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
一、雙減提出意義
“雙減”直接限制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規模,縮減了其進行課外培訓的時長,對校外培訓機構而言可謂是影響巨大。然而,治教培機構易,治教育焦慮難。正如許多家長所擔憂的,如果學生沒有在學校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沒有改變現有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教育領域內的“劇場效應”就不會消解,對培訓的需求很可能還會通過其他手段滿足。
守住學校這一主陣地就是守住“雙減”的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能將“雙減”落實到底。
二、雙減的社會影響
“雙減”政策的實施,讓教育行業大洗牌,大浪淘沙下,不少培訓機構紛紛轉向。家長們在長出一口氣的同時,還有一部分人有點樂不起來了,那就是師范生以及剛考下教師資格證的“小白”們。相關人士表示,近幾年“教師崗”備受推崇,以至于教資考試的熱度也不斷攀升,不少人覺得即便不去公立學校任教,在教育培訓機構當個老師也是不錯的。“雙減”政策來臨,或將使教資考試出現短暫的降溫現象。
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全國各地都相繼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從嚴管理校外培訓機構。但還有一些網友擔憂,政策到基層是否會走樣?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是否會摻雜學科類培訓?這些問題都需要給出明確答案。
三、“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1
國家教育部明確指出: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的出臺,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廣大人民群眾追求優質教育的熱切期盼。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既要不折不扣落實“雙減”政策精神,又要提高教學質量,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那么,“雙減”政策下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建議以下五項措施進行探索。
一、深化教學教研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要深化教學教研改革,探索構建基于“減負”與“提質”并舉的教學教研機制,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強化教學管理,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課程,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要積極推進教學創新,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改進和創新教學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促進課堂教學融合創新,靈活運用優質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和深度學習,摒棄灌輸式、機械式教學模式,注重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強化教師職責擔當。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端正功利心態,強化職責擔當,堅持在課內布置作業,指導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并認真分析學情和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靈活布置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學校要定期組織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
三、健全作業管理制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學校要建立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教導處的組織管理作用,制定作業管理細則,實行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標,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同時,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要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加強對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對教師的作業設計與實施給予指導。要加強日常作業、學期作業、單元作業的整體設計研究,倡導教師設計拓展式、體驗式、項目式的作業,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四、優化校內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多樣需求。
教師要因地制宜推行課后服務,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要。學校應提供基本托管,實行彈性離校。在課后服務中,要優先安排作業指導,使學生基本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要為學困生進行輔導與答疑,為優秀生拓展學習空間。此外,要統籌協調各類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
五、加強家校聯系溝通,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雙減”之下,家長們的選擇各有不同。無論學校承擔多少責任,無論孩子在學校里學多久,孩子都是有個性差異的,接受能力不同,仍需要來自家庭的關心與引導。如果家長因為“雙減”而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那其實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因此,教師要加強家校聯系溝通,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在家里良好的學習習慣。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2
今年秋季正好是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的第一個學期。那么,雙減政策指什么?落實雙減的同時要加強的五項管理又具體是哪五項呢?帶著疑惑,我認真查閱了相關信息: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簡稱雙減,而五項管理包括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這五個方面。對于處于義務教育階段成長中的孩子與焦慮下的家長來說,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勢在必行,是一個好消息。而對于我們義務教育學校和教師而言,既要不折不扣落實雙減政策精神,又要保證教學質量,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雙減之下家校該怎么做呢?我聯系最近的教學實踐想到了以下幾點:
一、減負不減教學質量
首先,我認為雙減之下要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課程,做到應教盡教。要積極推進教學創新,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改進和創新教學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課堂教學融合創新,靈活運用優質教學資源。比如,我校的智慧課堂就可以分享視頻微課教學資源,方便學生課下進行拓展學習和深度學習。創新日常課堂模式,注重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健全作業管理制度
目前我校已經進一步完善了作業管理細則,實行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標,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同時,我認為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可以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眾人拾柴火焰高,對教師的作業設計與實施給予指導。加強日常作業、學期作業、單元作業的整體設計研究,倡導教師設計拓展式、體驗式、項目式的作業,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家校溝通培養孩子好習慣
暑假初期雙減政策還沒頒布時,我們班有不止一位同學報了輔導班,孩子寫輔導班作業也不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閱讀打卡。如今雙減之下,家長們的看法也是各有不同。然而,無論學校承擔多少責任,無論孩子在學校里學多久,孩子都是有個性差異的,接受能力不同,家庭正確的關心與引導還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家長因為雙減而對孩子的學習過于焦慮,那反而害了孩子。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溝通,結合五項管理,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在家里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家長建立良好親自關系,攜手托舉孩子健康成長。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3
11月3日,在校會議室觀看了中國教育學會在河北保定舉行的“初中教育校園行”啟動會。一場又一場關于“雙減”的專家講座,聽后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反思一:如何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對于一所學校來說,教學質量才是核心,是靈魂。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老師們多鉆研教材教法,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對于緩解家長和社會焦慮,這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作為一線的教師,需要走進教材,了解教材,從深層去剖析教材,搞清楚教材的內在邏輯,各環節的聯系,思考編排的意圖,閱讀解析單元語篇,把握局部細節,反思怎么去體現以德育人理念。還要去閱讀學生,分析學情,掌握學生的認知,怎么更好的讓學生去自主、合作、探究。
反思二:如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教育部將“作業管理”作為“五項管理”的重要內容,根據此次“雙減”工作提出的作業管理機制、作業總量、設計質量、完成指導等方面的要求,任艷玲老師提出老師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科學合理的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質量上下功夫,作業量減了,但是育人的質量要提上去。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的質量上下真功夫。學生作業要達到鞏固或者提升的效果,不是為了作業而作業。要強化教師職責,切實減輕家長負擔。
毋庸置疑,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首先要改變作業布置。精選作業,求質限量,做到教、學、評一體化,實現“作業”的檢測反饋價值。如此一來,絕不是隨意一份試卷、一套練習,規定時間上交而已。課堂學什么就練什么,作業精細直指學生易錯點,通過作業梳理,意識到思維困點。 作業布置,還要各學科溝通融合,相互兼顧。不能各自為戰,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學校層面有要求說明,班內要有明確時間分配。 作業布置,還要反向課堂要質量,節約課堂時間,40分鐘的課堂,需提升教學有效密度。
反思三:如何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開展課后服務,一直是我校的傳統。但現在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優化課后服務,如何做到與中考的銜接?
學校開展課后服務,以主題探究為引領,以項目學習為抓手,以跨學科整合為基本策略,關注學生理解力的發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去實驗、挖掘、掌握知識并學以致用。我校的“學科+課程體系”就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課后服務體系,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通過一天的認真學習,老師對“雙減”政策有了更深的感悟:作為一名老師,這個意見的出臺非常及時,對于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也讓自己做一個快樂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讓教育回歸到更本真的狀態,使我們每個教育人的初心與堅持。同時,“雙減”對老師、學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走在“雙減”的路上,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4
作業是教學中的一部分,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拓展和延伸;作業是學生思維發散、提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其實,課前的預習和課堂上的聽講只能讓學生聽懂知識點,但是要真正會用還是要依靠一些相應的練習。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孩子們寫作業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今年暑假出臺了雙減政策,其中就提到了減少寫作業時間,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作為一名老師,要不停地根據時代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教師。于是,學校組織全校老師認真學習了國家相關政策,我們學習并反思自己。
我認為首先要計劃好作業的量以便控制好時間。之前在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時候有學到,寫作業時間在適當的范圍內越長越好,但是超過了這個范圍,就會降低學生學習效果。人的專注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一直陷入一個狀態反而會適得其反。試想一個孩子,他放學回到家只能做三個小時的作業,就困得不行了,但是非得讓他超時完成,他的注意力變得低下,不僅學習效果不好,還會影響整個人第二天的精神狀態。
其次,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因而他們每個人所學習的進度、程度也是不同的,老師在作業方面不能一視同仁,要做到低起點、小跨步、上臺階。尤其是語文學科,語文不僅來自課堂,也來源于現實生活,然后再運用于現實生活,這就是所說的學語文,用語文。老師要切實改變知識再現、機械訓練、模仿重復的單一的傳統作業形式。這時候便不得不提倡分層作業。
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一二年級放學后不布置書面作業,所以要在練在平時,注重基礎,作業要符合國家對素質教育的要求,正確把握作業的'難度、數量,做到基礎扎實訓練,不機械重復。一年級正是學拼音的時候,要以讀一讀,背一背為主,在拼音字形上,盡可能以擺一擺,捏一捏的趣味形式呈現,這樣可能會有趣得多,而且更方便學生識記。體現梯度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把積累生字詞放在閱讀中,放在平時,通過制作漢字小報的形式將知識進行一次整理。
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盡相同。我們要給予學生一些方法的指導。有的孩子不會進行錯題訂正,我們應該耐心去培養學生的訂錯習慣。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越開放的題目,恰恰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總之,我們在設計作業時要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科學地進行設計安排,又要做到合理。這幾個要素是息息相關的。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我們在探索著、實踐著。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5
為推進學校課程改革,深化落實中央“雙減”政策精神,加強教學管理,我進行了“雙減”政策的學習。下面,我淺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雙減”是指: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具體指:加強“五項管理”(手機、睡眠、讀物、作業、體質),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并將負擔提升到未成年保護法。“雙減”政策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這一規定直接體現了“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是“雙減”工作的指向之一。目前許多學校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既達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學生正常的休息、鍛煉和休閑的時間。因此,我們要布置分層次、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真正減輕學生負擔。
二、緩解家長育娃的焦慮之心 家長群體“望子成龍”的焦慮心態促使學生們苦學不止。總會有家長們采取“非正規行動”給孩子們施加學習壓力。“一對一”家教所衍生的壓力以及所花費的成本。因此,實施“雙減”政策,家長應當是主要教育對象。一方面,通過全面取締不正規的不合理的校外輔導手段;另一方面,還需要著力凈化網絡空間與社交環境,消除網上惡意渲染焦慮的負面言論。通過營造公開、公平、相對輕松的家庭教育環境,從整體上緩解家長群體的焦慮。還是要依托“家校共育模式”,拓展家校溝通渠道,讓家長能參與學校教育,讓校方能幫助家長釋壓,避免盲目尋求課外輔導幫助。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雙減背景下的家長會發言稿(通用6篇)12-09
雙減政策下小學教師的發言稿12-14
雙減背景下小學家長會班主任的發言稿范文(精選6篇)12-14
雙減的發言稿12-14
雙減背景下家長會老師的發言稿(通用6篇)12-15
雙減背景下家長會老師發言稿(通用6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