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精選2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
今年暑假,我認真地閱讀了《小學語文新課標》,受益匪淺,收獲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游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獲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于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五、突出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熏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于“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應引起我們的思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
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3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通過市教育學院組織的集體備課和學校教導處下發的《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的相關內容,深入學習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感覺收獲最大,觸動最深。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并用其指導我的教學實踐,覺得無論是學生的變化,還是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感受,都覺得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更加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于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于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于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于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于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里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在近幾年中,國家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新課標出臺后,讓一線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復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復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脫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發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愿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于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于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說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許多。
學習是無止境的,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獲和提高,今后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4
新課程培訓給我們語文教師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作為新教材的執教者,既倍感幸運,又覺任重而道遠。手持新教材,該如何使用它呢?顯然,我們要杜絕那種“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它。力求轉變教材的地位,轉變師生的角色,轉變教學的方式,創設充滿生命、充盈快樂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創,以此來提高教學的功效。現將本學期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一、開放學法,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
音樂不僅能激發興趣、創設情境,還能激活大腦、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里》描述了春天的風、雨、霧、陽光,在學文之后讓孩子跟著音樂唱一唱,孩子們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在情感上與課文產生強烈的共鳴。
2、在畫一畫中感受色彩美。
色彩繽紛的圖畫是一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他們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北師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學生的這一認識規律。很多課文都可以通過讓學生將語言還原為畫面來加深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家是什么》,我就讓學生畫一畫全家福來感受家的溫馨。《憶江南》讓學生通過畫江南美景來體會江南風光的美麗。學生通過畫一畫,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時,對課文也會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的情感。
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表演。我在教學中應該合理利用,給孩子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對課文形象進行再創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狼和小羊》一文中,讓學生合作表演,體驗文章情境,在互動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角色,體會狼的兇狠,羊的溫和。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信進取的空間
新課程走進學校后,教師們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注重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逐步地發生變化。如教師在上《小水滴去旅游》這課時,教師先出示小水滴,學生隨文識字“滴”。老師板書課題,隨即小水滴不見了,到哪去了?生發揮想象得到答案:去旅游了。進而交流理解“旅游”。學生的思維廣泛而活潑,令教師激動不已,于是也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新課程實驗中,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課堂成為自信進取的空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再是隔絕的,他們之間不像以往那樣是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實的教育情景中自發和自主地建構起來的。如:王燕萍老師上的《蕭伯納和小女孩》的課上,對蕭伯納的揚頭動作,學生從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師不一樣的見解和理由。那一刻,我為這個學生的可愛,也為他的聰明好學而感到激動。如果是在以往的課堂,學生哪敢自己走上講臺主動站在老師面前來表現自己啊牐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識字方面
新教材的識字教學提倡在閱讀中識字,就是用課文識字取代一個個生字的孤立識字,使識字的語言環境變得豐富多彩。我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字字過目讀文的習慣,一開始讓學生用手指指著讀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讀到那里,幫助學生眼睛跟著字跑,這樣做就是幫助學生在讀文,多與文字見面,從而達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識字如果僅靠課本內的短文還是不夠的。盡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課本中多次出現,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因此,識字教學必須是開放式的。除了課文,我還規定學生每天保證有15分鐘以上的課外閱讀時間。此外,我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如認認校名、專用室名、路名等
2、“聽”的方面。
聽的要求就是要學生做到聽人講話態度認真,注意力集中,還要邊聽邊想,邊聽邊記。我就根據這些要求設計了評價表,從聽得態度、習慣、方法上去評價,并采取用自評、同伴評、家長評與老師評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效果較好。比如第三周我們評比“聽”具體評價目標就是學生是否聽得認真,是不是像錄音機一樣把老師講的內容聽清了。學生剛開始對要求還不能完全明白,老師就有意識地隨堂評價:“聽得很認真,因為他把老師剛才說的話記住了。”“聽得真認真,因我老師說的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復一遍。”“老師發現聽得似乎眼睛一直看著老師,小耳朵豎得直直的,老師知道他一定聽得很認真。”經過一周的訓練,學生明白了認真聽的要求,初步學會了“聽”,于是在評價表上絕大部分學生都得到了笑臉獎章。經過幾周后,我們又再評價“聽”,但評價的要求提高了,如專心聽別人的發言,聽清主要意思,不重復別人說的話。如此循序漸進,學生就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聽”的習慣。
3、“讀”的方面。
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水平有限,朗讀時容易出現唱讀、頓讀的現象。作為教師不可操之過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即用小手指讀,讀到那兒指到那兒,眼睛跟著字“跑”,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在學生朗讀時,教師要加強巡視,及時加以糾正,傳授正確的指讀方法及手指點在字的下面,眼睛跟著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漸漸地,孩子們養成了字字過目練朗讀的良好習慣,識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學生讀文時的障礙也逐步減少了,朗讀的速度也開始漸漸加快。此外,我們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習慣,允許學生帶喜歡的書到學校里和同伴一起讀,鼓勵學生每天回家讀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的課外書,經常組織同學交流,愛看書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鞏固生字,發展語言,做到識字、閱讀、發展語言三促進。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5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再次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6
通過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再一次深刻的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實質意義。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怎樣才能創設輕松愉快、合作探究、和諧好學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現淺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創設情境,輕松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堂成功的課,就是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如何拓展、創新語文學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生動情景,輕松愉快的學習,水到渠成的獲取知識。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里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持久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四、要善于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如不會利用時間就難于捕捉到那些閃光的東西。沒功夫理會,常常使教學失誤惡性循環,教學智慧轉瞬即逝,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本次培訓,給我們教師創造了良好的機會,有充裕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教師回顧反思的平臺,知得失,識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溝通,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新課標關于教學方面的建議是多么的貼心。通過兩天的認真學習,我對課標的理解和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達到有效教學有了認識上的提高,為今后的教學,將理論結合實踐,讓理論指導實踐,明確教學方向,以提高學生素養為責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7
這次的學習,我深切地感到這次培訓確實是國家對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最“給力”的培訓。可以說給廣大農村一線教師久旱的心田下了一場及時的雨,使人倍感“解渴”。作為一名在農村小學任教的小學語文教師,能有機會參加這樣全國性的語文教師培訓,我感到很榮幸,所以也就格外珍惜!整個培訓時間泡在網上專心聽專家講座,每一個案例我不只一次地聽,閱讀資料、寫作業,同時,在胡老師為我們建立的QQ群中,與同行們邊學習,邊討論,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忙得不亦樂乎!
培訓,讓我認識了一群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學到了許多先進的語文教學理念,使我對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相信這些必將提升我的語文教學能力!
一、困惑
在參加本次培訓之前,我感覺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這些基層的教師對語文課改還有一些困惑。例如:
1、時間不夠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于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在班級人數多達50人的情況下有一大部分學生還沒有真正動起來一節課的時間就到了,學生發言的時間少,老師的個別指導難以開展。
2、怎樣落實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3、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么?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樣滲透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4、學期末檢測的形式單一。我們的朗讀訓練、字詞句段篇的訓練,最后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評價學生是最合適的?
5、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卻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交談得好。一大部分學生不想發言,發言的學生也沒有創新,好像被一個模式固定了。
我們平時總感覺自己常常勞而無功。然而,當我們付出努力而孩子卻沒有進步的時候,當我們精心準備每一節課,而課堂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時候?我們的心里滿是彷徨、困惑。我們迫切需要找到出口來幫助我們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做到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這次培訓如同雪中送炭,利用這次寶貴的機會,我為這些困惑一一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二、收獲
(一)“國培”學習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理念,為“新”教育全面貫徹實施奠定了基礎。
新課標理念強調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中心”、“兩性質”、“三維度”,即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應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姓“語”),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整合。“國培”專家深入淺出的講析、詮釋無不緊扣新課標理念,讓我們這些一線的教師學習后無不對新課標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豐實了我們的頭腦,使我們領悟到了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精神實質,為教學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二)“國培”學習使我們全面了解了小學不同學段、內容的特點,為科學施教找到了“指南針”。
小學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國培”專家各從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談起,理論結合實例,既注重“言傳”,又注重“身教”;讓我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學段、內容的特征;為我們深入文本探究,科學“備課”,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
(三)“國培”學習不但告訴我們“什么”,而且結合實例,告訴我們“怎么做”、“為什么要這么做”,重在提升我們實際的教學本領。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無不旁征博引,特別是列舉了大量的課堂實例,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可以說這些專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點指”的本領傳授給了我們,讓我們在教學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知識,促進自己實際的教學技能的形成、鞏固。
“國培”是領導送給我們一線教師一份“大餐”,一份精神文化的“大餐”,當然,這份大餐的消化、吸收還需要有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自身實際,對這份彌足珍貴的“營養物質”不斷反芻、咀嚼、消化吸收,使自己精神的大樹長得更加茁壯茂盛,使自己思想的成長不再“缺鈣”!
參加“國培”的老師無不為教學專家前瞻、精深、廣博的思想理念所折服,無不為范例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藝而贊嘆。我們知道“感”常與“動”組成詞“感動”,但愿我們每位參加“國培”學習老師不只停留在“感”的初始階段,還應“動”起來,用“國培”的所學所得、思想理念來支撐自己,改造自己,更新自己。
“國培”是大餐,是助力器,是加油站,是心靈的棲息地,它可使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更具有持續發展力,更具有后續動力。
三、苦累
在這近兩個月的網絡學習中,我克服了種種困難,徜徉于“國培”的'海洋中。從遠程培訓開始,就感覺很累。因為要看備課、批改作業,只能利用睡覺的時間學習,一般都是十點以后。雖然很累,可是在完成視頻講座學習的同時,還是努力對模塊中的專家評析講座和閱讀拓展資源進行了學習,增長了許多語文教學方面的知識,尤其能指導我日常語文的教學。學習那一份份閱讀資料,聆聽專家的一個個精彩講座,學習同行們的個個經驗,讓我收獲很大,也很快樂。
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是難以阻擋我研修的熱情。每當夜深人靜時,我都會準時徜徉于“國培”的海洋中。學習一個個案例,聆聽專家的講座,參加一次次沙龍,交流自己的經驗,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研修中,我鑒證著自己的成長;研修中,我感受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幸福。
四、提高
回首這些天的培訓,真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培訓中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講座,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各種活動、學習等,無不使我心中充滿無言的感激。通過此次學習,我更新了教學理念、提高了思想認識、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積淀、積累了方法經驗,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五、飛躍
此次培訓即將結束,通過近兩個月的學習與積累,相信定會使我的語文教學工作有一個很大的飛躍。我今年承擔的是本校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顧自己以前的語文教學,分析自己的成敗;再分析自己班級現狀,用新學的知識理論重新制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開始在實施過程中反思、調整,再實施、再反思,讓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工作。
再近兩個月中學習中,我邊學、邊思、邊用,我將培訓中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高了,舉手的同學多了,課堂教學環節也緊湊了。我想,這應該是我語文教學工作的一個大的飛躍。
總之,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對于培訓給我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鉆研,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只是其中的一棵小樹,傲然挺立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這片肥沃的熱土。讓我們一起仰起頭,高舉雙手,共同撐起這片蔚藍的天空!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8
20年7月12日,我參加了尼勒克縣教育局組織的小學語文課堂展示活動。通過這次學習,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也反思了自己。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做個終身學習者。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于自我更新知識的學習者。教師的知識更新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傳統的、陳舊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我深刻認識到: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要從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應向個性化、研究型、創新型教學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研究—升華,培養科研意識,對教學問題跟蹤研究,使之課題化,并總結成果,形成個性和特色的理論,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理論支撐。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服從于、服務于學生的學,當好課堂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兒童,相信兒童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兒童,俯下身子看兒童的生活,平等參與兒童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兒童,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兒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怎樣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呢?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兒童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兒童處與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手給兒童,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質疑、交流。教師應當讓兒童充分思考,給兒童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兒童說。這樣,兒童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而教師僅做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學習目標的制定者,探究問題的整合者,重疑點的點撥者,學法的指導者和促進學習精彩的生成者。
三、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1、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及課程的解釋者,通過教師的實施和解釋,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師將應為課程研究的設計者。教師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哪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的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資源。
四、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為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培訓中,我認真聆聽了來自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教師所做的示范課例。教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
老師執教的習作課《難忘的潑水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由玩游戲入手,一下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課堂氣氛自然、活潑還井然有序,讓學生說過程、說感受,自然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得到了情感體驗,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存有遺憾的藝術,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反省、深思、實踐——也唯有此,才能使遺憾不再是遺憾,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永葆青春。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9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0
小學語文新課程實施至今已接近一個學期,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已經歷了第一模塊的教學和學分認定,而今,第二模塊的教學也已完成過半,要說這課程實驗,可謂喜憂交集,感觸良多。
在暑假參加小學語文新課標培訓的時候,聽了倪文錦教授、方智范教授等人的報告,很振奮,也很受啟發,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此次課改的力度及決心之大,我想:還教師按教育規律和學科規律教學的春天終于來臨了。多少年來,我們不得不“考什么教什么”,教師是考綱和教材的傀儡,而今,我們聽到了“過去考什么教什么,考綱權威高于教綱,是不正常的”,“新課標強調用教材而不是講教材”這樣的聲音,傀儡終于有了自主權,能不振奮嗎?我們聽到了“寧愿有所為而做錯,也不要冷眼旁觀”這樣的指示,我們能不躍躍欲試嗎?新學年開始,我們投入到新課程實施中,在教材整合、活動單元設計與實施、評價方式改革和學分認定方案等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點初步的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不過,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感受更多的是無奈。我們的阻力和壓力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行政對教學的干預太多,給老師的壓力太大,使老師不敢大膽嘗試。
我們這里是很看重分數的,每一次測驗都要全級統計,教師排名、學生排名,科與科之間比較,校長組織召開月考質量分析會,學期中段考、期末考則要把每科每個老師的成績上報教辦。我們校長說:“改革是難免失敗的,但我們是承受不起失敗的。”我們校長說的是實話,我們很理解校長。在第一模塊第一次單元測試中,我們在命題中嘗試加大主觀表述題的比重,增加選做題和開放題,由于學生不適應題型,測試成績不理想,校長在質量分析會上點名批評了我們,至今想來,仍心有余悸。是什么絆住了老師探索的步伐?是什么讓學校放不開手腳?
二是學生缺少自主讀書的時間。
現在學校的課程安排學生基本上是白天上滿8節課,沒有自習課;晚上3個鐘頭晚自習用來做作業,有時作業還做不完,根本沒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我們知道閱讀量上不去語文是很難提高的,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積淀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語文科組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設立學生課外閱讀手冊,每周定期檢查,但是我們發現學生還是應付的多,認真的少。各科的作業堆積如山,學生舍不得把時間花在閱讀上。
在這次課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一線教師的卑微與被動,假如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的改革不迅速跟上,我們恐怕還要彷徨一段時間。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1
通過四天的學習,授課老師們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且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讓我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實質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我們怎樣才能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為了總結經驗,便于今后的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著這樣的心靈,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為,應抓住“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后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由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探究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2
8月27日這天,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更加深了我對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培訓學習,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進行了反思,對于語文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現就些許體會總結如下:
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這將能更好的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落到實處。
通過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小學老師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終生受用的語文能力。
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生成點。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感情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既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還要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究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咋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通過培訓,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思想。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這必將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3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好,就要學習、反思、和總結。要想在教學上能進步,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的教學。因此我參加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我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時代的需要。
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搜集和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的要求。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學習。
(2)我真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
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應倡導、學生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的認識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修養。
(3)教學中,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學生學習的者。
教師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語言交流,也可以表情、動作來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了綜合性學習的。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和實施的能力。自主性地要注重和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也有很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并在課堂上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看完新課程標準,閱讀和寫作的體會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的途徑。讀或讀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4
我們學校組織開展了學習《新課程標準》的活動,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我們作為一線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當學生的良師更要當好學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真正做到讓學生輕松學語文。把學生培養成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的新型人才。下面我就談下我的感受:
一、轉變角色,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氛圍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需要創造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以往傳統的傳授者變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學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翠鳥》一課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理解翠鳥捉魚的高超技巧。按照以往的教學思路,教師都是將課文中的重點難點直接告訴學生,但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從哪個角度感悟到翠鳥捉魚的高超技術?”這個問題有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分析翠鳥捉魚的高超技能,為學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這樣既幫助學生尋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給了學生一個自己思考尋找正確答案的機會,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總結概括的能力,同時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們能自然而然地發揮想象。因此,采用引導的教學方法,還能增加課堂樂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質量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學經驗時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教育相對發達的今天,這一思想仍然是一條不可置疑的真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學生的個性、特長和不足,對待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方法。第二是學會傾聽,給學生表達自己的空間,從中發現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
三、鼓勵質疑,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思考和質疑往往是緊密相連的,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例如,在講解《誠實的孩子》一文時,有個學生突然發問:“為什么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嘆號,而列寧的是句號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教師可以做個試驗,拿著撕破的本問一個同學:“是你撕破的?”學會不假思索地說:“不是我!”此刻,學生明白了課文中的感嘆號的特殊作用,就是為了加重語氣以表示意思的肯定,而列寧的回答后面用的是句號,說明了列寧的話是謊言。學生通過這樣的分析,感悟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于是就會積極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所以說在教學中,教師鼓勵質疑,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適時激勵,樹立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小學生年紀雖小,但是同樣有著強烈的自尊,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會小心翼翼維護自己的驕傲。對于小學生來說,有時教師的一句話會讓他們放棄一種興趣,也會激發他們一種潛能,改變他們的性格。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語言的運用。曾經有位教師讓學生用“因為”和“所以”造句,有個小男孩積極地舉起小手,回答道:“因為媽媽讓我放學后寫作業不讓我出去玩,所以我很不高興。”從句子上來說,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學生的認識有些偏差,所以老師不高興地批評了他,然后很不客氣地讓那個孩子坐下。從這以后,這個孩子不僅再也沒有自己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而且再也不喜歡主動參加任何活動,性格都變內向了,因為他的積極主動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鼓勵,并且自尊收到了傷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學生應有的鼓勵,在學生出現偏差的地方給予耐心的引導,使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保持孩子應有的活力。
五、設置情境,增加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何調動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這是廣大一線教師一直積極探索的問題,對于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學生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只有讓他們的情緒跟著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會使他們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課堂中去,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這就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其中讓學生畫出文中景象和讓學生表演出文中故事情節都是非常不錯的方法,學生在積極將準備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就會增加對課文的精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且學生們能夠在色彩或表演中收獲意外的快樂,使語文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充實,讓學生輕輕松松學習,開開心心收獲,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改革是教育領域上的一場春風,它必將會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契機與希望。相信通過廣大語文教師的積極努力,語文教學必將欣欣向榮,展示新的活力,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5
開學初,我反復研讀了《語文新課程標準》,頗有感想,收獲頗多。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教學的標桿。以下我就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和感受:
一、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
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課標21頁還明確指出:“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范的漢字,在板書給學生時,做到一筆一畫,特別是低年級寫字時,每一個字要分析字形、結構、占格,在每次教學時,要盡量留15分鐘進行識字寫字,只有保證充足的識字寫字時間,抓好課上有效的時間,認好字、練好字、學好字。
二、閱讀教學重在平時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僑情做作的腔調。
在教學一二年級,學生們愛唱讀,把音拖得長長的。我想,根據課標的教學目標,今后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多的是學生瑯瑯的讀書聲而不是學生拖腔怪調的吼聲。
課標23頁還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語文教學并不是只把課本的課文會讀會背,還要培養學生愛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所以,在低年級,語文老師就該與家長相互配合,在校內、家中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習作教學強調兒童生活實際的連接。
《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于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會“寫話”,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于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6
暑假,我有幸參加四間房中心校組織的暑期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教師以鮮活的教學課堂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現將通過本次培訓后我所獲得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立足實際。
首先還是要立足學校的實際,老師們的工作和生活實際,立足于實際教研需要;運用他人的工具,不能只是因為他人的工具"看上去很美".
比如,從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實際看,進教室觀察課,老師們最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從課堂上學到東西,他們需要對課堂教學有一個整體判斷,然后根據整體判斷從中選擇有價值的東西學習,在課堂上讓他們去關注和記錄某一個研究點,這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成了機器,難以從中找到思考和發現的樂趣;另外,集中精力于分配的觀察任務,這使他們很難分心去發現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就不能滿足他們自我發展和成長的需要。
這樣的研究就可能使我們意識到,這種定點定向的觀察方法未必適合一線教師。還有,進教室觀察課的目的也可能多種多樣。比如,旨在調查課堂現狀,發現課改成效,尋找未來方向的調研性觀課;目的在于鑒定教學水平,判定優劣,分出等第的評價性觀課;意在錘煉教學行為,磨礪優質教學的打磨性觀課;旨在討論課堂現象以理解和改進教學的研究性觀課……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手段,有效教研不能只有一種工具,用一種工具去"包打天下".
如果狹義地理解語文教學所教的讀文,除了試背誦的那些東西,在在升學考試的試卷上考得到嗎?考不到。考不到還教什么啊?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是用來教教學生學的。一堂課下來,我們總會發現盡管老師沒有通過多媒體呈現具體的教學目標,但還是會發現教師是有這堂課的教學目標的,也有的課雖然呈現了具體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的教育中往往偏離了那些目標。這樣的悖論提醒我們的是,教學目標不是寫在紙上、呈現在多媒體上的,應該是在教師心中的,并且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場景調整的
這次的培訓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會以謙虛謙卑的心態向其他教師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7
5月28日,我有幸參加了“洛陽市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活動。上午聽了張琳老師老師做的報告《新版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下午聽了兩節課《螞蟻的救助》、《小熊和小鹿》,收獲最大的是張琳老師對小學語文新課標的精彩解說,讓我對小學語文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并充滿了興趣。
對于新課標,自己學習的時候總覺得新課標的內容枯燥、泛味,許多概念在腦海中十分混亂。但在張琳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中,我突然發覺新課標上的內容變得生動了,并且十分有道理。小學語文新課標確實值得我們去探究。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首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素養呢?這個問題我想用張琳老師問我們年輕教師的話來回答。她是這樣說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你是否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你是否經常閱讀課外書籍?你是否堅持寫教學日記?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首先應該有一手好字,無論是粉筆字、鋼筆字還是毛筆字。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師習慣了用多媒休上課、打印教案,板書也隨之減少,字就不那么注重了。許多年輕老師的字與老一輩的老師相比,真是有著天壤之別。一手好字是對一名語文老師的基本要求。
其次,語文老師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現在的年輕老師大多歷經寒窗苦讀,有著較高的學歷。個人素養方面不用懷疑,但是知識儲備方面呢?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我們老師的知識是否能跟上時代的節拍呢?我們應該深刻反思一下。我們要求學生每天看課外書的同時,是否自己也堅持每天學習呢?現在,我們接觸的越來越多的是電子書籍,讀書也不像以前那樣細細咀嚼了,更多的是囫圇吞棗式的讀。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快餐文化”。當然也有的老師沉醉在其他活動當中,早將閱讀拋之腦后了,只靠著肚子里僅剩的那一點點墨水去澆灌祖國未來的花朵。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應該堅持每天閱讀,每天寫點教學日記。我們要為學生樹立一個終身學習的榜樣。語文老師的專業化成長之路漫長、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再次,更重視寫字與書法的學習。針對學習寫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現象,修訂特別加強了寫字教學的分量。雖然會寫字量減少了,但“新課標”對寫字的質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級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規范、端正、整潔。三至四年級就要求學生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并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級,則要求硬筆書寫楷書整齊美觀,并有一定速度,同時能用毛筆寫正楷字。為了能讓各個學段的學生達到書寫的要求,語文“新課標”還在第三部分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小學1-6年級,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提高書寫效果。
最后,關于閱讀教學,更加突出地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此次修訂的語文“新課標”更加強調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關于閱讀教學,更加突出地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要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教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
雖然小學語文新課標培訓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對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學習和探究卻是無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并將新課標的理念運用在日常教學當中。多學習、多思考,多請教,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在具體教育教學中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8
推薦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為“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常讀書和常思考,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讀書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堅決的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有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快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快樂和喜悅吧,在書的世界里,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9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于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匆匆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山區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回去的作業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于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于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0
這段時間,我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使我終身受益。體會到了身為教師,要與時俱進,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我更明確了做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責任,不斷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改變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而在當今形勢下,自己可以做的就是先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發揮引領作用,影響、帶動周邊的同事。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1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閱讀教學的教學建議部分,又作了這樣說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徹底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實施開放性教學,倡導個性化的閱讀思考,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上學期,我們有幸參加“少教多學靈動課堂”活動,聆聽了兩位老師頗有質量的課,感受頗深。下面我將結合活動中所聽的幾節課,結合這次的培訓活動來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1、倡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為知識的創造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時,才能把自己的干勁和聰明才智充分地發揮出來。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自尊心日益增強,他們喜歡受人尊重,渴望獲得人們的信任;進入高年級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獨立地試一試,干一干,這時正是他們的個性與創造力萌發和發展的好時機。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如果你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多采取他們提出的建議,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崔老師在教學《白鵝》一課時,抓住漫畫特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找中心句把書讀薄,還有他扎實的字詞教學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講得生動有趣,學生配合默契。
2、珍視學生個性化的表達
語文教學要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呈現出千差萬別、色彩斑斕的審美情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千萬不可刻意追求“標準答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如李老師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圍繞重點詞“不可估量”進行教學,一堂課以讀代講,注重學生讀的層次性和循序漸進,而且注意了教學資源的整合。學生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提高。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2
通過培訓,我還明白了語文課文為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具體情境,閱讀課文也是語文的實踐活動,然而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僅是閱讀,借助課文內容和情境設計各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這樣的實踐活動對學生掌握語文工具來說,顯得更加重要。語文課主要應該由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構成。要讓學生通過聽聽、讀讀、背背,動嘴說說,動筆寫寫,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課文中規范的語言,通過模仿或創造性地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或表達方法,提高表達運用的能力。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真正體現我手寫我心。“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言發展規律。寫作課程的設計,寫作教學的過程,都要從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關注寫作過程的愉快,讓他”愿意“”高興“”能夠“”容易“進行書面表達。就如專家說的那樣,給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學、樂學,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今后,我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并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積極推廣。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讓我們把40分鐘上得有活力,上得精彩,上得更有價值,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樂園。“構建靈動課堂實現教學增值”——這是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的最終目標。讓我們攜起手來,使語文課堂凸現生命的靈動,煥發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個性的飛揚。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3
我讀了《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找出了和以往的語文課標的異同,明確了解了教學的側重,為自己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文化空間。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悟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以下幾種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到5分鐘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總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給我留下的啟示是深刻的。作為教師,首先要有深入鉆研教材,有效拓展教材的業務能力,這樣才能切實將語文課做到提高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要鼓勵學生樹立大的語文觀語文的學習要著眼于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學生多在語文實踐中去學習和感受語文。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任重道遠,但是我會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要求,為自己的課堂永葆蓬勃朝氣而不懈奮斗!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4
參加這次培訓的同志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從教育局領導到學校校長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及時完成作業,如饑似渴地接受著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
專家、教授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蓉教授:教育管理中的危機和輿論應對和李雯教授的“學校安全工作理論、與實踐”,對指導實際工作有較大幫助,使我們不僅了解了全國學校安全的現狀,也對如何做好學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處理校園突發事件和應對各種媒體,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學校安全工作,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僥幸。余祖光副所長的講座,使我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影響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認識,理解了什么叫“工業文化缺失”。聆聽了孫霄兵副部長對《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的解讀,明白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知道了做為一個人才,不只要懂外語,更要懂國際規則、懂中國國情。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銳,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著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就像聽課時孫部長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長跑,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要讓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后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借市教育局開展“學習工程”的東風,重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5
通過為期五天(20xx年9月21日—9月25日)的短期培訓轉瞬即逝。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通過這次培訓,我深深地被專家教授們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精辟見解所折服,更被班級學員們的參加培訓的熱情所感染,雖然苦點,累點,但我要說:“樂中學,學中樂。”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多,兼而也有太多的困惑!
(一)以學論教
在課堂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情感狀態作為焦點,以學的方法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通過學生的學來討論教師的教。以學論教要求把課堂教學中心放在學生上,重心放在學習狀態上,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學,關注教師的教學機智、課堂中的種種生成。然而,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可否認,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研讀文本,語文教學停留于把別人的東西(即參考書上的東西)毫無保留的傳達給了學生,學生在沒有讀懂甚至沒有讀通的情況下被教師生拉活扯霧頭霧腦進入了文本,又何來感悟,何來的思維呢?結果,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
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深究教材,挖掘教材,盡量做到用教材去教,把自己深究的結果與學生共勉,讓教師與學生的思想發生碰撞,最終促進學生的成長。例如,在《武陵春》這首詞的教學中,授課教師非常注重對文本的誦讀,情感的煽動,讓學生由讀悟情,由情入境,深刻體會了詩歌情感,進而將這首詞改寫成散文詩。
(二)平等對話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體現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只有研究學情,設計相宜的教學環節,先內容,后方法;為內容,定方法,才能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這也就體現了每篇課文設計主問題的重要意義。然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早已設計好了整堂課、整篇課文的問題,甚至連標準答案都設定好了。教師沒有創新,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被殘忍地設定了,界定了,學生的答案必須與教師預設的基本相吻合。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學過程中,絕大部分教師的教學主題界定在了對“父愛”的品味,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而專家們采用層層剝筍的讀書方法,設計了“為什么這篇文章感動了人們近80年?”這一問題直切文章核心,其他所有問題都由此而生發,拓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并讓學生學有所獲,培養了語文能力。
(三)培訓感悟
1、作為課堂,特別是語文課堂,應該是藝術的表現,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語文素養,創設學生喜愛的課堂。
2、語文教師通過各級各類培訓,都應該有所感,有所為,付諸行動,充分發揮各自的正能量,讓自己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3、語文教師必須深究教材,挖掘教材,用教材去教,以主問題為核心,設計完美的課堂教學模式。
4、文學體裁的教學應該有一個整體感,要先學課例,還是先傳授文體知識,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研究研究。
5、要改變文言文教學枯燥乏味的教學。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才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26
在20xx年3月15日的下午,我參加了興慶區教研室教研員宋光瓊老師組織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教材解讀培訓”活動。經宋老師介紹,此次活動是教研室在選拔了幾位優秀的教研組長先深入學習了新修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再結合本冊教材編排特點及鮮活課例,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解讀的基礎上,然后召集各學校各年級的語文教師分別在十一小遠程教育室進行本年級的語文教材解讀培訓活動。我們于3月15日下午齊聚十一小多功能廳,聆聽了來自滿春小學的語文教研組長張春艷老師對六年級語文教材的解讀。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2、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研活動,構建和楷高效的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標心得體會10-25
《小學語文課標》的學習體會02-07
小學語文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11-29
語文課標2022心得體會(精選12篇)08-23
氓語文課標教學設計11-09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標心得體會08-23
語文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08-15
最新語文課標心得體會(精選9篇)09-01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標解讀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