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技能培訓方案
技能培訓是為了增強市場就業競爭力,由技能培訓機構開展的。通過技能考核,可以得到國家認可的技能證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職工技能培訓方案(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1
為深入貫徹省人社廳《關于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的通知》文件中關于“用好職業技能培訓和穩崗返還政策”的工作部署,結合我縣各類企業實際,制定以下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工作部署,鞏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果,服務全縣各類企業需求,大規模開展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全面提升企業職工技能水平和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進一步激發企業復工復產活力,促進企業職工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力“一區三城”建設中發揮技能人才保障作用。
二、目標任務
以企業培訓需求為導向,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指導企業制定培訓計劃,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應培盡培。2021年全縣勞動者技能提升培訓達4000人次以上。其中,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達到2000人次以上。
三、培訓范圍
(一)提升企業職工職業技能。
一是企業制定職工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等培訓活動,按初級800元,中級1500元、高級2000元標準給予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
二是落實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企業組織從業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開展安全技能培訓,到應急部門辦理申報手續。培訓結束后,由人社部門發放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
三是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企業組織從事技能崗位工作的新招用和轉崗等人員采取“校企雙制、工學一體”培訓模式參加培訓,按不低于每人每年4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
(二)鼓勵企業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活動。對由人社部門組織或經人社部門備案的企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按每個項目3萬元給予組織竟賽的企業職業技能競賽補貼。企業組織所屬職工開展的職業技能競賽,每個項目參加比賽的職工應不少于30人,同一企業同一項目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技能競賽補貼,規模以上企業、國有企業享受補貼的項目不超過10個,其他企業不超過5個。
(三)開展以工代訓補貼,促進企業穩崗。按照上級工作部署,持續加大穩崗返還力度,重點突出穩定就業崗位,助推企業健康發展,對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經人社部門核準后,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標準,給予最長不超過6個月培訓補貼,撥付給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不足一個月的,按照實際開展天數計算補貼。
四、工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要高度重視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工作,充分利用現有的政策優勢,圍繞縣“一區三城”建設和五大產業發展,廣泛開展新型學徒制、技能提升、技術竟賽等培訓項目,全面提升企業職工素質,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把職工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按照當地企業職工比重系數進行培訓任務分解,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二)全力做好保障。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放管服”改革,對培訓申報程序“嚴監管、簡手續、強管理”,嚴把培訓對象身份、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三個關口,保證培訓質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共享機制,對職工勞動合同、繳納社保等在內部可查驗的信息,簡化申報程序和材料,為企業和培訓機構減負。強化監督檢查和專項審計工作,保障資金安全和效益。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對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要區分不同情況對待,保護工作落實層面干事擔當的積極性。
(三)加強政策宣傳。要深入企業、培訓機構開展政策解讀和專題宣講。借助報刊、網站、微信公眾號、12333等平臺,采取掛條幅、發傳單、政策咨詢、業務指導等形式,向企業與職工及時發布技能培訓機構和培訓工種信息,宣傳、解讀技能培訓政策,幫助有需求的企業、培訓機構和職工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不斷提高企業職工職業技能培訓數量和質量。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2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5號)和《xx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閩政[20xx]14號),切實抓好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決定在全市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現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提升技能、穩定就業、增多收入、推動發展、構建和諧”為主題,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需要,利用財政補貼政策,組織用人單位、各類定點職業培訓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大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實目前效和穩定就業,推動農民增收本小康,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
二.培訓對象
培訓主要對象是已在我市城鎮務工的農民工(含外省、外地區來的農村勞動者)、未轉移就業但有轉移就業愿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村初高中畢業未升學人員、農村退役士兵和其他新生勞動力。
三.基本原則
農民工培訓要堅持“五個結合”。
農民工培訓與有效轉移就業相結合。農民工培訓要緊緊圍繞就業,就業要緊緊圍繞產業,對準我市“3+1”產業集群,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定單式培訓、定向培訓的校企合作培訓模式,推動農民工穩定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穩定合格的勞動力保障。
農民工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受培訓的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保證參加培訓的農民工絕大部分能考取初級工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實現持證上崗。
農民工培訓與引進項目推動發展相結合。通過培訓,培養企業需要的合格產業工人,推動招商引資工作更好開展,吸引更多商人來三明各地投資興辦企業,實現富余農村勞動力及時、就地、就近有效轉移就業,推動三明各地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
農民工培訓與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相結合。通過培訓,加快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培養適用型技能農民工隊伍,滿足企業用工需求,推動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農民工培訓與推動穩定就業相結合。健全農民工就業服務機制,為進城求職農民提供“四免”(即免費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就業信息)和“兩補”(即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為進一步優化農民進城務工環境,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和留工難問題。在全市推廣農民工《就業保障卡》制度,給進城務工人員在就業服務、追薪維權、買藥看病、子女就學、旅行消費、定點購物等方面享受各種優惠。要求各企業在用工工資報酬、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做到合理合法,努力做到與其他勞動者“三同”即“同工同酬、同工同時、同工同權”,吸引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和就業穩定性。
四.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20xx—20xx年,組織17.5萬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年均培訓3.5萬人;培訓合格率要達到90%以上,培訓后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比率達到80%以上;培訓后就業率要達到80%以上。
具體目標:20xx年,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3.5萬人,免費職業技能鑒定6000人,培訓合格率要達到90%以上,培訓后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比率達到80%以上,培訓后就業率要達到80%以上。20xx年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中包含組織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萬人、勞務輸出培訓0.8萬人和勞動預備制培訓0.7萬人。今后每年的年初,將農民工培訓、免費鑒定和轉移就業任務分解下達到各縣(市、區)及各關于單位。
五.工作措施
㈠加強組織領導
為加強統籌領導,推進農民工培訓工作在全市廣泛開展,農民工培訓具體工作由xx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設在勞動保障局內)負責。各部門和各單位之間要通力合作,加強組織領導,重視,落實工作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層層抓落實,切實把我市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和農民工技能提升工作抓出實效,保證完成省下達的農民工培訓就業任務。各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要根據本通知要求,結合本地工作實際,制定好農民工培訓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具體目標任務、工作措施、經費保障、工作進度和工作要求。
充分發揮關于部門和工青婦組織等社會團體的積極性,做好農民工培訓就業的宣傳工作,積極引導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參與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鼓勵企業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根據社會化原則,公開公平地評估認定,確定具備培訓資質、愿意承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任務、培訓質量高、就業效果好、社會認可的職業培訓機構作為定點培訓機構,并向社會公布。
㈡加強管理制度
每年年初,各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要及時制訂農民工培訓年度計劃,報送市勞動就業中心和市局職業培訓科。開展每一期培訓都要制定出具體的培訓計劃,每期培訓計劃包含培訓時間、培訓對象、培訓工種、培訓人數、培訓形式、課程設置、師資安排和課程表等。各縣(市、區)定點培訓機構開展農民工培訓實行報備制,市直定點培訓機構農民工培訓實行報批制,每一期的培訓計劃必須在培訓開課前及時上報備案審批。開展每期培訓,要認真做好農民工簽到記錄,要建立健全農民工培訓檔案。
㈢培訓具體要求
1.組織開展三種類型培訓。
⑴勞動預備制培訓。主要是依托技工學校和各類職業院校,以及有條件的職業培訓實體,組織本市農村初、高中畢業生,以幫助實現就業和獲得初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為目標進行的技能培訓。未能實現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也可納入勞動預備制培訓。培訓時間半年至一年。
⑵勞務輸出培訓。主要是依托各類職業培訓實體,組織本市山區農村富余勞動力(重點是被征地農民、農村貧困戶)進行的技能培訓,以實現其轉移就業的目標。培訓時間視就業崗位要求,原則上不少于120課時。
⑶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主要依托企業和職業培訓實體,對已經在我市就業的省內外農民工,按照不同技能水平的要求,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實現提升其崗位技能的目標。企業可以通過設立培訓基地、勞務派遣組織培訓、校企聯合等方式,探索培訓的多樣化,落實崗位技能提升的培訓任務。培訓時間不少于120課時。
2.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
在培訓內容上,實施崗前培訓、崗后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的分類培訓,特別是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提升培訓和就業質量。組織有轉移就業愿望的農村勞動者開展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安全生產、工業衛生、廠紀廠規等崗前培訓;組織已經錄用上崗的農民工進行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規程等崗后培訓;組織企業在崗職工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規程等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通過不同階段的培訓,在崗的職工取得初級工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實現持證上崗,更好地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推動企業生產發展。
在培訓方式上,堅持以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在崗培訓為主要形式,采用勞動保障部門或社會定點培訓機構組織培訓、校企聯合培訓、用人單位自主培、行業統籌培訓和農民工自選培訓等多種形式。
㈣加強經費保障
各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要根據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的需要,按照上級關于文件要求,做好當年農民工培訓經費預算,協調當地財政按規定安排農民工培訓就業補貼資金,并納入當年財政年度預算。企業應按照關于規定提取職工教育培訓費,并按農民工占全部職工比例,結合所承擔的培訓任務,安排農民工在崗技能提升培訓經費。
各地要加強政策配套,結合農民工實際,抓緊制訂《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積極爭取當地財政部門安排相應配套資金,與中央和省市財政補助資金合并使用,保證資金落實到位并有效用于開展農民工培訓,使農民工直接受益。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3
為充分發揮信息化在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全縣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健康發展,現就全縣人口計生系統年度信息技能培訓工作明確提出如下方案:
一.培訓目的
普及信息化基礎知識,提升縣、鎮、村三級工作人員計算機操作技能,全面推進信息化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提升人口管理和服務水平。
二.培訓目標
通過分層次培訓,使縣、鎮、村人口信息化工作人員達到國家人口計生委規定的信息化管理、操作人員能力標準;30%的村級信息員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利用全員人口個案管理信息系統開展信息變更、查詢、分析、引導服務等應用。
三.培訓內容
人口統計報表、卡牌管理PADIS快速調查子系統;全員人口數據庫錄入、查詢、報表;PADIS流動人口子系統。
四.培訓范圍
各鎮主管領導、計生辦及服務站全體同志,市、縣監測點計生專干參加培訓,全縣約150余人。
五.時間安排
縣人口計生局將按照省、市人口計生委要求,提供培訓資料教學大綱,各鎮確定參加培訓人員名單。縣人口計生局邀請省、市人口計生委業務骨干,對各鎮計生干部和市、縣監測點計生專干進行集中培訓,培訓結束后,統一組織考試。各鎮也要結合實際,開展信息化業務知識培訓。
六.幾點要求
(一)精心組織培訓。各鎮要認真落實培訓方案,充分調動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供充足的學習訓練時間,創造不錯的培訓環境,保證培訓的質量和效果。縣上將把這次培訓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加強檢查,建立人口信息質量管理長效機制。
(二)切實加強領導。各鎮要把信息技能培訓作為加強計生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做好協調,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保證信息技能培訓活動的順利開展。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政府關于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加強城鄉居民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府辦[]16號文)。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需要,以提高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為目標,以強化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為主線,以落實轉移就業優惠政策和培訓經費為保障,盡快取得培訓促進就業的實效,幫助更多有就業愿望的人員實現就業。
二、目標任務
計劃用一年時間完成對5000名人員的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
三、基本原則
堅持勞動力市場主導培訓、就業的原則,加強對受訓人員的學習需求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調查與預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其求職愿望,加強對他(她)們的技能培訓。
四、擴大培訓對象。
根據省廳文件精神,除上述提到的培訓對象外,中心今年計劃對城鎮失業登記人員也開展免費技能培訓。
五、開拓培訓項目。
由于綜合培訓樓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培訓的硬件(場地)有了,軟件(教學設備設施)基本齊備了,中心今年擬在自有場地所開展的培訓項目(工種)都開辦起來。
六、加強引導性培訓
主要講授勞動法律法規、基本權益保護、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崗位空缺情況、求職技巧與對策、職業道德等公共基礎知識。目的在于樹立新的就業觀念,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遵守法律法規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定性培訓(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深入企業開展培訓前調查,以用人單位確定培訓要求、培訓人數、培訓內容及培訓時間進行培訓)。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中心全體人員職責分工。
(二)為確保綜合培訓樓的清潔衛生,中心今年擬聘請一名清潔工來維護大樓的衛生管理工作。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心現有的外聘教員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培訓需求,故今年還須繼續物色、尋找相應的教學人員,同時繼續鞏固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四)按時上報培訓數據給財政,以保證培訓補貼經費的落實。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5
為加強我鎮就業創業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改善就業創業環境,全面提高我鎮農村青年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結合我鎮實際特制訂普安鎮青年就業創業培訓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聯絡優勢以及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的組織協調優勢,對農村青年特別是尚未就業的青年農民工進行實用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幫助他們順利實現就業,促進我鎮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二、目標任務
選擇對青年農民工需求量較大的行業領域,結合企業的用工需求,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首批對35名農村青年開展培訓,努力使絕大多數經過培訓的青年農民工能夠順利實現就業。
三、培訓領域、方式和內容
(一)培訓領域。根據所聯系企業的用工需求,自行確定培訓領域。可以具有初級技術含量、吸納青年農民工較多的行業和領域(比如手工加工、餐飲服務、電子加工、建筑施工等)為重點。
(二)培訓方式。根據用工需求實際,利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確定的“特別培訓計劃”定點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要按照“訂單式”技能培訓的要求,采用課堂教學與現場見習、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培訓。
(三)培訓內容。根據農村青年的實際需要和各企業發展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培訓:
1、實用技術培訓。主要依托新型農民培訓計劃,對農村青年開展遵紀守法、熱愛家鄉和爭當現代創新型農民的教育。開展科學種養、科技致富方面知識的培訓,幫助參加培訓的農村青年掌握1-2門實用技術和技能,增加他們的收入。內容包括:優質糧食、水果、蔬菜等種植和家禽、家畜、水產品等養殖技術培訓;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機使用養護、農村安全用電、農村沼氣建設、農業氣象知識和農業法規政策等教育。
2、引導性培訓。引導性培訓以增強遵紀守法和依法維權意識、樹立新的就業觀念和生活觀念為目的。內容包括:基本權益保護、法律知識、實用技術知識、安全生產知識、生活常識、求職應聘、就業崗位選擇等方面的引導性培訓。
3、職業技能培訓。本著實用、實效為原則,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和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設置培訓課程。職業技能培訓以定點、定向培訓和自主式、訂單式、項目式培訓為主。內容包括:美容美發、電工、汽車(摩托車)修理、計算機、焊工、家政服務、餐飲、酒店服務、保安、電子、建筑、制造、紡織等技能培訓。
4、創業培訓。創業培訓主要針對有創業意愿、具備創業條件的農村青年開展培訓,強化農村青年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能力。
四、鎮團委的工作職責
(一)加強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或會員企業的聯系,建立工作協調機制,與定點培訓機構簽訂培訓項目責任書。
(二)按照縣級機關下發的培訓名額,發布培訓信息,組織、動員青年農民工報名參加培訓。
(三)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匯總上報工作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切實做好農村青年的培訓工作,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工作的重要舉措。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嚴格按照任務目標,精心組織籌備,迅速行動。
(二)廣泛宣傳。各相關負責人要充分發揮村級團干部的作用,用好廣播、宣傳欄,擴大培訓工作的影響。要根據農村青年參加培訓和企業用工的實際需求情況,充分調動農民工和用人單位參與計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三)精心組織培訓。全區各級團組織要結合相關單位工作部署,將本次培訓工作當作年度培訓就業重要工作來抓,加強工作指導,精心組織培訓,確保培訓工作扎實有效,避免走過場。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6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發展理念,緊盯努力實現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部署,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提升職工技能水平,夯實安全發展基礎,突出技術創新實效,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創先爭優、建功立業。
二、目標任務
圍繞工業園區、重大工程建設和各類生產、服務類企業發展,圍繞科教文衛事業發展,圍繞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深入開展園區項目和企業建設競賽、崗位業務能力競賽、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以技能競賽、創新競賽、安全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學技術練本領熱情,培養職工創新意識和安全意識,鍛煉職工的創造能力和安全能力。到“十三五”末,全縣技能人才隊伍明顯壯大,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大量涌現,安全發展新常態逐步形成,技能大師、技術能手、技術標兵隊伍不斷壯大,職工職業技能素質明顯提升,競賽活動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彰顯。
堅持“三個圍繞”:
圍繞工業園區、重大工程建設和各類生產、服務類企業發展,在園區、項目和企業職工中開展競賽活動,促進園區、重大工程建設和企業發展。
圍繞科技文衛事業發展,在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和文化衛生事業單位職工中深入開展崗位業務能力競賽,促進社會事業不斷發展。
圍繞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大局,配合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提高農民就業技能,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加快農業現代化。
突出“三個抓手”:
以技能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學技術練本領的'熱情,帶動職工技能培訓,提高職工技術技能素質,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每年全縣各類技能比賽工種達到3個以上。
以創新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評選表彰職工技術創新成果,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每年平均征集評選縣級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先進操作法3項以上。
以安全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普及安全知識,健全安全制度,夯實安全發展基礎。每年參加安全競賽的職工達到3000人次以上。
搞好“一個選樹”:
大力選樹競賽活動中涌現出的技能人才、創新人才、安全典型,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帶頭示范作用,引領廣大職工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三、競賽內容
(一)開展技能競賽,提高職工技術素質。
1.深入開展多層次多職業(工種)技能競賽。
(1)通用職業(工種)技能競賽。根據我縣產業結構實際,確定焊工、電工、鋼筋工、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等職業(工種)為縣級通用職業(工種)競賽項目,每3年循環競賽1次。
(2)崗位業務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競賽。各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根據實際,每年舉辦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崗位業務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競賽。
(3)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各鄉鎮、部門根據所聯系村實際,每年舉辦農民工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農民致富增收能力。
2.以競賽帶動技能培訓。以競賽引導職工學技術,推動企業加強職工培訓,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使國有企業、非公企業職工培訓率有明顯提高。農業實用技能培訓普遍開展。“十三五”期間,通過技能競賽每年帶動培訓職工達到5000人次以上。
3.結合競賽開展技術精英展演(示)活動。結合技能競賽,組織相應競賽工種(項目)的技能演(展)示,采取技術精英介紹經驗、現場演示、觀摩人員現場咨詢、交流,實際操作示范演練等方式,交流技藝,傳授絕技絕活。“十三五”期間舉辦演(展)示活動10場次以上,參加觀摩學習職工達1500人次以上。
(二)開展創新競賽,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1.征集申報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鼓勵職工圍繞企業技術難題和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活動。在工業、服務業、科教文衛事業、農業等多個領域每年征集上報一批“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向市總工會推薦申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
2.征集申報職工先進技術操作法。鼓勵職工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提合理化建議,改進操作流程,創造先進操作法。圍繞調動和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工業、服務業、科教文衛事業、農業等多個領域,每兩年征集申報一批“職工先進技術操作法”。
3.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交流展示活動。通過現場演示、舉辦展覽、網上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
4.建立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在工業、服務業、科教文衛事業、農業實用技術等多個領域加快創建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縣總工會每兩年申報一批省級示范性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制定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管理辦法,創造條件對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給予扶持。
5.圍繞提高質量、效率,開展“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活動,設立“創新示范崗”、開展“首席員工”、“金牌工人”、“創新能手”命名活動,創建用戶滿意服務明星活動,評選表彰優秀質量管理班組、明星班組、杰出管理者,選樹培養急需的知識技能型、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帶動企(事)業技術進步。
(三)開展安全競賽,夯實安全發展基礎。
1.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每年圍繞普及職業病防護知識、安全生產知識,提高職工安全健康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能,促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在全縣各類企業組織開展群眾性“安康杯”競賽活動,為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功立業。
2.開展“安康杯”競賽示范單位、示范班組和“安康企業家”推薦申報活動。根據慶陽市總工會“安康杯”競賽組委會部署,在“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中推薦申報示范單位、示范班組和“安康企業家”。
3.開展“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推薦申報活動。根據慶陽市總工會“安康杯”競賽組委會部署,以職業健康體檢、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簽訂、安全防護、安全管理等為主要內容開展競賽活動,依據考核評選標準,推薦申報優勝單位,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優勝單位行列。
4.開展“安康杯”競賽優勝班組推薦申報活動。根據“安康杯”競賽考核評選標準,推薦申報優勝班組,鼓勵更多班組進入優勝班組行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此項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寧縣職工職業技能素質提升活動組委會,專門負責此項活動的組織協調,各類競賽活動的統籌安排、指導實施和表彰獎勵等工作。組委會辦公室設在縣總工會,具體負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工作方案,籌辦全縣競賽,指導協調各系統、企事業單位開展活動。
(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現代傳媒手段,大力宣傳競賽活動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宣傳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宣傳廣大職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唱響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主旋律。
(三)及時總結表彰。根據《甘肅省職工職業技能比賽獎勵辦法》(甘總工發〔20xx〕12號)和《甘肅省職工優秀創新成果獎勵辦法(暫行)》(甘總工發〔20xx〕3號)文件要求,縣總工會對競賽中涌現出的優秀選手、優秀成果、優秀組織單位、優秀個人等予以表彰獎勵。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7
一、目標任務
20xx-20xx年,全市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5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培訓16萬人次以上;三年培訓企業新型學徒3000名。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28%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32%以上。
二、重點行動
(一)企業職工技能提升行動。充分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鼓勵企業適應生產經營、技術進步需要,制定職工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學徒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并按規定給予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新錄用員工參加崗前培訓(含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每人300元標準給予補貼;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參加技能培訓并取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按《宿遷市區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宿財社〔20xx〕55號)規定給予補貼;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含勞務派遣企業)開展職工轉崗轉業培訓的,根據培訓項目、合格人數,按每人不高于1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對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根據《江蘇省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實施方案》(蘇人社發〔20xx〕177號)規定,按獲得職業工種等級給予企業每人每年4000-8000元的培訓補貼;對組織高危行業企業人員開展安全技能培訓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每人300元標準給予培訓補貼。(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二)就業重點群體技能培訓行動。針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青年、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勞動預備培訓、農民工“春潮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家政專項、“求學圓夢行動”、殘疾人就業援助行動等培訓計劃。對有創業愿望的開展創業培訓。上述就業重點群體參加培訓并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宿遷市區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宿財社〔20xx〕55號)規定給予補貼;對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書的,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培訓補貼。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補貼。(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三)貧困勞動力技能扶貧行動。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及貧困家庭子女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對貧困和重度殘疾人的培訓范圍可以延伸至其直系親屬,待遇等同于殘疾人本人參加培訓。支持我市職業院校面向結對掛鉤貧困地區開展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幫扶,招收貧困家庭學生并按規定落實補助政策。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和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農村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在參加培訓期間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30元/人·天的生活費補貼。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等生產經營主體吸納我市貧困勞動力、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和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勞動力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按每人每月150元標準給予生產經營主體補貼,最長不超過6個月,以工代訓補貼與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就業見習、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崗位補貼不可重復享受。(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三、主要舉措
(四)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參加培訓后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復享受。將確有培訓需求、不具有按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人員納入補貼政策范圍。對企業開展培訓或者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不高于50%的培訓補貼資金。(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五)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投入力度。將一定比例的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于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提取的1.8億元,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培訓,可用于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認真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稅收政策。各地可安排經費,對培訓教材和培訓包開發、復合型培訓項目開發、師資培訓、教學改革以及職業技能競賽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對培訓組織動員工作進行獎補。(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國資委、市稅務局、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六)豐富職業技能培訓內容方式。加強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求職能力等綜合性培訓,將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工匠精神、安全環保、健康衛生、就業指導等內容貫穿培訓全過程。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大力開展家政、養老服務、托幼、保安、電商、汽修、電工、手工等就業技能培訓。圍繞我市五大產業體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開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技能培訓。鼓勵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開發培訓教材,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予以支持。支持職業院校啟動開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職業院校技能培訓工作量可按培訓實際課時量同比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開展技能培訓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納入學校公用經費、作為績效工資來源。在核定職業院校績效工資總量時,向額外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單位傾斜,學校在內部分配時,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向承擔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可按規定自主招聘企業技能人才任教。(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七)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建設。支持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對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按規定享受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支持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載體。對認定的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個給予一次性2萬元補助,對認定的市級企業首席技師每人給予一次性2000元補助。對承擔政府補貼培訓較多、質效較好的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升級改造實訓設施設備的,予以支持。推進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支持其增加培訓工種(項目)。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其獲得的財政補貼,符合條件的,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應急管理局、市稅務局、市總工會、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八)深化職業技能培訓“放管服”改革。建立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培訓項目、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目錄。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加強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和培訓質量的監管。建立培訓補貼網上經辦服務平臺,推行信用支付等辦法,推動培訓補貼不見面申報申領。(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九)健全職業技能考核評價體系。完善技能人才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體系,統籌做好通用職業工種、行業特有職業工種技能評價工作。支持培訓和評價機構建立同業交流平臺。加強考評員和質量督導員隊伍建設,開發一批急需緊缺職業(工種)題庫,逐步向社會公布題庫資源。推動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四、組織保障
(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發揮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健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人社部門負責牽頭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管理等工作,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溝通和信息共享,采取定期會商、聯合行動等方式,協調解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的矛盾問題。建立工作情況季報、年報制度和重大情況專報制度,確保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效開展。
(十一)加強資金監管。每年對各地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督查,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專項審計和績效評價。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規范資金管理,公開資金使用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挪用、占用、截留培訓資金和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十二)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開展政策宣傳和解讀,幫助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了解、用好政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和典型事跡宣傳,營造技能成才良好環境。
本實施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執行,至20xx年12月31日終止,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我市現行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規定,凡與本實施方案規定不一致的,按本實施方案執行。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8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堅持需求導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適應人民群眾就業創業需求,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面向職工、就業重點群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城鄉各類勞動者。20xx年至20xx年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補貼性培訓1萬人次以上。力爭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明確培訓范圍,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
1.大力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企業需制定職工培訓計劃,廣泛組織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在線學習等活動,提升職工素質和轉崗能力。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培訓,鼓勵企業和院校通過共組師資隊伍、共建實訓基地、共創培養模式等方式,培養企業后備技能人才,三年培訓100名新型學徒。(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總工會、市婦聯)
2.加強對就業重點群體的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稱“兩后生”)等青年、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實施培訓。針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培訓、轉移就業培訓計劃、農民工“春潮行動”、“新型職業教育培訓合作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返鄉創業培訓計劃以及勞動預備培訓、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專項培訓,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業培訓,全面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對農村貧困勞動力(含貧困家庭子女)開展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補助。積極培養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廣泛開展各類農村電商培訓。(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
3.持續加強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職業技能培訓。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并在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生活和交通費補貼。在省內技工院校進行全日制學習的,在校就讀期間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每人每年生活和交通費補貼2500元。鼓勵培訓機構入村入戶對貧困勞動力開展培訓。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和技工教育賦能工程,落實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按“雨露計劃”規定,給予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貧困家庭扶貧資金補助。(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市農業農村局)
4.大力開展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領域的企業全員安全技能培訓。持續推進以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為重點,特別是企業經營者和新工人的安全技能培訓及各類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資格培訓。鼓勵高危企業集中的`地區建設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持續開展安全培訓專項執法監察,確保全省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的安全技能培訓覆蓋率達到100%,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以實施推進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為重點,針對各類殘疾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雇主培訓等專項培訓。(市人社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建局、市殘聯、市總工會、市婦聯)
(二)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各類培訓主體積極性
1.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各類企業尤其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職工培訓中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后,按規定享受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補貼。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培訓中心、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等,積極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鼓勵企業與參訓職工協商一致靈活調整工作時間,保障職工參訓期間應有的工資福利待遇。(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
2.支持院校擴大培訓供給。支持職業院校以職工、就業重點群體和貧困勞動力為重點對象開展補貼性培訓。職業院校承擔面向社會職業技能培訓的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后,可按不超過60%的比例提取補充單位績效工資,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之外單列管理。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具體比例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職業院校在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并予以獎補。(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總工會)
3.大力發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推廣“工學一體化”“職業培訓包”“互聯網+”等先進培訓方式,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在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應用,提高培訓便利度和可及性。以遠程職業培訓網建設為重點,支持建設互聯網培訓平臺,開展前沿技術知識更新培訓和行業信息人才培訓,搭建行業信息領軍人才交流平臺。(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網信辦)
4.加強培訓服務管理力度。結合我市產教融合特點,創新培訓內容。圍繞市場急需緊缺的家政、養老服務、托幼、汽修、電工、婦女手工等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圍繞促進創業開展經營管理、品牌建設、市場拓展、風險防控等創業指導培訓。(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市婦聯)
5.實行目錄清單制度。市人社局制定政府補貼培訓工種(項目)、培訓機構、評價機構等目錄,向社會及時公布并進行動態調整。深化職業培訓工作“放管服”改革,在省級目錄清單基礎上,及時針對我市急需緊缺工種(項目)培訓,自主確定補充清單,適當調整補貼標準。(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完善補貼政策,調動廣大勞動者積極性
1.落實現行補貼政策。面向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和殘疾人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行動。對高校畢業生、家政服務人員和企業職工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在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同時給予生活和交通費補貼。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安全技能培訓、轉崗轉業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區工廠(含扶貧車間、村鎮工廠)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扶貧辦、市殘聯)
2.實施職業培訓補貼新舉措。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托舉辦的職業院校或經認定的職工培訓中心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根據職工培訓后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下同)情況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培訓補貼標準為初級工1000元、中級工1500元、高級工3000元、技師4000元、高級技師5000元,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同時可按規定享受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取得中級工、高級工相應證書的學徒,分別按每人每年5000元、7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參加培訓后取得證書,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復享受。對企業開展培訓或者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不高于50%的培訓補貼資金。鼓勵對貧困勞動力、去產能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開展項目制培訓。(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扶貧辦、市殘聯)
3.加強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支持和籌集力度,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就業補助資金、人才經費、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籌集培訓資金,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企業要按有關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培訓,可用于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稅收政策。推動企業提取職工教育經費開展自主培訓與享受政策開展補貼性培訓有效銜接,探索完善相關機制。可安排經費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職業技能提升組織實施、培訓課程標準及教材開發、師資培訓、教學改革、考核認定及督導、職業技能競賽及其他相關基礎工作給予支持,對培訓組織動員工作進行獎補。(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稅務局、市總工會)
三、組織領導
(一)夯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加強信息統計,建立培訓信息報送制度,提升職業培訓信息化水平,扎實有效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機制,制定具體貫徹落實措施,切實做好各項工作,抓好督促落實。要將財政補助資金與培訓工作績效掛鉤,加大激勵力度,擴大培訓規模,提升培訓質量和層次,確保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效開展。
(二)健全工作機制。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就業工作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協調領導,形成市級統籌、人社局牽頭、各級各部門按職責具體負責的工作格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擔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機構管理、質量監管等職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分解工作任務、抓好督促落實,組織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教育部門要組織職業院校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積極參與培訓工作。財政部門要及時籌集補助資金,確保足額撥付到位。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組織農民教育培訓。應急管理、煤礦安監部門負責指導協調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國資委要指導國有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共同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支持鼓勵市總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以及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級各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依托網站、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以及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等,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不斷提升政策知曉度,幫助企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和勞動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進一步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帶動整體工作取得新進展。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9
一、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工作要求。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培育需求,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面向職工、就業重點群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以下簡稱貧困勞動力)等城鄉各類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二)目標任務。20xx—20xx年,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5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度培訓2.5萬人次以上;力爭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總量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25%以上,高技能人才總量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30%以上。
二、明確培訓實施范圍,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
(三)大力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發揮行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和培訓機構的作用,引導和幫助企業開展職工培訓。企業需制定培訓計劃,通過廣泛組織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脫產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在線學習等活動,提升職工素質和轉崗能力。20xx—20xx年,組織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4.5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組織開展企業職工培訓1.5萬人次以上。
(四)加強對就業重點群體的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稱“兩后生”)等青年、退役軍人,以及我市辦理城鎮登記失業的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人員、男年滿50周歲和女年滿40周歲以上的大齡城鎮失業人員、殘疾人、連續失業1年以上的城鄉登記失業人員(以下簡稱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實施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培訓。大力實施技能扶貧專項行動,確保有培訓意愿的貧困勞動力都能參加技能提升培訓。具體工作目標:20xx—20xx年,組織就業重點群體和貧困勞動力培訓3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組織開展就業重點群體和貧困勞動力培訓1萬人次以上。
三、優化培訓資源配置,激發各類培訓主體積極性
(五)支持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各類企業按計劃對職工開展職業培訓的,按照規定給予培訓補貼。規模以上企業、當地龍頭企業幫助中小微企業開展職工培訓的,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鼓勵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企業需內設職工培訓中心的由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具備相應的教學設施設備及師資條件的,可按規定開展企業內部職工職業技能培訓。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可按現行有關規定根據畢業生就業人數或培訓實訓人數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設、創業園區建設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合格后上崗制度,化工、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單位及危險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要組織從業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普遍開展安全技能培訓。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3年培訓300名以上新型學徒。鼓勵企業與參訓職工協商一致,靈活調整工作時間,保障職工參訓期間應有的工資福利待遇。
(六)推動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擴大職業培訓規模。支持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培訓,在其專業范圍內面向院(校)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資金收支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在核定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績效工資總量時,可根據職業技能培訓規模、培訓質量、穩定就業率等情況,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的院校傾斜,合理確定績效工資總量。允許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在院校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在職業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七)鼓勵支持社會培訓、評價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職業培訓機構,新設立的職業培訓機構達到相應要求的.`,可直接獲得職業資格高級工及以下等級的培訓資質。鼓勵市外、省外有資質的職業培訓機構到我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四、創新培訓內容和形式,提升培訓管理服務效能
(八)創新拓展培訓內容。強化綜合能力培訓,將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工匠精神、質量安全意識、有關法律法規、掃黑除惡、禁毒防艾、環保和健康衛生、就業指導等內容貫穿職業技能培訓全過程。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開展家政、養老服務、母嬰護理、保安、托幼、電工、建筑、民族工藝等職業技能培訓。圍繞重點產業發展,開展循環農業、智慧農業、硅產業、旅游業、康養產業、輕紡產業、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新職業新技能培訓。圍繞培育發展電商產業,將電商創業中的攝影攝像、包裝設計、物流快遞、“店鋪”裝修等電商服務技能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
(九)鼓勵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符合我市享受職業培訓補貼條件的人員,可參加有組織的職業培訓,也可自主選擇職業培訓機構和培訓項目。對自主選擇培訓并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由本人戶籍地、市內常住地或求職就業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按照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推進保山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全市技工教育的辦學層次和服務水平。鼓勵行業學會、院校與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積極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實施“失業人員技能培訓基地”認定計劃,認定一批面向廣大失業人員或轉崗職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失業人員技能培訓基地”,協調落實省級30萬—50萬元實習實訓設備等補貼。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到20xx年,至少建設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繼續推進“永昌技能名師”評選工作。加強師資建設,盤活教師資源,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依托就業補助資金支付對象實名制數據庫信息系統、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等,推進“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培訓通APP”建設,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實名制信息化管理,建立勞動者職業培訓電子檔案。
(十一)提高培訓管理服務水平。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強化“放管服”改革,對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各縣(市、區)要及時公布本地培訓項目目錄、培訓和評價機構目錄。各地原則上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購買培訓服務和評價服務,不得分離準入資格與具體培訓項目。完善培訓統計,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培訓數據共享機制,健全培訓績效評估體系,建立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退出機制。探索建立培訓服務和補貼申領告知承諾制。
五、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強化政府引導激勵
(十二)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在我市的符合條件勞動者參加培訓并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按照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復享受。
對企業組織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有關證書的,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失業人員等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參加培訓的,可給予職業培訓補貼。確有培訓需求且不具備按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人員,可納入職業培訓補貼政策范圍。培訓補貼按照“誰墊付,誰申領”的原則支付給企業或個人。具體補貼標準按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財政廳的有關規定執行。
職工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給予企業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職業培訓補貼,由企業自主用于學徒培訓工作。用人單位組織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安全技能培訓、轉崗轉業培訓的,按照規定給予每人8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
(十三)給予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貧困勞動力、失業人員、“兩后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轉崗職工、殘疾人、退役軍人,由公共服務機構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組織開展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所需資金實行全額支付。
(十四)給予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兩后生”中的農村學員,在培訓期間按照規定從就業補助資金中給予每人每天60元的生活費補貼。
(十五)給予以工代訓培訓補貼。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按照用工方支付給勞動者工資總額20%的標準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十六)給予預撥職業培訓補貼資金。對企業按照計劃組織職工開展培訓的,以及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經招標確認對貧困勞動力、去產能失業人員、退役軍人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50%的培訓補貼資金。
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措施
(十七)強化工作職責。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切實承擔主體責任。要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根據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認真組織實施。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明確目標任務,進行任務分解,建立工作情況月報、季報、年報制度。
(十八)健全工作機制。健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方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承擔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機構管理、質量監管等職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分解工作任務,抓好督促落實;發展改革部門要統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教育體育部門要組織職業院校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積極參與培訓工作;財政部門要確保就業補助資金等及時足額撥付到位;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職業農民培訓;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協調組織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指導協調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國資監管部門要指導國有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配合,共同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支持鼓勵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工商聯、個私協、行業協會等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可在省級發布職業培訓補貼工種目錄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適當調整補貼標準,并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備案后實施。縣(市、區)人民政府可對有關部門各類培訓資金和項目進行整合,解決資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問題。
(十九)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強化資金監督管理。按照要求,市人民政府從20xx年底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中提取20%的資金,專項用于支持20xx—20xx年全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單獨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按照規定實行分賬核算、專款專用。各縣(市、區)要將一定比例的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于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失業保險金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本方案已明確應由就業補助資金支出的項目,從就業補助資金支出外,其他支出項目從失業保險基金專賬支出。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培訓,可用于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稅收政策。要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切實做好監督檢查和專項審計工作,要定期向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規范資金申報、撥付程序。同一培訓項目不得重復申報職業培訓補貼。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對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要區分不同情況對待,保護工作落實層面干事擔當的積極性。
(二十)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宣傳。各級各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發揮網站、微信、廣播電視、新聞報刊等作用,分批、持續開展政策解讀,注重提高政策解讀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政策公眾知曉度,幫助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10
根據我礦《關于開展“三基建設年”活動的通知》(xx礦發〈20xx〉xx號)文件精神,為了進一步加強職工隊伍的基本技能建設,努力提升職工綜合素質,全力推進礦井安全發展,現就職工基本技能建設及素質提升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各級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根據上級安排,全年完成各類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240人次;
(二)專業技術人員及各級管理干部繼續學歷教育。副處級以上管理(專技)人員80%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基層隊支部書記80%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各副總90%達到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三)井上下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完成井上下崗位作業和操作人員安全培訓計劃1200人次,井上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計劃100人次,全部做到持證上崗。
(四)崗位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崗位職業技能培訓120人次,培訓、鑒定各層級技術工人50人以上;每年爭取鑒定技師2~3人,職業技能鑒定不低于5個工種(按照集團安排執行)。
(五)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除本礦工團組織的內部技能大賽外,要積極參加華煤集團公司工會舉辦的相關職業技能大賽,對采煤機、電工、輸送機、安全檢查工等地面10個專業工種,先在礦內集中開展一次員工崗位技術練兵和比武活動,員工技術練兵、技術比武活動的參與率達到95%以上,通過技術比武、技能比賽和崗位練兵,實現職業技能培訓的目的。
(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節能減排“金點子”、合理化建議、“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
(七)認真落實好師帶徒的“傳、幫、帶”。對新上崗和轉崗人員按照集團公司(2011)xx號文件規定,簽訂師徒合同,建立師帶徒激勵機制,帶動新人早日結業獨立上崗。
(八)爭先創優。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評選1~2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工人中評選2名“金藍領”活動。
(九)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教育培訓機制體制,建設好網絡課堂,完善教育培訓基地,為員工培訓創造有利條件。
二、工作任務和措施
(一)加強各層級管理人員的培訓。一是按照集團公司要求對公司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培訓。按時參加集團公司舉辦的高管人員培訓班和職業經理人資格培訓班。內容重點是戰略決策、管理創新、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危機風險管理、廉潔從政、依法治企等高新企管理論的培訓,提高領導人員高層管理理論知識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二是按照集團公司安排,選派科室隊黨政負責人參加集團公司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培訓內容重點進行基層黨務、企業文化、管理實務和政策法規等內容的系統培訓,著力強化安全質量管理、項目合同管理、績效管理、精細化管理意識,加快知識和觀念更新,提高組織、領導、協調、溝通能力
(二)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一是依照集團公司安排的專項培訓,按時組織全礦專業人員培訓。二是根據礦井實際,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開展技術開發、技術改造、技術攻關項目,有針對性地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以新理論、新規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靈活采用專題研討、講座等方式,使專業人員參加培訓人數達到100%。三是按照崗位技術需要,制定傾斜政策,對有潛質的青年人才,可以選送到高等院校深造、進修。四是按照專技人員實行繼續教育學分考核和證書登記制度,把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學分與其職稱評聘掛勾,激發專業技術人員提升自身業務素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加強井下生產一線及井輔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進一步規范、創新安全培訓模式,持續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加大科隊及班組長等三級管理人員培訓,其內容主要是安全質量體系的機制建設、安全生產和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的培訓。重點是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隊伍管理、事故案例分析和管理技巧等內容。班組長培訓內容:主要圍繞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安全規程、班組建設、班組文化、班組核算、應急處置、緊急避險、管理技巧和班組管理制度、班組現場管理實務(班組及崗位隱患排查防控、危險源辨識防控、安全監測監控設施管理等)。一線職工的培訓內容:重點抓好崗位標準流程和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的學習和應知應會知識。
(四)全面加強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專業(工種)培訓重點是生產、安全相關的、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產崗位和輔助工、以及其他專業技術工種的鑒定。參加集團公司以培養中、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技能鑒定提升計劃、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和職業技能鑒定。根據集團公司下達培訓計劃,分解落實技術工人培訓指標,選派優秀技術工人脫產到技術學院進行強化新知識、新理論和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嚴格鑒定程序和職業標準,抓好鑒定質量,提高鑒定合格率。結合生產需要,進一步擴大培訓工種、范圍、人數,立足崗位全員培訓的同時,要注重實效,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開展自主培訓,全年計劃完成崗位技能自主培訓120人次,爭取主要生產單位職工普遍提升一個技能水平檔次,達到生產、安全、質量對員工專業技術素質的要求。
(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活動。積極參加本礦和集團公司工會組織的技術比武活動,按照礦工會制定的實施計劃,組織開展專業工種的大賽活動。組織各級干部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開展計算機、寫作、演講、書法等崗位技能比賽;組織生產崗位人員學業務學技能,達到應知應會、熟練操作的要求,員工參與率達到80%以上。使員工達到精一崗、會兩崗、懂三崗,成為安全生產和業務領域的行家里手。
(六)深化“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等活動。一是開展技術創新課題評選活動。針對本單位的技術難題、節能減排等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組織發動廣大員工進行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解決影響生產效益的系列難題,促進企業科技進步。二是依托工會組織開展的“工人先鋒號”創建活動,推薦一名集團公司級的“工人先鋒號”典型,形成先鋒帶頭作用的良好氛圍。三是開展節能減排的“金點子”、合理化建議,開展人人獻計獻策活動,組織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中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開展技術管理創新或提出合理化建議,評審出優秀的技術管理創新成果上報集團公司參加評獎,從而激發員工鉆研崗位技術的積極性。四是通過“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著力推動員工隊伍由操作型向知識型、技能型、學習型轉變,五是礦團委要以“青工崗位技校”建設為載體,利用多種手段,培養一批勤于學習,善于鉆研,基本功扎實,復合技能型的青年人才。
(七)開展好“傳、幫、帶”活動。新老專技人員和新老工人之間簽訂導師徒合同,建立師帶徒激勵機制。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明確指導1~2名技術員成才;技師、高級工每年帶徒不少于2人,培養的徒弟應分別達到中、高級工基本技能水平。對專業技術人員和技師、高級技師實行動態管理,嚴格按照集團公司的有關規定認真進行考核。通過簽訂師徒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對培養出人才的中高級工、技師,按培養人數給予獎勵,并作為年度續聘或高聘的依據之一。
(八)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依照《集團公司明星員工和技術技能人才評選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加強對優秀技術工人和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評選,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法進行。按照集團公司要求做好“明星員工”和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參評人選的推薦工作。每年力爭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評選1~2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工人中評選2名“金藍領”。對評選的技術技能人才稱號實行動態管理,認真兌現人才待遇。一是有計劃地定期安排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脫產學習、參觀考察、舉辦講座和技術交流。二是優先推薦參加高一個等級的專業職稱、職業資格考評;三是兌現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津貼。按照集團公司有關規定隊技術工人、明星員工和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給予相應的津貼補助,以鼓勵他們繼續發揮革新創造作用。
(九)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集團職工培訓中心為依托,以本礦職工培訓校舍為基礎,廣泛開展各層級、各類別員工的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健康體魄素質等的培訓。不斷加大教育培訓投入,加強軟、硬件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大學和信息化技術的資源優勢,與集團培訓中心協調,搞好網站建設,開發培訓項目,增強服務功能,把信息化教育的輻射面逐步延伸到區隊、班組和家庭,形成方便快捷、內容豐富、文明上網、適應自學的先進教育培訓手段。完善培訓組織機構,提高培訓質量。合理安排各層級、各類別人員的培訓費用比例,確保80%以上的職教經費用于全體員工的教育培訓活動。
三、活動時間安排
由人力資源科、黨群工作部、安全檢查科、礦團委等各有關單位配合,制定全年工作計劃,開展各類管理人員的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傳、幫、帶”活動和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并嚴格責任分工,按照制定下發的方案、培訓和驗收計劃,逐月分步實施。
由黨群部、工會、團委、安檢科、人力科牽頭,有關單位配合,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節能減排“金點子”合理化建議、“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技術比武活動,爭先創優活動等工作。
四、檢查督導
礦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小組要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督查指導,對每項活動都要制定周密的實施方案,嚴格責任,落實任務目標,抓好督促檢查。檢查的內容為月度目標完成情況、工作措施的落實情況、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工作的重點和方向糾偏、工作中的創新做法和涌現出的典型事例、活動的效果和員工群眾的反響反映等。實行每天都要調度情況,每旬都要有重點工作,每月都要進行全面檢查,每季度都要按專業召開現場推進會。對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或意見,加以指導、協調與溝通,要認真督促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檢查、督導工作結束后,必須形成專門的書面檢查、督導報告,提交到“三級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考試評估
考試采取兩種方式:一是組織各專業(崗位)理論知識考試。由各專業部門審核,建立各專業(工種)考試試題庫的內容,列出每個工種崗位的“應知應會”、“必知必會”的試題,采取筆試或機考的形式,組織全員考試。二是組織實踐操作技能考試。在模擬實訓基地或作業現場,組織實踐操作技能過關考試。礦員工技能素質提升組及有關部門,負責監考和培訓質量的評估檢查。對管理人員、專技人員和特殊工種人員的考試,必須由安檢、黨群、紀委及專業部門的人員監考。發現作弊現象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嚴肅處理。考試成績作為年度各部門、基層單位素質提升效果評估依據之一。
六、考核與獎懲
按照《關于開展“三基建設年”活動的通知》(xx發〈20xx〉xx號)文件精神,依照專項素質提升實施方案的有關內容要求進行責任包保和分工。企管科考核辦負責將員工素質提升納入績效考核內容。結合《員工素質提升工程進展情況月度通報》及季度員工素質提升工程推進會等有關情況,對各部門、單位和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對考核評估成績達不到素質提升要求的部門、單位要重新學習、補考、驗收,確保員工素質提升工程各項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對在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爭先創優活動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按照礦發有關文件執行獎罰。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11
根據銅仁市就業局《關于印發銅仁市20xx年就業工作要點的通知》(銅市就局〔20xx〕2號)文件要求和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安排,為扎實開展好我縣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職業培訓工作機制,堅持培訓與招商引資、工業園區企業人才需求相結合,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推動自主創業相結合,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工作目標。
二、目標任務
20xx年,全縣職業技能培訓2000人,其中農村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580人,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300人,農村實用人才實用技術培訓120人。
三、培訓項目
(一)創業培訓500人。以激發全社會的創業熱情,促進城鄉青年成功創業為目的,緊緊圍繞創業意識、創業計劃、制定創業投資計劃書這一主題,在教學場所、師資配備、設備設施配置等各方面作好周密詳盡的安排,并遵照有序的'教學形式實行教學,以細致、周到、熱情的服務做好每一個細節,為參訓學員營造一個舒適良好的培訓學習環境,力爭以高效、嚴謹、有效的培訓,確保培訓內容的實用性。
(二)機動車駕駛培訓400人。采取財政補貼與個人自籌相集合的方式,在全縣范圍內對16至50周歲符合駕駛相關要求的農村勞動者、復員退伍軍人、新增就業轉失業人員、大中專未就業畢業生、農村初高中畢業未升學等人員開展機動車駕駛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滿足市場用工需求。同時認真做好培訓人員資格審查工作,杜絕弄虛作假套取補貼經費。
(三)黨建幫扶培訓200人。按照黨建幫扶計劃,深入四幫四促黨建幫扶聯系村,將農村養殖、果蔬種植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搬進聯系點,實地開展技能培訓,增強群眾致富本領。
(四)工業園區企業人才需求培訓300人。積極與工業園區管委會對接,認真做好企業人才需求培訓調研,設計針對性較強、實用的培訓課程,提高培訓效果。同時以訂單培訓為紐帶,建立交流對接服務平臺,定期組織培訓機構與企業進行培訓交流對接活動,解決企業用工荒、農民工就業難兩者并存困境。
(五)客運行業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培訓300人。為全面提高我縣客運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服務水平,樹立良好的城市窗口形象,積極與縣交通局協作,組織開展客運行業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培訓,重點對從業人員進行文明禮儀、職業道德、交通法規培訓。
(六)減貧摘帽鄉鎮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00人。積極與鸚鵡溪、板橋、文家店、甕溪、邵家橋等5個減貧摘帽鄉鎮對接,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根據調研結果結合我縣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和生產現狀,重點圍繞蔬菜栽培、水產養殖、無公害農產品、動植物病蟲害預防技術、新型農機使用等農業實用技術開展培訓,使每戶農民掌握1至2門農業實用技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盡快脫貧致富。
四、相關要求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要充分認識職業培訓在特定時期對促進就業、穩定就業的重要地位,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共同做好宣傳,將此項工作作為促就業,穩定社會的惠民政策。
(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要將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工程的組織實施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對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培訓的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明確職責,落實到人。
(三)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培訓質量。要充分依托行業、企業培訓需求做好培訓項目開發、培訓教材選定和培訓課程設計的研究工作,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要按照三防三控三公開的原則加強對培訓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督,確保培訓效果。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11-02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11-02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精選20篇)07-31
職工技能培訓方案15篇11-02
員工技能培訓方案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工作方案12-22
職工職業素質技能培訓方案(精選7篇)12-08
職工職業素質技能培訓方案范文通用03-31
職工技能比賽方案05-16
技能培訓方案04-29
技能培訓方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