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夸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并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
心理教育課不同于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一般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
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我逐漸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
面對從未正式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從情緒感染到情緒升華,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后要涉及的內容。
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并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于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并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發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三、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
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可以讓同學們聆聽同齡人的“故事”。
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
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沖突,在沖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
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更多、更強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2
通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覺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
比如,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殘缺,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首先,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也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就應該做到實處。
使學生通過咨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
據了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
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詢師外,學校還應該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另外,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個別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
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那么學習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
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共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3
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無缺陷或者重大疾病,心里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也非常關鍵,生活中往往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發生者的心里出現了問題。一些來自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壓力,還有人際關系的羈絆,都有可能影響我們的心里健康,心里不健康做起事來真的很容易出錯,甚至犯重大過錯。
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心里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沒有被解決過都是自己解決或者發泄掉了,但是對于現階段的頂崗實習老師和學生,他們的心里健康問題真的很嚴重,也沒有解決的途徑,xx是一個完善的大學,有能正常進行的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學生可以通過預約接受心里輔導,即使現在定崗實習的老師們,xx也會關心我們的心里健康問題會不定時的發一些問卷調查的,即使反饋實習生的心里問題,但是在我實習期間,我發現很多學生做的錯事,一大部分是因為學生心里出現的問題導致的,而老師批評和教導的過程中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是單純的認為是學生這個年齡段犯錯誤比較多而已,或者說是不懂事。這個實習學校的五樓是有一個心里咨詢室的,但是來這里已經一個月多了,并沒有看到他打開過,相信那只是個擺設,如果學校都不重視學生心里健康問題,不去解決,哪怕才是初中生。難道等著把他們送到社會上去再去關注解決心里健康問題嗎?那個時候人犯的錯誤就很多了。我希望能在孩子十多歲已經懂事的年齡關注并且告訴他們人心里健康這個問題的存在,并且出現問題去解決掉。
即使在頂崗實習的我們,既是老師也是學生,也會有一些心里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對以后做事也是不好的,實習已經過半,大多數學生基本已經適應實習生活的,接近兩個月的時間相信也不是順風順水的吧,實習生,本來沒有什么‘能力’和經驗,人事處理也不太好,每個人的性格差異也有很多。心里出現很多問題,或者是感覺到煩惱,心煩,心累。說實話我最近就有一些心累的感覺,實習的第一個月,我感覺我是屬于這個地方的,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我覺得我不屬于這里了,人事關系太復雜,很多道理他們哪里行的同,可是我就不理解。可能我比較偏執。不知道其他的實習老師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呢。不光是在實習期間,我希望我的學生身體好,學習成績好,也希望他們的心里健康沒有問題。即使我不在,他們以后的人生也是。
還有大概兩個月的實習生活,我會繼續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狀態調整出來,認真負責的教我的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去工作的,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接下來的時光不要辜負自己的期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4
現在的生活環境日益復雜,現代文明勢不可擋的改變著人們的一切,孩子們在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無限美好的同時,也不得不忍受著心理健康的惡化。學生的心理發展,在任何階段都與環境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我們還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們的分數上,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忽視其潛能的開發,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那么我們會給孩子脆弱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影響和負擔,這是無法預料的。特別是處于心理發展重要時期的小學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賴性較強,因而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易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目前,我國兒童的心理發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意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應該怎樣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談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種辦法。
一、在學科教學中注重滲透健康教育
二、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課上是老師,課下交朋友,尊重學生,維護他們的自尊,經常與他們進行思想情感交流。
三、引導學生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的生活快樂而充實,健康而活潑。
四、家長與學校配合
家長是兒童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5
心理健康活動課是一門新生課程,要上好,要達到較好的效果,使其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教學上的不斷改進外仍需要我們做好以下的努力:
首先,學生觀念要轉變。學生首先要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去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課時認真對待,全身心投入,該動時動,該說時說,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教師觀念要轉變。上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打破傳統的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
1、創設心理情境
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沖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于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可見在“情境”中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再者,心理課堂可以說是心與心的交匯,是靈魂對靈魂的告白,是生命節律的振動,是每個學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歷程,它需要在一種彼此尊重、接納、信任的氛圍中,放下個人的防衛意識,與其他成員進行探討、分享,真誠地進行交流。因此我感覺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就要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形式來調整和選擇物理空間,以縮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進而營造一種適當的心理情境,保證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時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前后式”“扇面式”“自由結組式”等有利于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溝通信息、傳達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學校范圍內,到生活實踐中去體驗,去感悟。
另外,為了更好地創設課堂情境,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媒體信息技術集于課堂,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例如,我在三年級的《拒絕的藝術——學會說不》的心理課上,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在電腦中下載了一個郭冬臨的小品《有事您說話》將學生們帶入了因為“不”字說不出口而帶來的煩惱和困惑。這種情境的設置是動態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師設計的課堂環節中,跟著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體會到不說“不”的害處,又幫助主人公破譯了重重關口,最后總結出只有學會拒絕的藝術,適當地說“不”,我們才不會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強調如何合理適度地拒絕。在無知無覺、不著痕跡之間,達到了活動的目的,也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創設了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
2、恰當選擇活動內容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課,課程內容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對于心理教育課內容的選擇,應把握好一個原則,就是要從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出發,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最密切的話題,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活動感興趣,從而使活動起到良好的輔導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以學生的成長需求為出發點,做一些課前的調查,或者根據學生來信選題,都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只有來自學生的問題,學生才會覺得真實,教學才會有針對性。這樣既不會無的放失,又可以為活動提供生動的素材。
同時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中,教師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課本和課堂,要放眼社會。當今社會,學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課堂、學校和家庭,學生的信息來源十分廣泛,他們課外閱讀的書籍、報刊、雜志,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參與社會調查,甚至還有少數同學通過互聯網索取資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課,應該能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師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資料,加強信息的交流,使課內課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擴大課堂信息量,拓展學生知識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3、采用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活動的形式應該是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因為年齡限制,中小學學生的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決定了中小學生心理活動要形式多樣、輕松活潑,例如游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心理測試等等。活動過程中,教師只給適當的啟發、引導、示范,要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訓練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自強、自立、自信,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何種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動中,教師都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整個過程應該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述、講解,使學生把活動課上所獲取的心理體驗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即使是在教給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時,也應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總結、去想辦法,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以提示,最后幫助歸納、總結、補充和提煉。這種讓學生自得自悟的方式顯然要比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有意義得多,體會也深得多。
4、課堂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強調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而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是心理活動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成功與否,關鍵看能否激活學生的心理歷程,引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因此要重視教師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及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的活動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教師要注意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開放自我,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學生的講話沒有對錯之分,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思想,教師都應予以包容。
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作為教師,應傾情地參與活動,充分地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認真地傾聽學生,耐心地啟發學生,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在這其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起到了重要作用,影響著活動的每一步進行。要想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真實的自我體驗,獲得情感的觸動,愿意積極地進行自我探索,心理確實獲得改善和提高,教師富有智慧和啟發的課堂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心理教師平時要注意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還要關注兄弟學校的動態,吸取先進地區的經驗,力求把課上得更好。
總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在活動過程中,能讓學生獲得心理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識,減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6
我們的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時期,心理素質不穩定,情緒變化多,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出自獨生子女的家庭,平時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學后只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面對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獨處現象的普遍存在,培養小學生如何健康獨處非常關鍵的。
本節《當我獨自一個時》的心理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活動課,為學生的獨處經歷創設交流平臺,努力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獨處能力。鼓勵學生體驗獨處多樣性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獨處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初步的獨處能力,通過輔導活動,使學生樹立“自護、自立、自律、自強”的意識。
活動課開始,我通過創設情境,體驗獨處情緒,進行一個軟熱身,情境體驗,再漫話導入,揭示課題,因為我到這里是借班上課,所以對學生的獨處心理設置一份問卷調查,從中暴露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節活動課的重點。學生有了一定的獨處能力,但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通過貼切深切學生實際的一段錄相,運用心理換位的形式,討論交流,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自助互助共同分享獨處的要領和方法。重點解決后,就是這節課的難點了。在初步學生四要領后,我設計了圖片辨析這一環節運用法。通過學生的自己討論交流,進行內在小結,從而讓孩子們知道獨處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千變萬化,每一個人都會有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危險等應急的事情,通過一段四川地震視頻,進行提升,讓學生們知道獨處不僅需要膽量,更要我們的智慧。
當然,由于我是初次嘗試這一學科的教學,所以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同行們多多指教,謝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7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對于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課堂導入最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每一堂心理健康課之前,我都會安排一名學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紹。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于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并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發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對于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動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溝通》一課,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要求學生每個人背上夾一張紙到處找同學,配合完成。后來考慮到學生的調控情緒能力較差,極容易形成混亂。于是,我把游戲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換教室活動為座位傳紙,有效的避免了混亂,從而也達到了說明道理,活躍氣氛的目的。
3、堅守課堂紀律,顧此顧彼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根據需要,創設相應的氛圍,但不能沒有原則和標準,它必須以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為基礎。就我所教的高一學生來說,他們自律性不強,還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主動遵守紀律和規則。課堂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忽視傾聽”:要么發言過于隨意,只顧自己大聲說話,不傾聽別人的心聲;要么封同閉自己,嘲笑講出真心話的同學。這些不好的雙向互動使課堂缺乏溫馨的氣氛,很快亂作一團,最終導致學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級內無法形成真實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來維持紀律,積極性也受到打擊。一堂原本精心設計的課可能就此功虧一簣。因此,教育學生保持紀律、遵守規則、尊重別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創設輕松、愉悅氛圍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
4、適當的自我開放
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樣的?給我們說說啊!”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5、拓展延伸課堂,“里應外合”
(1)樹形象。在學生眼里,“心理教師”的角色陌生而新鮮。學生對這一角色的認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并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狀態和個性魅力,以及專業修養顯得非常重要。
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以“模仿”為主,需要學習榜樣,如果告訴學生“要合理的調節情緒”,自己卻動不動就發脾氣,學生就會想:“老師自己也做不到,那我們學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課堂內外,我都盡力表現得開朗、愉悅,給學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語錄”。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心語錄”,用它來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作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我要求學生每人都交本,但沒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寫,這樣有效的保護了交作業的同學。“心語錄”上,他們把學習中、生活中、師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經歷告訴我,我都會及時回復,并寫上激勵的話語,這都拉近了我與學生的之間的距離。時而他們也會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來,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通過它隨時與我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把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郁悶情緒宣泄出來。有位學生用長達兩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傾訴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長經歷,來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我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地成長。“心語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延伸,為師生交流、心理輔導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8
贊美他人是人際交往的一項重要手段,但對小學生而言,有的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有的不會夸贊他人,有的不好意思去贊美他人,通過這節課,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本班學生每天在一起的時間大約有六個小時,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有時還一起生氣,一起瘋狂。這就需要學生去發現每位學生的不同優點與長處,也可看到他人的缺點與不足。
2.要善于準確地贊賞他人。
當發現他人有優點、長處時,我們要去贊美他們,并講出自己需要向你學習的地方,感受激勵作用,使之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3.稱贊別人要真誠。
我們對他人的夸獎與稱贊,必須是發自內心,講出真情實感,讓對方感到是真實的評價。
4.稱贊、被稱贊者都感到是一種幸福。
當有人發現你的長處優點加以稱贊時,被稱贊的人感到身心愉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稱贊別人的人帶著謙虛向學的心態去贊美他人也感到快樂、高興,稱贊被稱贊彼此雙方都感到一種幸福。
5.要學會當面稱贊。
學會當面贊美他人,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給膽怯的學生鍛煉膽量的機會,為學生的今后發展做好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9
一、教學設計思路
心理學認為,自我是指對自己存在的察覺,即認識自己的一切,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等。
本課的活動對象為初中七年級學生。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正是這一心理活動最活躍、最激烈的時期。他們的同一性正處在混亂與和諧的邊緣,時常會有一些激烈的沖突表現,比如一會兒自高自大,一會兒又自暴自棄。因此,讓他們能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在認知上使學生進一步認清自我,不管優點還是缺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情感上培養學生對自我的積極情感,對自己充滿信心;在行為上使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反省及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評價了解自己,正確面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為了達到以上活動目標,本課主要采用小組討論、感悟分享、體驗練習等活動形式。
圍繞內容和目標,教師設計了三個螺旋上升的活動環節——學生通過找出“我的葉子”,初步學會悅納自我;通過寫出“我的詞語”,全面地認識自我,充分地悅納自我;通過制作”我的優勢名片”,懂得要發揮優勢,去展示自己獨特的價值。在板書設計上,除了“習得性無助”和“上升式螺旋”這兩個心理學術語是教師提出,其他內容均為學生作品和學生的話。
二、教學片段實錄
活動一 我的葉子
(課前請學生找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通過欣賞繪本《落葉跳舞》導入,請學生相互描述葉子,同學們積極參與,氣氛輕松、活躍。然后請學生六人一組,將葉子放在一起,找出自己的葉子。學生興趣盎然,從組長的桌子上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葉子。之后是感悟分享環節,實錄如下:)
師:你是怎樣找到你的葉子的?能說說你的感想嗎?
生1:我的葉子是我們組里最大的一片。
生2:與別人的葉子相比,我的葉子顏色很特別。它的顏色是紫色的。
生3:我的葉子是中間開叉的,它的形狀和別人的葉子很不一樣。
師:說得真好!一位哲學家也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每一片葉子都是那樣獨特,那樣寶貴。在茫茫葉海中,它以獨特的氣質贏得了你的芳心,只因為它就是它,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片葉子。那么我們人呢?我們能在教室里找到兩個性格或者長相一模一樣的人嗎?通過感受手中這片獨特的葉子,聯想到我們自己,你又有什么感悟?
生4: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生5: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生6:我現在覺得我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我更加喜歡這個獨特的我了。
師:謝謝你們與大家分享你們的感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著我們自己獨特的價值,不會因為我們的某一優點而比別人更高貴,也不會因為我們的某一處不足或某一次失敗,就失去價值。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愉悅地接納自己——“這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學生齊聲朗讀“這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思考與分析】課前請學生欣賞繪本《落葉跳舞》,配以輕音樂,為學生營造了輕松、靈動的心理氛圍。描述并找出葉子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每一片葉子都是獨特的,教師給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點評,強調每一片葉子都很獨特,為他們創造了易于感受、易于激發的情境。感悟分享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葉子的獨特聯想到人的獨一無二,教師讓學生充分地分享他們自己的感悟,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悅納自我,積極、自覺地進行心理建構。
活動二 我的詞語
(練習一,請學生進行自我觀察,寫出描述自己的詞語,并數一數個數。練習二,請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分別用紅筆和黑筆圈出表示優點和缺點的詞,最后數出優缺點的個數。下面是小組活動環節,實錄如下:)
師:經過了自我觀察和自我分析,接下來就讓我們來進行小組討論吧。在六人小組中,請組長組織大家輪流念出練習一中的詞語。每個成員發言后,小組其他成員補充自己對發言者的認識。小組活動現在開始。
(學生進行熱烈的小組討論,教師在教室里進行巡視,參與各小組的討論,肯定各同學的發言。)
師:經過剛才的小組討論,我相信大家一定對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來比比看,哪個小組的收獲最大。請組長來匯報你們小組討論的成果。
(教師先后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兩個小組的“小組討論成果匯報表”,請兩位組長進行匯報。)
第二小組組長:我們組的任紅麗同學在小組討論后詞語變多了,從6個變成了14個,他對自己的了解更全面了。
師:任紅麗同學,你能說說同學們都給你補充了哪些詞語嗎?
任紅麗:他們說我虛心、無私、樂觀、機智幽默、愛動腦筋、足智多謀、朝氣蓬勃、初生牛犢不怕虎。
師:機智幽默這一特點是誰給你補充的?
(任紅麗指該組一位同學)
師:你能告訴大家,他平時哪些行為體現了他的機智幽默嗎?
小組成員:他平時總是笑嘻嘻的。
師:哦,原來你喜歡笑,還能讓身邊的人都感到快樂!
(第五小組成果展示,略。)
【思考與分析】小組討論是本節課最重要的學生活動之一,教師給予了充裕的時間;組織學生以六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并在課前定出每組組長,每組發一張“小組討論成果匯報表”,以廣泛地展示了小組成員的進步。教師始終及時地發現有困難的同學,并給他們充分的關注和鼓勵,幫助他們更好地悅納自我,重拾自信。
三、教學反思
(一)以學生為中心
在價值觀日趨多元的社會,人的心理空間也日趨復雜,教師無法為學生設定不變的準則,因而要設法使學生從單純接納轉變為自主選擇。本節課我沒有從外在的目標出發來設置活動,而是從主體自身的需要、興趣、動機出發來組織和開展課程,學生作為心理意義的主動構建者,主體自身始終處于活動的中心位置,活動的結果,如小組討論后新認識到的特點、自己制作的優勢名片等,都是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心理的成長。本課學生的心理成長是在學生自主選擇的活動中實現的,是學生能動性的活動過程。上課時,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的心理發展以及學生的心理在何種程度上得到發展,最終依賴于主體自身的心理建構。這一切都說明“自主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精髓。
(二)以情境為中介
“認識自我,悅納自我”這一心理發展的目標是無法通過直接傳授知識達到的,而需要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情境。因此我設計了“我的葉子”、“我的詞語”、“我的名片”這三個與自我認識緊密相關的環節。這些情境的設計把他們帶入“可思可感”的境界,直指自身的心理世界,進而自主地建構自己的心理結構,生成自己的價值理念。比如,欣賞繪本《落葉跳舞》、描述自己喜歡的一片葉子,這些真切的情境氛圍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易于感受、易于激發的心理空間,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感染和熏陶,并激發其探究的心向。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我認識到,學習總是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的,不同活動情境對心理的作用及引起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組織首先應該是情境的組織。情境的設計既是課程開展的前奏,也是維系課程的保障。
(三)以活動為載體
心理學研究和生活實踐表明,人的心理品質是在活動中展示也是在活動中發展的。通過活動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最為真實,也最為自然。課前,我精心設計了自主性活動,但我發現,教師可以進行活動的設計和導向,卻無法主宰活動的進程,更不能剝奪學生交流和選擇的機會,因為這節課中學生分享感悟、展示小組討論成果、展示優勢名片時的話語和作品才是最讓人感動的。本課中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是通過教師的視頻展示、自我示范、激發感悟等教育引導,使主體自身在活動中自主定向、自主選擇、自我完善、自我建構的過程。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人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是難以通過直接的“教”的方式來進行的。“教”只是提供外圍的情境、提供有助于心理發展的心理空間、提供有助于學生自主選擇的物質與精神條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一種學生自我教育的課程,這種自主性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來實現的。
(四)探索與提高
這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我在參加積極心理學的培訓后,將自己的所思所感付諸教學實踐的一次嘗試,獲得了鼓勵,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與學生交流,有時只滿足于表面的回答,追求形式上的熱烈,而對學生內心世界更深層次的關注不夠。以后上課要在細節敘事中更多地展開,追問更深入,關注到學生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更具內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不是靠一堂課所能達到的。如何讓積極心理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則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0
我很尊崇孔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一個人德行的積累離不開反思,同樣教學的進階也離不開反思。下面我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階段反思,以便揚長避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這學期我利用兩次課的時間來做適應環境的活動課,第一次訓練學生對學習的適應,第二次是探討對學校環境和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適應。
1、我之所以把學習適應單開一節課,是考慮到初中的學習與小學有較大的不同,比如學生提出,中學的科目多了、課時多了、筆記多了、作業多了、背誦多了、聽寫默寫多了、學習難度大了,要讓學生有自我認識,并著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先讓學生聽聽各自的解決之道,體現出同伴互助的作用,然后老師指出初中的一大變化,就是要提高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師生共同羅列出學習需要適應的幾個環節,每人找出自己的問題,糾正提高。
2、在另一節的適應課中,我聯系學校的具體實際來設計課程,比如學生提出了操場小、飯菜不可口,特別是如廁不滿意的問題,我談了一個觀點“改變你能改變的,適應你不能改變的”,如果你既不能改變也不去適應,只能使自己增加不良情緒,身心受損。
針對同學提出的高年級學生存在的抽煙、罵人等問題,我提出并辨析了“適應不等于認同”的觀點,促進學生思考、選擇和適應。
還有的同學有個誤解,以為在短期內結識很多高年級的同學就是交際能力好的表現,我提出了不同的參考意見,建議學生在對高年級同學不了解的情況下,先以“靜觀”為主,長時間觀察、了解之后再做選擇性的交往,以免結交不理想的同學受其不良影響。
二、九月十日是教師節,我在有的班開展了“教師節與感恩”活動,請同學談感受和想法,同學記住的多半是小學高年級的老師,而對自己低年級的老師和啟蒙老師往往忽略,對批評過自己的老師往往印象不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帶領大家探討,什么樣的老師是好老師,是不是批評過自己、對自己嚴厲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對學生理解中學老師不同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對待學生好習慣的培養,我從細節上嚴格管理要求,比如上下課起立儀式,讓學生安靜收心,起立不規范和無精打采的就要重來,爭取每節課有個良好的開始。
四、對出現的問題課內不能解決的,課下及時解決。一次上課起立時發現一個女生起立慢,心不在焉,就點了她一下,不料坐下后,她就開始摔書,還眼淚汪汪的,我覺得她有點反應過度,沉了一下沒去理會,下課后馬上找她談話,才知道她課間跟一個男生鬧矛盾,很窩火,我及時做了解決,學生心理也寬松多了。
五、我一直設有各班教學評價表,每次課后填寫,包括主題、游戲活動、發言分享情況等,對于了解班級狀況,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教學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在教學上,每學期我都有一些新改革、新的舉措,并不斷改進,還需要繼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1
本課以青春的美為主線,從青春期是一個人由兒童向成人過渡必經的階段,引出身體的各方面都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更加關注自己的容貌和形象了;然后從幾方面去討論如何使自己的容貌看上去更加完美,如充足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健康的體育運動等。其中,學生回答時提到的使用護膚品,教師在這也可以略點一下,它只能使容貌得到短暫的美;只有充足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健康的體育運動才是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睡眠這個環節,從一個短片段,讓學生去討論與分析睡眠的重要性,利用采訪個別學生的形式,了解他們睡眠的狀況,使分析更有說服力。接著,用簡潔而自然的語言過渡到科學的飲食這個環節;這個環節,首先利用了問卷與分享的形式,了解了學生平時喜愛吃的.食物類型,然后教師出示十大垃圾食物名單,讓學生對照自己喜愛吃的食物是什么食品,進一步去了解平衡膳食寶塔;最后,教師再給出一些圖片讓學生判斷健康與不健康食物。使學生懂得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很重要的。對于健康的體育運動這個環節,也是學生忽視的一個問題。教師采取互動的形式,請出了兩名不同體型的學生進行1分鐘的跳短繩練習,練習完成后讓他們倆分別談談感受,體型較胖的同學練習后自己感覺很難受,經過了解,該學生平時鍛煉的時間少,所以導致胖體型。而另外一名同學每天都進行鍛煉,因而能保持良好的體質。
本節課從三個方面討論分析了容貌、形象美如何獲得,教師利用了秘笈傳授給學生。并
提示了,不但要有外在美,內在方面的涵養也是很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2
星移斗轉,日月更迭,伴著新課改的強勁東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已走過三個春秋,回眸開課之初,沒有新課標做導向,沒有教材說明做參考,面對著沒人嘗試過的新興學科,我如墮五里霧中,只是覺得它與思品課的界限不是涇渭分明,于是乎我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對于活潑愛動,好奇心強的小學生而言,讓他們靜靜地聽著教師諸多的嚴肅說教,那種無奈、那種厭倦可想而知。面對學生或麻木或無動于衷的表情,我真的是心痛、自責, 每上完一節課心里都感覺不踏實,一種愧對學生,浪費學生生命的罪惡感時常向我襲來。漸漸地,一種改變自己上課現狀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翻看了大量的外省(XX省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啟動晚,缺少成熟的經驗)有關心理健康課的相關資料,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課是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討論、扮演角色、體驗感情等方法,對學生實施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實踐活動課。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型和活動目標有了清晰的認識后,我潛心琢磨,調整了教學方法,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現在學生再也不拒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課于門外,反之,無論去哪個班級上課,都受到學生的歡迎。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由排斥到期待呢?經認真的反思,本人認為主要是在教育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課題導入注意創溫馨的課堂氛圍
寬松、民主、和諧、溫馨的教學氛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施的起點,是激活或喚醒學生心理活動的“起搏器”,是誘發學生積極行動的外在因素。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課題導入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談一下我常用的情境創設法。
1、歌曲導入法。孩子們都喜歡聽音樂、聽歌曲,我就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課前使用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歌曲,能幫助學生盡快的融入活動,如果錄音機沒準備好,我就發揮自己的特長,現場給孩子們唱,每每這時,都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孩子們快樂地邊擊掌,邊隨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動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課的導入時,孩子們就隨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這樣學生在極其放松、自然、快樂的心境下不知不覺地進入活動主題。
2、設疑激趣法。小學生好奇心強,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在教授新課時,我常巧妙地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在五年級教學《學會感恩》一課的情境創設時,就是用了設疑激趣法:“同學們都喜歡旅游吧?誰愿意把你去過的,感覺最美的地方告訴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快樂……”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有說去過北京、上海大都市的,還有的說去過九寨溝、長白山等自然風景區的,氣氛相當熱烈。這時我拋磚引玉“無論同學們到哪旅游,都不會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孩子的樂園!這個地方是哪呢?”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最后點出主題——“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生動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們,啟發其思考,這也是我慣用的導入新課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創設還有多種,如:問題討論法、情感感染法、開門見山法等等。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級而定、因活動內容而定,正因為情境的創設適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適合了活動內容,才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二、教學內容要靈活,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豐富而繁雜,尤其我們長春版的教材有一部分內容不適合我們的學生,于是在實際教學中,我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時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學識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自行增刪、調整教學內容,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關心的熱點問題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會很投入地主動參與、積極探討。從而實現心理上的成長。
三、關注體驗和分享
體驗是學生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從心理學上講,體驗主要是指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是體驗者親自參與活動,并用自己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去理解、去感受、去構建,從而生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的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我經常設計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去領悟。如:在教學三年級的《說聲“對不起”》一課中,我就設計了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一個現實情境:下課了王明著急上廁所,匆忙的往外走,不小心把李強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接下來讓同學們先議一議,可能出現哪幾種情況,然后在自找合作伙伴進行角色表演,同學們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樣的真事經常發生在教室,他們能很真實的說出可能發生的兩種情況,接著叫兩組同學到臺前分角色表演,表演前我有要求,即表演者要投入,把自己視為當事人;臺下的同學邊認真觀看,邊思考:你喜歡哪組同學的做法,為什么?學生表演的聲情并茂,一種情況是:王明主動向李強說聲對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撿起來,李強說沒關系,你又不是故意的,這樣,由于王明能主動說對不起,兩人沒有發生任何沖突,而且還手拉手成為好朋友;另一種情況是:王明碰落李強的文具盒,像什么事也沒發生一樣,李強氣急了,大聲讓王明把文具盒給撿起來,王明卻說活該,不給你揀,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吵起來,險些大打出手。表演結束,表演者都談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從中不難悟出:文明禮貌的語言、行為讓人心生感動,會化干戈為玉帛;反之無禮、沖動、不肯包容的行為會使沖突升級,參與分角色表演的同學對“若冒犯了別人,能否主動說對不起”而產生的不同結果感同身受,相信通過這樣的體驗,今后遇到類似事件,這幾位同學肯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而臺下的同學雖然沒能設身處地的去表演,但他們通過觀看,聽表演者談感受,還是分享了表演者的真實體驗,可以說,類似這樣的角色扮演、體驗情感的活動方式,促進了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和提高。
總之,我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歷史較短,關于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問題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我將潛心學習,豐富自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成功的教育教學方法,為進一步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效果做出不懈的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3
回首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歷程,可以說是學習相伴,潛心研究,大膽實踐,勤于反思,努力調整。雖然有艱難獨行時的困惑,但也有著樂此不疲的真切感受。
本學期的心理健康課,依據寒假時編寫的心理校本教材開課。六個年級,八大主題均按計劃完成任務。每一節課均注重活動和體驗,課上運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如常規訓練活動、游戲、心理短劇、心靈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心理測試、聲像資料等等。如:三年的《游戲中的智慧》一課,讓學生親自參與摸寶游戲,體會“規則”“方法”的重要;二年的《合作中成長》一課,從平日的值日生工作入手,直至學習、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深刻體驗到合作之花最美;六年級的《過目不忘你可以》一課,帶領學生在圖形記憶活動中體驗過目不忘記的重要及記憶的好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運用,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五年級的《我心中理想的他(她)》屬于青春期教育專題,從開始的學生哄笑、不自然,到后來的平常淡定表現中,每個孩子對找到了屬于自己受歡迎形象……根據每一個主題的需要,我都會選擇議生動有趣,又極富啟發意義的心靈故事,或者是聲像材料,因勢利導,對學生的認知進行正強化,注重學生間的分享,淡化講授,努力打造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生命課堂,真正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成長。
有時我也會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 “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樣的?給我們說說啊!”當然我會慎重地把握自我開放的尺度,盡量起到錦上添花之效果。
讓我成長更快的就參加吉林市心理健康教育“同課異構”活動,主題是“學會與父母更好地溝通”,在進修學校王鐵英主任的指導下,從備課到試講,再到錄課,一次次的打磨,使我的心理課更有“心理味”了。目標的定位是發展性的,比如:感受、探索、體會、增強、學習等,只是追求學生有收獲,有成長就行,而且努力地看到每一個孩子個體的差異。課上,注重學生的感受,巧妙地把握生成,當場演當場交流感受,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特別是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學生通過對比更能加深認識,從而形成正向的思維與價值觀。即:“能正視自己不行,也是我能行”的認識。
我參加了“四葉草”心理工作室的繪畫班學習,三個月中潛心研究“繪畫投射技術”,“OH”卡牌的投射理念,讓自己先行體驗其中的奧妙,了解未知的自己。并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咨詢中,提升了咨詢的技能與咨詢的效果。本學期運用“繪畫投射”咨詢的師生近三十次,帶給師生們更多的是愉悅,我也從中體驗到了咨詢的真正價值。
作專職心理教師已經一整年了,那套起初絞盡腦汁創編的心理校本教案,平日里有著不少修改之處。計劃在這個暑假里,把它根據平日使用修改意見進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有備于來學期的合理有效使用。
我的簡單愿望————每一節心理課,都不讓學生失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4
這堂課上過多次以后,我不斷地反思,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切入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對生理變化的接納、與異性交往的技巧、男生女生心目中的理想異性形象,等等。這堂課我采用了團體活動課的形式,利用學生喜愛的游戲、小品(心理劇)的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情境,滲透異性交往的主題,每個環節活動的主題要點層層遞進。
活動之前我做了一些準備:
1、了解班中異性交往的情況,以及對待異性交往的態度。
2、調查在學生中能夠坦誠與異性交往的同學是誰?
3、活動前讓學生任意選擇座位組成若干小組。
責任時大家可以變得嚴肅起來,冷靜地思考。這才是性教育應該達到的效果。”馬航說,“中國性教育遠遠沒有達到一個正常的水平,真誠希望在我們這一代可以改變。”
學生在進入青春期以后,生理、心理上均發生了許多變化,隨著這些變化的產生,隨之而來各種心理和生理的困惑,讓他們迷茫,不知所措,甚至會因此焦慮不已。這一課就青春期產生的一些普遍問題,與學生一起討論,解疑答惑。課題針對性較強,切合學生需要,教學目標完成較好。不足之處就是問題類型并沒有一一涵蓋,需要做好后續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5
高一學生處于艾里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自我同一性”階段,他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諸如“我是誰?”“我要向何處去?”“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些關于人類自我認識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解決的好,他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就會很和諧,個體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如果解決的不好,將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和社會性發展。
針對我們學校高一學生的具體特點,我設計了“第二起跑線”這個課程,期望通過游戲活動、畫生命線設計自己的未來、案例分析的方式,能讓學生肯定過去并且及時找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將目標具體化,確定行動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最后激發其社會理想,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本堂課程40分鐘,分為引入話題、聯系自我確立長期目標、確立短期目標、總結深化4個環節完成。引入話題用時5分鐘,確立長期目標用15分鐘,確立短期目標用15分鐘,總結深化用5分鐘。
首先,我在課前了解到學生的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根據相關的心理學理論和以往的教學經驗確定了教學目標;
第二,在課程的進行過程中,我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思考。發現教學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心里特點,學生對于畫出自己的未來的方式感到很新鮮,在畫自己生命線的過程中很認真,分享也很快樂。
在確定具體目標的時候,學生有些猶豫,因為涉及到每天的生活,他們就會比較矛盾,想要上進和想要放松之間很難調整。這是在下一堂課中需要集中解決的問題。
第三,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這堂課還有待改進。40分鐘的課程用的很緊張,學生的分享很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分享的少勢必造成思考的少,思考少對于自身的體會就會減弱。
第四,在教學互動中,這堂課的效果比較好,我以自己的情況做例子,學生比較感興趣,也感到了和教師的平等性。
第五,這堂課除了時間安排有待改進外,還有一點需要改進的是,減少教師引導,增多學生的自我表達。
本堂課適合高一普通班學生。他們對于自己的定位比較模糊,如果在學業成績比較好的班級使用這堂課效果估計會減弱,因為實驗班的學生計劃性很強,他們對于自己已經有了很好的規劃。
另外,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不能只考慮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普遍情況,因為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6
《認識害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放日的一個展示課,通過課堂教學,我對本節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對這節課的幾點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選題應以生為本:
《認識害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放日的一個展示課,這是一次對全體學生家長及中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展示的活動,作為學校專職心理老師的我理所當然承擔這一次的任務。心理教育課與其他學科的區別是無需受到教材的限制,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因此在選題上我有較高的自由度,但同時也讓我感覺無從入手,不知道該選擇哪個主題較好。于是我翻開我的咨詢記錄,發現有好幾次,學生因為看到了電視、電影的一些恐怖的鏡頭,覺得非常害怕,于是來找我咨詢,也有幾次是家長因有親人離世了,擔心孩子會害怕,或者孩子在某段時間突然與家長討論死亡,讓家長覺得擔心,因而來咨詢室找我。其實每個小孩子心中都有很多的恐懼,當他們感到害怕的時候,大人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消除恐懼,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我把這次展示課的主題確定為——與低年級的學生談恐懼。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從他們的實際問題出發,因此在構思教學設計前,對三(1)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他們最害怕是什么。同學們紛紛寫下自己害怕的事物,有害怕老鼠、蛇及兇猛的動物的,也有害怕上臺表演、黑夜、一個人在家。但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更多的同學填寫了害怕“鬼、木乃伊、僵尸”等。怎樣與三年級的學生說清楚這鬼魂等東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如果引導不好,同學們會否更害怕了呢?而且當天有很多的家長和老師聽課,如果處理不好,家長又會有怎樣的反映呢?于是,我在考慮這一內容是否應該回避?可是,再細想一下,這不是學生最需要引導、最需要幫助的部分嗎?只要把握住原則,對學生來說還是受益匪淺的,而且也趁開放日這一機會指導家長和老師怎么跟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因此,我也把這一內容作為這節課的突破點,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吧。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學校心理科組的老師絞盡腦汁,上網查閱了許多關于如何引導孩子認識鬼魂等資料,并多次試教,反復討論,反復修改教案,最后把握一個原則,讓孩子知道有時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對事物不了解,當我們進一步了解后也許害怕就好有所減輕。并通過一個活動巧妙地讓學生體驗這一理念。課上下來,感覺效果好是很不錯的。而且,課上也對三(1)班同學主要害怕的事物通過活動進行了梳理,希望能對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有更多的幫助。
二、《圖畫書》在本節課中的運用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整理女兒的書籍時,翻到了一套之前給她買的但還沒有看過的書,這是美國知名兒童心理咨商師康娜莉雅?史貝蔓所創作的兒童情感教育繪本《我的感覺》,她用彩圖和易懂的故事展現出各種情緒的表現寺征和相應的處理方式,里面的理念非常的好,而且小孩子容易理解,特別是其中的一本《我很害怕》給我的啟發很大。它通過主人翁小熊的故事告訴我們害怕的時候該做些什么?這本書是寫給孩子看的,它的語言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很切合孩子的實際,學生讀起來也感到很親切和有興趣,因此可把這故事在課堂上引用,作為這節課的總結歸納。除此之外,我還把書中的一些理念成為這一節課的主線,根據這些理念去設計活動,從而讓學生了解、體驗。如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害怕是一種冷冷的、緊緊的感覺”,“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就算是大人也有。”,“有時候,害怕也能保護我。”等。這樣的設計也得到了同行們的贊賞。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注重學生的體驗
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中讓學生去體驗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讓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對這節課的感悟、思考也就不多,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第一次的試教,我通過讓學生看各種情緒的圖片,從而引入課題,當問學生害怕是怎樣的感覺時,學生不大能說清楚。在對教案作出修改后,在第二次試教時,設置了一個情景,以抽簽的形式請同學上來表演,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抽中,這時每個學生心里都感到很緊張,害怕被抽中,也就是體驗了一回輕度的害怕。當讓學生談談剛才害怕的感覺時,學生能從自己的體驗出發,就能表達出自己害怕時的感受,能說出“心蹦蹦地跳”、“發抖”、“心繃得很緊”等詞語。還有在處理如何看待害怕鬼魂問題時,如果只是告訴學生當我們對鬼魂有更多的了解,害怕就會有所減輕,可能并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但如果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有所體驗,效果應該是事半功倍的。在這節課中,我們也設計了一個巧妙的環節:拿著一個箱子,對里面的物品進行了較恐怖的描述:“它是從草叢里捉到的,長得滿身疙瘩,摸起來冰涼冰涼的,聞起來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還會跳得很高。”然后請同學猜猜里面是什么,同學們都紛紛地猜測“它”也許是青蛙、蛤蟆、跳蚤,接著老師請同學把“它”給“捉”出來,這時很多同學都不敢去捉,感到很害怕。老師請一位自告奮勇的同學把“它”拿出來,發現是一個玩具——彈彈球。這時同學們都笑了,有的還吁了一口氣。老師再問剛才覺得害怕的同學現在的心情,很多同學都說一點都不害怕了,老師從而引導: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害怕是因為我們不了解這個事物,或聽別人說他很恐怖,只要我們嘗試去了解他,就會發現他并不那么可怕。好像很多同學聽了鬼、外星人的故事會害怕,這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它,聽別人描述得很恐怖,或者看了些虛構的書、電影,從而會害怕,我當我們用科學的態度嘗試了解它,或者隨著年紀的增長,對它們的認識多了,就沒有那么害怕了。這巧妙的設計,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當他以后遇到覺得恐怖的事情時,也許能記得這節課的內容,從而能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四、對本節課的思考
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希望達到讓學生了解“每個人由于對事物的看法不一樣、經歷不一樣,害怕的事物也不一樣,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感受,當同學害怕時,給予支持和安慰。”可是這一部分處理得還不夠好,我只引導學生說當同學害怕時可以怎么做,但忽視了一種“同理心”的引導與培養,也就是讓學生知道我們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感他人所感。因此學生還不是很懂得當同學害怕時如何給予他支持和安慰。此外,本節課家長也在聽課,如果能調動起家長的資源,讓學生與家長多些互動,比如說學生把害怕的事情告訴家長,家長現場安慰他,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更深刻。同時對家長來說,通過這一節課能把握正確對待孩子恐懼的方式方法,家長也受到了教育,并與孩子真情互動,相信效果將會更好。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7
乘著市教育局的精品課程的風,使我有機會更好地設計自己的課程,也讓我在其中學到了一些東西,也成長了許多。如:學會了規劃一個完整的課程,更注意教學的設計及引導語的使用,作為一個項目的主持人,學會了協調各方面的工作等等。以下是我上完《乘坐生命的列車》的點滴想法:
一、教學的設計
導入新課 生命初始時(出生) 生命過去式(童年) 生命現在時(青春) 生命將來時(未來) 觀看《人生旅程》、結束。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自己是比較滿意的,熱身游戲設計得非常巧妙,很自然地就引出了課題,整個教學思路清晰,層次遞進,且很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這節課是我上了幾次以后,改了又改,在四改后才定下來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在教學思路設計方面多下工夫,因為教學思路的設計直接關系到一堂課的成敗。
二、課堂的組織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在課堂上,教師如何組織、引導學生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為了使課堂進行的順利,我首先組織好流暢的銜接語,做到教學各環節的自然過度。課堂上,學生在解決有些問題時會有難度,需要教師的啟發。我對學生的啟發、學生發言的評論能做到簡潔、一針見血、簡潔、提取精華,而不是單純的重復。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如何做好引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是值得我深入學習的。
三、豐富的情感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需要教師面帶微笑,用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每次上課我都能做到教態自然、大方,面帶微笑,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神態、動作去引導、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拓寬視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從心理課得到收獲。
通過這次精品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得到了歷練。同時,在這次歷練中,也充分暴露了我的不足,很多地方還需要加強磨練。如:電腦軟件的運用有待加強,寫反思、建議、論文的能力也同樣要加強等等。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學習。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虛心向同行們學習,把握機會磨礪自我,爭取更大的進步。
借用《乘坐生命的列車》的結語來結束本文:一路風景,有絢爛、有悲涼、有順利、有挫折,這段路上我們有煩惱,更會有快樂,無論遇到怎樣境遇,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懷著一顆青春的心,跨出青春的腳步,好好去體驗、用心去經歷,讓我們乘坐生命的列車一起去感受我們美好的生活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8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一名從未接觸過心理教學教師,一直在不斷的思考。對于本次目標和人生這一課的教學,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課堂導入最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我安排在頭上貼五官的游戲。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本次課的重點在于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并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發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比如: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與目標對話,要求學生站起來,閉上眼睛想像5年后的那個自己就站在自己一米遠的前面,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停頓10秒)?請你上前走進他,現在請你站在5年后的自己的位置,好上前去,走進他(停頓5秒)。好,現在你就是5年后的自己了,轉個身來,面對現在的自己,未來的你想對現在的你說些什么?(停頓10秒)好,現在我們要從未來回到現實了,請你走回現在的自己的位置,好,轉過身來,看看未來的自己,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停頓5秒)本來不是這么設計的,后來我把它重新設計,從而活躍氣氛的目的達到了。
3、適當的自我開放
如果我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問:“老師,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呀!”我就把自己的目標分享給學生,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以上是我在第一次心理健康課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9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老師家長都知道也很希望能給青春期的孩子們正確的、正面的引導和教育,但是又擔心通過課堂這個載體來和學生談性教育及男女生交往會讓很多人誤解,擔心會對學生發展有負面的影響,于是關于青春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的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空缺。通過心理活動課的形式,在課堂上和中學生談青春期的男女交往希望能打破以往對青春期教育“想而不敢”的局面。
本節心理活動課的活動環節主要是由兩個中學生的青春期情感例子展開,故事具體情節由學生在活動通過自己的想象、推測慢慢展開,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避免直接分析學生自己問題,導致學生反感,二是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故事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聯系自己、自我思考。在故事的發展中有意設計幾個需要學生做出選擇的“抉擇點”,這些往往是學生在青春期可能遇到煩惱(如對異性有好感,收到情書等),在“抉擇點”,根據學生的實際,設置ABC的不同選項,讓學生思考、展開討論、替主人公作選擇,教師在一些問題上做適當的指導。用紅黃藍三色卡紙,代替三種選擇,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同時保證學生較為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整堂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角,學生的資源被充分調動,我在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出現,在特殊和關鍵的環節上做正面的指導和教育。
這堂課在青春期系列教育中,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并且需要作為一個專題繼續深入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課上繼續談性沖動、性朦朧時期對異性的好感;對男生的教育中,深入探討責任與尊重的話題;對女生的教育課上更細致入微的聊一聊自我保護、自尊自愛的話題;性道德課上談論性犯罪……
教師采取近于“價值中立”的態度,減少“價值干預“的成分,問題變得開放了,學生通過對各個環節的參與來激發思維,理智地面對自己的情感世界,并從同齡人那里獲取同類問題的不同信息反饋,得出他們自己的結論,這對于他們在這一特殊時期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20
青春期的女生成長發育加快,生理結構開始成熟,自身發生了各種變化,但是她們對對于性還是是懵懂的,因為這個時候的他們雖然是處于性早熟的時期,但是性心理卻還是沒有完全成熟,這樣的她們也許就會在不經意間放松自己,導致人生的錯誤,因此必須要對女生的性心理成熟進行真確引導。
這節課采用案例法,在學生討論、角色帶入中,讓初中女生明白自身變化,學會自尊、自愛,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教師在開始的時候引導到位,學生比較開放自我,大家積極投入到了后面的活動中,不足之處在于后面輔導手段比較單一,多是討論。可以加入以心理劇的形式呈現案例,以表演的形式給出自己想法。
我想,這樣的課之所以受學生歡迎,主要是我站在了學生的角度,直通孩子們的心靈,讓說教變得真實,讓道理貼近她們的生活。學校要做女生青春期教育、媽媽要跟女兒做溝通講道理,應該注意講話的角度和方法。13歲的孩子認為:你講的都沒有錯,但是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討人厭!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只有讀懂孩子的成長密碼,才能真正與他們溝通。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與《自尊、自愛、自護 》相配套的,我有一個《牽手花季——解讀初中女生的成長密碼》主題,里面會進一步涉及到女生教育的諸多話題。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地理教育教學反思
2.大班教育教學反思
3.安全教育教學反思
4.教育教學工作反思
8.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