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擔任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半年來,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認真回顧這一年的教學工作,現對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思考,將反思所得總結如下:
要想讓七年級學生一堂課40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所以老師講課的時候多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對于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里的學生王君烈就是這樣的,他聰明好動,腦子轉的可快,有時候我剛把題念出來他就知道結果了。可是他就是不細心,考試做題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于優生上課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于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但是他們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不知道老師講到哪里。對于這類學生我就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在講新課時不斷提醒他們看黑板,回答問題時也多叫他們起來回答,這樣反復幾次他們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定的目標就不要太高,在其他同學做加深題時放寬要求只讓他們做基礎性題目。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比如我的邵云麗學生就是這樣的學生,他的基礎很不好,分到班上的成績幾乎都是倒數了。這學期來了我能感覺到他想用心學了,于是我上課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就多提問他,課堂演板時也多叫他來完成。這樣做就是讓他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績在一點點進步。
這半年的教學都是在不斷的摸索中進行的,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與經驗的缺乏,還要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并結合自己本身的不足加以改正才能在教學方面有所提高。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一、注意反饋矯正的及時性。
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上課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積極動口、動手。可利用提問或板演等多種方式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一般我們應把提問、解答、講評、改錯緊密的結合為一體,注意輔導其學習方法,并針對其學習上的缺漏予以輔導糾正,作業及時批改,當天問題當天解決,及時的做好信息反饋。做好月考及模擬考試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知識缺漏情況的統計及分析,進行針對性的評講,要求學生做好糾錯記錄,準備專門的糾錯本,便于學生把易錯的題型準確的糾正,并不易忘記。針對性的進行跟蹤訓練及檢查。同時不要把講評和改錯拖得太長。最好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及時反饋在當日為好。
二、注意反饋矯正的準確性。
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要求,積極熱情地幫他們答疑解難,使他們體會到師長的溫暖,嘗試到因積極與老師配合、真實地提供信息而嘗到學習進步的甜頭。從而主動與老師配合及時矯正作業及考試中的問題。
三、注意反饋矯正的靈活性。
我們在教學中可采用靈活多樣的反饋矯正形式。可提前設計矯正方案,也可預測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讓學生少走一些彎路。在獲取信息后,認真分析其問題的實質,產生問題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實施矯正方案。避免學生再次出現同樣的錯誤,在作業的檢查過程中,要求進一步落實學生是否存在抄作業現象,是否認真訂正作業。總之,反饋矯正一定要落在實處。
我們要主動輔導,及時令其矯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當然,如果我們只強調學生的主動和自覺,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動和自覺,結果也會不盡人意。
總之,反饋與矯正在教學中總是循環往復的,不斷加強反饋與矯正,對于我們的教與學生的學必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反饋與矯正。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走出了熙熙攘攘的大學校園,滿載著一番憧憬和熱忱,懷揣幾分好奇與擔憂我踏上了教學崗位。當天幾十雙好奇和求知的眼睛還忽閃在腦海中時,地球已不知不覺轉動了近一百圈。在這短暫的期間內,有笑有淚,有苦有樂,有遺憾失落也有沉甸甸的收獲以及滿滿的憧憬,讓我愛上了這片青草地,因為它是我放飛夢想的起點,也是我辛勤耕耘的心靈花園,為了讓綠意盎然的生機鋪上色彩,我必須不斷地向前沖,沖破局限,走出誤區,然而要想使自己盡快地成長起來,“吾日三省吾身”是非常必要的,這要實踐于教學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做教學反思。
在這半學期,我感覺培訓很多,聽課也很頻繁,而培訓和聽課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于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理念的,什么“先進的教學方法”、“成功的科研成果”、“新課改”、“師生雙邊互動”等等很多新的教學名詞不斷在我的腦中涌現。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完成新課標理念改革,新教師就首當其沖,我“義不容辭”地開始實施我的“計劃”。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我在開學的第一天就主張學生快樂地學習,尤其是這門包羅萬象的學科—科學,因為它并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是需要學生具備探究精神,聯系生活實踐,能靈活地應用理論知識來解釋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所以我認為只有學生愿學,樂學,才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和實驗能力。可是在一個星期后,我發現原來現實與理想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學生的自制能力并沒有我想象中的好,我忘了他們畢竟只是一幫孩子,而我太習慣于以我的思維去要求他們,那時我有些迷茫,我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她很耐心地告訴我對學生不能縱容,適當地嚴厲反而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至于學生興趣的來源是教師個人的魅力和課堂內容的豐富性和有趣性,不過這個的前提就是你必須不斷提高你的課堂駕馭能力,因為只有學生樂意靜下心來聽講,你的課堂才會出彩。我恍然大悟,既然他人的思想我無法主宰,為何不從自身出發,我可以努力讓學生喜歡聽我的課。
那么這首要前提是精心備課,熟悉和巧妙應用教材。為了讓課堂飽滿,我翻閱了許多參考書,找出許多典型例題,還在網上搜尋通俗易懂的實例,可漸漸地我發現一堂課的時間不足以講完我的內容,最讓人懊惱的是學生實際上掌握的并沒有隨之增多,有時候他們還會覺得有些吃力,跟不上我的思路,其實我在不知不覺中又進入了一個誤區,一個優秀教師的教學,并不是教師自己教給學生多少東西,而是你的學生學會了多少東西。比如作為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有可能倒給學生“一杯水”。可這一杯水怎么倒?就要看老師的功底。教師要做到的并不是僅僅在三尺講臺之上滔滔不絕,而是應該換位思考,多走下講臺,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如何教學,如何把一個知識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比如,利用分子觀點解釋水蒸發的教學,如果光按課本,水的蒸發是由于水分子的運動離開液面的過程。知識是傳給學生了,但是學生是否理解就要下個問號了!所以,作為新教師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多講“為什么”,少講“是什么”,俗話說:“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另外,要合理安排好課堂時間,學生維持注意力的時間有限,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消化,否則收效甚微。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聽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讓我收益匪淺,在他們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我認識到三點:
一是他們都往往善于創設問境,一問驚起千層浪,使課堂激起活力的精彩。古人云:“教貴巧問,小巧則小進,大巧則大進”。教師在科學課堂中要設計巧問,創設的問題應該能夠融合知識與趣味,實踐與感悟,情感與理念為一體,使學生在問中增長知識,在問中產生興趣,在問中學會思考,在問中升華感情,在問中形成觀念。
二是課堂語言很具有藝術性,有人說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要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教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發揮語言“粘”的作用,要么生動形象,要么幽默詼諧,要么凝練準確,當然,這是一門很精深的藝術,錘煉語言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新教師而言也是“任重而道遠”。
三是師生關系要和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出發,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學會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態度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溝通,合作,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在優秀教師的課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老師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老師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我看到的是優秀教師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踴躍地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我想這也是我應該不斷努力的方向。
年輕的我們在教學道路上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這時候我們應該停下來深深地反思,而不是盲目向前,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整裝,重新出發,朝著那片更美的朝霞邁進!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要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務于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于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并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半學年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于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分組學習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們建議4—6人,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于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對象”。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并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伙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
“交往的對象”包含學習上的交往對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對象。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于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度、技能的范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采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后,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欲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后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第一、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置、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或有能者有大作為,小能者有小作為的練習。
第二、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但由于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后還可適當增加。
第三、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本學期所任教的班的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復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有些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并在之后的學習較為積極。另外也有十幾個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數學教材,最顯著的是不再追求學科本身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而且符合新課標中的“不僅考慮了數學自身的特點,更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這樣即把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而且賦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以更多的價值觀,以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教材中,每一章節的課題,無不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基本觀念。
七年級數學上冊是一個全新的體系,與以往的數學課本完全不同。學生的感覺是插圖精美、問題有趣、驚喜連連、引人入勝,但老師的感覺卻是千頭萬緒,難分重點難點,更不知知識講解的“度”在哪里?作為一個老教師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呢?
通過反復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一個學期教下來,感慨頗多,對這本教材開始有一點了解、有一點欣賞,同時希望利用這套教材將自己的數學教學工作完善起來,積累更多的經驗。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主動過程,強調師生交流,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初一學生首次接觸初一數學這門課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數學環境為以后的數學教學開個好頭,打好基礎。
首先、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給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數學環境的素材,教材中每一小節的課題都是那么親切、有趣,插圖、想一想、做一做、讀一讀、試一試無不吸引著學生參與其中,感受著探索、創造、求知、合作的美。要教好這一章,教學方法和形式都與以往的教學不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準備是多方面的,首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編寫的意圖: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展示自己探索、發現的過程和平臺,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他們,使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其次,要準備好教具、課件、學具,這一章的學習需要很多實物、模型、圖片,還有許多需要老師帶領學生課堂實踐的操作,如疊一疊、做一做、試一試等,這些需要老師提前布置預習,有的要求學生回家準備,有的需要老師準備好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使用,這些工作十分繁瑣、費時,教師必須落實,否則會影響上課的效果。教師布置任務時要求清晰、到位,再給予相應的評價和鼓勵,不但學生準備學具時積極,形成良好預習習慣,而且,課堂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都很高,課堂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在較為抽象的內容如:從不同方向看這節教學中,學生準備學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利用了多媒體課件,顯示用一個平面截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時的截面情況,畫面清晰美麗又富于趣味性,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樂趣,同時達到了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的功效。學生在學習“從不同的方向看”時,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轉化感到困難,我感到光是講解難以達到好效果,所以,借助實物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和學習上的障礙,收效很好。在生活中的圖形一課中,我收集了很多美麗圖片在電腦中,上課時投影給學生,讓他們找出熟悉的幾何圖形,這些都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如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最不愿意參與的課程,在教授這一部分時設計了一個卡片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編混合運算的題,同時計算。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分小組競賽時,大家分工協作、積極配合、努力取勝,使許多我認為難以編出的題,不但很快編出,而且迅速準確、多解,令我嘆為觀止,感慨萬分。
2、足球比賽、一張紙對折20次、24點游戲、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等,這些事例都是同學們很感興趣的,所以他們特別想知道結果,從而自己主動地去看書、學習,從而努力去發現、探索,獲得知識。這是新課標數學教學帶給我的一個啟示:樂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樂意學習,即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只要學生愿意和樂意做的,就沒有難得、不會的,教師唯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過程是交往,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是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通過這種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
3、在探究銷售中的盈虧這一問題時,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師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將知識系統地講清楚、講明白,學生能聽清楚、聽懂,然后記憶、運用到解題、論證,考試中,忽略了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對學生來說是單純的接受式學習,在這種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而現在提倡的是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這是從七年級數學教學帶給我的又一個啟示。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行動,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勇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4、在學科活動中我們針對教材中內容,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為構件,構思出一副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并配以貼切、幽默的解說詞。通過課堂上的分組討論和集體創造,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積極主動、興趣高漲,課堂的授課效果也很理想,有的學生甚至設計了兩、三個圖案,所設計出的圖形也很有意義,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師在鼓勵學生探索有關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對他們實施激勵性評價,使他們自覺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用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從而體驗到探索成功帶來的歡樂。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教師一臉真誠的微笑、投以信任的目光、贈給熱烈的祝賀等,會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激勵。當學生經過努力暫時沒有取得成功時,如果教師投以期待的目光、贈給溫馨的話語,會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以上是我在探索中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并會把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轉眼半年時間即將過去,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本期自己所教班學生成績不是很理想,我對我初一的數學教學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注定打敗仗。對于我來說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于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發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我們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等等;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以后的教學中輔導后進生應向其他教師學習。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抓住知識本質特征,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激學生的好奇心,教學反思《七年級上期數學教學反思》。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后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范,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征求學生意見
潛心于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征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
課后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征,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后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四、對教學誤區的反思
以前我認為教師講得清,學生就聽得懂。現在覺得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于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余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在課堂的業余時間段內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后發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要及時反饋學生,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我常常埋怨學生,“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范,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10-28
七年級數學數軸教學反思10-08
《用數學》教學反思11-09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09
初二數學教學反思12-24
數學教學反思15篇12-23
數學教學反思周記11-22
數學課后教學反思12-28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