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并根據調查情況撰寫調查報告。那么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1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將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的報告,并就該項工作開展專題詢問確定為年度監督工作的重點內容。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陳震寧將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關的省人大代表建議作為重點處理建議,牽頭督辦,并多次帶隊開展專題調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專題匯報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國強聽取了省政府及省發改委、農委等15家部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匯報。隨后,帶隊赴徐州、南通、鹽城等地開展調研,廣泛聽取基層干部、人大代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建議,實地考察了邳州市、如皋市、建湖縣農業農村發展、鎮村建設情況。7月11日,帶隊到省農委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如何做好專題詢問工作開展了走訪調研。同時,13個設區市和26個縣(市、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開展了上下聯動調研,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了39份調研報告。此外,我委還赴湖南省、廣東省開展了調研;通過發放征求意見函,在江蘇人大網、中國江蘇網設立征求意見專欄,全面征集代表、網民對專題詢問的建議;創新調研方式,與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設計針對工商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基層干部、各級人大代表四類主體的調查問卷,廣泛征求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按照省委提出的為全國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示范引領的要求,研究謀劃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定位、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并逐步付諸實施,各項工作推進有序、開局良好。
(一)加大組織領導力度,全面落實職責任務。以思想解放提升謀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明確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村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徐州市賈汪區建立了黨委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鄉村振興戰略分析研判工作會議。二是細化實施方案。出臺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收入新增萬元、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標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實工作責任。明確了全省重點工程建設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了行動計劃,形成了任務分解表。連云港市構建了市縣鄉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進實施力度,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找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和結合點,加大力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一是制定專項計劃。編制全省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圍繞打造優質稻麥、綠色蔬菜、休閑觀光農業等8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逐個細化實施方案。泰州市下發《農產品品牌建設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著力培育省內外有影響的“泰”字牌綠色農產品。二是開展專項活動。舉辦農村公路創意設計大賽,推動打造溧陽旅游1號公路、睢寧淘寶小鎮產業路等一批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開展涉農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和農產品電商“雙萬人培訓”行動,推動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建設,舉辦新農民新技術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三是注重典型選育。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城鄉融合發展、農村產業融合、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保障和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鄉村振興中整合人、地、錢等資源的典型模式,總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和經驗,編印成冊供各地學習參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重點解決長期以來各種要素單向由農村流入城市的問題。加強財政支農。2018年,省財政預算安排“農林水支出”233.78億元,同口徑增長7.1%。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著手推進“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合理確定約束性任務和指導性任務。注重金融惠農。無錫市級財政拿出1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各縣(市、區)也給予專項財政支持,對符合政策的工商資本投農項目可優先獲得“富農貸”、“金農貸”、“新農貸”等農業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貸款,同時在稅收等方面享受優惠。開展人才認定。著手建立鄉土技能人才評價標準,開展鄉土人才技能等級評定。將鄉土人才納入國家和省特貼專家、大工匠等重點人才項目的評選表彰范圍,組織認定省級傳統技藝技能大師。
(四)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以激活市場、激活主體、激活要素為重點,推進涉農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增強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統籌協調武進區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征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面覆蓋、深度融合。二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出臺關于深化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召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會議,推進整省試點工作,部署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創新集體經濟運行機制,規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三是探索農村綜合改革新路徑。邳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加強全市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的決定》,動員全市深化對農村道路、河道、集體資產資源等公共空間治理。對梳理出的集體土地進行統一發包,進入產權交易平臺成交總額6.2億元,進而有效激活了鄉村“沉睡”的資源。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全省農業產業增加值增速保持穩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圍繞產業興旺,啟動“百園千村萬點”休閑農業精品行動,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精品村和主體創意農園建設,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發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閑觀光農業綜合收入超過300億元。推進“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級鄉鎮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建設,上半年全省農產品網絡營銷額235億元。圍繞生態宜居,推進全國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省推進工作,省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與各市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全力推進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實施生活污水治理村莊新增1200多個,開展50個左右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省級試點鎮建設。圍繞鄉風文明,總結推廣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經驗,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組織實施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提升行動,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申報和保護工作,已確定28座村落為“中國傳統村落”,列入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范圍。圍繞治理有效,出臺《關于加強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的意見》,為完善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提供重要遵循。圍繞生活富裕,大力實施農民收入新增萬元工程和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續增強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1.91萬元,今年上半年為11192元、同比增長了8.9%。
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中,省各有關部門,各設區市及部分縣(市、區)結合工作實際,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基層干部群眾也通過座談、郵件、電話等形式反映了一些關于多規合一、要素下鄉、環境整治、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問題。
一是規劃的科學合理性還不夠,特色不夠鮮明。不少設區市及縣(市、區)的調研報告中提出,鎮村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現代農業發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規劃之間相互銜接不夠,缺少一縣、一鎮的總體規劃整合。現有村莊規劃編制進展緩慢,特色不夠鮮明,融合農耕文化、民俗風情、人文資源、建筑風格等要素,進行區域功能、居民住宅、產業發展、休閑旅游等發展定位不明確,“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夠鮮明。規劃在引領村莊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發揮不夠,現有的省級規劃保留村莊數量太少,很多有歷史文化傳統特色的村莊未能作為保留村莊納入規劃。蘇北一些縣(市、區)在調研中反映,農村房屋多是磚木結構,構架相對簡單、功能單一,安全舒適性差,改建住房勢在必行,但現在政策對農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和高度都控制太嚴,不利于農民居住環境改善和鄉村面貌提升。
二是本鄉本土人才不足,引進人才流失問題較為突出。基層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農村產業發展看,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偏少,能夠承接網絡經濟時代的旅游文化產業、新業態電商產業的復合型人才更少。從農村技術支持看,缺少能夠長期扎根農村、從事農村技術研究推廣的“土專家”、“田秀才”。很多縣(市、區)及鄉鎮農技推廣隊伍多年沒有新人補充,面臨斷層的困境。農村教育、衛生等人才也存在數量不足,學歷層次不高,服務能力不強的問題。從農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齡偏大,年輕后備干部不足。選派的第一書記和選調的大學生村官流動性較大,穩定性不夠。從鄉村人才提升看,現有農村人才、鄉土人才評價機制還不健全。農業農村各類專業人才工作在基層一線,“論文寫在了大地上”,而評定職稱要考核論文發表數量,要進行英語能力測試,影響了基層人才提升職業能力的積極性。
三是建設用地政策落實還不到位,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力度還要加強。基層普遍反映,現有政策將農產品冷鏈、初加工、休閑采摘、倉儲等設施建設按照農業用地管理,但這一政策沒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還是按非農建設用地管理。對于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閑旅游等項目建設,應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標基本上用于縣城房地產、開發區或其他非農產業,政策實施不到位。基層普遍反映,村莊綜合整治、集中居住節約的建設用地指標通過土地增減掛鉤、占補平衡獲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設區市反映,產權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資源變資產、變資金的通道還未真正打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試點還在進行中,推廣試點經驗的步伐慢,“盆景”變“風景”的辦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層干部反映,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允許縣級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但目前省級沒有具體的實施辦法,實際操作難。
四是財政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強,金融產品支農作用發揮不夠。財政涉農資金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還不健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縣(市、區)財政支農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門對財政資金使用方向規定過于具體,缺乏靈活性,地方無法統籌使用。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和省級農業開發、糧食產能規劃等涉農項目資金分散、多頭管理,部分項目存在建設重疊。財政投入道路、住房、環境等公共設施建設的資金也較為分散,多個部門各自為戰。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類似送電影下鄉這樣的支農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層群眾看的不多,認可度不高,造成財政資金投入浪費。部分省級貧困縣反映,扶貧資金使用對時效兼顧不夠,扶貧項目精準落地慢。家庭農場主、創業大戶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抵押貸款難。大部分農戶反映小額貸款額度偏低,規定單戶原則不能超過2萬元;期限偏短,一般不超過1年,滿足不了農戶發展農業項目的需要。基層干部反映,農業保險對地方特色農產品覆蓋不夠,不能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足夠的風險保障。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代辦機構存在辦事拖拉、勘災理賠不及時等問題,有的農戶反映,春節前大雪壓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賠償還沒有到位。
五是農村產業發展還有待加強,帶動農民致富作用發揮不夠。我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優越,科技、裝備等基礎條件較好,但農村產業質量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農業結構相對還比較單一,糧食等傳統產業占用全省80%的生產資源。新型職業農民少,大部分農民創業致富能力不強,農村創業創新氛圍不濃。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不夠,特別是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強,加工轉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品牌,支撐和帶動地方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作用不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產品電商等還處于培育階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資本創辦,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帶動農民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收益的辦法不多。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反映,創辦民宿存在消防設施審批門檻高、審批難的問題。
六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環境治理層次水平還不高。由于歷史欠賬比較多,大部分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落后,農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條件依然是農村發展短板。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政策不活,辦法不多。農村河道管護資金來源單一,特別是蘇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河道還大多停留在“以河養河”階段,管護保障嚴重不足。基層普遍反映,現有村莊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低,村莊污水治理全面覆蓋推進難度很大,縣級財政壓力大。另外,農村居住分散,水系發達,溝塘眾多,部分地區地下水位高,管網建設難度大。基層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收集不到污水,設施難以運行。有些縣(市、區)在調研報告中指出,環境整治工作中沒有充分發揮村民主觀能動性,雜物亂堆放、垃圾亂拋灑等現象給黑臭水體整治、美麗村莊建設、農田基礎設施管護的長效管理帶來一定困難。
三、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建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實干促振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規劃先行,分類推進,加大投入,扎實苦干,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為了更好地推動我省鄉村振興戰略走在全國前列,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進一步壓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考核,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體現到各個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統籌整合各類要素和政策,推動資源力量下沉,強化對鄉村組織振興的支持和引導。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培養,選優配強工作力量,提升鄉鎮干部整體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鎮促村機制,強化對市、縣、鄉黨委的指導考核,督促基層黨委聚焦主責主業,抓好鄉村組織振興。關心關愛鄉村黨員干部,調動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二)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頂層設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廣泛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實。主動適應新變化新形勢,盡快明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牽頭部門,建立省、市、縣三級鄉村振興協調領導小組制度。一是盡快出臺我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科學謀劃,進一步細化實化工作職責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規劃編制要注意分類推進、分步實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開展鎮村規劃編制。賦予設區市及縣(市、區)更多鎮村規劃自主權,科學合理地確定“一般村”、“重點村”、“特色村”,穩妥推進鄉村人口集中居住、項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經營。盡快研究出臺鎮村規劃編制指導性意見,并對規劃編制費用提出解決辦法。三是加快新一輪城鄉統籌規劃編制。明確相關部門主體責任,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優化細化鄉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加快形成城與鄉、人與自然、產業與生態和諧相融的新型城鄉空間形態。四是建立健全鄉村振興評價體系。區分村(居)的資源稟賦、地域差別,率先形成以村(居)為單位,包括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治理等不同指標在內的評價考核標準。制定評價標準過程中,應堅持系統化,全面反映“五個振興”情況;堅持標準化,全面反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情況;堅持人性化,充分考慮群眾的獲得感。
(三)進一步優化結構,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按照高質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要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積極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優化現代化、智能化設施裝備補貼,形成專項工作實施意見。推動更多種植大戶、農業企業主動參與綠色蔬菜、應時鮮果等高效作物生產。盡快出臺產業興村強縣計劃具體實施方案,加快引導培育年產值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二是加大品牌農業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設,對銷售額超億元的區域公用品牌、銷售額超5000萬元的產品品牌給予資金扶持。設立“農業大企業”培育基金,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對外合作。通過專項資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資推動一批農業中小企業做精做專。三是加大科技興農支持力度。形成具體實施辦法,推動企業與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創新、創業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制定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具體辦法,推動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業流動,促進我省更多科技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四是創新產業融合模式。制定“農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加快推動農業與休閑旅游、農耕體驗、健康養生、文化傳承的融合發展。大豐區恒北村,以梨為媒,不僅梨產品網上銷售紅火,還給村里帶來了溫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相關經驗值得省級層面總結推廣。吳江區在調研報告中建議,出臺省級消防等專項審核辦法,對農村閑置房、農民空心房等有規劃、有條件改建為民宿的給予支持。
(四)進一步育才引才,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將鄉村人才振興工作納入全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制定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養。依托基層黨校、成教中心、遠程教育站點、職業院校等教育平臺,立足現有農村人才資源,開展系統培訓。盡快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重點圍繞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領辦人及有創業計劃的大學畢業生、退伍返鄉軍人等分類開展訂單式線上、線下培訓。二是注重專業人才培育。加大財政對有涉農專業高等院校、大中專職業學校的支持力度,引導其擴大招生規模。總結推廣部分設區市及縣(市、區)開展的農業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盡快制定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取得合理報酬的指導性文件,為基層農技人員能夠全身心投入農技推廣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務人才引進。把地方引進農業產業發展相配套的高學歷人才納入人才工作考核體系,把農業人才指標納入地方發展指標。近年來,宿遷市遴選1324名本鄉本村的創業型大學生(平均年齡29.7歲)到村掛任副書記或副主任,進一步增強了村支兩委發展活力,緩解了大學生留不下來的問題。要總結相關做法,研究鼓勵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返鄉就業的財政支持辦法。制定公職人員回鄉到村任職實施辦法,發揮省、市、縣各級機關干部懂政策、會管理的優勢,提升村(居)發展水平。
(五)進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動更多要素下鄉。以推進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在政策制定上為鄉村發展松綁,在激活要素上為鄉村注入活力。一是優化財政投入機制。加快建立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形成省、市、縣各級涉農財政資金可整合目錄,切實落實“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開展分散在各部門的項目建設資金管理權下放到縣級試點,實行目標、任務、資金、權責落實到縣,推動各地集中力量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村。總結鹽城市阜寧縣等地整合資金投入康居工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動鄉村居住條件改善。二是落實好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建議對各地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的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督促相關政策執行到位。出臺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土地政策,加強工作指導,確保單獨選址的農業休閑旅游設施等有預留規劃建設用地。三是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性文件,擴大財政以獎代補和貸款貼息投入規模,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切實緩解“三農”領域的.融資難題。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適應農業結構調整需要,根據各地特色產業發展現狀,重點開發符合適度規模經營需求的多層次、高保障農業保險產品與服務。四是妥善引導工商資本下鄉。以現代農業園區、特色田園鄉村、特色小鎮為載體,引導支持工商資本、社會力量深度參與鄉村發展。總結無錫市開展“百企建百園”工程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推動更多工商企業建設農業園,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投入農業領域。
(六)進一步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提高鄉村生產生活水平。一是高標準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村莊布局優化,把農村道路交通、農田水利、供水供電、通訊網絡、污水處理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與“重點村”、“特色村”打造相銜接。二是統籌建立公共設施管護機制。在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預留一定比例的管護經費,并形成制度性規定,確保基礎設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過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長期管護。將鄉鎮、村(居)環境保護、公共設施管護等崗位設置與促進失地農民、低保戶等特殊群體就業結合起來。三是高質量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瞄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形成推動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就業服務、社會保障、農村養老等服務進村的實施辦法。建立教育、衛生人才在縣城與鄉鎮、村(居)之間定期流動機制,提高在鎮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鄉村環境的長期維護。加大對農村自然生態系統、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養區、自然濕地的保護,重點是加大破壞環境行為的檢查和打擊力度。圍繞5年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的目標任務,制定年度河湖聯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計劃。出臺農村環境管護實施意見,形成農村河道、道路交通、綠化美化、環境保護和公共設施“五位一體”的管護辦法。總結推廣邳州市開展公共空間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對河道護坡亂耕亂種、道路兩側亂搭亂建、村莊內亂堆亂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實打造農民認可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五是更加精準推進脫貧攻堅。加大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與覆蓋面,督查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增收措施落實情況。
(七)進一步強化農村治理,夯實農村基層基礎。一是加強涉農法制建設。堅持法規立改廢相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內,省有關部門要對涉農法規和規章進行一次統一梳理,逐條逐項進行研究,對不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一些條文進行修改。各級人大要繼續完善涉農法律法規,發揮鄉村振興立法方面的主導作用。二是發揮各級人大代表作用。宣傳推廣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動員各級人大代表助力脫貧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動員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眾傾聽意見,參與到項目推動、政策制定中來,通過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種載體,搭建法律法規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平臺。三是完善自治機制。引導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村民自治。開展農村道德宣講活動,傳承發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最美鄉賢選樹、表彰等活動,充分發揮鄉賢在矛盾調解、民情聯絡、敦風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鄉風。制定農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動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加快推進運動健身設施建設。盡快啟動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試點。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評活動,提升鄉村文明水平。五是激發鎮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細化針對基層干部的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貫徹落實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的具體辦法,加大工資及考核獎勵向基層干部傾斜的力度,形成選拔任用優先考慮基層干部、涉農干部的良好氛圍。
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2
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組織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調研的通知》要求,企業辦組織骨干力量,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實施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結合中小企業辦相關工作開展,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推進情況及成效
企業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積極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工作措施扎實,工作重點突出,工作成效明顯。按照區委、區政府制定的“一二四三”發展戰略部署,圍繞“四城四區”建設,積極做好鄉村振興戰略銜接落實。重點依托資源優勢,形成產業規模化發展態勢。指導各鎮街根據本地的區位特點、資源優勢、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等情況,確立適合本地的產業發展重點和模式,著力提升特色產業鎮發展。明確特色產業升級方向,落實推進措施,上下協同聯動,推動特色產業鎮的全面升級。引導中小企業與龍頭骨干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提升協作配套水平,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配套關系,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1月份,為坊城街道爭取特色產業鎮發展扶持資金30萬元,已撥付到位。12月,坊子區九龍街道市政裝備產業,獲評2017年濰坊市特色產業鎮。
二、鄉村振興發展的制約因素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找出鄉村發展的差距所在,補齊短板,才能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逐個問題逐個環節地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通過對制約農村農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總的來說,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欠賬仍然較多。由于國家投入和社會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受現有政策和農村實際現狀的影響,村民自主投資投勞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管理服務跟不上,作用難以發揮。
2、農業發展的內部支撐因素仍需進一步加強。一是農業大而不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發展不足,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一二三產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絕大多數農產品仍然以賣原料為主,即使是簡單的清洗、分裝、預冷、儲藏、加工也沒有,分散經營的大多數農產品可追溯體系難以建立,質量難以取信于眾。三是品牌建設嚴重滯后。農業品牌培育力度不夠,知名品牌總量少,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為主。四是依靠農業自身積累發展產業的模式沒有太大改觀,融資手續繁雜,時間長、可抵押擔保物少、貸款數額小、周期短等問題仍然存在。五是農業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嚴重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匱乏,一家一戶經營與大市場信息不對稱,農業技術指導、管理服務跟不上。
3、農村環境整治的壓力仍然很大。農村垃圾服務設施仍不完善,垃圾處理辦法陳舊老套,村民環衛意識不強,環境整治資金缺乏,造成部分村屯環境仍存在“臟、亂、差” 現象。
三、下步思路打算
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思路是,進一步加強扶持政策落實,推動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加強集群發展和特色產業建設,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水平。工作目標是爭創市級以上創業基地1處、“專精特新”企業2處,爭創省級“隱形冠軍”2家,全年培訓各類管理人員300人次以上。
1、抓好政策落實,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落實好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貫徹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注、企業關心的熱點問題,形成貫徹宣傳促進法的濃厚氛圍。在山東省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十條意見形成濰坊市落實意見后,制定我區發展措施。同時,加強中小微企業認定工作,落實好中小微企業定向政策扶持。
2、抓好創業創新,增強中小企業發展動力。加大“專精特新”和“一企一技術”企業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創新升級優勝企業;推動“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增數量、提水平。抓好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園、濰坊青年創業園爭創國家級、省級創業輔導基地建設,提升創業創新孵化輔導能力。
3、抓好產業集群,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加強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碳化硅等產業集群升級工作和特色產業鎮培育工作。開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特色產業鎮系列宣傳展示活動和“一企一策專家會診活動”,為企業量身定做,精準服務。
4、抓好服務體系,提升中小企業服務水平。加強企業素質培訓。緊貼新常態下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組織開展多層次企業培訓活動,為企業培訓150人次以上;加強中小企業網坊子站建設,做好網上展廳中小企業新技術、新產品宣傳推廣,引導行業深化電商平臺發展。
5、抓好綜合協調,增強中小企業工作指導。加強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分析和調查研究,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監測直報體系建設;加強企業家協會建設。營造重商、安商、親商、富商的良好氛圍,為建設“富裕美麗和諧的活力坊子”培育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
6、推進中小企業對外交流合作。參與實施“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借助山東省中小企業對外交流合作平臺、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展洽會等平臺,結合產業升級、技術引進等需求,擇優選擇和推介一批有基礎、有實力、有意向的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采購等方面開展國際化合作,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力新優勢。
四、意見建議
下一步要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的主要矛盾,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為指導,振興農業產業,促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促城鄉和諧,帶動綠色發展,促鄉村美麗。牢牢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
等化。加強農村水電路林網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建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投入增長機制。提高農村教育教學水平,均衡教育資源配置,改善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狀況。加強農村醫療隊伍能力建設,強化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護傳統村落,使城市和鄉村文化共存共榮,確保城鄉居民能夠均衡享受文化發展的成果。
2、搞好頂層設計,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是統籌城鄉發
展規劃,突出城鎮帶動戰略。著眼于優化人口與生產力布局,從產業、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務等層面綜合考慮鄉村發展,以產業集聚區、城鎮新型農村、新型社區為支點,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形成城市輻射鄉村的城鄉融合體。二是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全面樹立城鄉發展“一盤棋”思想。與國民經濟增數相適應,建立“三農”投入增長機制,財政新增資金更多地投入農業農村。對于經營主體無力經營或利
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3
根據中共賓川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賓川縣開展“進村入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調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精準掌握農戶和村民小組的現狀和基礎條件作為基礎,毗村村委會組織縣鎮村工作人員到上毗四組入戶調查和召開座談會,找準問題及癥結,認真聽取民意,提出合理的下一步鄉村振興重點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上毗四組位于毗村村委會西南部,屬于半山區,距離毗村村委會2.5公里,距離賓居鎮鎮政府7.5公里,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689.8毫米。全組耕地面積208畝,人均耕地面積1.02畝,適宜種植柑橘、香蔥、大蒜、玉米,農戶收入主要以種植收入、養殖收入、務工收入為主,2017年底人均純收入11925元。
全組共有農戶57戶2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8人,占全組的5%,總人口的53.3%,已脫貧2戶6人,占貧困戶的66.7%,占貧困人口的75%,未脫貧1戶2人,占貧困戶的33.3%,占貧困人口的25%。
二、抽樣調查情況
本次抽樣調查共抽查上毗四組好、中、差各5戶,共抽查農戶15戶,抽樣調查情況如下:
1.家庭人口情況:調查的15戶農戶家庭總人口69人,其中勞動力39人,占受調查農戶總人數的56.5%;務工人員數15人(其中:鎮外務工4人,鎮內打零工11人)占受調查農戶總人數的21%。
2.耕地情況:調查的15戶農戶耕地總面積116畝,人均耕地面積0.59畝。用水保障60.2畝,占受調查農戶耕地總面積的51.8%,其中:集體承包(含自留田地)耕地63.6畝,占受調查農戶耕地總面積的54.8%;土地流轉耕種9.5畝,占受調查農戶耕地總面積的8%;自開挖地40.7畝,占占受調查農戶耕地總面積35%。
3.入戶道路:泥土路2戶,占13.3%;砂石路0戶;水泥路(柏油路)13戶,道路硬化率為86.7%;其他0戶。
4.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農業種植收入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養殖收入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庭院經濟收入0戶;務工收入9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0%;土地流轉或土地入股收入0戶;經商或服務業收入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3.3%;政策保障性收入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3.3%;其他收入0戶。
5.庭院及住房情況:庭院已綠化美化、衛生整潔的4戶,占受調查農戶的26.7%;一般化11戶,占受調查農戶的73.3%;臟亂差的0戶。生活區與養殖區混在一起的0戶;相對分開的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設施隔離的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3.3%;磚混結構住房10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6.7%;土木結構住房4戶,占受調查農戶的26.7%;其他結構1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戶內有衛生廁所1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80%;戶內無衛生廁所3戶,占受調查農戶的20%。生活污水及糞便無害化設施處理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戶內自然處理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3.3%,直排戶外溝渠6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0%。
6.鄉村清潔情況:自覺做好門前屋后衛生“三包”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主動參加村組“三清潔”活動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偶爾參加0戶;不參加0戶。主動繳納垃圾清運費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
7.文化建設情況:參與縣鎮“文化、衛生、科技”活動1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80%;不參與3戶,占受調查農戶的20%;不清楚0戶。業余時間經常到村組文化活動場所參加文體活動6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0%;偶爾參加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不參加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3.3%。
8.鄉村治理情況:主動參加村組召開的各類會議和活動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偶爾參加0戶;不參加0戶。主動遵守村規民約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
9.干部服務三農情況:對脫貧攻堅工作認可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認為對宣傳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政策落實好14戶,占受調查農戶的93.3%,一般1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7%;對日常社會事務管理和公益服務好1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00%,一般0戶。
10.制約家庭增收的因素:缺乏生產及產品銷售信息8戶,占受調查農戶的53.3%;科技生產技能弱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缺乏資金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土地分散及零碎,生產成本高9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0%;高效節水設施短缺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田間機耕路缺乏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勞動力缺乏0戶;其他0戶。
11.鄉村振興重點及建議:村莊規劃5戶,占受調查農戶的的33.3%;產業培植及增加收入8戶,占受調查農戶的53.3%;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14戶,占受調查農戶的93.3%;村內養殖污染治理1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80%;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13戶,占受調查農戶的86.7%;進村道路硬化1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7%,客事精簡4戶,占受調查農戶的26.7%;農民專業合作社2戶,占受調查農戶的13.3%;集體經濟1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7%;家庭農場0戶;制定村規民約7戶,占受調查農戶的46.7%;加強基層組織建設4戶,占受調查農戶的26.7%;土地集中流轉或土地入股統一經營3戶,占受調查農戶的20%;其他1戶,占受調查農戶的6.7%。
三、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抽樣調查結束后,縣鎮村工作隊召集上毗四組村民代表、鄉賢人士、黨員、村民小組干部15人參加座談調查,就村民小組基本情況、主導產業、村莊規劃及管理、“三清潔”工作、道路硬化、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治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討論發言。經討論和抽樣調查,上毗四組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和不足:
1.水利基礎設施。受自然地理環境影響,上毗村農業生產用水靠烏龍壩,洱海水,上毗村村子后面的隊房箐溝,為引水主要干渠,是幾十年前挖的土溝,群眾灌溉時溝路隨時堵塞,溝埂隨時垮塌,水資源浪費嚴重,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群眾生產不方便。
2.道路硬化。四方蕩水庫—趙家井岔路為泥土路,為村里的主要岔路,由于路面沒有硬化,路面起伏不平,寬窄不一,尤其排水不暢,一旦下雨長期積水,道路泥濘,給村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3.鄉風文明。由于近些年群眾生活水平提高,農村除婚宴、喪事外滿月、升學宴、立碑、筑大門、喬遷、入伍等客事辦理越來越多,酒宴存在互相攀比、鋪張浪費之風。
4.生活垃圾治理。上毗村村子道路側溝、幸福橋上下河道旁,生活垃圾亂到亂放,影響村容村貌,群眾生活環境。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和建議
結合抽樣調查結果和村民建議,上毗四組鄉村振興下一步工作重點和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改變當前大水漫灌、大引大排的粗放型灌溉方式;加大渠道工程建設力度,對渠道進行改造維修和渠道疏通,防止“跑冒滴漏”,減少水量流失;加大宣傳力度,推行高效節水農業
2.道路硬化
點面結合,上下聯動積極爭取多方面籌措資金硬化道路,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帶給群眾方便。
3.成立紅白理事會
成立紅白理事會,并正常運轉。嚴格控制農村客事辦理,加大宣傳力度“倡文明樹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強化群眾環保意識。
引導群眾不再到此地傾倒垃圾,建立監督機制對亂倒垃圾的群眾進行處罰;定期組織群眾打掃村里環境衛生;引導群眾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降低污染,提升群眾生活環境質量。
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4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我國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3月8日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并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五個具體路徑,即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年初以來,縣委農工部帶著“如何建設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鄉村,實現鄉村五個振興”重大課題,進行了廣泛學習和深入思考,結合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調研,現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鄉村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強化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和支農惠農政策扶持力度,全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實現了健康穩定發展。2017年全縣糧食產量穩定在35.3億斤;農畜產品加工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7元,同比增長9%。
(一)在推進產業發展、提升農牧業效益方面。一是農牧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共建設節水灌溉農田117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50萬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大場730個;農機綜合機械化率達86.5%。二是質量興農興牧戰略破題起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玉米種植面積302萬畝,綠色水稻65萬畝、雜糧雜豆80萬畝、特色作物60萬畝。2017牧業年度家畜存欄247.6萬頭只,優質牲畜改良率達90%。三是農村一二三產加速融合發展。成功爭取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全國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兩個國家級試點項目,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0家,實現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企業18家,帶動農牧戶3.2萬戶。
(二)在抓好生態建設、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方面。一是自然生態逐步修復。實施土地整治項目41.28萬畝,落實重點公益林和天保區補償面積141.78萬畝,完成“三北四期”工程年度造林30多萬畝。二是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全面開展以“五清、五有、五化”為內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動,推行農戶“門前四包”制度,使村屯環境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切實加強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加強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全縣農村牧區共有衛生廁所3.98萬座,普及率達到55%。
(三)在培育鄉風文明、繁榮農村牧區文化方面。一是基層文化基礎建設步伐加快。全縣鄉級文化站和文化廣場已實現全覆蓋,80%的嘎查村建設了標準的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或農牧民健身廣場。二是農民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今年扎縣委、政府大力開展“用文化力量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主題活動”,各地精心組織了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千家萬戶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社會新風宣傳氛圍日益濃厚。開展了“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傳活動,去年以來各地共懸掛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標語2000余塊,手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墻109390米。
(四)在加強社會治理、夯實農村基層基礎方面。一是強化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重點實施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黨員“創業帶富”行動、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等農村黨建工程。目前,嘎查村集體經濟均達到3萬元以上;248個“創業帶富”黨員帶動貧困戶1781戶;196個嘎查村活動場所均達到規范化標準。二是扎實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嚴厲整治農村社會治安突出問題,新建改建了699個民間警務室,連續三屆、12年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同時2017年被授予“長安杯”稱號,是全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縣。三是打造“三農”人才隊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每年培訓農牧民達15萬人,大多成為了推動產業發展的“行家里手”。目前,共有248位鄉村人才在水稻種植、黑木耳種植、育肥牛養殖、農家樂等產業項目上,帶領1781戶農牧民踏上了致富征程。
(五)在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群眾獲得感方面。一是精準扶持貧困群眾增收。整合各類扶貧資金3億元,投放貸款2億元,全力實施“菜單式”精準到戶產業扶貧和資金收益扶貧,2017年全縣實現貧困人口脫貧1.34萬人。二是全面落實惠農惠牧政策。完善財政補貼措施,投入1800萬元扶持嘎查村發展集體經濟,開發農村公益崗位解決1077貧困人口增收問題。2017年全縣共發放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政策性農業保險等惠農惠牧資金12.5億元,促進農牧民增收近4100元。三是加大農村綜合改革力度。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完成農村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10.6億元。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該縣在鄉村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不能回避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這些問題將給鄉村振興帶來較大阻力和困難。
一是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表現為區域發展不平衡、設施配套和有效利用率較低。設施農業基本都集中在東南鄉鎮,其中高效節水農田僅50萬畝,不足全縣耕地面積的15%,其他大部分農田抗災能力不強。比如:以玉米為例,東南鄉鎮的好力保鎮基礎設施完善,玉米畝產可達1200斤,并且實現“旱澇保收”,而北部鄉鎮玉米畝產在700斤左右,還要“靠天吃飯”,農業現代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同時,全縣畜牧業標準化、設施化棚圈建設滯后,導致以養殖業為主導產業的北部蘇木鎮始終沒有擺脫傳統、粗放經營的現狀。
二是農牧業產業不大不強。我縣耕地、水源、勞力等資源相對豐富,但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種養業規模小而散,與二三產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育遲緩,有帶動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太少、成長也慢、創新能力較差,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有名無實,不具備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產業的能力,造成了農牧業資源投入“多”與產出效益“少”的矛盾。
三是農村人居環境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環衛基礎設施不完善,管護經費不足,長效機制不健全,各蘇木鄉鎮、嘎查村均未建設符合環保要求的垃圾處理場,大多數嘎查村生活垃圾就近在路邊、田邊、河邊傾倒,鄉鎮所在地的垃圾處理都是就地簡易填埋,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糞污治理成為環境整治難題。農村牧區衛生廁所建設嚴重滯后,實際覆蓋率不足50%,無害化廁所基本空白,較大影響著農牧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四是農民群眾文明意識不強。相對城鎮而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創建水平不高、措施不實、工作不細,造成鄉村傳統不良習慣沒有得到有效糾正,村民的文明意識相對缺乏,封建迷信、信謠傳謠、聚眾賭博等現象較為普遍,一些年青人不思進取、好吃懶做、游手好閑,有的負債娶妻后不孝敬老人甚至嫌棄父母,造成很多老人“因婚”致貧,比如:好力保鎮五家子村年過七旬的趙守業,給3個兒子娶了“媳婦”,蓋了大瓦房,自己卻住著危土房,后由國家救濟才住上了40平米的新房。日前“老伴”患腦血栓癱瘓在床,只有2個女兒在床前照顧,兒子兒媳不聞不問,類似問題在農村比較常見,已然形成了一股不文明風氣,因此,群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文明意識亟待提高。
五是鄉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基層農技隊伍和實用人才隊伍不足,現有農村實用人才852人,其中種養技術類人才810人,占95.1%,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梯次結構不合理,缺乏引領新技術的“尖兵”團隊。一方面,缺乏人才引進激勵機制,返鄉大學畢業生服務基層薪酬待遇低、沒有晉升渠道、缺少創業平臺,導致不能安心工作,人才流失嚴重。
六是農牧民穩定增收渠道不寬。受市場、自然災害的雙重制約,農牧業內部增收動力不足、空間有限,要實現“土里刨金”難度很大,比如:自治區固定觀察點胡爾勒鎮沙巴爾吐嘎查共有3786人口、耕地2.1萬畝,有家畜1.9萬頭只,通過對其中20戶進行常年觀察,該嘎查農牧民產業收入來源只有三項即種地、養畜、務工,比例為4:5:1,多年基本保持不變,幾乎沒有其他收入渠道。同時,該縣現有的農牧業龍頭企業產業化程度低、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沒有形成一條龍,企業規模效益不顯明,對農村經濟拉動能力有限,對農民增收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三、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新時代,新鄉村。面臨黨中央、國務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的大好形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絕不能沿襲傳統,要敢突破,要進行深入探索和創新。
首先,在思想認識上要有新提升。鄉村振興是一次農業的全面轉型、農村的全面發展、農民的全面進步的新藍圖,是走共同富裕、質量興農、生態發展、文化興盛、鄉村善治、特色減貧的新道路,是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農業農村“放管服”等改革的新政策,對于進一步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在方法步驟上要有新思路。要正確處理好規劃、主體和時間的關系,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按照中央、自治區和盟委的統一部署,實施“三步走”戰略,具備戰略定力,具有歷史耐心,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避免一哄而上、搞形式主義。
第三,在資金投入上要有新舉措。“錢從哪里來”這個最現實的問題解決不好,鄉村振興這一美好的藍圖就無法繪就。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理念,在整合財政資金、創新農村金融、吸納工商資本、匯集社會力量等方面下功夫,使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向“三農”傾斜,使廣大農村牧區成為吸引“人力、財力、物力”的政策洼地。
第四,在實踐探索上要有新機制。要持續深化農村牧區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依法賦予農牧民對承包土地草場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轉權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經營權。持續推進農村“三權”促“三變”改革,重點抓好清產核資、身份確認、股份量化工作,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使農民收益。
第五,在推動落實上要有新合力。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充分發揮黨政機關、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組織的優勢和力量,吸引各行各業人士投身鄉村振興運動,充分運用各類新興媒體,及時總結提煉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好的經驗做法,豐富宣傳載體,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氛圍。
四、對推進鄉村振興的幾點建議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發揮優勢,抓住關鍵,補齊短板,統籌推進實施。具體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振興”做好文章,尋求突破。
(一)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一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結合扎縣實際,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到2020年打造出“糧、肉、糖”三大支柱產業。圍繞東北黑土地保護和利用項目,建設國家“商品糧”輸出基地,實現糧食產量穩定在50億斤、年輸出商品糧200萬噸;建設畜產品儲備供應基地,生豬飼養量達200萬頭、肉羊存欄300萬只、肉牛存欄50萬頭,實現年產肉類產品15萬噸;建設中國北方“糖都”,發展甜葉菊種植10萬畝、甜菜50萬畝,實現年產甜菊糖2500噸、甜菜糖30萬噸。二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實施“雙穩雙增雙擴”工程。種植業推進“穩糧增經擴飼草”,穩定玉米種植面積,2018年水稻種植達到80萬畝,其中旱作水稻10萬畝,擴大甜菜、甜葉菊種植面積,鼓勵發展庭院經濟、中草藥、青貯玉米及飼料;畜牧業推進“穩羊增牛擴豬禽”,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加大良種推廣力度,提高優質牲畜比重,發展安格斯牛1萬頭,到2020年牧業年度家畜存欄穩定在300萬頭只。三要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實施特色農牧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加快甜葉菊、黑木耳、山產品、優質肉蛋奶類特色產業提檔升級,推進農牧業與休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牧業、體驗農牧業、創意農牧業、認養農牧業、“互聯網+農牧業”等新產業新業態。
(二)堅持優先開發人力資源,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振興,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我們要切實加強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三支隊伍”培育力度,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鞏固、壯大、提升抓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創業和創新,確保農業“后繼有人”。二要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用寬松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吸引農民工和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從資金支持、政府保障、財政優惠、公共服務、投資環境等各個方面,為鄉村人才引進建立全面的保障體系,充分調動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三要造就新型農民隊伍。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把本土人才培養納入培訓計劃當中,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適時舉辦技能大賽,培育根雕、剪紙、編織等高技能人才。注重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的示范指導作用,培育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農民。
(三)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一要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以“鄉風文明提升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農村牧區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提升農牧民精神風貌。二要樹立樸實的價值觀。引導嘎查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破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倡導勤儉節約、健康向上的鄉村風尚。三要豐富農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組織好“用文化力量激發群眾脫貧動力主題活動”、“送歡樂下基層”、全民閱讀等公益性文化活動,鼓勵農牧民群眾圍繞“脫貧攻堅”“扶貧扶志”等主題,自編自演歌曲、舞蹈、小戲等節目,展現新時代農民擺脫貧困、奔向幸福生活的良好風貌。
(四)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推動鄉村生態振興。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一要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立足恢復、建設、保護和利益驅動生態,積極創新產權模式、造林方式,大力發展碳匯經濟,不斷發揮和拓展生態效益。到2020年,實施造林60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3%。二要因地制宜搞好村屯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開展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進農村牧區“廁所革命”,實現農村牧區無害化廁所全覆蓋。繼續推進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工程建設,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保護保留鄉村風貌,開展田園建筑示范。實施鄉村綠化行動,建設森林村鎮、特色小鎮,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發展清潔能源,建設可再生能源產業基地,到2020年實現風電裝機1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50萬千瓦、水電裝機10萬千瓦,推進秸稈資源轉化,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高效環保推進資源開發利用,堅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一時發展,確保扎賚特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家的味道。
(五)堅持黨建統領發展,推動鄉村組織振興。鄉村振興,基層黨建是關鍵。一要打造堅強的基層黨組織。以實施“北疆先鋒”工程為抓手,大力推進“富民黨建”,以抓黨建促振興。各級黨委要認真落實從嚴治黨“1+3”制度體系,統籌謀劃農村牧區黨建工作。創新完善基層黨組織設置,發揮鄉鎮黨委“一線指揮部”作用,確保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農村牧區實現有效覆蓋。二要培養過硬的黨員隊伍。從嚴加強農村牧區黨員隊伍建設,持續抓好嘎查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和管理,注重在優秀青年農牧民中發展黨員,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切實用好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六個一”機制,做實黨員“創業帶富”工程,著力解決農村牧區黨員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三要建設更強的嘎查村兩委班子。今年要全面完成嘎查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嘎查村黨組織書記、主任,認真落實扶持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十條措施,確保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嘎查村穩定在80%以上。實行嘎查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建立嘎查村級權力規范運行和有效監督機制,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
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5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著眼于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于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カ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并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不斷提高農村群眾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錄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后,這無疑為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恒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鄉村調查戰略實施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戰略實施調查報告(通用5篇)02-24
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實施情況報告02-24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匯報12-21
鄉村發展調查報告02-24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通用6篇)02-24
鄉村振興戰略情況報告02-24
鄉村振興發展現狀調查報告02-24
鄉村教師工作生活現狀調查報告11-15
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情況報告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