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中心衛生消毒制度
一、制度的介紹
制度(Institution),或稱為建制,是社會科學里面的概念。用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建制的概念被廣泛應用到社會學、政治學及經濟學的范疇之中。
制度是一種人們有目的建構的存在物。建制的存在,都會帶有價值判斷在里面,從而規范、影響建制內人們的行為。例如如果我們把選舉制度看成是建制的話,不同地方的選舉制度,規則都有不同,制度主義者便會解釋這是不同社會對選舉價值觀理解不同所造成的結果。倘若一個社會認為應該表達多元聲音,重于執政效率等其他價值觀的話,那么選舉制度便會傾向設定于有利表達多元聲音(例如:代表制),多個黨派都能借助此制度得到相應民意支持而被選出。
二、培訓中心衛生消毒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場合都離不了制度,制度是一種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擬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培訓中心衛生消毒制度,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訓中心衛生消毒制度1
1.辦公場所清掃標準
(1)辦公室的消毒清掃標準
辦公桌、椅、電腦、地面、窗臺、窗框、門、文件柜、沙發等每天至少擦拭一次,做到無污漬、無灰塵、無水跡。
垃圾筒要保持干凈無污、垃圾及時清倒、垃圾袋及時更換。
辦公場所區域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鼠標、復印機按鍵、桌椅、門把手等應保持清潔衛生,每日至少消毒1-2次,用有效氯濃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按照含氯消毒液與水比例1:100配比或75%醫用酒精)。
辦公場所區域地面每日用有效氯濃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拖試(按照含氯消毒液與水比例1:100配比)并保持每日通風不少于8小時。
2.家長等待室消毒清掃標準
家長等待室的桌、椅、地面、門、窗臺每日至少擦拭1次,做到無污漬、無灰塵、無水跡。辦公場所地面每日用有效氯濃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拖試(按照含氯消毒液與水比例1:100配比)
家長等待室的垃圾筒要保持干凈無污漬、垃圾及時清倒、垃圾袋及時更換。
家長等待室除日常定時清掃外,如遇會議、活動等,應在半日進行全面清掃。特殊時期每日通風不少于8小時。
家長等待室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如桌椅、門把手等應保持清潔衛生,每日至少消毒1-2次,用有效氯濃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照含氯消毒液與水比例1:100配比)或75%醫用酒精進行擦拭。
3.教學場所消毒清掃標準
(1)講臺、讀書角、衛生柜、書包柜、課桌椅,教室功能室窗戶玻璃、天花板、燈具、風扇等每周至少擦拭一次,做到無污漬、無灰塵、無水跡。
(2)垃圾筒要保持干凈無污漬、垃圾及時清倒、垃圾袋及時更換。
(3)教室功能室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電腦鍵盤、鼠標、桌椅、門把手等應保持清潔衛生,每日至少消毒1-2次,用有效氯濃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按照含氯消毒液與水比例1:100配比或75%醫用酒精)。
(4)教室功能室地面每日用有效氯濃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拖試(按照含氯消毒液與水比例1:100配比)并保持每日通風不少于8小時。
4.隔離醫學觀察場所消毒清掃標準
(1)學校設置專用隔離室。隔離室要陽光充足,不陰暗潮濕,通風良好。
(2)隔離室由保健負責人負責管理,入校體溫超過37.2℃的師生進入隔離觀察室,再次測量體溫,詢問相關癥狀,同時聯系幼兒家長及時接往發熱定點醫院檢查。
(3)在發熱師生離開以后,及時對隔離室進行消毒,包括地面,門把手,桌椅。
(4)健康師生不得隨意進入隔離室。
5.衛生間消毒清掃標準
(1)每日至少消毒1次,用有效氯濃度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噴灑擦拭,每次作用30分鐘。
(2)衛生間洗手池配齊配足洗手液或消毒除菌肥皂,做好宣傳措施,引導師生勤洗手。
(3)洗手池龍頭和拖把池龍頭每日用有效氯濃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醫用酒精進行擦拭(按照含氯消毒液與水比例1:100配比)
(4)加強衛生間內通風時間,衛生間內窗戶不得關閉。
6.飲用水消毒制度
(1)對飲用水設施進行必要的保養,以確保供水設施的完好正常使用。水嘴和按鈕需每天使用含75%的乙醇消毒液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和臺賬。
(2)師生的飲水機由供水方定期進行清洗、消毒,夏季每月一次,冬季每兩月一次,并做好定期清洗消毒記錄。
(3)經常觀察飲水設施內外部的衛生和水質情況,及時清除污垢,保證師生飲用水的干凈和衛生。
7.樓梯、廁所消毒清掃標準
每天用84消毒液按1:100稀釋后用噴霧器消毒門把手,樓梯扶手,廁所隔斷門,半小時后再用清水擦拭一次。廁所地面,隔欄,蹲坑、水池(每天二次消毒,84消毒液比例1:100),每天一次消毒,84消毒液比例1:100)。
8.垃圾消毒清掃標準
(1)堅持垃圾分類管理制度。
(2)校園內醒目處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
(3)每天對垃圾桶及垃圾桶周圍進行消毒處理。可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消毒液噴灑垃圾桶表面至濕潤,消毒30分鐘。
9.其他區域清掃標準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定期(2-3天一次)校園消殺工作。消殺主要針對走廊、廁所、樓梯、垃圾桶等重點區域,使用消毒用劑為84,按照與水比例1:100配比,進行噴消。每日做好消殺紙質臺賬和照片臺賬,通過微信進行匯報。返園校前一周,對校園校舍進行全面消殺。切實做好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使用注意事項:
①含氯消毒劑有皮膚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時應戴口罩和手套。兒童切勿觸碰;應保存在密閉容器中,放置陰涼、干燥、避光處,以減少有效氯的喪失;使用溶液應跟室溫下的水混合現配現用,使用時限24小時,使用后注意通風;根據產品有效氯含量,按稀釋定律稀釋所需要濃度;不適用于金屬、有色織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不能和潔廁靈、洗衣粉、堿性物質(如肥皂、香皂)等一起用。
②乙醇消毒液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不建議大量儲存囤積;留存的應放于安全通風和兒童不易觸及的地方,嚴禁使用無蓋的容器,防止傾倒破損;存放時遠離火種、熱源,溫度不宜超過30℃,防止陽光直射;不能口服;使用切記遠離火源;在室內使用酒精時,需要保證室內通風;使用過的毛巾等布料清潔工具,在使用完后應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閉存放,或放通風處晾干。
③紫外線消毒燈應在無人的條件下使用,在任何時候都不可用眼睛直視點亮著的燈管;保持紫外線燈表面的清潔,每周用酒精紗布擦拭一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隨時擦拭;經常測定消毒紫外線的強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強度以下時,應及時更換(一般累計使用1000小時就要更換)。
培訓中心衛生消毒制度2
按照《江蘇省防控指導手冊》要求,復課前對機構環境進行徹底清潔消殺,有口罩等醫療廢棄物專用垃圾箱,定時進行有效消毒處理。男女衛生間分開,并各自配備了相應的洗手池,也配備了必要的免洗手消毒液和肥皂、紙巾等設施設備,并張貼了“七步洗手法”。
(1)環境空氣消毒制度
①教室、辦公室、衛生間等活動區域,加強通風清潔,使用時須經專業機構進行評估。
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至少早、中、晚打開門窗通風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③自然通風時,注意室內溫度不能過低,避免學生受涼感冒,冬天寒冷季節上課時門窗保留縫隙,課間活動時間保持打開門窗通風;天氣暖和后,建議一直保持通風狀態。
④無人情況下,對于密閉不宜通風的房間,可使用移動式紫外線消毒器消毒60分鐘(按照1.5w/m)。
⑤每天由專人做好教室門窗開關通氣工作,并負責做好記錄,每周交機構負責人檢查。
⑥機構每天對教室、辦公室等師生學習場所開窗通風換氣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做好記錄。
(2)物體表面消毒制度
①課桌椅:每日清潔,保持清潔狀態。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為500mg/L)擦拭,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劑殘留。
②地面:每日使用不揚塵的濕式打掃,定期使用有效氯為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消毒,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拖地。拖把清洗干凈后,陽光下暴曬或置于通風處干燥。
③隔離室消毒:在室內安裝紫外線燈,均勻分布,每日無人狀態下開啟30-60分鐘。隔離室內桌椅表面、地面每天清潔,并用有效氯500mg/L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擦拭;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溫度計等設施設備表面。
④衛生間:洗手臺面、水龍頭、坐便器內外及其坐墊和按鈕、廁所蹲坑等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為500mg/L)擦拭或噴霧消毒,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
⑤機構內教學用具、公共演示器材:每日對學具、器材用清水擦洗,保持清潔。定期對表面消毒,硬質光滑表面,使用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噴霧、或浸泡消毒,多孔表面使用250mg/L浸泡噴霧消毒,作用30分鐘,學具清洗后烘干或陽光下暴曬。
⑥做好接觸頻次高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公用教室課桌椅、公共設施等)、衛生間等重點環節預防性消毒。
(3)注意事項
①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每天至少消毒二次,同時避免過度消毒。
②含氯消毒劑有腐蝕性和皮膚粘膜刺激性,乙醇消毒液使用應遠離火源。配置和使用時建議佩戴口罩和手套,專人指導,避免兒童接觸。
③消毒要在無人的環境下進行,化學消毒劑消毒后,用清水擦拭或沖洗,去除消毒劑殘留,降低腐蝕性。消毒后開窗通風60分鐘。
培訓中心衛生消毒制度3
一、餐具用具衛生消毒制度
1、餐具用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
2、洗刷餐飲用具必須使用專用水池,不準與清洗蔬菜、肉類等其他水池混用。
3、洗滌、消毒餐飲用具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必須符合食品用洗滌劑、消毒劑的衛生標準和要求。
4、消毒后的餐飲用具必須存放在餐具專用的保潔柜內備用。餐用保潔柜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污染。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應分開存放,存放柜上必須有明顯標志。
二、粗加工管理制度
1、粗加工間保持清潔衛生,并配有防蠅、防鼠設備,購回的原材料先進粗加工間,食品分類上架。
2、各種食品原料,在粗加工過程中,應首先檢查食品質量,發現腐爛、變質、發霉、生蟲、有毒有害原材料均不得加工。
3、洗肉、洗菜的水池要分開使用,并有明顯標識,加工肉類操作臺與蔬菜操作臺分開使用。
4、加工完的食品要妥善保管,做好三防。
5、每日對洗肉池、菜板、操作臺及用具進行消毒。
三、食堂衛生檢查制度
1、嚴格執行各項衛生制度,食堂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2、食堂清潔衛生消毒做到:定人、定時、定區、定質量,每天消毒,并做好記錄。
3、管理人員及保健醫生每天對食堂衛生進行檢查,每周組織全園大檢查,并作好記錄。
4、環境衛生要求:食堂清潔衛生,無垃圾,無積水,無污垢,墻腳、屋頂、屋腳無蜘蛛網,洗碗池無沉渣,下水道通暢無阻,抽油煙機無油垢。
5、餐具衛生要求:餐具、炊具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保潔柜每天消毒,餐具消毒后立即放入保潔柜,防止二次污染。菜墩清潔,生熟分開,并有明顯標識。灶臺、案板清潔無污垢,無油膩,毛巾分類專用,冰箱廚柜定期消毒。
6、庫房檢查:按庫房管理制度執行。
四、配餐制度
1、烹飪好的食品分放進明顯標志的容器內(盆、桶),并作好分開使用,定位存放。用后少將保持清潔。
2、幼兒食品煮熟后,其中心溫度不低于70攝氏度,煮熟后的食品應當與食品原料或半成品食品分開存放。
3、在烹飪后,到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存放的食品,應當在高于60攝氏度或低于10攝氏度的.條件下存放。
4、凡存放熟食品的容器要消毒后使用。
五、食品安全“五四制”
1、由原料到成品實行“四不”制度:
采購員不買腐爛變質原料。
保管員、驗收員不收腐爛變質原料。
加工人員、廚師不用腐爛變質原料。
各班老師不給幼兒食用變質食品,不用手拿食品,不用不潔材料存放和包裝食品。
2、成品食品存放實行“四隔離”:
成品與半成品隔離。
生熟食品隔離。
食品與藥物隔離。
食品與天然水隔離。
3、用(食)具實行“四過關”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蒸汽或開水消毒)。
4、環境衛生實行“四定”定人、定物、定時間、定質量,劃片分工包干負責。
5、個人衛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
六、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1、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實行衛生行政部門監督指導、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督查、幼兒園具體實施的工作原則。
2、幼兒園成立“食品衛生安全領導小組”,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制定嚴格的檢查、落實措施,建立崗位責任制,把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具體崗位和具體人員,一級抓一級,逐級負責,定期對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3、幼兒園食堂必須取得所在市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食品衛生許可證》,嚴格執行衛生部門制定的有關幼兒園食堂規定的設施、人員配置標準,并積極配合、主動接受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監督檢查。
4、幼兒園食堂應當建立各種食品衛生安全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相關的衛生管理條款應在用餐場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監督。
5、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衛生法”為準繩,定期組織食堂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食品衛生安全各項法律法規與營養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并進行考核。
6、落實“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各類檢查評比活動及從業人員基本功大比武活動。
七、食品衛生安全保衛制度
1、食堂應建立嚴格的安全保衛措施,嚴禁非食堂工作人員隨意進入幼兒園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間及食品原料存放間,防止投毒事件的發生,確保師生用餐的衛生與安全。
2、食堂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都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3、食堂從業人員應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必須做到:
工作前、處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之前應洗手消毒;
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并把頭發置于帽內;
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銷售場所內吸煙。
4、認真執行“食品驗收、儲存、加工制度”,蔬菜和伙食品按當天的需要量定購和烹調。
5、嚴格執行“餐用、工用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食堂從業人員晨檢制度”、“食堂環境衛生保潔、檢查制度”等一系列衛生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兒園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落實食品衛生責任追究制度,嚴防集體性食物中毒。
6、每天下班前,檢查灶具、各電器開關是否關閉。
7、冬夏季節供應點心、午餐,做到“五熱”、“五涼”,出食堂的飯、菜、湯必須加蓋。
八、食品采購、驗收、儲存、加工制度
1、食品采購原則上都做到定點配貨中心送貨到園。
2、特殊情況下,由采購人員外出采購時,必須做到按照有關規定索證、驗證,嚴格查驗食品質量和定型包裝食品標簽及衛生許可證或檢驗合格證。
3、每天有專人負責驗收食品,并認真做好記錄。
4、驗收時,一看貨源是否新鮮,有無異味;二看有無正規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限(物品是否在保質期內)。杜絕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無檢驗合格證明及衛生許可證廠商供應的食品進入食堂。
5、食品經驗收合格后,再過磅、收貨。
6、食品貯存應當分類分架、隔墻離地(至少15厘米)存放。儲存食品場所禁止其它雜物存在,輔料缸必須加蓋。
7、儲存的食品應標明進貨日期,出庫食品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冰箱內的溫度應符合食品儲存衛生要求。
8、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須標志明顯,做到分開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凈,保持清潔。
9、蔬菜切配前應先沖洗,浸泡十分鐘以上,再經充分沖洗。禽蛋類在使用前應當對外殼進行清洗,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肉類、水產品類與蔬菜類食品原料的清洗必須分別在專用清洗池內進行。
10、燒煮或配料前應嚴格檢查待燒煮食品原料的衛生質量;食品必需燒熟熟透,其中心溫度不低于75℃。加工后的熟制品應當與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九、食品供應制度
1、供應的食品必須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符合幼兒每日攝入的營養要求,并力求色、香、味俱全。
2、不得供應生拌食品和改刀菜。
3、食品供應場所具有良好的通風設施,由專人做好日常保潔工作。
4、營養員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做到切菜細致,每周菜不重復,注意花色品種及營養元素的調配,做到葷素搭配、米面搭配、粗細搭配、干濕搭配。
5、為體弱兒童、哮喘及過敏性體質的患兒提供病號菜。
6、應根據不同季節,隨時調整幼兒食品溫度。冬季做到五熱:熱飯、熱菜、熱湯、熱點心、熱開水;夏季做到五涼:涼飯、涼菜、涼湯、涼點心、涼開水。
7、烹飪后食品及時放入備菜間,烹飪后至供應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十、食品留樣制度
1、當日供應的各種菜肴(包括含餡的面制品),應當分別在冰箱內留樣48小時。
2、每種菜肴留樣量為250克以上,并做好留樣記錄,以便隨時檢查。
3、留樣容器為3套,留樣超過48小時,及時處理并清洗、消毒容器。
4、留樣冰箱由專人負責,冰箱內不得放入其他食品。
十一、食堂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潔制度
1、食堂餐具、工用具使用后必須清洗干凈、按時消毒,并擺放在固定位置。
2、食堂餐具、生熟容器應分開存放。熟食容器和餐具必須嚴格執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制度。
3、清洗餐具、工用具必須在專用水池內進行。煮沸、蒸汽消毒應保持溫度100度,作用10分鐘,煮沸消毒時餐具、工用具必須全部浸沒在沸水中;采用紅外線消毒的,溫度應控制在120度,作用15~20分鐘;采用含氯制劑消毒的,一般使用有效氯濃度為250mg/L,作用5分鐘以上,消毒時被消毒餐具、工用具必須全部浸沒在消毒液中。
4、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工用具應分開存放,并在貯存柜上有明顯標記。
5、清洗、消毒后的餐具、工用具必須貯存在專用的密閉保潔柜中備用。保潔柜應定期清洗,保持潔凈。
6、各類池按標簽使用,使用后須及時清洗保潔。
7、餐具、工用具所使用的洗滌、消毒劑必須符合衛生標準或要求。洗滌、消毒劑必須有固定的存放場所(櫥柜),并有明顯的標記。
十二、從業人員體檢、培訓制度
1、從業人員上崗前必須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定的體檢單位進行體檢和培訓,未取得合格證明不得上崗,合格證明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
2、幼兒園應建立從業人員健康與培訓檔案。
3、食堂從業人員若有以下有礙于食品衛生的病癥時,應及時退崗或隔離,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癥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有腹瀉、嘔吐等癥狀;有感冒咳嗽,熱度高于或等于38度。
4、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的,不得從事此項工作。
十三、食堂環境衛生保潔、檢查制度
1、室內凈高度不低于2.5米,建有通暢的污水排放系統和防蠅、防塵、防鼠設施;配備分別存放生熟食品的專用冰箱;配備足夠的工具、容器。
2、抹布等清潔工具要專用,砧板及各容器應生熟分開,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并定點擺放于相應標簽處。
3、初加工間內必須有專用的淘米池、蔬菜池、葷菜池、水產品池、污水池,并貼有標簽。
4、每天清理操作臺、灶臺、蒸飯箱、消毒箱、調味品櫥、冰箱及盛器等,要求堆放整齊,表里清潔無油污。廢棄物盛放容器應加蓋,做到清潔不漏。
5、國定長假后,食堂工作人員、保育員提早一天上班,對食堂餐具、工用具、容器等進行全面清洗、消毒;保育員對幼兒玩具、課桌椅、扶手等進行擦洗、消毒。最后關閉門窗進行空氣消毒。
6、將食堂衛生分干到人,落實承包責任制,與月考核獎掛鉤。
7、由分管園長、保健老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有記錄有反饋,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
十四、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突發事件的報告制度
1、應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并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2、馬上向區教育局、區婦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報告中毒人數、癥狀、第一發生時間、責任人單位地址和聯系電話。
3、協助衛生醫療機構救治病人,并通知家長。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5、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6、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
7、必要時報告公安、工商等部門。
十五、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制度
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者在用餐時發現食品感官性狀異常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后,應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1、發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應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協助衛生機構救治病人;
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
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
2、對病人采取應急處理:
采取病人的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及可疑食品的標本以備檢驗;
及時送去醫院治療。
3、對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進行處理:
對剩余的可疑食物徹底清除,排除中毒隱患;
對接觸過中毒食品的餐具、容器、用具及冰箱設備,包括加工人員的手都必須徹底清潔、消毒。
4、對餐具、容器、用具等采用煮沸方法消毒,煮沸時間不少于5分鐘;對不能進行熱力消毒的可用75%酒精擦拭或用化學消毒劑浸泡。
十六、食品衛生責任追究制度
1、責任制的分工:
園長對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負全面領導責任,是第一責任人。
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其他成員根據各自的工作分工和職責范圍,對部門的下屬從業人員負直接領導作用。
食堂從業人員對食品衛生安全負有主要責任。
2、責任制的追究:
對玩忽職守、疏于管理,造成孩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相關責任人,由幼兒園或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通報批評或行政處分。
對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發生后,隱瞞實情不上報的幼兒園相關責任人,由幼兒園或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通報批評或行政處分。
對違反《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情節特別嚴重的,要依法追究相應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十七、幼兒園膳食管理制度
1、幼兒伙食實行民主管理,成立膳食領導小組。明確膳食專人負責,編制膳食計劃,安排好每周食譜并及早公布于家長。并定期召開伙委會,不斷改進工作,提高膳食質量。
2、炊事人員及辦公室人員每周制定幼兒食譜,食物的調配力求做到平衡,主副食品種多樣,并定期計算幼兒進食量和營養素攝取量。
3、伙食費專款專用,教職工伙食和幼兒伙食嚴格分開。
4、食堂工作人員樹立為幼兒、教職工服務的思想,嚴守紀律,堅守崗位,分工明確,友好合作。
5、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不購變質食物,妥善保管剩余食物,不食用變質食物。
6、購買食物要精打細算,不許拿回扣,不許為私人代購食物,帳目日清周結。
7、嚴格食品保管制度,庫房由專人保管,建立出入庫帳目,食堂炊具用具未經領導批準不得外借。
8、嚴格食物驗收制度,未經驗收不得入帳,不符合幼兒衛生的食物堅決退換。
9、嚴格開飯時間,用膳人員應在規定時間和地點用膳,不得將食物帶走。
10、保持廚房清潔衛生,炊具、餐具、食具應洗涮干凈、一餐一消毒。
11、炊管人員定期召開業務會議,虛心聽取群眾意見,提高烹調技術,講究科學烹調。
12、嚴格執行幼兒的作息制度,按時供給飯菜、點心,兩餐間隔不少于三個半小時。
13、不吃變質不新鮮的食物,做好食物48小時留樣工作。
十八、食品采購、驗收與索證制度
1、采購人員按《食品衛生法》要求,購買一切食品,應相應固定食品采購場所,以保證質量。
2、采購時應主動向對方索取此批產品檢驗報告或化驗樣品,產品檢驗合格證。
3、禁止采購腐爛變質、超期、標識不合等不符國家標準的標準的原料和食品。
4、禁止采購未經衛生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5、定期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有產品說明書或商品標志、標出品名、產品、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禁止“三無”產品。
6、采購人員在購物時,應對食品進行必要的感官檢查,不能外購熟食制品。
7、運輸包裝容器應符合衛生要求,不能與有毒物,污物混運,以防污染食品。
8、保管驗收員食品衛生要求做好食品的驗收登記制度。對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各種食物拒收入庫,并經常清理。
【培訓中心衛生消毒制度】相關文章:
5.學校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