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
關于什么是時評
基本概念
時評文章,顧名思義,就是時事評論性的文章。新聞時評,又稱時事評論,簡稱時評。它是傳播者借助大眾傳播工具或載體對剛剛發生或發現的新聞事實、現象、問題在第一時間表達自己意愿的一種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的一種論說形式。
引證解釋
指報刊上評論時事的文章。
高云覽《小城春秋》第十一章:“大家都搶著要鄧魯的時評。”徐特立《前言》:“有為了深刻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工作方針而寫的許多政論和時評。”袁鷹《悲歡·飛》:“作為總編輯,他既寫社論,時評,也寫詩篇。”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精選21篇)
在學習中,大家都避免不了的要寫作文吧?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積累作文素材的好習慣。那么,你知道哪些素材才是好用的作文素材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精選2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
據媒體日前報道,某在線旅游平臺宣布將從下個月起在全公司推行混合辦公,即每周三、周五員工可選擇在家遠程辦公。據透露,“3+2”工作制將無差別覆蓋公司所有員工,且不做薪資調整。
遠程辦公并非新事物,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遠程辦公、輪班制等彈性工作制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大面積使用,作為一些企業、組織等度過非常時期的應急手段。
之后,隨著疫情防控的穩定,遠程辦公的人們大多重新回到傳統的辦公室。盡管國外一些科技巨頭試圖將遠程辦公永久化或半永久化——比如Facebook曾宣布花5-10年時間讓半數員工實現永久遠程辦公,Twitter也宣布允許部分員工永久遠程辦公,不過在國內的企業中,如此大面積“正式”地使用彈性工作制,似還不多見。
彈性辦公所自帶的優勢顯而易見。不用跑去物理意義上的規定辦公空間出勤打卡,不僅讓“打工人”們省卻了通勤之苦,并在客觀上達成緩解早晚高峰交通擁堵的結果,由此實現的減碳也是人們所樂見的。而且對工作時間和內容更具自主性的安排,也會增加員工對自身生活秩序的掌控感。
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承擔父母責任的員工來說,彈性辦公讓他們更好地看護孩子、料理家務成為可能。如果父母均為享受彈性工作制的員工,安排得當的話,獨立在家看護孩子并不是奢望。
更重要的是,彈性空間的存在,讓一個家庭應對各種或日常或意外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前背負的心理壓力或得到減輕。對于當下處于“夾心層”的年輕人來說,工作和生活之間哪怕是緊平衡的實現,也會顯著提升他們的生活幸福感。
在當前的諸多話語中,相較于朝九晚五、固定格子間的傳統辦公意象,遠程辦公多被賦予自由自主的色彩與輕松愜意的想象。然而,果真如此嗎?
居家辦公看似可以兼顧家庭與工作,但這也在事實上打破了之前傳統工作所建立的工作與生活的邊界。處于“員工”角色的你,隨時都可能被“爸爸/媽媽”“丈夫/妻子”的“角色”需求召喚,頻繁的角色切換勢必影響工作效率。相應的,獨立工作對個體的自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遠程辦公雖然帶來了一定的工作時間彈性,但這也或許會帶來更長的工作時間。而共同的辦公空間的暫時消失,讓傳統的“在場”監督無法實行,那么監督的成本是否會轉嫁到員工身上,有限的彈性自由是否要以完成更為嚴格的工作報告、更為緊迫的反饋要求等為代價,這也是不少人的憂心之處。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長期的彈性工作制或將讓員工之間的關系趨于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尤其是面對面交流機會的減少,并不利于員工歸屬感的形成以及企業文化的構建。
對于個體來說,家庭單位持續縮小,原子化的生存已成現實,在大城市,不少年輕人選擇獨居的生活方式。在此情境下,“單位”已經成為不少人為數不多的參與社會化的途徑。傳統工作模式下的辦公室這一“場域”,早已突破了簡單的共同工作空間這一意義,在事實上承載了情感連接、意義賦予、人際關系協調、人際網絡構建等功能。而這些,無論是對個人生活還是職業發展,都至關重要。
當然,這并不是說傳統的辦公室工作模式不能被取代,而旨在強調,彈性工作制表面上看,作為一種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改變的是工作時空資源分配,但遠不止于此。如果說彈性工作是大勢所趨,那么它將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改變社會結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又該如何綢繆應對,值得深思。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2
吉祥物“冰墩墩”徹底火了。近日,新一批2000只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冒雪抵京,緩解“一墩難求”的緊俏景象。
“冰墩墩”何以火爆?從日本記者自稱“義墩墩”,為“冰墩墩”代言,到摩納哥親王二世請求現場工作人員再給他做一個玩偶;從商場排隊五個小時只為一“墩”,到外國記者、運動員傾情“帶貨”。“冰墩墩”不僅帶動了產品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也是“國潮”崛起,走出國門影響世界的實踐。
“冰墩墩”之所以能夠火遍世界,也是源于大家對熊貓的喜愛。以熊貓為原型的主體設計,加上富有時尚和運動感的冰殼造型,既表達了冰雪運動的主題,也充滿了酷似航天員般的科技元素。熊貓與冰糖葫蘆的完美結合,讓博大精深的中華元素在“冰墩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文化也充分融入到了吉祥物設計中。
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透過北京冬奧這個窗口,世界不僅看到了中國的大國風范,也見證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從開幕式上由300多張照片匯成的影像長河《致敬人民》、二十四中國節氣組成的倒計時,到100名青年代表伸出雙手將五星紅旗傳遞、滴冰藍色的水墨從天而降,幻化為黃河之水傾瀉而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盛情演繹,既貢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也彰顯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無論是開幕式上用心演繹中華文明的表演者,還是“冰墩墩”“雪容融”奧運文化產品的設計師,都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一環。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從福娃到冰墩墩雪容融,可愛、健康、積極向上的奧運吉祥物與時代和祖國同頻共振,在潛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礪前行中引領風尚,在潤物無聲中培根鑄魂。相約北京冬奧會,促進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鑒,共同為世界文化發展帶來正能量。(劉慶東)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3
虎年開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在談及我國經濟形勢時明確表示,“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由此釋放出的不僅僅是2022年我國經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的強烈信號,也完整概括了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大韌性與未來潛力,經濟保持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疫情之下,去年我國GDP超過114萬億元,巨大的經濟總量顯示出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說明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也說明我國經濟抗風險、抗沖擊能力增強。財政收入方面,2021年全國實現20.25萬億元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賬。特別是,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萬億元,同比增長34.30%;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30.3%。這些集約化、規模化程度非常高的企業與行業無疑成為了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從要素條件看,我國不僅產業體系完備,產業可控程度較高,而且國內主要產業鏈上下游供求關系基本進入日益優化與良性循環狀態:一方面,通過持續多年的供給側改革,過剩與冗余產能基本出清,低端競爭得到充分擠壓,產品供給結構更為優良與合理;另一方面,去年國內集成電路產量較上年增長33.3%,汽車芯片等“關鍵產品”的自主供給量能有望持續放大。同時,國內上游供給端要素短缺瓶頸得到破解,煤炭產量快速回升,煤炭優質產能釋放,電力供應平穩有序,主要能源供給進入到價穩量足的市場狀態。更關鍵的是,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0萬億元,數字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而且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力度日漸強化。
進一步解讀 “三駕馬車”更能觸摸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后續豐沛量能。在投資方面,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3.5%,顯示實體經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顯著提升;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表現亮眼。對先進制造業與新興產業的傾斜投資,有利于打牢實體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根基,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相比于傳統制造業,這些高端先進制造業的倍增效應將更加穩定持久。
消費方面,去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4萬億元,而從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看,七天假期全國非現金支付14.9萬億元,同比增加16.2%,春節假期國內旅游收入2891.98億元,電影票房超60億元……從中可以看出消費升級趨勢愈發分明,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另外,去年CPI僅上漲0.9%,今年物價將繼續在低位運行,民眾建立起了樂觀消費預期,由此對擴大內需戰略產生的支撐力不言而喻。
應當承認,由于后疫情時代其他國家產品的替代效應,中國出口不可能持續出現前兩年“井噴”的局面,而且增速邊際可能放緩,但是,我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目前已經降至16%,同時作為“外貿鞏固提升年”的有力之舉,日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再增加27個,總數達到132個。相比于傳統貿易,跨境電商交易匹配度與效率更高,而且距離消費者更近,有利于拓展廣闊的出口市場。另外,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今年正式啟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賦予國內出口的全新動力有望超預期。(張銳)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4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場大考。行進的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疫情防控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果,經濟社會發展跑出了向上的曲線。
成果不是自我遐想,數據是最好的說明。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4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領跑世界主要經濟體。再看“抗擊疫情”的成績單:在1月17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強調,我國疫情常態化防控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生產生活秩序總體穩定,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到目前為止,我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都是最少的,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29.3億劑次,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總人數12.2億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多的,這為經濟增長筑了一個總的防線。從根本上看,正是疫情防控的務實舉措,為“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全世界早有公論。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就指出:“未來,歷史學家很可能會把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視為世界范圍內遏制新疾病傳播的典范。”話語看似輕描淡寫,但過程卻充滿曲折與艱辛。當本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時,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采取最科學、最嚴格的應對措施。當前,我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策略,施行“動態清零”的有效方法,在全國各地嚴格執行全鏈條精準防控,通過綜合防控措施快速撲滅疫情。所有工作的出發點,皆落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之上。也正是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最高位置,我們才凝聚起萬眾一心的抗疫合力,不斷書寫戰疫奇跡。
如今,怎樣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成為國際社會緊迫而重要的任務。如何統籌抗擊疫情和穩定經濟,這是全人類都要面臨的共同課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了約3500億只口罩、超過40億件防護服、超過60億人份檢測試劑、超過16億劑疫苗,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支持向發展中國家豁免疫苗知識產權,用實際行動踐行承諾、展現擔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表明了中國是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的行動派,也是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追求者。抗擊疫情是場持久戰,中國展示出了負責任大國的態度。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抗擊疫情需要和經濟發展兩翼齊飛,雙重勝利的保障,才能最終取得主動權。在全球經濟因疫情影響遭遇寒流之際,中國積極主動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紅利——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重要主張,讓沿線國家坐上發展快車道;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等盛會的如期舉辦,奏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鏗鏘和音;中歐班列這一鋼鐵駝隊的無遠弗屆,有力保障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有序運行……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用實際行動凝聚起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的強大力量,也讓自己的“朋友圈”越變越大。
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不管風吹雨打,人類都要始終向前。淳樸善良的中國人堅信唯有厚德載物,方能大道不孤。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站在守護全人類生命健康的高度,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加快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此時,在北京如期舉辦的冬奧會圣火已經點燃,這場冰雪之約再次激發了全人類走出歷史谷底的熱情和沖勁。就像本屆冬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所說的,只要我們攜手同行、共戰疫情,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明天。這個美好未來,我們當用行動共襄。(謝偉鋒)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5
2月14日,上海寶山法院對一起離婚后探望權的強制執行案中被執行人李先生發出了寶山區首份《家庭教育令》。周女士因與李先生感情不和訴訟離婚,經調解,雙方所生之子隨李先生共同生活,周女士有權每周六探望一次。后李先生未能按照調解書內容履行協助探望義務,周女士先后8次向上海寶山法院申請執行。寶山法院向李先生出具了《家庭教育令》,責令李先生應當關注未成年人小東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在不影響小東學習、生活的情況下,履行母親周女士探望婚生子小東的協助義務,并和周女士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共同促進未成年人小東的健康成長。
正如報道所指出的那樣,向當事人發出《家庭教育令》尚屬法院的最新工作模式。而在當前部分監護人無視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互相爭奪監護權的背景下,這一做法顯然值得更多家長深思。
將子女當作私人財產,防范子女接觸對方的做法,既侵害對方的監護權和探望權,又嚴重侵犯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根據《民法典》,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由上可知,父母不因離婚而喪失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教育權利,同時,更不能因為離婚而豁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教育義務。即無論未成年子女隨哪方生活,另一方都有監護、教育、撫養的權利和義務。這既符合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也有利于未成年人權益最大化。
離婚會對未成年子女造成一定影響,各方再不正確行使教育義務,無異于二次傷害,而作為司法機關的人民法院顯然應當向這一現象說不。如根據《家庭教育促進法》,法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正確實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根據情況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并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而且,根據《民事訴訟法》等規定,《家庭教育令》屬于裁判文書,如果當事人拒不履行的,法院有權視情節輕重對行為人予以訓誡、列入失信人名單、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說到底,處罰當事人不是司法機關的本意,《家庭教育令》的最大意義在于傳導一種價值導向和教育理念,即父母不能因為離婚或者其他原因而將未成年子女作為“互斗工具”,更不能遷怒于未成年子女。惟有正視現實,正確對待子女的教育問題,才能讓子女健康快樂成長,不受父母離婚的不當影響。(史洪舉)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6
2月14日晚,2022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在張家口云頂滑雪公園結束。中國運動員徐夢桃憑借難度系數4.293的世界最高難度動作,以108.61分的成績奪冠,圓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奧運金牌夢。
比賽結束后,徐夢桃似乎還不敢相信,激動地連聲喊著“我是第一嗎”,直到確定之后才眼含熱淚地舉起五星紅旗。的確,徐夢桃這枚金牌背后,是一次次遺憾的擦肩而過:2010年溫哥華,第一次出戰冬奧會獲得第六名;2014年索契獲得銀牌;2018年平昌,身為奪冠熱門的她在落地時摔倒,爆冷無緣決賽。
必須承認,空中技巧比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打分項目、極限難度、天氣影響、規則變化等各種因素都決定了賽場上的比分,勝負既看實力,也需要一點點運氣。而這一次,努力沒有辜負徐夢桃,命運也站在了她這邊。前三屆冬奧之旅的失望、遺憾和苦澀,最終在這個晚上盡數散去,留下屬于勝利者的喜悅。
或許,競技體育的戲劇性就在于,它從來不會輕易呈現最完美的那道弧線。但與此同時,競技體育的迷人之處,也藏在這種不確定性中。抓住不確定性中只有萬分之一可能的圓滿,是每個運動員為之努力的目標。
從初出茅廬的小將,到31歲的“四朝元老”,徐夢桃經歷了多次膝部手術、經歷了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經歷了低谷時期的自我懷疑,才站到夢寐以求的最高領獎臺上。和每一個走過迷茫的運動員一樣,曾經內心深處“我是最好的嗎”的那個問題,終于有了肯定的答復,“我就是最好的”。
當然,金牌是最高的目標,但并不是唯一的終點。同樣是在冬奧賽場上,上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軍武大靖無緣衛冕,但依然是世界紀錄和奧運紀錄的保持者;范可新和隊友在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比賽中拿下銅牌,賽后動情親吻冰面的一幕打動了無數人;冰舞組合王詩玥/柳鑫宇,在疫情期間克服遠程指導的困難堅持訓練,在家門口的冬奧會中以亮眼表現獲得第十二名,刷新了中國冰舞最好成績……他們向我們展示了,運動員如何用極致的熱愛,在與傷病、年齡的“拉鋸”下,一次次在賽場上綻放光芒。就像徐夢桃所說的,“無論是健康還是傷病低谷,都要做當下最好的自己。”
老將們的堅持,給冬奧會這個冰雪項目的最高競技舞臺帶來更多可能。49歲的德國速度滑冰運動員克勞迪婭·佩希施泰因是本屆冬奧會運動員中年齡最長者,已經參加了八屆冬奧會,比最年輕的參賽運動員大了34歲。和佩希施泰因相比,38歲的牙買加高山滑雪運動員本杰明·亞歷山大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老將”,32歲才開始接觸滑雪,用了六年時間刻苦訓練,獲得北京冬奧會的參賽資格。
這些傳奇經歷,不僅鼓舞了每一個想要參與冰雪運動的普通人,更為專業運動員們樹立了信心:年齡不是最大的問題,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晚,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言結束。老將們也曾經是小將,小將們終將成為老將,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這何嘗不是從另一個維度,去挑戰人類的極限呢?
熱愛不息,征途不止,老將們還在路上,用努力鋪就每一步的奇跡。無論何時,只要站在賽場上,就有無限可能,只有繼續站在賽場上,才有無限可能。
要實現這一理想狀態,需要做好各個方面的保障:提供更多的機會,讓老將們參與公平競爭;采用更科學的訓練方式,減少傷病困擾;開展豐富多層次的賽事,延長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等等。或許,不是所有老將都有機會說出榮譽背后的故事,但可以確信的是,每一位運動員都將從中受益。(孫 曉)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7
“體適能培訓寒假班火熱招生”“中考體育培訓招生”“中考體育寒假提分”……“雙減”政策落地的第一個寒假,各種體育培訓廣告頻頻出現,體育培訓十分火爆,不少孩子在假期參加了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體培班,一些家長為此付出數千元至上萬元的費用。
重視體育,熱愛運動,是一件好事,也是素質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是,當前體育培訓火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政策驅動。隨著體育成績在考試中的權重越來越大,家長和學生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而“雙減”政策的落地又給學生騰出了課余時間,于是,很多家長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體育類培訓。
當然,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但仔細觀察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會發現,熱門培訓項目都與學校考試科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根據《2021年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67%的家長認為體育相關政策會影響自己對孩子的體育培訓投入,76%的家長認為有必要報體育考試項目培訓班。還有家長發現,中考體育分數增加后,一些機構學費水漲船高。
家長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歸根結底,“雙減”的目的,是減輕學生和家長的過重負擔,讓教育的主陣地回歸學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不能在減輕了學科類培訓負擔之后,又讓體育類培訓成為學生的新負擔。此前體育總局發布的《關于做好課外體育培訓行業服務監管工作的通知》就明確指出,應“樹立‘健康第一’的輿論導向,堅決抵制‘應試體育’思維,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和家長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念,糾正體育培訓機構圍繞‘應試體育’開展的廣告宣傳行為”。家長對體育的重視,應該更多地反映在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上,而不是反映在應試培訓上。
而另一方面,與火爆的體育培訓相對應的,卻是體培行業的混亂。此前有媒體調查發現,龐大的市場需求讓不少資質不足的機構趁虛而入。師資不專業、設備不齊全、場地有隱患……不少“草臺班子”在體培市場渾水摸魚。還有媒體調查兒童體能培訓市場后發現,相關培訓機構數量年增長超80%,但其中大約有半數教練是“速成”的,培訓質量可想而知。
為了考試而進行的培訓,不可能讓學生養成運動習慣,真正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家長對體育的重視不是壞事,但不能以素質教育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體育培訓還應擠掉一些功利性,增加一些興趣性,讓學生愛上“動起來”、享受“動起來”。
此外,相關部門應盡快規范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避免傳統教培行業中的應試思維、販賣焦慮等陋習傳遞到體育培訓中來,在場館標準、從業人員資質等方面,盡快建立統一標準,推動行業規范化管理。總而言之,一切努力都應該是為了學生安全運動、熱愛運動,讓孩子們成為身體強健的一代人。(土土絨)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8
據工人日報報道,我國超過2.5億人有脫發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且近些年脫發群體呈年輕化趨勢。為“拯救”越來越少的頭發,很多人選擇植發。但醫生表示,并非所有脫發人群都適合植發,植發前要進行正規的檢查。此外,由于毛囊存活率缺乏量化鑒定手段,植發市場亟須制定行業標準,否則一旦出現執法糾紛,消費者維權困難。
如今無論線上線下,植發相關的廣告隨處可見。很難準確判定,到底是脫發的人數真的相比從前有激增,還是因為相關商家善于營銷運作,人為刺激了植發的需求和焦慮。從理論上講,如果脫發的比例真高到一定程度,其實社會更需要從健康的角度去探討,而不是純出于審美考慮的植發。
也就是說,如果脫發和健康有關,那就應該尋找“病因”,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或者藥物治療等,減少脫發的可能;如果脫發和健康無關,更多由不同個體的基因或體質決定,那就不妨抱以平常心。總之,不管成因地渲染脫發問題,用“只有頭發又多又密才正常”的單一審美,來刺激焦慮、煽動更多人去做植發,怎么看都是可疑的商業策略。
所以,從消費者到監管部門,理當多一些警惕。已經有很多的案例證明,植發機構所謂快速恢復、自然、一勞永逸等“賣點”,都有夸大甚至虛假宣傳的嫌疑。
植發的原理并不復雜,是一種微創手術,就是將枕部的健康毛囊取出移植到脫發的部位,其能否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正規醫院在做植發手術前,會做嚴格的身體檢查和評估,但現在遍地開花的很多植發機構,則極盡夸張,把植發功效吹得神乎其神。消費者個人保持更多理性的同時,監管部門有必要對這些機構的廣告是否違規,進行更有針對性地評估,提高監管的威懾力。
去年央視在一則針對植發市場的報道中提到,據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我國植發養發相關企業中,超640家相關企業曾產生過法律訴訟,超過7100家相關企業曾出現經營異常,占比16.3%。遭受行政處罰的有480余家,嚴重違法的有100余家。
從這些數據來看,植發市場呈現一定的野蠻生長態勢,這和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也有關系。此前北京和廣東等地,都曾發生過類似的糾紛。消費者不滿意植發效果,認為植發機構沒有兌現毛囊成活率高于95%的承諾,存在消費欺詐。可到了司法程序才發現,當下對于毛囊存活率和治療效果,還沒有可量化的鑒定手段和標準,于是司法機構也很難對合同效果進行準確評估。
考慮到現在植發市場已經非常龐大,消費糾紛也屢屢出現,有必要針對最常出現糾紛的一些問題,盡快出臺相應的行業標準。這既有利于消費者維權,也能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守一)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9
滑雪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生活技能,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滑雪器具不斷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動不再僅僅出于維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與賽場成為深融于中華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碼。
20世紀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鄉東北約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溝谷東側的1號巖棚內,發現了早期人類的滑雪巖畫。其中第三組畫面中,10人為一字排開,皆呈弓身屈腿站立狀,腳下有延伸物。從畫面中人物上體前傾、膝部前屈,具有明顯動感的特點來看,符合滑雪者的姿態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左邊四人腳踏的滑雪板非常明顯,滑雪者手持單桿滑雪的動作形態栩栩如生。通過研究,滑雪專家認為,巖畫中這類滑雪者或為多人呈縱排式滑雪,也可能是一位滑雪者流暢地由眼前滑向遠方的連續性的練習動作。而滑雪者的姿態,與阿勒泰地區至今農牧民穿用古老滑雪器具的滑雪姿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關于這組滑雪巖畫產生的年代,經考古、歷史和民族學專家的研究與論證,應屬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已有一萬余年左右,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我國范圍內較早的反映滑雪內容的形象資料。
古代阿勒泰區域屬漠北草原向西延伸的部分,地處亞洲東部與中部草原帶之間,曾長期為中國北方游牧部族西遷東往的通道和生息、角逐之地。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有關早期滑雪活動的描述,也與這一區域的古代各少數民族有著密切關系。
在唐代的《隋書》中,就有“南室韋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韋……氣候最寒,雪深沒馬……地多積雪,懼陷坑阱,騎木而行”的記載。意即北室韋所在地區氣候最寒冷,積雪深厚,甚至淹沒高頭大馬。而人們怕陷入積雪的深坑之中,于是出門便“騎木而行”。這里所說的“騎木而行”,實為腳踏木馬器具而行,而“木馬”即為古代滑雪板,以木板制成。由于木板制作的滑雪器具可以增加受力面積,減少局部壓強,而且行走迅速,猶如駿馬,故稱“木馬”,“騎木而行”,即騎木馬而行。
元朝官修地理志《元一統志》還記載:“開元路有狗車、木馬輕捷利便。木馬形如彈弓,長四尺,闊五寸,一左一右,系于兩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馬。狗車以木為之,其制輕簡,形如船,長一丈,闊二尺許,以數狗拽之,二者止可于冰上、雪中行之。”生活在開元路一帶的部落,寒冷的冬天會踏著“木馬”滑雪板或乘坐“狗車”出行,非常便利。其中“木馬”滑雪板為兩只,形似彈弓,長四尺,寬五寸,分別系在兩腳上即可滑行于雪上、冰上,速度可及奔跑的馬匹;而“狗車”用木材制成,做法簡單,造型似弧形的船,長一丈,寬二尺多,使用輕便,由數只狗在前面拉拽,人坐在上面即可于雪上、冰上滑行。
歷史延至明清,滑行于雪上的雪橇已十分普及。明人呂毖的《明宮史》記載說:“冬至河凍,可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稿薦(草墊),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三二人,行冰如飛……”這時的雪橇又叫拖床,一般在木板上添加折疊椅(胡床),或者在木板上墊以草席,由一人牽引拖曳,可以坐兩三人。除了馳騁于雪上,亦可滑行于冰上,雪橇成為人們冬季休閑的重要娛樂形式。
清代末年,西方現代雪上競技項目開始傳入華夏大地。1932年12月,黑龍江省阿城市玉泉鎮北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有越野和高山滑雪線路的現代化滑雪場;20世紀30年代,現代雪橇運動出現在東北地區的哈爾濱鐵路局。伴隨著這些西方現代雪上競技項目的傳入,由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傳統雪上活動,與西方現代雪上競技一起,在共同發展中,融進了中國近現代雪上運動的歷史大潮中,并最終走入當代生活之中。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0
作者:王庭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組織聯絡處處長)
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奧林匹克頻道推出的文化類節目《藝術里的奧林匹克》受到觀眾的歡迎。節目把藝術與體育兩種“原料”創新搭配組合在一起,烹制出一道道饒有滋味的創意“菜品”,豐富了人們的假日文化餐桌。
《藝術里的奧林匹克》以“融”為核心,從藝術視角展示奧林匹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邀請藝術界、文化界、體育界的權威專家和研究學者組成顧問團,融入先進科學技術手段,以美培元、以體育人,共同為觀眾深度揭示奧林匹克力與美的文化與哲學內涵。
《藝術里的奧林匹克》力圖解讀深諳于心的奧林匹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的顧拜旦復興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畫家,顧拜旦本人也酷愛體育運動和畫畫,會彈鋼琴;擔任首屆國際奧委會主席的是一位文學家,希臘的詩人維凱拉斯;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五屆奧運會設有藝術比賽,顧拜旦本人還以筆名投稿了散文詩《體育頌》,獲得藝術比賽金牌……奧林匹克誕生之初有如此眾多被人津津樂道、與藝術有關的逸聞趣事,藝術與體育不是兩條各自流淌的平行河流,兩者都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必然存在許多交匯點,這一個個交匯點就是最具活力的創新點,也是洞察體育文化的觀測點。節目聰明地體察到了這一點,在藝術與體育的交界處開掘出新意。
除此之外,這檔節目還敏感地捕捉到了審美生態的變化。審美力的變遷在《北京冬奧吉祥物》這一集可見一斑。從北京亞運會的熊貓盼盼,到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冬奧會的冰墩墩,都選擇了熊貓作為吉祥物,其設計表達卻反映了國家發展的不同時代環境。如果說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展現了中國人開放、自信、從容的精神氣度,那么新時代的吉祥物則更富有人文內蘊、時代精神。節目顯然是敏感地捕捉到這一點,文藝作品既要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又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在滿足中引領提升人民的審美,而不是在迎合中滿足,增強精神力量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持久深沉的滿足。冬奧會會徽的設計創意選取漢字“冬”,融冰雪運動、長城文化與春節文化于一體;火炬飛揚的設計靈感源自敦煌飛天……觀眾發現,體育不僅是外顯的肢體運動,而且這么有文化內涵;奧運會的最大看點也不止于獎牌榜、金牌數的較量,還是包括一國文化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體現;藝術像水一樣潤物無聲、無處不在,在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中發揮著獨特的魅力和作用。
無論是《品讀〈擲鐵餅者〉》一集中兩位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李艷鳳的颯爽英姿與雕塑凝固永恒的健美身軀形成視覺沖擊,還是《仕女蹴鞠圖》一集中“仙風吹下兩嬋娟”的昆曲演員,再是《冰嬉圖》中妙趣橫生的冰嬉動圖和冰嬉表演,抑或是《北京冬奧會火種燈》兩千年前西漢長信宮燈造型中的持燈宮女……可見節目對于形式創新的用心。而這些形式創新無疑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審美性。從已經播出的內容來看,每集雖然只有短短15分鐘,卻薄皮大餡,餡料十足。精選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與奧林匹克有關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設計等不同藝術形式和風格流派,剪紙、戲曲、雜技、舞蹈等藝術穿插點綴其中,邀請藝術與體育界專家,通過主持人與專家的對話、藝術與體育的對話、評論與創作的對話,傳遞奧林匹克精神內核,也展現中國氣派、中國風范,最終實現了節目與觀眾的對話。通過創新形式和做精內容,節目不僅富有趣味性和審美性,還具備知識性和哲理性。
《藝術里的奧林匹克》營造了冬奧會賽場外的火熱氛圍,又為體育吸粉,還為藝術擴容,更為國家塑形、人民立心,在藝術與體育的跨界融合中實現了多贏。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1
兩歲萌娃坐在嬰兒餐椅上拍吃播視頻、九歲小女孩對著鏡頭盤點護膚品、四歲小朋友配合爸媽拍攝一條條帶廣告植入的搞笑段子……各大短視頻平臺上,對未成年人的變相消費現象愈演愈烈。盡管在2021年7月,中央網信辦已經啟動專項行動嚴查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國內各大直播平臺都不再為未成年人提供直播通道,但是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墻仍有漏洞。短視頻中存在的這些以“網紅兒童”牟利、過度消費未成年人的現象,就是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早在2020年,三歲女孩佩琪因拍吃播視頻被喂到70斤的事件就曾在網上引起熱議,隨后該賬號被平臺采取了封禁措施。但類似這種利用孩子拍短視頻牟利的賬號并沒有在網上銷聲匿跡。據筆者近期觀察,某短視頻平臺上一個以兩歲半的雙胞胎為視頻主角的賬號,粉絲超過100萬,作品多達4300多條,內容大多是給孩子吃零食、試衣服等,賬號主頁“商品櫥窗”里則掛著994件“視頻同款”。同類賬號中,更有年僅一歲半的幼兒,坐在寶寶餐椅上“品嘗”堆成小山的各類小零食。
這些孩子連話都還說不清楚,卻早早成為了爸媽賣貨的“好幫手”。而那些年齡更大一點,已經熟練說話、模仿的孩子,則有了更離奇的經歷。某短視頻平臺上,4歲“網紅萌娃”每天表演與父母斗智斗勇的搞笑段子,吸引了3700多萬粉絲,200多條搞笑視頻中大多數都有商品廣告植入,其父母還在平臺定期直播賣貨。另一主打生活分享的平臺上,一名9歲的小學生每天出鏡表演“沉浸式護膚”,賬號主頁赫然掛著標簽“美妝博主”。評論區網友都忍不住留言問:“讓這么小的孩子抹這么多護膚品,真的好嗎?”
為什么短視頻會如此消費未成年人?背后離不開商業利益的推波助瀾。廣告界有一個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3B”原則,分別代表著Beauty—美女、Beast—動物、Baby—嬰兒。在短視頻平臺的傳播機制中,這一原則同樣適用。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符合人類關注自身生命的天性,容易贏得平臺用戶的瀏覽和關注。但隨著同質化內容的增多,簡單的“萌娃日常”無法獲得巨大流量。為了吸引眼球,賺取商業利益,不少賬號開始“另辟蹊徑”,追求“獵奇”內容。于是這些稚嫩的孩童要么在不知不覺中就成了“帶貨主播”,要么小小年紀被引導著說與年齡不符的話、做著與年齡不符的行為。短視頻平臺上的“曬娃”早已超過了正常分享的界限,在各種粉絲流量、商業利益的裹挾下逐漸走向畸形。
這種短視頻亂象背后受危害最為嚴重的,無疑是被推到鏡頭前的這些孩子們。不停“試吃”各種零食的孩子健康易受影響;按照寫好的腳本說著網絡流行語的孩子,身心和行為可能會有過度成人化傾向;還有那些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穿搭、護膚的小“網紅”,過早地陷入“外貌焦慮”的環境中,對孩子們日后成長過程中的價值觀和心態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組織未成年人進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必須受到保護。這些家長在商業利益的誘惑面前,是否已將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個人隱私拋在腦后?成百上千條視頻的拍攝和傳播,將孩子的隱私棄而不顧,那些低年齡段的幼兒甚至都還不認識擺在面前的相機鏡頭,更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動成為了一件件商品的代言人。等到孩子長大,具備更強的自我和隱私意識后,這些視頻會對他們產生多大的傷害,我們都無法想象。
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墻必須筑牢,這種利用短視頻過度消費未成年人的現象必須制止。近日,文旅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網絡文化市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部分網絡文化平臺利用“網紅兒童”牟利等不良現象和問題,提出要嚴管嚴控未成年人參與網絡表演,對出現未成年人單獨出鏡或者由成年人攜帶出鏡超過一定時長且經核定為借助未成年人積累人氣、謀取利益的直播間或者短視頻賬號,或者利用兒童模特擺出不雅姿勢、做性暗示動作等吸引流量、帶貨牟利的賬號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該《意見》的發布打響了這場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網絡“阻擊戰”。為了抵御短視頻對未成年人的過度消費,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除了相關部門的政策引導之外,平臺和家長都要自覺履行好自身的主體責任。對于平臺來說,從嚴把關勢在必行。不僅要繼續守好對未成年人的直播出鏡限制,更要對用戶發布的短視頻作品中涉及未成年人的內容嚴格審核、篩選,對過度消費“網紅兒童”的賬號采取封禁措施。而對于家長來說,如何用好手中的數字傳播權利更是不能不上的一課。家長們需要更加嚴謹地學習和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清朗的成長環境,斷不能為了商業利益將自己的孩子作為“牟利”的工具。比起短視頻中的“網紅兒童”,社會更需要的是合格、稱職的家長。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2
做好事而不留名,做好事而不矜持、不自夸,放在任何時代都應該是美德。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的左衛將軍謝述,是一位有道德的人。張劭是劉裕時代的舊功臣,曾經因營私舞弊,中飽私囊,贓款高達245萬錢,被逮捕下獄,依律應當處死刑。謝述上書給宋文帝說,張劭是先帝時的舊功臣,應得到寬恕優待。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親自下詔書罷免張劭的官職,削去了其爵位和采邑,但免除了其死刑。謝述事后并沒有聲張此事,他對兒子謝宗說,皇上憐惜張劭一向忠誠,特別赦免了他的罪過,我的建議只是碰巧與皇上的意圖相吻合而被皇上采納了,如果借此四處宣揚,那就侵奪了皇家的恩德,這是絕對不可行的。他讓謝宗當著他的面把奏章燒掉。文帝后來對張劭說,對于免除你的死罪,謝述可出了大力的呀!張劭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與此類似,東晉名臣周顗也是這樣為大善而不言者。
東晉時期,權臣王敦在祖逖等人死后,又打壓了陶侃等大臣,感覺自己羽翼已豐,于是在武昌舉兵,浩浩蕩蕩向建康進軍。晉元帝司馬睿在大臣的勸諫下,準備誅殺王氏宗族。王導是王敦的堂兄弟,聽到消息嚇得領著幾十名宗氏子弟站在朝堂外等候處罰。等他看到名臣周顗來了,便趕忙上前恭敬地說,“周顗,我把王氏一百多口人的性命托付給你!”但周顗沒搭理他。
入朝后周顗就對司馬睿說,“陛下,王導忠于朝廷,從沒有過二心,他和王敦不一樣。”司馬睿點頭同意,周顗大喜,親自取來一壇美酒敬司馬睿,結果先干為敬,喝著喝著就喝多了。他暈乎乎走出朝堂時,王導又喊他,他卻雙手比劃著對身邊的人說,“殺掉這些亂臣賊子,可以獲得這么大一個官印!”王導對此感到又羞又恨又恐懼。
周顗回到家后卻不放心,又給司馬睿上奏章替王導申辯,言詞誠懇又厚重。但后來戰況的發展并不利于司馬睿。王敦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打敗了幾路東晉兵馬,而處在遠方的救兵,一時又不能趕來,王敦便攻破了石頭城,圍困了皇宮。司馬睿無奈,只好派大臣們到石頭城拜見王敦。于是王敦就控制了朝廷并重新選任大臣。
當王敦問到周顗時,王導因為心中非常怨恨周顗,就不吱聲。王敦就說,“既然你都看不上狂放的周顗,就沒必要留他了”,于是就殺掉周顗等人以震懾其余的人。
不久,王導在清理中書省的檔案時,就看到周顗為他申辯的奏章了,不禁大吃一驚,才恍然大悟,明白周顗并沒有禍害他,相反是他的大恩人,而此時周顗已經被冤殺身亡,鑄成大錯,無可挽回。王導當時就痛哭起來。
后人在總結這件事的時候,常常把周顗的冤殺歸結于他的狂放,這并沒有抓住事情的關鍵。試想盡管周顗有狂放的一面,但是如果王導了解他的所作所為,能冤枉他嗎?
歷史沒有記載,周顗被殺的時候是否含冤叫屈。設想如果周顗臨死前大喊大叫,說出事情的原委,憑王導一向謹慎持重,也許悲劇能夠避免。但憑著周顗的一貫狂放恣意,視死如歸當是他的做派,斷然不會為了茍活一命而買好自救。
這兩個故事中,謝述和周顗都是封建時代的名臣,他們做事遵循的原則和道德都有時代的局限性。比如要按照我們今天的原則,功不抵過。張劭雖然是先帝老臣,觸犯了法律也應當嚴格執法。而謝述念及張劭與先帝的過去,就主張網開一面,與我們今天的理念是相悖的。對此, 我們不必苛責古人。就他們做善事而不自矜、不張揚、不求人家感謝的品格來說,的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應該看作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
與此相反,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做了一點好事,或者壓根就沒有做,因為似是而非的原因,被人家認為做了好事,見了人家就壓低聲音,故作神秘地說他所做的好事。姑且把他做的事算作是好事吧,這樣張揚買好,說不上不對,但境界的確不高。
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一文當中說,有的人“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看來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至少共產黨員,純粹的共產黨員,應該具備這種做了好事不矜持、不自夸、不張揚、不求人家知道的境界。
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有這種情懷和境界的人大有人在。有人在海邊、河邊救人,事畢就消失在人群中。如果不是被網友挖掘出來,可能就一直是個謎。武漢疫情防控戰役中,有人為防疫的醫護人員悄悄送來了熱飯,有人把整車的蔬菜送給居民,有的把棉衣捐出來給執勤的戰士,真是瘟疫無情、人間有愛。有誰是為了留下美名、為了讓人家知道、為了讓人家感謝而冒著危險去做好事呢?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3
作者:孔令燕(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從一朵晶瑩、素潔的雪花開始,從一聲純凈、溫暖的童聲開始,從一株昂揚、蔥綠的春芽開始,2022年北京冬奧會來到了我們身邊,并陸續贏得各方的首肯與點贊。
在這承諾、肯定、信任的背后,驚艷、唯美、行云流水的開幕式背后,智慧、現代、環保的賽場拔地而起的`奇跡背后,英姿颯爽、奮勇拼搏的幾代冰雪健將的榮光背后,還有其他無數與北京冬奧相關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人一事的背后,凝結著無數參與者的心血汗水與傾情付出。他們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傾盡心力為北京冬奧記錄著、見證著、歌哭著,她就是長篇紀實文學《中國冬奧》(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孫晶巖。
在中國作協和北京冬奧組委的支持下,孫晶巖從2017年中國申辦冬奧成功之后開始,歷時5年,走訪國內外多個城市,面對面采訪200余位與冬奧會相關的各界人士,全景記錄了北京冬奧會從醞釀、申辦到籌備充滿曲折與挑戰的歷程。作品通過豐富真實的事例和人物,立體、生動地書寫了京冀兩地三大冬奧賽區的建設奇跡,弘揚幾代中國冰雪健將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更呈現出新時代的中國續寫奧運輝煌的決心與實力,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作為時代生活的記錄者,作家的心胸情懷決定著一部文學作品的品質與價值。作家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生活中,在身邊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節點面前,應該保持敏銳,并付諸行動,自覺擔當時代的書寫者與記錄者。孫晶巖就是一位與時代共振、具有使命擔當的記錄者。她擅長駕馭時代進程中的重大題材,堅持“報告文學要有宏大視野”的創作理念。她創作《中國冬奧》的初衷和記錄冬奧籌備歷程的重點,是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有活力、有實力的中國形象,是希望能真實記錄冰雪運動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促進。她關心北京冬奧會為全人類發展進程注入了什么樣的積極力量,她關心冬奧會這場文化盛會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什么樣的契機,她關心北京冬奧會究竟給賽場所在地的普通人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正是作者的家國情懷,使整部作品呈現出文學反映時代重大進程的及時性和前瞻性,從各個角度對中國冬奧的歷程進行了記錄與謳歌。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后那些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更感受到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有中國國力的支撐、有冰雪產業的發展、有與世界的融合。
從這部《中國冬奧》中可以看出作家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實踐。優秀的文學作品源于火熱生動的生活實踐,“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新時代的作家,需要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孫晶巖多年的寫作實踐,就是對人民和生活懷有深厚情感的例證。她說:“報告文學是行走的藝術,一定要用腳板子跑出來,要講究文學性,刻畫主人公的精氣神,弘揚真善美。”為創作這部作品,她在大雪紛飛的冬天,凌晨5點就起床趕往建設工地采訪;在零下20攝氏度的夜間,與張家口賽區的建設者們一起感受壯觀的雪場造雪,手凍得像胡蘿卜一樣通紅,眉毛、睫毛上都是霜,心里卻涌起對這些建設者的敬意與詩情;坐著綠皮火車,穿過漫長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訪,見到艱苦簡陋的訓練環境,為教練員、運動員的精神感動落淚。她寒來暑往、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到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跟蹤場館建設進展,前往黑龍江、吉林等冰雪運動強省探尋中國冰雪運動的拼搏之路,甚至奔赴歐美八個冰雪運動強國進行實地考察……目力所及,心之所系,是與冬奧相關的每一個群體,每一個人,從行政官員到國際友人、海外華僑,從建筑設計師、視覺藝術家、制冰師到工程建設者、一線工人、服務員,從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到志愿者、基層教師等,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意者,更有犧牲者,有世界冠軍,有無名英雄,更多的是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對這些采訪對象,孫晶巖堅持一種“心心相印的采訪”,在面對采訪對象和寫作時,她試圖“進入心靈、走入審美”,與采訪對象情感契合,相信“只有筆端常帶感情,才能寫出動人的文字”。也許正是這樣的創作信念和行動,使孫晶巖走進了冬奧建設者和運動員們的心,使她的作品有著濃烈的情感與人民性,扎實深刻、樸實動人。
作品通過生動事例和真情實感,寫出在北京冬奧的籌備、建設、備戰過程中,涌現出的一大批代表著中國實力和未來的中堅力量,他們是“雪游龍”“雪如意”“冰絲帶”“冰立方”等標志性場館的設計者和建設者,是代表著世界先進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科技精英、環保理念的實踐者,是冬奧賽場上展現出活力和希望的新時代中國冰雪健將。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場盛大的冰雪賽事折射著中國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國冬奧》以文學的真誠與情意,為北京冬奧會獻上一份特殊的禮物。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4
作者:艾亞瑋(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通訊作者:劉愛文(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建筑作為一種凝固的藝術,是美是丑并無統一標準。近年來,一些山寨抄襲、崇權炫富、貪大媚洋、獵奇求怪的建筑頻頻出現,引發的批評越來越多,成為老百姓眼中的“丑陋建筑”。人們對“丑陋建筑”的吐槽表明“丑陋建筑”對公共審美構成了冒犯。
黑格爾曾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歌德也說:“建筑所引起的心情接近音樂的效果。”建筑尤其公共建筑一旦建成,往往會長久地存在于城市空間中,既承載著人們對自身生存空間的審美思考,也會構建出新的審美環境,影響著社會的公共審美。
建筑是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圖為海星狀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資料圖片
“丑陋建筑”緣何花樣百出
好看的建筑各有亮點,丑陋的建筑各有槽點。縱觀各種“丑陋建筑”,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山寨建筑”,割裂建筑文脈,對著名建筑異地仿造,比如山寨版故宮、山寨版凱旋門等;二是“巨像建筑”,直接對一些故事中的人物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形象放大造型,如“巨型酒瓶”“巨型甲魚”“巨型地球”“巨型螃蟹”;三是“炫技建筑”,在設計和修建時,過度追求幾何構型的運用,致使建筑造型夸張;四是“混搭建筑”,將古今中外不同的建筑風格生拉硬拽混在一起,過于“求大求全求新”。
“丑陋建筑”屢屢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少數地方領導為了凸顯“政績”,干擾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搞出一些外形酷似知名景觀的山寨建筑。也有一些人為了擺闊炫富,砸錢造出外形酷似銅錢、金元寶的建筑,反映了他們拜金主義的價值觀。
此外,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成果被大規模地應用于建筑行業,某些建筑設計人員過分沉溺于技術設計,認為技術就是一切,極度推崇幾何形式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這類建筑的最大問題是設計跑偏或設計過度,讓建筑顯得極為突兀,破壞了周圍環境的整體美感,比如某地的一個藝術中心,從外形看像是建筑身上七零八落地插了很多筷子,被網友戲稱為“筷子樓”,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總讓人覺得跟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總之,“丑陋建筑”花樣百出,既折射出一些人美學知識的缺失,也說明權力和資本在公共建筑設計建造中沒有認真傾聽公眾的意見。另外,消費主義和建筑實踐的結合、崇權媚洋價值觀的影響、嘩眾取寵浮躁心理的作用等,也都助推了“丑陋建筑”的不斷涌現。
建筑的“表情”影響著人們的心情
從表面看,建筑建在什么位置,建成什么式樣,只需投資方與設計方達成一致即可,建筑是美是丑與他人無涉。然而,建筑設計并非完全屬于私人領域。廣義的建筑設計涵蓋室內設計和外部設計。室內設計怎么進行空間布局、如何配置色彩,完全是私人領域的事情。可作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建筑的外部設計決定著建筑的美丑,也會影響到城市的形象。
一個建筑一旦建成,不管你喜不喜歡,它都在那里。不同的建筑會傳達出不同的意境:宗教建筑充滿神秘、宮殿建筑充滿威嚴、居住建筑私密而溫馨,這些都是建筑的“表情”。建筑的“表情”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觀感和心情,所以說建筑與公共審美存在著緊密聯系。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與人相處如此,與建筑相處亦如此。建筑的美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公共審美。精美的建筑是城市的亮麗風景線,裝點著城市的外在形象,傳承著城市甚至國家的文脈。我們看到斗獸場,就會想到古羅馬;看到巴洛克建筑,就會想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看到榫卯結構的木構建筑,就不由自主地贊嘆中國古人的智慧。這些流傳至今的優秀建筑其實是承載民族敘事的有形容器,無聲地向世人訴說著本民族的歷史文化。
與之相反,“丑陋建筑”造型浮夸,比例失衡,結構繁復,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散發著崇權媚洋拜金的惡俗氣息,既有礙觀瞻,也不夠實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丑陋建筑”是城市的傷疤而非勛章。由于社會負面評價極為強烈,有些“丑陋建筑”剛建成沒多久又拆除,造成巨大浪費。此外,“丑陋建筑”還會對公共審美造成傷害。比如,有的建筑外形丑陋,不管設計者如何解釋設計初衷,人們都不買賬,因為只要看到它就會產生心理不適。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有句名言:“醫生們可以掩埋掉他們的錯誤,但建筑師不得不和他們的錯誤生活在一起。”實際上,跟這些錯誤生活在一起的又何止建筑師?由于種種原因而產生的“丑陋建筑”,對公共審美造成的傷害會伴隨“丑陋建筑”長期存在。
為建筑注入文化靈魂
針對“丑陋建筑”頻現的現象,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嚴禁建設“丑陋建筑”。這提示我們,任何建筑在設計建造時都應充分考慮公眾的觀感,切不可為了滿足設計方或投資方的一己喜惡,而忽視對公共審美造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建筑大師何鏡堂曾說:“我們應把社會的大效益放在首位,建筑師應以整個社會為最大業主,這應該是每一個建筑師的追求。”從審美的角度看,以整個社會為最大業主就要在建筑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堅持建筑的公共審美價值,發揮建筑的審美教化功能。具體而言,要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殿堂級設計大師約翰·波特曼有句名言:“建筑的實質是空間,空間的本質是為人服務。”優秀的建筑應當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并尊重公共審美,而所有的“丑陋建筑”都未認真考慮民眾的審美需求,其實質是在肆意踐踏公共空間。
第二,堅持協調至上原則。建筑設計應當注重形式與功能相協調、實用性和審美性相協調、建筑與周圍環境和城市風格相協調。比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的設計就很好地體現了協調至上原則,既充滿藝術性,又注重功能性,貫通東方與西方、現代與未來。
第三,堅持彰顯文化特色原則。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公眾呼喚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內涵、有歷史積淀的建筑,建筑設計應體現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品格。被譽為“半部江南園林史”的蘇州博物館之所以成為傳世建筑,就因為操刀的建筑大師貝聿銘祖籍蘇州,深受家鄉文化影響的他,在設計蘇州博物館時,采用了白墻黛瓦的江南園林風格,注重山水交融的意境設計,凸顯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這一成功案例告訴我們,唯有深入挖掘,潛心提煉,讓建筑弘揚文化,讓文化映照建筑,建筑才會更有生命力。
總之,在人類藝術中,建筑最具形式感,是形式美感與功能美感的統一。我們應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為建筑注入文化靈魂,使其真正成為我們身體和精神棲居的詩意家園。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5
日前,由優酷、開心麻花攜手打造的2022年第一檔喜劇綜藝《麻花特開心》上線。在此之前,《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象牙山愛逗團》等喜劇綜藝已在熱播。這些以“人際關系”為主打內容的喜劇真人秀,似乎喻示著喜劇綜藝已孵化出新的樣態。
一段時間以來,喜劇綜藝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合家歡綜藝為代表的電視喜劇綜藝;另一種是以類型綜藝為代表的網絡喜劇綜藝。
傳統的合家歡綜藝主要通過具有普適性、不需要特定知識儲備的笑料、包袱、感官刺激炮制“快樂”,欣賞門檻很低,老少咸宜。2016年,合家歡綜藝達到高潮,代表節目《歡樂喜劇人》第二季的收視率和最高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79%和3.67%。但由于資源過度開發、觀眾審美疲勞等原因,從2017年開始,合家歡綜藝節目開始逐漸減少,雖然老牌合家歡綜藝喜劇節目一直試圖推陳出新,卻始終盛況難現。
隨著互聯網視聽平臺的崛起,受眾開始呼喚更具“網感”的喜劇綜藝表達,以類型綜藝為代表的網絡喜劇綜藝開始同以合家歡綜藝為代表的電視喜劇綜藝分庭抗禮,前者的發展勢頭甚至開始超過后者。
新崛起的網絡喜劇綜藝深耕垂直細分領域,主打特定表演類型,如辯論、脫口秀、小品、情景喜劇等,語言風格鮮明、節奏明朗輕快,話題內容接地氣、易共鳴,表達方式新穎活潑,契合了早期互聯網野蠻生長下全民參與的網絡環境,同時一些包袱、笑料也不再面向所有年齡層,而是進行個性化定制和精準推送。品類更加集中、目標受眾更加清晰的網絡喜劇綜藝,很快在各自目標受眾群中收獲一批擁躉,如《奇葩說》《吐槽大會》等甚至突破圈層,引起了現象級的討論。
即便如此,喜劇綜藝領域再也沒有出過一檔能在各圈層中均獲得相當量級傳播度、關注度、討論度和認可度的節目。這無關綜藝模式,只跟節目能否精準把握觀眾需求并在表達上有所創新有關。仔細觀察近年來的爆款喜劇綜藝,不難發現它們有兩個鮮明特征:一是在喜劇作品中觀照生活、在生活中反哺創作,比如用鮮活的情境諷刺視頻網站不合理收費,或以靈動的語言再現生活中的選擇困難、社交恐懼等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尷尬、窘迫;二是對“人”有一定深度的挖掘,能在互動和段子中展現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的復雜思想,比如在《吐槽大會》中,吐槽者和被吐槽者之間的言語交鋒會產生“化學反應”,這就彌補了傳統喜劇創作的一大短板——觀眾的快樂不可持續,尤其是因為結構設計或感官刺激引發的生理性快樂很難在同一個段子中反復獲得——賦予段子更豐富的內涵,觀眾能反復咀嚼,甚至在笑過之后能有所收獲。
換言之,成功的喜劇創作最底層的邏輯是不將創作與生活分割,將“人”作為喜劇創作的核心而非笑點。類型綜藝和合家歡綜藝或許不難做到前一條,但它們至今依然受困于單元劇式敘事的弊端——重“技”輕“道”,以笑點為中心,很難在對“人”的挖掘上有所突破,可“人”尤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恰是當下喜劇觀眾內心最微妙的“癢點”。
互聯網時代,媒介雖然發達,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情感交流反而少了,使得人們對溫暖情感的需求倍增。優質的喜劇節目能夠彌補人際交流的缺失,能夠滿足人們情感的需要,能夠為社會托起向上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從2020年開始,喜劇綜藝逐漸開辟出全新的內容賽道,產生出全新的節目類型。開心麻花的喜劇團綜《麻花特開心》就是這一新型喜劇綜藝的代表。
顧名思義,喜劇團綜是一種喜劇團體(團隊)共同創作的喜劇綜藝節目。它更注重展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在接近真實生活的狀態下展現自然的幽默感。當然,要實現這些目標,通常需要參與的演員有一定的有辨識度和觀眾基礎,還需要嘉賓之間能流暢互動。
過去這些年,開心麻花團隊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積累了一定的觀眾基礎。當沈騰、馬麗、常遠等開心麻花團隊的喜劇演員走下舞臺,以真人秀的方式體驗從生活中改編的故事,并用他們獨有的喜劇天賦,創造出帶有真情實境的喜劇綜藝,他們不僅給觀眾帶來了“開心”,還用共情打開了觀眾的“心”。
《麻花特開心》等新型喜劇綜藝,贏得觀眾依靠的不僅僅是團隊自帶的流量和節目的笑點,還有“讓每個普通人都能更開心一些”的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喜劇演員走下舞臺,走進生活,走近觀眾,聚焦親子關系、返鄉創業、非遺傳承等現實話題,還吸納普通群眾參加節目創作,這就打破了戲劇舞臺上長期很難打破的“第四面墻”,讓觀眾在笑聲中產生共鳴,甚至笑中帶淚,在笑聲中成長。或許這就是“喜感”真正的價值或者說喜劇的“力量感”。
總之,喜劇創作的底色是生活。喜劇依賴舞臺,也可以沖破舞臺。優秀的喜劇作品可以讓觀眾從不同側面看到他們所經歷過的生活、忽略了的生活、從未想過的生活、渴望與向往的生活。新的時代環境下,如何適應觀眾的審美取向并引領觀眾的審美趣味,如何讓作品與生活共振,是喜劇創作面臨的現實問題。喜劇創作者應走出創作的舒適區,走進生活的深水區,在全新的語境下用喜劇抒寫當代中國人繽紛多彩、紛繁復雜的生活。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6
古今中外的藝術無不因時而興,乘勢而變,與時代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說:“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回首中國電影史,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積極投身到抗戰救亡的時代洪流中。戰后,一大批銀幕佳作以其深刻的批判現實主義力度和民族化的電影語言完成了對時代的忠實紀錄。新時期,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各領風騷,開創了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實現了與世界電影接軌。21世紀以來,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和新生代電影不斷拓展其創作的內涵與外延,形成了中國電影的多元繁榮局面。可以說,中國電影一直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時代性離不開民族性,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真正偉大的藝術一定深扎在本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而不是一味地仰人鼻息,東施效顰,成為西方藝術的移植版。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文化傳統、價值體系和道德規范。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只有扎根腳下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地氣、增底氣、注生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前些年,少數作品的確存在著脫離本土脫離民族文化的“去中國化”傾向,一味按照好萊塢工業標準和類型化套路,極盡鋪張奢華之能事。然而,這些呼聲虛高的電影在國內外市場和輿論上遭遇雙重慘敗,證明這個世界并不需要第二個好萊塢。
作為一種舶來藝術,草創時期的中國電影在相當一段時間里,一直處在對域外電影的模仿中,然而,早期的電影人并未放棄對電影本土化、民族化的探索和追求。1923年,《孤兒救祖記》就已在故事內容和主題設置上,擺脫了對西方電影的因襲模仿,成為中國電影民族化的里程碑式作品。此后,《神女》《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芙蓉鎮》《霸王別姬》等一大批杰作星光燦爛,深度反映中國現實又融合了本民族文化審美傳統,能與世界電影史上的任何優秀電影相媲美。可見,只有將鏡頭切入到生活的最前沿,從傳統文化的酒缸中浸泡出來、帶著濃厚本土風味的電影才能傳之久遠,青史留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中國文化歷來推崇“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新。要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系,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
用宏大視角記錄歷史,歌頌時代一直是中國電影的光榮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諸多電影人用鏡頭或記錄或書寫著美好中國,用銀幕禮贊偉大時代,涌現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流浪地球》《金剛川》《奪冠》《你好,李煥英》《長津湖之水門橋》等一大批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彰顯了電影創作的本土特色與文化自信,呈現出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的良性生態格局。未來,中國電影還需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深挖細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不斷提升創作質量,提升電影文化品質,藝術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精神。在中西合璧、融會貫通中,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體現中國美學精神的電影精品,呈現給全世界觀眾。
(作者:王昱坤,作者單位:武漢大學藝術學院)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7
2月11日,“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暨第22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北京文化周精品劇目——冰上舞劇《WE ARE ONE》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該劇由花樣滑冰世界冠軍龐清、佟健領銜主演,眾多花樣滑冰小隊員參與表演。
《WE ARE ONE》以“賽前選拔”為主線,圍繞“傳承與希望”主題進行創排,展現了一代冰雪人帶領熱愛花樣滑冰的青少年們不斷挑戰自我、奮勇爭先、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呈現出新一代花樣滑冰運動員的青春活力。該劇演出時長90分鐘,觀眾可在劇場內近距離欣賞到頂尖花樣滑冰選手的表演,堪稱一場花樣滑冰的視覺盛宴。
該劇主演龐清、佟健,退役后沒有離開他們熱愛的花樣滑冰事業,而是將自己的夢想延伸到了更為廣闊的舞臺,繼續傳播推廣花樣滑冰運動。佟健表示:“正值北京冬奧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北京。我們為賽場上的運動健兒加油助威,也希望在賽場外用原創冰上劇目、用百分百投入的演出,表達我們對冬奧會、對中國冰雪運動的深厚情感,吸引更多人關注花樣滑冰運動。”
據了解,為完成劇場內極速制冰的任務,中國制冰團隊攻克重重技術難關,48小時內在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搭建起300多平方米光滑潔白的冰場,是中國冰上劇目的首創。
“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暨第22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以冬奧為主題、以體育為紐帶、以文化為承載,通過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電影展映、城市活動和慶典活動5大板塊,以“線上+線下”的形式,為觀眾奉獻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場展演活動,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呈現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吸引了社會公眾廣泛關注。在表演藝術板塊中,北京、河北、上海、吉林、青海5個省(市)的優秀藝術團體舉行了冬奧主題文化周,展示了各自的藝術特色及冰雪文化。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8
本報電(聞逸)為弘揚剪紙文化,蔚縣剪紙十二生肖娃娃迎冬奧數字藏品近日上市。
該數字藏品將十二生肖年畫娃娃與冰雪運動項目結合,用靈動的剪紙演繹12生肖萌娃參與冰雪運動的場景,非遺特色鮮明。同系列剪紙作品還曾在相約北京2021/2022系列測試賽(張家口賽區)中作為獲獎運動員伴手禮,向世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該系列作品由剪紙藝術家、河北蔚縣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高佃亮創作。他表示:“蔚縣剪紙講究心手配合,刀隨心動。刻的過程也是注入自己思想的過程。有了思想,刀下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作為全國唯一一種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蔚縣剪紙重刻更重染。高佃亮大膽吸收中國水墨畫和中國工筆畫創作手法,增強了剪紙的藝術表現力。有收藏者表示,這套十二生肖娃娃迎冬奧作品呈現出紛繁艷麗的視覺效果,為冬奧會增添了多姿多彩的色彩與春來回暖的喜慶氛圍。
據了解,蔚縣剪紙起源于窗花,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刀工精湛,色彩對比強烈,鄉土氣息濃郁,是一項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剪紙技藝。如今,蔚縣剪紙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文化禮品、旅游紀念品和藝術收藏品等,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邁向世界。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19
今天的“小栓子”一騎絕塵!
在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大跳臺比賽中,即將年滿18周歲的中國小將蘇翊鳴表現神勇,決賽前兩輪以完美發揮奠定勝局,奪取金牌。自此,蘇翊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冬奧會冠軍,也是冬奧會歷史上最年輕的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獎牌獲得者。
祝賀蘇翊鳴!這是他獻給自己最好的成人禮!這也是送給全國人民元宵佳節最好的禮物!
這枚金牌,分外閃亮。這枚金牌的獲得,意味著中國代表團本屆冬奧會金牌上升至第六枚、獎牌上升至第十二枚,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已創造歷史新高,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枚金牌,來之不易。在昨天的資格賽中,蘇翊鳴在第三跳中落地失誤,讓觀眾不無擔憂,他在決賽中還有底氣挑戰極限動作嗎?“明天大家肯定會看到我最難的那個動作”,蘇翊鳴資格賽后的自信宣言,既有豪情,又有霸氣。今天的完美呈現,就是響亮回答。無懼壓力,專注比賽,要做就做最好,這就是蘇翊鳴!
無獨有偶。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谷愛凌奪得銀牌,她在這場“神仙打架”的比賽中,展現的大心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第一跳排名并不領先,第二跳出現嚴重失誤,成敗系于第三跳,谷愛凌“釋放了所有的能力”,展示強大自我,真可謂“小小年紀大心臟”!
谷愛凌在本屆冬奧會比賽時所展現的輕松狀態,讓人看到她心態極佳。無論做出招牌的比心動作,還是表演可愛的眨眼動作,無論做鬼臉還是邊吃餡餅邊等成績,進入公共視野的谷愛凌,積極樂觀,活潑可愛,有一種舉重若輕的特質。
競技比賽中,要戰勝對手,必先戰勝自己。巔峰對決,哪個運動員沒有壓力?有的運動員越挫越勇,善于自我調適,將壓力拋之腦后,以極佳表現實現逆風翻盤,就在于抗壓能力強。
在本屆冬奧會上,中國健兒所展現的抗壓“氣質”,為人贊嘆。從“比完一場丟掉一場,從零開始”的徐夢桃,到“都來家門口了還慣著誰啊”的高亭宇,再到“把資格賽當作決賽來比”的蘇翊鳴,都讓人看到,他們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競技水平,還擁有一顆大心臟。敢打敢拼,拿出看家本領,才能展現最好的自己;無懼壓力,盡情投入,才能真正享受比賽。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通過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把我國冰雪運動特別是雪上運動搞上去,在3億人中更好推廣冰雪運動,推動建設體育強國。”
如今,“在3億人中更好推廣冰雪運動”的愿望已經實現,中國健兒在本屆冬奧會上的優異表現,既展現了中國代表團的強大實力,也有助于我們更有信心把冰雪運動搞上去,更有決心建設體育強國。同時,中國健兒的優異表現,還能提升冰雪運動的魅力,更好弘揚奧運精神。
逆風飛翔,每塊獎牌都閃閃發亮。對于中國代表團來說,創造我國冬奧會歷史最好成績,并不是終點,而是自我激勵的節點,砥礪奮進的新起點。堅定信心、超越自我,展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繼續保持良好勢頭,中國健兒將一次次刷新歷史,書寫新的更大榮光!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20
北京2022年冬奧會多項比賽激戰正酣,運動員在賽場激情飛揚,冰雪運動掀起了人們從未有過的高漲熱情。與此同時,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憑借憨態可掬、可愛呆萌又充滿科技感的外表成功出圈。自冬奧會開幕以來,冰墩墩頻頻登上熱搜,火爆全網,可謂“一墩難求”。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得到奧運吉祥物,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廣告有限責任公司、新華網、中國青年網、光明網聯合承辦的“冰雪寄語”書信中國文化傳播活動,特意準備了100份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郵冊,以及福虎獻瑞中國生肖郵冊作為活動優秀獎的獎品;同時,還為1000位幸運參與者準備了印有“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郵折。
目前該活動已進入評選抽獎階段。待評選抽獎回寄結束后,活動辦公室將擇期公布獲獎結果,舉行表彰活動。同時,獲獎作品還將擇優在媒體刊發并印制出版。
如果說對于冬奧吉祥物的渴望是人們對冰雪運動熱切追逐的具象表達,那么一份份冰雪寄語郵資套裝,就猶如一個個寄寓美好的“漂流瓶”,使原本相隔山海的人們共同譜寫浪漫的“冰雪奇緣”。(田盈盈)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21
“來世若有擇業時,再臥青燈古佛前”
郭相穎:守了大足石刻50年
公元3世紀左右,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藝術經西域傳入中國,又一路由北向南,最終在中國西南落下一筆重彩,形成始建于唐宋的重慶大足石刻。從寶頂山到北山,大足石刻以“五山”為代表。北山摩崖造像一號像“韋君靖碑”,清楚記錄著從唐末經五代到南宋幾百年的造像過程,大足石刻因而也被稱為“唐宋雕像的陳列館”。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5年,耗時8年的寶頂山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修復工程通過驗收,800多歲的千手觀音重煥新生,宣告這個國家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主體修復完工。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工程中,X光探傷、紅外熱像探測、三維視頻顯微鏡觀察等現代科技,首次在大型不可移動石質文物修復中應用。
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首任館長郭相穎,今年已經85歲。他37歲來到這里,從無水無電獨自守山,到見證成功申遺,陪伴大足石刻半個世紀。日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郭相穎說:“中國石窟寺保護70年,我在其中50年。酸甜苦辣都嘗過,十事九成無遺憾,來世若有擇業時,再臥青燈古佛前。”
中青報·中青網:你從什么時候開始與大足石刻結緣的?
郭相穎:1974年春天,我正式調到當時的大足縣文物保管所工作。當時整個文物保管所實際工作的職工,加上我只有兩個人。我一個人背了一個小鋪蓋卷,順著爛泥路到山上去,當地農民說“又來了個守菩薩的人”,還問:“聽說你是老師,現在來守菩薩,工資是不是要降級?”
那種情況下,我們自己也覺得確實有點“青燈古佛旁”的凄涼。周圍沒有住戶,條件艱苦,每天要擔起水桶,到有清水的地方去接水。如果我一天能夠挑到4桶水(約200斤),就很滿足了。有時候早上洗臉的水,還要留到晚上洗腳。吃飯的柴米油鹽,都要自己從城里背上山。
但是很怪,我上山后從沒有見異思遷,我就“生根”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石窟的藝術感染力。我年輕的時候喜歡畫畫,上山一看石窟,哎喲,那么多精美的雕塑!盡管生活艱苦,要自己種地煮飯,就都不在話下了。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國內石窟保護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什么?
郭相穎:石窟藝術本來是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的,而石窟在中國之多,現在的數量說不定比印度還要多。我搞了一輩子石窟保護,我們確實是“國寶不少、欠賬太多”。現在正在逐漸加大對這方面的保護,一方面是經濟條件、技術條件,另一方面是指導思想。
現在我們的經費比過去多,科技比過去好,材料也比過去豐富,但我認為至今還是短板的一點是石刻的風化——(石刻)面積又大又廣,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石窟藝術跟保存在博物館的藏品大不一樣,它是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如果你用純粹的庫房管理、陳列式的保護手段,遠遠不夠。
中青報·中青網:此前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的修復引發過爭議,你怎么看?
郭相穎:補胎(補塑胎形——記者注)、貼金、彩繪……這個工程整整花了8年,其實很長時間是指導思想的辯論、確立的過程:該不該補胎?該不該貼金?該不該彩繪?反對的人不少,但我覺得這個工程是成功的。
現在我們提倡修舊如舊、保持原貌。什么叫原貌?哪一天的原貌?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有現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文物工作者陪伴它的時間也短得很。其實(石窟)從古到今都在貼金,只不過它剝落了、殘缺了。我們應該從歷史的根源上去考察什么叫原貌。
所謂的化學保護,確實可以讓掉粉、掉小石子(速度)減緩,但是太容易失效了,保護時間短,而且對石胎有影響。在沒有成功的辦法之前,我是主張用傳統材料,這些東西成本不高,對本體沒有什么損害。
當然,這是有條件的。根據有關材料,根據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做出方案,經過審批以后,高質量的工程隊對典型作品進行一定的貼金、彩繪,我認為是有好處的。過去用竹簽、黏土、木棍、生鐵,很容易腐朽,現在有一些新材料,我覺得也應該引進,至少可以思考。
這個修復工程也培養了人才。貼金本來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民間工藝,只是這幾十年斷了,所以我們得重新培養人。
中青報·中青網:現在參與大足石刻保護、研究的年輕人多嗎?
郭相穎:現在我們研究院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那簡直多得很,他們受的教育比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好得多。
他們在大學學的是一些普遍的知識技能,到了某一地方,必定還有那個地方特定的內容。所以當年,凡是有大學生來,我首先就讓他上山。我說:“你先上山去,把你工作的對象認清楚了。”這個做法現在也繼承了下來,新來的同志會去文物點,親身體驗怎樣保護文物。
我常常給年輕同志講一個我的人生體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板凳要坐十年冷,你要踏踏實實去做。搞文物工作,有時候查資料、查文獻,一個字就耽擱你一兩個月,要切忌煩躁。
從事文物工作是很自豪的事情。文化自信,我們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傳播歷史文化不僅啟發他人的智慧,還提高了我們自身的智慧。我們這一行,是把“老古董”變成“新文化”,我是把文物工作當成歷史課的第二課堂來對待。
中青報·中青網:你最近參與錄制文化綜藝《萬里走單騎》第二季,感受如何?
郭相穎:單霽翔同志本身很專業,用他的精力和智慧,把世界遺產級的文物單位帶動起來。文物對于文化自信很重要,要曉得古代是什么樣,就必須要學古代的歷史,必須要用文物來證實。《萬里走單騎》已經播出了,我也看了,這個節目很接地氣。
中青報·中青網:文博工作者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年輕人走近古代文化?
郭相穎:在歷史文物面前,年輕人或者非本行的人去接觸它,都有一個“時代差”。要讓古代文化被現代人接受,第一,要當好“翻譯”,要把古文變成白話,讓古代文化和現在的文化對接,講解因人而異,使觀眾能夠順利地理解他們觀察的對象。
第二,講解要風趣、不死板,而講解者自己心里又要明白知識傳授才是目的,不是嘻嘻哈哈笑一聲就了了,要讓年輕人覺得有知識沉淀。
【2022人民日報時評作文素材】相關文章:
2017高考作文時評類寫作素材12-03
高考時評類材料作文寫作指導02-27
高考作文指導:時評類作文寫作技巧04-08
人民日報立春創意說說(精選65句)01-26
2017年高考作文指導:時評類立意訓練03-05
高考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素材04-13
2022年中考寫作素材01-17
有關競爭中考作文素材-中考作文素材01-14
高考作文素材:社會熱點素材07-25
哲理作文素材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