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讀后感
《論持久戰》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所發表的演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持久戰讀后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持久戰讀后感1
《論持久戰》是毛澤東的一篇軍事著作,后在八年的抗戰中證明了他的思想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終指引了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
當做一件事情,相對于自己一時的實力來說難度太大,但自己實力的增長快于該事情難度的增長,使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超出自己的生命期限但己方在更遠的未來某個時刻能夠具備完成這件事情的實力或可能性,而且自己不在乎所付出的代價的巨大,是運用持久戰策略的先決條件。只要此先決條件具備,運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實際上,持久策略是所有一時實力不濟的弱小實體做成大事的根本指導策略。在偉大的事業面前,任何人或團體的實力都不是從來就強大的。這也是做成任何偉大的事業都要經歷較長時光的原因。而做事情的實體正是利用長期的時光實現了實力的積蓄,使自己的實力與事情難度的比較發生了轉化。
我們從事期貨行業,持久策略同樣能給予我們以正確的指導。從虧損走向盈利,到持續盈利的過程,就是一個持久戰的運動過程,是一個由弱到強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速勝論和亡國論。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是期貨交易的能人,實際上任何人的任何潛力都是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每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其實是每個成功者)都經歷了一個很艱難的潛力成長的過程,在總結經驗和教訓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優點而克服自己的缺點的過程中,逐步修正自己,慢慢地走向成功,而最終用堅持換得實力上的轉化,取得戰斗地勝利。
我們從事期貨交易的目的在于為了持續的盈利,跟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永久的和平一樣,雖然這是一個很難的過程,但是必須能實現的目的,只要我們在交易的過程努力增強自己的交易潛力,持之以恒。
在一波行情中我們就應跟隨行情的主流方向去做,而不能逆之而行,就像在抗戰中,我們就應跟在中國人民的后面,而不是認為日本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在一波行情中逆向的力量是很小的,是漸漸的縮小,并且在最后完全被消滅,就像在抗戰中日本是退步的,寡助的一樣。相反順著主流而為是對的,因為它在發展,壯大。也許在一波大的行情中會有很多個小的回調或反向,但是最終大的方向是順著主流的方向的。也許他的回調和反向是遇到敵人較為頑強的抵抗或是主力方未來更好的進攻而暫時的勇敢的犧牲,但我們得堅信血不是白流的,它是主力方的一種戰術性的安排,故在做期貨交易時,不要認為主要的趨勢受阻或回調而錯誤地認為主要趨勢的結束而正在反轉從而慌忙的進入場。在那里,勇敢的犧牲不是說我們把在的全部資金犧牲掉,而是指損失在我們能夠承擔的范圍內,通常指止損點以內的犧牲。
戰爭的勝利取決于以下三個條件:內因: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外因: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敵因:日本國內和其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同時這三因素也是戰爭要打多久的條件。同樣我們在決定一個行情是假突破還是真的突破,何時突破,以及其突破后能走多遠,也是如此。在內因上對主要力量方的力量的強弱,以及積聚的速度和趨勢的思考;在外因上,LME銅、現貨、匯率等因素的強弱;在敵因上,對方力量的大小,以及下降的速度和原因,只有我們對戰略因素作出了客觀而全面的決定,才能對行情作出在行動性的反映,對行情有客觀準確的把握。
最后,我想談一下在對具體行動上的感悟。
在做交易的時候,我們會應對不一樣的行情如:折返、突破、折磨行情,對于不一樣的行情我們就應有不一樣的作戰方針。對于折返、突破、折磨行情我認為應用游擊戰的策略為之行動。事先設好要消滅的目標,既要獲得額定利益,當我們入場時并已獲得了自己的目標點之后,要毫不猶豫地出場,因為我們無法抵抗價格反轉之后大兵壓境對自己的小資金的損失,對已突破的行情我們就應用運動戰相對應。在行情快速朝在設想的方向運作時,我們應主要堅信地跟隨,并運動性地設好自己的止損獲利空間位置,而當行情回調時要運動性地防御,在重要的位置設好自己的止損出場點后,同時給予行情較大的發揮空間。
在開盤的時候,是最容易出現多空雙方的爭奪最顯著的時候,此時是我們乘敵之隙而戰爭入場的好機會,但是一旦敵人(行情)醒悟過來后,我們得快速地離開。并客觀存在得市場上重新實現行情得走勢和變化。
在選取入出場點使跟打仗一樣就應時到持續者計劃性、主動性、靈活性。只有我們預先設好入出場點得位置時,才能在行情真正到達時不有準備地行動,而在做計劃和行動時持續很好得主動性,把行情的主動性權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讓行情牽著自己走,也許在計劃與實際行動間如何做到靈活性時一個很難得事,因為計劃總是與行情不一致的,這是要我們進行調整,持續之行動性的隨機應變的潛力,它是對一個人合潛力在瞬間的測試。如在入場時何時不能追勢,何時能夠,出場時何時行與不行等。
總之,做交易就是一場持久的戰爭,在盈利的目標動力的驅動性下,做好全面性和局部性的事前思考,并能夠區分不一樣的行情,同時應用不一樣的策略做交易,而在行動中持續主動性和靈活性,并最終勝利。
論持久戰讀后感2
為了完成作業我在這段時間看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看了一些別人的真知灼見。《論持久戰》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和唯物史現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始終,用以說明中日戰爭過程和結局。《論持久戰》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論持久戰》用客觀和全面的哲學方法論分析中日戰爭,辯證地闡述了中日戰爭的形勢,毛澤東是第一個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社會實踐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與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對中日戰爭的作如此分析:“(中國能戰勝并消滅日本帝國主義)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毛澤東用客觀的和全面的觀點分析和比對中日戰爭矛盾雙方的基本特點。
(1)敵強我弱:日本是一個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能力較強的帝國主義國家;中國則是一個軍力、經濟力和組織能力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2)敵退步我進步:日本帝國主義從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目的在于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階級矛盾,霸占中國領土,這是日本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中國則與日本相反,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日戰爭是民族解放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必然取得勝利的主要根據。
(3)敵小我大:日本是一個小國,其人力、軍力、物力、財力均感缺乏,戰爭是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進行的,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中國則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廣土眾民,能夠支持長期戰爭。
(4)敵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國主義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國內外堅持正義人民的反對,失道寡助;中國則是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必然得到國內外大多數堅持正義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論持久戰》還闡述了一系列帶有中國特色的唯物辯證法范疇。
比如,用“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有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揭示了必然性和蓋然性的辯證關系。此外,《論持久戰》還引用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些帶有中國傳統哲學特色的名句,來說明全面看待中日戰爭和采取合理的戰略戰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通過對“盧溝橋事變”以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總結,尤其是“亡國論”和“速勝論”喧囂塵上、四處彌漫的情況下,一針見血地指出:“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或者是只根據問題的一側面、一時候的表現,也同樣主觀地把它夸大起來,當作全體看。”他強調指出:“采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冷靜、客觀、全面地看待那場史無前例的戰爭,以簡練的語言論述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學地預見到戰爭中敵我力量互為消長的總趨勢,中國由劣勢、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保守到退卻。這樣,毛澤東就得出了抗日戰爭必然經歷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和戰爭態勢,正確地預見了戰爭發展的一般規律。在長期的革命斗爭歲月中,“以民為本”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共產黨特有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其中,毛澤東的貢獻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國,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團結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實行“軍民一致”,才能瓦解敵軍、取得抗戰的最后勝利。可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一開始就是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實事求是,從而預言了戰爭趨勢。毛澤東用他的正確的、科學的思想指導中國走向解放,對于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也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只有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論持久戰讀后感3
讀了毛澤東《論持久戰》后頗有感受。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于敵人時或環境不利于我方時應采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于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主席說:“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并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最后,毛主席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會輸嗎?答復:不會。中國會速勝嗎?答復:不會。這個戰爭會持續很久。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國內,當時有著“中國會輸、中國能速勝的錯誤思想。為了人民,毛主席告訴了我們正確的看法。
毛主席還指出,這個持久的戰爭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讀完《論持久戰》,我感觸很多。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持久戰呢?無論是誰,都不可能經歷一帆風順的一生,也不太會有注定失敗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經受過無數困難與挫折的洗禮,不可能不廢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敗,不怕挑戰,成功近在咫尺。所以“速勝論”與“亡國論”都是錯誤的,我們的人生同樣需要持久戰。在一生中,我們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正如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一樣,人生或許有更多的時期,認清每個時期自己的任務,確立不同的目標,我們會過得更加充實。論持久戰提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論斷,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勝利之本,每一個人都掌握著自己的前途與命運,選擇怎么樣的人生道路,最終會有什么樣的歸宿,你,都是根本。我想,我們現在需要從全新的角度去學習思考論持久戰,去體會革命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賦予它不一樣的含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負我們的使命,不斷的成長與提高。
論持久戰讀后感4
今天,我通讀了毛澤東同志所著的《論持久戰》這篇文章,讀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初期之所以提出對日作戰要堅持持久戰的根本原因。它對于當時國內所盛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走極端的論調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一篇文章讀來,真是覺得深有同感,為我的人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也備受教育,深受啟發。
《論持久戰》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為什么最后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后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后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于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于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于1938年5月,在當時,正是抗戰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后近一年的時間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精誠團結、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日本帝國主義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這場戰爭,在東方的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歷史上也是偉大 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可以說,深受戰爭災難,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斗的每一個中國人,無不渴望戰爭的早日勝利。因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是怎么 樣?如果是持久戰,那么為什么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戰爭的結局如何?這些問題隨著戰爭的爆發,隨著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每一次戰役的勝敗、得失、進退不斷出現,縈繞在許多人心中。
抗戰全面爆發后,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
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形式下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論持久戰讀后感5
原來只知道《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寫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關資料,看了原文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澤東在1938年寫的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演講稿。當時抗戰全面爆發,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針對這些言論和戰爭的具體情況,毛澤東作了具體分析并且對于戰爭也作了預測和戰略部署。可以說是一部超前的戰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對于“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為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由于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一定不會很快結束。而后三點則可說明我們一定會勝利,只不過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后文中闡述了我國將采取的戰略,分析了戰爭趨勢。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群眾,只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上比我們先進,但是勝利最終還是屬于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同時,也指明了中日都不會妥協以結束戰爭。與日本方面,他們的胃口很大,單純幾個省份的割讓并不能滿足他們的狼子野心;對于中國,我們也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我們是絕不會妥協的,戰爭也是必然會進行下去的。
最后,而對于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為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于戰爭初期,而后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銳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為經典,成為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于指導反侵戰爭,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即使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學習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論持久戰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持久戰》讀后感09-11
論持久戰讀后感11-02
《論持久戰》的讀后感范文06-13
《論持久戰》讀后感800字07-29
論持久戰讀后感(精選10篇)08-07
論持久戰讀后感900字09-29
讀論持久戰有感11-05
校園中的論持久戰高二作文07-20
論持久戰讀后感范文1000字06-12
《論持久戰》讀后感范文650字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