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什么是報告?
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
報告,在已發布的黨、人大、政府、司法、軍隊機關的公文處理規范中,都規定了這個文種。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精選6篇)
為了了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我們需要帶著創新精神去開展調查,調查工作結束后,通常還需要寫調查報告。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1
為弘揚社會責任,體驗農村生活,提高個人素質,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我們赴新鄉延津縣魏邱鄉“450行動計劃”科技支農服務團就朱寨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了解,并結合當地實際探究了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養老模式。
一、社會實踐背景
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2億,占目前總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我國已完全邁進了老齡社會的門檻。隨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老年人問題層出不窮,尤其在農村,生活條件不適,醫療疾病困擾,精神文化缺失等問題顯得較為突出。此類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適度和滿意度,而農村老年人的問題關系到農村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好壞。所以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解決中老年人問題,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我們國家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現狀
通過對朱寨村近三百戶家庭的走訪,我們對該村的老年人生活條件、醫療健康狀況、文化娛樂休閑狀況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況不容樂觀。
(一)生活條件
1、居住環境:該村大多數為瓦房,不少家庭條件較好的住上了樓房或平房。而對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務工的老人,他們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農村人特有的生活習慣,院落中的物品擺放較為雜亂;現在大多數家中電視已經普及,但通過走訪,發現一些老人獨居的家中并沒有電視,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該村實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其中每戶出資400元,其余由政府補貼),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難,但在走訪中也發現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總的來說,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還行。
2、收入與支出: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其收入主要來自于勞動收入(個人積蓄)。據調查,該村人均耕地1畝左右,玉米和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除去口糧、稅糧(現已取消)、牲口食糧外,以市場價出售,年戶均糧食收入約3000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僅有幾百元,這就是大多數老年人用以養老的資本。對于那些身體尚好或有手藝的人(大多在60-65歲之間)他們還會向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以增加收入。除勞動收入外,老年人資金來源還有子女供給、政策扶持,然而,這些都是有條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關系是否融洽,子女經濟條件,子女是否有尊老愛老意識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獨生子女計生補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條件,需要評選過程客觀公正。
目前,農民的花銷相對較少,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其花銷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產消費和醫療保健支出。生活消費支出的主要用于購衣,食品,沼氣,自來水,電費等。用于生產消費的主要是糧種,花費,機械,農藥等的購置。隨著物價的上漲,這些方面的花銷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在醫療支出這一塊,據調查發現,村中一家小診所,村民有頭痛發燒小感冒一類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這家小診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發展。另外農戶家中也有常備藥,因此,小病對村民的負擔影響尚輕。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處于疾病多發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還是占有相當比重。雖然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在農村較為普及,但據村民反映,由于體制原因,報銷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醫院,不同病情報銷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藥價虛高,醫患關系緊張等原因,農民從新農合中獲得的實惠并不多。
(二)健康狀況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仍然適用。
1、身體健康。血壓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醫療組成員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子血壓計為村民進行了免費測量。在幾天的測血壓活動中,他們共測量了238人(其中有復測者)。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高血壓比率不斷攀升,依次為12.6%(≤50歲)、16.3%(50--60歲)、23.8%(60--70歲)、54.8%(≥70歲)。由此可見,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發的。當然血壓高低受時間、季節、運動、溫度、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盡力確保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但從這一數據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此外,通過走訪發現中老年人群中還存在著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風濕類風濕等,這些疾病都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老年人的身體還是健康的,人的壽命大約在75--80歲(該村有一93歲高齡的老人),但以上所反應的問題仍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外部環境,隨著現代社會生活頻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區社會尊老養老風氣的退化,一些人見到老年人不會主動打招呼,視而不見,這對老年人心理籠罩了陰影使之產生了社會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認為老了無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使其生活相對比較封閉,缺乏與外界交流,這一點尤其表現在80歲以上的身上。二是來之于家庭內部,老人與子女關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對老人的關心,子女忙于事務對老人關懷不夠入微等都使老人謝了產生失落感。同時,年輕一代對老年人行為不理解也極易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創傷,相對應,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行為也存在困惑。
3、飲食健康
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飲食并不科學,這對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影響。對于農村人來說,他們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種的。雖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證,但基本上是種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廣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價上漲,物源減少,農民對其望而卻步,加之農民生活較為儉樸,經常改善生活的相對較少。據調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約占50%,每周一次的約為25%,約14%的人平時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樣化,很難保證營養的供應。水果方面,村民平時水果的攝入量比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經常吃的占34.4%,偶爾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經常補充水果在農村尚未真正實現。另外通過走訪發現,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飯鹽味過重,這長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壓,危害身體健康。
4、生活方式
通過走訪發現,該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對較為科學,但也有一些不科學的習慣充斥其中,影響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從睡眠來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大部分村民能保證每天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晚11點--早6點),個別能喲8個小時,睡眠較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較累,二是無事可做。在體育鍛煉方面,有70%的村民能進行體育活動(多為年輕人),而剩下的30%多為老人,他們很少鍛煉或從不鍛煉。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著住宅--農田--住宅的生活路線,于外界交流僅限于本組內部,鄰居之間二老年人,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現在飲食不衛生和在飲酒、吸煙上。由于農村生活條件相對有限,蠅蟲較多,很難保證飲食衛生。在走訪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煙,且煙齡較長,抽煙量較大,這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尤為突出,對身體造成危害。飲酒方面不太嚴重,約60%的人不飲酒,在量上把握適當。這些習慣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長期的生活習慣和經濟因素,健康觀念等的制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積極的引導。
(三)文化娛樂條件
由于農村物質生活條件、村民思想觀念、政府組織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農村文化娛樂,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娛樂精神生活相對枯燥,條件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屬于后者,但仍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1、現狀
從硬件設施來看,該村建無文化大院和文化舞臺,乒乓球臺,籃球架,體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從軟件來看,通過村民反映,本村過去有腰鼓隊,舞獅隊等文藝隊伍,從中有一些具有唱戲、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文藝隊處于解散狀態,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無人引導,村里文化活動并不活躍豐富。農閑時,住的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婦女)一般會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將,打牌,這些活動雖無大害,但浪費了大量時間,且長時間坐著對身體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還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參與任何娛樂活動,
這極易造成思想封閉。
2、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該村文藝活動之所以行不起來,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缺少合理引導。作為政府,對村民文化活動這一塊重視相對不夠,在資金、技術、人才開發與培養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據村民反映,文藝隊解散后器材歸個人所有(而其不能調動村民),村民對此意見較大。作為村民,對公益事業的熱情消減,人們顧及經濟利益,加之村民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沒有人愿意出面組織出面開展活動,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另外有些時候內容不健康(麻將、紙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動)。
②人才斷層。熱心于公益事業的人多數為老年人。他們有原文藝隊成員,有的會唱戲、扭秧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能再重現年輕時的輝煌,他們不能再進行腰鼓,舞獅等劇烈活動。而年輕一代對這些傳統活動不感興趣,不愿去學習,且大多數在外務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組織也沒人會參加這些活動。
③精力有限。該村一種植業為主,玉米、花生等種植需要人力精力,農活較多,沒時間和精力去組織參與于學習文藝活動。對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無精力去做。
④認知和條件的限制。生活在農村的人信息相對閉塞,封建的傳統文化道德觀念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村民特別是老年人對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認識程度,或多或少地給農村文娛事業帶來阻力。
三、農村養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為例)
(一)理論分析
農村養老是人口老齡化之后中國凸現的問題之一,目前,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社會化養老(農村養老保險養老)等。
家庭養老作為傳統養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員對其上一輩老人提供衣、食、住、行、醫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慰藉行為的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作為由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過渡的一種形式,是以社區為單位對老人進行集中供養的養老方式。是一種以社會救濟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保障制度
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指我國農村的非城鎮戶口人員(包括鄉鎮企業職工)支付一定的勞動所得,在喪失勞動能力時從國家和社會取得幫助,享受養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是一種社會化的養老模式。
分析這幾種形式的不同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是大多數學者的共同目標。
由于中國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還相對處于落后貧困的狀態下,家庭養老模式的地位很堅固。結合朱寨村實際,我認為家庭養老是適合該村的養老方式。這主要由于現階段,農村養老的人力資源豐富,雖然計劃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貫徹多年,但由于傳統觀念的限制,在農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時,中國農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顧方面很欠缺,而社會化養老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家庭養老成為首選。此外,由于資金的限制,中國農村養老機構大多處于初級階段,很難得到與家庭養老一樣的精細照料。家庭養老仍然是為中國農村老年人提供經濟來源、補償精神空缺的最佳辦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數會選擇在家中養老的原因既有受傳統文化影響,即“家”的觀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觀上,家庭養老在中國農村是優于社會化養老的。
當然,家庭養老對有子女家庭是比較合適的,但對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進行社區養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給與關懷,如建養老院等)。
(二)實際操作
從理論上找到了答案,在具體操作中還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村兩委,一要加大宣傳,形成氛圍。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尤其是村民喜聞樂見的戲曲,小品、相聲等形式加大對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使村民形成一種尊老愛老意識。要加大對尊老愛老典型的宣傳,樹立典型。該村的“好公婆”、“好媳婦”暨“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要繼續開展下去,但要更加公開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發揮出來。二要真說實干,做出成效。要加強對關愛老年人這一塊的資金、技術投入,成立老年人組織(如剛剛建立的老年人協會,還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組織)配置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器具,書籍,使各種設施充分利用起來,組織老年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繼續把老年人藝術隊扶持下去,培養扭秧歌,銅器,舞獅,旱船,太極拳等民間藝術繼承人,給村民進行培訓。鼓勵村民開展文娛活動。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要加強對孤寡老人,五保戶,低保戶的關愛,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經常性的走訪慰問,使之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要對家庭不和諧的進行批評教育。
其次,作為村民,一要努力樹立感恩意識,養成尊老愛老習慣,在生活當中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細致關心四時冷暖 ,為老人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努力解決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難。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點,不急躁,細心傾聽老人心聲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豐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勵老人參加娛樂活動等,力求做到老有所樂。五要與村民和睦相處,見到老人熱情主動,幫助老人,正確處理與老人的關系,不能嫌棄老人。六要相互學習,向先進典型看齊。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看法,具體實施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難,年輕人合老年人的關系將會有所改善,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一定會得到合理解決。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2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很多大城市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在城市建設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建筑工地、各類市場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農民工。為了減少貧富差距,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也為了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增加農民勞務工資收入具有重大意義。有關數據顯示,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務工的潛在空間巨大。因此,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農村人口的大規模轉移,增加農民務工性收入就成為現實選擇。
《x規劃》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努力建設新農村,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共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看著好多好多建設農村發展農村的國家政策,我們不禁再想,這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沒有被落實,有沒有切實地市農民受益,有沒有它們的不足。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愛國主義彩虹實踐隊在浙江,云南,廣西進行了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被調查對象是當地的農民,小組發放問卷600份,經篩選整理回收有效問卷500份。
一、外出務工人員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國家和黨的政策方針的指導下,農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它們不在在自己的鄉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大膽的邁進了繁華的城市,在鋼筋混凝土中追尋自己的夢想。在500份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百分之34的人們外出打工養家,而且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年輕人,這說明他們靠天吃飯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祖國的未來,去開拓自己的明天。另外還有近百分之21的農民通過個體經營的方式找了謀生的手段。剩下的百分之45的農民靠務農和其他辦法養活自己。是什么刺激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外出務工呢?我們看下面一組數據:
外出務工人員月收入
外出務工人員月收入 500以下 500—1000 1000—1500 1500以上
人數 73 127 151 149
百分比 14.60% 25.40% 30.20% 29.80%
從表中可以發現,農民工從事體力勞動的工資一般是保持在一千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可以在7000元以上,年結余也可以達到5000元左右。對比靠家里為數不多的土地賺錢的話,確實要強很多。關鍵的是他們建設了城市,對國家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自己開闊了眼界,這對以后自己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的。
根據調查,農民不再滿足于吃住行等一些生活的所需,在教育、醫療方面也開始重視起來。所占的比例加在一起達到了百分之37,教育和娛樂比例占了百分之38左右,完全達到了小康生活的其中一個標準。我們看到了農民兄弟們即將拉開嶄新生活序幕的'新篇章。
二、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成果表現在方方面面,我們知道,新農建設的新具體這些方面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我們從中選取了三個角度進行調查。
(一)農村娛樂方式的調查
圖表 1農村娛樂方式
從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看電視和棋牌占了很大一部分,現階段,農村中越來越多的農民渴望接觸大山鄉村外面的世界,家電下鄉給了廣大農村兄弟更多的福利和優惠,使得他們與外面的世界更好的聯系起來。
(二)住房情況調查
現在農村的自建房仍然占了農民住房的絕大多數,大約占了百分之70。但是現在的住房已經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富起來的農民兄弟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和支持下都蓋起了“新房舍”,“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三)電器設備普及的調查
電器 電視機 洗衣機 冰箱 空調 電腦 生產設備
數量 441 319 210 143 81 48
由上表我我們可知,電器化已經在弄村達到普及,更多的農民兄弟使用“新設施”受益, "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件",所以電器化設備的普及也是農村逐漸步入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標之一,現在一般家庭的家用電器都應該在兩種以上,農民已經習慣了使用這些電器去享受生活。
二、 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看到提高農民自身素質的重要性,根據調查,我們發現農民對國家大事還不夠關注。
三、 農民的希望
在對廣大農民朋友的調查中這一個問題難住了好多農民朋友,他們不是很了解國家的補助等等一些政策,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農民大叔大爺笑了,有些無奈,有些戲謔,有些激動,有些期待。很復雜的感情夾雜在這樣笑容中,我知道他們中的一些過得很苦。在經過和他們做出一些解釋之后,我們整理出了這些數據。
圖表 3農民希望得到國家那些幫助的調查
農民如今富起來了,心中有些夢想也有機會實現了,我們想知道他們現如今的目標都是什么,于是,我們收集了如下數據作為參考:
近期目標 經商 向縣里發展 旅游 培養子女上學 其他
數量 50 54 18 324 83
百分比 10%
10.80%
3.60%
64.80%
16.60%
此數據顯示,廣大農民已經意識到知識就是財富,所以更多的人選擇選擇供孩子讀書,有這樣的家長,那我們祖國的下一代的希望指日可待了!
四、 總結和建議
根據此次調查的數據我們分析得到,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顯著提高,基本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國家各項政策也已經落到實處。在國家各項有益農村政策下,農村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農民改變了日出而作,而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背起行囊,走進了都市,毅然地承擔起了建設祖國的重擔。驕陽下的建筑工地,嘈雜的人力市場,擁擠的車站,他們憨厚樸實的身影隨處可見。就是這樣的平凡的身影,他們如今儼然成了繁華大都市的一道另類而且靚麗的風景線。他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一個特殊利益群體,農民工進城既是勞動力市場配置的客觀要求,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民工給農村和城市帶來了雙重變化。首先,進城務工無疑是他們脫貧致富的最好途徑,還有他們離開了山村,可以便于其他人把剩余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另外,他們給自己的家鄉帶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和認識。他們其中的佼佼者現在已經成了農業經濟的帶頭人。另一方面,農民工對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著直接的作用,他們只獲得較少的報酬,卻一直在從事著繁重而且危險的工作,正因為有了他們的默默的無私的奉獻,城市才避免陷于混亂。重要的是農民工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對國民財富的貢獻日益明顯,加速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對于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城鄉差距的縮小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家關于建設新農村的提出,使得農村加速邁向小康生活。對于新農村新的意義的認識有以下幾方面:
1、生產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調生產創新,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的全面運用。
2、生活寬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各項政策切實保障農民最根本利益。
3、鄉風文明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廣大村民素質,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繁榮農村文化事業。
4、村容整潔 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學習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周圍的山山水水,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5、管理民主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理想中的烏托邦,同樣擁有現實版,如今的新農村,新環境里整齊地一幢幢新房舍,進到村里面映入眼簾的都是新設施,樸實的新農民載歌載舞同慶盛世太平,這就是新農村的新風尚!
為了更好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爭取使農民兄弟的生活水平再上一個檔次,我們小組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1、農民增收問題,借鑒一些先進農村的成功例子,建議國家繼續大力支持農民進城務工,并且提出相應的鼓勵政策。農民工進城可以帶動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同時應該在鄉村發展自己的特色企業,比如依山旁水的鄉村,我們可以搞旅游,可以用本村比較有特色的手工藝品,美食,民族習俗和特殊節日吸引游客。農業叫發達的地區,我們借鑒經驗可以搞一些農家樂之類的服務,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說的就是這個。我們還可以運用科學技術,養殖和種植高價值的牲畜和農作物。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農民兄弟應該把自己身邊的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這里說的合理利用是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的基礎上,否則換來的一時的經濟繁榮只能是曇花一現,這樣殺雞取卵的做法我們堅決不要。
2、農民健康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建議國家出臺更加完善的保障農民健康的政策,讓農民能吃得起藥,看得起病。各個鄉村診所也應該多派有素養,有能力的醫生。組織農民進行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另外還有一點,政府不能只從利益角度出發,忽略環境問題,從而引起村民身體健康問題。
3、農民教育問題,教育是百年大計,占全國人口百分之80以上的農村教育更是不能落下,建議國家大力支持支教,鼓勵更多的老師走進鄉村,走向那些偏遠地區,去為那里的孩子們帶去知識和希望。組織鄉村教師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加強他們的專業技能。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服好務,上好課。當然對大齡農民的教育也不能落下,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建議每個鄉村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都要創辦一個村圖書館,農民可以在這里進行學習,不僅豐富了日常業余生活,還能增長知識,最關鍵的是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去更好地創造財富。
4、農民素質問題,現在國家投入很大精力在建設新農村,雖然硬件設備上去了,我們農村的軟件也應該升升級了,首先是每個村的村干部,建議盡量選拔一些有能力有膽量有激情的年輕一代擔任,他們更加熟悉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對于國家法規也能夠靈活掌握。有利于幫助和領導村民共同致富。建議村民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定期組織黨的政策的學習。拋棄小農思想,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同進步。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3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系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系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于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占15.9%;學習良好,占35.9%;學習成績一般,占43.7%;學習成績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占18.7%。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于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系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監護人,雙方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并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系,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并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4
一片葉子只屬于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區x鎮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農村,大學畢業后再次回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后,可能與我是師范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后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xx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余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獲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占全村兒童的12%,由于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范,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于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于地里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干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愿意和老師談談心里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初中學歷以上比例僅占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采訪一陳姓村民時我了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于干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系。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小學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小學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系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大x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范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為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并提升至戰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農村與城市中小學比較,其學生素質,師資水平,學校條件,社會教育資源,家庭教育層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農村中小學應立足于農村校本實際,充分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優化農村中小學學生學習的方式,積極探討農村中小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狀況,為農村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為農村中小學教育積累第一手資料。為了提高農村高中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學校管理,本次調查以農安縣12所農村中小學生為樣本進行。此次調查在20xx年12月中旬進行,共對12所學校170個班680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6800份,收回6790份;總聽課1200節,課前測試16000份;期中期末檢測2次,批閱試卷29000份;進行五項綜合素質評價1次,填寫評價表23498份;組織組織各校質量分析報告1次;組織家長會24次。
二、調查對象分析、內容、方法
1、對象分析:農安縣青山中學、龍王中學、楊樹林中學、前崗中學、開安中學、高家店中學50個初三和初二班學習狀況等比分析;青山小學、楊樹林小學、前崗小學、開安小學、龍王小學、高家店小學110個三至六年班質量狀況等比分析(其中10個一年班)。
2、內容:問卷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外作業、按時復習、質量檢測、學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師生交流、學生交往、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習心理特點等項目。
3、方法:采用不記名查、考、評、聽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課前預習
課前有學習計劃者占70%,這些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明確計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知道要制訂相關計劃。也有兩成多的同學沒有學習計劃,在學習上盲目進行。但有計劃不等于學習就有保障了,事實上,有學習計劃者68%是沒有完全執行或不執行的;有復習計劃者也有63%是偶爾制訂的,更何況要落實到行動中去。由于沒有學習計劃,只有11%的學生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很少預習或從不預習的學生就占了50%。
2、課堂探究
在課堂上,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還不夠認真的,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有重點地記筆記的占44%;而有35%的學生會經常開小差;4%的學生不記筆記;同時,課堂學習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動陳述自己的想法的僅占15%;只會照抄板書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講出來,與沒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認真聽取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觀點的占82%。
3、課外作業
部分學生認真對待作業,41%的學生能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不重視錯題矯正,只有32%的學生能及時訂正錯誤,74%的學生沒有自備的錯題集。但在作業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現象需引起我們的注意:33%的學生有抄作業的行為;22%的學生有時不能甚至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24%的學生雖有錯題集卻不能認真使用。
4、按時復習
學生不大重視復習,課前長期堅持復習舊知的僅占5%;課后馬上復習的也僅占6%;考試前,75%的學生會進行復習。這說明學生對復習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5、質量檢測
學生重視考試不夠,只有63%的學生注意尋找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65%的學生重視考后總結。但常常不重視積累經驗,吸取教訓,32%的學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確問題,但未想辦法加以改正;25%的學生只關心成績,能訂正錯誤,但不分析存在問題。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6
段村是距離安國縣城二十多里的一個小村莊,村里的人們都是以種地為生的樸實的農民,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而這正是新農村建設使該農村有了第二次飛躍式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經濟在瓜菜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段村作為經濟作物專業村莊,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瓜菜,但調查表明,不少瓜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愿大量種植瓜菜,因為不少農民表示除了瓜菜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產業,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2、希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1)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級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動農村結構調整既要有量的擴張 ,更要抓質的提高。
(2)希望加快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希望各級部門能夠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財力,對有一定規模且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大的龍頭企業進行扶強扶壯,盡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導產業和骨干農產品為基礎原料的農 產品加工企業,盡快改變目前這種“種瓜象賭博,全憑靠天氣”的局面。
(3)希望著力推進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業抗御市場
(4)希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促進農產品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很多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屯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段村的村路,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農民群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8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0、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
11、希望整頓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新型合作醫療的減免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控制藥品價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二、當前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突出問題: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適合農村的各類科普資料缺乏;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突出。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應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引導農民樹立科學觀念,消除愚昧、落后的舊思想、舊觀念。鎮、村兩級應通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根本上鏟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和蔓延的社會土壤。各部門應努力抓好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以寓教于樂、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來占領農村陣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對農村的侵襲。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采取教育與懲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擊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銳注意各類宗教活動在農村中的新動向,對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動,堅決取締和制止。徹底凈化農村社會風氣;并通過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和宣傳教育,使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改變。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防止“形式多于內容”。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作出詳細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圍繞所作的規劃、計劃內容來實施,在防止只搞宣傳發動不注重實施行動的傾向。
2、要防止“不聯系實際,想當然”的現象。由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制定具體方案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總量、農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等因素,盡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縮短村與村、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以防止新農村建設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應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以促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4、要防止只注重農村建設,不關心小城鎮建設,導致整體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的現象。
四、農民群眾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愿望和要求
1、由于農業基礎薄弱,希望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基礎設施。
2、隨著人口增長,飲水問題不斷突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配使用,以減少用水糾紛。
3、在村組道路建設中,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適當補助。
4、希望繼續加大“整村推進”和“小康村建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分步分批實施,最終在所有村、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群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