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后感
書籍簡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
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余萬冊。
-------------------------------------------------------------------------------------------------
內容簡介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后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一年后,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陰翳。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后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里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后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后,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
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日本著名作家,生于京都,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文學系,三十歲登上文壇,曾獲谷崎潤一郎等文學獎項,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深具影響,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賞,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展現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后時期作家”,并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村上春樹以62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第4位。
-------------------------------------------------------------------------------------------------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挪威的森林》讀后感30篇,希望能幫助到您。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
作品以紀實的手法和詩意的語言,刻畫了少男少女在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對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的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作品同時也描述了,當面對成長的痛苦,我們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來分擔我們的痛苦。對于迷茫,我們也想通過與人的交流消除迷茫。因此,我們才尋求理解與被理解。可是,完全的理解與被理解不可能達到,自己的痛苦別人不可能完全體會,我們也依舊在尋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并且,越是尋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實也就與成長的主要方面所抵觸:“我們不能尋求這種相處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別人面前隱藏些東西。”所以,村上春樹才要把玩孤獨。因為孤獨是不可避免的,是無可奈何的,是每個人最終都要經歷的。這也就是渡邊與人格格不入的原因。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
上周日在上舊書攤上買了一本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大作《挪威的森林》。一周就把它看完了,好久沒有這樣痛痛快快的讀小說了,心中好象有一樣東西堵住,不吐不快,總覺得還是隨便寫幾句所謂的讀后感吧!
當看到書的簡介就知道這是一部年輕人讀的愛情小說,已步入中年的我能否讀完一點把握都沒有,開始的時候無法靜下心來仔細閱讀的,但我還是像年輕時一樣,認真的讀完了,也重溫了戀愛時的感覺。這是一部純情、坦率的小說,成長的苦悶,無奈,恐懼,好奇,令人感動共鳴。正如作者說,有些人會喜歡這部小說,有些人不喜歡,只要是熱愛生命,對生命敏感的人一定喜歡。這部小說中人物稀少,寫來寫去就是那幾個人:渡邊君、直子、玲子、綠、永澤。故事情節就是圍繞渡邊君與直子純美而毫無結果的愛情展開。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讀完后我對書中這幾個人物的一點體會吧:渡邊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人物,感受強烈的是渡邊的“真”,他真實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原汁地展示給別人,包括他對人對事的表現,如玲子問他跟幾個女人睡過,他都毫不保留的講給玲子聽。接著感受的是渡邊博大平和象大海一樣寬廣無邊的心胸和細膩的感情。面對明知是“不正常的”的直子卻“潤物細無聲的”默默關心,一天一天的寫信,而且一直堅持,更令人傷感的是直子并不知道欣賞,卻固守在已經自殺已久的木月的傷感中。我覺得渡邊對直子的愛情是由替朋友照顧女友的關心同情轉化而來。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3
春節過了,斷斷續續在休息的時候,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幾年前就聽文友們談起過這本書和這本書的作者。因為不是太喜歡村上,村上抑郁得厲害,我同樣也偶爾抑郁,不愿意自己抑郁得厲害,所以就盡量避免閱讀那些孤獨一類的文字。過了春節,去成都圖書批發市場轉,挑選了兩本工筆牡丹和荷花的畫冊,看見老哥挑選了余華老師的文集,這時,我的目光正巧就落在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因此,突然有了想閱讀他的想法。買回來放下并沒有想要迫不及待的看,手里還有那曲文化局的洛扎老師讓我修改校對的書稿,每天不能坐太久了,坐久了脊背痛。起身來,就順手拿起《挪威的森林》,——我就是這樣把這本書看完的。有一些不得不記下一些感受,把自己粗淺的種種感受寫出來,算是讀后感吧。雖然現在日本人有點看不起中國人,說不定日本人連中國的文學也是不屑一顧都有可能呢,日本人城府太深,日本人經歷的太多。
如果這是中國的作者寫的書,絕對沒有哪個出版社敢出版。——太不陽光了嘛!太沒有正能量了嘛!有些人永遠都不會有正能量的。讀了這本書,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真實,只有一個真實的作者才可以寫出這樣的書和書里面如此頹廢如此真誠的大學生。書的開始就寫一口隱藏在草地里的井,那隱藏著的井是一個年輕女子意識里充滿危險的地方,是個生命的陷阱。可以說這是一本很自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敘寫那個時代的背景,只寫自己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在村上的筆下,看似潑辣的綠子的生活卻有那么多了不如意,看似溫柔的直子卻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看似連皺紋都笑起來美麗的玲子,受過的傷害竟然那么嚴重。不知道是先憐憫這些女子,還是先憐憫那個渡邊君和自殺了的木月。村上對人物的刻畫上,給了我內心很大的震撼。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說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并不是文字閱讀上的感覺,而是文字激發了很多作者那個不為人知的泛黃的想法。從別人覺得的黃里,我閱讀到是青春的迷茫和絕望,那個地域的年輕人,在那個特定時期的幾個大學生的愛情、友情和性糾結,在友誼的遮掩之下相互吸引糜爛,后來是在生活的痛苦之中沖突掙扎,讓讀者不得不繼續閱讀的情節此起彼伏,這些情節里無不充斥著憂郁、痛苦的掙扎和孤注一鄭的解脫。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在不正常的生活中終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一個年輕人身不由己隨波逐流的大學生活跟著也就結束。究竟是那個時代不正常?還是這些年輕的生命不正常?——渡邊君害怕聽見那首《挪威的森林》的曲子。
人為什么要活著?為了愛情而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等待(希望)而活著?
男主角渡邊不止一次的把自己向往的真愛的程度描寫成象在春天的絨綠里和可愛的小熊打滾,一個大男孩很純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對于性的態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徑庭,永澤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態的尋歡作樂,渡邊也一樣,只不過他把性和愛分開了,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有性的愛和無性的愛。他憋不住的時候想著遠在精神病院的直子的身子借以完成宣泄。但是,綠子讓渡邊可以想著她一邊宣泄,渡邊甚至告訴綠子,自己只有想著直子才可以,想著其她女子不可以把憋在身體里的東西宣泄出來。我比較喜歡綠子這個人物。綠子在渡邊在這里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她的堅強和果敢的性格,她對生活的無所畏懼,她的樸實的真性情給她帶來了看似還在等待著的結局。從綠子身上使我感覺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怎么去形容這樣一個叫渡邊的男孩子呢?這絕不是用一個“黃”或者是“污穢”就說得清的。如果說《挪威的林》充滿污穢的話,那么,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道德里《紅樓夢》這本書是不是更加污穢不堪,既然污穢不堪,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村上描述的是年輕生命無法回避的痛苦失去和無奈接受的現實生活。誰的青春都是從煩惱與失落中度過的。
結尾是渡邊與玲子無愛的性而結束。玲子在渡邊這里得到了友情和性。因為玲子這個人到中年的女子從沒有奢望渡邊的愛情,她知道渡邊的愛情已經隨著直子的自殺而消失。所以,書的結尾是離開精神療養院的玲子獲得了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其實,任何一個人有那么一個時期精神都要經歷困惑和扭曲,她們自己把自己束縛在一個逃不出的空間里,或者是她們家人強制性的把她們關進一個不正常的空間里,或者是現實的一些約束把人們的精神關在一個逃不脫的空間里。直子最終就死在了自我的精神折磨中,對于她來說,死才能解脫;玲子是個歷盡生活滄桑看破紅塵超凡脫俗的女子,她已經可以坦然面對生活了。
人性之中本來就充斥著這些殘酷的內容。寫這句話的時候,不禁使我想起閱讀過的另外那些書,想起《一個世紀的懺悔》,想起《德伯家的苔絲》,想起《肖申克的救贖》,想起《百年孤獨》。這些書的主題都沉重,都是既荒誕又悲傷。單純的愿望開始,悲劇的結局終了。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4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故事發生在1968年,那是世界震蕩的周期,而在日本機動隊搗毀壁壘逮捕了里面的學生,并且這樣的事哪所學校都概莫能外并非獨家奇聞。學生昨天罷課、朝校長豎中指、反戰,高喊“返還沖繩,保安粉碎,戰爭勝利。”今天卻乖乖走進教室,也許明天就會像他們曾豎過中指的校長那樣工作,這對夢想與未來的殘害是致命的遠甚于坦克和機動隊。這一代人的狀態捷克總書記概括的淋漓盡致:“他們是被歷史包裹的一代人,卻愚蠢的以為自己是在改造歷史。”
這本略帶憂傷,整體風格舒緩的愛情小說展現了20歲年輕人對愛情和生活的彷徨,對歲月的感傷,對未來的迷惘。村上春樹此時正值二十來歲,對這段歷史有著更深的感受。小說是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一名男子與兩名女孩之間的愛情糾葛。在所有人都歇斯底里的奔赴所謂革命前線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男主人公渡邊一邊陪直子散步,一邊陪綠子看電影,這是怎樣的寧靜的心境又該需要多大的勇氣呢。
故事只要圍繞木月、渡邊、直子展開的。木月是孤獨的,三人的相處里,他談吐自若,好不瀟灑。但除此之外他卻無其他朋友,在自我感覺安全的圈子里才可肆無忌憚地體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孤獨培養出了抑郁,抑郁繁衍出了死亡。前一秒
還與你談笑風生地打桌球,轉眼便自行了斷在自家的車里,沒有半句遺言。木月死后,三人行成了兩人行。渡邊和直子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渡邊愛直子,很愛很愛。一直很難懂直子為什么在無法忘記木月含著淚和渡邊發生關系,并且消失。后直子因精神病住進了療養院,在此渡邊固定的時間看望她,但她仍舊無法走出傷痛,也許她也試圖接受渡邊開始新生活,可她騙不了自己更不能欺騙渡邊,她選擇走木月的路,以死亡來解脫一切。她比木月要勇敢堅強的多,盡管他們有著相同的性格和觀念。但畢竟直子努力了嘗試了掙扎過。渡邊他能成為這兩個孤獨者的朋友本身就是孤獨的,不過他能淡然的看待一切,跟著自己的心去愛,拋開社會的一切。他是孤獨的勇敢的充滿同情與愛的,他沒有拋棄不愛他有飽受痛苦的直子,也不愿傷害愛著他等著他的綠子,他是矛盾的,但他的愛沒錯。只是找不到方向。
除了他們三個人物外玲子、綠子、永澤、初美也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物,他們有自己的信仰信念。卻終究成為社會的犧牲品。
結合伍佰的歌我理解了挪威的森林的含義:無論愛人還是親人朋友,每個人心中永遠有個別人無法走進的森林,那里是心靈的凈土沒有欺騙虛偽,真愛在那里無拘無束,這卻只是幻想。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5
最近忙著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很憂傷的一部小說。沒有川端康成似的絮絮叨叨,行文流暢如汩汩奔涌的泉水。
小說的主人公渡邊帶著一身自我的傲氣撲面而來,而另一方面他有著深刻的自省意識,不肯隨遇而安,不肯同流合污。有著隨和的外表,然而接近他慢慢了解他發現原來謙卑的外表下有著桀驁不馴的靈魂。他有著睿智的眼光,冷酷的表情,還有善良的本性。當朋友木月以自殺來逃避這個世界的污濁與混亂,渡邊有著沉痛的悲傷。但他卻不能效仿自己的只有,他還有他牽掛的直子。但或許這也并不是他能過在混亂與迷茫中生存下來的唯一原。他有與那個時代年輕人相同的迷惘與逃避,只是他知道他不能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甚至當直子最終離他而去走進無盡的黑暗。與其說這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倒不如說他有著超越的眼光和智慧,盡管有時他會怯懦,盡管有時他會選擇逃避,但那也僅僅限于一段時間之內。
是青春的青澀讓他有不能承受的苦楚,然而他終于在愛與溫暖的的包圍中完成了靈魂的救贖。當愛已消逝走向沒落的盡頭,當直子將自己的身心交付給那無盡的黑暗,我們微微替渡邊擔心,他是否能夠在光明消失后的夜晚迎來另一輪升起的旭日。然而我們終于松了一口氣,當他在遠方盡情的自由的同樣是沉痛的放逐自己的身體與靈魂時,我們發現其實磨難已經早已讓他的周圍生出一層厚厚的盔甲來抵御外界的侵襲與寒冷。他曾與木月一樣渴望永遠十七八歲,而在那個細雨蒙蒙的夜晚在失去摯友的傷口尚未愈合時恍然醒悟自己除了堅強已經沒有第二條可以走下去的路。這是一個經歷大悲之后的生命發出的最為強有力的聲音,仿佛有些沙啞,或許當他對自己說這句話時眼睛充溢這淚水,也或許是在那條泥濘的街上他滿臉雨水對著黑暗的天幕喊出了這句樂觀而有悲傷的話語。青春的光芒在歷經黑暗后更加熠熠生輝,是生活讓他學會了隱忍、內斂、堅強,也讓他的身體不再游離于心靈的掌控。從某種意義上上講一種新的生命在誕生。
小說昏暗的背景基調正好契合了披頭士的那首《挪威的森林》哀傷懷舊的旋律,或許這正是作者要將其作為小說題目的原因。或許在一間放著這首歌的光線不太明亮的小屋里看她更容易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情。風在搖曳穿過樹林的頂端,雨在飄灑慢慢地將心靈的土地全部濕潤……
忘不了小說結尾處石田玲子和渡邊那近乎瘋狂的吉他演奏,全是披頭士的曲子,《挪威的森林》、《昨天》、《米雪星》……一首接著一首,一曲接著一曲。漫天飄飛的音符就像是暮春花樹上雨點般飄然墜落的花瓣,紛紛揚揚的去赴一場華美的葬禮。難得一見的風景,數不盡的,剪不斷的連綿的憂傷。直子是否就是春天的象征呢,匆匆而來留下美麗的痕跡又匆匆而去。若是如此渡邊就是厚重的大地,用自己的善良包容讓直子那顆脆弱易碎的靈魂得到些許的安慰與歡愉,讓他終于有了一個可以依靠著靜靜停留的角落。靠在他的肩上她可以閉上眼睛抓著他的衣服而永遠不用擔心他會掉進那口不知在何處的幽黑的井中,她可以抵得住黑暗處任何壞的東西的誘惑,只要他能夠讓她靜靜地依偎著他。
青梅竹馬的愛情并未留住木月匆匆的身影,直子的溫柔善良未能溫暖他那顆冰封已久的心。有時候會想與渡邊相比這是否是另一種形式的懦弱呢,有時候也會想加入那個從小與直子共同撿著青梅歡快的嬉笑追逐然后共同騎著竹馬自由的旋轉的男孩是渡邊而并非木月,那么故事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或者再退一步直子最后終于擺脫木月的陰影而真正接納渡邊而不是那個雨夜短暫的歡快,那么渡邊又會有怎樣的一個狀態呢、或許我們早已膩味王子與公主童話般的愛情與幸福生活。我們一方面不愿意讓作者這么寫,無疑如此小說便失去了它的真正意義與最大看點。然而另一方面我們真希望他們能成為童話中的王子與公主,可以在純潔幽靜的世界里共同生活在古堡中自由的相愛。教堂的鐘聲見證著永不離分的心聲,飄舞的飛雪是人們鋪天蓋地的祝福……
時光漸漸流逝,我們的青春我么的十七八歲也正在漸行漸遠的走出我們的視界,然而也正是時間讓青春的那層澀澀的外衣退去讓那副并不十分壯碩的雙肩毅然扛起對于周圍的世界對于我們所愛以及被愛的人的責任。我們的肩膀終會走向壯碩,我們的腳步終將愈走愈穩。青春已經選擇了另一種美而存在,華麗張揚的外表消失了,內心攢聚的明亮的光輝。青春不是離我們遠去了,青春征用另一種形式更加深刻更有內涵的展示著她的美麗。看來善良真是個好東西,有他的收獲那些迷失的方向終會重新回歸,那些被遺忘的勇氣終于在靈魂的步履維艱中選擇了迸發與閃耀。有善良便有了被拯救的可能。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6
本書讀完我個人所體會到的是,在長大和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我們在長大,我們在不斷地明白這個世界,在知曉這個世界,而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來適應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可是變化的過程哪有這么容易!我們必須放棄一些,忘記一些,改變一些,適應一些:但是其中有很多我們是不想做的,不愿做的,甚至不得不違心去做的。所以我們看到: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維的話卻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說的謊話卻多了,幼稚的想法少了,生活給我們的壓迫卻多了,對事情單純的看法也漸漸變少了。
但是我們仍要成長,不要去過分改變自己。做好真實的自己才能不懼“孤獨”。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
文章中很巧妙的安排了“三人行”的場合。像是最開始的的渡邊、木月、直子;到了后來的了渡邊、永澤,初美;然后到了渡邊、直子、玲子;還有一個我至今還存在疑問的“三人行”:渡邊、綠子以及綠子父親。在我看來這“三人行”中渡邊為一個軸承的作用。
直子一直喜歡著木月,直子在木月死后把渡邊當成了木月的替代品。然后玲子是喜歡著直子(根據那個學鋼琴的女孩的事兒,玲子或許是一個同性戀,直子也有可是那個女孩的替代品),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玲子要和渡邊做那種事情。接著是綠子的父親,綠子的父親以為渡邊是綠子的男朋友,所以想讓渡邊成為自己的替代品來照顧那個最不聽話的小女兒綠子。或者倒過來可能說得通,綠子喜歡自己的父親,所以才在父親的遺照前脫衣服,然后讓渡邊穿父親的睡衣,也許綠子心中渡邊是父親替代品。最后一組三人行也是渡邊唯一沒有成為替代品的一組,就像永澤自己說的,大多數人都是庸俗。這里的庸俗可以說的是互為替代品的那種庸俗,永澤和所有人不一樣,他即不是誰的替代品,也不把誰當成誰替代品,而初美也是一個所謂庸俗的人,后來結婚了可能那個男人也是永澤的替代品,這也就解釋了她為何自殺的原因,她或許發現了,永澤是永澤而自己丈夫是自己丈夫。這樣說來直子的死和初美的死是一樣的,直子認清渡邊不是木月的事實后也選擇了自殺。
同樣的渡邊把玲子、綠子已經他高中的女友當成了直子的替代品,但最終他也跳出來替代品的循環,如果跳不出來的活他也會選擇和初美與直子一樣的結局。那跳出來就變成了什么呢?就變成了永澤這種人,永遠不會因為愛情發愁,也不會認為誰是誰的替代品。有個小小的暗示不知大家看錯了沒有,永澤后來出國去的是德國,然而渡邊在開篇的時候去的也是德國。文中永澤也認為渡邊和其他人不一樣,可能也因為這個原因。
或許渡邊忘記不了直子,可能這樣是最后的安排了,直子死了可以和木月永遠的在一起,哪怕渡邊也自殺那就和17歲那年一模一樣,那可能一樣的事情又會發生,或者看似最差的結局會是最好的結局。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8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
生活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都要走進去,因此我們才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讀完此書,心中隱約的明確,這是一本極度私密化的讀物,也是予心靈深處的一份與“孤獨”的共鳴。
初看書名——《挪威的森林》,給人的一種清新、自然的視覺感受以及畫面感。憑借我們的想象力,顧名思義的聯想到自然綠色的生命力和美好。讀完之后,不僅僅是富有美感的美好,而是無意識的接受和體驗到更多元化的元素。帶給我的更多是悲傷與無奈。
書名源自披頭士的“挪威的森林”,歌詞很通俗,描述了兩人一次意猶未盡的邂逅,可終究不過一人醒來,一人離去。
書中作者將這感受具象化了。“海潮的清新,輕拂的風聲,女孩肌膚的感觸,塵土的氣味,朦朧的夜色,縹緲的憧憬,以及童話般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渡邊的世界。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朦朧且真實,撩人又莫名.
“挪威的森林”正是象征著這樣一種感受。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9
《小王子》是作者獻給一位大人朋友的。
《挪威的森林》是『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死了。從看到木月死了之后,就預感到后來會有更多不可避免的死。
月份是四月,最多的季節是春天。
地點是宿舍,車站和山。
顏色是白和綠,無論是月光,墻壁,還是直子、綠子的皮膚。
意象是墨綠色的潮濕的下雨的森林,背景仿佛還奏著吉他曲《挪威的森林》。
感受是愛,孤獨,寂寞,傷痛。
我私心,不想讓十六七的歲的青春期孩子讀這樣的故事,或者說不建議情緒不穩定,人生觀還在成長的小孩子讀這樣的故事。太壓抑了。性,自殺和渡邊尋找自我而堅定,混沌又漂泊的感情,可能會對本來就迷茫的孩子產生不好的誤導,用善良的渡邊都可以同時為直子、綠字甚至是玲子投入實在的感情來為自己脫罪。
我甚至自己不想再讀這樣類型的故事。穩定的情緒被故事中事件的變換和游走的感情強烈地搖撼。渡邊身邊的人都離開了,他人寄望他努力生活,追求幸福,還要連同木月的,直子的,甚至連遠走的玲子的那份幸福也一起活過來。年輕人的生死,令人畏懼。擔心自己生病,身后的父母和他人的感情該如何照看。這樣的思考讓人難受。
但這不怪文學,文學的傷痛不是為了叫人哭哭啼啼。我們在故事中體會他人的經歷與感受,便知道人生還有很多痛苦,很多快樂,很多活法與意義,于是更加理解他人,追求自我。甚至自己在被文學『壓抑』而并不快樂的青春期,也在成長中消退,進入了一個因感情被撕扯過而承受力與心靈空間都更廣闊的成年階段,反而能看開許多事情。
最怕的是,小孩子,有人未曾認真思考,也沒有經歷,就開始妄談生死,用書中『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升的一部分永存』來標榜、偽裝深刻。我相信四十歲村上春樹要作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青春傷痛文學。比如,直子的姐姐和直子都因精神疾病而死,村上對精神疾病的表達因與河合隼雄的交集一定慎而又慎。
最后,非常期待某日能從日語里讀這樣的作品。對景物朦朧的描寫和對人物心理細致的刻畫,是日語的擅長,必有其不可被翻譯的美麗。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0
《挪威的森林》有人說此書是一部戀愛小說,也有人說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個人感覺以上的概括難以詮釋這本小說的類別。作者本人曾明確的表態,該書有著他個人的主題構思和想法,也就是他個人的寫作意識。但是,藝術創作理論告訴我們,在追溯藝術創作的本源地的時候,其歸屬并不屬于創作者本人,而應該是歸屬于作品所處時代環境的創作活動當中。也就是說,在我們在對某個作品追根溯源的時候,盡管需要解析的往往并不是其作者本身的創作初旨,而需要自己的見解與感喟。
譯者林少華說過,《挪威的森林》從內容或則性質來看,這是一部戀愛小說。從風格或則手法來看,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讀完此書后我深感認同。
本書所謂的主人公渡邊是一個喜歡讀書,音樂,思考,獨處的男人,有著極度感性與理性的兩面,執著于反復的閱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最要緊的一點是: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都極為真誠。
文中共介紹了四位與渡邊相關的女性角色,直子、綠子、玲子和初美。這四位女性間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初美,雖然文中描寫初美的篇幅少之又少,但是我對于初美的印象始終是,嫻靜,理智,幽默,善良,穿著華貴而高雅。在我看來初美就是渡邊心中最理想的女性。初美之所以是渡邊心中最理想的女性,主要是因為初美是他“少年時代的憧憬”的象征。
渡邊本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他向往純真的一個男子,而代表純真的人物都是同性且離他遠去,文中另兩個間色,木月和敢死隊。木月的死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朋友的失去,而且意味著純真客體的毀滅。之后初美也是一樣,所以渡邊在得知初美自殺后,同文中另一個間色永澤徹底絕交。正因為永澤缺乏純真情懷,渡邊從未向他交心。用村上春樹的話說,永澤是一個在道德意義上破產的人。另外,渡邊愛不釋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也是個經歷坎坷而始終不失純真的典型人物。尋求純真的過程,無疑就是精神成長的過程。
但是村上春樹寫作魅力不光如此,另一種看法則是渡邊在文中其實并非主角,而是作為陪襯,引出有鮮明個性的一群人。渡邊是敢死隊的室友,是木月和永澤的摯友,是直子與玲子的慰藉,是綠子的愛情。渡邊是陪襯,換成這種角度看待,也許這是渡邊既有個性又沒有個性的原因之一吧。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1
在25歲這樣的年紀,僅是看了一遍就來抒發自我感受,不知是否妥當,總覺得時隔兩年還會再看一遍。
“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某種程度上而言,我覺得我像極了渡邊。不渴求被他人理解,不是覺得好無所謂,而是無可奈何。理解這種事就跟要求別人感同身受一樣困難,所以很多事情自己沒搞明白之前,并太想去向誰訴說。與其做一個表面合群的人,不如徹徹底底地尊重自己的內心。
“那是勞動,不是努力。努力指的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這句話就像一記巴掌,狠狠地甩在了我的臉上。永澤的傲慢及不地道興許使得大多人不太喜歡,我卻深深的喜歡著這樣的永澤,他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劃分的也無比清晰,不可否認他是傷害了些許人,但是他又是如此坦蕩,在我看來,不欺不瞞,坦蕩視人的關系皆是合理的。初美也是出于本心的選擇,沒有什么不對等,皆是自我選擇,我們都該有為自己所做選擇而承擔后果的能力。永遠不要同情自己。
渡邊是在和初美的交往中,亦或是在和直子的會面后開始考慮愛與性應是一體的,至于他對直子和綠子的感情,我不太想用愛或責任這樣的字眼去界定。又有誰能通過只言片語去表達歷經生死后的心境呢?他想與她共生,卻又被另一鮮活的生命帶來的溫度所吸引。同時愛兩個人,有有何不可?
最后想說的是,在不能好好對待愛的時候,請好好愛自己。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2
早在高中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面對中體驗生活。
“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過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濕了眼,我們依舊前行。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作的勾當。”自己無需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么好說的,沒什么好推脫的,自己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于宇宙。
“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并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系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于關系優者產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前我們才領悟,不過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
“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3
路漸漸的遠去了,心卻還在開始的地方掙扎著,這種痛一如離開母腹的嬰兒,非要那么痛徹心菲的哭上幾聲才能證實自己真的存在。
直子就這樣無聲的啜泣著,雖然她很想哭出聲來,可是女性的虛榮在阻止著她,不想成為眾人取笑的對象,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壓抑。
曾說過以前我是這樣活過來的,往后也只能這樣活下去。一旦放松,就無可挽回了。是的曾經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一旦放松,那么往后的希望就將不復存在,活著就是為了那一虛渺的幻想,盡管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完成。
喜歡直子,喜歡渡邊君,喜歡《挪威的森林》,這種喜歡讓我覺得迷失,因為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讓我知道只要跟著他就不會落入枯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像愛直子的渡邊一樣深愛著我的一切,包括思想,包括文字。于是就在那樣的地方,就在那個陰慘慘濕漉漉的枯井里一個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掙扎著死去。
而我的記憶,最終也將在記憶堆那個昏暗場所里化為一攤爛泥。
一直喜歡描寫死亡,那種生活終結時的無奈而又放松,那種莫可名狀的心緒,我既不能將其排遣在外,又不能將其深藏于內。于是只能自己壓抑著對死亡的恐懼及向住,把它化解成我的文字,以此來證實我此生的目的。
愛是那樣的一個博大精深的字眼,可是無數的人卻在褻瀆著它,我愛是因為我心崇拜,女人因崇拜而愛此時卻是多么的虛無,可許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就是像一頁書上的一張白紙。圖然有著忘卻的失落,卻也只是無力去挽回的空白著,像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
永澤說:“人生中無需理想這種東西,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為規范。”他又說:“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自己應做的事。”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的人群中,圖有網絡的溫暖,卻不需要紳士,我們只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脫離了社會性那樣的一個單一的人,如此而一。
正是因為這樣,死的陰影才一步一步侵入生命的領地,等察覺到的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了。這樣的后悔著,也無事無補。于是直子死了,活著的渡邊親身將摯愛的直子送進了墳墓,送到了木月的身邊。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4
故事的開端是渡邊君在機場降落,回憶起了他的童年,他的兒時玩伴木月與直子。木月自殺給故事的開始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后來,渡邊陷入了患了精神疾病的直子與活潑開朗的小林綠子之間兩難的境地。
青梅竹馬的戀人直子因有共同不可觸碰的記憶而越走越遠,活潑的綠子的出現無疑是渡邊君的救贖,但是另一方面,渡邊又不能完全地投向綠子的懷抱,他心里永遠都保留著直子的位置。這是一部動人心弦的、平緩舒雅的、略帶傷感的小說。你會迷失會思考,但是思考以后也許會更加容易迷失,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完全讀懂,每讀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思考與認識,就像陷入了一個漩渦。人在年輕的時候,容易沖動、不顧一切。時間過去,有些東西卻隨著時間的洗刷而越加清晰,你想要逃避想要忘記,它越是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向你靠近,讓你不得不睜開你的雙眼去看清、張開你的雙臂去擁抱接納它。
村上春樹寫下《挪威》的時候,也許就是被這樣不可觸摸的力量所桎梏,不得不面對內心最真實的記憶與想法,提筆寫下這一故事。通過情節聚攏、刻畫內心,直視自我,平靜地敘述了這個青春中參雜著痛苦的關于成長的故事。
它仿佛有一股力量,從你翻開這本書開始,這股力量就從你的身體里拉扯出一根細線,你每看一個情節、一個段落、甚至一個文字,這根線就拉扯得越長,直到你的身體逐漸被拉扯抽離,倘若中途想停下來,這根細線會時不時抽動一下你的內心。推薦大家看一看《挪威》,年輕的時候看不懂,也許在往后的時間里,帶著作者創作的情深與情懷去讀,又能讀懂多幾分。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5
“真的永遠都不會把我忘掉?”直子耳語似的低聲詢問。
“是永遠不會忘。”我說,“對你我怎么能忘呢!”
作者的筆觸開展于五六十年代的日本。主人公渡邊因朋友木月的死而陷入了痛苦迷茫的境地,期間兩位女性給了他不同的感官體驗,如天使般柔美純潔的直子和像小鹿般活潑生動的綠子。直子最終也無法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選擇了自殺。摯愛直子的渡邊將帶著無法彌合的悲痛與綠子一同生活下去。書中關于青春的描寫像一片充滿神秘氣息的森林,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涉足,走出走進之間,經典的魅力就這樣在人們心中氤氳開來。
直子在沒有進入療養院之前,每到周末都會與渡邊一起行走。那真的是行走,在東京街頭,無言的行走,亦沒有目的。兩個人分享著木月的死帶給兩人的迷茫與不知所措。仿佛原本鮮活而明麗的歲月瞬間被染上了濃重的灰色,年少輕狂卻背上了生離死別的沉重。唯有不斷行走,走到盡頭,走到我們都忘記。直子“像是被人硬推了一把似的”來到20歲,終不能打破自己與世界的隔膜,她選擇了用自殺結束生命。對直子而言,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生在此側,死在彼側。我在此側,不在彼側。
綠子像春日陽光里的一頭小鹿。就這樣闖進了渡邊的世界。她有著少女的鮮活與張揚,卻也連續經歷了家人死亡的悲劇,亦有著樂觀而堅韌的性格。記得渡邊去醫院探望綠子父親的時候,表現的是對疾病和死亡的不知所措和抵觸,而綠子在此時卻展現了她不屬于少女的冷靜。也許是見慣了生離死別的場景,也許是這個堅強的姑娘已然將死亡看作了生活的一部分。活潑而堅韌,就像春日里生機勃發的草地,卻總讓人覺得莫名的心疼。對渡邊而言,直子是屬于過去的,綠子是屬于現在和將來的。綠子的出現如一道明媚的春光,讓渡邊因木月的死亡而籠罩的陰霾恍然散盡,仿佛是一道連接自我與這個世界的橋梁,使渡邊君與世界的隔膜不復存在,能順利與世界相處。在作者描寫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有自己堅固的堡壘,有的人大門大開,有的人從窗口窺視這個世界,還有人干脆封鎖了城堡。或溫柔或殘酷,這一切都是屬于生活的面目,誰又有資格去評論這些本該姿態各異的人生呢。
書中還有一些不起眼的角色也給故事帶來了不少色彩。渡邊的室友外號名為敢死隊,他每天早上一定要做有跳躍運動的廣播體操,過著像上了發條的鬧鐘般勤勉而規律的生活。因為與周圍人格格不入,經常遭到大家的嘲笑,可是,如此認真的活著誰又有資格去不尊重呢?永澤是書中少見的“優秀”人物,他有著良好的家境、優秀的成績,看似是最能與這個社會融洽相處的人,實則也在用自己方式對抗著世界,他不在乎眾人的眼光,生活作風隨性,與渡邊成為朋友也是因為某些共性吧。直子的姐姐和初美雖然是人們眼中出類拔萃的典范,卻也因有著難解的心結而走上了不歸路。不同的道路最后卻殊途同歸。
合上書頁,心中一直有一陣沖動在翻涌。在村上春樹的困惑和迷亂中,我們輕觸到一顆纖細易感的心,一如我們自己。誰的青春沒有經歷過如此的掙扎與迷茫,也唯有如此,年輕的軀體經過傷痛才能漸漸走向成熟,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與恢弘。如同航船駛過大片迷霧,終能尋得明媚的陽光。船依舊平靜地在海上穿梭,像從未被傷害過一樣。故事里每個人身上仿佛都能覓得自己的影子,那是他們的故事,也是屬于我們的人生。直子、綠子、渡邊、玲子、永澤,他們仿佛是彼岸的自己,背著我們無法展現的表情與世界交談,用固執地姿態繼續行走。幽深寂靜的森林里,生活著彼岸的自己。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6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后感可能達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提筆之際,《挪威的森林》還置于我桌子的左邊,那一口尋不著的井。最初趨使我去閱讀它,是它的不可忽視般的知名度。名著名作,大多都得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淀下來的,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里,仍能被人所稱頌所推崇的作品必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花開了四次,落了四次,樹葉綠了四次,又黃了四次。當我重新翻開這本書至后記時,腦子里勾畫出人與人之間若即若離的又欲罷不能彼此依偎的不完全的人性的善與惡,并且忍不住拿來對照自己。按照正常的思路,下一步應該把我生命里的每一個女孩以回憶錄的格式寫下來。可我不會那樣做,因為我不是在寫言情小說,況且我還沒有缺心眼到那個地步。每一個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進入我生命的女孩,也不管咱們是不歡而散還是逐漸平淡還是你只是路過或者說是現在還持續著持續著。我都要深深的感謝你,感謝你能陪伴著我的生活不寂寞這感謝是真心的且不矯情,好了,煽情到此為止,本文的正題是《挪威的森林》讀后感。馬克思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的世界里,你是遵循現世的規則還是尊重自己的選擇?是追求外部的認同還是直面內心的感覺?是迷茫在人群的道德還是清醒于內心的呼喚?內心的感覺經常會和規則,外部,道德相沖突。徘徊之間,幾乎會喪失對自己感覺的認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覺還是欲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守還是該退?甚至會認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與人群格格不入,為社會所不容。
木月以為放棄自己就可以贏得世界,于是他把管子一頭接到了汽車排氣筒上,另一頭接入汽車,然后發動汽車,以忽略自己感覺的方式換來世界的一小塊位置。渡邊尊重自己的感覺愛上了直子,他遵循等待直子的諾言,而直子卻自殺了。“如果木月還在人世,我想我們一定仍在一起,相親相愛,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渡邊只是木月的影子。所以這句話可以換成“如果渡邊君仍在等我,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到一起,相親相愛,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直子的幸與不幸在于她敢不敢,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覺,而不在于有沒有人愛她。那些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經常會戴著面具和另一群戴著面具的人交換污穢混濁的臟空氣。尊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事關生命和輪回。《挪威的森林》里,人物可以分為兩類:死者和生者。村上春樹讓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都選擇了自殺。可能他認為不尊重自己感覺—失去自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或者說失去自我的人雖生猶死。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沒有客觀,只有主觀,因為只有自己才能讓客觀世界存在有意義,除卻自己,世界再怎么精彩怎么無聊都與你無關。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7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品。所以,整部小說當中其實也是充斥著日本小說當中典型的死亡色彩以及悲情部分。通讀整篇作品,整個的情感其實就是壓抑的。對于讀者來說,這樣的情感壓抑也是讓自己的閱讀充滿著很大的難度。
但是,如果能夠將整本作品很好地讀完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在整本的小說當中,主要的還是一種愛情的偉大以及無私。在人生的尋覓當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徘徊,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同時,對待愛情也是如此。那個讓我們癡迷的人是否真的就這樣值得我們為他生、為他死呢?
每一個在愛情當中受盡了罪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對于這樣的人來說,他們最不想要的就是別人的同情。因為沒有人會愿意承認自己就是愛情當中的弱者。很多人沒有辦法理解,為什么世界上總是有著那么多的人會為所謂的愛情獻出自己的生命。其實,只要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其實這不是對于某個人的癡迷,而是對于愛情的一種自己堅持的忠誠。
所以說,每一個愿意為自己的愛情獻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為他們對于愛情有著最為難得的忠誠。對于愛情的忠誠,不是說要成為愛情的奴隸,而是成為愛情的至交。所以說,在愛情當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時又是不平等的。
因為每一個人在愛情當中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對于愛情的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么絕對的事情,有的只是一種絕對的態度。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8
讀完《挪威的森林》后的感覺和讀完《情人》一樣:都是恍然若失四字。別人從中讀出了“愛情”,我讀出的卻是“時間”。
“我已經老了。”杜拉斯在小說的第一句就把意思說了出來。其實井上反反復復說的也是這個。理解了這一點就能明白小說中許多似乎沒有必要的閑筆了。
下面是我對《挪威的森林》里主要人物的幾點看法:
1.直子是一意求死的。自從少時戀人死后,此人一直沒有恢復過來,也是銘心刻骨的相思吧。精神應該沒什么問題,只不過一直下不了死的決心,神志難免恍惚而已。
2.直子的少時戀人為什么要自殺,我始終沒有搞懂。莫非是小日本變態的一種方式?還望有識之士見教。
3.綠子和所謂的男朋友關系不過泛泛。只是主人公老惦記著別人,她不得不時不時抬出個男友來,以免顯得太寒磣了。
4.直子在精神病院的roommate其實倒是真正的精神病,雖然一直顯得很委屈,不容于世。精神病都那樣。
5.主人公是個無可無不可的人,他在當時對任何人都沒有特別強烈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么他最終沒有和綠子走到一起,因為在書的最后,任何妨礙兩人的外界因素都已消除了。
書中體現出的情緒那樣憂傷,那樣悵惘,只不過因為一切都已逝去,錯過的無法挽回。回憶總有超過現實的美,是故遺憾更為痛切。正如我在開頭說的,一切其實在于“時間”。
我認為《情人》比《挪威的森林》要精致的多。然而《挪威的森林》仍是第一流的文字。主人公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大相徑庭,然而這篇作品卻能打動我們,這才是真正的文學的魅力。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9
首先,這是一本好看的書,人物關系層層展開,每一個人的性格都非常鮮明。
很喜歡永澤的性格,比如他說。“當然我對人生也有感到恐懼的時候。那還用說。不過,我不把那個當前提條件。我會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百分之百的地步。想要什么就去爭取,不想要的就不爭取。我是這樣生存下去的。萬一不行。到了不行的地步再想過。還有:那不叫努力,只是勞動而已。”永澤簡扼地說。“我所說的努力不是這樣。所謂的努力,應該要有主題,更要有目標。還有: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當。永澤的性格自己想干就干,明白想要什么,不被一些虛假的道德與規則束縛,這些是我們沒有有時渴望的東西。
也很喜歡綠子這個人物,這個女孩散發著煙火氣,同時又是個善良,活潑,可愛,真誠的女孩,與直子是明確的對比,特別是她關于對性的想像與玩笑,讓人笑過之后反而有些感動。不喜歡玲子,特別是最后與渡邊還約了個炮,讓人不舒服。自殺的人太多了,看了武志紅的評論,覺得分析的很棒,不愧為心理專家。
印象深刻的當然是性的描寫,特別是多次講到對男性的自慰看法,著實讓人驚訝,也確實有種釋然的感覺。還是喜歡這種有著細膩的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的文章,仔細的看,仿佛置身其中,你會真正感受到閱讀真是一種樂趣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0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它的出版已經過去30年了,就像一壇凜冽的酒,時間越長,越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我一直以為,《挪威的森林》有村上春樹的青春生活的影子。書里的主人公渡邊澈某種意義上就是村上春樹本人。這一點在他早期的短篇小說《瑩》里有些端倪。
書是從作者38歲時去德國飛機上的回憶開始的。作者回憶和直子在一個草地上漫無目的地走路。兩個人手挽著手,快步流星地走著,既不是要去哪里,也不是不去哪里的散步。他們就是走著。走路對他們來說,不是要追尋某個目的,而是一種相處的方式。是的,相伴著走路就是渡邊和直子相處的方式。
直子說,就在他們腳下的某個角落,有一口深不可測的井,那口井沒有標識,誰也看不見,一旦掉進去,哭喊求救是沒有用的,只能等待慢慢被渴死餓死。而那口井所處的環境,就是他們在走路的那一大片草地,到處都被茅草覆蓋著,沒有任何警示標志。這是一個深刻的隱喻。它象征著直子的宿命:在完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走向死亡。
是的,直子的世界就是死亡的世界。盡管她掙扎著不想讓自己走到那一步,她努力著,就像抓住渡邊的手,也是在掙扎。她想讓渡邊陪伴自己走一段,希望借助渡邊的幫助獲得某種救贖。但宿命就是宿命,直子的前方就是死亡,明明白白的。直子的世界是不正常的世界,她的朋友,木月,玲子,甚至療養院里那個研究過人的手指和腳趾排列方式不一樣的醫生也都是不正常的人。可是她和她的朋友活的純凈,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純凈而無私,與世無爭,不麻煩別人,不糾纏別人。看似不正常,卻比大多數人正常得多。
正是這種圣徒般的純凈吸引了渡邊。他無限迷戀直子的世界。從與直子和木月一起約會時,他就特別享受這種奇特的感受。他愿意呆在木月和直子的身邊,哪怕木月給他安排的四人組合進行不下去他也堅持,寧可當個超級大燈泡,直到木月自殺在自家的車庫里。
在渡邊看來,那些正常人的生活,比如敢死隊可笑的舉動,永澤帶著他出去獵艷的夜生活,都那么不值一提,都那么污穢不堪,令他難以忍受。
可美麗的事物很難持久。直子的世界實際上是彼岸,是安放靈魂的地方。直子其實是渡邊的靈。作為渡邊的靈,直子在拉著渡邊走路,漫無目標,茫然不知所終。一邊走一邊在找著那口不知在哪里的深井,并且隨時準備跳進去。
幸虧還有綠子。
綠子是另一個極端。如果說,直子是渡邊的靈,那么綠子就是渡邊的肉。
綠子活的熱鬧極了。她住在市井里,是個小業主家里的小家碧玉。她美麗善良,活潑開朗,有一手好廚藝,善持家,又和渡邊是修同一門課程的同學。
綠子喜歡一切有生命力的東西,她愛唱歌,盡管唱得跑了調。她喜歡看黃色電影,最喜歡聽的電影院里的男人咽口水的聲音。可以說,綠子就是生命的象征。
她八卦自己的父母,卻切中要害。她自強自立,一個人就能頂起一個門戶。綠子是個能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人,有綠子做老婆,任什么男人都會幸福的。
可是渡邊卻不想要這些。他的愛情都寄托在直子身上,只分給綠子那么可憐的一點點,而且還是在苦求直子而不得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相信,直子的一聲召喚,遠遠大于綠子的百般努力。
渡邊有多想呆在直子的一邊,有多想加入直子的世界?看看渡邊的表現就知道了。他苦等直子的信,一獲允許立即狂奔而去。直子死了,渡邊萬念俱灰,他想追尋直子而去。他與玲子的交往,就是在千方百計地向直子的世界靠攏。
直子在彼岸,雖然是空靈的、虛幻的,卻無比強大。綠子在此岸,雖然是現實的、當下的,卻勢單力孤,拉不動渡邊那沉重的身軀。
渡邊現實的世界也很熱鬧。永澤君,敢死隊,他們都和綠子一樣在拼命拉著渡邊。可惜,他們對渡邊的吸引力不大。
書的結尾,綠子在對著渡邊大聲地呼喊:我可是有血有肉的女孩,而且在等著你的一聲召喚,只要你要我,我會義無反顧地投入你的懷抱!
綠子的呼喚太微弱了,能拉回渡邊嗎?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1
用了連天的時間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于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敘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于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說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說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的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沖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著憂郁、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脫,畸形的性接觸和近于病態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于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愛不愛我?這不再是可以簡單作答的'問題。女人往往會把愛和性攪和在一塊兒,男人卻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分得很開。所以渡邊不止一次的把愛的程度描寫成象在春天的絨綠里和可愛的小熊打滾,很純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對于性的態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徑庭,永澤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態的追求,渡邊也一樣,只不過他把性分的細化了,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有性的愛和無性的愛,甚至更加可以細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于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脫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脫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別于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終于導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的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別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現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為年輕,或許,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重見到這篇文稿的時候,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2
最初趨使我去閱讀它,是它的不可忽視般的知名度。名著名作,大多都得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淀下來的,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里,仍能被人所稱頌所推崇的作品必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這是簡單的一篇回憶錄。
如同常見的一段話: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你因為一首歌或路人的一個仿佛熟悉的背影,而想起了曾經的某個人。它活在你的回憶,或許不曾消失,但在被生活推著走的時光里,你卻有意無意地把它隱藏了。每個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歷吧!那段回憶,曾是那么銘心刻骨,當時的你以為,那份感覺會一直鮮活不變地伴隨你以后的人生,但它著實經不起歲月的磨蝕。唯有在某一個瞬間,一個類似的場景喚醒了你的記憶。如同,渡邊君在時隔十八個春秋后,因一首《挪威的森林》樂曲而想起了記憶中那些模糊的人兒。
“我想,文章這種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納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并且發覺,關于直子的記憶愈是模糊,我才愈能更深入地理解她。”——渡邊。
回首往事,總有一份新的領悟以及淡然的釋懷。猜不透的,在回憶里找到了答案。
最初的三人行:渡邊、木月、直子。
木月是絕無僅有的朋友。他是孤獨的,三人的相處里,他談吐自若,好不瀟灑。但除此之外他卻無其他朋友,獨自看書聽音樂。這類人現實中還是有許多的,方有在自我感覺安全的圈子里才可肆無忌憚地體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除此之外,處處設防,怕受傷。社會關系處理不好,親人關系也處理不好。唯有與直子這個青梅竹馬的女朋友以及渡邊這個談得來的朋友相處時,才是活出自己的靈魂。
是否人死前都會有一段時間回光返照呢?前一秒還與你談笑風生地打桌球,轉眼便自行了斷在自家的車庫。沒有半句遺言。大抵總有他的原因,讓他絕望到冰冷的原因。
孤獨培養出了抑郁,抑郁繁衍出了死亡。木月是個脆弱的人。他反復游行于自信與自卑兩個端點。只有在直子面前他才敢真正顯示自己的脆弱。反反復復地累了,心里的痛苦愈積愈多,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了了,也許死才是一種解脫。
木月死后,三人行成了兩人行。渡邊和直子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渡邊愛直子,很愛很愛。即使直子因木月的死受了打擊住進了療養院,他仍表示會等到她康復那天,然后一起生活。
直子對渡邊君說:“希望你能記住我,記住我曾這樣存在過。”
或許直子也曾試著,去和渡邊在一起。但卻遲遲擺脫不了木月已逝去的陰影。在沒有真愛的基礎上,只會對渡邊不公平。
直子在死前也回光返照過。臨死前她選擇與玲子見面,選擇燒毀渡邊寫給她的所有信以及與他的所有回憶。大概也是在接受治療時承受太多太多的折磨。其實她的病根本就治不好。她與木月是與周邊的世界格格不入的兩個人,他們互相依靠。渡邊是把他們同外部世界連接的鏈條。他們嘗試過融入外界,卻是失敗。但直子比木月堅強,她付出的努力要比木月多得多。她不斷地懷疑自己,不斷糾結不得解。她是最痛苦最可憐的人兒。
玲子在直子與渡邊之間充當另一連接鏈條。在療養院里,玲子是直子唯一難得的知心朋友,是她的依靠。玲子本身也是歷經坎坷,但她活得很自在,因為她放得下。面對女學生的抹黑,她選擇容忍,雖然心里也承擔這巨大的壓力。當承受的那發條斷了,她果斷地跟丈夫提出離婚。直子死后,她特意跑去找了渡邊,奉勸他不要忽略了身邊的幸福,成熟起來,與綠子共創未來。對于音樂,她是難得的才女。此外,她講過一段話:“我已成為過去的人。你眼前存在的不過是我往日的記憶殘片。我心目中最寶貴的東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壽終正寢。我只是按照過去的記憶坐臥行止。”心的某部分,被扼殺了,不復存在了。
綠子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活潑調皮,也是孝順的孩子。從朋友到戀人,她和渡邊走過。明知渡邊心中永遠把直子放在第一位,仍不奢望什么。但在渡邊因思念直子而滿腹心事時她也會調皮地吃醋:“你總是蜷縮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卻一個勁兒‘咚咚’敲門,一個勁兒叫你。于是你稍稍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復原狀。”愛情是何等捉弄人呀!沒在更早的時間遇上,于是成為不了他心中的“至愛”,卻仍一心一意,愿他感受得到,愿他快樂。祈盼他有一天回過頭來,可以對他說一聲:“我一直都在呢。”
永澤是另一個特殊人物。他與渡邊讀相同的書,都為外人所不解的書。他們有共同語言。但自然他是比不上木月的地位的。永澤是瀟灑而近乎冷酷的人兒了,他又是幸運到極致的人兒,他的身旁有位不離不棄的女友——初美。明知和永澤走到多遠他也沒有要結婚的意思(他容不得被束縛住),初美仍心甘情愿。叫上渡邊的那頓慶功宴,永澤的著實是在委婉奉勸初美離開他,連渡邊在過后也對初美坦白說,希望她離開永澤,找個地道的人過一輩子得好。初美最終照做了,然而婚后兩年便自殺了。至此后,渡邊再沒理會過永澤。或許吧!傷害了多可惜的一位女子呢,只為了自己的自由,自私得可怕!渡邊如此重情義的人,怎可容許?
人的一生,身邊的人來來往往,真正留步的有幾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病態的一面,有他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有些人能很輕易地把它忽視了,有些人卻被它束縛了。小說開頭回憶直子時,提到一口井,埋在草叢里,特意找是找不到的。人一旦不小心跌入,就無可避免地要死亡,深得可怕!問題是誰也找不到那口井的具體位置。木月與直子都遇上了那口井了,或許,那也是一種解脫吧!總還會有人撞上的,不可避免的。唯剩太多的無奈太多的遺憾,化成風吹散在草叢上,留下一聲聲呢喃!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3
《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許時日了,總想寫點什么,昨天一以為我對村上的作品理解頗深的朋友就書中幾個精彩片段向我發問,我的回答讓她大失所望,于是答應她重拾禿筆把我的理解寫給她看,于是又有翻開此書的機會。
在我看來,永澤是代表一類“沒心沒肺”的人,他的一套關于人生的理論以及自己所謂的成為“紳士”的行為規范帶有太多讓人觸之心涼如冰的冷色,不消說是親身歷練,只是多注目一眼也會讓你迅即染上某種病癥--剛強者一杯溫水即能恢復如初,柔弱者則久久地囿于其中不能自拔。
我不愿面對這本書的原因有二:一是直子,渡邊兩人所構建起來的讓人憂郁的關聯讓我決絕地認為這個世界所給我們的指引著實黯淡無光,死亡倒不失為一種精神釋放的絕佳去處;二是永澤這個太“硬”又帶點灰色調“炫”了一點的角色,委實讓我閱之如梗在喉,雖然他的話有時對人性的嘲諷往往一語中的——“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入木三分!
村上用八十年代的筆觸去緬懷六十年代的動蕩,無聊,壓抑,彷徨,消沉,以及對愛情的無望,時空的更迭便生出高于事件本身的幻象。在二十世紀的時空對于我們來說還只是將來時時,人們總想著到了二十一世紀所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世紀的鐘聲敲過以后,人們失望地發現,身旁只是多了幾件新奇的物什--那新奇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會消失殆盡,但有希望總是好的,生活總是不斷地在給你機會。
一則笑話云:一對窮人夫婦,一日得到神仙幫助,可滿足他們三個愿望。饑餓的農夫立即說要是有根香腸吃就好了,話音剛落,香腸出現了。他的妻子見他就這么浪費了一個愿望,都快氣瘋了,遂詛咒他,讓這根香腸長到他鼻子上去。她的愿望也實現了。故事的結局也就是第三個愿望自然是取下那根該死的香腸。這個笑話在我看來是如此殘忍:你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愿望,但你未必就能抓住這個機會。
閑下來的時候我問自己:如果給我三個機會,我的愿望是什么?第一個念頭是我要健康要快樂,遠離失意。細想一下,卻發現這些愿望受亦舒張愛玲小說影響太多以致過于苛求:我現在并非不健康,一口氣可打四個小時網球;也不乏快樂的時刻;沒有失意的襯托,我的得意和快樂豈不乏味?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4
不久之前讀了《挪威的森林》,感覺很不錯。
這是我第一次讀村上春樹的小說,譯者是林少華。翻譯細節上有一點問題,但僅僅是細節有問題,無傷大雅。
其實故事很簡單,書的內容是講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個日本少年的大學生活。具體一點就是他的情感生活,主角叫渡邊。
他考進了東京的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碰到了木月——在十七歲自殺的高中好友——的女朋友直子。他們很奇怪的在東京街頭逛街——直子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跟著。后來直子又很奇怪的失蹤了一段時間——后來才知道她去了一個靜養院。他之后在學校上戲劇課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女同學——綠子。這也是個很奇怪的人,能在鄰居失火的時候在陽臺上彈吉他,不過她真的很好。書中還寫到他認識了宿舍院里另一個有點放蕩同學——永澤。
劇情很簡潔,就是這個人一直困擾在他和直子的感情中,并且一直努力讓直子走出陰影中。在直子療養的時間里,他一直給直子寫信,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他和綠子也談上了,關系也很好,但是他總是有點不太在意綠子。同時,他還不是和永澤出去“鬼混”。
好了,隨著劇情的慢慢發展,他認識了很多朋友身邊的朋友,比如和直子同住的病友和永澤的女朋友。他和綠子綠子的交往也越來越深,同時他和直子的感情也慢慢發展,不料,直子卻在即將病愈出院的時候自殺了,男主角很受刺激,外出流浪了一個月。略去細節,最后他去追尋一直對他一往情深的綠子了。
故事真的很簡單,讀起來也很流暢,也很感人,特別是直子死后,咱們的男主角外出流浪,蓬頭垢面,寫得太有誠意了。還有之后,主角一直在嘰嘰咕咕:“人不該這么死的,葬禮太荒涼了。”這讓我想起了《碧奴》里最后那點,碧奴知道自己丈夫已經死在長城下的時候,就哭啊,從山上哭到山下,從古代哭向未來,哭得人不禁也潸然淚下。
其實這本書寫得有些漫不經心,但是這漫不經心大有玄機。在這漫不經心中,作者將那筆觸伸進你內心深處,讓你為文中每個人物設身處地,唏噓不已;在這漫不經心中,你看到了文外的我們也已將自己的命運和青春托付其中,反思我們自己的短暫人生;在這漫不經心中,我們身邊那些惱人的事都已經化作塵埃,消失在了東京的雨或風中。
村上春樹在這本書的后記中寫道:“這是一本帶有私人性質的小說。”這是在暗示作者也有主角般的經歷吧。書中作者借渡邊之口,談了些對其他文學作品的看法,很獨到,很有趣。
這男主角——渡邊,很有魅力,讓無數女讀者心向往之,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樹對人心理的把握能力。
書的旁支內容里還提到了許多東西,其實讀后感,是沒法完全展現原著的魅力的。就寫這么多了。
哎,我有多久沒看書了,有多久沒寫字了。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5
我喜歡讀中國作家寫的書,并非中國的作家們的文筆有多出彩,思想有多深刻,也并非出自于他們筆下的作品有多么使人讀得津津有味,意味深長。主要原因是在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人名相比起外國文學作品中那些冗長難記的人物名字要好記得多。
可是我卻獨愛讀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學著作,不僅是因為其那些使人出其不意,幻想奇特的比喻修辭手法,更重要的是我這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每每讀起村上的著作,性格中感性時而又偏向悲觀主義的性格,總會被勾引出來。以孤獨與無奈為感情基調的村上文學深深地打動著我,時刻使我感受到其文章所述“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所構成的使人心曠神怡的意境。
早在大學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在現在這個充斥著“公”的色彩的社會里,純粹個人的東西被壓制得實在太多太多。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在繁華的大都市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奮斗的目標與方向。如果上升到社會的整個群體,在中國,“個人人身自由”、“個人言論自由”這些名詞對于大多老百姓來說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因為“個人人身自由”、“個人言論自由”這些名詞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耳畔與意識之中,卻未能和它們有過“親密接觸”。這不禁使我聯想到現在的許多政府職能部門、媒體本營為百姓說話,反映民聲,傳遞民怨,卻因“言論自由”“人身自由”等個性突出的事物而受高壓限制而淪為某些利益集團的喉舌,使我深感悲哀。我相信很多人在中國這種用“民主”“自由”等美麗外包裝下的強權政治之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情況之下,整個中國社會乃至“天朝”的每一個臣民們都會是一顆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
當我們的這種感受逐漸趨于清新,當我們明白到與“公”那一方勢力對抗是愚蠢的如同“以卵擊石”的行為時,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卻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
種生活模式,一種人生態度——當與現實無法抗衡時,何不把玩孤獨,把玩無奈,處江湖之遠呢?
《挪威的森林》中的男主人公渡邊君,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以他的堅忍與執著在那個光怪陸離,喧囂浮華的塵世中平靜地守護著直子窗口的微小光亮,或許對于他來說這是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唯一的精神寄托。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6
按照事情發展的某種秩序,我拿起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并在一天之內手不釋卷地看完了。肯定是一本很精致的書,正如書中所言:“文章這種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納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這本書是一卷薄薄的剪紙,精致極了,簡直是晶瑩剔透。那些青年男女,一個個位于記憶的遠處,如同站在遠端的舞臺,因為時空的距離,個個恍如仙人,除了“性”,除了“愛”,一個個不食人間煙火。“哦,原來我的記憶的確正在步步遠離直子站立的位置,正如我逐漸遠離自己一度站過的位置一樣”。故事本身不優美,那么多年輕、優秀的生命,木月,初美,直子,直子的姐姐,當她們“來到人生的某一階梯的時候,就像突然想起似的自行中斷了生命”。“永遠的十七歲”,但某種東西消失了,更多的東西消失了……村上的文字卻是那么的美。“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細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地上一般”,“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場所的正中央,不斷地呼喚著綠子”……還有那謎一般的直子,“朝我轉過臉,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頭,輕輕地啟齒,定定地看著我的雙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尋覓稍縱即逝的小魚的行蹤”。啊,夢中的江南女孩。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7
《挪威的森林》其實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夠再普通的故事。在譯文版的封面上,寫著的“孤獨的都市少年,徘徊于兩位少女之間”或者“一首感傷的青春戀曲”這樣惡俗又畫蛇添足的文字,沒有看過的人大概也能夠猜到。少年渡邊徹。十七歲便死去的好友。好友的女友直子。還有后來遇見的綠子。后來直子自殺。余下的,便是渡邊和綠子。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它是陰冷的。木月的死。直子的姐姐的死。初美的死。這樣的密集的自殺,卻沒有讓人覺得一絲一毫的不自然。死亡帶來對生更加深入的探知,同時也讓生命斷裂開一個出口,督促著幸存著的人們去探尋。然而對人生自始至終沒有把握的感覺,對諸多人事的無能為力,以及深深的孤獨,卻是一直深深存在于渡邊和我們各自的內心。慢慢的我卻也漸漸能夠明白其間一些溫情。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那個叫綠子的女孩子。這個直率天真的女孩子,深知世間的諸多規律和困苦,卻始終像個孩子一樣任性。她有俏皮的短發,穿著短裙走在渡邊身邊,會往下拉一拉裙擺。有時候想象她說話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甜美的。這樣的女孩子始終是叫人喜歡的。在書中的諸多出場的人物中。唯有綠子的人生是堅忍和完整的。其他人,不論是冷漠的永澤,高貴天真的初美,掙扎破碎的直子,還是落魄飄離的鈴子,甚至是那個被當作笑料來講述的敢死隊,都只會讓我想起來被撕裂的布匹。他們的生命是殘缺的。
我不知道要通過怎么樣的語言將那些感覺述說出來。就如文章最開初,渡邊最開始回想起直子時,所講到的那口井。那口井就在草地不知道何處,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但總免不了有一個不小心,掉落其中,從此暗無天日,獨自掙扎。然而綠子有她一份沒心沒肺,一份假裝盲目的天真。這個女孩子,是真正經歷過生活瑣碎的艱難的,從小得不到許多的疼愛,學校生活也并不如意,末了還要面對雙親逐個病逝。然而即便如此,她的內心卻有著不可多得的篤定,對生本身有一股不顧一切的熱切感情。想法單純到只想要一個疼愛自己的男人,兩個人在下雨天躲在被窩里面天南地北地聊天。
不記得是在哪一處的段落里,渡邊說,只有見到綠子,才終于覺得自己回到了現實世界里面。綠子是他和外界世界的一處關聯。否則他大概也只能像直子那般,在沒有光亮的井底拼命抗衡,最終卻只能選擇死亡。而我是直到后來成長了一點,才漸漸學會欣賞像直子這樣的女孩。干凈溫婉,黑色直發垂散直下,有美好溫潤的身體和臉龐,看起來是弱不禁風的模樣,叫人憐惜。她說話的聲音應該是更加輕的,沒有綠子那般有重量,但自有她的平緩堅定。
她傾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年少時候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便自殺的戀人和親生姐姐。她掉落在自己生命深處的那口井里面,渾身破損,即便用盡許多力氣,拼湊在一起,卻終究是費力和徒勞。
很多敘述都是尋常的,輕描淡寫,從不過分執著于情緒,卻像細細的針,沒有聲音地刺入內心的。這或許是村上最為打動我的地方。
從文字的最開始,他在飛機上,看見周遭陌生的人群,突然回想起來年少時候的戀人,那種感受,或許是需要一定的年歲來理解的。他說他漸漸難以想起直子的臉龐的時候,言語之間并沒有太多著墨,卻叫人內心跟隨著他斗轉星移。自己的身軀已經老去,記憶也早已經在時光和日后生活的瑣碎時間里面被磨損和拼接,而故人也不再。即便當初再過深切的愛戀,也終究是枉然。
還有在阿美寮里面,同鈴子在倉庫里面吃葡萄,聽她說起往事。其間有一些細節,也是真實的。而我曾經在某一段時間里,時常翻出小說的第八章來讀。原因已經不是十分記得。但是會知道,這一章的開初,渡邊的手被玻璃劃破。一些微小的地方,看起來似乎沒有邏輯可循,然而讀起來,卻是叫人覺得自然而然,事情本就應該是這般發生。可能自己還太年輕,還不能完全明白和理解作者的一些東西,但是還是無法掩飾我對這本書的喜愛。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8
從我讀《挪威森林》到今天寫讀后感已經很久了,我已經忘了書中提到的一些人物的名字,也忘了村上是如何描寫自然的美景的,但是我記得大致的情節。讀完這本書之后我又專門抽出時間將甲殼蟲樂隊演奏的《挪威的森林》和伍佰演唱的《挪威的森林》聽了數遍。記得渡邊君就是在機場聽到《挪威的森林》這支曲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并回憶起他年輕時的經歷的。
人都有一種懷舊的心理,尤其是在他失落的時候。一個人經歷了許多人事的變遷,心態上應該是比較平和的,而最讓人難忘的恰恰是年輕時的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情,一首熟悉的歌曲會令我們想起當年喜歡過的男孩(女孩)的模樣,一幅相同的場景也會讓我們記起當年的故事。不管是怎樣一個人,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男人或女人在他(她)的心底深處總是銘記著一段往事。
所以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小說中的開頭并沒有詳細的交代渡邊現在的生活情況,僅僅因為那感傷的曲調令他想起了往事。對于全文,我在印象中主要把問題歸成了3點:
1、小說中絕大部分內容寫的是渡邊上高中的事情。一個高中生的憂郁和孤獨卻用性的方式來緩解,我不認為是件好事。我認為生理的宣泄只能緩解暫時的困惑,卻不能徹底擺脫掉抑郁,反而會養成依賴。如同不能忍受疼痛的人用毒品來減輕疼痛一般,并不能從根本上來解決。記得當年歌德寫《少年維特之煩惱》之后,有很多的年輕人向維特學習選擇自殺。看來文學的導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們的文學評論者在極力抬高這部作品的價值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它有可能會引起的負面效果?
2、渡邊是不是好學生當然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但是一個被父母辛辛苦苦送出家門去讀書的學生心思卻不放在學習上,那他還不如直接告訴他的父母再不要浪費他們的血汗錢了。所以從這點來看渡邊的苦悶極不成熟,完全是一種青春期綜合癥了。
3、有人認為:當一個人對現實社會感到恐懼而無法逃避的時候只有選擇死亡。直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是這樣做的。當然渡邊不是這樣做的,他選擇出去流浪一個月,這是逃避。可后來又回來了,這卻不是逃避。這也正是我們大都數人的生活經歷。
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一個路人呢?我以路人的眼光來看渡邊,反之亦然。人與人完全默契與溝通簡直如同天方夜譚。我們應該怎樣去評價一部文學作品呢?如果人人都叫好是不是真的完美無缺呢?我認為人性的完美就在于它的真實:優點,缺點;健全,殘缺;理智,感性;清醒,糊涂;等等等等。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渡邊。因為年輕,所以憂愁。
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對社會與時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體情況我不了解,但是我想渡邊之所以有如此的苦悶與孤獨一定與大時代背景分不開的。社會的低迷狀態自然使得人頹廢。我不能理解渡邊那時的行為,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時代與時代間的代溝吧!
對《挪威森林》一書我沒有要求大家接受我的觀點,就如同你不能強求我接受你們的觀點一樣,知人論世或者論世知人同樣重要,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可能脫離社會獨立存在,所以人的思想與行為必然受到時代的影響,那么渡邊的失落與頹廢就有了它存在的理由與合理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那就是:到底是誰讓這本小說浮出水面并如陽光下的水晶一般璀璨著?如果說真是村上自己的實力的話,我想很多文學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好者應該知道很多的大師們他們的作品一開始是無人問津的,比如畢加索,卡夫卡,司湯達,等等,因為某個知名的評論家發現了這些金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并使之袒露與塵土之外,然后眾人發現了這塊金此文來源于文秘寫作網。看來伯樂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我們知道一部文學作品的傳世,作者、讀者、評論缺一不可。如果說作家的文本如鷹的話,那么讀者與評論者就是鷹的兩翼,只有三者夠強勁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所以我們的評論家在評價《挪威的森林》的話是否全面,這是一個問題,至少我沒有看到有關這本書的不好的評價,可能是我見識短淺吧,但是我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就此發表意見。你喜歡而我不喜歡,你不能因此指責我淺薄,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才會滿園春色。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9
這個世界有很多故事,它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所牽涉的人或生或死,對其都無多大影響。我們時常說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是事實并非如此,那個人或許不在了,但是他的過去總能影響到他所熟識的人,我們也時常會想,會疑問,那個人真的死了嗎?亦或是,那個人曾經真的存在過嗎,存在這個世界過,存在我的回憶里過?難以判斷,也很難想象得明白。
《挪威的森林》給我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里面除了真誠,對我來說觸及到內心的就是生與死,這并不是說我以前不知道生與死并存,只是從未深入去想過而已,哪怕是對于我爺爺,也僅僅限于如果的假象之中而已。看到了生與死這幾個字,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她——我初一時候的好朋友,一個特別有才的,仿佛活在我世界之外的女孩。之所以想到她,大概是一種時間的隔閡感使然吧。那時候很要好,當然不是說現在不好,或許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對她的感情吧,其實我和她怎樣相熟的我都不知道,和小劉珊一樣,沒有任何防備,就好像有著磁鐵把我與她倆吸到一處一樣。直到現在我也還是放不下她,想到她的身體還是會焦急,可是我沒辦法啊,想象總不能把她的疾病轉移吧。初三沒有和她去二中我是有遺憾過,但是我不后悔,因為如果去了我就不會遇到小劉姍了。
和她之間的關系,就有點類似于《挪威的森林》里那樣,相信她和我也一樣,若有若無,卻始終無法擱淺,所不同的是我和她都活著。那樣的感覺,挺難受的吧,就算是在寫這個,心也是提起來的,實在是想去見她啊,可是每次都沒有實現。我都不知道到底我虛擬地存活在她的記憶里,還是她虛擬地存活在我的記憶里。說到誠實,相信做到的人很少吧。最起碼在這一點上我沒有讓自己失望過,但是還是很惆悵啊,很多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放下網絡這個東西,不為別的,就為誠實,我很難想清楚別人為什么要頻頻撒謊,無話可說可以不說啊,為什么要撒謊?連誠實都做不到,我都不知道在這個世界我還能干什么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立場。
《挪威的森林》有它自己的寂靜,你不用等著尋到一個好環境再去讀它,無論你處在哪里,只要捧著它,你總可以心平氣和地讀下去,或者思考。這是一本很難評斷里面故事真假的書,究竟真多少假多少我也懶得去探究了,總之它給我的感覺很真實就是了。在里面或許有不信守承諾的存在,但誠實還是可以灌滿了各個部位。不守承諾在我看來的確也是不好的,但這點我自個也沒能做好,我在努力著不讓一切超過自己的掌控之中,但那是徒然的,沒有人知道每次要不遵守承諾時我內心的矛盾,對其我也僅有在成長中去慢慢學習而已,畢竟意志力還太弱了,很多東西還不能獨自完成,但這些其實不過是借口而已,借口其實和撒謊的區別不大,但借口比撒謊更能打擊到一個人脆弱的心靈吧。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30
20歲如果是最美好的年華,那這本書會告訴我,20歲,我們還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無奈,同時年輕的我們有這必然的叛逆和率真。這部由村上春樹所寫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是那樣的平緩舒雅,動人心弦,卻有這淡淡的悲傷。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村上春樹的世界,這或許是個模糊的世界,如果用淚水撫平會發現這里的清晰,這就是一種感動。
渡邊、綠子是現世社會里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骯臟”、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怪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只是渡邊與綠子獲得尊重自己感覺的途徑不同。綠子尊重自己的方式仿佛是從外部世界獲得的,不隱瞞自己的感覺,不用非此即彼的現世道德約束自己,是綠子與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綠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的途徑,也是她深深吸引渡邊之處。
渡邊天生淡定從容,現世規則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里,既也善也無惡,既無好也無壞,既無忠也無奸,他“既不辯護也不解釋”。他像海上一葉小船,既無帆也無升帆的欲望,只任海風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個角落。他在哪兒都是他自己。
渡邊選擇綠子合情合理,只有綠子才是渡邊內心感覺的棲息之地,綠子是渡邊自我的實現之地。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渡邊最后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綠子說:“但見不到你后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在。而失去你之后,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相關文章:
1.挪威的森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