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一、望天門山的簡介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于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并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二、望天門山教學設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望天門山教學設計(通用2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斷、楚、孤、帆”四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望天門山》;
3、能結合注釋,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詩句的意思;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中重點詞“斷、開、流、回”,背誦古詩。
難點:能想象并體會詩中描繪的景象,在朗讀過程中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首李白寫的詩了,誰來背幾首給大家聽。
生可能會背(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獨坐敬亭山、夜宿山寺)
師:看來,同學們會背的還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的另一首古詩《望天門山》
師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大聲的讀,干脆的讀)
(二)分析題意
師:“望”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師PPT出示“望”在字典里的解釋,那“望”在這里是第幾個解釋?
生:看,在遠處看。
師:根據你對”望”的理解,你能說一說望天門山的意思嗎?
生:站在遠處看天門山。
師:天門山你們了解嗎?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天門山?生匯報!
師: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
生:注釋!
師:你真會學習!注釋能夠幫助我們讀懂古詩,是理解古詩的一種好方法!
這就是天門山(出示天門山圖片介紹天門山):天門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山。
(三)初讀古詩,感悟意境
PPT出示整首古詩!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大詩人李白一起走進天門山,去欣賞它的雄偉與秀麗吧!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速度和語調自由地讀一讀這首古詩注意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古詩
師:這首詩里藏著幾個有趣的詞語,只有讀懂了這幾個詞語我們才能讀懂古詩,老師給他們涂了顏色,誰來讀一讀?(指名讀2學生,齊讀)
師:剛才我們通過注釋了解了天門山,那楚江呢?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楚江?請看書中注釋!
師出示圖片,補充講解:這里的楚江指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于楚國,所以叫楚江!
“楚”是我們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師:字詞都過關了,再讀古詩我們會更加順暢的,誰愿意來試一試?(指名讀2學生)
師:我們把字音讀準了,能否讀出詩的節奏呢?誰來讀?(指名讀)
師:請按照老師劃分的這個節奏來讀。
生讀;
師評價:讀得不錯,獎勵你一個任務,聽好了,請你推介一位同學,推介的理由只有一個:他的朗讀水平很高,可能超過你!
師:你為什么推介他?生說明推薦的理由。
師:多么謙虛的一個孩子!同學,請你不要辜負你同學對你的期望!來,請你讀一讀!
師:孩子,首先得感謝你,因為你的眼力很準,你為我們推薦了一位朗讀的老江湖!
師:同學們,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人筆下的這首望天門山更是一幅精彩絕倫的畫,現在請大家默讀古詩,找一找看詩中出現了哪些景物?用你的筆圈出來。
(指名回答)
生可能回答: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相互補充)
師:把你們的回答串聯了起來,就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的山水畫了(出示PPT圖片)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師: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李白一起乘坐小船去感受天門山的雄偉與壯闊吧!
(四)指導想象,感悟詩境
師(出示第一句詩):讀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生讀
傳說中這天門山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阻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詩,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引導學生根據注釋理解楚江。
師:這一句中有兩個字特別形象地給我們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偉和楚江水的氣勢你找到了嗎?
生:斷,開
師:PPT出示斷字小篆體)這是斷字的小篆寫法,左邊是一把刀把兩束絲完全剪短,右邊是一把鋒利的斧子,就這個斷字,你能想象到天門山是怎樣分開的嗎?
生可能回答:被江水的氣勢給沖斷了,是被江水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濤給沖斷了。
師:哦,江水的這種氣勢你感受到了,用一個詞來形容江水的這種氣勢?
生可能回答:波濤洶涌、封號怒吼等
師:讓我們聚焦這個開字,(板書“開”)
師:波濤洶涌的長江竟然把天門山給劈開了,現在請你再把這兩個字放到詩句中讀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你能根據老師的提示說一說嗎?)
我仿佛看到:天門山被長江水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
師(出示PPT):高高的天門山被浩蕩的長江水從中間劈開了,形成了水沖山斷的畫面,這樣的氣勢誰來讀?
生讀
師指導
全班讀
師:那又是誰有如此的能耐讓不可阻擋的楚江至此回呢?(出示第二句詩句:碧水東流至此回)
(圖片展示);這是天門山,滾滾東流的江水經過兩山夾道處時水面變窄,碰到山壁時激起回旋,在這里翻滾咆哮,遇到山時,只能繞山而流,這樣回旋徘徊,天門山能夠把浩蕩的長江水給調轉方向,
生匯報:山
師:是呀,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礙,你是從哪個字感受到了那份氣勢?
生:回(板書“回”)
師:同學們真棒,我們一起來看這個回字,這個回字很有意思,是個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轉的漩渦,老師這里有回字的兩種解釋(出示PPT)詩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種意思,誰來說?并說說你的理由。
生:第二種(說出自己的理由)
此時此刻,你覺得天門山是怎樣的?
生:高大、堅固、堅不可摧
師:是啊,天門山真堅固啊,現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思考匯報
生:碧綠的江水流到兩山夾道處時激起回旋
師(出示意思):形成了一幅山阻水回的畫面(板書—回)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詩,讀出山阻水回的氣勢。楚江水撞擊(或是板書勾畫楚江水撞擊天門山構成巨大回旋的簡筆畫)
師:水沖山開,山阻水回,形成這樣的壯舉,讓我們合著來讀一讀
生讀
師:在波濤中,李白的小船繼續前行著,終于近了,李白又看到了(出示PPT—兩岸青山相對出)
生讀
師:你認為在這一句中,哪個字用得最巧妙?為什么?
生匯報:“出”(化靜態為動態)(板書:出)
好一個“出”字啊,這兩岸的山好像是面對面的在比高矮呢!讀————兩岸青山相對出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明白了詩人的船是由遠及近,這兩岸的山就好像張開雙臂在迎接他。讀——兩岸青山相對出
師:當小船在青山間穿行的時候,李白抬頭向遠處看,他的眼前一片開闊,進入他眼簾的是(出示PPT—孤帆一片日邊來)
生讀
師:此時此刻,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船從日邊漂來、一只小船沐浴著陽光從遠處漂來……
(板書:來)
師:青山出迎、帆來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讓我們把這兩句讀一讀。
那詩人當時途徑天門山揮毫寫下這千古絕唱時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下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播放視頻)
原來山的熱情、水的澎湃皆是因為詩人那喜悅的心情呀!所以面對
(五)合作朗讀,升華情感
1、原來山的熱情、水的澎湃皆是因為詩人那喜悅的心情呀!所以面對眼前這壯麗的山河,不禁激發了詩人報效祖國、建攻立業的雄心壯志。他滿懷希望,滿懷激情地吟誦著——(男生讀)
2、想象一下,此時的你也和詩人一起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讓你激動,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誦著——(女生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如果有一天,你也來到天門山,你一定會想到一個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會想到今天學的這首詩《望天門山》,你一定也會像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天門中斷楚江開……”全班一起朗誦。(配樂)
總結: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愿同學們能熟讀經典,成為傳承文化的使者。
正因為天門山的熱情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還寫下了另一首《天門山》和一篇文章《天門山銘》,一個地方留下兩首詩、一篇文章,這在李白寫詩的生涯里是不多見的,可見天門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六)總結拓展,積累運用
(方法一)正因為天門山的熱情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還寫下了另一首《天門山》和一篇文章《天門山銘》,一個地方留下兩首詩、一篇文章,這在李白寫詩的生涯里是不多見的,可見天門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另一首是《天門山》ppt出示
(方法二)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寫下了很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除了今天學得這首望天門山,還有他的《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都抒發了這種感情。
總結:同學們,我們祖國江山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為之陶醉,并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種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有很多,請你們回去后繼續搜集背誦,看誰背得多!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七)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開借注釋
回看插圖
出想畫面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及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夸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交流。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 配樂背誦
2、 默寫古詩
3、 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游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并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了解感受祖國燦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涌 望天門山 愛國 帆來日出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一、智能目標: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技能目標:
1、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導入新課(課件出示古詩)。
二、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1、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考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現疑難。
2、展開想像與聯想,會把文字信息轉化為畫面,初步進入意境,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引導學生逐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扶”學生學習第一句,初步掌握學習方法。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天門山被長江撞斷,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3、教師指導學生想象——"天門中斷楚江開"寫出了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長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在作者筆下,長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破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
4,總結學習方法:“ 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訓練“ 回”這個教學難點。
2、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指導學生開拓想象——“ 碧水東流至此回”
“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1、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
2、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3、再一次提示學生展開聯想——“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感情朗讀古詩,能背誦并默寫古詩。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語,想像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對祖國山川景色的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收集李白的資料,側重于寫景方面的。
vcd課件:
教學方法:讀讀畫畫,讀讀講講。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中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最近,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以怎樣來學習?教師引導歸納學法:
(1)說作者
(2)讀詩文
(3)講詩意
(4)畫風景
(5)評意境
(6)背課文
(7)賞類文
二、學習古詩《望天門山》
1、說一說作者:李白。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談自己對李白的了解。師相機補充:
李白,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現存詩約700余首,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其詩作對當時及后世影響大。這首詩是作者遇赦返鄉途經天門山時,看見長江流經天門山附近一段的雄奇壯麗的景色后寫下的一首詩。
2、讀一讀。
①師范讀;②自己讀、小組合作讀,利用字典,課后注釋和文中插圖自學古詩,讀通,試著說意思。③抓住重點詞語讀。(斷、開、回、出)④集體讀。(注意音調和詩的平仄)。
3、說一說
(1)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a、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結合畫面說)
b、師相機提問補充:
“天門”指天門山,天門山怎么了?從中間斷開了, 一個“斷”字,讓人覺得奇,為什么斷了?是楚江水沖斷了,能把山沖斷的江水,是怎樣的浩大和洶涌?楚江水使天門山從中間斷開,沖開了(板書:出)一條順暢的通道,可以想象出天門山地勢的險要。
“碧水”指楚江水,“碧”寫出了江水的顏色,“東流”,向東流去。“至此回”,原文說是“直北回”,回的意思是到這里拐彎,(板書:回),楚江在這里因山勢而轉,形成回旋北流的氣勢。從前兩行詩,我們可想象出山之險,水之大。(感情讀一讀)。
“青”,綠色,寫出了山的顏色,青山隔江對峙,相對而出,(板書:出)“出”,冒出來,體現了山之高。“孤帆”,孤是單一的意思,孤帆是江里只有一只小船。由于山勢險要,江水奔流氣勢非凡,帆船在長江里顯得很小。由于作者是遠望,所以感覺到小舟仿佛來自水天相接的地方,仿佛來自太陽升起的地方。(板書:來)作者赦免返鄉,坐船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這也是作者行船的感受。給人以遼闊、浩瀚之感。
c、看板書的四個動詞,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d、同桌互相講一講。
4、畫一畫。
學生在準備好的畫紙上畫一畫,指名到臺上說一說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
5、評一評
(1)李白的這首詩,寫得很優美,特別是動詞的運用,如“斷”“開”“回”“出”,生動形象,給全詩帶來活力。(運用動詞帶活力)
(2)李白把天門山這么美麗的畫展現在大家眼前,從色彩上看,楚江水(碧)綠,天門山(青)綠,日(紅),色彩明麗。畫中的山是靜態的、水、孤帆是動態的,行船的感受中,山也動起來了“出”,組成了一幅有動有靜的畫,景物色彩明麗,動靜結合。
(3)短短的四行,描繪了長江流經天門山附近一段的景色,真可謂是雄奇,壯麗的景色,還寫了作者的感受。真可謂是詩中有畫,畫即為詩。
6、背一背
齊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美,音韻美,思想美,這首詩贊揚了祖國的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指名讀,分組讀,背古詩。
7、賞一賞
欣賞大家收集整理李白的其它的描寫景物的詩。
(課件出示)師生誦讀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用語言描寫《望天門山》,寫成一段話,完成圖畫填色。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5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⑴同學們,你們喜歡游山玩水嗎?都游過那些山?還想去游那些山?你們知道嗎,在我國安徽省當涂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天門山,早在唐朝時,大詩人李白就去過那里,并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板書:望天門山。
二、初識“天門山”
⑵你從詩題中知道了什么?
①望:看,往遠處看。
②天門山:“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山的門,可見天門山是……(高、俊秀、險等)師補充:天門山就是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像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由此得名。
⑶李白遠望天門山,見到怎樣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就跟隨李白一同游覽天門山。
三、游覽“天門山”
㈠我能讀,
⑷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⑸教師示范,指導朗讀。
①讀音準確;②停頓恰當;③有表情地朗讀;④有畫面地朗讀。
⑹變換形式,反復誦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讀——全班讀)(過程評價)
㈡我能說,
⑺說一說這首詩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①我感受到詩歌磅礴的氣勢。理由:“斷、開”山斷而江開,可見江水的聲勢是多么浩大“流、回”兩山夾江,可見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蕩,那氣勢真是不可阻擋。
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磅礴奔放的氣勢,讓我們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②我感受到李白內心的激動。理由:孤獨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順水而下,一到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敞開一樣,敞開自己的胸懷迎接自己,讓他的不開心,他的孤獨一掃而光,感受到了天門山的熱情。
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首詩,注意最后一句要用高昂的聲音來表現內心的激動。
⑻說一說這首詩你不理解的和有疑問的詞語或句子。
學情預測:
①“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中斷:從中斷裂;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通,流過的意思;回:回旋;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天門山仿佛是被神斧攔腰從中劈開似的,長江從兩山之間奔騰而出。只見向東流去的碧綠的江水,在這里打了個回旋徑直向北流去。
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出:突出,聳出來;孤帆:單獨的一只船;日邊:遙遠的天邊。
兩岸蒼翠的東西梁山隔江相對從船的兩邊掠過。一葉孤帆從天水相接的遠方徐徐駛來。
(適時補充:把這句詩改為:“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①“出”比“立”好,“立”給人感覺呆板,而“出”給人感覺活躍。②“出”表現詩人在行舟過程中由遠到近看到天門山的樣子。③“出”給了我們動感,天門山由遠到近,由渺小到高大,顯現在我們眼前。小結: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更讓我們融入到詩的意境中。)
㈢我能畫,
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⑽你覺得這首詩可以畫幾幅畫?說說你的理由。
①畫單一景物;②畫一個片段;③畫連環場景。
⑾作品展示。
⑿在講畫、評畫的同時加深對詩的理解,全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長江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體現出詩人借景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堂小結。
小結:①你能想象得出作者舟行天門山時的感情嗎?
(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②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
(我佇立在來自天邊的孤帆上,多么令人心飛神馳;乘船迎天門而去,眼前是浩浩蕩蕩的急流翻騰著漩渦,多么令人驚心動魄!)
五、作業布置
這么好的詩應該背下來。大家試著讀讀背背。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詩的課件。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課前談話:
師:聽說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么字?你能說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游山玩水嗎?都游過哪些山?還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題
老師帶你們去游天門山,怎么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生鼓掌。)能說說你為什么給我掌聲嗎?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里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說說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為什么這樣畫?有何依據?
三、想象,領悟詩意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么”來說說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間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么?(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四、誦吟古詩,拓展積累。
1、這么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詩、背詩,他們是吟詩,吟唱詩歌,也就是把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么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詩人,背后人譽為“詩仙”,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五、結語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望天門山
一、課前:
讀有關長江的詩: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二、開課:
1、書法欣賞(課件出示《望天門山》書法作品)
2、讓學生猜是哪一首詩?
3、這幅書法作品好不好?
三、默寫古詩〈望天門山〉
1、師生同默;
2、簡介李白;
3、結合詩歌的注釋,讀詩,問:你讀懂了什么?
4、再讀,問: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評讀
1、課件出示世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2、詩里哪些地方表現了這種氣勢?
3、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五、品讀
1、由乾隆皇帝的評價引入。
2、“碧”的品讀;
3、“孤帆”的品讀,插入《李白是個怎樣的人》材料
六、拓讀
李白的詩〈天門山〉和文〈天門山銘〉
望天門山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2.會讀,會背兩首古詩,理解古詩的含義以及詩中的字詞。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包含的哲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讀會默寫《望天門山》,了解古詩的大意。
2.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一.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還能背出來嗎?齊背《望廬山瀑布》。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二.簡介天門山和作者李白
三.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找出詩歌里不理解的字,詞。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學生自學古詩
1.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互相討論,了解詩歌的大意。
2.詩題:望天門山。望:就是觀看,欣賞。望天門山:就是欣賞天門山的美麗景色。
3.學生通過誦讀,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后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讓學生通過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自學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還可以讓學生把想象的景象畫出來。
六.教師小結詩歌大意。
七.朗讀指導
八.作業:
1.背誦《望天門山》
2.默寫《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
一、課前:
讀有關長江的詩: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二、開課:
1、書法欣賞(課件出示《望天門山》書法作品)
2、讓學生猜是哪一首詩?
3、這幅書法作品好不好?
三、默寫古詩〈望天門山〉
1、師生同默;
2、簡介李白;
3、結合詩歌的注釋,讀詩,問:你讀懂了什么?
4、再讀,問:這首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評讀
1、課件出示世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2、詩里哪些地方表現了這種氣勢?
3、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五、品讀
1、由乾隆皇帝的評價引入。
2、“碧”的品讀;
3、“孤帆”的品讀,插入《李白是個怎樣的人》材料
六、拓讀
李白的詩〈天門山〉和文〈天門山銘〉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望天門山》這首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二、范讀詩歌
三、自讀詩歌,提出疑問。
四、試講詩歌大意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五、指導朗讀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六、動手做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生字詞。
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愛游山玩水嗎?都去過哪些山?
2.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祖國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盡。有一位唐代詩人,他游歷了許多名山古川,寫下了千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被人們稱為“詩仙”,又被稱為“游俠”。他就是——李白。(板書)
3.出示課件(《望廬山瀑布》讀后揭題:他還去過一座山,山名就在剛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嗎?(師板書:天門山)
4.今天,就讓我們隨大詩人李白去望天門山。(師板題)釋題:“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這兒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讓我們去詩中尋找答案吧!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正音,強調:“中”是個多音字,“中斷”就是“中間斷開”的意思,因此在詩中讀第一聲。
3.教師范讀,學生評議。
4.學生自由練讀,讀出節奏。
5.指名讀。
6.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是一幅畫,畫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讀詩,畫出詩中寫景的詞語。
8.全班交流。(課件出示:天門、楚江、孤帆、日。)
三、感悟詩境
1.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詩句,想象這些畫面。
2.誰愿意用朗讀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畫面?
3.你認為天門山是怎樣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為天門,必為天之門戶也。(師板畫天門山。)詩中哪一句寫到這天門山?(出示第一句)
5.傳說中這天門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抵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話,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引導學生根據注釋理解“楚江”。
6.讓我們想象著奔騰東去的楚江水,咱們一起讀!
7.這又是怎樣的水啊!詩中哪一句寫了?又是誰有如此能耐讓洶涌不可擋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讀讀!(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這里受到了山的阻擋。閉上眼睛,讓音樂帶著我們走得更近些。
9.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水的澎湃!詩中還有哪兒讓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勢?
10.(師板畫兩岸的青山)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僅僅是綠嗎?你是從哪個字里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抓“出”理解。)
11.兩岸的青山相對著,怎么會有出來的感覺呢?讓我們再來讀讀下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你知道了什么?誰來畫一畫?(生板畫孤帆、紅日。)
12.現在我們聯系這兩句來探討探討詩人李白是在哪兒望天門山?你又是從哪個字讀出來的?
13.引讀3、4句。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覺得這兩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讀——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知道了詩人的船是由遠及近,這兩岸的山就好像張開手臂在迎接他。讀——好一個“出”字啊,盡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讀——
四、入情入境,深悟詩
1.師述:唐玄宗開元13年,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又帶著對未來前途的忐忑之心。當他乘舟順江而東,途經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于是,他揮毫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
2.聽完老師的介紹,你覺得詩人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小船慢慢地駛過來了。讓我們和詩人一道坐上這只小船,望見這樣的山——“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望見這樣的水——“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小船順流而下,從兩山之間穿過,只見——“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穿過狹窄的河道,看見的又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再拐過一道彎,看見的還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這是因為——“孤帆一片日邊來”!(齊讀)
4.是啊,這幅草書行云流水,好像讓我們看到了天門山的氣勢,(讀1、2句)這幅字暢快淋漓,仿佛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讀3、4句)
6.配樂背詩。
五、總結
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留在心底吧!(加動作背《天門山》。)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9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結合圖畫和注釋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門山》描述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意和詩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了解詩文大意,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
二、初讀詩文,掃清學習障礙
1、自由讀詩文。
要求:讀準字音,不錯字。
2、指名朗讀。
3、師生共同評議。
3、自由讀詩文,把不懂的地方劃下來。
4、學生質疑。
(天門山:今安徽省東梁山和西梁山的總稱。
楚江:古代長江中下游地屬楚國,因此流經這里的長江為楚江。)
5、對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及時解決,不理解的詩句板書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
借助注釋,學生小組討論,嘗試弄懂詩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兩岸清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聯系學生游三峽來進行體會。同時體會課題中的“望”)
3、教師小結。
4、自由朗讀詩文
要求: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讀出來。
5、指名朗讀
教師及時指導朗讀。
四、背誦詩文。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孤、帆”四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大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2.師: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第二十一課,古詩兩首《望天門山》(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班齊讀,分小組讀,指明反饋讀。
4.教師出示節奏劃分,知道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示)
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將詩句寫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回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只船。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先抽同學逐句解釋,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解釋: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情商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四、再現畫面,體會意境
1.教師示范閱讀,學生閉目想象。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勢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5.教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體現出詩人借景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雄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指導書寫“斷、楚”
2.教師總結:麗日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十分愜意和美好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自己豁達、寬闊的胸襟。
3.背誦并默寫古詩
4.為生字“斷、楚、孤、帆”組詞
板書設計:
天門中斷—楚江開
氣勢磅礴
碧水東流—至此回雄偉秀麗
望天門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青山——相對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邊來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通過對“斷”、“開”、“回”、“出”等字的理解,并充分發揮想象,感悟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景色;
3、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詩人李白的其他詩歌、ppt課件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句的意境。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代圣人孔子曾經說:“不學詩,無以言”,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意境優美,而且想象豐富。說起意境開闊想象豐富的古詩,有一個人就不得不說,他的詩也不能不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知思出了多少游子的悠悠鄉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知送給友人多深的切切情誼;還有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九天直下的何止是廬山瀑布啊?這些詩都是出自他之手,他是誰(生答)是的,李白(板書:李白)
詩仙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他對自然美景有著非同一般的欣賞力。一次,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乘舟沿江而下,經過天門山,眼前奇特偉美的景色勾動了他的詩興。于是,一首不朽的詩篇——《望天門山》在他那枝猶有神助的魔筆下誕生了。大家齊讀課題(板書:望天門山,齊讀:望天門山李白)
二、讀通詩歌,初悟詩意
1、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師板書“中”“帆”)
2、指名讀詩,正音,強調上面幾個字。(師:其中有兩個字容易讀錯,“中”“帆”,第一個“中”,它是多音字,指名說,這里應該讀什么?“中斷”就是中間斷開,所以讀第一聲,“中斷”讀,第二個“帆”,指名讀,你真棒,好多大人都會讀錯,第一聲,“船帆”,以前的船啊,要靠風把張開的船帆吹動才能行駛,“船帆”。指導寫“帆”字)
3、指名讀。(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非常通順了,誰想讀,指名兩個學生讀)
4、范讀。(你們讀得這么好,萬老師也想讀一讀了,好嗎?可不能只是豎著耳朵聽,還要仔細聽聽我讀詩時候的節奏和停頓。準備好了嗎?)
5、生自由讀,初悟詩意。(指名讀,誰想模仿老師讀一讀。還有許多想讀的同學,讀給你的同桌聽吧。一邊讀還可以一邊想想,哪里還不太明白,可以在讀不懂的地方畫一個問號,還可以聯系課文注釋和插圖來理解詩句意思。開始吧。)
6、生提出疑問。(你有哪里還不明白的嗎?指兩名生說)
7、不急(沒關系),這些問題我們學著學著,你就能豁然開朗了。詩題是望天門山,詩人到底望見了什么呢?讀讀詩,和同桌討論一下吧。
8、指名說(引導:天門、楚江、孤帆、日,分別板書)
三、激發想象,感悟詩境
1、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詩句,想象這些畫面。
2、首先,你認為天門山是怎樣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是啊,名為天門,必為天之門戶。詩中哪一句寫到這天門山?
4、傳說中這天門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抵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詩,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從哪兩個字里看出來是楚江把天門山劈開的呢?(引導學生根據注釋理解“楚江”)。“開”?能組一個詞嗎?怎么開的呢?讀讀這一句吧。
5、是啊,一個“斷”一個“開”就寫出了這奔騰東去、洶涌澎湃的楚江水,一起讀這句!(板書:洶涌)
6、這又是怎樣的水啊?詩中哪一句寫了?又是誰有如此能耐讓洶涌不可擋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板書:雄偉)(師:至此回是怎樣的呢?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
7、閉上眼睛,你能看到這幅畫面了嗎?指名答(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是啊,湍急的河水流到這里受到了山的阻擋。)回答完再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9、這是險峻如刀砍劍劈的天門山,楚江水洶涌而至,撞擊天門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蕩而去。(齊讀1、2句)
10、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水的澎湃!詩中還有哪兒讓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勢?(無人回答就引導到后兩句詩)
11、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僅僅是青是綠嗎?你是從哪個字里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抓“出”字理解。是靜止的嗎?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12、兩岸的青山相對著,本來靜止不動的山,怎么會有出來的感覺呢?讓我們再來讀讀下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們坐車的時候,是不是發現窗外的景物都往后退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
13、現在我們來看看詩人李白是在哪兒望天門山?你又是從哪個字讀出來的?(“來”)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兩岸的青山好像紛紛出來迎接詩人呢!)
14、引讀3、4句。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覺得這兩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讀——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知道了詩人的船是由遠及近,這兩岸的山就好像張開手臂在迎接他。讀——
好一個“出”字啊,盡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再讀——
四、入情入境,深悟詩情
1、這個時候,你要是坐在這片孤舟上,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指名答)
2、是啊,詩人李白跟你有著同樣的心情。
3、師述: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乘舟順江而東,途經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于是,他揮筆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
3、山的熱情、水的澎湃,都是因為詩人那喜悅的心情、寬闊的胸襟和奔放不羈的情思。
4、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小船慢慢地駛過來了。讓我們和詩人一道坐上這只小船,望見這樣的山——“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望見這樣的水——“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小船順流而下,從兩山之間穿過,只見——“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穿過狹窄的河道,看見的又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再拐過一道彎,看見的還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這是因為——“孤帆一片日邊來”!(齊讀)
五、賞析拓展,總結全詩
李白自稱“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歲月是在隱逸漫游中度過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風明月,留下許多含而不露,意境深遠的山水詩的名篇。
入蜀中,便有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
出三峽,便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谷絕響;
東至齊魯,便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蒼涼景色;
西游華山,便有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引讀:來到安徽當涂天門山,便有了(生讀全詩 )
師:李白的詩還有許許多多,都等著你們去讀呢!
六、指導書寫:(依據時間)
我們讀詩有點詩人的感覺了,寫字能不能像詩人一樣呢?古代的大詩人可是除了能寫一首好詩,還能寫得一手好字啊!我們來看看詩中幾個比較容易出錯的字,一起來寫一寫,好嗎?(“斷”、“孤”、“帆”、“楚”師講解強調 “斷”字的筆順,“孤”字下面一點,“帆”字橫折彎鉤,生在課堂作業本上書寫。)
七、板書
望 天 門 山
李 白
天門 雄偉
楚江 洶涌
孤帆
日
八、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圍繞“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個專題編寫的,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就選編了這首氣勢浩大的《望天門山》。《望天門山》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作者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的詩篇。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微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的。詩中的第一句寫山,寫出了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第二句寫水,寫了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長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第三句寫遠望天門兩山所見的雄姿,第四句則點明“望”的立腳和詩人的淋漓興會。選編這首詩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人對祖國山河的描寫,在誦讀過程中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創設情境,在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誦讀去體驗詩情,感悟詩意,領悟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喜愛之情。
學情分析
學生對詩人李白并不陌生,之前就學過他的詩篇《望廬山瀑布》,了解到他這寫了大量歌頌祖國山河的詩篇,在理解古詩上,沿用以前理解古詩的方法“增換調補”來理解詩意。由于本班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均衡,全班40個學生,能把話說清楚完整的有15個左右,而有三四個學生的認識水平還相當于一年級,積累量不多,語言表達不流暢,所以在理解詞義句意、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上有很大的困難,所以有教學中幫扶會比較多,老師在課堂中也會更多的關注差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學習古詩,認識4個生字,這4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理解詞義句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難點:體會古詩的意境及特點,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3
知識目標:
1、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能力目標:
1、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的能力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感悟品味詩中表達的意境。
教具準備:
《望天門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詩人,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詩人李白嗎?你會背誦他的哪些詩呢?(指名背誦)
2、看來,大家都很喜歡李白。那你對他有多少了解呢?(學生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回答),師出示課件1。
3、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他寫的一首詩歌:《望天門山》》。當年25歲的詩人李白朝氣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賞到天門山雄奇秀麗的景色,詩性大發,作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一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同學們跟隨大詩人李白一起去游覽長江,欣賞天門山那美麗的景色吧!(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播放朗讀課件,聽詩歌朗讀。
2、多媒體顯示自學要求(齊讀):(1)把詩讀正確、流利。(2)結合注釋,了解詩意。(3)提出自己的疑問。
3、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4、小組里交流、討論疑難問題。
5、展示學習成果。
(1)誰來讀讀這首詩?
(2)說說你在剛才的學習中知道了什么?(學生匯報)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教師通過點撥、提示、借助課件等方式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三、朗讀古詩,品味詩境,體會詩情
師: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我們怎樣去有感情的朗讀呢?(生自由發言)
師歸納:這首詩應該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讀,才能讀出天門山的豪邁氣勢。(播放《望天門山》朗讀課件)
師: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的朗讀,在朗讀中品味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
生: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模仿古人誦讀古詩)—→配樂朗讀師:這么美的古詩,你們能背一背嗎?(學生背誦古詩)
四、課時小結,課外拓展
1、詩配畫: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反饋:天門山長江太陽帆船)我還知道同學們的畫畫水平挺不錯,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歌的內容畫下來。
2、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大詩人李白,學習了他的《望天門山》一詩,大家的表現老師非常棒,其實李白只是古詩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搜集,希望同學們在課后多積累自己喜歡的古詩,我們在下次的語文興趣活動課上舉行一次古詩擂臺賽,看誰在相同的時間里背誦的古詩最多。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會讀會默寫《望天門山》,了解古詩的大意。
2.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導課:同學們好,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一起到祖國的各地去感受祖國的美麗、富饒,愿意嗎?現在,我們先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去欣賞第一個景點——(出示課件:天門山)。誰知道天門山在哪里?
說的好,作者望天門山會看到怎么樣的景色呢?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結合書中的注釋,想想詩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詞可以畫出來)。
2、你們愿意把你們自學的情況向老師匯報一下嗎?(出示課件: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妝)。
3、如果同學們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出示課件:課文《望天門山》)
4、同學們,詩讀得如此精彩,那詩句的意思你們讀出來了嗎?(出示課件:文中注釋)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讀自悟詩句的意思。
同學們,剛才老師看出來了,你們自讀自悟詩句好認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與你們小組的同學分享嗎?那請開始吧。 三。品讀體驗 1、 “天門中斷楚江開”, “開”的意思是什么?(開就是斷開的意思。天門山本來是連在一起的,被長江從中間斷開了,分為東梁山和西梁山。開也可以理解為切開,洶涌的長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門山從中間切開了。)
解釋得不錯。在詩人李白的眼里,長江水洶涌澎湃,天門山仿佛被長江水從中間沖斷開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這行詩吧。
讀得真不錯,還有意思不懂的字詞嗎?
2、碧水東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來大家都不太明白,我們來看一看畫面就明白了。(出示課件:圖畫。)
你們看,兩山之間只有狹窄的通道,洶涌的長江水流到這里激起回旋,水勢更猛,非常壯觀,現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二兩行詩吧。(出示課件:一二兩行詩。)
3、讀得真不錯,還有意思不懂的字詞嗎?
詩中說“兩岸青山相對出”,“相對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來的意思。)
詩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門山會有相對出的感覺呢?(詩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人應該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門山的。船在前進,才能感覺到兩岸青山相對出。)
對啊,帆船隨著激流快速前進,詩人望著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進眼簾,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后兩行詩吧。(出示課件:后兩行詩。)
4、老師想請一位叔叔給同學讀一讀整首詩,愿意聽嗎?(出示課件:古詩朗讀。)
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你就是詩人,正隨著洶涌的長江水乘舟而來。
睜開眼睛,誰說說你們剛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曠神怡,兩岸的青山,像是兩位熱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長江特別有氣勢,越靠近天門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隨著水流搖擺著,發出嘩嘩的巨響。不光長江有氣勢,而且天門山也非常雄偉。)
想象力真豐富。大家體會得真好。
5、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四、鞏固延伸
1、書寫生字
2、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業:
1.背誦《望天門山》
2.默寫《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詩句
2、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感受詩中美景
【教學重點、難點】 :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根據詩歌內容體會出作者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學生背誦《望天門山》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望天門山》,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里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合作交流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滟: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說。
三、品讀體驗
1、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2、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么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呢?
(后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么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范讀。)
四、鞏固延伸 同學們,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業設計:(江山如畫,歷代詩人為之陶醉,并留下許多經典之作,像這樣的古詩,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贊美祖國美景的古詩還有,請同學們課后再去搜集背誦。)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1、 理解《望天門山》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 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題意。
1、師:在上課前,首先來欣賞幾句名詩。
課件出示有關長江的古詩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指名一組學生開火車讀)
師:這些詩句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詩句都是寫長江。
師:通過讀這些詩,長江在你心里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生:我感到了長江之水的惆悵;
生:我領略了“浪花淘盡英雄”的本色;
生:讀完后,我感覺到長江磅礴的氣勢。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跟長江有關的詩歌。(師板書課題:望天門山)(生齊讀。)
3、誰理解了這題目的意思?(指名說)
生:看天門山。
師:“看”和“望”有什么區別?(讓學生理解:向遠處看就叫“望”。)
師:同學們可能要覺得奇怪了——剛剛老師明明是說跟長江有關的詩,現在怎么變成山了?(停了停)別急,請聽老師細細說來:天門山在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課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圖)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山。唐玄宗開元十三年的時候,25歲的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志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東西梁山,也就是我們詩題中的“天門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課件出示課題)這首詩既描寫了天門山的高聳險峻,也描寫了長江的洶涌奔騰。
二、讀懂詩意,讀出詩情。
1、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復地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準備好了嗎?(生答:準備好了。)好,開始吧。
(課件出示詩歌,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齊讀。(預設評價:讀得不錯,如果能把每個字音咬準就更好了;讀得真不錯,每個字音都讀得很準。)
3、師:想把它讀得更有味道嗎?
生:想。
師:那首先得弄明白這首詩的意思。接下來,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聽清要求:先找出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然后,利用工具書或書中的注釋,結合插圖,理解詩歌的意思,并互相說一說。記住了嗎?(生:記住了)那好,開始吧。
(生合作學習)
4、你們讀懂了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嗎?(指名說)(隨機板書: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師:嗯,找得很準,看來同學們很用心地去讀了這首詩,那能讀懂它嗎?
生:能。
師: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說)
師:這只是我們對這首詩的粗淺認識,后人對這首詩又有怎樣的評價呢?我們來看看吧。
5、課件出示后人對詩的評價:
這首詩意境雄奇壯闊,孕大含深;氣勢洶涌奔騰,吞吐山河;色調熱烈醒目,催人奮發;構圖粗野蒼勁,風格豪邁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
(學生自由輕讀,老師指名讀。)
師:評價里說這首詩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從詩里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
師:特別是這個“開”字,讓你想象到什么?(板書:開)
生:讓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氣勢。(板書:吞吐山河)
師:你能讀出這種吞吐山河的氣勢嗎?(指名讀)
師:還有嗎?
生:“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也可以看出。
師:特別是這句里的哪個字?
生:就是這個“回”字。
師:怎么說?(板書:回)
生:水一到這里就打旋渦,在這一帶回旋。
師:大家一起來想象一下,長江水一到天門山這個位置,水道突然收緊了,水就——
生:變得更急了。
師:水從上面沖下來,下面是一馬平川,前面的水面寬闊了,水自然就——
生:緩了。
師: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緩的水,自然就——
生:回過來。
師:所以一個“回”字,其實是在寫“急”。 (板書:急流回蕩)
你能讀出這種急流回蕩的氣勢嗎?(指名讀)
師:誰能把前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還有地方可以看出這種氣勢嗎?
生:兩岸青山相對出。
師:這里面有個字把靜止不動的山寫活了,是──
生:出。(板書:出)
師:是呀,孤舟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這是何等的壯觀啊!
東西梁山對峙,沿岸都是高聳的山峰,險峻的重嶺,(師手指插圖)能看得出氣勢嗎?
生:能。
師: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下這種氣勢──(教師板書:雄山對峙)
師:誰能來讀一讀這句?(指名讀)
師:還有嗎?(如果沒有學生說,師就引導)“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表現雄壯、磅礴的氣勢,還是表現溫柔、平靜的感覺呢?
預設1:
生:溫柔、平靜的。因為“日”給人溫暖的感覺。
師:從“日邊來”,讓人感覺江水是從天而來,“水從天來”這氣勢溫柔嗎?
生:不溫柔,很雄壯。
預設2:
生:雄壯。
師:為什么給你這樣的感覺?
生:從“日邊來”,讓人感覺江水是從天而來,“水從天來”這氣勢當然雄壯啦!
(板書:江水天來)
師:你能讀讀這句嗎?(生讀)
6、師: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吞吐山河、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磅礴奔放的氣勢,(師手指板書)讓我們把這種氣勢讀出來吧。
課件出示詩歌。(指名讀,齊讀)
7、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我來試試好嗎?(生:好)
但老師有個請求,就是我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看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課件播放音樂,師范讀,生閉眼想象畫面。)
8、師小結:從詩歌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壯)(板書:雄壯)
你想說些什么?
9、這么狂放豪邁、充滿激情的詩歌,想不想永遠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給你們兩分鐘時間把它背下來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現存近千首詩。他的詩色彩瑰麗,大膽想象,被稱為“詩仙”。同學們,長江水的洶涌奔騰,天門山的高聳對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一篇文章《天門山銘》。
(課件出示:《天門山》、《天門山銘》)師與學生一起讀。
2、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學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也想來展示展示,可以嗎?
(課件出示描寫祖國風光的詩。)
四、布置作業。
將《望天門山》這首詩描寫的畫面畫出來。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古詩。
2、感受祖國山河壯麗,體會作者樂觀豪邁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長江、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設計:
一、讀詩導入,了解長江。
1、課件出示一組有關長江詩詞,學生讀。
2、你對長江了解有多少?(匯報有關長江資料)
二、朗讀古詩,初悟詩意。
1、(課件出示古詩)請同學們自由出聲讀。
2、師范讀。
3、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
三、品讀理解,感悟詩情。
1、理解詩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歡的方法自學古詩。
2、匯報詩題。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門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詩題的意思補充完整。
3、匯報第一句。
(1)指名解釋第一句(一、二名學生匯報)。
(2)啟發提示。
理解古詩中的“斷”、“開”和“回”。
(3)第一句詩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匯報第二句。
(1)指名釋意古詩(一、二名學生匯報)。
(2)看最后一句古詩,你認為李白現在在哪兒?現在能更完整地說出詩題的意思嗎?
(3)這“一片孤帆”從哪里來?作者正往哪行駛呢?
(4)點撥難點。
A:“出”字是一個表示什么的詞?;
B:用動詞寫天門山你有什么疑問嗎?;
C:此句詩改成“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
E:學生討論匯報,并提出匯報交流要求。
聽別人的發言,請你認真思考,看對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幫助。
5、解釋整首詩的意思。
6、通過整首詩看出李白在贊美什么?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嗎?
四、拓展知識,豐富積累。
1、匯報交流有關李白資料。
2、能背出李白寫的其它古詩嗎?
五、結語升華,提出希望。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詩歌只是這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待我們去欣賞、去誦讀。
課后同學們多積累古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宣布下課)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我也非常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優美詩作就浩如煙海。據我了解,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的古詩了,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老師聽一聽?(3、4名同學,及時評價)
同學們背的詩真不少,看來都非常善于積累。
二、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板書:李白)對于李白,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白呢?(指名說)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望天門山》(齊讀)
三、初讀古詩
1.自讀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待會兒老師檢查,看誰讀得好。
2.檢查讀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
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指名點評
誰還想讀給大家聽?師點評
四、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把古詩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古詩。合作理解詩意,再來讀古詩,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個人自學開始)
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獲。
五、交流、品讀
同學們交流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談一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美景呢?
1.天門山
你們知道天門山在哪里嗎?為什么叫天門山呢?
(出示天門山圖片)
你們看,這就是天門山,你們覺得天門山怎么樣?
雄偉險峻的東、西梁山分別矗立在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猶如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從中間擠開一條通道,奔騰前行。
2.學習前兩句詩
此時,作者李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兩句詩。
(1)誰來讀一讀前兩句?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沖我擋。
(3)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么樣?
(洶涌的江水錄像)
你們看,洶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氣勢啊!
(4)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5)學生練習,再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3.學習后兩句
(1)讀到這里,我不由得要問: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相對出“什么意思?青山為什么能出來呢?
(船隨著激流前行,詩人望著人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入眼簾,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來迎接自己一樣。感覺不是船在動,而是青山在逐漸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這種感受嗎?(行駛的車輛)
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4)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
(高興、激動、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請你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指名讀
(5)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么豪邁呀!
讓我們齊讀后兩句。
小結:
詩中這么幾個字,我們卻品味欣賞了這么久,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歌中藏著的美,并從內心產生一種震撼,一種敬畏,這就是詩的魅力。
4.再讀悟情
(1)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把詩讀一讀,看看詩中都描繪了哪些色彩鮮明的景物?(板書: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你們看,青的山、綠的水、白白的帆、紅紅的太陽,構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圖畫呀!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同學們,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
(板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3)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滿腔的愛一起朗誦。
評價:非常有感情,體現出了長江流經天門上時的壯觀景象。
五、欣賞錄像
1.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長江,去領略一下它的風采。
(播放《再說長江》的片段)
解說: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了,可她還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充滿著青春的活力。
你們看,這兩岸陡壁聳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長江水只好緊束腰身,使出渾身力氣,從兩山之間擠出一條彎彎的水路,奔騰洶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撓,銳不可當。有人說長江像一幅展不盡的山水畫;也有人說長江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長廊;依我看,長江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你們聽,由江流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壯!
2.我聽到了同學們的驚嘆,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看到這驚心動魄的江山勝景,我和你們的感受一樣,難怪當年的李白看到后詩興大發,寫下這如此不同凡響的《望天門山》,連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稱贊這首詩:“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六、背誦
1.同學們,這么好的一首詩,你們想不想背下來?試試看
誰愿意上前面背給大家聽?(配樂)
2.你們都能背下來嗎?
請同學們站起來,面向聽課的老師,讓我們用激情的朗誦把詩中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同學們朗誦的非常精彩,讓我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七、總結拓展
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寫下了大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你們想一想,我們曾學過李白的哪一首詩也是抒發了這種感情?(《望廬山瀑布》)同學們記得可真清楚。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江山真是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為之陶醉,并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種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有很多,請你們回去后繼續搜集背誦,我們開一個“贊美祖國誦詩會”!
板書:
望天門山
青山碧水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白帆紅日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9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難點:體會詩句含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發言)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
指名讀,全班齊讀。
出示作者介紹。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
明確:中斷,從中間割斷;出:聳出來;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
明確: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教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天門山的雄偉、有氣勢;青青的水、綠綠的水;兩岸的青山相對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蕩蕩悠悠。
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
明確:
(1)“天門中斷楚江開”——“中斷”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氣勢,令人向往。
(2)“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寫了水的清秀。
(3)“兩岸青山相對出”——“青山”寫出了山的秀美與雄偉。
(4)“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話寫出了天門上景色的清幽。
畫一畫天門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樣壯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呢?
(五)小結作業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
作業:背誦詩歌讀一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五、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歌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望天門山的情景,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又寫出了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在教學中雖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天門山景色的壯闊,但是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天門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夠深入,需要教師拓展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20
學習目標
①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②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①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②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①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②檢查交流。
a.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 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b.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③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系課文中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a.學生個人讀悟。
b.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d.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①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②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③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④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默寫《望天門山》。
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教師重點指導:
③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④同座互讀全詩,并相互正音。
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①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②體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③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借助多媒體的音畫反復誦讀體驗。
④學生自由背誦。
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課前搜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②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21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及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夸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交流。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 配樂背誦
2、 默寫古詩
3、 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
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游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并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了解感受祖國燦爛的文化。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2.望天門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