;
二是章節過關測試:教師在完成一個獨立的教學單元后,用隨堂測試的方法進行過關測試。讓學生通過反饋測試,分析原因,明確得失,揚長補短,改進提高。
突出了教師學生的課堂定位——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
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外,要更多的運用發現法、誘導法、討論法、激勵法、多種符合課改理念的方法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生態課堂教學提倡“課堂教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民主化”、“課堂教學個性化”。
總之,生態課堂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愿學、樂學。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3
上學期,我參加了全鄉、學校高效課堂教學聽課活動,在區教學視導我校時參加了聽課,通過這些活動,自己受益匪淺,現在將自己參加這些活動的收獲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優點
1、引入新課能做到簡潔,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張可發老師講《香菱學詩》用紅樓夢歌曲引入,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了學習情境中。
2、重視字詞的教學及詞語的辨析,自己在上課中對于字詞僅僅做到了讀或寫這兩個層次,很少有對詞義或辨析的訓練。語文的真諦應該就是字詞句段篇,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字斟句酌,細心品味這才是語文學習的要義。
3、在教學環節設計中,對學生要求明確,注重方法指導。
4、重視朗讀,以讀代析。講課老師在課堂上對讀都非常重視,不再是一節課僅在上課之初讀課文一遍,然后就是整節整節的課文分析。另外對學生朗讀前的要求到位,不是簡單的“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等等一句話后就安排學生開始讀書。而是根據學生不同特點提出相應的要求。
二、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1、一節課中教學任務安排得太多,教學環節比較復雜,面面俱到,每一個環節都是蜻蜓點水,講解不深不透,不能深入貫徹教研室提出的:小容量、慢節奏、深挖掘的方針,今后教學中要以這九字方針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每節課安排學習內容要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立足于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力求在一些重點內容上深入挖掘,給學生以深刻的記憶。積少成多,在一個一個量的積累上以不斷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2、朗讀方法的指導不到位。究竟應該怎樣朗讀,是朗讀的技巧在先還是文本內容的選擇在先,在實際教學中,雖然很關注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但卻在實際操作時感到力不從心。要么只是簡單地提出幾種朗讀需要關注的技巧,例如語速、語調、節奏、情感等,要么則只關注學生朗讀聲音的大小強弱等,缺乏有效的方法與要求。今后教學中要多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中的缺點,不斷提高對課堂的駑奴能力。
3、課堂評價的方式方法急需改進。“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促進師生對話的質量,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促進課堂生成,推動課堂向縱深發展。教師和學生對其他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質量越高,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調控者,他的評價不僅直接推動著課堂教學的節奏變化,激發著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為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做著示范。
4、語文教學要關注單元說明、課文導語、研討與練習。因為這三點都是無數專家、教師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便于準確把握教材,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安排有效的教學活動,在平時教學中對這三者重視程度不夠。除了這三點之外也要經常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另外作為語文教師要把整個初中語文教材讀熟,只在站在理更高的高度上來看自己的教學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小組合作效果不好。現在的小組合作學習經常是好學生一言堂,好學生灌差學生,差生根本不動腦筋,總是等著好學生把自己的答案教給他們,另外發言時也是一部分好學生與老師的對話,很多差生不參與。教學中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教學中應該更多的關注差生,讓他們也能參與一些簡單的問題,并適時鼓勵,讓他們品嘗成功的樂趣,久而久之,他們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由一個觀眾變為一個演員。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4
經過半個學期的實習,自己無論從教學技能還是課堂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是我在課堂教學方面收獲的心得和經驗:
1、教學語言方面
每節課的語言,重在講,應用口語和學生溝通,課堂教學總結。有的教師上課像宣讀論文,充滿學究氣。有的教師上課追求時尚,生搬流行歌詞,硬套網絡語言,本想幽默,反致低俗。課堂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場所,口語的對話平易、自然、隨性、靈動,能給學生以親切感。講課的語速太快,學生會聽不清,反應跟不上。提醒學生思考時,語速可以慢一些,個別詞句甚至需要拖得長一些。語調不能平,要隨情感起伏。平淡單調的聲音,令人發困,催人入睡,平易親切、緩急有秩,跌宕起伏的聲音,能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我本身說話的語速較快,剛開始學生們不太適應,還好下課后有學生向我及時反映了情況,所以我在每次講課時都注意控制語速,盡量講慢一些,由于自己教的是數學,所以必須給學生講解的清晰,所以后期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效果反映良好,一方面我適應了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學生也適應了我的節奏。
2、課程導入方面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了一半。"導入技能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技能。恰當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教學狀態,因此我特別注意每節課的導入。導入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導入要把新舊知識銜接起來;導入要有直觀性,突出一個"形"字;要有啟發性,突出一個"奇"字;導入要有趣味性、藝術性,突出一個"巧"字;導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個"精"字。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故事法、新聞法、設疑法、開門見山法等等。需要根據不同的課題來選擇。
舉個例子來說,我在講解《勾股定理》的時候,我從大家最為熟悉和自豪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說起,進而引到"數學界的奧運會——國際數學家大會"因為2002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也是在我們國家的北京召開的,而且會徽使用的是"趙爽弦圖",而"趙爽弦圖"正視我國古代數學家為研究勾股定理設計的,這樣的導入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勾股定理有一個初步認識,一方面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樣的一個導入設計使得本堂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整節課上的也比較成功,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
3、提問技能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相結合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引導學生一步步步入知識的殿堂。只有對提問進行藝術設計,巧妙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產生積極作用,達到良好的效果。
在提問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時機要恰當,不宜繁而多
(2)提問內容,要目的明確,緊扣學生實際
(3)提問問題簡明扼要
(4)課堂提問要難易適中
(5)課堂提問對象要面向全體學生
(6)采用靈活多變的提問方法
(7)課堂提問要積極評價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教師對學生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體會最深的一點,因為作為一名老師不能只局限于少數優秀生,要使好、中、差的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如只限于提問少數學生而冷落大多數,讓他們覺得老師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教學關系。有人害怕課堂提問出現冷場,耽誤課堂時間,總是單向地向少部分優生發問,希望課堂提問順利進行。豈不知,這樣做,熱了少數,冷了多數。長此以往,多數學生發現了奧妙,知道提問與己無關,積極性受挫,主動性淡漠,人為地造成兩極分化。所以我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會將不同難度的問題與學生"對號入座"。對于引路性提問,我一般多問優等生;對于鍛煉性提問,我會照顧中等生;對于鼓勵性提問,穿插點問后進生,工作總結《課堂教學總結》。一段時間以后,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了,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都可能被問到,而且知道老師在關注著他們,所以上課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總的來說,課堂提問要讓每個同學都有啟迪,要使人人主動進取,使課堂變成學生施展才華、相互競爭的場所。
4、演示技能方面
多媒體教學有著它的優勢,如生動形象的講解,更為直觀立體的展示,以及對學生的吸引力。但是它也存在著自己的不足,比如在進行習題講解時,沒有老師一步步的書面板演,學生就無法很好的跟上老師的思路,同時印象也不夠深刻。同時,在黑板上出現的有用東西可以一直出現,而多媒體中往往一閃而過。如何把他們結合起來就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東西。
所以我在上數學多媒體課時就比較注意多媒體課件與實際講解的聯系,并用板書的形式為學生呈現部分教學內容,比如:分式方程這一節我是在多媒體教室講的公開課,給1班上的時候我有些過分依賴于課件所呈現的內容,將解方程的題目的解題過程直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可是我發現這時候學生就少了思維的過程和計算的過程,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聽課的老師也為我提出了相同的意見,因此我在帶2班去上多媒體課時就換了種方式,將解方程的過程領著學生們一起思考,并在黑板上將具體過程呈現出來,再進行總結分析,這一次發現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提高。所以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應把所講內容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并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接受能力,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5、課堂管理方面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因此能否把握住課堂是一節課能否順利講好的關鍵,尤其像許多鄉鎮中學,學生都不是很好管理,因此我們需要想的不是一節課設計的有多豐富,而是如何將一節課順利的上下來,以下是我在課堂管理方面的一些體會:
(1)互致問候,不宜省略的課前儀式
上課之前,我會要求我的學生起立,互致問候,其實,"同學們好"、"老師好"的課前互致問候,不僅是師生之間互表尊重的行為,它還向學生發出了一條信息:開始上課了。學生在禮畢歸座之后,就會在腦海里形成了教學活動已經正式開始的意識。這樣,就不會顯得忙亂、倉促。
(2)暫時停頓,"此時無聲勝有聲"
我覺得在一節課開始之時,往往由于學生的準備工作還在進行之中,因而教室顯得很亂,教學進行之中,也可能會因為學生情急之中,自發的討論起來,因而課堂顯得很吵。此時,如果勉強的繼續進行教學則會使部分學生不能參與。此時我會暫時停止教學活動。一方面等待學生重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一方面無言的表達了對課堂現狀的不滿,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奇效。
(3)對"開小差"的學生即時提醒
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后進生是難于整堂課四十五分鐘都集中注意力于課堂的。教學活動進行之中,我發現有的學生不自覺地把頭望向了窗外,有的學生眼皮開始"打架",有的可能是在桌子下面做小動作或看故事書,此時,我會及時地提醒學生:或邊講課邊走到他(她)的身邊,或一個眼神,或講課聲音的"休止",就會讓"開小差"的學生重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
6、課堂反思方面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節課即使準備的很充分,也會有不令人滿意的地方,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以寫促思,以思促教。我簡單的談一下我的教學反思。
我幾乎每節課后都會想一下這節課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比如:這節課的課時安排和時間把握是否合理,是否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教學目標,學生對所學知識是否能夠掌握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是否對所講內容感興趣,通過對比思考這些問題就能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在給學生講平行四邊形判定時,就講的過于枯燥,學生不愛聽,我覺得應該加一些實際應用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后面將矩形和菱形的判定是我就加以注意。
經常進行課后反思,有助于我們完善自己的課程,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7、其他方面
(1)不要踞守講臺
教師應根據教學情景隨時走到學生中去。學生自讀文本或分組討論時教師要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巡視,及時了解學情,解答疑問,以便組織下一步教學。課堂討論,后排的學生、聲音比較低的學生發言,教師要走近他們,只有走近他們,聽清發言內容,才能準確判斷學生的立場、觀點、態度,才能有針對性的組織下一步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走下講臺,走近學生,我覺得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這樣不僅縮短了與學生的空間距離,也拉近了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2)眼中要有每個學生
有的教師上課,像對著空氣說話根本不看學生,也不注意學生的反應,只想著達成教學目標。有一次聽課,看見一個學生一節課連續三次舉手,要求表達的欲望非常強烈,幾乎要站起來了,遺憾的是教師一直沒有看見,最終這只手失望的放下了,直到下課這只放下的手再也沒有舉起過。這個學生的積極性已經受到挫傷。所以教師要時時掃視教室,觀察學生的表情,判斷他們對教師、同學的觀點,是贊同還是反對,是有疑問還是想要補充,以便靈活的采用相應的策略。
(3)更多關注"學困生"
對于學困生作為老師的我們應當對他們鼓勵,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他們往往是自尊心與自卑感并存。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教育活動中,凡是有利于鼓勵他們自尊心,自信心的都應當做,反之棄絕,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另外,我們可以經常在他們身邊巡回,用微笑,點頭和親切的目光給予鼓勵。我剛教3班數學的時候,發現這個班有個學生他在學習,但一直學的不是很好,所以有些自卑,而且平時老師關注他也比較少,因此我經常鼓勵他,并單獨輔導過幾次,后來我發現他在一點點的進步,而且自信心也增強了。
現代課堂是民主的,是以人為本的,是動態生成的。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參與是主動的,思維是發散的。作為教師更應該能夠把握課堂,處理好課堂的各個方面,從而促進教學。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5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基于這一基本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就必須改進教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知識,掌握知識。基于上述認識,我在教法上進行了改革嘗試。
1、組織學生看書預習,自主學習。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根據有些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實踐便可學會,這時教師的適當放手無疑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讓學生自己學,自己去發現新知識的新與舊知識的聯系,學生會感到成功的快樂。自學前,我一般出示讀書思考題。思考題的內容大體是:這部分內容包括哪些新概念?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系?請舉例說明你所學到的新知識等。要求學生根據讀書思考題邊看邊想,邊寫邊劃。“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劃”出書中的重點。
如,在自學比時,我出示如下的思考題:
(1)什么叫比?什么運算時才能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你能寫出幾個比指出他們各部分的名稱嗎?你發現比值的求法了嗎?你能求出你寫出的比的比值嗎?
(2)比、分數、除法之間有哪些聯系和區別?由此可知,比的前項還是后項不能是零?
2、組織小組討論解疑。
對于一些空間與圖形知識,比較抽象,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時是否就一定由教師講解才好?我覺得未必如此。啟發學生思維,以小組討論解疑為主,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要創造活躍思維的條件,引導學生思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疑,使學生感到有問題要學。其次問題要有利于加深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后,提問:不用圓規怎樣畫圓?用一張紙能剪出一個圓嗎?怎樣在一張圓紙片上找出它的圓心?怎樣在一塊圓鐵板上找出它的圓心?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圓的知識有了深化的認識。
通過經常性的組織討論和質疑,我欣喜地感到:不少同學學習時已不滿足于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了。這正是新世紀教學發展所提出的要求。
3、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實踐。
動手操作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因為學生對周長的意義已經了解,所以,探究圓的周長時,我進行了分組測量手中圓形紙片、圓形物體的周長,并將結果記錄好。在動手實踐中,有的組是用滾一滾的方法,有的小組是用繞一繞的方法,而且在活動中,能夠在組長的帶領下,有序活動,活動有效果。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了規律,正確地推導出圓周長的公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眼、耳、手等各種感覺器官,從感性,從實踐到認識,印象深刻,學了也不容易忘了。
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改革教法。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動手操作,把課堂還給學生,絕不能包辦代替什么都“灌”給學生。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萬萬不能削弱的,教師不僅要講清知識,而且要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主動學會知識,發展智能,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但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問題一,當課標要求不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同的發展時,我的課堂教學中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如果顧及優生,學困生以沖刺的速度也趕不上,而當放慢速度時,優生又顯得無所事事,如何讓優生吃飽,差生吃好是值得去思考和借鑒。
2、問題二,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角色得到了轉變,但是我發現自己在課堂上還是放手不足,常常會出現教師的包攬情況。
改進措施:
1、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或網絡學習,或通過校本教研,提高自己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能力,確實做到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2、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去做,即使失敗也能夠看到學生探究過程的成長與進步,在失敗中更能發現新知識的新,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掌握。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6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自由和快樂,如何讓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會“玩”的樂趣,使音樂這一抽象的藝術與他們的生活密切聯系,這是我在教學設計中著重思考的。
一、貼近學生的生活
1、教師的提問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學生聽歌曲《1234567》律動進教室,師生共跳《邀請舞》創設了一個愉快、輕松、和諧的氛圍。教師提問:“你喜歡做游戲嗎?”“平時喜歡做哪些游戲?”“這些游戲和我們剛才做的游戲有什么不同?”讓學生發現今天做的游戲是在音樂中進行的,從而將課引入到音樂與游戲中。教師的提問貼近學生生活,學生便能很快地進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
2、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
躲貓貓是小朋友平時最喜愛的游戲之一,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歌曲《躲貓貓》,欣賞樂曲《捉迷藏》,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生活中做這些游戲的情景。在學唱歌曲及欣賞樂曲時,教師就能利用這些生活中的經驗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關注音樂的同時,隨音樂的節奏做游戲的動作,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表達自己幸福歡樂的情緒。通過音樂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音樂”無處不在。此時,學生和老師同是情境的創設者和感染者,師生共同沉浸在音樂游戲的歡樂中,共同分享著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情感世界。
二、在游戲中感受和表現音樂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音樂教學既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又能讓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這是我在設計游戲時的指導思想。在教學中要盡量避免只圖表面熱鬧、重視教學形式的變化而忽視音樂性的現象。為此,在感受歌曲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配樂玩游戲的教學環節。在《躲貓貓》音樂的背景下,學生通過三個游戲環節,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提醒學生合上音樂的節拍,并以此作為評價的標準,給學生以獎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歌曲學會后老師請學生自己設計歌曲表演、游戲的方法。通過討論,學生提出了兩種邊唱邊游戲的方法。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7
《蜜蜂》是三年級第五冊的一課。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為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里,帶到兩里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通過實驗,得到蜜蜂有一個識路的本能。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了完成實驗有哪些必要條件后,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法布爾來到陌生地方放飛時,看見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么?會有怎樣地推測?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假如我是法布爾,我會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說:“我覺得蜜蜂很聰明,它飛得怎么低,是為了減少空氣阻力,以便更快地飛回蜂窩。”有的說:“我覺得蜜蜂很笨,飛得高才能看得遠,才容易發現蜂窩。它飛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見兩離多外的蜂窩呢?”這時依然有小手高舉著,他自信地發表了自己的推測:“我猜,蜜蜂飛這么低是因為,空氣太潮濕,空氣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體變重了,所以飛不高,它要飛回蜂窩一定很困難。”……一個開放型問題,居然引發了學生那么多的獨特思考,這讓我既意外又欣喜。在這堂課上,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
當學生了解了實驗的結果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有學生說:“蜜蜂了不起,它逆風而飛,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飛回蜂窩,真讓人佩服。”可是有學生卻說:“老師,這個實驗是真實的嗎?”我不容質疑地說:“那當然”課總算結束了,可是留給我很深刻。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8
進入高中,語文教材難度陡增,最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對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內容不難發現,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邏輯性較強的論說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較大的長詩慢詞,而學生樂于接受的趣味性和感性體驗都有所削弱,加之古文篇目多、長、難,不少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喪失了對古典詩詞的學習信心。在日常教學中,課堂的照單全收與課后的遺忘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復的摸索與嘗試都收效甚微,如何改變學生對古詩詞難于接受、理解、融入的現狀,也成為困擾我的難題之一。
在近期的詩詞教學中,《柳永詞兩首》和《蘇軾詞兩首》前后相連,在婉約凄切與磅礴豪放之間徘徊良久,我總在思量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詞人不同的情感世界。驀然憶起宋代俞文豹《吹劍續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北宋時蘇東坡問一位善歌的幕士:“我的詞和柳永的詞相比如何?”幕士說:“柳郎中的詞,適合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手執紅牙拍板淺唱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而你的詞得請關西大漢持銅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這典故是個不錯的切入點,但前提必須是讓蘇軾與柳永的迥異風格給學生們留下持久的心靈震撼。而日常詩詞教學中繁復的講解、空洞的賞析、平淡的誦讀完全不能收到這樣的效果。“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典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詮釋,不論是名家的朗誦還是學生的示范,都因各自情感處理的差異而很難在學生們心中引起共鳴,因此也更難觸動學生們情感的心弦。
課間學生們擁在鋼琴邊彈唱歌曲的身影,突然給了我靈感,詞在古代,不就是歌詞嗎?蘇軾的詞在當時就被廣為傳唱,而自嘲是“奉旨填詞”的柳永也是北宋時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詞作者之一,“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便是最好的證明。褪去“北宋大詞家”的外衣,我不刻意在作者簡介時強調柳永、蘇軾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是嘗試從“奉旨填詞”的失意文人談起,從“塵滿面、鬢如霜”卻功業未成的半百士子談起,當“偉大詞人”不再高高在上,學生們便消除了畏難的壓力,以善感的特質,充分感受沉溺于旖旎都市,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醉生夢死的失意靈魂,親身追隨執意明辨是非,“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孤獨身影在宦海中起落沉浮。在學生們的情緒醞釀到高潮時,他們便挑剔起錄音朗誦里不夠到位的表演,紛紛表示這種綿延不盡的感傷、壯志難酬的悲慟唯有借助音樂才能表達出來。借助這個時機,我提示“詞又叫曲子詞”,為什么不能利用我們的天賦和資源,給經典譜上自己最愛的旋律呢?學生的反應很熱烈,當堂就有學生即興創作并彈唱,旋律靈動惆悵,耳目一新,詩詞也當堂成誦。我隨即將這當做一項作業布置給所有作曲專業的學生,要求每人至少為本學期所學的一首詩詞作曲,另外歡迎其他各專業的學生利用自己的樂器和專長參與其中,擬于半個月后收取曲譜、錄音小樣。基于這樣的動員,也給日后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題材,比如將學生們的創作進行評比、組織學生自由組合表演展示,在學生們當中推廣傳唱等等,這些不僅讓學生們重拾學習詩詞的信心,而且完全是自覺自愿的切身體會,能更深刻的回味這些難忘的經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典詩詞的新創,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表演熱情,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平臺,調動他們的參與性與協作性,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讓古典詩詞的學習過程成為他們珍藏一生的回憶。
當把專業和文化課的學習相連通時,學生們的參與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被完全調動起來,讓學生們利用自己所長主動學習自己所短,從前的詩詞學習、背誦就不再是難題,含英咀華的境界也就不再遙遠。經典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超越時空被反復的詮釋,每一次詮釋又會被賦予新的生命與活力。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19
我校開展了“小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xxxx年11月20日,七年級組在七年級辦公室進行了“小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我校的實施與發展”研討。參加了這次的研討感受很深。結合自己對課改的認識以及在學校實踐,進行以下總結。
一、采取的措施
通過培訓學習和聽示范課,提高了認識,轉變了理念,樹立了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基本上領會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涵義。明確了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三個要素,掌握了導學案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小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展示交流,評價,全面發展。其具體形式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組織教學,以問題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展示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所以建立合理、和諧、民主、團結的學習小組,是開展好有效教學的前提和保證。為此,我將我們班的51名學生從成長環境、性格差異、學習能力、語言表達、習慣素養、知識積累、表現欲望等方面進行全景式的分析評價,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習小組成員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集思廣益,為小組命名,并確立小組口號。選出了各小組組長,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任務。
二、具體做法
首先,學生通過導學案,溫習與本節課相關知識,了解新概念,自學教材進行淺層感悟。教師通過導學單中呈現的問題,為進一步學習預先作好知識、思想、心理儲備。
其次,預習反饋,激發熱情,營造氛圍上課時教師讓學生在展示中反饋預習情況,預習中發現的疑難問題,全面掌握學生預習情況。
然后,分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實現教學目標突破與深化。
最后,在合作交流后,大組長合理的分配展示內容,帶領小組成員進行在展示交流環節要與臺下同學積極互動,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1、學生合作不夠主動,沒有人說話。
小組成員接到學習任務后,不知道先干什么,或對某一個問題無話可說。主要原因是有的同學在沒有認真讀書的情況下,就開始小組討論。解決辦法是,為了能夠調動組內成員討論的積極性,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記錄表。記錄發呆或走神、做小動作、抵觸或不參與,進行相應的減分。一周后統計結果。
2、學習合作參與度不均衡。
雖然小組合作學習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并能發揮出更多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合作學習時,不少同學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或做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情,學習成績好的自然成了各組的代言人,而學習困難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只是其陪襯。主要原因是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在人前發表意見,多數時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語。有的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于爭取機會。小組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實不到位。解決辦法是盡可能為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經常失敗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同時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進步,并及時給予鼓勵,使他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有就是對組內成員要進行合理分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激發各人的個人責任,使得每個成員有事可做,對自己負責的那部分任務全力以赴。讓每個成員都自己的角色,讓每個成員都體會自己工作和責任,從而增強團隊凝聚力和歸屬感。
3、學生合作不充分
分組活動時間有限,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學生有時會對一道問題爭論不休,往往浪費了很多交流的時間,導致后面題沒有交流時間已經到了。進行下一環節時只能匆匆結束了。解決辦法:設計的合作學習的問題不能太難,不能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更不能簡單化,而應該在難度適中的基礎上,應有一定的挑戰性。,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事先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所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前有一定的準備。
四、反思
“小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我校的實施與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非常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說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參與合作、交流和展示,促進了教學理念的轉變。但是這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剛剛起步,學生最初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要靠規則的強制,等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他們自己自覺的習慣,合作、互助、交流、展示變成了一種強烈的需要。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20
一、“故弄玄虛”,喚起學生探究意識。
學生認識磁鐵幾乎都是從看到磁鐵吸鐵現象開始的,特別學生都習慣稱磁鐵為吸鐵石,因此對磁鐵能吸鐵有著深刻的印象,本課從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開始研究磁鐵的性質,鑒于對這個問題學生的認識幾乎都相同,所以我從“你認為磁鐵除了能吸引鐵之外還能吸引什么物體?”開始,引導學生作出猜測,至此學生形成了認識上的沖突,幾乎大部分學生認為磁鐵能吸引金屬類的物體,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其錯誤看法。
令我欣慰的,部分善于觀察總結的學生還提到了磁鐵能吸引磁鐵,當然磁鐵也會有排斥磁鐵的情況出現,在本課中還沒有進入研究,因此在進行表揚給予肯定后,我以“磁鐵什么情況下會吸引磁鐵什么時候又會退開另一塊磁鐵”我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會加以研究的,結束了這一突如其來的另類回答。
二、“雙管齊下”,探究強化科學認識。
(一)探究——多元化的材料準備,一元論的結論得出。
利用磁鐵檢測哪些物體能被吸引,哪些不能被吸引,探究活動極為簡單,我主要從實驗材料入手,為學生準備了數量較多、種類豐富的材料供檢測,對于“銅絲”“鋁棒”這些金屬材料從學生大多認為能被吸引,直到眼見為實時學生還在感嘆“居然不能被吸引的”,“塑料尺”“木塊”“玻璃片”這些材料則應證了學生的預測,至此引導學生從探究活動中總結發現得出結論,從“能被磁鐵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體的特點進行總結”學生很容易得出“磁鐵能夠吸引鐵制的物體”,從而建立起磁鐵有磁性的科學認識。
(二)應用——認同實驗,在探究過程中強化科學認識。
在學生形成磁鐵有磁性的認識基礎上,出示了硬幣、鈴鐺、不銹鋼片等材料,引導學生判斷哪些物體是鐵制的,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作出了各不相同的判斷,再一次形成了認識沖突,“那有什么方法判斷這些物體是否是鐵制的更可靠科學呢?”學生一下就反應過來,可以用磁鐵去吸,至此學生就達成了利用磁鐵的磁性去檢測物體是否是鐵制的科學方法。而實驗的結果與觀察判斷的異樣結果,再一次深化了學生“實驗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意識。
三、“推波助瀾”,探究深化科學認識。
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對于這個問題在《我們知道的磁鐵》一課導入中學生已親眼見到了磁鐵隔著紙能吸鐵,因此學生的回答也是肯定的,“那磁鐵隔著玻璃、木片這樣的物體還能吸鐵嗎?”學生道“可以,磁鐵就是隔著桌子也能吸引磁鐵的”,“那我們可以怎樣設計實驗進行檢測呢?”對于這一實驗操作起來也較為容易,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改變磁鐵與鐵的距離會有何發現。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如期而至地得到了實驗證實,即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至此進一步加深了對磁鐵磁性的認識。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21
一、“單元模塊教學”的提出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即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學習方式的整合。
實施新課標以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了一些弊端:部分學生自主閱讀時無從著手,不能圍繞主要目標學習、探究,浪費了課堂上的有效時間。現行語文教材,課程任務重,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接受能力普遍較差,教參書中要求一、二個課時完成的教學任務,常常需要三、四個課時才能完成,延長了教學時間。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一年級下冊開始,都以專題的形式組織教材,每個單元圍繞一個專題編排教材內容。每組課文的前面都設計了單元導語,提示學習要求和學習重點。整個單元的識字課、閱讀課、語文園地等都圍繞本組專題合理安排,將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如何才能更充分地發揮教材的特點,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最大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據此我們確立了“小學語文單元模塊教學研究”這一微型實驗課題。力求打破以往逐篇課文講授的模式,引導學生把學習研究的重點從“篇”轉移到“單元組”,以一個單元中的數篇課文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合理組合,分為不同的小模塊,結合每一模塊進行相對獨立而有目標的學習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理解、感悟能力和語文的實踐能力。
二、“單元模塊教學”的基本流程
在一定的程度上看,課文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一個的模塊,課文的學習就是語文能力習得的過程。但是常規的教學(字詞句段篇是依序實施的),很多時候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很難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如果能將相關聯的內容進行重組、整合,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也許更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模塊教學強調的是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
我們以三維目標為指導,對單元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設計了模塊教學的基本流程。
第一模塊:課前預習。初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根據目標自主閱讀本單元的每篇課文,利用工具書,聯系課文學習生字詞。
第二模塊:教師導讀。在教師引導下再讀單元導讀,明確本單元學習的內容、目標和重點。瀏覽整個單元的全部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課文或段落深入學習,質疑問難。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收集與本單元有關的信息與資料。
第三模塊:研習深化。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深入體會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思想感情、結構順序、寫作方法、語言風格等,抓住重點段落、關鍵詞句,進行誦讀、理解和欣賞。
第四模塊:總結拓展。通過歸納、提煉和延伸,鞏固學習成果,進行知識拓展。
【課堂教學自我總結】相關文章:
1.
6.自我評價課堂教學
7.自我評價課堂教學
8.
9.課堂教學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