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反思
一、教師應反思的以下三種重要成分:
1、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決策。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信息被組織成一定的網絡,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理解世界的基礎。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系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準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并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信息,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這是使得他們能夠自動化地處理各種問題的基礎。
2、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更強調價值觀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它影響到教師對情境的理解,影響到關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式。研究者發現,反思過程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注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他們對這些沒有確定答案的、非線性的問題更感興趣。
3、教師的陳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師自己的聲音,它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他們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這些就是教師的陳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認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點是指教師對做出各種教學策略的情境的解釋,這種解釋可以使教師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決策過程。
二、反思方法
1、反思日記
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并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2、詳細描述
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對此進行討論分析。
3、實際討論
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后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后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
4、行動研究
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合作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進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于教學實踐的改進。
5、學生反饋
課后深入到學生當中去,通過特定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找出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制定出相應的教學預案。
三、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教學反思1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該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整個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去感受音樂。這樣,才能把音樂所反映的內容變為實際的音樂音響,并通過感知和體驗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在欣賞教學中,采用聽、想、視、畫、動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置身于音樂的美好境界中。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都體現了一定的流動性,教學中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把動作表演和欣賞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去感受、體會和表現樂曲的情緒和內涵。如欣賞《馬刀舞》時,讓學生隨音樂進行表演,當聽到歡快熱烈的旋律時,學武士們做騎馬的動作,當聽到優美抒情的旋律時,模仿姑娘們做閃裙子等的動作。通過表演,樂曲的情緒、速度很容易地被學生掌握。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歌曲教學是重頭戲。在歌曲教學中加入一些簡單的動作和打擊樂器,即可以起到輔助伴奏歌曲的動作,又可以在伴奏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如《七個小兄弟》的教學,可分組手拉手肩并肩進行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氣氛中進行,培養了樂感美感團結感,而且也增強了對音樂的興趣。如《木瓜恰恰恰》這首歌曲,宛如一個集市,繪聲繪色地再現了市場買賣的場面。在教唱時,先準備好一些水果,一部分學生邊唱邊做買主;另一部分學生按歌曲節奏吆喝做商人。學生邊做動作、邊唱歌曲、邊伴奏。這樣生動地表現了歌曲的場面和意境,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歌曲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有法,亦無定法,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創造,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妙用。總之,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很多,在教學中只要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探索恰當的教學途徑,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教學反思2
作為一名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我來說,本學期剛開學的教學給我的印象和體會非常深刻,再次回顧這一階段音樂課的教學活動,我最深的體會有以下二點。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自己做的音樂課件,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并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
比如,我在《玩樂器》這節課里,我先用謎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樂器,再讓學生用心辨別樂器的音色,最后,通過親手演奏樂器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樂器。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因為我面對的都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走出幼兒園,對小學的生活還不十分了解,而且音樂課局限在教室進行,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我盡力每節課都做課件,在課件里,可以加入動畫、MTV、FLASH,讓學生更直接地理解音樂,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還有聯系美術學科,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時值,畫出不一樣的音符曲線,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2、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三)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于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怎樣的動作最動人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特別是通過自身肢體語言來表演的時候,課堂氣氛一直沒有把握好,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根據音樂節奏而亂跑亂動,課堂節奏比較散漫。在學唱新歌曲的方式上還是比較傳統,沒有大的突破等。這都還需要我今后不斷的去學習、探究、總結。
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我今后教學的重點。對于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3
合作是一種方法,合作是一種過程,合作更是一種精神。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合作精神的缺乏成為許多獨生子女存在的一種素質缺陷。在現代社會,能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與他人合作以成為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是針對教學組織形式,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合作精神是音樂教學的強音。通過合作學習,可使學生反映迅速,思維敏捷,通過合作學習,可使學生了解合作中個體服從群體的關系,同時在合作中因體驗某種情感而產生共鳴,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集體觀念和互助互幫的高尚情操,也可激發他們積極向上不甘落后的競爭意識,通過合作學習,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教學難以面對眾多有差異學生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發展的目標。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下面就我的理解談幾點看法:
(一)合理選擇學習內容
首先,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發生濃厚興趣時,他就能積極思索,大膽探究,并使其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有關事物,對事物的觀察也變得比較敏銳,想象力豐富,情緒高漲,意志力強。所以音樂教學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使他們情感得到激發,讓他們在一個活潑,積極主動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真正使他們的身心得到陶冶,這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合作學習的內容應有活動的意義。因課標下的每一項內容都可以當作合作學習的內容。然而在選擇時必須設計本校、本班多人合作學習的活動,它們或是引人入勝的場景,或是讓人困惑的問題……如在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就可以設計一個軍隊的閱兵儀式,讓所有的學生都當一回“戰士”,使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人民軍隊的豪邁雄壯,勢不可當的軍威及進行曲的風格特征等。這樣,就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音樂課中的主體作用。
最后,合作學習的內容應難易適中。假如內容太難,已有的興趣可能被扼殺得無影無蹤,他們會覺得很累、無助、迷失方向,莫不著邊際,甚至產生詛桑、悲觀心理。這恰于教育理論相;反之,太易,大多數學生不需思考、合作就可得出結論或答案,那合作也就沒有意義了。
(二)課堂組織形式的合理化
合作學習一般采用異質分組的形式較好,小組內各成員應有性別、性格、脾氣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別。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與不足,人的才能、個性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即善待自己,有欣賞別人,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正是因每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個小組見的同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個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全班學習,小組學習與個人學習是三種最基本的課堂組織形式,其作用難以互相取代。根據音樂學科的具體特點,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音樂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既是利用小組讓學生一起體驗感受,使學生個體與群體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也使同學之間相互激勵與促進,形成競爭與合作并存的人際關系,了解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決方法,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爭取的是一種友好的態度和行為,而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與結果,更不能對學生的困難與疑問袖手旁觀。這可以說是廣大教師的大挑戰。
(三)合作學習的方式多樣化
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采用不同的合作學習的策略,幾合作學習的方式應多樣化,如游戲競賽法,分析討論法,交錯學習法,共同學習法等。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曾設計了一個板快“考考你的耳朵”。我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教學生模仿的方法,并先作一個整體的演習,讓學生感受到聽是需要體靜、心靜。接著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要求各小組沒一個同學聽一個音,然后進行評分。平分采用十分制,聽對一個記一分,聽錯一個不扣分。評分由其他組同學完成。假如組內同學認錯了,可以幫助改正錯誤,假如幫助對了,還是得一分。如聽錯了又的到其他組成員的幫助,如果幫助正確的話,可以給其他組加分。同時班內還要選出統計、督促、記分的學生,以保證公平競爭。總之,此種類型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是互幫互助,協同作戰,獲得共同成功的體驗。
四、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學生,他們的身心尚未成熟,認識水平和自律水平都要逐步地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行為也需要監護、引導和規范。合作學習對于學生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是我們音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能力直接影響著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說,能力和活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培養學生能力的前提是讓每一個學生多派參加活動,也就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與機會。其次,讓學生明確本次合作學習的組內任務及學生自身的任務,讓學生在不只不覺中形成一種能力。最后,盡量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言語,來充實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悟到自己所出的地位,只有各自都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創造出預期效果。
五、注重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換
新課程改革的啟動,教育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著,也可以說是參與課堂活動“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時刻改變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如在學習非洲民間音樂這一單元的內容后,讓學生合作探究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這時,教師作為促進者,因為任務梢有難度,有時又充當指導者,就需要觀察學生的情況,即使進行指導。
六、構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
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并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合作就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是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都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的“共性”,如何構件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呢?我考慮到以下三點:
(1)和諧的室內環境。音樂教學應注重環境的美化與布置,強調創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如四周墻壁掛一些音樂家的畫像、名言,音樂掛圖等,也可以開辟音樂專題,介紹音樂小常識等。
(2)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氣氛,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勵,把學生當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機勃勃。
(3)充裕的時空環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預先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保證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時間,使學生擁有充足、寬余的發言、補充、更正、辯論與表現的時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的發揮,從而使學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最終產生一種成就感,自豪感。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作為新世紀的音樂教師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我們應時刻把握一學生發展為本這條主線,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才能展現生命活力。
音樂教學反思4
經過11周的教學,我對于課改新高一音樂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面對新的教材、新的授課方式,剛開始覺得很茫然,不知從何著手,經過了這一個階段的摸索,我的教學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上起課來更加得心應手。
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這次新課改的教材知識難度有所增加,知識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知識點增多。如何讓學生能更快掌握大量知識信息成為我教學中的一大難點,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我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圖片等材料,從學生們接觸較多的音樂出發,提升學生興趣,豐富課堂內容,強調知識點,讓學生相互交流、大量聆聽音樂,從聽覺出發進而理性分析,做到從感性到理性的一個鑒賞過程。
高一年級三個班的情況各不相同,相比較而言,二班的學生積極性最高,課后找我進行交流、探討,從他們的說話中可以了解到他們個人的喜好,對音樂的了解程度。一班和三班的學生,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跟著老師講課的進度認真聆聽,還有一些學生將知識點畫在課本上,或做一些課堂紀錄,這都說明學生很重視這一學科,也很喜歡音樂。但是,相對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在以往的音樂課學習中,沒有考試,這就使得個別同學沒有學習的動力,認為音樂課就是放松、休息的時間,造成音樂課學習的惰性,這些學生表現出懶散、漫不經心的習慣,所以還應在課堂上給予他們一些壓力,并以提升他們的興趣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主動學習。
根據學生們的課堂表現,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做出一些調整,多加入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與探討,減少講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更加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
課余時間,有的學生參加了合唱訓練,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學生們都能很高興的投入到演唱中,將歌曲唱好,這也是對音樂學習的一種鍛煉,在12月份的藝術節上,他們訓練的成果還要得到全面的展示,這樣也會提高其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在第一階段的教學工作之余,我參加了高一新課改音樂學科的進修,通過和其他學校教師的相互交流與探討,也讓我增加了自信心,增長了見識,也學到了很多對教學有益的方式方法。我也在工作之余翻看了大量的材料,這些音樂、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也豐富了我的知識,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可以說,這次新課改讓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動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進一步學習、探索,完善我的教學,使學生們得到更廣闊的音樂文化知識,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高一音樂的模塊考試是在期末進行,具體如何考試還不是很明確,根據之前的教學,我會安排好之后的課時進度,將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提出來,加以分析、豐富,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給他們。同時,我也安排了學生自主查找知識點,利用較少的課余時間查找自己感興趣的音樂知識,課堂交流互動,這樣,學生也從被動接受轉為了主動探索,提升了學習積極性。
音樂教學反思5
孩子們到了大班以后,他們對歌唱活動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甚至一些歌唱活動能夠在一教時內就基本掌握好,但這樣的情況卻也是少數的,而且針對絕大多數孩子的接受能力來看,他們很難掌握好歌曲完整的曲調或者歌詞。所以,我們老師也一直都在探尋能讓幼兒更好更快掌握歌詞學會演唱的方法,比如:運用與歌曲相關的圖片、制作教學圖譜、運用多媒體、提供表演道具等等。但我覺得與此同時,要培養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目標。在今天《秋葉》的歌唱活動中,我對如何提高音樂的感受力有所嘗試:
1、加強情感的交流。
這首歌曲圍繞秋葉飄落、飛舞、落下的順序表現秋天葉子的可愛形象,歌曲前部分的曲調非常活潑優美,后部分轉入緩慢抒情。我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獨特的風格,提供了小樹葉的頭飾,讓幼兒自由的模仿秋葉自由飛舞、飄落,在音樂中體驗歡樂的情感,感受葉子舞蹈的快樂。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
在演唱過程中,我提醒幼兒要注意改變音色、力度來提高對歌曲的感受力。 在前部分,鼓勵幼兒盡量用悠揚、愉快、活潑的音色來演唱,表現小樹葉歡樂的情緒;在后面部分,讓幼兒用輕柔、緩慢、越來越輕的聲音表現小樹葉睡著后安然躺落的樣子。通過對比演唱,幼兒知道了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才能又清楚又好聽,使演唱更加的動聽。
音樂教學反思6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轉眼間孩子們已經是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通過幾年對音樂的學習,孩子們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和學唱能力已經明顯提高。音樂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并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參加到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感受、表現、創造美的能力。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唱歌,都愿意大膽地唱、大膽地表現自己。
在本月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魚的夢》這首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氣氛柔和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在活動過程中我在范唱歌曲時,利用溫柔的聲音感染孩子,并引導幼兒用手在膝蓋上拍節奏、搖頭、擺臂等柔和肢體動作感受歌曲。接著在理解歌詞內容環節中,我運用歌詞中的情境去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里有誰?小魚夢見了什么?為什么?”并提出問題“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了條什么被子?為什么?”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師:“小魚在這優美的環境里睡覺,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們猜猜,它會夢見什么呢?”這時孩子們都積極發言:“小魚夢見媽媽在給它唱歌,媽媽在親它。”在學唱歌曲的同時,我引導孩子們多融入自己的感情,將歌曲唱的更生動、好聽。在集體演唱和小組表演的過程中,我看到大部分孩子都能跟隨優美音樂,一邊演唱歌曲一邊拍節奏。
整堂活動下來,課堂氣氛是很活躍的。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很高。我一開始通過拍節奏的形式進行導入,接著讓他們熟悉歌詞,到最后孩子們能用溫柔、甜美的進行演唱。孩子們都能記住歌詞并能用溫柔、甜美的歌聲去表現搖籃曲的風格,目標已經達成。在利用故事理解歌詞環節,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小魚的夢表現的含義。不足的地方就是當幼兒熟悉歌曲后,沒有加深去引導幼兒用替換角色的方法嘗試創編歌詞的活動,如: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在做夢呢?都做了什么夢呢?引發聯想,這樣幼兒就能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對于音樂活動,我還是要多加努力,讓幼兒跟隨鋼琴聲演唱歌曲會更好。
音樂教學反思7
最近發現,自己在上大學時用科學的發聲方法來唱歌,聲音渾厚,有穿透力。而一旦自己當了老師,來教自己的學生唱歌時就不用方法了,歌聲蒼白無力,不能感染學生。聲音不好聽,歌詞再好,學生也不愿意學。整個音樂課堂就會顯得沒有一點生氣,枯燥而無味,把音樂課的特色給淹沒了。但在音樂課本中很多歌曲用民歌方法唱很不舒服,這也是事實。所以我想我們音樂老師應該用有方法的通俗唱法來進行教學,然后全身心去演唱,這樣聲音好聽了,學生覺得好聽了,才會愿意去學。
音樂擂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雖不是一種能力,但是一種能激發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動力。針對當前獨生子女大多思維活躍、喜愛表現的心理,音樂擂臺不失為一種“激趣”的有效手段。
(1)在音樂擂臺上學生可采取按學號輪流表演的形式,自由組合表演隊伍,人數不限;
(2)要求從嚴,評比從寬。要求節目能較好地表現情感,或唱、或舞、或奏,形式要多樣化。對集體節目和進步較大的同學評比可放寬。
(3)總結及時。每次表演完老師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先讓學生自評或者互評,教師的總結語言注意親切自然,簡潔精練,并帶有啟發性。
(4)措施得力,保持興趣。凡參加展示的同學在表演后,都要進行民主投票,超過半數同學認同的可以登“小小音樂家”表揚榜。音樂課上的“閃亮登場”我已經進行了兩年,通過這項活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大大促進了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并且加大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開闊了視野,一些不同風格的音樂被學生帶進了課堂。
音樂教學反思8
情感體驗是我們音樂活動進行中不能忽視的要素。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1、談話活動,情感的首次注入。
我問孩子們: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留念我們的幼兒園嗎?你們想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們的感情呢?孩子們的就會以非常多的回答來回應,很自然地引發了對幼兒園和老師的熱愛。
2、感受旋律,加深情感的共鳴。
播放歌曲的旋律的時候,孩子們能隨著旋律自然地擺動身體或者雙手,他們對整個歌曲的性質有了第一次的感受。抓住這個機會,我順勢讓孩子們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聽到這曲子感覺怎么樣?”“你有什么樣的心情?”孩子們也會非常動情地訴說自己的初步傾聽感受。接著的重點則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勵幼兒用拍手表現歌曲節奏。
3、聲情并茂,充分激發情感的流露。
我借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范一遍后,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并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后很感動,很舍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欲強。或者這群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舍。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
4、結伴表演,升華相互的情誼。
孩子們學得投入,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后面結伴表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孩子已經很動情了。為了安慰可愛的孩子們,我讓小朋友在歌曲的動作創編的時候,加上擁抱的動作,和好朋友、老師互相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家都非常感動。
音樂教學反思9
一、教學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并且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框架。
簡單地重復正確的結論,并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如果教學方式單一,就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理疲勞,致使學習效果的下降。如果真正的學習沒有發生,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的;真正的學習意味著經驗的重新組織與重新解釋,這就包括先前經驗的激活、引發新的認知沖突,信息的搜集、選擇與加工,最后形成開放性的認知框架——概念系統和命題網絡。“教育是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過程。”我們既可以把森林理解為“上位概念”,把樹木理解為“下位概念”,也可以把“見森林”理解為智力生活的背景和整體把握,把“見樹木”理解為細處攝神和結合個體經驗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認識事物的整體觀是必要的。
黑格爾在美學講演錄中通過典型例子精湛地表達了他的整體觀:“割下來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獨立的存在,就不像原來長在身體上時那樣,它的靈活性、運動、形狀、顏色等都改變了……只有作為有機體的一部分,手才獲得它的地位。”在教學中應該將學習的內容升華到更大的思考主題,并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網絡。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既需要深入細節、解剖麻雀,又需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布魯納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教師的教學,主要是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衡量教與學有效性的標準,是看學生動作的、映像的和符號的認知結構是否有序地得到發展。這些觀點都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為音樂老師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因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通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關注教學與教材緊密聯系,切忌追求課堂而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
2、教學中要照顧到大部分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
3、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后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從中會得到快樂的體驗!
音樂教學反思10
這一課我擬訂的目標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下蛋啰》,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趣味”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讓學生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體現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該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這一理念,在本課的導入中,我考慮到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做了個“節奏”游戲,將本課中的難點節奏型作為突破點,讓學生直接模仿gegegege da gegegege da ge da ge da gege da。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節奏感,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歌曲的內容,學習歌曲《下蛋啰》。輕松地導入到本課。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所以在課堂中,必須讓孩子聽,但在本課的教習過程中,我設計的“聽”的環節少了,分層次有目的的讓學生聽,讓學生感受音樂美的這一效果沒有達。在這節課,我用聽唱法讓學生小聲模唱歌曲,在教習過程中,讓學生跟著老師一句一句學唱,不同層次的唱,使學生扎實的掌握歌曲的演唱,包括情感,包括語氣。
在創編活動中,我啟發學生根據歌詞的內容大膽創編,我還制作了一些大母雞的頭飾,找一些學生帶著頭飾到臺前表演,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要到臺前表演,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師生共同融入到音樂的快樂之中。
這節課學生學會了歌曲,學會了給歌曲創編動作并表演,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愉快地學習,在聽、唱、演中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但也注意音樂知識的滲透,我在這節課中滲透的較少,在教歌過程中,比較枯燥,乏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注意,既打破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枯燥,也要打破學生學習歌曲時的乏味,也達到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有趣的學習歌曲演唱歌曲,這樣課堂教學就會更成功!
音樂教學反思11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并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
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對音樂感受能力不夠強。針對這一現實情況,現將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感受和反思簡述如下:
一、教材內容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顯示,現在的學生熱衷于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 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里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改變教學方式,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癥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師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
三、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作為音樂老師,我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因 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通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常有教學與教材緊密相關,切忌追求課堂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
2、教學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
3、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反思,請給予指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并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
音樂教學反思12
一、 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 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 采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后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音樂教學反思13
為音樂教師,起首該當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教生對音樂的感悟力,以審好教育為中心,正在整個音樂教教歷程中要以音樂的好感往感染教生,要以音樂中雄薄的熱情往陶冶教生,進而使教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好本事。為了真現這一方針和促進新課程變革,我認為,正在教教中,要使教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密的樂趣,感受、體驗和閃現音樂中雄薄的熱情內在。只有這樣,教生才會逐步愛好音樂,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體味,使教生沒有僅做到目前受益,并且做到末身享受音樂。
因而,正在《呵護黃河》的教教上,我重視了對教生音樂體味力和感受力的培養,教學反思。
這節課,要讓教生從《呵護黃河》這首輪唱曲中感受和體驗其音樂內容、音樂豪情,必須讓教生協同汗青教科體味抗日戰爭這段汗青。講堂上,我安頓一守時候沒有俗看光碟,對作品內容及汗青后臺作引睹,以欣賞為主,到達開收教生視野、提低音樂感悟本事的目的。《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了倡初教科綜合,正在教教中,以《呵護黃河》為主線,構建起取汗青教科的聯系和綜合,也加強了教生對音樂作品內在的深刻體味。正在教教中,讓教生對“音樂”進止汗青性評釋和體味音樂作品的文化意義,也便讓教生取音樂作品產生了熱情上的共叫,真正到達了體味取交換。
這節課是以歌唱、欣賞為主的綜合課。我以《呵護黃河》為主線貫串此中,操縱課件將齊唱《呵護黃河》和輪唱《呵護黃河》進止比較,顛末歷程比較辨析,使教生感受音樂作品的內容、音樂豪情和沒有同扮演形式的沒有同效果。讓教生的視覺、聽覺、影象、熱情同時參預,既加大了教教疑息量,又前進了教生的屬意力、影象力,同時激起了教生的樂趣取好奇心。
對樂理常識的教教,重視從根蒂根基抓起,這節課采取了讓教生模唱及視唱歌曲主旋律的編制,讓教生教會劃拍、挨節奏、哼曲調,逐步前進教生的識譜本事。固然大部分同教有困難,但每個教期對峙教下往,相疑教生們的前進必然沒有小。
固然,怎樣調動每個教生的教習主動性,從此還須勉力。
音樂教學反思14
在初中教學中,雖然音樂并不像語文、數學那樣與高考緊密聯系,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質量高低,也是極為重要的,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有著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因各種原因,傳統的音樂教學只是注重教師的“教”,無論什么類型的課,教師只重視灌輸,而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對音樂課興趣減弱甚至厭惡。音樂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為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形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新課改的大潮下,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我們有必要對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有關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激勵學生對音樂發表獨立的感受與見解,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盡可能地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達到享受音樂的目標奠定基礎。
初中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經逐漸成熟,經過多年的學習,他們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知識面,對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初步建立了審美觀。而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地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在教學時,如果對學生一味地進行灌輸,把音樂課上成枯燥的“解剖課”,這是絕對行不通的。現在的音樂課應在符合學生獨特年齡和心理特點基礎上,在音樂的內容和含義上作更寬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更貼近學生已有的知識,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寓教于樂,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音樂課才可能更容易被廣大的學生接受,也較容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對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顯微鏡式”。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我的具體做法是嘗試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中,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發展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欣賞情感之聲中的《陽關三疊》,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完成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對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啟發學生閉上眼睛體會盲人作者的心境,執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我覺得創造性學習教學情境的運用使我的音樂課堂更加活躍,學生更有自我表現的欲望了。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結合實際情況,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現有樂器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又提高了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四、聯系實際,積極實踐,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音樂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從每個學生的基礎入手,把握好重點,一點一滴地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音樂。在加強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針對中學生課時少的現狀,積極開發和利用音樂課程資源,開展課外及校外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讓音樂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讓學生的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合唱就是一個學生參與廣泛,凝聚學生的最好機會,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學與開展活動至關重要。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中學生正處在富于想象的年齡,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通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這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我們要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努力實踐,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音樂教學反思15
新課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演唱歌曲、為歌曲伴奏時, 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表現大自然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和形象。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創設了寬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增進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友誼。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
低年級學生存在著好奇心強、愛模仿的特點。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用表情和動物表現《大鹿》里的兔和鹿以及為歌曲編創歌詞及表演的環節,為學生展現自我個性、發揮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設置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的平臺。用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演唱歌曲、為歌曲伴奏時,通過師生合作、男女對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不僅使師生融為一體,更讓學生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大鹿》一課是希望通過兒童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去探究音樂。但由于上課時小的細節還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點遺憾,我會進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之,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每節課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學習的地方。
音樂教學反思16
《歌劇之夜》一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在欣賞幾部著名歌劇的同時,了解歌劇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從這一點來說本課是比較成功的。
首先是教材的選用。歌劇是一種視聽結合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發展時間比較短,也是學生們比較陌生的藝術形式,因此僅靠聽歌劇錄音是比較抽象的也是不完整的,更不用說理解歌劇的含義了。在本課中我選用了現代著名歌劇《貓》作為導入:
1、為學生節選歌劇中幾段重要的視頻,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歌劇中情節還可以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歌劇中舞蹈、舞美等表現形式;
2、此歌劇采用擬人的手法,舞臺化妝形象逼真,非常吸引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此歌劇中運用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比較明顯突出,容易被學生理解;
4、使學生直觀的了解音樂與相關文化是緊密相連的;
5、學生能從此歌劇中獲得團結、友愛、寬容的教育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確實達到了以上的目的。
在選擇學生表現藝術的內容時,我選擇了表演唱《獵人進行曲》:讓學生感到歌劇并不是陌生的遙遠的,歌劇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能唱歌劇!
其次,教學方法。在本課中我采用了歸納的教學方法。在一邊了解歌劇情節的同時,一邊幫助學生觀察每段中所用的表現形式。有一些是以前接觸過的,例如音樂、舞蹈、詩歌等,教師稍作引導學生就可以發現了;而有些是新接觸的,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然后再作總結得出新知識的含義,例如在學習“詠嘆調”時我讓學生觀察演員在唱歌時的背景(受到群體排斥經過各種努力無法
得到群體原諒的情景下),演唱形式(獨唱),內容題材(抒情),演員角色(主角),從而得出“詠嘆調”的含義:歌劇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下內心情感的抒發,善于表情,一般為獨唱。并且引導學生結合字面意思加深理解。
不足之處:
1、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是有些問題提的過于簡單。
2、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不夠嚴謹,比較隨意。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教材,發掘教材,從而提高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中設計問題的水平,使每一個問題都有深度、設計巧妙、能增加學生的興趣。
音樂教學反思17
本學期,我校為了培養我們老師能夠更快更好的掌握并上手自己的專業技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開展了“長湴小學第七屆綠韻杯教學大賽”。在經過我們音樂科團隊反復討論、仔細鉆研教材過后,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決定選取第七冊六課“環球音樂探寶——拉丁美洲之旅”。經歷了大家備課、寫教學設計以及吸取專科其他老師意見的基礎上的再
設計,到以《墨西哥歌舞》為題的課堂教學,再到課后的反復研磨過程中,我們音樂科團隊三人對如何才能上好一節音樂課有了以下幾點感悟:
一、注重備學生。
要想上好一節音樂課,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沒有在課前很好的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效果將會適得其反。就拿彭薇老師教授的這節課來說,四年級學生喜歡表演唱,學生喜歡自行動手、動腦、自行創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確的分析學生的年齡和對音樂的感知特點,才能更好的與學生進行音樂上的溝通,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
二、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
歌曲教學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僅僅學會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學歌曲,讓他們喜歡音樂,感受到音樂之美,學會從音樂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相關文化。因此,我們音樂科團隊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一)學生們都比較喜歡情境式問答,我們科組在學習歌曲之前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們歡樂、輕松的音樂課堂時間。今天彭老師想邀請咱們四(3)班的同學來一次快樂的音樂之旅,想知道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兒嗎?請跟我來。準備好了嗎?
于是同學們頗有興趣地、安靜認真地聽奏,此環節達到了兩個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2、為導入新課做鋪墊。
(二)在學習歌曲重點節奏時,我們音樂科團隊是這樣設計的:
讓學生通過自己聽到的并指出來引出要重點掌握的節奏型。然后圍繞這一節奏型讓學生展開聯想,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現這一節奏型。此時老師要適時的指導學生可以從動作、詞、旋律這幾個方面著手,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就會很踴躍的回答。學生在“動”中感受了難點節奏,并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它。
(三)表現歌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歌曲《快來吧,朋友》學習完了,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它?”就這樣一個問題激發起了學生的創作興趣,于是采用分組同學先討論老師融入討論再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鞏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學生自評,老師點評。
部分學生表演完后,由學生自主的評價哪位(哪組)同學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然后老師再做客觀性的點評。
因此,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對于上好一節音樂課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這樣學中有動,動中有學,達到寓學于樂之中,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為師者要適時激勵和贊美自己的學生。
我們音樂科團隊覺得激勵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開放的自由的創作空間也給了學生更大、更寬的發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一句激勵話,勝過萬節課”!
四、不足之處。
在上這堂音樂課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在老師介紹墨西哥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的資料,上課時就由老師抽學生簡略回答;二是學生在表演互動這一環節上,不夠靈活,我們團隊設計表演環節是“創編舞蹈”,老師先讓學生分組創編,再挑選幾組上臺表演,做出適時的點評。在學生自創環節中,老師應該更加仔細的關注學生,對于節奏和舞步不正確的當場指正,這樣在小組上臺展示時能減少出錯率;三是讓學生找典型節奏型環節中,在老師拋出問題,學生聽了三遍歌曲都回答不上來的情況下,老師應靈活對應課堂教學,最好能把握在聽完兩遍后就告知答案,才不會致使這一環節時間拖得太長。
以上是我們音樂科團隊在教授音樂歌舞表演課《墨西哥歌舞》中的幾點感悟,我們三人將針對如何才能上好音樂課不斷探索。在日后音樂藝術教學中,我們將不斷拓展專業基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教學內容上,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使得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在師生關系上,改變以老師為中心,師生之間在平等對話和互動同提高。同時我還將提高自己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學會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主動地介入學習過程,使得音樂課越上越好。
音樂教學反思18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節奏的同時,用手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并在原有動作的基礎上,學習創編。由于歌的內容較多,所以把活動分為兩個教程。
通過手指做不同的動物來引出課題,并欣賞歌曲小手歌,學唱小手歌的第一段,在活動一開始我以手指做小雞,嘰嘰嘰嘰和小朋友說話,讓他們猜猜我的手做的是什么動物作為引題,聽聽整首歌曲并讓幼兒說說我們的手指還能干嘛,并學習歌曲內容里手指可以做的事物,我覺得這一部分講的有點長,應該再簡潔些,可以先只學習第一段的動作,第一課時主要讓幼兒掌握好小手歌的節奏,變唱邊用小手來表演出所學內容,方便幼兒記憶歌詞,小班幼兒要盡量豐富這樣的肢體動作,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這樣的肢體表演,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注意力。教師輕唱邊做動作,幼兒可以跟唱。也可以有節奏的擺動小手所做的事物。
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做到。在表演歌曲時我盡量引導幼兒用更多動作去表演,關注每位幼兒,使他們能更加大膽的參與。在創編表演中幼兒們也活躍了許多。
整個活動以音樂游戲貫穿始終,由于采取邊唱邊表演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學習。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動。
音樂教學反思19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資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后續教學帶給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資料的選取、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善后續教學的用心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潛力。所以每學期對自我的一次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樂教學就應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后又該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呢?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狀況: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
反思: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并沒有很好了解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課前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狀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后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狀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之后我查閱了相關書籍,明白6—8歲兒童的心理特征,他們都是集中力時光比較短,因此務必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我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光把握在前5分鐘。透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務必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能夠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狀況:學生們對于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狀況并沒有摸著頭腦,還以為是他們偷懶。
反思: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潛力,是審美潛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后唱歌在教學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后唱歌,通常狀況下,針對有必須識譜潛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現,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并沒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識譜后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光也白白浪費掉。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透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潛力。
狀況:只是我一味地在講,根本沒有留意到學生究竟明白了沒有。
反思: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料,務必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資料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簡單的氣氛和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理解教育。教師應當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為此,教師如何更新觀念,轉變思路顯得尤其重要,這樣教師務必提高自身的提問方式,透過何種有效的途徑來使學生透過自我動腦想出答案。比如:音樂課本經常出現的創編歌詞,這是一個很好鍛煉學生自主潛力的練習。它要求學生透過本身的歌詞,再透過自我的思考,去再出別的有意思的歌詞套到歌曲里面。每當學生們唱起自我編創的歌詞,也顯得個性興奮。因此在音樂課上,老師就應不斷創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發揮。
四、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狀況:每逢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反思: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能夠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于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并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樂器示范,,最后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透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方的學生很清晰看到臺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復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著歌曲跳動起來。
所以“他山之石,能夠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都是旁觀者清,所以就應多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管理班群眾的潛力等等。并反思自我如果這課是自我上,又將會是如何,有什么相同與不一樣。這是幫忙自我在教學道路成長的一種肥料。在這學期里,我收獲了很多。音樂課上并不是簡單的彈,唱,跳。它想一個工程,先要規劃好如何去建造,然后去架一個框架,再從每個細節去著手,這樣才能夠使得它變得牢固。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職責重大,要善于經常總結經驗與不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音樂教學反思20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考察自我主體的行為表現及行為依據,透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并不涉及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個性是本校是師范大學音樂附中,更加提升音樂教育。因此,作為音樂教師也就應學會反思、善于反思。
我作為一名剛剛音樂教學的教師,我認為更就應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與提煉,多寫教學隨筆,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多聽本學科和其他學科教師的課,做到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教學。不段進行學習,進行反思。回顧一個學期的教學與學習,以下兩方面的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用心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明確告訴學生透過初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初三畢業后,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考我校藝術特長班,為將來深造打基礎,為了強調這個要求,把我校優秀高三學生作代表,給她們表演、做示范,學生反響強烈;
3、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4、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潛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采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較弱、有音樂特長班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必須時光觀看光碟,對各單元資料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到達開拓視野、提高審美潛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潛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資料。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學生識譜潛力有明顯提高。由于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用心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多參與省市藝術節等活動,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三、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今后還須努力。
音樂學科知識所涉及的范圍廣,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各種潛力,讓學生自主探索音樂知識,鼓勵音樂創作。如教學《賣報歌》、《金蛇狂舞》等音樂家聶耳先生的作品時,用同學們喜歡的《三毛流浪記》講述舊社會兒童的苦難生活,為歌曲學習鋪設情感路線,再進一步運用網絡查閱聶耳的相關資料,構成理性知識,了解作者的同時對作品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在師生的互探中,學生有意識地將潛力付諸于實踐,真正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指導者,各種潛力和用心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過程的重心放在促進學生“學”的主體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學生理解而教。
要做到在整個教學思路以審美為核心,加強了綜合性,始終以學生學習音樂為主干線,降低難度更注重學生興趣和個性的培養,增加了給學生實踐創編的機會,讓學生多動多聽,真正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獲得了更自由的創編空間。尤其是圖形譜的設計對學生掌握音高有很大的幫忙。在教授歌曲《國旗歌》時,圖形譜是把一行行的小竹林做為小節的劃分,跟著小人的高低去感受樂曲的起伏,學生十分喜歡,也很容易掌握音的高低,根據歌曲資料創編了圖形譜,效果很不錯。
我作為新老師,要做到用心體會,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無論課前的準備多么的充分,要上好一節課,或多或少總有點得失,需要作為教師細心體會,對自我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自覺地反省,以便進行合理地調整與改善。作為新教師更就應如此,在自我反省的同時,還要多問指導教師的意見,吸取有指導教師的的經驗,更好的進行教學與學生的溝通,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改正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師在搞清了教學的問題所在后,對自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主動尋求原因,并嘗試改善、糾正和調節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我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多向指導教師學習,使課堂教學到達最佳效果。在進行潛心研究,調整反思。調整反思,也就是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是否有實際的效果。能夠說,調整反思是嘗試改善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應針對嘗試改善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我已經構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如果發現新的問題,謹慎地追
尋新問題的實質,多向指導教師討教,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改善措施。在迅速發展的社會里,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是多樣化,獲得知識信息的含義是多重性的。早在1972年世界教科文組織就明確教師的職責: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我所需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渠道的方法。而教學反思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反思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過程,是促進教學不斷進步的過程。
【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2.《音樂》教學反思
3.音樂教學反思
4.音樂教學反思
5.音樂教學反思
6.音樂教學反思
7.音樂教學反思
8.音樂教學反思
9.音樂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