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
一、《小蝌蚪的成長》教案的特點
要與時俱進
盡管各個學科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學形式和手段也不盡相同,但在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對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這些共性原則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取材內容合理,切合課程宗旨,符合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適應現實需要,講述內容觀點正確,有實際應用價值。
2.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學科相關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實質和價值及明確的應用方向。
3.邏輯思路清晰,符合認識規律。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教認識問題的方法,通過互動式教學安排和過程,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
4.不墨守成規,能繼往開來,教案既是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又是開拓知識新領域的鑰匙,能夠體現學科發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5.教學方法有創新。不照本宣科,不滿堂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講要抓住本質、引人入勝;練要有的放矢,調動學生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關學科領域核心知識“是什么”和“為什么”,還要知道“做什么”、“怎樣做”,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應該是在學科基本的知識框架基礎上,對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探索、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相關學科有價值的學術觀點及研究心得。不是我會什么講什么、我想講什么講什么,而是社會需要什么、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需要什么就注重講什么,就帶領學生研究什么。
總之,教案是針對社會需求、學科特點及教育對象具有明確目的性、適應性、實用性的教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應是與時俱進的。
二、《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1
設計意圖: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在孩子們眼里,春天還是一個充滿好奇和秘密的季節,他們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生物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小動物更是孩子們喜歡的伙伴。在幼兒印象中動物的成長都是由小變大的生長過程,外形特征并無較大變化,而青蛙的生長過程比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長出后腿——又長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們強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為此我選擇了《小蝌蚪的成長》這一以科學領域為主的教育內容,并運用游戲的形式滲透了語言、健康等方面的內容,使幼兒對小蝌蚪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并在活動中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從而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
2、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長變化。
3、引導幼兒嘗試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小動物的感情。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
通過觀察使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
2、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嘗試用多種形式表達對小動物的感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觀察小河、花草、樹木等在春天發生了哪些變化。
2、小河的背景圖一幅,小花魚及小蝌蚪各個成長階段圖片。
3、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一、創設意境,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
溫暖的春天來了,睡了一個冬天的青蛙媽媽從泥洞里鉆出來,跳進小河里,在綠綠的水草旁邊產下許多黑黑的、圓圓的小蛙卵。過了幾天,這些小蛙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通過談話的形式,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活動氛圍,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通過多種形式感知小蝌蚪的成長變化
1、利用圖片演示,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引發幼兒對小蝌蚪成長變化的思考及關注。
①小蝌蚪長的是什么樣子的?
②小花魚發現小蝌蚪哪里變了?
③小蝌蚪又長出什么來了,小蝌蚪的什么沒有了?它變成什么了?(運用演示法邊看圖片邊欣賞故事,使幼兒對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后面的活動環節做好鋪墊。)
2、師幼共同回顧小蝌蚪的成長歷程,并用語言描述及肢體動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變成小蝌蚪,過了一段時間它發生了什么變化?
②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它先長出了兩條后腿,又長出了兩條前腿,最后變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導幼兒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樣子。(在了解小蝌蚪的成長歷程基礎上,進一步運用情景教學法讓幼兒來通過語言描述及肢體動作模仿小蝌蚪成長中的各種形態,加深幼兒對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三、游戲:小蝌蚪變青蛙
幼兒在教師帶領下玩“小蝌蚪變青蛙”的游戲,并引導幼兒按口令做不同的動作:“我是小蛙卵”、“小蛙卵變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來了”、“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來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它變成小青蛙了”。(本環節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加深幼兒對小蝌蚪成長過程的了解,使活動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隨時組織幼兒觀察飼養角的小蝌蚪,驗證其成長過程,并進一步激發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教態自然親切、思路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達到了預期效果。這次活動的亮點是:
1、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結合春天的季節特征來選擇和設計活動,把科學領域的活動用故事情節貫穿下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在模仿小蝌蚪時,有位孩子搖著身體晃著腦袋邊走邊情不自禁地用濟寧話說:“真好玩,真好玩”。我接著引導說:“好玩嗎?后面還有更有趣的呢!”對幼兒積極的情感關注,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注意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創設了一種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教師能夠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并始終給予幼兒積極的關注,使他們的活動動靜結合,由欣賞故事——語言描述其成長變化——模仿、探索動作——到體驗游戲,順應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參與活動,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3、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游戲法及情景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及體驗法。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游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掌握小蝌蚪的形態特征。
2.能畫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動的情景。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蝌蚪和青蛙
2.水粉顏料、畫紙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兒的回憶。
1.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現了一群可愛的小精靈,他們長著圓圓的腦袋,身穿黑顏色的衣服,留著一條短短的小尾巴,悠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是誰啊?(小蝌蚪)
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環境。
師:小蝌蚪長的什么樣呀?(圓圓的腦袋,有個長尾巴)你知道小蝌蚪游動時尾巴是怎么樣的?(扭來扭去,彎彎扭扭)請幼兒用肢體動作學一學。
二、教師邊講邊示范,幼兒練習。
1.今天我們用手指頭來畫小蝌蚪,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
2.教師示范畫小蝌蚪過程:
(1)伸出食指沾一下顏料,點到畫紙上。
(2)抬起手指頭用指尖輕輕地拖出一條尾巴。
(3)出現了一條紅顏色的小蝌蚪。
(4)再出現一條藍顏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換顏色時手指頭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頭沾顏料。
(3)點在畫紙上。
(4)用指尖輕輕拖出尾巴。
3.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三、活動結束
1.小朋友畫的小蝌蚪在快樂的游戲呢,小蝌蚪們可高興啦。
2.趣味練習:蝌蚪變青蛙你們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嗎?帶領幼兒觀看蝌蚪變青蛙的視頻。
《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3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幼兒對美的初步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幼兒學會用手指點畫蝌蚪。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準備:
1、選擇在春天進行完春游活動以后上本課時。
2、魚缸若干,里面裝上小蝌蚪和少量水草分別擺在每個小組的正中間并用毛巾蓋住。
3、調好的黑色顏料(一組一份)、彩色筆(一人一份)、紙張(一人一份)。
4、錄音機,歡樂的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1、播放歡樂好聽的音樂,老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自由做出舞蹈動作回位置坐好。
2、教師提問引入:“小朋友,你們剛去春游回來,一路上都看見了那些好看的、好玩的美麗景色啊?說給老師聽一聽!”引出小蝌蚪。
3、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來我們教室里玩,請小朋友們接掉毛巾,看一看,是誰來了?”“小蝌蚪。”“小蝌蚪想和小朋友門一起玩,它們現在要請小朋友仔細的看看,它們長的是什么樣子?請能干的娃娃用好聽的語言表達出來。”等幼兒說完,教師小結:“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大尾巴。”同時啟發幼兒蝌蚪的頭圓圓的像幼兒的小手指頭。
4、教師“小蝌蚪參觀完我門的教室要回家了,我們把它們畫下來,以后想它們了就拿出來看好嗎?”教師示范講解蝌蚪的畫法:
伸出右手食指,蘸上顏料點在紙上,當小蝌蚪的腦袋。每兩個小黑點之間要留足夠的空隙。
用毛巾擦掉小手上的顏料。
拿出黑色的彩色筆,給小蝌蚪添畫上尾巴。
引導幼兒給小蝌蚪畫上漂亮的家――各種各樣的水草。
5、教師發放材料,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6、教師評價,幼兒互相參觀。
播放歌曲《小蝌蚪》
幼兒跟隨老師一起做游戲,學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的樣子。
教學反思:
繪畫是一門藝術,是通過視知覺來進行的。知覺本身包含著思維,所以視知覺就是視覺思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繪畫是一種特殊的理性活動,是一種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個統一的認識性陳述中的理性活動。所以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尤其是對幼兒在繪畫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教師要加以肯定和引導。
活動中,孩子們對點畫小蝌蚪充滿了興趣,因為在自然角里有小蝌蚪,平時他們都有過觀察,對小蝌蚪在水中的姿態都有所了解,在操作的時候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
《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大家一起動手養蝌蚪,愛護蝌蚪。了解蝌蚪怎樣變成青蛙。
2.培養幼兒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操。能夠和動物做朋友。
二、活動準備
魚缸一個,自制捕魚網,水桶,蝌蚪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昨夜下這么大的雨,好些小生命蹦到走廊上,來我們學校做客啦。這是什么呀,原來是小青蛙呀。他們在找媽媽呀。我們一起來做媽媽,玩個蝌蚪變變變的游戲吧。
2.老師帶領幼兒到小池塘邊撈若干蝌蚪回學園,把它們養在魚缸里。幼兒扮演媽媽的角色,由老師分配,設置自然角,每位幼兒輪流照看小蝌蚪。
(二)蝌蚪寶寶變變變
1.每天早晨讓幼兒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從卵——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沒有了的`過程。
2.教師小結青蛙的成長過程
(三)讓我們的青蛙寶寶去找媽媽
1.老師講解青蛙的功能,他是我們的好朋友,幫助我們吃田里的害蟲。
2.幼兒享受放生的喜悅,教師和幼兒一起把青蛙放生到水里,大家和青蛙說再見。
3.教師表揚盡心盡責照顧蝌蚪的幼兒。
《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5
活動目的:
1、學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的方法。
2、發展觀察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提高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黑色顏料、毛巾、圖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魔術變變變》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劉老師,今天劉老師要教你們變魔術你們想學嗎?(講師將玩具藏在身后再變)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圖片。
師:今天劉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猜猜會是誰呢?請看,你們認識它嗎?原來它的名字叫小蝌蚪。我們一起和小蝌蚪打聲招呼吧。小蝌蚪有圓圓大大的頭和細細長長的尾巴,(邊出事蝌蚪的頭和身體)你們看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樣的?哦是彎彎的,原來小蝌蚪在游動的時候尾巴是彎彎的(波浪線)那小朋友們猜猜,小蝌蚪休息不游動的時候尾巴是怎么樣的呢?教師邊給幼兒看圖片,邊在黑板上貼出蝌蚪休息時候的圖片,尾巴是直直的(直線)。
三、教師范畫。
1、教師出示繪畫底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引起幼兒的繪畫興趣。
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圖上畫了些什么?圖上有小石頭,和漂亮的水草可是可愛的小蝌蚪不見了,那怎么辦呢?
2.啟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找到小蝌蚪
四、教師示范講解手指畫--小蝌蚪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師:小朋友都想出了許多好辦法找小蝌蚪,許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用手指就能馬上找到可愛的蝌蚪寶寶。你們看!
2.教師示范講解手指畫的方法。
①教師示范:用右手大拇指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建議:教師先用大拇指示范,再用小拇指示范)
②講解尾巴的畫法。
教師用指側畫尾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出怎樣畫出小蝌蚪細細的尾巴。也可直接用黑色水彩筆進行添畫。
③引導幼兒區分兩只小蝌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尾巴的不同)
④教師介紹手指畫,及繪畫時應注意的事項:蘸有顏料的手要用毛巾擦干凈,不能擦在衣服褲子上。
老師是用什么畫出小蝌蚪的?幼:手指師:用手指畫出的畫就叫手指畫。
五、幼兒練習畫尾巴,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畫好后用毛巾紙擦一下手指。
六、幼兒進行手指畫,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他們注意點畫方法,鼓勵幼兒變換尾巴在身體上的位置畫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勵他們大膽細心地操作。(十個手指都可以進行點畫)
七、評價和欣賞作品引導幼兒觀看作品教師并給予簡單的評價。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小蝌蚪的成長》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蝌蚪找媽媽》小班教案12-15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蝌蚪》12-22
小班美術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手指點畫—快樂的小蝌蚪》09-22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15篇01-04
小班小年教案12-27
小班春節教案01-07
小草小班教案12-18
關于小年的小班教案12-27
小班過春節的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