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調研報告
一、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
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是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關于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中農發〔2019〕5號)要求進行的申報方案建設。
二、鄉村治理調研報告(精選11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鄉村治理調研報告(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1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等,為此,特以近年來建設的新村聚居點空心化問題為例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縣農村空心化現狀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并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民新村聚居點30個,涉及農戶1328戶,其中:新建點16個714戶,改建點14個614戶。正在建設有的23個1227戶,其中新建點16個974戶,改建點7個253戶。建成鎮吊腳樓村、鎮立山村新村綜合體2個123戶。據調查,建成的新村聚居點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點3個,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點2個,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點2個,占6.6%;沒有空置住房的聚居點23個,占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舉家外出戶增多。當前,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進城打工、經商或謀生的人數不斷攀升,導致農村人口密度逐年遞減,直接導致了“人去房空”現象的出現。全縣大多數村外出務工人員人數高達80%以上,其中舉家外出戶達30以上。縣20xx年建成的鎮村聚居點共25戶85人,其中:村10戶38人,吊腳樓村15戶47人。該聚居點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節性外出27人,占總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總人口的45.9%,該聚居點新建農房常年無人居住9戶,占總戶數的34.6%,季節性無人居住10戶,占總戶數的40%。
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先富起來的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在城市站穩腳跟后,舉家遷往城鎮生活。國家大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城鎮吸引力增加,各項就業、就醫、就學、文化等環境條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紛紛遷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現象日趨加重。目前,縣鎮、鎮、鎮、鎮、鎮、鄉等6個鄉鎮都在進行場鎮開發,鄰近場鎮或有能力的農戶都在集鎮購房。如,鎮騎龍寨村農民新村聚居點共30農戶,就有7戶在城鎮購買房屋,占總戶數的23.3%。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部分群眾對老宅一直戀戀不舍,總認為老宅基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歷史原因,農村一戶多基、超標準占地,占用耕地建房,農房遷建后舊宅基地普遍閑置,致使農村長期以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房不拆舊房”,致使一戶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沒能很好落實,許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舊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戶多宅。所調查的縣鎮村、鎮騎寨村、吳家橋村三個新村聚居點,建了新房未拆除舊房將宅基地還耕的建房戶達到15戶,占新建農房戶數的25.4%。
四是早期規劃不合理。一些新村建設規劃比較簡單,對村莊功能分區布局、基礎設施配套、群眾生產生活習慣考慮不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再加上執行規劃的法律約束力不強,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隨意性。如縣已建成的鎮村農民新村聚居點,村組織就沒考慮到農戶的耕作半徑,將150戶農戶集中到一起,造成農戶生產不方便。
二、縣治理農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為確保新村建設“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四個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科學規劃布局,強化產業支撐,突出鄉村特色,統籌推進全縣新村建設。
一是群眾申建與政府指導相結合。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新村建設“申建制”,統一制定出臺新村建設獎補政策,發動群眾自愿申建,對30戶以上群眾提出申建要求,經村組申請、鄉鎮審查、部門評審、縣級審批等流程審核通過的,納入全縣新村建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由建房戶成立業主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主選擇施工單位、負責材料采購、監督資金使用和建設質量,既賦予群眾新村建設的監管權和話語權,又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實現了政府意圖與群眾意愿的有機統一。目前,全縣在建的23個新村聚居點的1227戶農戶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設的。
二是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堅持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產村相融互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著力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蔬菜、現代畜禽、道地中藥材和高效經濟林等特色優勢農業,以及鄉村生態旅游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縣新發展優質甜橙、油桃等優質水果3萬畝,綠色蔬菜3萬畝,薄殼核桃、九葉青花椒等高效經濟林2萬畝,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成工廠化生豬繁育基地18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88個,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戶5516戶,發展特色家禽規模養殖戶254戶。初步形成了郪涪兩江流域優質蔬菜產業示范區、蓬樂路優質甜橙(檸檬)產業示范區、射大路優質干果產業示范區、羅桂路優質生豬產業示范區等“四大”產業區和隆盛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規劃引領與尊重民意相結合。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統籌謀劃新村的產業布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做到新村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旅游規劃等多規融合。同時,充分尊重群眾喜好,多次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征求群眾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民意調整規劃,著力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群眾滿意”的新農村,水村幸福美麗新村規劃2013年獲得了國家住建部“美麗鄉村”稱號。
四是新村建設與新村開發相結合。在新村建設中,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新村建設,建設農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時,打造開發新村旅游商貿等產業,著力培植新村產業,繁榮鄉村經濟。如在建設藥香小鎮新村綜合體中,通過公開招標吸引永逸集團投資5億元參與新村安置房建設、場鎮開發建設,著力打造集養生、養老、旅游為一體的“全國知名藥香小鎮”。
三、治理農村“空心化”問題的建議
治理農村“空心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破解建設用地難題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強化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一)科學規劃,完善基礎功能。科學規劃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關鍵。要結合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歷史趨勢,精心設點,合理布局。按照集約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則,在新村戶型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確保長遠發展與農民的實際需要。建議將治理農村“空心化”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宅基地復墾、城鄉一體化建設及農民市民化等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農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鎮與中心村集聚,同時統籌農村的水電、道路、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礎設施建設,延伸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文體娛樂及商業設施,既村解決民生產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又優化農村的環境質量,提升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二)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民有了錢,才有建新房的意愿。加快幸福美麗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前提是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關鍵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建設一批優質水果、綠色蔬菜和道地中藥材等現代農業基地和園區,構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產業支撐。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小規模與大群體相結合的產業基地和生產體系,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實現千家萬戶增收致富。同時,要鼓勵引導農民積極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服務、鄉村旅游等二、三產業,拓展勞務輸出,增加農民現金收入,為推進農村“空心化”治理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進程。雄厚的財力是治理農村“空心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將農村“空心化”治理與農村環境整治、幸福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向治理農村“空心化”傾斜。同時,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農村宅基地的整理置換和競價選位,發揮農村宅基地的一部分物權功能和價值潛能,使新農村建設產生內生動力,緩解農村基礎設施和公一事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二是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向農村“空心化”治理提供低息貸款,以擴大資金籌集渠道。三是引入市場機制,充分利用民間資本,采用由工商資本與村民共同出資改造“空心村”,例如讓房地產開發商介入“空心村”改造,讓房地產開發商承擔部分資金,然后將新建農民公寓的部分物業用房或尾房作為其收益,實現彼此之間的互利雙贏,以解決改選資金不足的問題。發動在外成功人士資助“空心村”改造,調動在家村民參與積極性,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四)強化管理,構建長效機制。要進一步加強農房規劃建設管理,堅決制止農村建房無序局面,逐步引導農民居住向新村聚居點集中,推進新村建設進程和建設水平。一是農房建設必須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制度,建新房必須拆除舊房并復墾。二是嚴格執行農村宅基地政策,控制農房建設用地標準,禁止違法占地建設。三是農村個人建房必須申報設計方案或選用新農村標準圖集方案。四是農村個人建房不按審核通過的設計方案或標準圖集建房,則取消其享受國家一切補助資金的資格。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2
村級治理涉及民眾安全、基層建設、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是整個社會管理的重要構成之一。此次利用春節回家過年的機會,我對家鄉治理的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村級治理的新氣象與新問題
這次回家過年發現,村委會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稱為“村級治理新氣象”,但也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仍待解決。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損。村里那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終于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一條寬闊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莊中。自從修了水泥路,人們出行方便了,貨物運輸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輕人買了車,搞短距離載人載物運輸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兩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現嚴重破損了。
二是農村小學教學環境變好,但學習熱情下降。這次,春節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讀的小學校園,發現變化很大,修了新圍墻,蓋了新校舍,換了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教學儀器等也都有相應的配套。但是越來越好的教學環境并沒有激發起孩子們學習熱情,目前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在家的學生特別多,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抬頭。
三是環境衛生有待提高。村里環境衛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兩個“內湖”,多年來由村委會發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傾注畜糞、化肥等,污染的內湖呈深綠、墨綠色,與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別。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來一車車化肥投入水中”,“豬糞更是幾十車上百車倒進去”,加重水體污染。
二、村民對治理贊賞與觀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鄉者對村級治理贊賞多。務工人員在外不但學了一些經營經驗、工藝技術,還增長一定見識,他們對本地搞村級治理報以贊許:“政府這樣管事,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農民或漁民“關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說:“我們在村里靠種田捕魚過日子,自然關心村級治理,但還不曉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為難
村支部書記游四強說:“現在工作很難做,實事很難辦,沒錢什么都辦不起來”。由于集體湖泊已經被承包,村委會已無集體經濟及其收入的支撐。每名村干部的津貼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訴苦:“現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賺兩萬塊錢,做村干部卻賺不到面包車加油費”。不過,只要村里條件還過得去,沒有較大經濟風險,就有人爭當村干部。當上干部可以親自參與村委會事務,有“面子”,出村外搞經營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無論誰當選,仍將在鄉鎮和村民之間左右為難。擁有大家族背景的人當了村干部,自然要維護大家族利益,弱勢的小姓農戶就有意見。鄉鎮方面滿意的人當選后又會擔心下輪換屆選舉刷下來,遇難題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為難,其結局就是鄉鎮黨政與村民皆不滿意。
四、思考與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對此村治“新氣象”反應有二。回鄉創業者予以贊許,鄉村社區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當地市場健康成長。在村里居家過日子的農民或漁民予以觀望,他們既想獲得撥款或優惠貸款等好處,又怕自己利益受損。兩種態度都是村民們利益意識的反映,觸及村治的民生基礎。
二是村委會這一級實為鄉村社會官民界面的中間介質。除個別人系暫時下派的鄉鎮干部或組織部門近年選派的大學畢業生外,絕大多數村干部來自村民。普通村民沒把村干部當做真正意義上的“官”,言其“和我們一樣都是農民”。村干部們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資的“官”,所以做起事來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內湖富營養化養殖。此類養殖、種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已有較長時間,現在觸動這個問題,肯定會影響承包者利潤和村集體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鄉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過于農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氣象”于此凸顯其意義,是在當今歷史條件下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的有益試水。組織起來的農民才是自己家鄉的最好衛士。歸根結底,要搞好湖區監管,最終要靠環湖休養生息的千百萬農民。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3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對石堆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石堆鎮位于安丘市東部,面積67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1.06萬戶,人口3.9萬,耕地面積6.4萬畝。今年以來,石堆鎮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為主線,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基本情況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面摸清每個村底數,包括人口、房屋、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村規民約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糾紛、村霸村痞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四個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突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
一是產業興旺方面。開展“帶富增收富民”活動。
1.培育一項致富產業。各村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確定一項或多村確定一項能夠有帶動性的增收產業項目,增加群眾收入。
2.培訓一套致富技能。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舉辦種養業、務工知識等培訓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培訓達到90%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各村幫助留守人員聯系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粗加工等項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條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信貸單位,對有意向發展項目缺少資金的家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回鄉創業大學生創辦項目,幫助落實貸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
二是生態宜居方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活動。
1.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通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確保村莊環境衛生長期清潔。堅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后規范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加快美麗村莊建設,全鎮打造西蓮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馬家亭子、梯門、婁戈8個示范村。
3.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鎮駐地村、社區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引導農村居民向鎮區、社區集中居住。
三是鄉風文明方面。開展“倡樹新風正氣”活動。
1.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每月確定一個評選主題,在“陽光議事日”活動中開展“移風易俗標兵”“石堆好青年”“種養殖能手”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形式,對先進典行大張旗鼓的宣傳,激發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目前已評選巾幗標兵117名、移風易俗標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增強群眾簡辦婚喪嫁娶事宜、遠離不良習俗的自覺性。
3.開展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消夏晚會、農民趣味運動會、書畫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4.每村打造1條文化長廊,重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知識,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導觀念,讓大家感受到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開展“街頭巷尾平安”活動。每村配備1名警務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邏隊伍,警務助理牽頭開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網”監視系統,連接派出所治安監控平臺。每村組建一個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務服務、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隨時隨地與群眾進行互動、交流。
2.開展“全民參與調解”活動。每社區聘請1名法律顧問,在陽光議事日組織法律咨詢和宣傳,讓法律咨詢服務形成常態化。各村成立調解委員會,由支部書記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優秀村民和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組成,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處“聽證室”,對家長里短、鄰里爭吵等簡單矛盾糾紛實行村級聽證。
五是開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動,強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制定了《農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村干部工作職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每月召開一次“陽光議事”會議,組織學習農業技術、法律常識、健康保健等知識,充實陽光議事內容,增加陽光議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確定一個凈增收不低于3萬元的致富項目。發展村莊集體經濟,在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土地流轉上下功夫,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確保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低于5萬元。
(三)打造示范點,進行典型帶動。重點打造步云嶺休閑生態園、蓮池高效農業示范園、亭子高效農業示范園、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四個示范點。其中,步云嶺休閑生態園,規劃面積3500畝,已建成1500多畝,是集觀光旅游、戶外運動、休閑采摘、餐飲娛樂、農事體驗、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休閑旅游綜合體。目前,已發展阡陌人間、步云山莊、云嶺人家、環秀山莊等11家休閑農莊和1處步云賽鴿文化交流中心。通過園區的示范帶動,發展大櫻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種植大棚80個,發展西瓜、大桃、黃金梨等1500畝。蓮池高效農業示范園,規劃面積2200畝,已建成1100畝,已發展百匯紫蘇莊園、東順蒜黃種植基地、華仔蔬菜種植基地、田碩洋蔥種植基地、孟戈有機蔬菜合作社種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農業示范園,占地150畝,已建成高效種植大棚45個。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占地面積358畝,以生產生活生態、健康文化旅游為主題,建設木本糧油博物館、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綜合體、文冠果健康體驗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種植、選育、高產示范、集散、加工、營銷一體化的全國木本糧油谷。目前,已經栽植文冠果210畝。全部建成后,帶動就業人數300余人,年可實現利潤2900萬元,利稅700余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對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教育引導不夠。農民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尤其在發展產業方面,目前大部分產業項目主要以工商資本下鄉的方式建設,通過引導群眾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農家樂、鄉村旅游難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資金扶持。在基礎設施提升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鎮級財政不足,單憑縣、鎮、村三級財力,很難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人才匱乏。目前,廣大農村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學生及高層次人才不愿到農村創業。回來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擔任村干部。
三、意見建議
(一)建議加大對群眾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培訓力度,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三)建議加大政策扶持、項目扶持、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建設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休閑農莊,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閑度假區。
(四)建議上級職能部門提供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各類支持,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4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著眼于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于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力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并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不斷提高農村群眾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后,這無疑為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恒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5
丁圩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溝南面,距顏集鎮政府西3公里,顏邵公路、顏花公路從境內通過。鎮組織農技、農經等相關人員于XX年元月27日對丁圩村有關情況進行調研,現在把調研情況作如下報告:
一、丁圩村
現有5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42戶,總人口2158人,勞動力860人,在外打工勞動力560人,尚能轉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積1441畝,其中旱地1441畝,中低產田518畝,糧食種植面積達841畝,油料面積30畝,蔬菜面積10畝,花卉面積500畝,其它經濟作物面積60畝。畜牧業生產情況:大家畜4頭,生豬150頭,羊105只,家禽養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產業生產情況:企業6個,其中私營板廠1個,個體工商戶5個。企業從業人數30人,糧食生產59000公斤,油料生產3000公斤,禽蛋產量28000公斤,蔬菜產量50000公斤,社會經濟總收入1154萬元。第一產業收入643萬元,第二產業425萬元,第三產業86萬元,分別占總經濟收入的55%、37%、8%,主要農產品小麥、玉米、花木,人民收入來源于花木和外出勞務。XX年農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勞務收入1500元。
二、存在問題。
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集體無經濟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農民群眾小富即安的思想,沒有積極進取、開拓精神,特別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夠致富,上級號召引進新品種,不少農民群眾對種植花木抱著消極態度,對種植花木認不上,思想守舊,小農意識強,不接收新鮮事物,只知道種糧食,有飯吃不挨餓,導致經濟發展緩慢,今后要進一步推進花木之鄉經濟發展、使農民及早致富過上小康生活。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農民就業致富門路窄,收入增長困難,發展生產無資金,無工業項目,無技術人才,交通閉塞,黨員干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夠,村郭無房屋,黨員干部無活動場所。水利配套較差的丁圩電灌站,不能發揮抗旱排澇作用,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導致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生產生活難以提高。
三、目標規劃。
1、做大做強花木產業,擴大花木種植面積,引進高檔花木品種,培養花木經紀人隊伍,搞好花木營銷促進農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轉,搞好花木生產面積,花木面積生產到1000畝。
2、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不斷提高全民創業積極性,壯大農村經濟發展,近期村里招來了一個板材廠,現在已經在籌建中,需要資金50萬元,要求上級扶持。搞好生產勞動力的轉移就業,XX年-XX年年外出務工人員要達到700人。搞好二三產業,鼓勵全民創業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到2010年實現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
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設好,搞好黨員活動室。
4、搞好村莊規劃,開好一道溝,鋪設村中心路和村內道路,預計到2010年村內全部鋪設水泥路,使村容整潔,面貌煥然一新,村里組織專人進行規劃。
5、搞好水利建設,開挖好田間一套溝,修復好村電站,保證農田旱澇保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廠建設生產
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以廠帶動其它項目的發展,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龍頭企業,促進花木生產,提高農民積極收入。搞好資金籌措,按項目落實責任,由專人負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五、建議:
1、村無房屋,希望上級給予資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
2、村板材廠生產,資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給予扶持。
3、顏邵路面窄,要求加寬,村內道路鋪設資金困難,要求上級給予支持。
4、村電灌站損壞,要求水利部門給予資金支持修復電站。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6
一、我區鄉村之星隊伍現狀
根據調查,我區管理期內省市鄉村之星共有25人。從行業分布來看,種植養殖行業6人,占鄉村之星總數的24%;加工制造3人,占比12%;貿易經營類6人,占比24%;社會管理8人,占比32%;鄉村旅游2人,占比8%。從學歷來看,中專及以上學歷的8人,占32%;中專及以下17人,占68%。從年齡來看,45歲以下僅1人,其余皆45歲以上。
調查顯示,我區鄉村之星隊伍結構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農村復合型人才較多。相當多的既是生產型人才,又是經營型人才;有些既是種植、養殖能手,又是技能帶動型人才,他們是生產、經營等領域的多面手。二是在生產實踐中成才的較多。中等以上專業學校培養和師承的比較少,較多的是在生產實踐中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邊摸索而成長起來的。三是社會管理型人才較多,主要是村級合作組織管理者,村集體經濟領頭人等。四是年齡結構老化,文化層次偏低。
二、鄉村之星作用發揮情況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鄉村之星們在帶頭示范、推廣農業技術、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農民增收,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鄉村之星自身具備一定科技素養,掌握一定科技知識,其思維方式、經營理念在群眾中起著潛移默化的引領帶頭作用。例如:山東沃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崔文娟,2015年返鄉創業,開始了她向農業挖“第一桶金”的夢想。她在村里流轉了550余畝土地,注冊成立了山東沃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門種植谷子,經營小米。通過不斷學習反復實踐,崔文娟精心選育出了“焦金黃”等優質谷子品種。她種植的谷子不僅產量提高,運用的“糞種調制”方法還有效的提升了谷子的品質,使“蓼塢小米”在色澤、口感、營養價值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公司先后成立了淄博鄉裕家庭農場,淄博淄川霖珂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吸收當地598戶(其中貧困戶、殘疾家庭共計65戶)村民入社,免費發放優質谷種“焦金黃”、傳授種植技巧、簽訂回收協議。對普通村民以高于市場價5%的價格進行回收,對貧困戶及殘疾人家庭則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進行回收,極大的激發了廣大村民谷子種植積極性。公司聘請谷子專家多次對合作社員進行現場指導服務,還經常幫助社員引進農資、農具,讓周邊村民通過技術增產增收,得到了周邊村民的高度稱贊。
三、鄉村之星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鄉村之星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確實發揮著示范帶頭作用,但在鄉村之星隊伍建設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1、人才組成結構不合理,部分人才專業素質不高。
我區鄉村之星等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偏少、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總體素質不高。從行業結構來看,鄉村之星等農村實用人才仍以傳統產業為主,從事市場營銷、技術推廣等新興產業人才較少,不足以為農業產業化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建議:一是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投入,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和農業職業教育。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大力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興辦與農村經濟緊密聯系的各類職業學校,而不只是依靠短期速成培訓,使廣大農村青少年切實接受農村實用技術教育,讓他們成為有技術的職業農民,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中堅力量。二是提高培訓力度、開展分類培訓,不斷提升農村人才的競爭力。積極組織農村實用人才交流學習,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等形式,開發潛能、活躍思想、激發熱情,促進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
2、從我區現狀來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扶持機制,農村實用人才示范帶動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較少,缺少形成專業村和專業戶的必要條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規模不夠大,吸納農民的能力有限,使得人才在農村發展的空間不大,造成人才流失。
建議:一是搭建發展平臺,建立激勵導向機制,激活農村人才隊伍。對農村實用人才擴大生產經營,在土地、信貸、供電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重點扶持。二是探索設立農村人才發展基金,成立鄉村人才互助會等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資金、技術等難題,為農村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三是倡導鼓勵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發展,對回鄉創業人才,在創業立項、土地使用、信貸服務、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拓寬服務渠道,引導專業技術人員、科技人員到鄉村,從事技術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支持他們參與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7
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不僅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而且要有組織協調鄉村旅游發展的能力,即行業管理能力。資源是基礎,管理是手段,豐富的資源與完善的管理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兩個輪子”,二者缺一不可。資源豐富而管理滯后,其資源的開發利用就大打折扣,難于實現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其行業管理越來越發揮著獨特而顯著的作用,可以說,行業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地方鄉村旅游業的興衰與成敗。重視鄉村旅游的行業管理研究,既是行業管理本身之所需,更是鄉村旅游提質換檔、實現轉型之必須。
一、鄉村旅游行業管理的概念
鄉村旅游行業管理,通俗地講,就是旅游行業管理在鄉村旅游中的推廣與應用。旅游行業管理,按照有關專家的解釋,就是“政府組織及行業組織通過旅游政策、法規,引導旅游發展方向,建立市場規則,協調、監督和維護市場秩序,規范旅游企業行為,達到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目的”。以此類推,鄉村旅游行業管理就是各級政府及鄉村旅游行業組織,以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購、娛等相關要素為管理對象,通過運用行政、法律及經濟手段,建立市場規則,協調、監督和維護市場秩序,規范經營者行為,以達到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增強經濟效益及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鄉村旅游行業管理作為鄉村旅游業最基本、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其主體就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來看,主要有兩類:
一是政府部門。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尚處在初期階段,存在著許多“瓶頸性”矛盾和問題,如設施需要完善,經營需要規范,規則需要建立,秩序需要維護,行業標準需要確立,這些工作必須且應當由政府來支持、推動,離開了政府的主導,鄉村旅游發展必然矛盾重重,步履維艱。
二是行業協會。鄉村旅游行業協會是鄉村旅游經營者自發成立的市場中介性組織,是政府管理職能的延伸,其實質是介于政府和經營者之間的非政府行業管理機構。隨著我國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的不斷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逐步向行業管理的轉變,行業協會在鄉村旅游的管理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重要。
二、鄉村旅游行業管理的重要作用
規范作用。針對鄉村旅游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所出現的盲目開發、重復建設、生態破壞、經營紊亂、競爭無序等問題,政府部門通過行業管理,建立服務標準,規范企業行為,查處違法問題,制止無序競爭等,為鄉村旅游發展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起著指導作用。鄉村旅游經營的主體大多是當地農民,普遍素質不高,信息閉塞,觀念落后,知識缺乏,嚴重制約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對此,政府部門或行業協會的管理,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通過推廣管理經驗、指明發展方向、提出改進意見等指導幫助農民提高經營管理的能力和素質,使其在實踐中少走彎路,多出成效,讓旅游資源優勢盡顯,充分發揮。
服務作用。鄉村旅游因經營主體的弱勢性及資源環境的復雜性,決定了鄉村旅游的行業管理應重在扶持與服務,著力開辟鄉村旅游發展的“綠色通道”。加大導向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使鄉村旅游協調發展,整體推進;積極提供信息支持,開闊發展視野,使鄉村旅游目的地在競爭中搶占先機,把握主動;組織鄉村旅游目的地整體對外宣傳,進一步擴大目的地知名度。
調控作用。鄉村旅游各產業要素,彼此依賴性強,哪一方面缺失或不完善,都會直接影響到鄉村旅游的綜合接待能力,甚至影響到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行業管理主體應當全面把握各要素發展情況,并運用行政、稅收、法律等手段有效把握平衡,適度抑制過快行業,扶持發展滯后行業,確保資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協調發展,整體推進。
監督作用。監督是鄉村旅游行業管理的重要內容。鄉村旅游發展初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存在著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通過行業管理的監督檢查,確保經營者守法經營,不斷改進經營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增強鄉村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
三、當前鄉村旅游行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權威不足。市縣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作為鄉村旅游的政府機構,普遍權力小、地位低,在鄉村旅游中難以成為管理核心,缺乏應有的權威。造成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權威性小,一是國家旅游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規支持;二是鄉村旅游中有關資質認定、項目審批、頒發營業執照等關鍵環節,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無權過問,經營中出了問題往往拍不了板,定不了調。如有的家庭旅館經營多年卻從未繳稅,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只能提醒督促,最終還得協調其他部門解決。
管理滯后。鄉村旅游發展中普遍存在著重效益、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許多地方沒有制定具體的.鄉村旅游管理辦法,如鄉村旅游目的地、住宿設施、餐飲飯店、從業人員等進入市場應具備的條件,市場監管措施,安全保障等都沒有做出明確規定,行業管理缺乏依據,隨意性大,致使行業管理跟不上鄉村旅游發展的步伐,造成鄉村旅游許多項目未能納入行業管理的范圍。
欠缺統一。鄉村旅游行業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只有各個部門相互配合、統一行動,才能有效管理好旅游市場。但由于受本位主義的影響,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配合不夠默契,難以實行統一管理,致使旅游市場出現問題后,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比較嚴重。四、加強鄉村旅游行業管理的對策
1、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權威性。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權威,不僅是加強鄉村旅游行業管理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鄉村旅游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作為主管旅游的政府機構,除現有的職權外,根據旅游行業管理及鄉村旅游市場監管的需要,應適當擴大一些行業管理職權。如重點景點和重大旅游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審查權;鄉村旅游飯店和餐館的審批權;鄉村旅游景點(線路)的審批權;旅游價格審批權;牽頭組織開展旅游市場的監察權等等。此外,加大旅游行政執法力度,提高旅游質量監督工作效能。建立健全旅游消費者保護機制,扎實做好旅游投訴服務工作,依法維護旅游經營者和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來樹立行業管理在旅游經營者和游客心目中的威信。
2、建立聯合執法的長效機制。在當前國家旅游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旅游市場中的一些違法違規行為無法查處的情況下,要管住、管好鄉村旅游市場,僅僅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全社會力量,需要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鄉村旅游行業管理,必須要走旅游專業執法和聯合執法相結合的路子,且必須建立長效機制,使二者結合的辦法成為一種制度化的鄉村旅游行業管理模式。
借鑒一些地方鄉村旅游發展的成功經驗,當前市縣旅游局應下設旅游聯合執法大隊,長期抽調公安、工商、交通、技術監督、交警、城管、衛生等部門工作人員參加,進行聯合執法。聯合執法大隊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直接領導,但業務上接受各相關部門的指導。各部門人員的身份不變,編制不變,工作上接受旅游行政部門及其編制所屬部門的雙重領導。
3、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當前,社會監督越來越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成為各旅游目的地加強和改進旅游行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一方面,建立舉報制度。旅游行政部門開設鄉村旅游舉報、投訴熱線電話,隨時受理有關鄉村旅游開發、經營及服務等方面的舉報和投訴。在鄉村旅游村落設立舉報箱,實行舉報獎勵制度,使監督公開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強化新聞監督。利用新聞媒體信息面廣、影響面寬、輿論強大的特點,對旅游經營中的違規行為進行曝光,借助新聞的力量實現行業管理的目標。
4、加強行業協會建設。行業協會是旅游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游市場體系成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健全的旅游市場體系及市場運行、管理機制,離不開行業協會。一方面,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門要賦予鄉村旅游行業協會一定的權力。行業協會是獨立于政府的一種社會中介組織,是平等的法律主體,有權力參加政府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政法規和法律活動。對此,政府及有關部門,可讓行業協會參與政府的一些行業管理職能,讓行業協會以協會名義代替政府部門組織開展各種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行業檢查評比活動等。這樣,可以增強行業協會的權威,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加強對鄉村旅游行業協會負責人的培訓。鄉村旅游行業協會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大都為當地農民,缺乏行業協會相關知識和業務技能,通過培訓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民主觀念,提高他們的組織領導水平和協調能力,讓協會真正起到政府、經營者、市場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8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收獲不少,其中我認為以下四點在完成調查的工作中是最必不可少的。
一、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
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工作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但經過這次的調查工作后,我與人溝通的能力有所進步。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溝通能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
實踐活動沒開始的時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自己的社會經驗缺乏,等種種原因使自己覺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的,當你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幾次的嘗試后就可以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了。如師兄師姐所說的“在社會中你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也要輕松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有句話說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氣,一切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四、工作中不斷地豐富知識。
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識猶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織。我們想要完成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還需要許多其他的知識。因為一份社會實踐調查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知識的應用,因此我們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完成一份有質量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如強化了我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我也發現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進。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9
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更加重要地位,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航向。農村的“面子”就是中國的“里子”,只有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一、鄉村基礎現狀
1、農業產業競爭弱。縣內蔬菜及其他農產品擁有一些品牌,但由于規模小、市場份額占有率低,真正有輻射效應的品牌產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產品宣傳力度小,申報注冊步伐慢。在產品質量上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有名無牌,有的有牌無名,缺乏市場競爭力。
2、主體作用發揮差。由于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實力有限、農民素質不高,很多群眾對鄉村振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為鄉村振興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參與熱情不高,出現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
3、農村環境污染重。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糞便等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亂排亂倒現象嚴重,破壞水體生態,危害人居生存環境。
4、三大產業融合程度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遲緩,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農業產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弱,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5、鄉村文化項目貧乏。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創建水平不高、活動不深入、載體不豐富、機制不健全、方法較單一,打架斗毆、聚眾賭博、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等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鄉村文化項目單一,群眾文明素養、文明習慣有待提高。
6、基礎設施欠賬多。由于歷史欠帳,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條件依然與城鎮比、與發達地區比有較大差距,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實用人才不足。農業技術人才短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干部、脫貧致富帶頭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不足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技術服務不到位制約著我縣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部門技術力量嚴重不足,近年來承擔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員減少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二、實施鄉村振興,完善鄉村村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側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其次,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全縣學校布局進一步優化,各鄉鎮建起了鄉村及城鎮化寄宿制學校,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教育公平一盤棋的深度融合,推進了城鄉學校布局一體化。最后,完善農村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國家現在對醫保這塊投入越來越大,可報銷比例和范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繳納醫保的費用,認為那是花“冤枉錢”。面對村民的'不信任,我們要貼心,細心、耐心地講解醫保的作用,讓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醫保,不至于“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人放心看病。
三、實施鄉村振興,厚植鄉村文化底蘊。
一是實施文明培育工程,促進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縣直單位、鄉鎮政府、各村委會組織開展活動,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將移風易俗與“我們的節日”、“三下鄉”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全縣舉辦“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科普宣教活動,通過規范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春節送春聯、送吊掛,移風易俗文藝晚會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二是將文化元素注入鄉村建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持以文化為魂,將剪紙、武術、民歌閩南戲曲、薌劇等傳統文化圖文并茂地融入到鎮村建設中,在基層鎮村舉辦戲劇比賽、象棋比賽、廣場舞比賽、農民籃球賽、武術比賽等文體賽事,著力突出公共服務和文化建設,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進,“村村通”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大力發展文化的產業化,提升文化底蘊,讓鄉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風易俗。
四、實施鄉村振興,轉變鄉村農業發展導向。
最大化利用資源,培育新型農業主體。面對農村“地多勞動力流失”的情況,可以形成以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對于農村閑置土地,一方面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另一方面應成立種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決勞動力外出流失的問題。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提升農村經濟實力。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要擴大農民的參與度,積極引進資源,形成“鄉鎮企業+農戶或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立足本村優勢的基礎上,注重產品質量,多元化思考提升產品附加值。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契合點,打造屬于本村的特色經濟產品。加強一、二、三產業關聯度,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積極了解并順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到發展中,打破產業之間的界限,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開展電商服務,發展“互聯網+”模式,借助“電商”平臺推廣農產品,引導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
五、實施鄉村振興,構建脫貧致富長效機制。
著實摸清貧困人口家底,明確扶貧思路。鄉鎮駐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和村兩委干部開展入戶走訪,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情況,核對貧困戶家庭生活情況,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著力落實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貧困戶住房問題。鎮、村兩級通力協作,全力摸排易地搬遷對象,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督查,督促貧困戶加快確定建房地址、抓緊動工、加快建設進度,早日住上新房。著實做好產業扶貧項目,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圍繞鄉鎮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鄉鎮地區優勢和產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培育特色產業,積極鼓勵和支持貧困戶發展支柱產業,以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辦理小額貸款等幫扶模式將“結對”貧困戶推上了快速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六、實施鄉村振興,培育鄉村實用人才。
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管理,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帶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增強鄉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讓鄉村成為人民向往的美麗家園,實現新時代鄉村現代化。切實把加強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組織部、農業局應聯合舉辦鄉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班,大力度高頻次培育鄉村實用人才,設置創業富民、新型農業經營、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主題培訓班。培訓對象的遴選要具針對性,一是重點面向貧困地區,二是遴選村級黨組織書記及村“兩委”其他成員、大學生村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等。各地高校要負責培養一批內心真正為民生為國家做貢獻、做犧牲的畢業生,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把真正適合農村工作的人選拔進來,在農村這片熱土上,留下踏踏實實在基層服務的干事人,留下兢兢業業的逐夢者。
七、實施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綠色發展。
沒有完好生態環境的鄉村是病態的,不完整的,鄉村振興,應該綠色先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開展鄉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范圍內的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順管理機制,制定農村環境管理和督查、環衛設施管理、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相關配套制度,形成長效機制。開展鄉村污水治理,各鄉鎮主動履職、敢于負責、鎮村聯動、合力攻堅,鄉鎮政府要主動牽頭,自覺履行屬地管理責任,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嚴格執法,為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開展村容村貌治理,各鄉鎮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亂搭亂建、亂推亂放、亂寫亂畫,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開展鄉村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各鄉鎮要加大畜禽養殖污染的打擊力度,切實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堅決將整治落實到位,對違法行為決不能姑息,切實做到禁養區內養殖場所一律取締;可養區內無證養殖的堅決予以打擊,正在辦理手續的,一律停辦。要狠下決心重拳出擊,合力抓好畜禽退養整治工作,做到零復養、零延伸。開展鄉村礦山及廢棄礦渣整治,持續加大礦山整治力度,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打擊力度,加強礦山修復、狠抓專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鄉村振興關乎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游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10
十年前,四都鄉作為松陽縣整鄉搬遷的下山脫貧鄉鎮,不少農戶下山搬遷到縣城周邊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閑置,鄉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十年后,四都鄉大力發展精品民宿,一些賢才能人返鄉創業,鄉村重新煥發新活力。調研組針對四都鄉基層黨組織如何利用民宿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課題,展開深入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四都鄉是松陽典型的山區鄉鎮。20xx年以來,該鄉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氣候、生態資源和鄉村優勢,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精品民宿建設。截止目前,全鄉共有中高端民宿、農家樂27家,床位283張,餐位1500余個,共接待游客50余萬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凸顯,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增強。
一、四都鄉民宿經濟發展的成效與啟示
(一)品質引領,政府主動作為。
一是高起點,開展規劃設計。引進國內外知名團隊參與規劃建設,先后與清華大學、哈佛大學等團隊開展緊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個知名學院的團隊聯合設計施工。在政策處理之初,村兩委干部主動參與難題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實行黨員聯系戶包干制度落實;村莊建設進度延緩,村兩委干部齊上陣,確保按時完工。
又如,20xx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過云山居”試營業,三年多入住率穩定在90%以上。業主與村集體良好互動,多次參與“主題黨日”志愿者服務,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陽;20xx年以來,南京先鋒書店、云夕酒店、榔樹民宿綜合體等先后入駐四都,期間,村主要干部全程參與,營商環境和諧。
二是強整合,建設基礎設施。四都鄉統籌整合,全域謀劃,結合六邊三化三美、五水共治、傳統村落保護等工作,整合資金,在道路建設、村莊環境整治、自來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優先考慮民宿發展村的配套建設,加大政府投資力度。20xx年以來,共投入政府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村莊和民宿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三是優保障,提供高效服務。如何利用民宿發展助推村集體增收,四都鄉陳家鋪村、西坑村、莊河村走出了一條盤活存量資源的道路,將村閑置房產、土地、山林等統一租賃到村集體,為客商提供優質資源。做好政策處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動對接民宿項目建設各階段存在的難題破解,形成鄉、村、民宿三方聯動模式,為業主提供優質服務。
(二)內涵發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當地,深挖特色。堅持高品質的規劃設計,現已營業的過云山居、云端覓境等除了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當地文化元素,鄉村特色,在保留中創新,在創新中顯品質。
二是發揮優勢,融入鄉村。一方面通過舉辦蘿卜節、鄉村音樂節、鄉村論壇、藝術沙龍等風格各異的活動以及與村民共過傳統節慶等形式,進一步融入農村、農民。另一方面村兩委邀請設計師、專家等參與村莊建設,為村莊發展把脈,聘請了王維仁、張雷、葉勝海等7人為鄉村振興顧問。
三是注重長效,打造品牌。重視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設,積極研發符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禮等,開展員工服務、禮儀等培訓,組織參加管家、廚師比賽等。
(三)強村富民,助推鄉村振興。
一是民宿帶動“雙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蘇、溫州、上海、杭州等城市為主的客源市場,民宿經濟進一步壯大,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500余人,間接帶動相關行業就業1000余人,村集體年增收40余萬元。
二是民宿促進產業。通過民宿的健康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級合作社4家,全鄉生態循環農業、文化產業、全域旅游等發展勢頭良好。
三是民宿改善鄉風。隨著優秀人才的鄉村回歸和深入參與,“鄉村振興”講習所孕育而生,社會治理格局發生新變化,文化修復、人心修復于無聲處改變著鄉風民風。
調研組也發現四都民宿發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農業”等深度挖掘不夠,功能比較單一,缺乏與生活習俗、生態資源、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質化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觀類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體現民宿主人獨特氣質、內涵,“故事分享”不多。
二、四都鄉民宿經濟發展的建議
根據四都鄉民宿旅游開發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調研組提出如下發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鄉村民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應始終放在“鄉村振興”和“三農”戰略的大背景下謀劃,否則就喪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樹立與村集體、村民共融共生的發展意識,最終于村集體之間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產融合。要鼓勵民宿業主樹立對農業、農村、農民的行業特色、空間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識;要加強對當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做好“民宿+文化”、“民宿+農業”等文章。
通過五年的探索和發展,四都鄉在民宿經濟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堅持以黨建引領村莊發展,在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文化復興、生態環境保護、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鄉村振興的“四都模式”,為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邁出了新步伐。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11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為前提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曾經極大地釋放了農民的潛能,深刻地改變了我國農村面貌。但是,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老化和減少,農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產出低效化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并逐步滯后于現代農業的要求,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坎。近年來圍繞落實農業農村改革部署,正確處理農民和土地關系這一改革主線,通過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創新經營體制的方式,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及難題
街道村地處街道北面,距離城區2.5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19戶,農業人口1781人,現有耕地面積1947畝,人均耕地約1.09畝。在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初,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將耕地分級搭配,整田整土劃割為若干小塊分到農戶,導致每家每戶承包經營的耕地零散分布。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在家的“留守農戶”接手耕種承包地,使地塊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組其中一戶農民3.5畝旱地被劃分成10余塊,最小的一塊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不便。
一是難以進行機械作業,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
三是產業結構調整相互掣肘;
四是種養結合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難以有效運行;
五是對外土地流轉涉及農戶多,難以協商一致;
六是地塊分割產生了較多不能耕作的邊界,浪費了耕地資源。
圍繞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們在街道村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通過承包權入股、土地預流轉的方式,有效地實現了耕地的“團聚”和適度規模經營,勞動效率和經營效益也相應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構想
在村調研發現,雖然群眾意識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種弊端,也有將土地“集零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統性解決方案和具體路徑,缺乏組織者。如農戶間相互可以進行土地調換,但各懷心思,效果有限;外部業主整體流轉集約經營因農戶意見不一難以達成。鑒于此,我們在廣泛調研、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土地三權分置、承包權入股、適度規模經營試點的構想:以生產社為單位,以農民自愿為前提,農戶的耕地承包經營權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對農田進行集中整理,引進專合社、龍頭企業進行成片經營。在具體探索過程中,我們分別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經營試點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預流轉協議》等,組織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組,通過宣傳動員并與村民們達成一致意見,在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情況下,以書面協議形式,每戶農民將所有土地經營權委托給所在村民小組,村民小組和村集體資產公司完善入股相關手續,實現土地標準化整理和規模化經營。
三、土地股份制的實踐和成效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街道以村為試點村,通過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吸引民間投資,以村集體資產公司為主要載體,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民”的互利共贏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血橙基地,切實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一)落實三權分置。
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后,推進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堅持推進“三權”分置并行,落實好集體所有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動搖,這是開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實踐中,穩定農戶承包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權權能;放活土地經營權,創新土地經營權流轉模式,推行由農民一次性出租讓渡土地經營權向入股經營、合作經營等共享土地經營權方式轉變,形成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機制。
(二)規范資源管理。
街道村20xx年注冊成立市區社區集體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現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級公益性房屋等集體資源資產進行清產核資,通過回收分散的集體資產,對村級“三資”開展集約化、規范化管理。對村集體經濟共有人進行確認,為下一步村集體收益分配提供依據。按照“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思路,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公司,集體公司聘請專合社和農村經紀人負責生產經營,通過把村集體資源資產折股量化組建村集體公司,并整合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和吸收民間資金,實現村集體公司、專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贏。
(三)培育主導產業。
一是以區大規模綠化行動項目(混交林)為支撐,通過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規范化種植塔羅科血橙1000畝。注入社會化資本,完成“伙兒山牌”血橙商標注冊,通過電商平臺開展前期市場拓展、銷售。
二是林下種植蔬菜、芽菜等,并與公司簽訂蔬菜訂單收購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發展特色水產和肉牛生態養殖,利用嘉隆竹木專業合作社竹筍加工廢料為牛飼料,牛的糞便作為種植血橙有機肥,實現種養結合、種養循環。四是培育發展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結合血橙、蔬菜種植、有機草莓等產業,融合新村發展和七洞湖休閑體驗,打造村田園綜合體品牌,建立1——2家星級農家樂、農業公園,形成輕紡園區和南觀路農業旅游示范點。
(四)優化利益機制。
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對村集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村集體公司爭取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資金90萬元投入血橙種植項目,專合社吸收民間資金和技術,通過采取“村集體資產公司+專合社+農戶”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導農戶、村集體公司和參與“三變”改革的新型經營主體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股份聯結和合作機制,確定村集體與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農戶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靈活多樣的股權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擬實施經營收益二次返利,切實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居民股東權益。同時,聘請本村種植大戶、貧困戶進行長期或臨時性工作,以工資收入的形式回饋種植大戶和農戶。
(五)開展新村建設。
加快“四好村”創建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著力實施農村房屋改造、風貌改造、環境整治、潔凈亮化工程;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和廁所改造,示范區內農房、道路及沿線人居環境改善逐步提升,適度統一,彰顯特色;推進鄉風文明示范工程建設,建立完善“一約三會”(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反黑會),開展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文明院落等評比,開展法律明白人、法律進鄉村等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生活;開展感恩奮進教育,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
【鄉村治理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11-12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15篇11-12
人居環境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11-03
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通用20篇)03-07
人居環境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精選5篇)11-02
人居環境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12篇11-03
人居環境鄉村環境治理調研報告(12篇)11-03
鄉村振興基層治理調研報告(通用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