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特征: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1
教材簡介: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后,不忘父親的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由于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在閱讀時難以產生主動的情感體驗,加之文章要表達的中心非常明確,語言也較淺顯,六年級的學生閱讀基本無障礙,容易滿足于對文章淺層的了解。因此,如果不盡力填補文本的空白,增加課堂的厚度,就不會有學生們閱讀時心靈的積極參與,智慧得到挑戰的火花。
目標預設:
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激發學生對司馬遷的敬仰之情。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通過誦讀來感悟,內化語言。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讓學生帶著有價值的問題,走向同桌,走進文本,從而帶著自己的感悟走向現實。
設計思路:
抓住核心發憤,復習課文,導入新課抓住發憤,體會精神抓巨著,體會情感總結課文,了解人物拓展閱讀,升華體驗。課文的核心問題是: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司馬遷怎樣發憤寫《史記》?司馬遷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從而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PPT
教學課時:
二課時(第一課時要求讀通課文、理解字詞等,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司馬遷愛史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導入新課。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司馬遷愛史的原因是什么?
抓住課題回顧質疑做過渡: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司馬遷怎樣發憤寫《史記》?司馬遷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
二、抓住發憤,體會精神。
1、自由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合作探究上面三個問題,用筆做上記號。
2、交流討論(基本學路:我來解決問題,文中是這樣說的)
(1)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
電腦出示: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前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A、指導朗讀,讀出父親的殷切期望。
B、你從父親的囑托中知道什么?
C、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司馬遷在想些什么呢?
板書:不忘父命
(2)司馬遷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的?
電腦出示:一場飛來橫禍入獄受了酷刑。
A、將軍指李廣的孫子李陵將軍,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學生自學補充資料辯護受刑。從這個事件中,你認為司馬遷是怎樣的一個人?
B、就是這樣一位史官,他仗義執言得罪了權貴,被判入獄,受到宮刑。(學習補充資料——宮刑)
宮刑殘酷地摧殘了司馬遷的肉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倔的人格,從此,他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做男子漢了,這是司馬遷最大的恥辱啊!
(3)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電腦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A、司馬遷因_而悲,因_而憤。他真想_。
B、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引導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
介紹歷史上逆境中分歧而有所作為的例子:從前孔子周游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后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
C、引導學生說話:
司馬遷悲憤交加,一想到,就想血濺墻頭,但想到,又讓他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一想到,就想了此殘生,但想到,又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氣。最后,他想到了,所以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D、埋在心底的是個人痛苦和恥辱,留給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司馬遷寫史書一絲不茍,矢志不渝。
板書:忍辱負重
三、抓巨著,體會情感。
電腦出示:就這樣,輝煌巨著〈史記〉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1、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2、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的精神?(板書:堅持不懈)
3、你從那些詞語可以看出來司馬遷在堅持不懈地寫《史記》呢?
13年52萬字
4、整整13年發憤寫作,可文中寫得太簡略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太大了,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插圖和課文提供給我們的信息,展開豐富的想象,在下面選擇一組畫面,想象描述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作的。
1)冬天,大雪紛飛,寒氣逼人,司馬遷;夏天,烈日炎炎,蚊蠅亂飛,司馬遷。
2)在編寫《史記》的過程中,遇到某一個年代的人、事不太清楚時,司馬遷;當他的所作所為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遇到他人諷刺和挖苦時,他——。
3)白天,司馬遷;晚上,司馬遷。
4)司馬遷是不是只用了13年就寫出了《史記》?為什么呢?
(1)年輕時:努力讀書,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資料為寫史書打下基礎)
(2)父親死后:牢記囑托,每天都...。
(研究、閱讀、整理、查對,工作量大,非常辛苦,這是為寫史書作準備,這項工作司馬遷整整做了四年。)
老師在提供一個數據,60歲完成。
過渡:是呀,沒有司馬遷早年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就不可能有《史記》的誕生,沒有司馬遷的不忘父命、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發憤寫作,也不可能有《史記》的誕生。這發憤包含的
是他不忘父令、忍辱負重的寫作。讀最后一句話來體會他用自己的一生在寫《史記》。板書:生命鑄就
5、后人是如何評價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的呢?(學習補充資料)
⑴關于《史記》
魯迅先生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⑵關于司馬遷:他那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崇高的人格將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司馬遷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文學上,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為后人展示了一部規模宏大的社會變遷史,可謂輝煌巨著傳萬代。)
6、出示司馬遷像,面對司馬遷和他留給我們的《史記》,我們心中感慨頗多。讓我們一起讀出心中的真摯情感。(齊讀)
四、課文,了解人物
1、同學們,今天,我們是從發憤一詞走進了了司馬遷內心的,從發憤一詞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司馬遷。
2、總結板書,我從發憤一詞看到了()的司馬遷。
學生齊讀。
3、可以這樣說,沒有司馬遷,就沒有我們今天的輝煌巨著《史記》;沒有司馬遷,我們就不能很好的了解當時的歷史;沒有司馬遷,我們就看不到一種發憤的可貴精神。
五、拓展閱讀,升華體驗。
1、下面12個成語介紹了司馬遷的一生。
博聞強記家學淵源櫛風沐雨名山大川
挺身而出犯顏極諫飛來橫禍不白之冤
忍辱含垢大筆如椽鴻篇巨制藏之名山
2、感受司馬遷偉大的人格魅力,一個英雄形象,學習他剛強、堅韌、百折不撓的精神。讀詞。
3、課后多了解有關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
教師板書: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不忘父命
忍辱負重
堅持不懈
生命鑄就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借助資料,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寫書的精神。
教學難點:
從司馬遷身上體會生命的價值。
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資料
2、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這堂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第20課,齊讀課題《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2、再讀一遍課題,你覺得這個題目中哪個詞語比較重要?
3、你理解“發憤”嗎?可以給它找些近義詞嗎?
(二)新課
1、那好,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司馬遷為寫史記是怎樣努力的?自己讀讀1、2自然段,找出表現司馬遷勤奮刻苦的句子,做上記號,并在最能體現刻苦的詞語下面做上著重記號。
2、交流(多媒體)兩處“受父親……”“司馬遷牢記……”
(提示:“搜集”能否換成“收集”?為什么?)
3、齊讀這兩處,體會司馬遷的勤奮刻苦。
4、小結:從這兩句中,我們知道了,司馬遷為了能寫好《史記》,(板書:勤奮刻苦)做了充分的準備。由司馬遷四處游歷的求知過程,也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學的陸游的千古名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5、講到這兒,我不禁有個疑問,不知大家能否幫我解決,既然這兒寫了司馬遷如何勤奮刻苦的,那我們的題目不是可以換成司馬遷勤奮寫《史記》或司馬遷努力寫《史記》?而為什么用“發憤”呢?還有其他意思么?(還有在逆境中努力,不屈的意思)
6、現在我們就來看第3自然段,了解司馬遷在怎樣的逆境中怎樣發憤的?
7、點名讀第3節。
(1)怎樣的逆境?理解“飛來橫禍”“酷刑”
(2)對于司馬遷的遭遇課文中盡用了兩句話,后來我上網查找了當時的情況,我們來看一看(多媒體出示資料)
(3)自由讀,從這段歷史資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說什么?
(誠實善良、剛正不阿、蒙受了不白之冤)
(4)課文中的酷刑也就是這兒講的“宮刑”,什么是宮刑呢?宮刑是比死刑更為殘酷的刑罰,是所有刑罰中最卑賤的一種,雖不致要命,但他讓司馬遷像太監一樣不男不女,它讓一個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嚴,是一種奇恥大辱。這種恥辱往往令人難以承受,很多人會以死來結束這種恥辱。(多媒體出示)
(5)被處以宮刑后,教師讀
(6)看了這段話,你能用一些詞語來形容司馬遷此時的心情嗎?(痛苦、痛不欲生)
8、但是,同學們,此時司馬遷能死嗎?不能,為什么?你們聽,他的耳畔還傳來了這樣的聲音,(范讀父親臨終前的話)
9、對呀!寫《史記》是父親的遺愿,更是他的理想和追求。所以這時,他想:“(多媒體出示:想的內容)(自由讀)
(1)你能讀懂這段話嗎?反復讀。(死的幾種價值)
(2)怎樣是“重于泰山”?舉例。怎樣是“輕于鴻毛”?(舉例)“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要輕嗎?”怎樣死了?
(3)于是,司馬遷下定決心:強調“一定”
(4)后來,人們將這句話作為了司馬遷的名言:(多媒體出示:齊讀)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3
一、談話導入
1、讀題;
2、時間的車輪在永不停息地滾滾向前,2000多年過去了,許多人、許多物、許多事都已經煙消云散,毫無蹤跡,但是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卻永載史冊,被人們所傳誦。你知道,是司馬遷的什么在永遠感動并激勵著中國人民嗎?
二、布置自學
自由讀課文,把你感動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并多讀一讀,同時想一想,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三、交流匯報
1、學生整體談感動的地方和原因。
2、教師小結:
3、根據學生匯報學習語段
小時侯語段
1、出示;
2、指名讀
3、提供龍門資料;
4、再指名讀、齊讀;
5、此時,司馬遷心里十分激動,他可能在激動地想些什么呢?
過渡:他是這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讀——
父親臨終前的囑托
1、讀父親的話:自由讀、指名讀、再指名讀;
2、聽了父親的遺囑:司馬遷是怎么做的?出示語段,引讀——自由讀,引導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受酷刑后
1、出示語段;
2、指名讀;
3、你知道這是怎樣一場飛來橫禍嗎?(資料補充)
4、聽命運交響曲,浮想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指名讀、齊讀。
6、你有什么感受
7、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司馬遷寫的《史記》吧!(有感情地朗讀)
四、總結延伸
1、你有什么話要對司馬遷和他的《史記》說嗎?
2、學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讓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學生寫)
3、教師用詩歌總結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不懂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
借助資料,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寫書的精神。
教學難點:
從司馬遷身上體會生命的價值。
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資料
2、多媒體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司馬遷寫史記
2、再讀一遍課題,你覺得這個題目中哪個詞語比較重要?突出發憤
3、你理解“發憤”嗎?
4、指導學生“態度堅決”地讀。
5、面對司馬遷的“發憤”,你們想問什么?
預設:
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
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發憤的結果是什么?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司馬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感悟發憤
(一)感悟“為何發憤”
1、師:同學們,提出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請大家默讀1、2自然段,想想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
2、交流:黃河文化的影響,歷史故事的感染,受父親的影響。
3、出示父親的一段話:
(出示父親說的話。)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托。同學們,用心去讀讀父親的話吧,想想父子分別的情形,掂掂臨終囑托的份量。(自由讀)
師:同學們,當你用心去讀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一幅幅畫面。你看,僅一個“臨終之時”,就會讓我們想到許多許多……昏暗的油燈下,父親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經……。同學們,他老人家怎么樣了啊?
師:這就是父親臨終之時的情形啊,你們再去讀這段話,特別關注畫橫線的部分。(學生自由輕聲讀)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師:同學們,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讀)
師:淚流滿面,拉著兒子的手說。從中我們聽到了什么,失望?絕望?這里也有著父親滿心的……
生:希望啊。
生:(讀)
師: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這是父親一輩子的愿望,現在成了他最后的愿望。
生:(讀)
師:千萬不要忘記啊。孩子們,不要以為父親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訴我們,記住了歷史,就是記住了
我們的祖宗,記住了我們民族的根。人不能沒有根啦!
師:讓我們一起讀這段話,牢記這份臨終的囑托吧。
生:齊讀。
師:望著父親那漸漸合上的雙眼,司馬遷一定有許多話要對父親說,他想說什么呢?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本單元教材的第三篇有關歷史人物故事的文章。作者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文章的語言形象準確,特別是描寫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段落,讓人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司馬遷的當時忍辱負重,堅定寫史的決心。此篇文章,應該重點指導學生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啟發,在讀中積累語言。
設計說明: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學生的讀。引導學生反復地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用讀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形式,讀了好幾遍課文,體會司馬遷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馬遷寫《史記》的艱難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抓住“悲憤交加,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幾個詞來體會司馬遷當時所受酷刑對他的影響。讓學生抓住“重于泰山,輕于鴻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寫”感悟司馬遷的忍辱負重,發憤寫史的精神。并利用多媒體出示插圖,從圖中觀察,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行動等,看圖說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來促成了學生語感的形成。最終,記住課文中關鍵詞達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又能感受到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并學會這種理解文章的方法,逐步在以后的閱讀中運用。
4、在理解品味語言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司馬遷受酷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及為什么能忍辱負重、發憤著書。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制作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發憤”放大、加粗、紅色、斜體)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齊讀課題。
2、學貴有疑,讀了這個課題我有個疑問,發憤是什么意思呢?
3、再次讀課題。指導讀課題,讀出勤奮、努力、振作
4、讀到這里你想問什么呢?
司馬遷是誰?
《史記》是什么書?
發憤的結果是什么?
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
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
是的,知道了這些,我們對司馬遷這個人,對《史記》這本書,對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件事,就會有更深的了解。
二、學習一、二自然段
1、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呢?快速瀏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有關內容,用一句話告訴我們。
(1)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
(教師總結:他要把英雄故事記載下來傳給后人;他也想當英雄,成就一番事業;英雄能從逆境中站起來。是啊,黃河文化熏陶了他,英雄故事激勵著他,所以他要寫史書!)
(2)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
(3)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
(因為他要完成父親的遺愿)(出示: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
同學們,你們已經讀懂了(指課題)“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原因。那就是由于黃河文化、古代英雄故事的熏陶,父親對司馬遷的耳濡目染,最重要還是父親臨終前讓刻骨銘心的囑托。(板書:耳濡目染 刻骨銘心)
的確,正是父親臨終囑托給了他動力,所以他要發憤寫《史記》
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托,用心去讀父親的話,體會父子分別時的情形。齊讀
(4)指名讀父親的話
2、從父親的話中你能聽到什么?
(1)先說在讀,指導朗讀。
千萬不要忘記啊,不要以為父親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訴我們,記住了歷史,就是記住了我們的祖輩,記住了我們民族的根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所以司馬遷牢記——(引讀)
從這里我們知道了他怎樣進行寫作?第三段有個成語告訴了我們。
專心致志(板書:專心致志)
2、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意外發生了。他發生了什么意外?誰能找出來,并讀給大家聽聽。
(1)那你們知道什么叫“橫禍”嗎?
只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就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這突然來臨的滅頂之災,就是——“飛來橫禍”!(板書:飛來橫禍,注意讀音heng4)
(2)你能想象到嗎,盛怒之下的漢武帝可能對司馬遷動用什么殘酷的刑罰呢?
據史書記載,司馬遷所受的酷刑叫“宮刑”,又叫“腐刑”,在當時被視為奇恥大辱,這種刑法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在精神痛苦。古往今來的所有的刑罰,都沒有腐刑這么殘酷的。在司馬遷看來,腐刑比死刑要嚴重多了,因為死刑不過是丟了性命罷了,而腐刑它是對人格有著極大侮辱,讓人的覺得生不如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沒有勇氣走在街頭,我夜不能寐,經常從惡夢中驚醒,我簡直生不如死。
3、課文中有句話寫到了司馬遷的痛苦,誰來讀一讀?
學生回答(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殘生!)
(1)用你的心去讀,就讀這三個詞、十二個字。感受這刑法對司馬遷的打擊!(悲憤交加、血淺墻頭、了此殘生) (板書:悲憤交加、血淺墻頭、了此殘生)
(2)你能理解司馬遷此時的感受嗎?你可以先說再讀,也可以先讀再說。(齊讀)
4、背負著痛苦與恥辱的重壓,面臨著求生與求死的抉擇,司馬遷該怎么辦呢?在書中找出答案!
(1)司馬遷選擇了生。因為,他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什么道理呢?
(出示:“人總是要死的”至“還輕嗎?”)齊讀
(2)司馬遷的原話是這么說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3)在司馬遷看來什么樣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樣的死又是輕于鴻毛的呢?(板書: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5、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勵自己(出示:“我一定要……我一定要……”)
指導朗讀,讓學生聯想,感悟!
6、(出示圖片)請看,此時,在司馬遷的臉上,我們還能看到痛苦和絕望嗎?那你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7、(齊讀“盡力”至“隸字”)。(楷體變隸書)這就是隸字,它是我國漢代一種通行字體。體會隸字的形體。
四、那司馬遷發憤的結果是什么呢?請自由讀課文最后一節。
(出示:就這樣……《史記》。其中“13”、“52”變紅色)
1、看看這些數字,它們說明了什么?
2、是啊,人生能有多少個13年啦!想象這13年司馬遷是怎樣度過的?
……
我們的語文書大約五萬字,而史記是五十二萬字啊。而且沒有任何的先進設備,就靠他一頁頁,一行行,一個個地寫出來的呀。真不愧為一部輝煌巨著呀!(板書:輝煌巨著)
3、(出示: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指名讀!
(1)什么叫“前無古人”?請結合課文內容,用這樣的形式說說你的理解。
(出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這就叫前無古人。)
(2)現在,如果再有人問起我們,《史記》是什么?你能自豪地告訴他嗎?
(3)魯訊先生也曾說過,《史記》是——(出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五、回顧課文
然而,它的誕生過程是多么艱難啊,齊讀下面的詞語,它可以勾起我們對這段歷史的回憶。(音樂響起,回顧板書,齊讀)
耳濡目染 刻骨銘心 專心致志
飛來橫禍 悲憤交加 血濺墻頭
了此殘生 重于泰山 輕于鴻毛
輝煌巨著 前無古人 畢生心血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歷史偉人,他叫——司馬遷。了解了一部輝煌巨著,叫做——《史記》。讓我們步入歷史的長河,去尋覓司馬遷和他的《史記》所走過的歷程吧。
作業設計:
課下讀一讀《史記》,選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耳濡目染 刻骨銘心 專心致志
飛來橫禍 悲憤交加 血濺墻頭
了此殘生 重于泰山 輕于鴻毛
輝煌巨著 前無古人 畢生心血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6
一、教材簡介: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了13年時間編寫輝煌巨著《史記》的事,贊揚了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遺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三、重點、難點:
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四、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緊扣“發憤”二字進行層層剖析。通過,朗讀、自學等多種形式,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讓他們在走進文本的同時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五、設計思路:
本設計為《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上網查資料等形式對司馬遷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感悟司馬遷的形象。在第二課時中,我緊扣“發憤”,深入品讀,讓學生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放司馬遷的生平事跡。
2、談話導入。兩千多年過去了,司馬遷偉大而不屈的靈魂依然熠熠生輝,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司馬遷,去了解司馬遷真實的內心,了解他為什么要寫史記,為什么發憤寫史記?他是怎樣發憤寫的?
(二)出示思考題。
(三)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回指導。
(四)組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討論問題1
1、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
2、討論交流。
3、指導朗讀。
(1)滔滔的黃河水養育了司馬遷,英雄的故事感動著司馬遷,家鄉的文化環境熏陶著司馬遷,你能讀好它嗎?指名讀、齊讀。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奠定了司馬遷以后著書立論的基礎,課文的哪里寫了他受父親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讀這一段話。
(3)父親臨終前的囑托(文字1出示)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痕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父親是怎樣吩咐的?父親淚痕滿面的囑咐,是遺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勵,父親那深情的囑托,你們能讀好它嗎?
正是由于自己從小就喜愛這一行,再加上父親臨終前的囑托,使他義無反顧地扎入這編寫史書之中。可就是在這時,卻來了一場飛來橫禍。
討論問題2
1、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
2、討論交流。
3、點撥。
(1)誰來介紹一下“飛來橫禍”,你知道飛來橫禍指的是什么呢?課文中有句話寫到了司馬遷的痛苦,誰來讀一讀。然而,司馬遷的偉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擊面前,作出了異于常人的選擇,看課文,他為何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
(2)出示(文字2)
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這部史書!”
A、指導朗讀。
B、小結。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難以承受的打擊;另一方面是他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
忍辱負重的司馬遷要想實現自身的價值,當時唯一的選擇就是寫好史記,那么他是如何寫的呢?
C、討論問題3
司馬遷是怎樣寫《史記》?
(1)出示要求:
對照插圖,聯系課文,展開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燈下……”為開頭說一段話
(2)請同學們靜靜地想像,思考。
(3)交流匯報。
A、搖曳的燈火,好似父親臨終前的淚花,司馬遷想起了父親的千叮嚀,萬囑咐,(出示文字1)
B、搖曳的燈火是司馬遷一顆不屈的心靈,讓我們讀體現司馬遷人生觀的句子。(出示文字2)
C、那搖曳的燈火是司馬遷生命結晶的象征,讓我們讀最后一節。(出示文字3) 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小結:對啊,可見時間之長,可見意志之堅強,工程艱巨,可見寫作之艱辛。從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啟示?
(五)總結課文。
你覺得司馬遷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示呢?
(六)作業:
1、本冊練習7中的熟記成語,編者以12個成語介紹了司馬遷的一生,請你根據所學知識連詞成句,概括司馬遷光輝的一生。
2、閱讀《史記》,搜集資料出一期手抄報。
板書:20、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受影響子承父業
遭酷刑矢志不渝
功成就名載史冊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