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精選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1
2022年4月教育部發布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將原來的信息技術學科改為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課標中不僅將信息科技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還明確了算法、人工智能在課程邏輯主線中的位置,同時學生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重要性也被重點做了闡述。那么,新課標又傳遞了哪些關鍵信號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從“技術”到“科技”
新課標把“信息技術”改為“信息科技”,從這一個名詞的變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維的重大變革。“技術”的導向,關注操作和知識點,培訓的方向是熟練程度和技巧,它會導致我們的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培養方式重精英、重大城市,原來學校里接觸信息技術課的就是參加各種比賽的一小部分同學,因而沒有辦法實現素質教育,也很難達到立德樹人。而新課標中的“科技”導向是幫助學生認識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是培養學生面對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科技導向下培養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因而學生的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才能得到提升。此外,新課標的實施把原來重操作、重知識點的信息技術,轉變成重科學、重素養的信息科技,其覆蓋面也轉變為涵蓋城市和農村、精英和普通的全體學生。
二、從“知識點”到“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個學科的科學基礎,大概念約定了一個學科的知識關系,所有的知識在這個地方可以變成一個知識網絡,貫穿其中的是學科邏輯。11版的課程標準指向的是各項知識目標,而信息科技課的新課標里,就有6個學科邏輯主線,它能夠在不同的年齡段引領我們的小朋友在知識網絡上有螺旋式的上升,這就是所謂的大概念。在信息學科教學中,我們應當跳出具體的知識點,聚焦上述6個學科大概念,因為定位于知識點的教學,容易忽略知識之間的普遍聯系,容易忽略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最終會導致只見樹木,難見森林,并且零散的知識點不易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零散的知識點,會使解決問題捉襟見肘。所以,在今后的課堂中,我們應當根據不同層級的概念建構學科知識體系;提供多種體驗來促進概念的建構和理解。
三、從“素質”到“素養”
原來的素質教育”重不同學科的知識,而“素養”重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所以新課標更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制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是新課標釋放的一大重要信號。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信息技術學得怎么樣,還要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技術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核心素養的要求。
我們作為一名信息教師,要有敬畏之心,要站在為國家培養科技后備人才這樣一個高度來學習新課標,要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認真學習、精心準備,將信息科技的課程理念和培養目標在課堂落地,為促進全國中小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提升貢獻我們的力量。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2
今年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終于有了自己的課程標準,并且正式更名為“信息科技”,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需要教師打破以往的教學觀念和經驗,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課標的規劃意圖,同時,教師還要有勇于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的精神。
“科”與“技”并重
信息科技強調課程的科學屬性,但并不弱化課程的技術屬性,也就是主張“科”與“技”并重。改變以往信息課程“工具論”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僅僅圍繞具體軟件工具的使用,應同時關注其蘊含科學原理,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和處理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技術倫理。
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深有體會,平時學生見到我們會稱呼我們為“信息老師”,但是在上課時,問學生學過哪些內容,他們會回答“學過Excel、美圖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學過電子表格處理、美化圖片、制作小游戲”,雖然我們上課時可能沒有明確的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的是哪一個具體軟件,但是我們可能在無形中給學生了一種暗示,我們學習的是這個軟件,這個工具,因為我們在教學時就是緊緊圍繞某一個軟件展開學習的,從這個軟件叫什么名字,到這個軟件的安裝、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卻忽略了這個軟件實現的功能,這些功能實現的科學原理以及使用這個軟件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當教師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論”的思想,這種思想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我們面對的對象是學生,他們的發展在未來,我們要培養的是學生自覺適應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軟件的推陳出新和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這款軟件現在特別好用流行,沒過多久,更好用的軟件出現了,而我們舊的軟件才剛入門,這樣會導致我們學的東西一直處于滯后狀態。而且現在的學生都是數字原住民,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廣,如果他們知道有更好的替代產品,他們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懷疑,“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們不學要學習操作這么麻煩的呢?”進而質疑教師的能力,影響教學效果。
主題式、大概念教學
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強調體驗,這樣可以保障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體驗的內容和程度,但是如果僅僅是體驗或者體驗的占比太多,就會使教學流于表面,學生樂呵呵的上完一節課,到最后并沒有實質上的思考和收獲,所以課標把教學內容劃分了具體的主題單元,內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識點的學習。
大概念是將素養落實到具體教學中的錨點,是指反映專家思維方式的概念、觀念或論題,具有生活價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達成高通路遷移,形成具體與抽象的復雜認知結構,不僅僅可以打通跨學段、跨學科的學習,而且能解決學校教育和真實世界相阻隔的問題。大概念是有層次的,包括跨學科大概念和學科大概念,從具體-抽象維度來看,層次越高的大概念,越為抽象,可以輻射的范圍也就越廣。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強的遷移價值。信息科技要關注學生未來所要面對的真實世界,因此,大概念的遷移價值更體現在走出學校之后。
新出的義務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確實做到了站在未來的角度謀劃課程發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們細細學習、琢磨和領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體的內容培訓,緊跟政策綱領,不落后于時代發展需要。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3
2022年4月24日,借助網絡平臺,聆聽了解月光教授對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解讀。通過專家的解讀,對信息科技課程的概況、變化、核心以及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概括
首先,解教授對于信息科技課程作了總的概括,信息科技教育是全民都要接受的教育,數字素養是未來公民必備修養。《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布,全新定位了課程性質,從“信息技術”調整為“信息科技”,將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更清晰地凸顯“科技創新”的重要價值。強調“信息科技課程”對“促進科技創新自主可控、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性意義”。解教授也指出信息科技課程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國家安全觀,提升國民數字素養與技能。了解了信息科技課程的概括,才能為接下來的課程調整打好基礎。
二、變化
接著,解教授講了本次信息科技課程標準與之前的不同,一是課程屬性的更改:課程目標、內容和實施都具有顯著的變化;二是課程總目標定位從信息素養變為數字素養;三是“跨學科主題”作為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說信息科技和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不僅可以豐富教學課堂的內容,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情感升華;四是更加強調自主可控、原始創新和原創精神,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忽視學生面臨問題時“窺測方向”的過程,也就是忽視了學生思維的最初方向——原創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因此,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原創思維,使課堂上解決問題的策略“百花齊放”成為可能。
三、核心
然后,解教授給我們講解了信息科技課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要體現的課程理念,包括五部分:一是反應數字時代正確育人方向(價值);二是構建邏輯關聯的課程結構(結構);三是遴選科學原理和實踐應用并重的課程內容(內容);四是倡導真實性學習(實施);五是強化素養導向的多元評價(評價)。從價值、結構、內容、實施、評價五部分作了詳細的解釋說明,這意味著,學校在開展信息科技教學時需要引入在線教學平臺,采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或作品,并開展學生自主評價、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
四、需要關注的地方
最后還拓展了解了一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教育是為了培養未來的人,不僅需要教授學科知識,還要培養創新力、學習力、遷移力以及其它適應當前及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素養。
解教授闡明此次課標修正的目的是希望讓課程標準真正成為教科書編寫的依據、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讓課標真正引領、推動教學實踐的深度改革,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讓核心素養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我們作為信息科技教學的船長,在課標作為風向標的指引下,定會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4
我校信息科技組三位老師認真研讀文字材料,在此基礎上認真聆聽解月光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解教授從指導思想到課程宗旨,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到教法,學法,評價等方面做了詳盡的解釋,讓我們收益匪淺。
27日,在教研室鄭老師的組織下,全組老師又參加了2022義務教育信息科技新課標的研討會,此次講座中,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課標研制組長熊璋教授從兩個綱領性問題出發介紹了新課標制定的歷史性意義,聽講座的老師備受鼓舞,也深感身上的責任之重大,另一位課標研制核心專家組成員樊磊從幾個新變化出發,給老師們解讀了本次新課標修訂中的一些新變化,新問題,并給一線教師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
《新課標》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領悟和實踐的過程,我們將不斷聽取國家、省市區等專家的解讀和系列講座,把從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思路、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慢慢滲透,并加強研討和交流,肩負起一線教師的責任和擔當。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5
4月21日,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頒布了課程標準,并正式改名為信息科技,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至此,蘭山區教研室也組織了一系列對于課程標準的學習,聽了熊璋教授的分享,我受益匪淺。
熊璋教授以《論語》中的克己復禮為引,強調努力的重要性,也鼓勵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志存高遠,還要腳踏實地,同樣信息科技課程也是如此。
信息科技課程的志存高遠。人類社會已步入高科技時代,人類以信息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技競爭日益激烈,課程標準的制定也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信息科技課程標準不僅有國家標準課程應有的屬性,還具有屬于信息科技獨自的擔當,比如探索創新精神、自主可控意識以及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等等。其次信息科技課程在教育教學上,正如熊璋教授所言,在學習信息科技課程時,學生愉快的學習、教師輕松地教學、家長放心的輔助,相互結合共同促進信息科技的發展。最后課程標準涵蓋12個年級,對于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信息意識,每一個學段對學生都有不同的要求。課標從零到一上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一個新的平臺,新課標明確表示每一個階段學習的大方面內容,每一階段都是相互銜接,不會出現重復內容。比如盡管高中課程標準早已確立,但在該課程標準中仍有考慮。初中生通過學習已具備良好的信息基礎,而高中課程就在此基礎上設置,并不會斷層,也不會重復,這會使得所有學生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得到提高。
信息科技課程的腳踏實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是課程發展邁出的輝煌第一步,今后仍要負重前行,腳踏實地。首先,信息科技是我們老師共同的事業,對此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并思考我們能做些什么。其次,新課標的實施也對我們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使學生學習幾個軟件的使用,使學生學會幾句編程,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以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展特長。最后要有實干之心,信息科技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在講授課程時,要基于新課標,確定一個情景,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科技課程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升華,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利用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課堂中有好主題、好情景、好案例,這樣才達到好課堂的要求。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提出是該學科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都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探索中尋求道路,在創新中總結經驗,我也會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貫徹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課。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6
近日,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課程方案而言,這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執行20年以來的首次系統修訂,就課程標準而言,這是201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執行十年來的一次系統修訂。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于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這也凸顯了本次課程修訂的重大意義與基礎性價值。
4月27日7點至9點,合肥市蔡蕾名師工作室開展了線上教研活動觀摩了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在線公益解讀,活動舉辦方邀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課標研制組的組長和核心專家組成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以及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樊磊;此外,還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信息技術教研組組長袁中果老師,以及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博士,請這四位專家共同來解讀新課標。熊璋教授在解讀了信息科技的前世今生中,談到了信息科技為什么必須是國家課程?為什么把信息技術改為信息科技?現在中國正處于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中,國家對信息科技的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信息科技從以前的重知識、重精英、重城市變為重科學、重素養、重全體,使信息科技不輸在起跑線。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樊磊對信息科技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他指出,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標以新課改的宏觀理念引進了新模式、新觀念,核心內容是將數字素養與技能培養為目標。項目式學習為基本途徑,強調利用信息科技解決知識場景問題,豐富了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的內涵。接下來樊磊老師從信息技術到新科技的變化、如何處理編程、如何處理人工智能的內容進行了分享。最后給教師一些實用性滿滿的建議,來幫助我們廣大教師更好地應對此次標準的`實施。北京特級教師袁中果首先對于信息科技標準進行詞云統計分析,新標準凝練引領性學習主題有四個依據:學科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素養進階和學生基礎。要確定以素養為導向的學習目標,把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要求進行具體化,對于給定的任務,能夠將其分解成一系列的實施步驟,最后完成任務。對于學習評價,我們要設計持續性學習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并開展反思性教學改進。最后未來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超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人工智能課程進行了介紹,并指出目前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此次培訓,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也將會以此次解讀活動為契機,立足新課標,結合教學實際,構建科學、高效的優質課堂,探索新思維,促進新發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篤行致遠。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7
最近教育部頒布的新課標牽動著我們所有教師的心,尤其是信息技術學科改動最大,學科的名字由信息技術變為信息科技。今天觀看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標研制組的組長熊璋教授及核心專家組成員對于新課標的解讀,理解了為什么把信息技術改為信息科技,信息技術以知識導向為主,講操作、講編程。信息科技以素養導向為主,著重于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強調信息社會責任。課程價值方面,學生會操作幾種機器、會編寫小程序、會使用幾種軟件,這些都在不斷的淘汰、變化和更新,光學會幾種操作并不能適應和勝任社會的發展去做創造性的工作,信息科技的課程價值在于育人,關注學生的認知力、理解力和學習態度,訓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舉一反三,適應力、勝任力和創造力能有所提升。
教師要弄明白什么是素質教育,現在的信息技術課偏重于技術操作,而技術導向撐不起素質教育,要把教學的重點從教學生技術轉移到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要建立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項目學習的主題具有引領性;學習任務的布置在有趣性的同時具有挑戰性;設計持續性學習評價,評價的方案和標準很重要;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構建數字化、開放性學習環境;不斷在教學中進行總結,進行反思并改進。
課標的改革在大層面上是很好的,培養青少年數字素養,服務國家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但具體實施起來還是有困難的,教師要改變之前固有的教學模式,側重于項目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素養的提高。初中的主要內容是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智慧社會、跨學科主體互聯智能設計,教材是否統一,教材上的案例是否能夠具有代表性,在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在面對這樣全新的課程時,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培訓和鉆研,要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精神,全力譜寫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8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人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信息交互的狀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因而,對于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手段的掌握和應用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接到學校部署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網絡學習任務,故而倍加珍惜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
通過這次培訓,我收獲頗豐。在教學中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體會到:
信息技術對教師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絡,開展教學。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里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躍的因素。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些,但我通過學習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9
今年7月5—8日,我參加了四川省教育廳組織的新課程改革培訓,先后學習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解讀》、《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解讀》、《廣東版信息技術教學指導》、《上科版教材信息技術教學指導》、《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施建議》、《課堂交流》、《信息的鑒別與評價》、《計數循環語句》、《用窮舉法設計程序》、《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等課程,是非常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從課改的必然性;課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其它省份的課改經驗;課堂上實施課改的教學演示等方面,為我們全面介紹了課改的情況。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能遇上新課改,這既是幸運也是挑戰。我就這幾天的學習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努力學習和探索新教法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一方面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范優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使教師更加刻苦鉆研,提高素質。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輸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主體”。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首先我們必須接受課改新理念,真正走進新課程;其次努力學習并在實踐中貫徹新理念,明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遠見的實踐者。
(二)課改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解及例案分析,對比以往的教學,我覺得現在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將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地,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激勵學生思考,組織學生去討論,指導學生去操作。教師應牢牢地把握課堂節湊,將學生的一切行動地在自己的寄引下進行。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都有收獲。
(三)課改強調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學生是教學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建自已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了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于學生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感和年齡特征,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展開多種多樣活動,一定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改變傳統評價方式與,采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去評價
讓評價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學生將自我評價當成是一種知識的沉淀反思,將他人的評價當成是對自己的肯定意見成為下一步的方向,在這樣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高,他們更加認真地投入與探究,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由于學生個性的差異,出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如何,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正確的,無論學生解答問題是對還是錯,只要他具有要探究解決問題的愿望,我們就應提倡給予積極評價。當然也不是要學生天馬行空,任意思維,而是鼓勵他們在一定范圍內,必多方而考慮問題的全部,讓學生在評價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在評價方式與方法上采用多種手段以達到學習的最優化。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及時更新理念以及大刀闊斧變革的意識和膽識,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多學習、多思考、不肓目跟風!怎樣讓學生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怎樣培養他們勇敢地去面對和熟悉一個復雜、令人迷惑不解、始終變幻的世界?思考著這些問題的同時,我深信: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他們健康成長,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這就是我這幾天參加培訓,經過思考得出的一些想法。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10
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課程的學習,我加深了對信息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發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
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繼續加強信息技術技能的學習,并將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
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不斷提高信息教學理念
通過認真學習教育專家關于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講授,我才深知自己知識的匱乏及思想的落伍。多媒體在于輔助教學,不能全盤代替傳統的教法;不能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不能使成為影片,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更不能讓教師充當放映員。我們教師應把技術整合到課堂中去,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創造力。
三、不斷整合教學方法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這就要求我們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立體式”教學。Internet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由于它儲存容量大,媒體種類豐富,檢索容易、快捷,不失為學生學習的好載體。教育資源共享,對于人、財、物是種節約,同時也使知識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結合,例如,語文學習中需要查找資料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網絡知識在網上查閱資料,幫助了解語文知識。還可引導學生創建個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記錄個人學習、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達到練筆的目的,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實踐的信息技術教學,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的整合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內容呈現直觀、交互、師生角色轉變以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轉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達到全面發展。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11
當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面對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學習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通過參加“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1、可以說,此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我都停留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2、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要運用技術,有效的輔助課堂教學
1、通過聆聽專家老師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
2、通過聆聽專家們對“網絡學習資源應用”、“PPT應用”、“學科教師的媒體素養培養”、“電子白板的創新應用”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還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如對“微視頻的加工與編輯”的解析,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辦公軟件強大的功能,平時我只會對辦公軟件進行簡單的應用,沒有更進一步去學習,聽了老師們的解析與演示操作,使我開拓了視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還有一個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微視頻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來豐富自我專業知識。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這將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我會一如既往的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優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
【信息技術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論文06-23
信息技術新課標學習心得(通用10篇)07-14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06-22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05-10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01-11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