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
教學常規,是教學大綱精神和科學教學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完成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效率的必備條件,而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經常的工作,是教學管理的核心,是落實素質教育質量的主要途徑。為促進我鎮教學工作、大力提高教學質量,特別制訂本方案。
一、備課
認真學習大綱。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深刻領全大綱精神,弄清本學科性質、地位、目的、教學內容、任務、教學原則和具體要求,以大綱指導整個教學工作。
二、認真鉆研教材
1、粗備全書。根據《大綱》年度要求,分析全冊教材的內容結構,編排體系,明確全學期總和教學目的、要求,弄清本冊教材與其它年級相關教材內容的層次關系及在系列中的地位,各單元訓練的重點和難點,課時安排計劃。
2、細備學元。分析本單元教材的內容結構、目的要求,訓練重、難點,課時安排。
3、精備課時(即課時教案設計),課時教案要有教學內容、目的、要求,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步驟、板書設計,教具準備,課堂小結或總結、作業設計。教學步驟、方法要科學、靈活,課本結構要安排合理、富有特色和風格。問題設計針對性強,“雙基”落實到位。
三、制定受課計劃
1、教師必須在開學第一周內,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科學、合理定出前期的授課計劃(用時間起止、內容安排等)。
2、學校同年級教師定期進行集體備課,做到定時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集思廣益、共同提高。
3、當教學法完成一單元或一個知識重點時,必須進行綜合歸類,寫好復習課或練習課教案,同時對學生進行單元測評,并寫出試卷4、分析與講評課教案設計。
四、五年級語文必須有作文指導與作文講評課教案
1、提倡提前一周寫好教案,不上無教案之課。
2、復式教學要按復式教學內容備教案。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實施方案》(皖教改[xx]1號)、《金寨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方案》(金政秘[xx]151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縮小校際之間教育資源、教育水平的差距,切實保障全鎮適齡兒童接受公平的義務教育,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實現教育公平為導向,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學校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核心,強化政府保障,規范辦學行為,切實履行法定責任,逐步縮小學校之間存在的差異,努力適應新時期群眾對均衡、優質義務教育的迫切需求,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組織機構
為穩步推進我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成立古碑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古碑中心小學,由石尚道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三、總體目標
通過鎮領導校實施,積極配合縣教育局開展工作,確保我鎮xx年度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鄉鎮省級評估和國家認定。
四、根本任務
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督導的對象范圍為縣鄉人民政府及教育、財政、衛生、交通、國土、婦團等部門,鎮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督導按照國家、省、市對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的指標體系的規定進行,即“辦學基本標準+校際均衡狀況+均衡發展工作+公眾滿意度調查”。
1、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這是申報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最低門檻。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考核驗收合格后,方可接受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
2、縣域內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差異系數)達標。這是申報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前置條件。校際間均衡狀況重點評估縣級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情況,工作評估8項指標,即: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等,根據各地上報的教育事業統計報表中的8項指標數據,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要求差異系數必須達到規定的標準,即小學≤0.65,初中≤0.55。
3、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達標。這是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重要條件。本類評估共分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21項,總分為100分。一級指標為組織領導、機會均等、經費保障、師資配置、管理與質量等5個方面,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國家評估前審核時主要參考省對申報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評估的結果。
4、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評價達標。評價調查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項,內部評價為校長評價和教師評價,外部評價為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本類評價調查采取問卷、訪談、座談等方式,調查對象中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工作為主體。評價調查有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省教育廳委托相關單位或其他機構實施。每個縣均進行滿意度的評測,公眾滿意度均須達到85%以上。國家評估前審核主要參考省評估的結果。
五、具體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推進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學校負責人任成員,明確責任,形成合力,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2、明確責任。學校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重點工作,擬定具體工作方案,組織實施,并加強日常管理。鎮政府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為鎮重點工作,在扶持項目上重點支持,在校園建設上做好協調支持。鎮財政有專項經費預算用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保證此項工作的經費需要。鎮婦聯、團委做好關愛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入學。鎮文化站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宣傳工作,讓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家喻戶曉,深入民心,完成滿意度建設。鎮衛生部門做好對學生的衛生知識宣傳教育,負責疾病防控工作,以及教育教學環境衛生監督工作。鎮執法中隊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工作,指導學校做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防范工作。鎮義務教育均衡辦要及時收集各方面信息,協調安排相關工作,并做好信息報送工作。
3、密切配合,補齊均衡發展短板。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積極配合縣教育局工作安排,為學校的建設合理配置資源,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著力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的學生宿舍、食堂、飲水設施、廁所、澡堂、取暖設備等教學和生活設施,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4、強化責任,加強過程性督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工作是近兩年鎮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鎮領導班子要明確責任,建立機制,精準指導,加強過程性督導,及時公布督導結果,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六、實施步驟
我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分六個階段進行。
1、宣傳發動階段。(xx年7月——xx年10月)政府高度重視,印發實施方案,成立領導組,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工作,明確各部門責任,同時,督促各學校做好自查摸底工作,并做好臺賬。
2、密切配合,全力推進,加強過程性督導。(xx年11月——xx年12月)根據縣政府統一部署,結合我鎮教育實際,密切配合教育局工作安排,督導學校自查摸底,各部門開展活動,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
3、強化督導,重點整改。(xx年1月—6月)。根據學校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不足,督導制定整改方案,并精準整改,鎮政府根據學校需求給予保障。
4、模擬檢查階段(xx年7月)。邀請縣政府領導組對我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標準化檢查,完善本階段所有材料。
5、查漏補缺階段(xx年8月—xx年10月)。對縣領導組檢查提出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各項材料。
6、省市驗收階段(xx年11月—12月)。迎接省市對我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3
為確保《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雁政字〔20xx〕3號)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區委教〔20xx〕1號)目標任務有效落實,現將《〈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和〈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主要目標任務分解表》(以下簡稱“任務分解表”)印發給你們,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校、園、局各辦要將落實《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以下簡稱“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納入本單位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研究、部署,積極推動本單位本部門承擔的各項重點工作,逐條逐項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責任領導負總責、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具體負責、全員參與全力落實的責任機制。相關單位、部門要積極配合責任單位,全力抓好主要目標任務的落實工作。
二、統籌抓好落實
《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桂政發〔20xx〕34號)《桂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桂林市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市政〔20xx〕5號)要求制定的我區具體的實施方案,是對自治區、桂林市行動計劃目標任務所做的具體細化,力爭通過3年時間,推進我區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制定《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是根據區領導的指示精神,對我區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更高層次的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10年的時間,持續深化教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我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爭創桂林一流教育。各相關單位、部門要將這兩項重要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安排部署,統一抓好落實。
三、制定實施方案
各責任部門要對照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制定實施方案,把各項工作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量化,對指標類、項目類任務要明確階段性目標;對不能量化的工作任務,要有具體工作落實措施,明確具體負責人、督辦責任人,明確工作進度、工作時限、具體措施等。落實分工任務過程中還需增加責任部門的,由責任部門商有關部門確定。相關責任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和責任部門要求,制定涉及本部門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四、建立工作機制
各責任部門要堅持負責人具體負責、整體協作的原則,完善難點問題協調解決機制。責任部門要及時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對經協調仍未能解決的問題,應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及時向責任領導報告。相關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協助責任部門開展工作,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各責任部門要建立節點倒逼機制,將全年目標任務落實到各階段、各時間節點,倒排工期,動態跟蹤,以節點落實來倒逼工作。同時,要建立健全問題分析報告制度和工作進展反饋制度。建立核心指標推進完成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區教育局督導辦將于每季度結束3日前進行工作進展情況通報。
五、強化督查考核
區教育局督導辦要建立《任務分解表》落實情況臺賬清單,逐項跟蹤督查;要建立定期督查機制,在20xx年和20xx年年底由區教育局督導辦開展專項督查;要建立定期匯報機制,20xx年和20xx年年底由各責任部門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和指標完成情況。
各責任部門要將重點工作納入年度重點督查計劃,進一步完善督查工作制度,經常性開展工作檢查,督促責任人加強管理,確保工作進度和質量。
六、按時報送材料
請各責任部門于20xx年7月起,每月10日前將上月工作進展情況,20xx年1月10日前將20xx年工作完成情況通過郵箱報送區教育局督導辦。聯系人:劉開娥,聯系電話:xx,郵箱:xx。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4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年)》和《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xx年)》,大力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確保xx年實現全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標準化學校建設為基礎,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加快薄弱學校改造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以辦好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科學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經費等辦學資源,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
2、堅持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間、區域間的學校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3、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城鄉間、學校間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讓更多的適齡兒童少年享受機會均等的優質義務教育。
三、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xx年,通過學校結構布局調整、加強學校管理、抓好學校幫扶等措施,全縣義務教育達到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經費投入、辦學水平、教育機會基本均衡。
(二)年度目標
1、xx年,建成1所初中(新建高臺二中),撤并5所農村初中(高臺二中、合黎初中、羅城初中、駱駝城初中、宣化初中),全縣共保留4所初中(高臺三中、城關初中、南華初中、新建高臺二中)。南華初中、高臺三中、國慶小學、西街小學、巷道中心小學、霞光小學、南華中心小學、定平小學等8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
2、xx年,新建高臺二中、城關初中、羅城中心小學、新生中心小學、照中小學、正遠小學、宣化中心小學、駱駝城中心小學、合黎中心小學、解放街小學等10所學校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
3、xx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基本均衡發展。
四、主要工作
(一)加快硬件資源建設,提升學校辦學水平
1、做好中小學布局調整。城區建成1所初中(新建高臺二中),將原高臺二中、合黎初中、羅城初中、駱駝城初中、宣化初中愿意進城就讀的學生并入新建高臺二中,全縣保留新建高臺二中、高臺三中、城關初中、南華初中4所初中;農村小學繼續推行“一年級隔年招生、鄰近村高年級合班授課、聯村聯鄉辦校”的調整策略,各鄉(鎮)利用初中進城后校產辦好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學,招生有寄宿需求的高年級學生到中心小學就讀。小學不再撤并,全縣小學形成3所城區小學、11所完全小學、42所村級小學、適當保留教學點的布局,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高中保持現有布局,逐步創造條件,普及高中教育。
2、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按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和《高臺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組織實施全縣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對硬件不合格的學校,制定改造計劃,從經費、項目上予以傾斜,加快工作進度,限期改造,確保全縣在xx年基本配齊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基本完成學校標準化建設。
3、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每個鄉(鎮)集中建設1—2所寄宿制小學,配備必要的學習和生活設備,實現城鄉學校資源配置均衡,方便學生就近入學。
(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均衡教師資源配置
1、注重學習型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創新學習載體,豐富學習內容,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和手段,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鼓勵教師通過自學、進修等方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調整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師德師風考核,充分發揮考核結果的激勵導向作用,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評價的首要內容,在教師職稱評審、評優評先中對師德師風不合格者實行“一票否決”,樹立一批教書育人的楷模,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加大學校領導和教師交流力度。建立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服務、農村中小學教師到城鎮中小學跟班學習和縣內骨干教師巡回授課、緊缺學科教師流動教學等制度,推動校長和教師在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合理流動。廣泛開展“送教下鄉”和支教活動,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骨干教師隊伍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帶動農村教師素質提升。
4、建立完善的教師補充錄用機制。嚴格實行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按照“有編必補、公開選聘、平衡學科”的原則,做好新教師定期補充工作,完善并落實新聘教師農村學校任教服務期制度。
(三)改革學校招生制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小學招生堅持“免試、就近、劃片”原則,遏制義務教育“擇校、擇班”熱,有效緩解縣城學校“大班額”現象,中小學班級容量控制在國家規定標準之內,確保所有學生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進一步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繼續推行“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等級)相結合的高中招生錄取制度,落實好高中招生計劃30%定向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政策。在中小學全面推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嚴格考試管理,不組織、不參加未經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各種統考、聯考或其它競賽、考級活動。
(四)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建設數字化校園
1、加快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縣、鄉、校三級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教育資源,大力開發和整合本地教育教學資源,擴大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覆蓋面,努力實現“班班通、人人會、堂堂用”。城鄉所有中小學有計算機教室,生機比達到8∶1,師機比達到1∶1。
2、加強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利用高臺教育信息網“教研平臺”,開展網絡博客、網絡視頻等形式的網上教研活動,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實現全縣優質資源共享,真正做到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于教學。
3、加強設備管理和使用。各學校要高度重視信息化設備的日常管理、維護和保養工作,制定儀器設備運用維護管理制度,對所有儀器設備及時登記建檔,由專人負責。要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省教育廳有關文件要求,開齊開全各類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向學生開放實驗室,提高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
(五)加強學校課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學校德育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加強公民素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拓展社會實踐,注重知行統一,促進德育內化,增強德育實效性。加強體育、衛生、美育、勞動、國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加強中小學課程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確保英語、信息技術、音樂、體育、美術、地理、生物、歷史等各門課程的有效開設。同時,開設好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堅決廢止“填鴨式”、“題海式”等違反規律的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教學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學習習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加大教學研究力度。一是實施課題引領,要求教研人員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加強課題的指導與管理,充分發揮課題研究對教研員成長和專業提升的促進作用,整體推進教科研工作,努力建設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服務型教研隊伍;二是開展以課堂教學大比武、名師賽課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不斷加強校本教研、聯片教研,打破校際界限,多校聯合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努力創設特色高效課堂,總結推廣符合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學校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六)保障弱勢群體權益,鞏固“兩基”成果
1、做好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接受農民工子女進入當地學校就讀,并與當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2、發展特殊教育。把殘疾兒童少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實施范圍,大力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步發展,切實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
3、加大貧困學生幫扶力度。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解決其影響學習的問題,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全面掌握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狀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密切配合、靠實責任,確保貧困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七)大力創建特色學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各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從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師資水平等方面認真審視自身條件,充分挖掘校本資源,科學規劃,培育獨特的優勢項目,努力打造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的、能拉動學校整體發展的、讓多數學生受益的特色學校。
(八)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牢固樹立“安全重于泰山”、“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和人防、物防與技防措施,健全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和經常性的聯合執法協調機制。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強化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切實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確保學校及師生安全。扎實推進校車安全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強化交通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嚴防食物中毒事件和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堅持依法治教和民主管理,強化教育信訪工作,著力化解矛盾糾紛,不斷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五、方法步驟
(一)宣傳啟動階段(xx年4月至5月)
1、廣泛宣傳。通過廣播、板報、標語、校園網等宣傳形式,使廣大干部群眾、師生充分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全縣辦學條件與辦學質量整體提升的助推作用,進一步明確推進工作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切實增強抓好推進工作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2、明確目標。認真貫徹《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等文件精神,制定《高臺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高臺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高臺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全面規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同時,各學區(校)按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自查,尋找差距,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
(二)工作推進階段(xx年5月至xx年6月)
1、營造創建環境。各鄉(鎮)、部門和學校要調整工作重點,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今明兩年的中心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全面安排部署;加大轄區內校園環境整治力度,做好校容校貌整治工作。
2、強化過程督導。嚴格落實縣級領導聯系鄉(鎮)學校制度,跟蹤了解工作推進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指導推進工作順利開展。
3、實現均衡發展。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步伐,各鄉(鎮)、教育部門對照《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對擬保留的學校逐校排查摸底,制定新建、改建或擴建計劃,集中財力建設一批寄宿制小學和完全小學,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使縣域內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基本均衡。
(三)迎檢評估階段(xx年7月至12月)
按照《甘肅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實施辦法(試行)》要求,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各種檔案資料整理和歸檔,做到實事求是,數據準確,內容可信,材料齊全,整理規范,各類資料一要就有,一看就懂,一核就準,一查就實。做好迎檢各項準備工作,迎接省政府的檢查和評估驗收。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靠實責任。縣政府建立“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負責、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各鄉(鎮)、部門要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重要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切實承擔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縣教體局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統籌協調、具體規劃、組織實施、檢查指導和日常管理工作。縣發改委要將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項目安排上給予優先考慮和重點支持。推動建立各類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的機制。縣財政局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規范和完善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制度,統籌城鄉和區域義務教育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編辦、縣人社局要及時核定教職員工編制和崗位,在教師補充、職稱評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對農村學校、教學點給予傾斜。公安、文化、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要共同做好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園。宣傳、廣播電視等部門要加強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要意義和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科學的育人質量評價觀,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其他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支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保障投入,全力推進。切實把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保障水平,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根據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鼓勵社會各界支持義務教育發展,切實加強義務教育經費管理,確保學校經費足額到位,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安全。
(三)健全機制,優化環境。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縣政府定期召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題會議,及時研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嚴格落實縣級領導干部聯系教育制度,定期調研,及時了解和研究解決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使全縣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各鄉(鎮)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規范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各種檢查行為。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學校進行檢查,嚴禁向學校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切實保障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教體局、各學校要認真落實值班制度和應急值守制度,扎實抓好教育信訪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確保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四)加強督導,促進整改。縣政府教育督導室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評價鄉(鎮)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要充分發揮督政督學職能,按照《甘肅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標準和督導評估辦法》,定期開展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對相關責任人依法問責。
(五)創新管理,提高質量。教體局要制定并完善農村寄宿制小學、教學點管理和運行的保障措施及相關政策,取消學區管理機構,實行“中心帶動,一校多區”的管理模式,推行中心小學統籌教學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中心小學的管理和指導作用。通過統籌安排課程、組織教師巡回教學、連片教研、集中備課等方式,推動教學資源共享,提高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的教學質量。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5
為貫徹落實《掇刀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推進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為促進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出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義務教育法》和中、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切實關注每一位學生為著眼點,以合理配置資源、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為重點,真抓實干,改革創新,盡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
二、工作目標
一年打基礎,三年辦規范,五年創特色。力爭在五年內把雙泉小學辦成一所充分適應掇刀新城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備現代化和高質量兩方面特色的高標準、現代化的學校。
三、工作措施
(一)提升辦學條件,做好學校標準化建設。
根據學校現有規模和辦學條件,按照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我校將爭取在三年內,使學校的各項設施達到標準化建設的要求:消除D級危房,新建各功能室和塑膠運動場,使生均校園面積、體育活動用地、綠化用地、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均達到省定標準。各種教育儀器、圖書等達到省定標準,并得到有效使用。
(二)改善師資水平,做好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思想素質。
(1)深入開展“正師德、清教風”活動,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引導教師正確理解教師職業道德內涵,把握師德原則、師德規范及教育法規,提高認識、規范行為。
(2)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在全體黨員和教師隊伍中進行師德大討論,開展自查自糾,用先進典型引領教師的工作和生活。
2、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提升教師業務素質。
(1)推進“名師工程”、“教師素質提高工程”,通過老帶新、傳幫帶、拜師結隊等形式,采取“走出去、請進來、促發展”的校本教研策略,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學習、競賽評比和觀摩活動。
(2)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引導教師利用“班班通“進行教學,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建立“課內比教學”的'長效機制,開展“教學大比武”活動,促進教師刻苦鉆研教學業務,使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3、完善考核評價體系,調動教師教育熱情。制定合理的教師考核辦法和教師獎懲辦法,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以公正、公開、公平為原則,做好教師的評價工作,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4、全面啟動健康工程,落實教師關愛工作。全體教師參與學生大課間活動,每學期召開教職工趣味運動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每年進行一次教師健康檢查。
(三)強化內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抓好常規教學管理,落實課程計劃。
(1)學校執行課程方案,認真落實新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時,上好每一門課程。通過教導處抽查、學生座談等方式來督促教師規范執行課程計劃。
(2)精細過程管理,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對每位教師的教學常規,實行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重點突出“四抓”,即抓備課、抓上課、抓作業、抓輔導,全方位督查教師的教學行為。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作業實行零負擔、中高年級控制在1小時以內)。
(3)實行資源共享、集體備課制,各項備課資料上傳學校服務器,實現資源共享,輕負高效。
2、堅持落實陽光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大家唱、大家跳”的藝術教育活動。在教導處的組織下,保證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每學年召開一次田徑運動會,舉行一次“大家唱、大家跳”藝術展演,力爭形成“人人能唱歌,個個會跳舞”的局面。
3、抓好“學生自主管理”,實行學生人人有事做,班級事事有人管;用好少先隊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做到內容常換常新,營造優美環境,給全體師生以奮發向上的力量。以豐富多彩的孝德教育活動為載體,打造快樂校園。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以“知孝”為基準點,以“學孝”為切入點,以“行孝”為滲透點,開展一系列的學生孝德教育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學會感恩。
4、努力打造“孝德文化”品牌,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學校將把“孝德教育”列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品牌,以“孝德文化”為主題構建文化墻,以“忠、孝、禮、義、信”為主題布置樓道文化,新建師生“榮譽墻”,增設班級牌等,讓整個校園處處沁透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充溢著文化底蘊,借均衡發展的春風,提升我校辦學品位。
5、建立健全四類學生資料。分班建立學習困難生、家庭貧困生、進城務工子女、留守兒童的資料檔案。今后我校將按照上級要求,健全四類學生檔案資料,做好資料的管理工作和各類學生的輔導、幫助工作。
四、保障措施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副校長為辦公室主任的工作專班,各項工作落實到人,各負責人之間做好協調配合。
2、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均衡發展的相關文件,領悟精神,明確目標任務,群策群力,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
3、加強規劃引領。學校做好年度規劃,并按規劃實施,各項活動系統化,持久化,鞏固已有成績,逐年創新,各項工作一年一個新臺階。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6
根據鹿城區教育局關于全區教育系統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促進鹿城教育又快又好發展的工作部署,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深化效能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專項活動,學校結合實際,經黨支部和校長室決定,制訂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及區教育局關于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會議精神,圍繞鹿城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五大工程”建設的部署,在全校開展以“轉作風、優環境、提效能”為主題的專項活動,著力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作風不實、干勁不足、不負責任、不思進取、師德不善、組織紀律不嚴等問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當人民滿意教師,辦人民滿意教育,努力樹立教育行風新形象,全面促進學校和諧科學發展。
二、目標要求
通過開展“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專項活動,有效促進學校領導和教師職業道德提升,職業責任強化,職業意識增強,職業技能提高,學校深化作風建設和優化教育環境有明顯改善,教職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明顯提高,教師隊伍建設能夠達到“思想純、行風正、隊伍穩、作風硬、業務精”的目標和要求。具體表現:
1、勤奮好學。進一步形成健全的學習制度,強化學習意識,樹立正確的辦學思想,堅定不移貫徹和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使領導和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有所提高,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各項工作得以落實。
2、愛崗敬業。進一步弘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營造崇教厚德,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知榮明恥,言傳身教,講操作,重品行,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樹立正確的師德形象。
3、團結和諧。班子團結,凝聚力、戰斗力和親和力明顯增強,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局面。確保教師隊伍不因內部紛爭而影響工作的事件發生,不因評職、評優、晉級等而引發矛盾、影響教學,不因造謠生非、惡意告狀,群體上訪等影響學校秩序情況發生。每個教師都要珍惜同志之間的友誼,心胸開闊,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自覺維護學校的穩定和榮譽。
4、辦學規范。學校以德育為先、教學為中心,視質量為生命得到真正體現,辦學思想端正,教學行為規范,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集團化辦學內涵不斷加強;按要求開齊課程,無隨意增減課時、過度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行為。充分發揚民主,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深化校務公開,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自覺接受監督,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校風、教風和學風明顯改進,學生家長滿意度高,社會反映好。
5、廉潔從教。嚴格執行廉潔從教的各項規定,秉公辦事,自覺做到常修為教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樹立清正廉潔、干凈干事的良好形象。紀律嚴明,組織紀律性明顯加強,學校教職工無違反師德行為,無有償帶生和收受紅包等行為,無不執行學校規章制度,無不服從工作分配的行為,無不擅自離崗和不執行請銷假制度行為。努力建設節約型校園,牢固樹立勤儉辦學思想,規范公務接待,控制接待標準,嚴格執行“四條禁令”。
6、創新業績。促進學校領導和教職工創業創新的意識有新增強,創業創新的能力有新提高,創業創新的方法有新改進,創業創新的形象有新提高,創業創新的工作有新成效,加快推進“活力校園、實力校園、和諧校園”戰略目標的建設,使集團化辦學的內涵和教育優質資源不斷得到深化和拓展。
三、方法步驟
1、第一階段(20xx年3月初至4月上旬):動員部署,制訂方案,統一步驟,召開教職工動員大會,組織學習鹿城區教育局關于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環境的會議精神,并且查找學校存在問題(召開班子專題討論會)。
2、第二階段(20xx年4月中旬至10月):集中解決問題,全面推進。
(1)開展調研,查找問題解決策略,設計《作風整改對照檢查表》;
(2)根據《作風整改對照檢查表》陳述的現象,看哪些現象自己身上有,歸結為什么問題,要一條一條地對照檢查(分自查、互查);
(3)寫分析報告,自我解剖(領導和教職工都要寫出自己的對照檢查分析報告),把通過自查和互查找到的問題寫出來,進行自我剖析,檢查分析報告要寫實、寫深、寫透。剖析思想,找到根源,提出解決辦法。
(4)學校支部對全體教職工的對照檢查分析報告要負責審閱、匯總和分類,把它作為師德考核的主要內容;學校領導班子的分析檢查報告由教育局審閱。
3、第三階段(20xx年11月至12月):評議總結,轉化提高。(1)對自查、互查中漏掉的問題繼續查找和整改;(2)對個別教育轉化困難的教師,除了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之外,要抓典型,深刻剖析,教育警示;(3)總結評議階段,學校要寫出自評報告,報告教育局審查鑒定。
四、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督查小組。
(1)浦南小學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2)浦南小學深化作風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工作監督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
2、作風建設要堅持七大原則。
(1)堅持相互結合的原則;
(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3)堅持領導示范的原則;
(4)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
(5)堅持以工作檢驗作風整頓效果的原則;
(6)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
3、強化學習。要廣泛開展學習型組織建設活動,組織黨員教師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廉政準則》、《浙江省義務教育條例》等政策法規以及教育局相關制度的學習,舉行民主生活會、懇談會等形式,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利用負面案例,進行警示教育,并結合暑期師德教育,統籌安排,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自覺做好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構建風清氣正、昂揚向上的良好氛圍。
這次作風建設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一次學校師德再教育,我們要按照區教育局具體部署,緊緊圍繞“打造陽光浦南、創辦都市名校”的總目標,牢固樹立“為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基”的現代理念,不斷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個性心理各方面全面發展,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扎扎實實地開展作風建設的專項活動,為加快我校教育現代化建設而不懈努力。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7
為推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根據《江蘇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武進區“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全區教育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爭當教育改革排頭兵、爭做創新發展先行者,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提高教育社會服務水平,為推進“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爭創更多“第一唯一”貢獻教育力量。
二、總體目標
全面落實市“532”發展戰略,打造全市領先、全省前列、長三角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窗口,打響“吾有優學”的武進品牌,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更有品位更具活力的高品質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為優質的高質量教育。到2024年,高標準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全面建成有創新力、影響力、發展力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育攻堅行動,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深化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理順“公參民”義務教育學校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監管。針對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學校,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分類推進“公參民”學校規范工作,20xx年底前完成規范整治工作。制定新市民學校整治方案,開展社會風險評估,20xx年完成新市民學校整治,有效推進教育公平。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開展經常性督導評估和動態監測。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實施作業改革,提升課堂質量。創新實施“5+2”課后服務模式,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構建校外培訓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完善規范校外培訓發展綜合治理體系。實現100%學校“作業提質、課堂提效、教研提檔、服務提標”,學校育人功能有效發揮,學生負擔顯著減輕,校外培訓規范有序,家庭教育支出顯著減少。
優化教育體制機制。推進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落實推進學前教育更好發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經費保障體系,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貫徹落實教育發展的“三個優先”和兩個“只增不減”,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建立穩定增長機制。完善學校治理機制,實施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校主動發展。
(二)實施“五育”融合行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開展“吾育100”工程。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未來的學生,實現100%孩子都有專長,100%學校都有特色,三年內全區打造思政、體育、藝術、科學、勞動等特色學校100所。突出德育為先,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育,每年評選區名班主任100名。提升智育水平,統籌實施跨學科綜合性主題教學,開展科創教育的教學實踐,打造科創教育品牌。加強學校體育改革,推進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特色”項目建設,增強體育素養,改善學生體質。加強美育熏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計劃,打造全區域中小學藝術聯盟,探索藝術特長生貫通培養模式,創建市“書法教育示范區”。強化勞動育人,依托太湖灣勞動教育基地,探索勞動實踐教育新樣態,形成區域勞動教育特色。
開創“協同育人”新格局。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統籌各學段培養目標,優化學生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多元性和科學性,構建基于大數據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導意見》,優化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務、支持和保障體系。開發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加強“線上+線下”家長學校建設,每年開設百場講座和家長課堂,推進家校共育工作,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探索“創新人才”培育新路徑。實施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綠色通道”,每年選拔一批學生進入省前中“強基計劃”人才培養試點。引進優質師資,搭建平臺,設立數理化、信息等領域重點項目,努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探索構建各學段有機銜接、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建設學生創新創造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評選、創新實驗大賽等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養。
(三)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建立“雙減”政策下的新型教學評價機制,切實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修訂完善《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方案》,推進課堂轉型、作業提質、深度教研等領域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指導學校制定“一校一案”課堂教學改革行動計劃,三年內評選區課堂教學改革優秀項目50個,打造省、市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12個。組織全區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會,總結提煉各校特色,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宣傳推廣“武進經驗”,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強化教育科研創新。提升科研活動參與率,三年內實現兩個“百分百”:100%的中小學承擔區級以上教科研課題,100%的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高標準建設好各級教科研基地,三年內創建市示范教科研基地1所,評選表彰區教科研示范學校50所,區教科研領軍教師200名。提高教育科研的適切度,完善四級課題網絡,優化教科研課題結構,聚焦區域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每年設立20項左右專項課題。遴選精品項目持續培育,三年內,評選并持續孵化30項教學成果培育項目,每學年組織1次區域教科研成果展示推廣活動。提升教科研的貢獻度和區域教育的影響力。
推進智慧教育發展。按照“區級公共平臺+校級智慧校園+班級智能教學”的三級建設模式,探索“未來學校”建設,形成武進特色的智慧教育體系。優化智慧教育環境,每所中小學至少建成1個智慧教室,實現名師優質資源廣泛共享。豐富智慧教學資源,實施“個性化學”與“差異性教”相統一的智能教學,“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完善智慧教育管理,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方式,重塑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方式,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人成長空間,形成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努力實現100%的中小學成功創建為省智慧校園,每年至少創建1所省智慧校園示范校。
實現各學段協調發展。擴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范圍,20xx年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三年內創建18所省市優質園。進一步規范民辦幼兒園管理,以“市幼小銜接實驗區”“課程游戲化”等為抓手,推動幼兒園品質提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市“新優質學校”12所,2024年高標準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深化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支持省前中高水平完成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各項改革發展任務,支持省武高爭創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立項學校,到2024年,全區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比例力爭達100%。
(四)實施培根鑄魂行動,提高教師隊伍素養
優化教師評價機制。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和“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評選為抓手,建立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教師評價機制。三年內,建設市級“四有”好教師團隊20個,評選“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30所。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各類教師培訓“第一課”內容,健全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將治理師德師風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范疇。
完善教師隊伍培育。三年內,根據我區公辦中小學生源數變化情況,結合新市民學校分流、上級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相關部署等工作,動態調整教師編制數,有序新增教師。公辦幼兒園編制教師和員額管理教師占公辦幼兒園教師總數的比例逐步提高。加大教育高層次人才和名特優教師優惠政策支持力度,著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啟動“吾有優師”培育計劃:設立新教師培訓基地10個,探索新教師成才新路徑;組建區“名教師工作室”50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三年內,培育15名“蘇教名家”、省特級教師、省正高級教師等高層次人才,100名“武進名師”,1000名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力爭中小學市、區兩級梯隊教師比例達32%以上。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區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推進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提高教師交流質量,確保每年教師交流人數不少于應交流人數的15%,其中骨干教師數不少于交流人數的20%。繼續推進“1+X”績效工資改革,激發隊伍活力。鞏固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增長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備案聘用教師保障,足額繳納“五險一金”,完善編外教師收入提升機制,保持隊伍穩定。
(五)實施卓越領航行動,打造一流校長團隊
優化校長選拔模式。嚴格校長選任程序,強調德才兼備。建立“武進區教育系統管理人才培養梯隊庫”,三年內充實后備庫人才600名。實施“未來校長”培養工程,依托教育系統優秀青年教師培訓班、中層干部能力提升班等,三年內重點培養校長、副校長后備人選300名左右,為建設高質量隊伍奠定基礎。推行“武教英才計劃”,制定激勵政策,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創新校長培育方式。構建全面提能的培養體系。依托校級領導任職資格培訓班、“武進教育講堂”、“校長聚焦課堂”等載體,實施精準施培。繼續開展好“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工作,成立“名校長成長俱樂部”。采取“內修+外研”和“遞進式導師制”培養模式,助推校長專業成長。開展校級領導職級制改革試點,三年內評選星級校(園)長100名,星級書記30名,為促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強化校長監督機制。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隊伍。嚴格落實《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辦法》,強化監管職能。建立校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分析研判機制,定期開展綜合分析。建立立體監督網絡,實施巡查計劃,三年內巡查學校30所,離任審計100%全覆蓋。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校長隊伍。
(六)實施“集團化3.0”行動,推進教育優質均衡
加快品牌名校孵化。針對武進教育實際,著力打造有區域影響力的知名教育品牌,依托名校優質資源和品牌效應,實施品牌孵化計劃,采取“名校建新校”模式,對新建學校實施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名校集團化辦學支持政策,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區域內集團校師資互派計劃,加強對集團發展性績效評估監測考核。完善名校資源的動態再生發展機制,重點板塊新建學校實現100%名校資源全覆蓋,推動武進核心區域教育的整體高品質發展。
實施鄉村教育振興。依托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管理共通、師資共育、課程共建、資源共享。探索以集團為平臺的教師交流輪崗模式,引領校與成員校每學年互派不少于5人的交流教師團隊,實現學科全覆蓋,逐步實現集團內骨干教師資源的共享。深化城鄉一體化教育協作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和共享,以“硬件設施更新+師資隊伍升級+課程文化培育”發展模式,為鄉村學校賦能,推動學校提升辦學品質,讓鄉村學校迅速成長為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城鄉教育更加優質均衡,三年內打造優質鄉村學校15所。
促進優質學校成長。充分發揮中堅部分學校的力量,成立“優質學校成長”聯盟,強化競爭合作機制,統一聯盟內素質教育考評標準。制定學校三年成長計劃和發展規劃,召開聯會和論壇,提升學校主動發展能力,在創新管理、教育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互相學習、攜手共進,促進學校成為持續學習和成長的“發展共同體”。通過高質量的校際協作共享,提升武進優質教育群體質量,打造培育一批新的市新優質學校和知名教育品牌。
(七)實施產教融合行動,建設職教創新高地
推進產教融合政策落地。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出臺《武進區產教融合促進辦法》,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推進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充分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試點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1—2個。制定《武進區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建設指導意見》,聚焦區域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區域龍頭企業和骨干院校,組建產業學院集群1個,聯合區域中小企業共建企業學院N個。完成常高職產教融合公共實訓中心建設。
提高校企協同育人質量。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構建校企協同育人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模式”實施。出臺《武進區產業導師評聘辦法》,推進校企互聘兼職的雙師隊伍建設,建設校企協同創新中心3個。制定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在企業建設校企一體化教學工作站10個以上,建設省級、爭創國家級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施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提升實踐教學比例。推進校企共同研發課程,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共同指導師生參加“技能大賽”“雙創大賽”,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主動融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優化區域職業教育供給,區內對口合作企業100家,每年為地方培養實用人才1000名。研究制定武進區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管理和激勵辦法,錨定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未來產業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和建設,每年培育省、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不少于2家,力爭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取得突破。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園區聯結,探索建立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共建”為導向的產教融合發展聯盟,促進城市、產業與教育的協同發展、共同提升。
(八)實施平安校園行動,提供和諧安全保障
建設高質量平安校園。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校園建設,壓實校園安全責任,優化部門聯席聯動機制,完善學校安全防控體系。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工作,依托校園專屬網格系統推廣使用,全力防范消除校園安全風險隱患,努力把每所學校建成安全標準更高、穩定基礎更牢、師生員工更滿意、社會各界更認可的高質量平安校園。20xx年創建為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
推進校園安全保障工程。推進教育系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總結推廣一批平安校園建設和校園及周邊治理經驗成果。推進全民安全教育工程建設,加大硬件設施設備投入。著力開展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三年內建設15-20所“智慧安防校園”。大力推進校園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三年內完成全區20所公辦幼兒園消防設施改造任務。
深化校園安全宣傳教育。推進安全宣傳教育進校園,深化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用好武進區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讀本,制定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方案。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安全體驗和技能訓練。推動安全教育實踐(體驗)陣地建設,每年建成1所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逃生自救等為主題的綜合性中小學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推進體驗式安全教育,開展多樣實操和培訓課程,提高全體師生的應急意識和安全素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區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部委辦局及各地主要負責人為組員,形成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工作、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貫徹落實,不斷增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形成工作合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強化資源保障。結合“532”發展戰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等布局規劃,編制《武進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xx—2035)》和武進“兩湖”創新區域教育專項規劃,推進“兩湖”創新區基礎教育配套建設,優化全區教育規劃布局。高效率、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教育項目建設,繼續加快推進《武進區教育“強弱項補短板”三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三)強化宣傳保障。充分提煉武進教育發展理念,打造“吾有優學”品牌特色,每年舉辦“教育發展論壇”“教學成果匯報會”,宣傳推廣教育發展成果。整合媒體力量,深度報道武進教育特色亮點,形成全媒體立體化宣傳格局,切實提升武進教育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同度。組建“武進教育好聲音”團隊,提升宣傳隊伍素質,營造教育發展和諧氛圍。深化跨區域、跨層次教育交流,進一步輸出“吾有優學”品牌,提升武進教育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強化督導考核。區委、區政府將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納入對各鄉鎮及區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區委、區政府將教育工作作為督查重點內容,加大考核力度,定期進行督查,確保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扎實推進、高效落實。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8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以“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為指針,以創建教育發展和諧環境為重要手段,緊緊圍繞實施“小縣大教育”的戰略目標,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斗,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實現教育事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識貢獻。
二、總體目標
經過三年艱苦奮斗,我縣教育要實現“一個提高”、“兩項發展”和“三大突破”: “兩項發展”即幼教事業和民辦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鄉鎮中心幼兒園和村辦幼兒園建設,新建鄉村幼兒園38所,基本形成以鄉鎮中心園為示范,輻射村辦規范化幼兒園的幼兒教育網絡,農村學前三年在園幼兒達到5000余人,入園率達到90%。民辦學校要在辦學機制、辦學層次、辦學規模等方面實現新的發展。逐步對民辦學校實行改制,民辦公助學校比例達到50%。辦學條件上檔升類,按省定一類標準建設13所民辦中小學(其中初中3所、小學10所),在校生達到9000人,其中外縣籍學生約占3500人(全縣外縣籍學生共計達到5000人)。民辦初中辦學水平綜合排位達到全市前4位以上。同時,積極鼓勵民辦幼兒園發展。
三、分年度目標
1、農村小學由60所調整為50所,新建聯辦小學5所。
2、40所學校建立微機室,30所學校建立語音室,20所學校建立校園網。中小學生均圖書分別達到40冊和30冊。
3、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達到7%,初中教師本科學歷達到80%,小學教師專科以上學歷達到75%,其中本科學歷達到15%。
4、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0%,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和鞏固率分別達到100%和99%,高中在校生達到3000人,職教中心在校生達到1000人,各類受訓人數達到8000人次。
5、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著力點,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課題并取得一定成果。
6、籌建3所高標準體育場館(一中、職教中心、實驗中學各1所)。全縣學校后勤社會化引資達到1800萬元,30所學校實現寄宿制、封閉式管理。
7、民辦學校在校生達到9000人,其中外縣籍學生達到3500人。初中3所、小學10所達到省定一類標準。民辦初中辦學水平在全市綜合排位達到前4位以上。
8、中考綜合率由20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高考成績綜合排位由20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職教中心辦學水平綜合排位由20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教師進修學校辦學水平綜合排位由20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
四、主要措施
(一)統籌全縣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堅持“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保障經費投入,推進全縣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按照上級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門統籌全縣教育系統人、財、物的管理,做到全縣上下一盤棋,充分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明確縣、鄉、村各級在教育發展中的義務和責任,進一步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二)提高“普九”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抓住機遇,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普九”的層次和質量。大力度抓好學校布局調整,科學規劃布局,采取政府投一點、上級資金爭一點、閑置資產換一點、抓住開放跑一點、多體制辦校集一點等多種方法突破資金瓶頸。積極發展規模在4軌制以上的全日制農村小學,創造條件大力發展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全日制寄宿制封閉式農村學校。特別是要把建設標準化窗口示范學校擺在突出位置,在校長任用、招生政策、師資聘用、經費投入、學校管理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鄉鎮初中要根據適齡人口的數量,確定初中建設規模和建設標準,確保學齡人口全部入學。切實加強專用教室和儀器設備的配備,用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建立“控輟保學”機制,確保小學在校生年鞏固率達到100%、初中在校生年輟學率控制在1%以下。結合 “兩免一補”工程,建立和完善特困家庭子女減免學雜費制度,實施“手拉手”工程,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少年兒童、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等弱勢群體的義務教育,決不讓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失學。大力推進薄弱學校治理工作,制定轉變薄弱學校、薄弱學科、薄弱年級的工作計劃,注重發揮城鎮學校及名優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促進農村中小學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均衡化發展。
(三)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加快普通高中發展步伐
加快普通高中發展步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升學率,這是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也是今后幾年我縣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為此,要有計劃開展以下工作:按照市《教育質量監測意見》,配合縣委、縣政府加強對高中教育質量的監測,將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教學成績的好壞直接與學校管理者的業績考核掛鉤,實行教育質量一票否決制。繼續加大與外地名校聯姻結親力度,進一步增強辦學活力。選派中、青年干部赴外地名校掛職鍛煉,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面向社會招賢選才,為縣一中充實高素質師資。同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教師系統學習、借鑒外地名校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堅持“科研興校”方針,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提升教科研工作的層次和水平,有效指導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集中財力加強現代化裝備建設,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裝備進行教學的能力,推動高考成績綜合排位在全市大幅度上升。
(四)以就業為導向,拓寬職業教育辦學思路
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職業教育工作的精神,針對我縣職業教育水平偏低這一實際,結合縣域經濟發展需要,以促進就業為目標,大力推進我縣職業教育改革。加大職業道德、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打造一支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找準職教發展與服務縣域經濟需要的結合點,緊密結合我縣經濟發展實際,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優化學校專業設置,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短、平、快”培訓班,重點為“兩白一綠”主導產業、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用人才。擴大“訂單式”培養與培訓規模,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職教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重點是舉辦初中后和高中后未升學人員培訓班,為其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同時,要加大對農村干部、農村青年和致富帶頭人等的培訓力度,切實為“三農”發展服務。
(五)以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為目標,加快鄉村幼兒園建設步伐
抓住目前中小學布局調整有利時機,以建設規范化鄉村幼兒園為中心,充分利用學校合并后的空余校舍改建幼兒園,加快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進程,逐步在全縣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干和示范,以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為主體,公辦與民辦、正規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的發展格局。充分調動鄉、村兩級辦園的積極性,增加園舍建設投入。推行辦園體制改革,鼓勵民辦幼兒園發展。強化幼兒園管理,不斷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按照“幼兒教育活動化、幼兒活動游戲化”原則,改革教育模式,扭轉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提高辦園層次和辦園水平。有計劃選拔和培養具有相關特長人員,充實鄉村幼兒教師隊伍,促進全縣幼兒教育質量提高。
(六)典型帶動,科研興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牢牢抓住教育質量這條生命線,堅持以質量求信譽、以質量求發展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學領域改革,向改革要質量、向改革要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繼續實施典型帶動戰略,逐步完善《“五名”工程實施方案》,建設一批在縣內及周邊縣較有影響的名校、培樹一批名校長和名師。以開展校本教研為重點,深入推進教科研工作,積極申報并承擔省、市級課題,提高結題質量,充分發揮課題研究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大力培樹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總結并引進精品示范課,全縣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實現共享。進一步開展課改通識培訓和學科教材培訓,穩步推進新課標實施工作。在中心校建立研訓基地,設立二級教研室,完善全縣教科研網絡。加大對教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學校每學期要按不低于雜費總額10%的比例為教科研工作劃撥資金,確保教師使用最先進的教學資料,并為開展教科研工作提供最好的條件。繼續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開放式辦學,全面激發辦學活力。
(七)改革中小學考評辦法,進一步規范學校管理
以教育質量評估為核心,以“客觀公正、注重實績、激勵提高、科學易行”為原則,改革并逐步完善對全縣中小學的考核、評比辦法,制定考核細則并科學實施。根據市教育局對縣一中、職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實施教育質量監測的意見,以教育質量為核心內容,出臺《邱縣教育質量監測意見》,建立教育質量監測、評價、發布、獎懲機制,對全縣各學校的教育質量進行監測評價。同時,考核還要包括隊伍建設、軟硬件建設、校園環境、安全綜治、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考核結果在全系統予以通報。連續2年考核成績下滑的,由文教體局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或建議縣委、縣政府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同時,繼續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推進學校管理創新,以科學的教育思想和現代化的手段,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管理模式,逐步使全縣學校管理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的軌道。繼續優化育人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搞好學校綜合治理工作,努力創建一批富有文化氣息、具有鮮明特色、在社會上具有良好聲譽的學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環境。
(八)堅持以人為本,穩步推進人事改革
以創建教育發展和諧環境為基礎,以剛性制度、柔性實施為前提,進一步推行校長選聘合同制、教師競爭上崗制和校內結構工資制,實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擇優聘用、合同管理,堅持績酬掛鉤,適度合理地拉開分配差距,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教學人員,全面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學歷層次較高、教育教學能力較強、適應教育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制定優惠政策,穩定偏遠地區教師隊伍,同時,鼓勵城鎮年輕中小學教師向農村學校合理流動。根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按照教師專業化的要求,以縣教師進修學校為基礎,加大高水平師資培養力度,進一步健全教師繼續教育制度,突出抓好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基礎教育新課程、信息技術、外語等方面的培訓,真正做到師德達標、教育能力達標、學歷合格達標和學歷升級達標,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九)以財政投入為主體,多措并舉突破資金瓶頸
從我縣實際來看,資金不足是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障礙,為此,要多措并舉突破資金瓶頸。堅持以財政投入為主體不動搖,不斷增加財政資金投入,確保實現三個增長。用好政策性資金,加大對上級專款的爭跑力度,每年向上爭取資金不低于250萬。推行學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走借勢發展之路,利用社會資金提高學校硬件建設檔次,改善辦學條件,三年吸引社會資金累計達到2000萬左右。進一步盤活現有教育資源,充分實現物盡其用。同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廣泛宣傳,多方溝通,努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關系、各方面的力量為發展教育事業所用。總之,要通過多渠道籌資,有效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學校撤并、新建工作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努力提高我縣中小學的整體辦學水平。
(十)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小縣大教育”戰略目標
根據上級有關政策,結合我縣實際,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進一步規范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將民辦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納入全縣教育發展整體規劃,盡快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現有民辦學校辦學條件要上檔升類,逐步達到省定一類標準,否則,一律依法關停。建立并完善民辦教師資格準入機制,凡進入民辦學校的教師必須依法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經文教體局備案后方可上崗。完善民辦學校的用人機制,民辦學校聘用教師必須簽訂合同,并依法為教師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對現有民辦學校進行改制探索,通過向民辦學校選派高素質公辦教師等方式,建設一批民辦公助學校。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提供一流服務為基礎,打造民辦教育品牌,科學制定并實施吸引外縣籍學生計劃,實現小縣大教育目標。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9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XXX局《關于“五育合一”教育高質量發現的實施方案》等精神,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萬善片區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結合XXXX區“尚善”特色教育的實際,特制訂《XXXX區“五育合一·五善并舉”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全國、全省、全市、全縣教育大會的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為抓手,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扎實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實施主題
“五育合一謀新篇,尚善教育創特色”。
三、實施目標
將“五育合一”與“尚善教育”有機結合,開展“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實踐研究,在“德、智、體、美、勞”中深化“善行、善教、善煉、善藝、善勞”五善特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現、學校特色發展、片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主要任務
(一)善行樹人——七彩德育立德
將“善行”教育融入七彩德育之中,做到:學校“善于推行”七彩德育,工作有新思路,做七彩德育的倡導者;教師“善于執行”七彩德育,做法有新舉措,做七彩德育的執行者;學生“善于踐行”七彩德育,行為有新變化,做七彩德育的參與者。完善“善行樹人”及“七彩德育立德”工作體系,制訂“學校推行、教師執行、學生踐行”“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德育工作實施方案。圍繞“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工作思路,通過學科滲透、班級活動、團隊活動、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等,實現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開展理想信念、核心價值、心理健康、生態文明、傳統文化、樂學進取、性格培塑等方面的教育。結合“善行”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開展感恩教育,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教育之恩、感恩祖國培育之恩、感恩社會幫助之恩、感恩他人關懷之恩、感恩大自然綠色之恩;加強品德修養教育、綠色行動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文明禮貌教育、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等,增強學生善行意識;廣泛開展先進典型、英雄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積極創建文明校園,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
(二)善教利學——三活課堂增智
建立“活化資源、活用教法、活力展現”三活課堂教學體系和“四善五環”的教學模式,將“善教”融入三活課堂之中,讓教師善于教書育人,著力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促進創新思維,激發創新意識。教師“善教”:通過讀好理論書、練好基本功、寫好小隨筆、做好小課題,讓教師善于活化資源;通過組好團、選好人、磨好課、建好庫,讓教師善于活用教材;圍繞教與學的技巧與策略,加強教學方法研究,抓好入職教師入格課,成長教師研討課,成熟教師示范課,名優教師引領課,讓教師善于活用教法。學生“利學”:通過“課前重預習、課中重善思、課后重鞏固”,讓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實施合作探究,讓課堂動起來;抓好多樣化練習,讓課堂實起來;開展多元化評價,讓課堂活起來。通過三活課堂,達到善教利學的工作效果,促進教學相長,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勇于探索精神。
(三)善煉強身——陽光運動健體
將師生善于運動鍛煉、樂于強身健體的積極性引導到陽光運動上來,做到:上好體育課、建好運動隊、開展好大課間、舉辦好體育節等,激發師生陽光運動、善于鍛煉、樂于健體的積極性。圍繞健康第一,科學安排體育課,開展好學校特色體育項目,讓每位學生掌握2項以上運動技能。陽光體育課,合理設計運動負荷,加強學生體育技能訓練,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陽光大課間,根據學校和季節、氣候特點,融入體操、舞蹈、趣味游戲、健康跑、球類活動等內容,開展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的活動,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情感。陽光體育節,每年開展體育節活動,通過項目競賽,活動展示,傳承體育精神,激發學校活力。通過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增長體育知識技能、培養學生道德和意志品質。
(四)善藝雅情——文化藝術育美
將學生善于文學、音樂、器樂、舞蹈、戲曲、美術、書法等興趣愛好融入文化藝術活動之中,做到:師生人人積極參與,生生個個掌握1項以上藝術技能,從而培養學生高雅的藝術情操和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藝術能力。強化美育課程,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打造美育文化,建設校園特色文化,營造美的環境,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與基地建設;傳承本土竹絲畫簾、剪紙等優秀民間藝術,提升學生藝術素養。開展美育活動,開展校園藝術活動,組建特色藝術團隊,通過文學、音樂、書畫、舞蹈、戲劇等進行藝術教育,舉辦校園文化藝術展演,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優秀藝術,增強文化理解,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五)善勞養志——綜合實踐培勞
將勞動教育和勞動體驗融入綜合實踐之中,做到:在學校善于做好校務勞動、在家里善于自覺完成家務勞動、在社會善于體驗公益勞動,從而感受勞動的艱辛、享受勞動的快樂、珍惜勞動成果。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善于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家庭勞動教育安排家庭服務彈性任務,在日常教育中培養學生勞動素養,抓好學生自理能力培養和勞動實踐。學校勞動教育通過課堂傳授勞動知識,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勞動,建立勞動基地,培養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社會勞動實踐重點落實學生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勞動和社區志愿服務,增強學生勞動意識。通過綜合實踐勞動,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培塑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形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養成愛勞動的好品質。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9月)
成立XXXX區“五育合一、五善并舉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工作指導與落實。開展工作調研,制訂工作方案,召開座談會,完成方案論證。印發實施方案,召開校長工作會,加強實施方案宣傳。在萬善小學縣級重點校的基礎上,確定寶箴塞小學、萬善初中、金牛小學、寶箴塞初中、萬隆小學為片區重點校。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校推進相結合,召開專題會,指導各學校制訂實施方案、設計各類工作表冊及活動記錄。
(二)實踐探索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8月)
各學校成立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以萬善小學為示范引領,以寶箴塞小學、萬善初中、金牛小學、寶箴塞初中、萬隆小學為輻射帶動,在片區各學校全面開展“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實踐研究。邀請專家引領、強化教師培訓、美化校園環境、健全保障措施,圍繞學生“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審美素養、弘揚勞動精神”五個方面開展研究,重點抓好學校特色建設,形成學校品牌,重點學校加強探索,形成經驗。組織骨干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提煉實踐成果。召開縣、片“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工作現場會,總結推進工作。開展示范校創建工作。
(三)總結提煉階段(20XX年9月— 20XX年8月)
將實踐探索階段形成的成果在全縣和片區推廣,探索“立德樹人、增智利學、健體強身、育美雅情、培勞養志”等方面的途徑,建立“五育合一、五善并舉”有機融合的德育工作體系。本階段以XXXX區為單位,組織每學期2次片區的現場會,承辦每學期1次縣級的現場會,推動“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實踐研究,力爭在育人方式上有新突破,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上有新進展,在體育項目上有新特色,在藝團活動上有新形式,在勞動實踐上有新舉措。召開工作表彰會,全面總結萬善片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啟動下一階段工作。開展示范校創建工作。
(四)推廣深化階段(20XX年9月—)
全面總結整理“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實踐成果,構建完善的“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全面育人的教育體系,讓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人心。堅持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堅持知行合一,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堅持特色立校,辦群眾滿意的教育。建立學校評價標準,對片區學校進行考核評估驗收。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由XXXX區主任任組長,責任區各督學、片區學校校長為成員的XXXX區“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工作領導小組。陳世萬負責責任區方案的制訂,片區工作的安排布置和推進工作;陳學毅具體負責片區學校工作的推進及各學校七彩德育方案的制訂、活動記錄表冊的設計、工作推進的督促與指導;盧杰負責各學校三活課堂方案的制訂、活動記錄表冊的設計和工作推進的督促與指導;舒展負責各學校陽光運動方案的制訂、活動記錄表冊的設計和工作推進的督促與指導;張敏負責各學校文化藝術方案的制訂、活動記錄表冊的設計和工作推進的督促與指導;陳國華負責各學校綜合實踐方案的制訂、活動記錄表冊的設計和工作推進的督促與指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德育辦,由德育專干陳學毅任辦公室主任,責任區各相關督學、學校分管領導為成員,具體負責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日常工作。各學校賡即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將五育的五個方面的工作分別安排專人負責日常工作的開展,并設計好活動記錄表、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歸檔工作,確保工作貫徹到位、執行有力、推進明顯,成效顯著。
(二)制度保障。建立獎勵機制。對工作推動有力,成效明顯的個人和集體,責任區每年進行表彰獎勵;各學校在名師評選、年度考核評先評優、年終績效獎金分配等方面優先考慮。建立公開科學透明的評價機制,細化評價指標、考核要點和評價標準,完善評價方案。建立工作督查機制,明確本項工作為當前和今后教育的重點工作,責任區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納入學校年終績效考核責任區對學校的民主測評,確保教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三)人才保障。責任區組建“五育合一、五善并舉”實踐研究專家團隊,聘請教研室、教改辦、教育股、藝體衛股、縣城學校名師、片區名師為專家隊成員,定期研究和指導責任區和學校的工作。各學校制訂新教師、青年教師、中青年教師、中老年教師分層培養目標,明確“縣、片、校”三級教師培養職責。加強名班主任、名教師工作室建設,建好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方法手段多樣、關注學生成長的班主任隊伍;建成一支業務素質精湛、課堂充滿活力、家長社會認可的教師隊伍。工作室通過團隊行動,圍繞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發展與實踐,實現“培養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的目標。
(四)基礎設施保障。協助教科體局做好學校規劃布局調整,推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標建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實施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堅持加大投入,完善教育功能設施,提升教育基礎保障能力;實施“互聯網+教育”,加強智慧校園和智慧課堂建設,促進教育與現代媒體的深度融合。
(五)經費保障。責任區要將督導檢查學校工作的開展作為督學督導工作的重點,保證督學到學校督導檢查的相關經費。各學校安排生均公用經費重點保障“五育合一、五善并舉”相結合的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做好片區層面“名師工作室”建設。責任區和學校要嚴格經費監管,規范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0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均衡發展”和“提升內涵”兩條主線,通過兩校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實現兩校間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特色辦學共享和發展成果共享,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共同體,加速兩校的發展進程,為建設教育強縣積累經驗。
二、發展目標
1、兩校同發展、共進步,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群眾滿意度超過95%,兩校成為xx市優質學校。
2、通過共同體建設,兩所學校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各校在建設高效課堂、推進有效德育、發展校園文化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
3、兩校教師通過業務上交流,思想上溝通,工作上合作,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名教師的比率在全縣處于領先位置。
4、通過校際間共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發展的空間和舞臺,為所有學生提供更加適合自己的教育,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5、統籌校本課程建設,設置兩校共享的校本課程資源,建設優質的校本課程,豐富學校發展內涵。
三、工作任務
1、成立組織機構,由兩校校長任組長,負責組織領導、統籌安排共同體建設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教師發展組,課程建設組,德育工作組,體育藝術組。
2、兩校之間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互為一體,榮辱與共,通過共同體建設,推動學校優質發展的同時,為我縣構建學校發展共同體,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積累經驗。
3、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合作效能,保證合作的廣泛性和連續性。共同制定《發展共同體建設三年行動規劃》,落實好《發展共同體管理常規》,細化每一學期工作目標任務。
4、實行校長、教師的隨機交流和崗位輪換。學校每年至少安排兩名教師在對方學校進行輪崗交流,鼓勵學校領導在對方學校進行兼課兼職交流;兩校校長每學期在對方學校掛職學習一星期。
5、研究和解決當前學校發展的六大突出問題:教師專業發展、高效課堂建設、校本課程開發、有效德育的推進、藝術體育的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兩校要以上六個方面為合作交流重點,創新思路,講求實效。
6、建立“六個一”工作常規:兩校每學期要做好六件事:校長在對方學校為期一周的課堂調研,為對方學校教師做一次專題報告;雙方安排好為期一周的校際課堂交流,組織一次師生聯誼活動,一次德育工作論壇,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指導小組。由縣教育局、教育督導室、教研室、進修學校領導管理和指導共同體建設,使共同體建設有了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持。
2、重視激勵評價。嚴格執行上級文件關于教師交流輪崗的精神;自我加壓,形成捆綁式的一體化聯動考核。
3、加強督導評價。每學年,縣教育局對兩校共同體建設進行評價。20xx年秋季,兩校要形成三年工作總結,接受市縣教育部門的驗收。
4、提升知曉度。兩校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教育網站進行宣傳,使學校共同體得到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一致認同。
5、確定實施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為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為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為總結驗收階段。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
為加快推進全市教育現代化,建設區域教育中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新時代深化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20〕80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推動基礎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結合市情,搶抓發展機遇,補齊發展短板,推動示范引領,持續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市教育投入保障有力,教育結構全面優化,總體水平明顯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50%。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明顯優化,實現公辦義務教育常住人口全覆蓋,持續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多樣特色發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育人水平全面提升,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培養全面發展,課程教學與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善,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依法治教、協同育人全面推進,學生獲得感、教師榮譽感、家庭幸福感和社會參與度、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三)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1.突出德育實效。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中小幼一體的德育體系,建設一批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示范(試驗)區(校)。實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程、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時代新人培育工程,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等系列主題活動、“四史”教育等紅色基因傳承主題活動,著力在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引導青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強化學科德育,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足開齊書法課,開展書法實踐活動。通過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進一步加強以書法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抓實課程思政,實施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和思政課名師優課計劃,提高思政教學質量,注重主題教育、儀式教育。打造社會實踐大課堂,分類建設一批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鼓勵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等各類教育基地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育人作用,樹立身邊榜樣,每年在中小學生中評選表揚一批紅旗團委、紅旗團支部、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共青團員和優秀少工委主任、優秀少先隊集體、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優秀少先隊員。強化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一半計算,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量折算成相應的教學工作量。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創新活動,培養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提升青少年科學創新素質。(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旅游局、團市委、市科協。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2.提升智育水平。積極構建現代課堂,落實分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著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增長知識見識。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式,加強核心素養培育,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遴選和推廣學科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打造一批名師精品課程和學科教研基地(校),引領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科學教育和實驗教學,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廣泛開展閱讀活動。落實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嚴格執行“雙減”政策。規范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持續整治招生、收費、教學、師資、安全等問題,加強監測和督導,堅決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市市場監管局)
3.重視身心健康。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足體育課,將“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列入教學計劃,以“大課間體育課”或“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予以保證,推動每所學校開設7種以上運動項目,每名學生至少掌握1項運動技能;鼓勵中小學校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每年至少舉辦1次普及性的綜合性運動會和學校特色項目的單項賽事活動,提高學生專項運動能力。引導公共運動場所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加強學校運動場地設施建設,推進公共運動場所與學校共管共用。加強中小學公共衛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選聘衛生副校長和專業衛生人員制度,提升學校醫防能力。開足開齊心理健康課程,每所中小學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市、縣兩級教研機構至少配備1名心理教研員,按標準建好心理輔導室,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每年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篩查。將心理健康納入班主任及學科教師崗前培訓、業務進修、日常培訓等各類培訓中。健全學校安全教育機制,將應急避險常識和自救互救知識納入課堂教學。健全學生視力健康綜合干預體系,有效預防和控制學生近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體旅游局)
4.增強美育熏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行動。上好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廣泛開展校園藝術活動,每年開展單項藝術展示,每三年市、縣兩級舉辦一次中小學生藝術節,使每名學生至少掌握1項藝術技能。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生特長,支持學校組建特色藝術團隊、興趣小組等,辦好藝術展演。支持藝術院校在中小學建立對口支援基地,著力培育一批藝術拔尖后備人才,加快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旅游局、團市委、市文聯)
5.加強勞動教育。制定加強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著力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和奮斗精神,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優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加大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堅持勞動教材、活動基地、課程設置的有機統一,豐富勞動教育方式,推動實施大中小學勞動周活動。鼓勵中小學組建志愿服務隊伍,普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使用好志愿服務平臺,每年在中小學中評選表揚一批優秀志愿組織、志愿服務項目和服務者。加強勞動實踐等基地(營地)建設,用好現有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到2025年,每所學校有相對固定的勞動教育場所,每個縣(市、區)建設一批勞動實踐基地,全市至少建設兩個綜合實踐基地(營地),建成一批省級、市級勞動教育實驗區和示范校。(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旅游局、團市委、市婦聯)
(四)堅持公平優質,努力辦好每所學校。
1.推進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優化調整。根據新型城鎮化發展和人口流動變化,結合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按照“幼兒園就近就便、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鎮或片區集中、高中向縣城集中、資源向寄宿制學校集中”原則,推動適度集中辦學管理,著力增加城鎮學位供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解決“城擠鄉弱村空”問題。做好學校優化布局與教育經費投入的有機銜接,新增教育資源主要向人口集中居住地投放,加強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在2021年已經以縣為單位完成布局專項規劃并啟動建設的基礎上,2023年基本完成新建和改擴建項目,2024年基本完成布局調整和閑置校舍處置,2025年實現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全面優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2.推進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落實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等相關規定,規范住宅小區配套園建設,持續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扶持發展普惠性民辦園,加快普惠性民辦園認定及管理工作,鼓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制定并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建立以普惠性為主體、以公辦為骨干的學前教育資源體系,可將學前教育納入基層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服務事項,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完善幼兒園監管體系,持續清理整治無證園和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實施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行動計劃。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3.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不斷向優質均衡邁進。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消除大班額。積極探索實施學區制管理,推動形成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城鄉一體的輻射式學區,逐步實現學區內學校協同發展和教師統籌調配使用。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開展義務教育辦學管理標準校建設,到2023年實現學校辦學管理全面達標,到2025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比例達到35%。打造一批市級“鄉村溫馨校園”,創建省級“鄉村溫馨校園”10個,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和資源教室建設,不斷提高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健全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完善職能職責,不斷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殘聯)
4.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實施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行動,逐步化解大校額,到2025年全面消除5000人以上普通高中校點。落實好動態管理,持續開展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創建,引領推動育人方式改革。加強學校特色課程建設,鼓勵舉辦特色普通高中或特長班,并在招生入學、師資建設、培養方式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促進普職融通,拓寬學生多元成長渠道。進一步擴大高中階段特殊教育資源和辦學規模,鼓勵各地特殊教育學校開設高中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文聯)
5.推進示范引領。按照“雙百雙千”示范學校遴選標準,結合我市紅色教育資源和各地實際,以高中教育為龍頭,培育一批優質學校,到2025年創建省級示范性幼兒園30所,義務教育辦學管理標準校40所,省級引領性示范普通高中4所,省級特色辦學普通高中4所,并實行每3年動態調整,推動全市基礎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全面提升,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五)堅持深化改革,著力培養好全體學生。
1.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全面落實國家課程,加強課程教材建設管理。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指導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引領課程教學改革,加強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培育推廣優秀教學成果;引導普通高中學校轉變育人方式,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通過小班教學、選課走班、生涯指導等提高課程的選擇性和適應性,著力增強教學設計的整體性、系統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堅持國家舉辦義務教育,確保義務教育公益屬性,繼續強化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管理。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面向本區域招生,其義務教育階段招生計劃和范圍由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核定。所有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由市級同步招生、同步錄取。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組織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推行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探索優秀體育學生和優秀藝術骨干學生跨學校招生培養機制,健全完善體育、藝術特長學生的評價,統籌建立優秀學生運動員升學通道,完善定點培養機制,依托體育美育特色示范學校分學段建立互通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體教融合、校地合作,建立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藝術團的人才輸送渠道,促進體育藝術學生成才。(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文體旅游局)
3.深化質量評價體系改革。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圍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突出全面育人,加強對課程、教學、作業和考試評價等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研究,推進區域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指導服務能力。建立完善縣域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標準和辦法。建設覆蓋從小學至高中各學段全過程的全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數字經濟局)
4.深化綜合治理改革。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推進依法治園治校,以學校章程為核心全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學校依法管理規范運行機制、內部治理結構,依托規范辦學行為綜合監管服務平臺,提升課后服務管理和服務水平。嚴格落實教師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相關要求。加強對校外培訓、研學實踐、競賽活動等的綜合治理和日常監管。建立面向中小學校開展各類活動的統籌協調機制和檢查評比清單制度,嚴格規范各類進校園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政法委、市文體旅游局)
5.加強教研科研工作。制定貫徹落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實施方案。充實教研隊伍,嚴格教研員準入制度,市、縣兩級教研機構按學段配齊配足配強基礎教育各學科教研員;其中市級教研機構按照高考9大學科每學科2名專職教研員的需求配備,縣級教研機構重點配齊義務教育各學科和幼兒園教研員,并根據普通高中辦學規模配備相關學科教研員。確保專職教研員占教研機構教職工總數85%以上。優化專業結構崗位比例,調整市級教研機構高級職稱結構比例為75%,建立引進教研員特設崗位制度,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職稱聘用時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縣級教研機構可參照執行。加大教研科研工作經費保障力度,確保隨教育事業的發展逐步增加,確保教研科研機構日常運轉和組織開展重要教研科研課題研究的經費需要。教研員每年要聯系定點學校,通過定期開展調研指導、掛職兼課等方式,加強與一線學校聯系,經常性到定點聯系學校參加教研活動,指導教學研究,上示范課、聽評課,開展實踐教學。積極遴選、培育、申報、推廣一批區域性優秀教學方式方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編辦)
6.切實加強家校共育。實施家校協同育人工程,推進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制度建設,宣傳家校共育的科學理念和知識,推廣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鼓勵家長參與學校建設,開展“合格家長”學習與評選活動。發揮家庭第一課堂作用,注重家風建設,營造協同育人環境。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公益性“家長學校”,使用好四川省家庭教育指導手冊。推動各地建設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系統培訓專兼職家庭教育指導師。(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婦聯)
(六)堅持“四有”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1.突出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師德激勵,弘揚高尚師德,深入發掘師德典型,廣泛宣傳形成正能量。踐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講好“達州好老師”故事,規范從教行為,堅持依法治教、從嚴治教。強化師德考核,明確師德紅線,實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加強師德監督,完善師德監督機制,暢通師德師風溝通渠道。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學術不端等問題。(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推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根據學生總量動態核定教職工編制,通過學區制管理推動教師交流。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
3.保障教師工資待遇。提升農村教師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落實好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鼓勵各地通過增加績效工資總量等方式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鄉鎮工作補貼等政策。推進教師安身和安心工程,保障教師享有健康體檢、旅游、住房、落戶等優待政策,幫助解決子女入園入學等實際問題,減輕檢查、評比、考核等負擔。建立教師工資聯動增長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探索完善普通高中績效工資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
4.提升校長教師能力水平。優化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質量,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加大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力度。建立健全地方教師發展機構和專業培訓者隊伍,逐步推進市、縣兩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與改革,實現培訓、教研、電教技裝部門有機整合。大力實施“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培養計劃,建設一批市級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工作室,培養造就一批在全省有影響力的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教師隊伍發展總體水平達到全省前列。(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七)堅持普及共享,提升整體發展水平。
1.聚焦民族地區教育質量提升。堅持不懈抓好重點地區控輟保學工作,進一步落實“控輟保學”“五長”(縣長、鄉長、村長、校長、家長)責任制,完善長效工作機制,用好控輟保學動態系統,加強數據共享和對接,開展常態化預警監測,確保存量不反彈,增量不發生。持續推進“學前學普行動”全覆蓋,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深入實施本土人才培養計劃、教師支教計劃,深化對口幫扶,提升幫扶水平。整合民族地區教育扶持政策,大力推進寄宿制集中規模辦學,補齊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短板。(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鄉村振興局)
2.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教育專網建設,推進無線校園全覆蓋和智能設備應用逐步普及,提升校園智能化水平。完善達州教育資源公共平臺功能,整合、開發優質資源,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普及,實現信息化教學提質增效。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的建設與應用,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加快智慧校園建設,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區、示范校,探索新技術支持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的新途徑、新模式。建設基于大數據的教育管理服務與監測體系,推動教育治理方式變革,推進教育管理精準化和決策科學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經信局、市數字經濟局)
三、保障措施
(八)加強黨的領導。各地要把辦好基礎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切實履行市級統籌、縣級為主的管理責任。牢固樹立科學教育觀、正確政績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及獎懲學校和教師。落實黨建主體責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嚴格黨內生活制度,抓實黨建基礎工作;完善黨組織運行機制,健全黨政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注重在教學一線教師、高知識群體、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中發展黨員,提升黨員發展質量;加大業務培訓,注重黨務干部能力提升,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水平。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標準化建設,把牢意識形態陣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將校園安全納入社會治理,完善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依法處理機制,依法懲治“校鬧”行為。(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人民檢察院、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團市委)
(九)加強經費保障。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進一步保障教育投入水平。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加大對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落實生均財政撥款或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進一步完善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強化績效管理,支持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按程序適當調整公辦普通高中和普惠性幼兒園學費(保教費)收費標準,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機制。(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
(十)加強監督問責。強化教育督導,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納入對縣(市、區)政府督導評估內容。注重教育督導和評價監測結果的運用,對履職不力的地區和學校強化問責、限期整改,對履職成效明顯、實績突出的地區和學校給予表揚激勵。(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十一)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黨的教育方針、科學教育觀和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經驗。引導動員廣大群眾支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營造政府、社會、家庭關心支持基礎教育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4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范文11-03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7篇)11-06
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1-03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精選17篇)11-27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精選10篇11-04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0篇11-04
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精選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