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十大關系》讀后感
讀后感書寫注意事項
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精選10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十大關系》讀后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1
作為一名生長在紅旗下的大學生,我們也應該關心自己國家獨有的特色發展模式。我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就繞不開毛澤東。因此,讀毛澤東的著作對于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這種背景下,我拜讀了《論十大關系》并作出了感想。
我們可知毛澤東對于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或許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不能完全的了解,只是一味的指責他將中國的經濟建設發展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是他的思想確實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毛澤東的十大關系對我們當前的經濟建設也有著深遠的意義,指引著我們的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視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發,這些無一不體現著它的影子。
十大關系,亦可稱作十大矛盾。如何解決這些關系,不光是建國初期的關系,也是現在與將來的問題,而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既適用于過去,也適用于現在與將來,但需要我們正確的理解與使用它,進行合理的修改與變通,使其適用于中國發展的每一個時期。如果真能這樣,那么他必定能在國家的改革發展與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出不可估量的價值與意義。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2
《論十大關系》一文還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當時國情既是缺點同時也是優點,我們的革命比別人落后,我們國家的發展自然也是比別人落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新中國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們是一張白紙,正好寫字。”要發展新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礎,從這篇文章的具體闡述中,毛澤東同志對這十大關系的認識、理解以及解決措施等觀點很鮮明,就是要辨證地去處理,全面統籌,與時俱進,處理各種關系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和強盛,方式須辯證,調整的結構和效果要均衡。并且毛澤東同志很堅持自己的立場,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堅持原則,好的東西要學,不好的東西要堅決摒棄,不能一手抓來就用,更要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
讀這篇文章,更讓我體會了毛澤東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澤東個人的人格魅力。我國有別于蘇聯模式的經濟建設正是以此為起點,開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澤東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為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為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奠基石。《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尤其體現了毛澤東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總是曲折的,但前途總是光明的。”的話就足以看出他個人對于將要遇到的困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于未來的美好展望,作為國家領導人,他的講話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對于調動黨內黨外、國內國外一切直接的、間接地積極因素具有重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我們在大學已經走了近乎一半的路,雖然我們現在會遇到很多困難,道路總是曲折的,但前途總是光明的,相信在經歷磨練之后我們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3
《論十大關系》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為以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論十大關系》中關于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的思想,關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于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設想,等等,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于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論十大關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通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把這個報告,連同八大確立的路線和毛澤東稍后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實際的。
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戰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又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因此,結合新階段的新任務重溫《論十大關系》的基本思想,對于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論十大關系》的研讀,我對黨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4
《論十大關系》涉及我國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從毛澤東探索有別于蘇聯的經濟模式這一方面談一點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建國初期,因為國內國外、主觀客觀等一系列因素,我們學習和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來搞我國建設。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學習與模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蘇聯實行“一五”“二五”計劃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國際形勢日益惡化,新的世界大戰日益逼近,嚴重威脅社會主義蘇聯的生存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實踐經驗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主要來自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設想的基礎上形成的。
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實行了以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存為前提,以重工業包括國防工業優先發展為核心的高速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
在經濟制度上,消滅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并實行與之相適應的單一的按勞分配制度;
在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實行由國家行政手段調節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并在運行機制上排斥商品生產和市場機制。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戰中曾顯示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1940年初步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用10年左右時間,跑完了歐美先進工業國家100年的工業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工業強國,這更增強了對我國的吸引力。
因而我國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一化三改”過程中引進了蘇聯的經濟模式。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顯帶有蘇聯經濟模式的影響。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的目標與蘇聯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以行政調節為主的計劃經濟體制。主要體現在:國民經濟只剩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分為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兩個層次;取消市場,實行糧棉等重要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生活;分配領域中實行低消費,高積累并趨于平均主義。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5
十大關系主要討論經濟問題,以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第一、二、三條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這里涉及的實際是開辟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有所不同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蘇聯和其他一些東歐國家走的是片面強調重工業發展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重工業和農業,導致了嚴重的后果,毛澤東在借鑒蘇聯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指出: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么發展重工業所以,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必須處理好。
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其閃光點在于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進行了初步探索,初步提出了改革舊的過于集申統一的經濟體制思想。
關于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毛澤東強調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不能只顧一頭。無論只顧那一頭,都是不利于社會主義,不利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在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上,毛澤東指出: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有中央的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必須有一全國的統一計劃和統一紀律,破壞這種必要的統一,是不允許的。同時,又必須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提出:目前要注意的是,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注意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6
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國際方面,在2月召開的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作了《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密秘報告”全盤否定了斯大林。帝國主義乘機掀起、制度的狂風惡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境困難。在國內,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我國人民面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任務。雖然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但人民內部矛盾在我國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大量地存在并占居主要地位。就是在這樣的國內外環境下,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戒鑒,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1956年2月后,毛澤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后聽取了中央34個部委的匯報,匯報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經濟建設問題的調查研究。關于正確處理十大關系的思想,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中央政治局的幾次討論,由毛澤東集中概括出來的。同年4月25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
報告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關系是:在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問題上,要用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的辦法來發展重工業;在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問題上,要充分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基地,以便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問題上,在強調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性時,提出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把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在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問題上,三者的利益必須兼顧,不能只顧一頭,既要提倡艱苦奮斗,又要關心群眾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問題上,要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地方的權力,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問題上,要著重反對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在黨和非黨的關系問題上,共產黨和民主黨派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問題上,必須分清敵我,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在是非關系問題上,對犯錯誤的同志要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要允許人家犯錯誤,允許并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在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問題上,要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要反對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
以前我總認為毛澤東是不懂經濟的,改革開放前我們的經濟建設處于崩潰的邊緣。通過對論十大關系的閱讀,明白了毛澤東也是非常懂經濟的,至少比現在的我懂的多的多。而且其中的論述多是十分恰當的,對我們當前的經濟建設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如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毛澤東的平衡工業布局是多么的相似。軍費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長,重視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發,不是和毛澤東搞核武器的勁頭不是一樣的嘛。經濟效益好,技術含量高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重視高技術重工業的發展不又是一樣了嗎?
毛澤東從來就不是個教條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始終認為蘇聯的建設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蘇聯經驗,應該從中國實際出發。證實毛澤東這種態度的最好實例,就是中國走了條和平的而有別于蘇聯的鎮壓和剝奪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突破蘇聯經濟模式的思想就愈來愈明顯。
毛澤東雖然有這么好的理論,但還是犯了重大的錯誤,如文革中的沖擊公檢法機關,無政府主義思潮,造成社會動亂。這說明,只有好的理論是不行的,還是要看理論和實際的結合,落實良好的政策。這也我從十大關系學到的比較重要的一點。2008年經濟危機到來,又使很多人開始反思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西方很多國家都掀起了《資本論》重讀的高潮。身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我們讀過幾本馬克思的原著?是時候翻翻馬列主義原著了!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7
期末將至,毛概作業有一部分涉及到經典閱讀,因此,我選擇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以下為我讀完之后的一點點心得。
在分析十大關系的過程中,毛澤東主席始終以蘇聯為鑒,由于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失誤和缺點,走了一些彎路,毛澤東警示我們不能再重蹈蘇聯的覆轍。
就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問題上,毛澤東認為:“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在社會主義探索階段是沒有錯的,蘇聯也是十分重視工業的,但蘇聯卻輕視農業以及輕工業的發展,導致國內糧食、原料供應不足,民生用品極度缺乏,蘇聯重工業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對農業農民的壓榨之上,如此形成對重工業的原始積累,必然導致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有所扭曲,發展速度有所減緩,最終蘇聯解體,也與此不無關系。結合我國國情與發展的特點以及借鑒蘇聯在重工業、輕工業、農業三者方面的發展情況,毛澤東主席總也了發展重工業的兩種辦法:一種是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一種是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從長遠觀點來看,前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礎不那么穩固,幾十年后算總賬是劃不來的。后一種辦法會使重工業發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顯然我們需要采用的是后一種方法,使社會主義有穩健的根基得以發展,才能在探索時期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關于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發展問題上,毛澤東主席指出:新的工業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備戰,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廠礦,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于沿海原有的輕重工業的擴建和改建,過去已經作了一些,以后還要大大發展。對于沿海工業與內地工業的發展,一方面盡量做到沿海與內地發展基本平衡,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地理位置和地形優勢,使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形成發展新勢頭。毛澤東特別強調,應該好好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老底子,使我們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在沿海更多的發展輕工業。
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問題始終是存在矛盾的,毛澤東強調: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利,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現在我們國家的政府也在提倡這一做法,即:簡政放權。但在當時不會這么講,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這對于黨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每一個國家都很重視,不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要解決好這一矛盾,我們必須辯證的去看待問題,從哲學方面來講,世界本就是一個矛盾體,倘若我們人人都懂得矛盾觀,那么在處理這些問題上豈不是得心應手。我們是要統一,也要特殊,要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有中央強有力的統一領導,憲法就是這種統一的有力保證。地方和地方的關系問題,省市和省市的關系問題必須提倡的是:顧全大局、互助互讓。
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可以說是:論是大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我們辯證的去看待。評價歷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歷史是辯證的,人也是辯證的,或許這些矛盾的分析不適用與過去,但又可能適用于未來。社會主義制度使得我國不斷的到發展,不斷強大,這也強有力的證明著這“十大矛盾”在實際當中是如何得到有效解決的。
當然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具說服力和實踐性,《論十大關系》不是空談,更重要的是得到妥善的實施和履行,我們應該以《論十大關系》為標準,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更具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8
在讀完毛澤東闡述的十大關系中,我覺得每對關系都充滿唯物辯證法的色彩,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事物的矛盾,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現在國家的許多政策和方針都還體現《論十大關系》中的觀點,可見它對中國的發展有指導意義。同時比如其中,在是非關系問題上、在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問題上、在黨和非黨的關系問題上的一些見解,它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也有啟示意義。
人作為復雜社會的一部分,做事難免會犯錯,就像古人說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問犯錯就要勇于承認錯誤,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自己的過錯,學會反省。我們都是血氣方剛的新時代大學生,遇事難免會沖動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學生打架斗毆已經不是啥新鮮新聞了。例如,同學因為一時口角之爭就大打出手,一時失手將對方致殘好,甚者致命。原本只是件小事,沒想到發展成犯罪,當事人事后也悔恨不已。而對待這些犯過錯誤的同學,我們應學習“是非關系問題”上的觀點,對犯錯誤的同志要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要允許人家犯錯誤,允許并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不能因為他們曾經他們犯過錯就和他們交流,歧視他們。相反,我們應主動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讓他們從靈魂深處反省,爭取早日改正錯誤。
當我們周圍的同學犯錯誤時,用一顆寬容的心接納他們,允許他們犯錯誤,允許并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苛刻地要求他人只會讓人疏遠自己,最終導致失去朋友。作為一名醫學生,未來的醫生,我們更有責任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醫德。不管患者曾經是否犯過罪,我們都應當救死扶傷,醫治肉體疼痛時安撫他們心靈的傷疤。在戰爭年代,戰地醫生不會因為患者是戰俘就任其疼痛而死,地方的士兵許多是被迫入伍參戰,并非自愿來侵略他國。
隨著物價的上升,我們學校食堂的飯價也水漲船高。學校主要的4個就餐食堂均漲價,我覺得學校食堂漲價一方面有物價的影響,還有就是學校就餐地方較少的原因。我們學校的飯價比大連其他大學的飯價高,在同樣的物價情況下,為何我們學校飯價高?原因就是相比其他大學,我們學校就餐地方較少。這么大規模的學校,四個食堂顯然有點少。每到吃飯時間段,同學都要排長長的隊伍買飯。食堂間有一定的競爭關系,才能不斷推出新菜肴種類來吸引同學,聽取同學對他們的建議。作為我們學生當然希望學校能有更多就餐的地方,食堂間才能因為競爭不斷出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食堂漲價,就像“黨和非黨的關系”。毛澤東明確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我覺得學校在有一個主食堂的基礎上,應增設多個小食堂。這樣多個食堂長期共存,相互監督,防止壟斷的發生,從而保護學生的利益。
在學習方法方面,我們應學習“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如果同學的學習方法對我們學習有效,我們就應借鑒他的方法。不論對方性別、年齡、性格、班級等方面與我們差異多大,只要他們的學習方法能適用于我們提高成績,我們都應當采納。就像我國要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要反對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同時防范“拿來主義”,要理性分析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方面優于他人,而其他方面平平常常,甚至相形見絀。成績優異的同學只能說明他擅長學習,不能說明他面面優秀。倘若他待人冷漠,不尊敬師長等諸多缺點。他們的短處當然不要學,成績優秀同學的一切不良行為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他們高效的學習方法。
最近社會上發生許多發人深思的事件,出現老人跌倒不敢扶、二次碾壓路人漠視、還有11月16日發生的校車事故,讓人不禁對公民良知和政府監管的懷疑。生活中處處可見形象工程,真正為百姓謀福利的工程總是被些人用于謀己私利。每位中國公民都同社會丑惡現象戰斗,以公民的責任感監督政府,堅持是非關系,才能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9
讀了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后了解到毛澤東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的《論十大關系》以及其的內容和對中國的影響。讀了《論十大關系》我頗有感觸。
《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他們通過幾個月系統的調查研究,同幾十個部門的負責人談話,經過中央政治局幾次討論,然后由毛澤東集中概括出來的。
十大關系問題的提出,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所謂的積極因素,在國內,以工人和農民為基本力量,爭取中間勢力,做好反動勢力工作,化消極為積極。在國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為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總之,就是要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論十大關系》的寫作背景:在中國這樣一個貧窮落后、人口眾多、情況十分特殊的東方大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非常困難而復雜的問題。從馬列主義的書本上找不到現成的答案,照抄、照搬蘇聯的模式又不符合中國國情,更不可能憑主觀去想象。這個問題,只能從實踐中逐步認識,逐步解決,首先要求對實際情況進行系統而周密的調查研究。毛澤東的探索正是從這里開始的。1956年初,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中共中央開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社會主義建設,從1953年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已有3年多的實踐經驗。對于蘇聯經濟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戒鑒,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毛澤東提出一些對社會主義建設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思想。被稱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篇之作的《論十大關系》,就是這次調查的直接成果。毛澤東后來回憶說:“那個十大關系怎么出來的呢?我在北京經過一個半月,每天談一個部,找了三十四個部的同志談話,逐漸形成了那個十條。如果沒有那些人談話,那個十大關系怎么會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從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開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結束。共聽取國務院三十四個部門的工作匯報,還有國家計委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匯報,歷時四十一天。最終毛澤東寫出了《論十大關系》。
《論十大關系》的內容是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黨和非黨的關系,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論十大關系》對中國有重大的意義。《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晚年著手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個碩果,它的歷史功績在于:提出了獨立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奠定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最初的理論和政策基礎。關于這十大關系問題的研讀,毛澤東說的的確好,在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中會不斷遇到新的矛盾和問題,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毛澤東探索有別于蘇聯的經濟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當時對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不可能象今天這樣充分和深刻,因而這種探索難免帶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難免有失誤。我們不應過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為探索真理終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貴。無論如何,毛澤東畢竟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已成為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為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可以說,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成就是站在毛澤東這個歷史巨人肩膀上所取得的。我們不能忘記毛澤東的艱辛探索,我們不能割斷歷史。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10
1956年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系》的講話。在講話中,毛澤東同志以蘇聯的經驗為鑒戒,總結了我國的經驗,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系,提出要調動國內外一切直接和間接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以此為起點,開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論十大關系》涉及我國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從毛澤東同志探索有別于蘇聯的經濟模式這一方面談一點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建國初期,因為國內國外、主觀客觀等一系列因素,我們學習和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來搞我國建設。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學習與模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蘇聯實行“一五”“二五”計劃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國際形勢日益惡化,新的世界大戰日益逼近,嚴重威脅社會主義蘇聯的生存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實踐經驗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主要來自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設想的基礎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點是:
1、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實行了以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存為前提,以重工業包括國防工業優先發展為核心的高速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
2、在經濟制度上,消滅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并實行與之相適應的單一的按勞分配制度;
3、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實行由國家行政手段調節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并在運行機制上排斥商品生產和市場機制。
毛澤東同志從來就不是個教條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始終認為蘇聯的建設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蘇聯經驗,應該從中國實際出發。證實毛澤東同志這種態度的最好實例,就是中國走了條和平的而有別于蘇聯的鎮壓和剝奪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突破蘇聯經濟模式的思想就愈來愈明顯。《論十大關系》就是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建國后,前8年照抄外國經驗,從1956年提出十大關系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應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他還說“十大關系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總結批判充分暴露了蘇聯模式的弊端。毛澤東同志“以蘇為鑒”的思想更加明確了,如何避免蘇聯走過的彎路和如何突破蘇聯模式的問題便提上了議程。在《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同志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們還想走?”提醒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要引以為戒。
促使我國必須突破蘇聯模式更強烈的動因,則是仿效蘇聯給自己帶來的諸多問題。我國采用蘇聯經濟模式在“一五”計劃期間對有效地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進行重點項目建設,對發展國民經濟實行計劃管理,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保證市場穩定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經濟建設規模的迅速擴大,這種模式的弊端就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體現在:
1、所有制結構過于單一,難以適應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多層次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產力發展的后腿;
2、在經濟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過多,國家統的過死,壓抑和限制了地方企業的積極性和機動性;
3、在經濟運行中忽視商品生產和市場的調節作用,既影響了流通又影響了生產;
4、在分配上存在著重積累輕消費的現象,影響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這些都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說明蘇聯模式已不能適應包括蘇聯自身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于是在《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同志從中國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有別于蘇聯的具有自己特點的中國經濟模式。
毛澤東同志探索有別于蘇聯的經濟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當時對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不可能象今天這樣充分和深刻,因而這種探索難免帶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難免有失誤。我們不應過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為探索真理終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貴。無論如何,毛澤東同志畢竟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已成為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為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可以說,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成就是站在毛澤東同志這個歷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們不能忘記毛澤東同志的艱辛探索,我們不能割斷歷史。
【《論十大關系》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