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在不了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需要開展調查工作,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匯集成一份調查報告。怎樣寫調查報告才規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1
校園欺凌,作為校園暴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表現都會造成負面影響。據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劉文利等人的研究成果,校園欺凌可以分成直接欺凌與間接欺凌兩類,直接欺凌主要包括言語欺凌(公開嘲笑、恐嚇、威脅等)和身體欺凌(推、打、害、死亡威脅等)兩種,間接欺凌主要包括關系欺凌(傳播謠言、社會孤立)和網絡欺凌(歧視性短信、電子郵件和微信等)兩種(《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怎么做》,《人民教育》2016年第11期)。
6月13日,市教育局下發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各學校都組織學習,并在校園內開展了排查工作。為提高中小學生預防校園暴力的意識和能力,保障中小學生安全健康快樂成長,同時讓家長正確認識校園暴力,識別孩子是否遭遇校園暴力及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結合前一階段開展的第21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專題教育活動,教育局開展了校園欺凌調研活動。
一、基本情況及現狀
本次調研針對學生的性別、學校位置等進行調查,并特別關注了流動人口子女的情況。我市有效參加調研總人數為35917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具體情況見表1。
1、我市校園欺凌的總體情況
我市參加調研的有效人數為 35917人,在回答“你曾在學校受到過欺負嗎?”這一問題時,有27941人選擇“沒有被欺負過”的人數,比例為 77.79%;有6750人選擇“偶爾被欺負過”的人數比例,比例為18.79%;有1226人選擇“經常被欺負”,比例為 3.41%。具體數據如圖1: 圖1
從有效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學中校園欺凌現象確實存在,但并不突出。
2、我市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我們羅列了常見的10項校園暴力主要行為,被選擇最多的選項是依次是: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擊同學,選擇人數:29786人,占比82.93%;同學間發生肢體沖突,如故意沖撞、打架和威脅、恐嚇同學等兩項,選擇人數分別為29407人和28907人,占比81.87%和80.48%。具體數據見圖2和表2。
圖2 校園暴力行為比例前5項
從表3中可以看出,各年級段同學在進行“你認為的校園暴力行為”中選擇一致,選擇最多的3項分別為威脅、恐嚇同學(1-3年級學生中占24.75%,4-6年級學生中占23.28%,初中學生中占23.18%,高中學生中占9.25%);同學間發生肢體沖突,如故意沖撞、打架(1-3年級學生中占25.29%,4-6年級學生中占23.98%,初中學生中占23.54%,高中學生中占9.03%);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擊同學(1-3年級學生中占25.77%,4-6年級學生中占24.26%,初中學生中占23.89%,高中學生中占8.97%)。其中不同點在于,1-6年級及初中同學選擇最多的選項為“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擊同學” ,高中同學選擇最多的選項為“威脅、恐嚇同學”。要注意的是,出現了新情況:
校園欺凌也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欺凌經自媒體的傳播,會造成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而且第二次傷害遠大于第一次傷害。在“你遭受過怎樣的欺負”選項中,“被當眾辱罵、毆打”和“被作弄、取笑、起外號等”被選擇為最多的兩項。具體數據見圖3。
圖3 各年級學生遭遇校園暴力多發形式選擇分布
3、我市校園欺凌的主要特點
(1)校園欺凌中同伴欺凌的比例較高。
被欺負學生群體對“你被什么樣的人欺負?(多選)”的回答中,有6324人選擇“同年級學生”,占比79.29%;有1929人選擇“高年級學生”,占比24.19%。具體數據見圖4及表4。
圖4 欺凌來源柱狀統計
圖5 欺凌者選擇對象統計
從欺凌者角度看,選擇“同年級同學”的有2985人,占比82.37%,遠高于選擇“低年級同學”的603人和16.64%。
從圖4、表4與圖5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校園欺凌在同年級學生中發生的比例要遠高于不同年級間的學生發生的比例。
(2)校園欺凌有相對密集的年級段。
在選擇“經常被欺負”的各年級人群中,4-6年級人數最多,有489人,占比1.36%;其次是1-3年級,有340人,占比0.95%。在選擇“偶爾被欺負”的各類人群中,是1-3年級最多,有2691人,占比7.49%;其次4-6年級,有2398人,占比6.68%。具體數據見表4。
從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小學階段屬于欺凌現象高發期,尤其是4-6年級階段,無論是受欺凌還是欺凌,相關數據都處于高位。
(3)校園欺凌有較明顯的性別差別。
在回答“在學校經常被欺負”的選項時,有2.21%的男生選擇,高于女生的1.21%;選擇“偶爾被欺負”的男生占比10.97%,女生占比7.83;選擇“經常欺負同學”的男生占比1.14%,女生占比0.57%;選擇“偶爾欺負同學”的男生占比5.36%,女生占比3.02%。具體數據見表7。
從表7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男生中發生的校園欺凌比例要明顯高于女生。但是,女生“經常欺負同學”和“偶爾欺負同學”兩項比例相加,達到3.59%,說明女生的攻擊性也不容忽視。這一現象也要引起注意。
(4)校園欺凌與學生生活環境的熟悉程度有一定聯系。
生活環境熟悉與否,與校園欺凌現象存在著較為密集的關聯。經過調查,因為父母外出而成為留守學生與跟隨父母而外遷就讀的學生遭遇到的校園欺凌現象在較為明顯的差別。具體調查數據見表8。
表8的數據表明,無論是被動受欺負,還是主動欺負他人,隨遷學生的各項數值都比留守學生要高。這說明,隨遷學生融入新環境的難度較大,受到的挑戰也更多(經常被欺負和偶爾被欺負分別比留守學生高出0.02%和1.18%);面對困境,他們也采取了更為攻擊性的行為(經常欺負同學和偶爾欺負同學分別比留守學生高出0.01%和0.38%)。
(5)我市學生對校園欺凌的態度較為正面。
在回答“如果你自己受到欺負,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時,全市有34118人、占比94.99%的學生選擇“告訴老師、家長或報警”;在回答“如果你遇到他人正在實施校園暴力,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時,全市有32013人、占比89.01%的學生選擇“立即報告老師、找保安或報警”,有2298人、占比6.40%的學生選擇“目前制止”;在回答“如果你的同學讓你去參加校園暴力事件,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時,有19738人、占比54.95%的學生選擇“不去參加并告知老師”,有15310人、占比42.63%的學生選擇“不去參加并勸說同學也不要去”。具體統計數據見表9。
表10、表11則顯示,無論是從男生與女生的性別差異調查數據來看,還是從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的地區差異調查數據來看,我市中小學學生對校園欺凌的容忍度都較低,自我保護意識較強。
二、問題的原因分析
校園欺凌雖然發生在校園中,但校園因素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在調查中,學生認為產生原因中涉及校園的最高排第五和第六位,認為“問題學生”的帽子增加了學生的叛逆心理(20551人,占比57.22%);認為“學校管理松懈,重智輕德,不重視法制教育”有20323人,占比56.58%。排名前四位的分別是“家族教育方式不當或家庭暴力影響” (24286人,占比67.62%)、“暴力影視或游戲的影響”(23895人,占比66.53%)、“青少年情緒不穩定、缺乏自制力”(23824人,占比66.33%)和“對黑惡勢力、暴力的認同與膜拜”(23764人,占比66.17%)。相關數據見表12。
根據本次對學生的調查統計數據及平時對教師的訪談,校園欺凌大體可以梳理出以下原因:
1、家庭的負面影響。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年齡尚幼時,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比較深刻的影響。過去大量的實例證明,孩子的行為是自己父母行為的鏡像。家庭中常有攻擊性行為,孩子就會不自覺地把攻擊性行為帶到學校中來。這一些在小學低年級更為明顯。這在本次調研中,也得到了印證。本次調研中發現,排名第一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對或家庭暴力影響”與排名第四的“對黑惡勢力、暴力的認同與膜拜”,都與家庭教育背景相關。這些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造成的后果清除起來也非常困難。
對于隨遷學生來說,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固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讓他們過早地見識到父母生存的艱辛。這樣的生存環境,既讓他們在面對欺凌時更多選擇退讓,又使他們在反抗暴力時迸發出更大的破壞性。
2、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一生要經歷三次較為明顯的叛逆期,而在學校教育期間要經歷兩次,分別是小學低年級段(7-9歲)和初中階段(13-15歲)。叛逆期的學生自我意識特別強,往往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反感各方面對自己的約束,自控能力較弱;二是常常將自己與約束自己的力量對立起來,甚至為了突出自己的主體性而故意忽視和挑戰規則。所以,那些通過自己的暴力反抗而獲得所謂“成功”的暴力型影視作品,能讓叛逆期的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對他們有天然的吸引力。特別是隨著身體的發育,學生已經有了較為強壯的肢體。這給他們踐行“暴力理想”提供了物質條件。
如果學校及教師沒有認為到這一規律,并運用心理學沒有對學生進行及時、合理的引導,這些學生將自發地按規律發展。
我市的調研情況(如圖3各年級學生遭遇校園暴力多發形式選擇分布)基本符合心理學的一般規律,校園欺凌現象在初中階段呈現出高發的特征。調查中發現,小學高年級段學生也呈現出高發狀態,可能與我市這一階段的學生身體發育較早、較快有關。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體條件與初中學生已經相差無幾了。
3、法制教育仍需強化。
中小學生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期,三觀尚未形成,對社會規則尤其是法制的感受比較淡薄,所以,他們挑戰權威和規則的行為,
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往往會觸及到違法的邊緣,甚至跨入犯罪的行列。再加上,隨著叛逆期的到來,師長對學生的影響日益式微,同伴的影響日益增強,學生常常會因為求得同伴的認同而一味追隨同伴的行為。表12的數據表明,即使學生明知校園暴力不正當,但仍然應同學的要求而選擇“去參加”的比例不低,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學校的學生,選擇比例都高于50%。
這都說明,在學生的心目中,理智在與同伴影響的較量中處于下風,或者說,理智一方的砝碼還不夠重,缺少法制教育的強有力支撐。
4、學校教育的藝術性還不夠。
雖然這次調研中,學校因素的排名靠后,并不說明學校因素不重要。學生選擇校園欺凌產生原因的學校因素有四個,且選擇率都超過40%。涉及學校管理層面的有兩個,即“學校管理松懈,重智輕德,不重視法制教育”和“學校對違紀學生處罰較輕”,涉及教師管理層面的有兩個,即“‘問題學生’的帽子增加了學生的叛逆心理”和“師生間缺乏理解和信任”。這說明,部分學校的管理存在漏洞,沒有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缺乏藝術性,沒有得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同,造成學校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隔閡。
三、對策與建議
根據調研統計的數據和原因的分析,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家校溝通,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
要激發家長的參與熱情,加強家校溝通,指導家長認識到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1)重視對家長的培訓,尤其是對新生家長的培訓。目前,許多學校重視了對新生的培訓,如外國語學校拿出專門時間來讓學生了解和熟悉出本階段學生基本行為規范,便于他們用規范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對于新生家長的培訓,同等重要。除了要讓他們了解本校學生基本行為規范外,還要重點介紹孩子即將面對一系列身心發展方面的困難,尤其是可能會出現的心理發展困惑,讓家長有足夠的準備來迎接孩子的成長。此外,學校還要提供對應的應對策略和建議方法,引導不懂心理學的家長熟悉孩子成長規律,并順應規律來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健康成長。
(2)強化幼兒園階段家校溝通的針對性。幼兒階段,即2-3周歲,正進入人生第一次叛逆期,家長非常需要學校對他們的指點。再加上這一時期,無論是學生還是學生家長,可塑性都很大。要抓住這一關鍵期,加大對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指導,讓他們學會理性控制情緒,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避免向暴力化發展。抓住了這一關鍵期,對于控制校園欺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心理教育,建立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
人的發展過程,受身心發展規律支配。目前,無論家長還是教師,對學生身體發展的規律有了較為統一和清晰的認識,但對心理發展規律,都缺乏必要的知識。所以,無論在校期間,還是在家期間,學生的心理都難以得到長輩科學、及時的指點。遇到困境時,他們會因為無助感而采取自發性行為,增加了行為的不可控性。
目前,我市已經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乏結構性的支撐(如專職教研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等),我市心理健康教育難以取得突破,難以向廣大教師和家長普及心理學知識,也難以采取更為專業的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
(1)設立專職心理健康教研員。配備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可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建設,并由教研員牽頭建立學科業務管理網絡,能系統推進我市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事業的發展。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的設置,能扭轉各基層學校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傾向,營造面向廣大師生普及心理學知識有利的整體氛圍。
(2)建立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雖然我市的校園欺凌現象并不多發,但偶發的校園欺凌仍有較惡劣的社會影響。再加上現在進行自媒體時代,網絡傳播會加速、加大欺凌事件的危害性。所以,要防止不良事件,需要有預警機制。建議配備專業心理軟件,篩選隱藏在廣大學生中的危險分子。現有許多專業軟件具備將暴力傾向、自殘和自殺傾向的人群篩選出來的功能。如果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既能建立起學生的心理健康數據庫,又能將高危人群篩選出來。再通過對現有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建立起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就能形成我市健全的心理預警和危機干預機制,防患于未然,把許多不良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
3、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是非辨別能力。
各學校要正視學生心理的特殊需求,合理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暴力題材的影視作品與網絡游戲。努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要研究各階段學生的心理,采取更多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形式來增加法制教育對青少年學生的吸引力。
(1)切實加大對各校法制教育情況的檢查和考核力度,避免法制教育“走過場”的現象。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聯合下發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規定,法制教育的主要有學科教學、專題教育、課外活動和個別輔導等四種形式。目前,對法制教育的檢查和考核次數很少,只有普教處的抽查和年終的綜合評估才檢查到學校法制教育的開展情況。建議,每學期組成市局職能科室、教研室及政法條線的同志聯合檢查組,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專項抽查,推動各校把法制教育落到實處。
(2)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努力把法制教育做到學生的心中去。目前我市法制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是開設法制講座,主講人并不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政法條線的在崗人員。他們缺乏對學生生活環境的了解,也具備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能力,所以,這樣的法制教育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說教上。這樣的教育形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更談不上走進學生的心里。建議與相關部門合作,拍攝法制題材的微視頻,從學生的視角來闡釋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制問題,主動迎合當前學生的興奮點,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4、加強師德教育,避免管理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隱性傷害。
青少年學生思維和行為非常活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需要作為教育者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學生存在的問題。
(1)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師德教育,強調要以更為寬廣的胸懷包容學生的過錯。青少年學生容易犯錯,尤其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后叛逆心理逐漸萌發,語言與行為有時會比較極端。但顯現出來的極端言行,并不一定代表著他們心里已經形成極端的價值觀。所以,對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學校和教師不宜“蓋棺定論”,過早地給他們貼上標簽。要通過師德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更以更理性的角度來看待犯錯的學生,以更寬廣的胸懷來包容學生的過錯,以免對他們造成隱性傷害。
(2)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師德教育,強調要以更為公平的眼光看待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會有不同特點的言行舉止,會有不同的成長速度。教師要理解和實踐這一理念。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師德教育,強調要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待每一位學生,都能給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加油鼓勁。無論學生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學業優良或落伍,舉止文雅或粗俗,在一個班級里,都要能感受到學校和教師對他們的公平態度,讓他們體驗到共同遵守同一規則的公正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服從規則,愿意在規則中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教師人為的、哪怕是無心的偏心,都會促使學生選擇另一套規則,或者說“反規則”來解決矛盾與問題,將會增加校園欺凌的可能性。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2
近期我國性質惡劣的“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據媒體報道:浙江慶元一年級男童被煙頭燙;江西永新女生被數名同學扇打;云南富寧一中學女生宿舍內遭圍毆拍裸上傳空間;安徽黃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藥;重慶少年被同學毆打致死……校園欺凌逐漸呈現頻率增加、結果惡化、施暴人低齡化的趨勢。
1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原因
1.1中學生獨有的青春期心理特征
中學時期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并且處于身體迅速成長的階段,不管是在精力上還是在體力上都比較旺盛,在很多時候他們需要發泄自己身體里的躁動。但是中學時期的學生在心智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在處理事情的方發生經常出現不恰當的行為,經常會因為所謂的面子問題欺凌弱小。另外,就被欺凌的學生而言,也有在性格方面的明顯弱點。有些學生性格懦弱,逆來順受,缺乏同學之間的靈活應對能力,有些學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又對同學的言行過分敏感,這是被欺凌者主觀方面的原因。
1.2家庭方面的教育方式不恰當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來講非常的重要,也是學生接受社會知識以及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場所。家庭教育對于學生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養成具有非常大的影響,一方面,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在教育方面過多的寵溺孩子;另一方面,由于現在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很多的家長將時間與精力過多的放在了工作上,對孩子缺少一定的關心與照顧,導致很多的學生心理逐漸的變得偏激,沒有地方發泄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心理也將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概率大大的提升。
1.3同學之間相互的影響
不管是在中學期間還是在任何的學習期間,人都是具有合群性的心理,對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講這樣的心理更加的強烈,他們比較重視那種團隊歸屬感,并且重視自己在團隊中的身份以及地位,但是也不能容忍其他團隊的欺凌。正是因為這樣的團隊心理才會將校園中的暴力事件發生的機率提升。
2應對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德育對策
2.1加強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樹立正確道德觀念
教師應充分的發揮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教育過程中嚴格遵守教育規定及教育方式,最好借鑒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一些案例,例如 “摔倒的老人扶不扶”、“公交車上應不應該讓座”等問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案例可能對于校園欺凌事件的貼合性不夠強,但是可以很好的進行導向教育,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當然教師也需要以身作則,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不斷引導學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再三的考慮,不可莽撞的解決事情,須堅持自身的道德信仰。
2.2加強校園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制意識
首先,在校園法制教育層面,學校黨政領導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法制教育,把學生法制教育作為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內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體系。其次,充分利用主題班會、黑板報廣播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實踐,如案例分析、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有獎征文,邀請公檢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講座等生動、直觀、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通過法普及法律知識,形成對法律的敬畏,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恪守社會規范的行為習慣。
2.3加強學校德育管理
學校德育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學生道德意識的提升以及對于這方面的管理,在妥善的管理過程中建立和諧的校園環境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可通過加強班級建設、文化活動、學科改革等發揮活動育人、日常育人、學科育人的三重功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團結意識,逐步消除欺凌行為產生的心理根基。另一方面,學校應針對學生有可能發生或已發生的違紀行為,進行必要的引導、規范。因此,教育立法應當賦予學校必要、合理的懲戒權利,以便學校通過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的方式,規范學生行為。
3結束語
由于中學校園欺凌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它比一般的暴力犯罪問題復雜很多,政府、學校、家長等各方力量都應參與到治理校園欺凌的系統工程中,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學校更需在第一時間激活學校的專項監管職責,從思想源頭和管理實踐上系統治理校園欺凌這一“頑疾”,營造出團結、友善、和諧、尊重的校園文化環境,真正為學生撐起健康成長的“保護傘”。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3
近年來,高中校園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在校高中生大多在15-20歲左右,正值花季少年,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如果能夠艱苦奮斗,踏踏實實,頑強拼搏,考上大學,就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然而在許多高中校園,卻經常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不僅造成人員傷亡,而且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環境,破壞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因此,查閱公訴部門審理的在校高中生因校園暴力而批準逮捕和提起公訴的案件,結合自己在高中階段發生在身邊的校園暴力事件的體會,現寫此報告,分析高中校園暴力事件的原因,尋求對策。
為何高中生校園暴力行為如此嚴重
一.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
1.法制觀念淡薄,缺乏遵紀守法的習慣。從目前的高中階段教育體制來看,高中的課程比較緊張,所以,許多高中學校缺失對高中生的法制教育,有些高中生因為校園暴力被學校開除甚至被判刑入獄,還不知道自己是違法違紀行為。從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誘因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同學之間的小摩擦積累成大沖突;高年級的同學恃強凌弱,欺負低年級的同學,尋釁滋事,索要錢財;因為早戀引發糾紛;為講哥們義氣,拉幫結派;爭奪校園“老大”,聚眾斗毆;與外校學生發生沖突,引發不同高中學校同學之間的相互群毆;因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或學校處罰違紀學生不當而引發的過激行為。
2.對情緒自我管制能力的欠缺。在青春期有一個普遍的特征,從兒童時期的伙伴關系過度到成人世界的社會關系,孩子們會建立一些游戲規則。這些規則不完全是社會規則,還有這個年齡階段非常獨有的特征,那就是模仿。高中階段是未成年人走向成年人的過度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少年處于情緒易沖動的年齡階段。同時,以自我為中心,特別自尊,自己又不能夠正確估計行為的后果,容易采取一些非常過激的行為。生理力量雖然在成長,但心里依舊幼稚,現在的孩子由于家庭條件好了,身體發展比較快,會體會到自己的力量。但是沒有地方去使用,有些高中生比較叛逆,厭煩高中的緊張學習生活,又沒有更多的課余活動,那么很可能會選擇極端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能量,如暴力游戲,久而久之甚至就會轉化為校園暴力事件。
二.從學校的角度來看
1.“成績唯一論”和“唯分數論”主導學校的教學目標。中國歷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現在集中地體現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大學是所有學校、家長、高中生的共同期盼,能否考上大學,高中三年的緊張學習生活是關鍵。但是,由于人的性情、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的各不相同,僅僅以成績論英雄的教育模式從根本上否認了人的個性,應試教育使得有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常常不被人重視甚至被人歧視,但是他們不甘于寂寞,不臣服與人,面對家長、老師、成績優異同學的壓力,在情感的沖動之下,積蓄的不滿情緒易通過校園暴力來發泄。
2.老師威嚴的降低,“震”不住學生
高中老師的威嚴不像中小學老師那樣被學生看重,高中生更加注重人權意識。現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明令禁止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于某些比較調皮的學生,高中老師也無計可施。在發生校園暴力的時候,在安全沒有保證的情況下,高中老師只能撥打110,請求司法機關介入。不少老師趨于“麻木”,對于學生的暴力事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聽之,任之,只要課堂45分鐘不出事就行。
3.學校管理的缺失。某些高中學校存在管理不嚴,教育不力的問題,高中大多數采用的是寄宿式,封閉式管理模式,由于平時只注重學習,而忽視了同學之間的人際交流與溝通,相互之間難免會有摩擦、糾紛。如果學校不能及時發現并制止,很可能就會引發校園暴力事件。同時,有些施暴的學生很有社會背景,學校出于某些部門領導的說情,外界的壓力,同時又擔心校園暴力事件敗壞學校聲譽,出了事則能捂則捂,息事寧人,沒有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
三.從家長的角度來看
現在的高中生一般都90以后出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使它們嬌生慣養,缺乏對他們進行責任、義務和愛心等方面的教育,許多高中生是非不分,自私、冷酷。難以經受挫折和打擊。心理素質差,遇事好沖動,走極端;有些家長由于沒有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自身素質差,害怕孩子在學校里吃虧,向其灌輸“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錯誤觀念;一些學生的家庭長期存在家庭暴力,從小稍微不服父母的要求,就會遭到一頓毒打,幼小的心靈很早就蒙上一層灰色的陰影;有些學生是單親家庭,父母的離異使其缺少父愛或母愛,性格變得孤僻、扭曲,人格分裂;有些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要么把其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要么獨自一個放在家里,無暇顧及。這些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脫離父母的有效監管,從小容易經常進入游戲室、網吧、歌廳等未成年人禁止進入的場所,慢慢長大以后容易結交社會不良青年,養成許多不良習慣,追求刺激,張揚個性;也有一些學生的爺爺奶奶比較護短,認為孩子還小,只要不犯什么大錯誤是沒事的,以后會改好的,在其犯小錯的時候,會出面干涉其父母對教育、管理,使其認為自己有“靠山”而變得有恃無恐,當其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時候,其爺爺奶奶才知道后悔,但悔之已晚。
四.從社會角度來看
據相關權威的教育專家說,暴力、色情文化是產生校園暴力的第一推手,在許多影視文學作品、音像制品、網絡、電子游戲中,到處都有暴力、色情的場面。網絡和游戲迎合了廣大高中生渴望交流和獵奇的心理,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導和嚴格管理,其中的暴力和色情因素對缺乏辯認和識別能力的高中生造成的負面影響巨大。如當年風靡一時的《流星花園》、《野蠻女友》等美化校園暴力事件的影視劇,大受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的親睞,廣大高中生缺乏對自身行為的清醒認識和評判,加上模仿欲極強,在校園生活中體會到了校園暴力解決問題的快感,以后就更容易采取這種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預防和制止高中校園暴力事件的建議和對策
防止高中校園暴力,營造良好和諧的高中校園環境,需要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并積極的采取行動。
一.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鏟除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學生既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同時又是防制校園暴力的主要力量。每位高中學生應當不斷加強自我道德修養,自覺遵紀守法,樹立正氣,養成自尊自愛,尊重老師,團結同學的良好品格。同時,要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自己的沖動行為。
二.加強法制教育,使廣大高中生能夠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法制教育應和文化學科建設聯系起來,在高中階段應強化法制教育,定期安排學生參加法制教育活動,聘請司法部門、高校法學院、社會法律援助機構相關人員擔任本校的法律顧問和法制輔導員,定期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使廣大高中學生樹立法制意識,自覺遵紀守法,不因法律的無知而違法亂紀,甚至走向犯罪深淵。
三.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中心,密切關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青春不是校園暴力的借口,更不是校園暴力的根源。所有的高中學校應當盡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預機制,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中心,配備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增開心理健康課程,全方位的預防因為心理疾病引發的校園暴力事件。經常性的開展集體娛樂活動,幫助同學之間建立友誼,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導學生,釋放心中煩悶的情緒,愉快的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四.加強學校日常管理制度,堅決預防治理高中校園暴力事件。進一步加強門衛管理制度,完善值班制度和接訪制度,對于校外陌生人來訪,要嚴把審查關,堅決杜絕校外無業不良青年進入高中校園;要嚴禁學生私自攜帶管制刀具器械,并定期檢查學生宿舍,一經發現,要及時沒收;要組織男老師和學校保安定時定點在校園巡邏,一旦發現校園暴力事件要及時的制止,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對參與校園暴力事件的人員,區分不同情況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給予嚴厲的處分。
五.加強對孩子的監督和教育。針對高中生處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偏激、沖動、爭強好勝、易產生逆反心理的特點,家長應當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與孩子多保持溝通與交流,以主流的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要言傳身教感化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反錯誤,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這樣的一個心理多變時期,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的引導,以后可能還會犯更大的錯誤。孩子犯了錯以后,要以“真善美”進行人格教育,切忌使用家庭暴力,一打了之。更不能溺愛,護短,一味的縱容其犯錯。
六.全社會應當共同合作,努力為高中校園營造良好的環境。首先,各級人民政府在加大打擊黑惡勢力的同時,應最大限度地切斷學生與黑惡勢力的聯系。其次新聞出版和文化部門應當調整審查標準,優化文化市場,堅決杜絕色情、暴力內容的.圖書、報刊、影視在社會蔓延。再次,要整治高中校園周邊環境,依法打擊黑網吧,治理網絡環境。在高中校園附近堅決禁止開設網吧,游戲廳、歌舞廳、桑拿足療等娛樂場所。最后,還必須尊重和保護校園弱勢群體,尤其是校園貧困生。由于高中階段不屬于義務教育,高昂的學費、家庭的貧困 使得貧困學生面臨著輟學的危機,就業的無望,生存的壓力又使他們感到絕望。因此,社會必須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這些貧困的學生,要確保每一位貧困生不因貧困而輟學。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讓我們多給廣大高中生們一點關愛,哪怕走在路上給他們一個幸福的微笑,他們心中也會多一份陽光,多一份驅走心靈黑暗的力量。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4
作為中學生,我們經常聽到“激烈競爭”這樣的話。目前經濟、科技等各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靠教育培養。因此,盡快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人才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的中心問題。
目前,我國中學生正處于新舊制度的碰撞中,許多問題不能得到滿意和及時的解決。在應試教育的驅動下,中學生被迫競爭。隨著父母離婚和家庭破裂的增加,以及社會環境的一些負面影響,導致了中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
為此,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些相關信息,調查了一些當地的中學生。
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對學習問題有清晰的認識,認為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更注重。大多數學生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更有信心。然而,超過40%的學生對考試感到焦慮,沒有積極學習。
認為自己會主動關心別人,敢于承認錯誤,自我照顧能力強的學生,大多數對社會也更有信心。少數人不會主動關心別人,而是要求別人對自己好。
此外,家庭因素逐漸成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家境不好,開始厭學或者消極。
分析和討論
目前,中國的高中生大多在十六歲至十九歲之間,獨生子女占大多數。這些孩子從小就被父母照顧,特別是在一些家庭,孩子就像“小皇帝小公主”。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支配,心理脆弱,經不起風雨。調查發現,獨生子女的社會行為問題比例比非獨生子女高23-40%。獨生子女在中國的劣勢是依賴。對父母、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父母過度監管造成的。父母因為過度擔心,切斷了孩子與周圍環境的聯系。孩子的自我探索活動,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變成了附屬活動。同時,由于父母的過度關愛,獨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動中迷失了自我,產生了極大的依賴。
因為父母過于溺愛他們,習慣了接受別人的關心和愛護,卻不懂得關心和愛護別人;對兄弟姐妹來說,不要因為自己卑微的生活經歷而感到對他人的關心和遷就,這也是一種責任。其次,父母害怕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吃虧,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傳授一些自私的觀念和方法。此外,社會上的各種不良做法,如走后門、拉關系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強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形成了自私的心理和強烈的功利心。獨生子女的利己心一旦形成,往往很難改正,得不到幸福,害不到身邊的人。
家庭原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習慣、性格、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都和你的家庭有關,因為你很小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什么都不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不斷的模仿家人的行為習慣,看他們怎么做怎么說,慢慢的就學會了。數據顯示,兒童在童年時期的心理活動相對簡單,感官主要通過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模仿在行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父母等家庭成員品德高尚,行為文明,品行良好,他們的孩子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他們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性行為,形成一系列優秀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性格不好,比如脾氣暴躁,MoMo厭世,虛榮,夸張,很容易“感染”孩子。
而且,家庭氛圍對他的性格和心理有很大的影響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父母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了,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員之間和諧愉快的關系所營造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離異的家庭,相互猜疑、爭吵、不和諧而造成的家庭緊張,對孩子的性格有負面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孩子表現出更不合群、冷漠、沖動、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的人格特征。
所以遇到不喜歡的人,不要只看到表面現象,要覺得他很討厭。誰不想做一個陽光的人,朋友很多,但是從小到大,他都要變成這樣。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很大,但父母總是忽略這方面。
當很多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就不尊重孩子的自尊,進行訓斥、指責、辱罵,甚至開始打架,嚴重傷了孩子的心,造成了他們叛逆、抗拒的心理和行為。
世界就是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這個社會,這樣的家庭是無法想象改變的,只能換一種方式對待,不要去想這個問題,讓自己幸福,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因為你是最后唯一會陪伴你的人,你只有變得強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所以,在我看來,最終的成功和幸福還是要靠自己,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5
近幾年來,頻頻有校園暴力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但類似的視頻僅僅暴露了校園暴力的冰山一角。在汕頭,情況更是不容樂觀。對此,我們小組對校園暴力等有關問題展開調查,深究發生校園暴力的原因,了解周圍同學對校園暴力的看法。
從我們收回的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82.42%的同學肯定自己身邊存在著校園暴力。同學們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事件,有65.29%的同學選擇自己解決的方式,34.71%的同學愿意“報警、告訴老師或家長”。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采取正確方式解決問題的同學還不到一半,多數同學遇到此類事情更愿意自己解決,而不愿讓老師和家長知道。86.82%的同學對校園暴力是持否定態度的。大部分同學希望,國家及當地應該制定與“校園暴力”有關的法律法規,遏制這種現象的繼續發展。
對于“校園暴力”發生的根本原因,有26.35%的同學認為這是教育問題,是學校管理松懈所致;有27.70%的同學認為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缺乏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心理指導及法制教育。同學們認為,要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暴力,關鍵在于要加強對學生們的心理指導,以及學校要增強管理力度和處罰力度。
本來,十幾歲的青少年是風華正茂,正是學習的大好時機。誰會想到,打耳光、潑冷水、扒光衣服、群毆、勒索錢財等等暴力的行為正是出自學生之手。他們做出的許多暴力行為甚至連成年人都都不敢想象。本人接觸過不少的不良青年,發覺他們其實并不像他們家長眼
中那么一無是處,相反的,他們身上具有很多優點。但是,現在學校和許多家長都是以成績作為評定孩子好壞的標準,他們的優點都被學校和家長忽略,他們在家長那里得不到任何肯定,在學校,老師又是重點培養好學生。他們為了證明自己有力量,為了表現自己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往往會去欺負弱小者,表明自己能夠對周圍的人施加影響,尤其是人際影響。
新華網指出:“從媒體的評論看(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論者劍鋒所指多在于教育體制的弊病或社會教育環境的不佳。比如,教育的功利性使所謂的差學生難以獲得尊重和認可,長期積累下來,最終產生精神的扭曲或人格的不健全。又如,即使素質教育推行有年,也并未根本改變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格局,反映在學生個體身上就是心智不夠成熟,處理實際問題能力較差,往往出現極端行為。這些批評,無疑都點到了當前學校教育的痛處,值得人們認真反思。”
在我身邊就有這么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好朋友的哥哥就是個不良青年。我的朋友告訴我,她的哥哥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很優異,演變成今天這樣子的原因竟是一張試卷。原來,她哥哥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考了七十多分,被父母痛罵了一頓,平時一直數學考100分的他很是傷心,一連在家哭了幾天。這件事過后,她哥哥便無心向學,跟著社會上的“朋友”混。直到我初一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幫昏昏的“頭頭”了。有誰曾想到,眼前的他會是昔日的全班第一?
專家分析,引發校園暴力的因素包括:學校骨干教師的以絕對服從特征的權威性管理模式,校園的等級式結構,暴力性校園文化,團體動力,以權利為中心的校園人際關系,缺乏情感交流的疏遠化學習模式。
所以,我強烈呼吁,無論是學校教育方法的改善,還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加強,都應該強調人的價值,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把這當做是教育的最終目標,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優異的成績。作為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進行挖掘,鼓勵其堅持發揚其優點;不以好壞成績評定學生;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指導,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不做表面功夫。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6
近年來,媒體報道的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而且有蔓延的趨勢。為了建立校園預防欺凌事件發生的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將防患和處置工作納入法制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的軌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敏感事件發生的幾率以及造成的傷害,維護和確保學校的穩定和發展,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與根據《國務院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整治的通知》(國教督辦函[20xx]22號)要求及相關法律法規,從我校實際出發,對欺凌事件進行自查。
一、成立“校園欺凌專項治理”領導小組情況
學校成立了以宋成偉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科室負責人、年級主管、主任為組員的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宣傳教育組、督導檢查組、應急處置組,負責指揮、協調和組織我校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和校園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協調解決預防和處置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檢查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置工作的落實情況。
二、開展“校園欺凌事件”的摸底排查情況
組織各班班主任對本班的“欺凌事件”進行了摸底排查,初三(3)班、(15)班有個別同學喊同學綽號,班主任對這類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認識較好,能及時改正,其他事件暫未發現。
三、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情況
出一期以“杜絕校園暴力”為主題的展板。
四、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情況
1.提高防范意識,麻痹大意是最大的隱患。充分認識欺凌事件對學生的身心傷害的可能會留下終生的陰影,影響孩子的一生。
2.加大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技防建設。規范保安巡視,保安在課間、吃飯時間巡視校園死角;籃球場、南門后隱蔽角落、操場南等部位加裝攝像頭。
3.制定《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措施》、《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7
為了有效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維護和確保學校的穩定和發展,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根據豐城市教育局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工作方案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現匯報如下:
一、領會精神,明確目標
我們認真學習文件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通過加強法制教育,嚴肅校規校紀,規范學生行為,積極主動和扎實認真地做好預防和處置校園欺凌事件,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園安全、維護校園穩定、推進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加強領導,科學部署
學校成立了專門的校園欺凌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并責任分工明確。具體如下:
(一) 領導組成員
組長:肖利光
副組長:丁子友 代興江
成 員: 李迎春 李翠翠 于志軍 班主任 各班班長
(二)工作職責:
組長:對校園欺凌專項治理負總責。審訂《校園欺凌專項治
理預案》,對此次治理活動督查并評定實施情況。
副組長:對《校園欺凌專項治理預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進行評審,治理過程督促班主任、安保員、宣傳員宣傳教育到位,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并召開以預防校園欺凌為主題的知識講座。
成員:服從領導,各司其職。安保員做好門衛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園巡查監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對學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傳工作,為學生保駕護航。電教處通過校訊通等網絡平臺向家長朋友宣傳預防校園欺凌方面知識,確保學生安全無事故。
三、周密安排,精心組織
本次專項治理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6月—7月,開展專項治理工作。
(一)完善制度。學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了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二)開展教育。學校集中中對學生開展了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的相關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三)加強預防。學校加強對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
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并明確負責人。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嚴肅處理了實施欺凌的學生。
第二階段:20xx年9月—12月,學校自查,接受普查。 學校對專項治理第一階段專題教育情況、規章制度完善情況、加強預防工作情況、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和處理情況等,進行全面自查、督查和總結,形成報告并上報。對不足地方及時彌補。
四、制度齊全,措施得力。
學校還制定了相應的防校園欺凌制度及措施。具體如下:
1、相關崗位教職工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實行全體教職工一崗雙責制,對玩忽職守,對學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責任。
2、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設,如有丟失、損壞、不健全的相關器械總務處要及時配備。
3、班主任要經常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者是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xxxx。
4、當天值班教師要認真負責,對學生廁所、宿舍等容易發生糾紛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學校利用主題班會、教育講座、國旗下講話等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
6、如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及時向政教處匯報,政教處要及時到位并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8
依據國家和市區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武寧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文件《關于開展20xx年校園欺凌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督導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對我校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進行全面自查。
一、領導重視,規章制度完善
1、學校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清晰,有中層以上領導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學校制定了校園欺凌工作的實施方案,內容具體詳實。
3、學校結合實際制定了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相關制度、方案、措施等均上墻,強化監督和指導;學校計劃、總結、規章制度中均有校園欺凌專項治理方面的內容。
4、學校制定了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職責明晰。能夠決定事故應急預案的啟動和終止,確定現場指揮人員,負責應急隊伍及物資的調動,能及時向公安、醫院、教育局等應急部門報告,并保持密切聯系,相關部門人員到達學校后,學校能配合這些部門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二、特色鮮明,開展專題教育
1、學校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講座。
2、學校將校園欺凌治理工作與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有效結合,通過國旗下講話、班會、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展示,是學生明確“什么是,為什么,怎么做等相關問題。
3、學校對全體教職工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學習,使教職工知曉國家、市區相關政策要求、預防和處理的措施、方法。
4、學校通過多種形式,對全體家長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相關培訓,宣傳國家、縣教委關于校園欺凌的相關政策要求。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促進校園欺凌治理工作的開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注重宣傳,加強預防工作
1、學校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校園欺凌治理的排查工作,及時預防、干預。
2、學校注重“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建立并完善校園欺凌治理的“三防”相關管理機制與措施。
3、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等形式進行校園欺凌相關知識普及和專題活動的宣傳。
4、學校制定了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方案、措施,能充分利用支持性資源中心開展相關工作,建立學生心理咨詢檔案,有詳實的心理疏導與談話記錄。
5、學校上墻公布了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并明確負責人。
四、校園欺凌事件及時發現,處理得當
1、班主任認真排查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防止發生校園欺凌事件。
2、學校加強對特殊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細、建檔造冊,防患于未然,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教工作。
3、通過排查和調查了解,暫未發現我校存在校園欺凌事件。
五、專項治理效果
由于學生人數少,校園欺凌事件鮮有發生,專項治理效果明顯,學校法制教育全面,校風校貌有序,學生行為規范,身心健康發展,推動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建設。
六、存在的不足與需要完善與規范的工作。
經過校園欺凌專項工作治理整頓,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新學期新氣象,在后階段專項治理工作中,學校要將校園欺凌工作繼續融入到課堂教學、德育、安全教育等常規活動中,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
【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范文11-07
校園欺凌的教案12-18
欺凌校園教案06-12
校園欺凌教案06-15
校園欺凌教育教案08-16
防校園欺凌教案09-22
防校園欺凌的教案06-11
預防校園欺凌的教案06-11
預防校園欺凌說課稿03-24
預防校園欺凌的總結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