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二、《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通用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學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方式:
朗讀、復述、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剎那間、迷惑不解、勃然大怒、無與倫比、怒不可遏、曙光、佇立、凝視、繁殖。
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二)導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三)介紹作者: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跡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并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四)閱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
(2)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么的答案。
(3)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
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3)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志,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并給予充分的尊重。
4、“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獲,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研讀課文,注重自己的體驗。
(五)閱讀課文第5—25段:
1、請同學復述文中的故事。
2、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后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么?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說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后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六)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于上帝。這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壞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七)延伸拓展:
結合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2
知識目標:
1、了解書信的寫法,積累重點詞語和名言警句。
2、體會文章采用故事闡明愛情真諦這一構思的巧妙。
能力目標:
體會用對話的方式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了解愛情的特征,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對愛情的詮釋,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能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
對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學方法:
鑒賞發現法
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
課型:
新授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曾有一位哲人說過,在孩子沒學會勞動前,先教會他勞動;在孩子沒有涉及愛情前,先告訴他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孩子只有了解了愛情,知道愛是理性與智慧的選擇,他們才不會為了好奇,過早地盲目追尋愛情。這或許就是編者選擇這篇課文的用意:給正處于十四五歲的你們一點情感的理性指導。
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然而愛情究竟是什么樣子?我想,正值花季的你們,或許也曾經有過憧憬和困惑,然而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說,對嗎?
今天我們不妨拋開所有的顧慮,敞開心扉來真誠地面對愛情這個話題。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看看我們的教育家是如何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的。(板書課題)
二、聽讀課文,疏通字詞,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并拿上筆做這樣幾項工作:
①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②畫出你原來不認識但通過老師的朗讀你知道了讀音的生字。
③畫出你原來讀的和老師不一樣的字。
④你還可以認真聽一聽,老師有沒有那個字讀錯了?
繁衍(yǎn)忐忑(tǎntè)、一抔黃土(póu)無與倫比(lún)、剎那間(chà)怒不可遏(è)、佇立(zhù)、幢(zhuàng)、麥穗(suì)
2、聽了這封書信,你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個什么樣的人?(好爸爸)有誰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的相關資料?(見注釋,學生一起讀一遍)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蘇聯教育家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勛章和稱號。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他寫有教育專著和小冊子40余本。
蘇霍姆林斯基從心靈深處特別愛孩子。他寫過一本書,題目就叫《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與孩子一起郊游,他擔任校長,同時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堅持上課。他后來是工作崗位上心臟病突發,被抬上擔架,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回來。我特別感動他的一些細節。他每天早晨都來到學校大門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著孩子們一個一個走進校門。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在什么地方,總有孩子圍上前去,每當這時候,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純真的笑!
3、蘇霍姆林斯基在這封信里和女兒談論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什么是愛情?)
4、我們的教育家在這封信里是采用什么方式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的?
(作者沒有直接回答女兒的問題,而是轉述了自己的少年時代祖母瑪利亞所講的一個童話故事)
導入:老師第一次讀這封信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個童話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轉述的這個童話故事。
三、再讀課文,感知課文具體內容和精彩的語言特色。
請幾位同學分角(jué)色朗讀童話故事部分,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需要幾個角色?(奶奶、上帝、大天使、我),那幾個同學愿意自告奮勇站起來朗讀這則童話?
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上帝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態度如何?用筆將相關的句子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
(三次,一次次引導學生邊說邊板書重點詞句)
1、第一次上帝所見的東西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1)那么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愛情)為什么不可理解?(因為他從未見過)
(2)他的態度如何?(勃然大怒)
(3)為什么會勃然大怒?
(因為人類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師明確:對呀,在上帝的眼里,人類只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種生物,傳宗接代、繁衍子孫,與其他生物是一樣的。
2、那么,上帝在五十年之后看見的東西變了嗎?(沒有)
(1)請一名學生把描寫上帝看到的內容的文段朗讀一遍“從這次他看到……還有一種新的東西”其余學生思考,這次上帝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自己看到的東西?(無與倫比的美)
(2)請一名學生解釋“無與倫比”是什么意思?然后問:為什么上帝眼里見到的美會是無與倫比的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3)我們請所有的女同學把這段文字聲情并茂的再讀一遍,請所有男同學思考上帝眼里看到的這種“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是什么?(忠誠)這次上帝又是什么樣的態度?(怒不可遏)
師明確:愛情就是忠誠!忠誠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哪怕過了五十年!
3、三年以后上帝又來了,這時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什么樣的愛情好像都應該黯淡一些,他看到的東西如他所愿發生改變了嗎?(沒有)
(1)這次他仍然看到了什么?(請一名學生回答)
(2)為什么第三次上帝看到的還是“不可理解的美”,這里的“不可理解”與第一次的“不可理解”意思相同嗎?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經過五十年歲月的消磨,男的女的還是這么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第三次早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3)上帝除了看到老爺爺目光里的那種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之外,還看到了什么?(請所有學生將23自然段朗讀一遍)
思考討論:作者在這里安排上帝在老奶奶死后看到青年男女們眼里的愛情,用意是什么?(告訴上帝人類的愛情會一代代傳承下去,不管他愿不愿意,喜不喜歡人類都會將這種美好的情感傳承下去)
(4)面對這一現象,上帝并沒有象上兩次一樣發怒,那么上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呢?(久久地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
(5)學生討論:上帝為什么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為什么他離去后,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愛的無法毀滅,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于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當然也有感動。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了,都被感動了,正說明了“愛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第二課時
一、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繼續上節課的討論:
1、在上帝的眼里愛情是如此的完美,在作者筆下愛情更是被描寫的美輪美奐,在上面的這三個片段描寫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片段?那句話?或者哪個詞語?,請你找出來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是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三個片段中反復描寫的那個場景“一會兒……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作者這樣寫是在告訴我們愛情其實很簡單、很平淡,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語言,就是一個眼神就足夠了!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
2、作者安排的三個場景基本相同,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呢?
(用對話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人們對愛情的認識是通過上帝和大天使的對話層層深入)
3、奶奶告訴“我”說“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在奶奶眼里愛情是什么樣的?
4、文章最后作者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我們大家一起把最后一段朗讀一遍。師生一起討論,在作者的眼里愛情是什么樣的?
5、老師讀過很多愛情小說,我一直以為愛情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山盟海誓、是梁山泊與祝英臺的生死不渝、是瓊瑤筆下男女主人公的卿卿我我,今天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封信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愛情是我們最容易忽視其實也是最偉大的。
現在在我的眼里的愛情是這樣的:
每天清晨和傍晚,我那60多歲的.老母親牽著我70多歲的老父親的手,在江邊的樹蔭下一邊走一邊小聲說著話,母親不時還停下來幫我的老父親扯平褶皺的衣服,眼睛里露出一種柔情,我想這就是愛情;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一個女人左手提著涼茶右手提著可口的飯菜,來到勞動著的男人身邊,心疼的為他遞上毛巾擦把汗,看到男人大口大口的吃著飯菜,女人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我想這也是愛情……
你眼里的愛情是什么樣的呢?哪位同學能幫助老師再續說一段,和剛才我說的這兩個片段組成排比段。
教師明確:
是啊,愛情不是情人節的那朵玫瑰花,不是生日時的一份精美禮品,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就像一首歌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老師不會唱這首歌,但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被深深感動,因為我知道這就是我們這些平常人眼里的愛情。
三、深入探究文章主題,拓展延伸。
作者在給女兒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時候”,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大聲的朗讀一遍。
思考討論:
(1)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什么樣的人是一個智慧的人呢?(……)
(2)在我們中學的校園里或者大街上,經常會看到一些14、5歲的男孩女孩,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毫不顧忌的做出一些親熱的動作,在高中校園里甚至還有男孩子為了給女孩子過生日不顧校規校級,在晚自習后在操場上燃放煙花炮竹,完全聽不進去老師和家長的勸告,寧愿耽誤學習影響自己的前途也要去追求他們心目中的所謂的愛情,你們認為他們是有智慧的人嗎?(……)那么他們能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呢?(……)
(3)那么我們來想想作者說這句話的用意何在?作者在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什么時候才能追求愛情的幸福?才能體會到愛情的幸福?
結束語: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愛情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短短的一節課怎能說得明白愛情,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力量,你可以讀一讀白朗寧夫人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忠誠,你可以聽一聽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愛情的高貴,你一定要讀一讀《簡愛》……你還要讀一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飄》……你就會更深刻地了解愛情!
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愛情)勃然大怒
第二次無以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忠誠)怒不可遏
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和同過去一樣的力量(心靈的追念)佇立凝視
深沉的思索離去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名言警句和一些文學常識。
2、理解文中故事的寓意,和作者對愛情的詮釋,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領會故事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愛情的真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熟讀課文,收集有關愛情的歌曲、名言、詩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歌曲《最浪漫的事》)剛才的這首歌曲是《最浪漫的事》,老師很喜歡其中的幾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孩子們,這首歌的主題是什么呢?(相守到老的愛情),那么愛情是什么呢?(學生發言)有一個小姑娘也曾經向她的父親提出過這個問題,而她作為教育家的父親蘇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致女兒的信》。
二、明確學習目標(齊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說說閱讀感受。
2.學生講述童話故事。
一生講述,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四、小組交流展示
1、多媒體出示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東西?想一想,為什么把這三者放在一起解釋“愛情”?
(2)在信的開始和結尾,父親表明了對愛情的態度,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回答:父親是告訴女兒應怎樣對待愛情呢?
2.小組長組織討論。
3.學生展示。
(1)學生回答:
第一次:愛情(不可理解美和從未見過的力量)——勃然大怒
第二次:忠誠(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怒不可遏
第三次:心靈的追念
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著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可以是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2)學生回答:
要做明智的人、要懂得愛、要有人性美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4、學生自主質疑(可針對含義深刻的語句、寫法等),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課文。
五、我提升,我幸福
同學們,愛情是最美好的感情,她像春天里的百花,帶來濃郁的芬芳;她像夏日的晨風,帶來絲絲的涼爽;她像冬日的陽光,帶來融化冰冷的溫暖。那么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經典的愛情故事,你知道嗎?
1、說說你知道的經典愛情故事、成語、物品歌曲、詩詞等。
(學生發言后多媒體展示)
2、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的愛情,然而過早的摘取愛情的果實,能收獲甜美嗎?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1)學生發言。
(2)教師小結:的確,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早戀不屬于我們。
愛情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生活的智慧。今天的這節課,我們理解了愛情的真諦,老師希望你們能夠珍視愛情、善待愛情,相信一定會有一天,你們能夠享受至純至美的愛情。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基礎知識,學習忐忑、繁衍、怒不可遏等詞語。
2.了解本課中神話故事的情節,能夠體會其內涵。
3.掌握蘇霍姆林斯基講述自己幼時聽過的神話故事代替正式的說教對女兒解釋愛情的深刻用意。
4.理解愛情的深意。正確樹立愛情觀,體會人間真情。
5.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諦。
教學重點:
讀懂神話故事,理解“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三者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愛情的甜蜜、美好與理智、慎重的關系。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歷來是文學家、藝術家贊詠的主題。如何對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講述愛情呢?作為父親,蘇霍姆林斯基交給人們一張優秀的答卷。
列舉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集體討論,歸納出愛情的一些內涵。
如:信任、理解、忠誠、熱情等。
童稚之愛的原則是:“因為我愛,所以我愛。”
成熟之愛的原則是:“因為我愛所以我被愛。”——弗羅
二、閱讀神話,體會愛情的真諦
思考:
1.
①作者采用什么方式跟女兒解釋愛情?
②為什么他要采用這種方式而不直接跟女兒講道理呢?
提示:引導學生體會蘇霍姆林斯基的良苦用心。
確認:
①他給女兒講述自己從祖母瑪麗婭那里聽到的神話故事。
②枯燥的說教,不能夠展現愛情的美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拉近和女兒的距離,也向女兒傳達:談論愛情并不可恥,它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2.上帝創造世界后,幾次來到人間?
確認:
三次來到人間。第一次是一年之后,第二次是三年之后,第三次是五十年之后。
3.他三次來到人間,三次發怒,是什么導致上帝的怒火?
確認:
是他在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中看到他不熟悉的東西。
第一次他看到目光中有“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
第二次他在“這對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還含有一種新的東西。”
第三次他在男人憂郁悲傷的目光中感到“一種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
作為懲罰他給予人類衰老和死亡。
但是,人類最終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愛情,高于上帝。
4.大天使是如何叫這三種東西的?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確認:
分別是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
學生展開討論,論述三者之間的關系,體會忠誠和追憶是對愛情的鞏固和延續。
三、分析父親形象。體會作者的愛情觀和教育觀。
1.在女兒十四歲生日的時候,蘇霍姆林斯基告訴她:幸福源于智慧。而獲得生活的智慧的途徑之一,就是從父輩那里獲得經驗和指導。在你和你的父母之間有沒有這種經歷?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怎樣的父親?結合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你對他的評價。
小結: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在女兒十四歲生日的時候寫給她的三封信之一。
在信中,作者懷著激動和欣喜的感情,站在平等的對話者的角度,一反嚴肅的說教,用神話故事對女兒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書信的寫法;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釋抽象道理的好處;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
教學重點、難點:
進行愛情教育,初步理解愛情的真諦。
教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多媒體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曲):
人類自有史以來,愛情一直被傳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這是關于愛情的成語;牛郎織女、天仙配,這是關于愛情的傳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是關于愛情的詩句;還有愛情的俗語: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擾著你,那些令人魂牽夢縈的情思正等著你長大,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么是愛情?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中得到啟示。
二、簡介蘇霍姆林斯基(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信息)。
過渡:這樣一個世界聞名的教育家,是用什么形式給女兒解釋愛情的呢?好,是故事。這個故事具體體現在文中哪些段落?
三、品讀課文
1、朗讀:(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睛里讀到了哪三種東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現?)找三組同學分角色分別朗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段落,其他同學把有關答案做上記號。
2、提問:
①上帝從男女的目光中三次各看到了什么?他分別持何態度?
②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
③從第七段可以看出上帝創造了一切,那么上帝也創造了愛情嗎?
3、討論:什么是愛情?
首先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愛情的名言、詩句;然后多媒體顯示老師搜集的名言、詩句;接著分發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另外兩封關于愛情的信;最后學生分組討論發言交流。
4、案例分析: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某中學一女生在宿舍告訴舍友,她特別喜歡一同班男同學,這次是真的喜歡,和前幾次說的那幾個截然不同。因為她總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學習就是想要見到他。后來她主動給他寫紙條,他倆常常單獨出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此,她成績下降,上課神情恍惚,和同學相處情緒也很不穩定。老師家長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來,家長讓她轉學了。他們再沒聯系。
小結:什么是真正的愛情?
5、本文是大家的作品,用故事來闡釋抽象道理,在構思方面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
四、質疑:懷疑精神是人類最可貴的品質之一,懷疑是創新的源泉。對于本文,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商討吧。
過渡:同學們,老師祝你們在愛情的道路上一帆風順,收獲美滿與幸福。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從出生開始就有一種感情始終呵護在左右,那就是父母對我們的至愛真情。現在我們來看一個片段吧。
學生觀看本年級“家長會”配樂錄象片段。
五、遷移(課上布置,課后完成):寫信。(把對父母的感情用書信的形式向他們表露出來吧。)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6
這篇文章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女兒提出什么是愛情這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之后,認真地就此問題寫給女兒的信,信中,作者給女兒講了一個動人而又有詩意的故事,借故事深入淺出地回答了什么是愛情這個一語難盡的復雜命題。
一、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你的問題使我心情非常激動到從中萌發出你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的萌芽)交代了寫信目的。
第二部分:(從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平靜到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借祖母瑪麗婭之口,通過一個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1層:(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平靜到從未有過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詳細敘述我問祖母什么是愛情的經過。
第2層:(從什么是愛情?在上帝創造世界時到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祖母瑪麗婭講故事。
第3層:(從這就是愛情到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祖母瑪麗婭在故事的基礎上對愛情進行的引申與闡釋。
第三部分:(從這就是愛情到文末)作者在祖母瑪麗婭的基礎上進一步生發,更深刻地闡釋了愛情的豐富內涵。
二、文章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1、角度巧妙:
什么是愛情?這是一個非常復雜而深奧的命題,要想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而且是給十四歲的女兒回答這個問題,的確讓人有些為難。而作者卻巧妙地選取了回答的角度:
⑴不正面回答,讓祖母瑪麗婭說話,并真誠地袒露: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平靜。我也同樣問過什么是愛情,以過來人親歷的口吻說話,講述故事時也不忘將過去的我穿插其中,拉近了與女兒的心理距離。
⑵不長篇宏論,用簡單的故事作答。作為一名教育家,作者深知十四歲孩子的趣味所在,沒有枯燥的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理論,而是選取了孩子感興趣的童話故事,看似簡單,實則匠心別具。
2、構思精彩:
⑴開頭暗示,結尾點睛:
故事開頭說,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們傳宗接代、繁衍子孫;最后,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前后對比,凸顯出人之區別于動物的關鍵。
⑵同中有變,起伏有致:
故事以上帝三次視察人間為敘事框架,對這三次視察的描寫在重復中又有變化和遞進:從人們的目光里,上帝分別發現了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無以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強調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態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佇立凝望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上帝態度的前后對比,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于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與屈服。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正說明了愛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寓意深刻:
文章主體部分的故事并不令人費解,但故事背后的寓意卻耐人尋味。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在人的眼睛里先后讀到了三種東西: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作者將它們放在一起談論,是別有深意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異性之間很容易產生愛慕之心,但歲月和生命是對愛情的最大考驗:只有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忠誠、能超越死亡的心靈追念,才配得上稱為真正的愛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發現了美和力量,人間的摯愛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體現。故事中,上帝沒有創造愛情,是因為它僅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愛情的無法毀滅和上帝的沉思離去,正說明了人將永遠不會再淪為動物,將成為自己人性的主宰。
4、描寫細膩: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作者每次都進行了細膩的描寫。有個性化的語言:好呀!看我不懲罰你們才怪!從現在起你們就要變老。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將消磨你們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為烏有!五十年后我再來,看看你們眼睛里還留存著什么東西,該死的人你們老得還不夠快嗎?該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還要來,看看你的愛情還能變成什么樣!有傳神的神態: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久久凝視。還有上帝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描寫:窩棚旁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們旁邊放著一只搖籃,搖籃里躺著個熟睡的嬰兒。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里一片金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不管是語言、神態還是景物描寫,每一次都精細刻畫,給故事增添了感染力。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7
【教材分析】
《致女兒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自讀課文,作者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沒有回避,沒有敷衍,更沒有說教,而是用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聯系,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從而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這篇課文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文所涉及的話題“愛情”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但還未必真正懂得愛情。學生如果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可由于中學生“涉世未深”,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上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一方面使得情感內斂的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有人指點迷津。而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因此,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和鼓勵,讓他們放下包袱,輕松參與到討論中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積累“忐忑、繁衍”等詞語和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②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這個民間故事的巧妙構思,體會故事背后的寓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學習聯系西方文化背景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②通過搜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2.通過討論去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理解愛情的真正含義,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1.對一些含義較深的抽象的語句,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將問題分解變細。
2.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轉變的特殊階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經驗,對于愛情本質的理解會有些困難。
教學方法: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內容與步驟: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同時搜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讀課文,思考:上帝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4、讀文時,找出含義深刻的語句或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會問你的父母嗎?(不會)可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代我們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她的父親是如何回答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寫給女兒的這封信。
(二)預習檢測:
1、關于作者,你知道哪些?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這里,將學生搜集到的有關文學常識進行交流,實現資料共享。)
2、利用屏幕顯示本文的生字、詞,找學生讀并要求在練習本上寫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后對正,再交流釋義遇見困難的生詞。
3、讀文反饋:(用屏幕顯示思考題,找生回答)
(1)故事中的上帝在在創造了人后,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2)你認為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利用這一環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長此以往促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這里的第二個思考題,學生回答起來可能困難,由此導入下一環節。)
(三)讀文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邊讀邊完成下列要求:
1、“我”為什么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你能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嗎?
(提示:復述時應抓住關鍵詞語:上帝、三次、人間、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佇立離去)
3、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去表現呢?在這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
4、現在你明白“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的聯系了嗎?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先拋出這些要求,然后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思考,堅持以讀為本的策略,讓學生在自讀自思中感知內容要點,在
讀中領悟故事的寓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四)讀后交流,合作探究:
1、學生組內交流思考結果。
2、班內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疑難之處。
(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并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體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間的對話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
(五)品味語言:
學生齊讀最后的兩段。
師:這幾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其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品味。請再讀課文,找出這樣的語句并揣摩其含義,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與組內的同學交流。然后班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提示:結合“研討與練習二”進行。)
(通過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對愛情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拓展延伸:
1、交流學生搜集到的歌詠愛情的詩詞和名言警句。
(通過這一環節,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加深對愛情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愛情是如此的美好,那么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獲甜美嗎?請大家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在此引入對“早戀”的探討,引導學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別走入“早戀”的誤區,從而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七)小結:
師:愛情是美好的,可中學生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嘗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正象文中所說的: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送給大家一句話: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松的。(屏幕顯示)
課程進行到此,你應該對愛情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那你認為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呢?請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利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愛情的認識。)
(八)布置作業:
1、積累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和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把自己對愛情的認識寫在日記中。
(為了讓學生將課堂的學習熱情保留到課后,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設計此作業。)
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直觀、醒目的原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友情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時間的考驗)(死亡的考驗)
(利用這一等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愛情的真諦;利用這一不等式引導學生走出早戀的誤區。)
【教學反思】
1、“三五三”的教學模式,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在“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學”,使學生在讀、思、議、評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形成自學能力。然后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參與“練”,依據教材的內容練讀、練寫、練聽、練說,從而訓練思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2、因為本篇是涉及到“愛情”,對中學生來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所以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一開始學生有些畏首畏腳,當學生開始熱烈討論時,時間顯得有些倉促,教師在這個環節還要進一步的調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用優美的童話來闡釋道理的方法,學會分析童話中的思想內涵。
2、了解愛情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3、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1、青少年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期,對愛情等問題比較敏感,也比較感興趣。教師應注意引導,讓學生積極地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受到正確愛情觀的熏陶和感染。
2、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優美動人而又蘊含深刻哲理的愛情名言或詩句,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注意培養學生愛情觀和人生觀,引導學生的豐富情感,感受作者作為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學會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熱愛生活,感受生活和愛情的真諦。
2、理解愛情是賦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類世代相傳的紐帶;愛情是人類所特有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2、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言,了解愛情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質和內涵,學會懂得愛,珍惜生活,成為真正的人。
難點
1、準確把握童話中的深刻含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2、生處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待早戀的方式,使得學生不太愿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學習生字詞。
2、課前閱讀課文,思考:
①在給女兒的信中,蘇霍姆林斯基和女兒討論了什么話題?他以什么方式和女兒討論這一話題的?有什么好處?
②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什么東西?
③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想告訴女兒什么?
④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的含義?
二、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多媒體展示)
這個問題是每個青少年在成長中會遇到的問題。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說過什么是“愛情”嗎?(問過父母嗎?)其他同學也想過愛情為什么沒有問過你們爸爸媽媽呢?其實,在文學作品中就有很多對愛情的描寫。(多媒體展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甚至我們漢語中的很多成語也是在寫愛情。(多媒體展示)在我國古代,人們還賦予許多物品一定的含義,讓它們作為愛情的象征。(多媒體展示)所以,只要有了正確的認識,是不用回避這個問題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一封信,看看他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三、簡介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教育學家。出生于烏克蘭一個農民家庭。17歲當小學教師,從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他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他主張教育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個性,強調德育、體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一生寫的教育著作有40多種,600多篇論文。主要代表作有:《和青年校長的談話》、《帕夫雷什中學》、《學生的精神世界》、《公民的誕生》、《把整個心靈獻給兒童》、《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
四、學習字詞。
繁衍()剎那間()麥穗()()忐忑()()
一抔()佇立()勃然大怒()迷惑不解()
怒不可遏()無與倫比()
五、整體把握。
1、在給女兒的信中,蘇霍姆林斯基和女兒討論了什么話題?他以什么方式和女兒討論這一話題的?
2、朗讀課文7—24節。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什么東西?
第一次是什么?‘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與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看到的是什么?”(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還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樣的東西。)
3、但是三次同樣的美在他的眼里是有沒有區別呢?或者說三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為什么呢?因為這種美在人類看來是很常見的,但在上帝看來是‘不可理解’的.,因為他從未見過。上帝一想,他是無所不能的呀,為什么他沒看到過這東西呢?作者這里說,上帝發怒了。為什么要發怒呢?因為人類未經許可就發明了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用書上的話說,就是‘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為什么說無與倫比呢?因為五十年過去了,愛情并沒有退色。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愛情更美了,無與倫比。這就叫“忠誠”。忠誠就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無與倫比的美!這是上帝第二次所見。)
第三次上帝來了以后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未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是上帝仍然看到了一種美——不可思議的美。
4、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這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后舉手回答,這兩個‘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但第三次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這種力量就是心靈的追念的力量,雖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
5、那么再看前兩次上帝看到愛情后是怎樣的表情?
(第一次書上怎么寫的?)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上帝怒不可遏。
6、第三次呢?照前兩次的推論,應該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么樣?
“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看著他們,然后深深地沉思著走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齊讀這一句)
7、討論:為什么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為什么他后來離去了?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示例:上帝在這兒在思索,是在想,我無論采取什么辦法都不能征服人類的愛情,而且連人都死了,愛情居然還存在。因此他很無奈地離去了。不過,上帝除了無奈之外,還有感動。這樣的愛情,我不能主宰,還是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為了精神可以獻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當然更包括愛情!因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嚴,是不可戰勝的。
8、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講述這個故事想告訴女兒什么?他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來和女兒探討愛情有什么好處?
一是告訴女兒要善待愛情,要以人的方式去愛;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怎樣善待愛情?什么叫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與萬物不同,它不僅僅是繁衍的需要,也不僅僅是生理的需要,它更包含著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二是告訴女兒要明智地對待愛情。
這樣寫更容易讓女兒理解,而且效果也比給她講大道理要好得多。深入淺出,容易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者告訴女兒,要明智地的對待愛情。他說:“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還說:“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多媒體展示)那么你人為,作為青少年學生,怎樣對待愛情才是明智的?
(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向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并不能收獲甜美。這時,收獲的往往是愛情的苦果。
只有當一個人的思想成熟,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懂得了什么是愛,并且有能力去愛,這時候,他得到的愛情才是幸福的。)
七、小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我們正處于青春的花季,而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的責任。所以,還是讓我們把青春的情愫暫時藏在心里醞釀,到適當的時候,再來品嘗愛情的甘甜吧。
八、作業。
1、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于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請你用優美的語言把你的理解寫下來。
2、課課練。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真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情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2、借助工具書查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有關愛情的故事,大家聽了可能不少,有關愛情的詩同學可能也會背誦,但什么是愛情,大家也許不知道,至于什么是愛情的真諦,大家更是一無所知。今天我們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侄女兒的信中得到啟示。
2、簡介作者及其作品:
瓦西里·亞利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
作品有:《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等。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里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1至4自然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對此的態度。
第5至24自然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25自然段:告訴女兒如何對待愛情。
三、問題探究。
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3、文中的“我”對愛情的態度如何?
4、“我”如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麗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復述第7至24自然段中的故事,并談談你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談談你對青少年異性交往問題的理解。
五、小結:
愛情是什么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對于青少年來說現在不是愛情的季節,這使得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好好學習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六、布置作業:
結合課后“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并寫成文章。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個民間故事的巧妙構思,理解文中個別語句的含義。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好處。
3、多角度、有創意地解讀故事。
4、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5、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設想:
學生有對課文學習的主動權,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把這一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給學生一些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通過問題深入理解,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歸納、整理自己所發現的問題。
教師要引發學生從另外的角度解讀課文,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
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教師可以利用這篇文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教師準備:
摘錄三個片斷制成投影片。
學生準備:
看至少一部古今中外愛情名篇。
教學過程:
一、設疑創設情境
課一開始,我作了如下設計:無論哪個時代,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新鮮的話題。歌德也曾說過: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但正處花季年齡的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么是愛情?或許我們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中得到些啟示。
受我的問題的觸動,學生開始思考了。
二、引導學生質疑課文
在學生思考時我適時提出了如下要求:請你從課文中的字詞句、文章表述形式的技巧、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對文章的感悟等方面理解、體會本文,嘗試運用假如、列舉、比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等方法發現問題。
于是學生開始閱讀課文,尋找問題。
在留給學生10分鐘閱讀思考時間后,我提醒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并對本組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學生討論時,我旁聽了幾個小組的討論,發現由于前一段時間的訓練培養,詵多學習小組都注意到了對本組同學所提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小組的記錄員也都作了記錄。
三、組織學生討論疑問
各學習小組討論整理問題之后,我讓小組的記錄員把本組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去掉相同的問題,學生共提出了這樣七個問題:
1、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女兒什么是愛情,而是給女兒講了一個故事呢?
2、通過這個故事作者告訴了女兒什么是愛情?
3、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4、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智慧的人的時候?
5、上帝由駁然大怒、怒不可遏到久久地佇立凝視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6、為什么說愛情高于上帝?
7、愛情除了忠誠,死后會有心靈的追念,是否還有其他?
在學生板書時,我一邊看一邊迅速歸納、整理學生的問題,我發現這七個問題,其中第4題是文中句子的理解,第2、3、5、6題是對文中故事內容的理解,第1題汲及表達技巧,第7題是文中故事的拓展理解。于是我讓學生先說對第4題的理解。在三位同學的互相補充后,學生有了以下的理解:這句話意思是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才能明白自己是否幸福,作者這樣說是在提醒女兒當愛來臨時需要保持理解,這樣才能享受到愛情帶給你的幸福。接著我又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故事來思考2、3、5、6題。
四、課外資料延伸課文
學生有了共識后,我又補充問學生故事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學生王促晨說這正好說明真正的愛情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我接著他的話說王促晨說得真好。是啊,真正的愛情是一輩子的忠誠,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會時時心中追念,但是除了這以下還有其他嗎?作者在最后提到以人的方式去愛必然還包括其他故事所沒有提到的愛。處在花季年齡的你們必然有一些關于愛情的看法,你能說說你的愛情觀嗎?
不知是由于羞怯,還是由于希望自己的回答不令同學哄笑,學生們都低著頭,靜靜地不發一言。為了使學生不感到尷尬,我出示了三段文字(三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中的關于愛情的片斷),并對學生說:其實在坐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會經歷愛,所以關于愛情的思考并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古今中外的許多小說都在探討這個話題,你們愛看的武打小說里也有許多愛情觀。大家看看投影片上的三段文字,這是金庸先生三部作品中的愛情觀,看看你欣賞哪一種?你是否還另外的見解?你能結合其它愛情作品談你的觀點嗎?由于這些片斷出自學生最喜歡看、最熟悉的作品,因此看完后,大家都開始了議論。
五、寫箴言拓展課文
最后我又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用箴言的形式寫出來作為禮物送給同學。
六、總結
看了一些同學的箴言,在下課前一分鐘,我作了總結:老師今天從同學們中了解了許多愛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成熟的愛情并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11
教學設想:
“愛情”對于中學生來講既神秘而又嚴肅。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通過自學和討論讓學生把握作者的愛情觀,從而啟發同學們去樹立一個健康向上的愛情觀。
知識目標:
1、積累、理解一些詞語,并學會運用。
2、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3、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能力目標:
1、學會讀懂別人的文章。
2、學習作者組織材料,安排結構的技巧。
情感目標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進行愛情的自我教育,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對愛情的詮釋。
教學難點:
體會故事的寓意。
教具準備:
電影《刑場上婚禮》片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看電影《刑場上婚禮》的片段。……陳鐵軍和周文雍他們雍自己的行動演繹了人類歷史上一段偉大的愛情。今天的我們正處在青春萌動之際,對于愛情這個嚴肅的問題,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呢?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呢?讓我們來看蘇霍姆林斯基的回答。——《致女兒的信》。
二、走進作者。
學生介紹,搜集整理。
三、走進課文。
1、快速閱讀,掌握字詞,初步感知大意。
本文主要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孩子什么是人間的愛情。
2讓學生復述文中的故事。(培養學生概括表達能力,注意復述故事的完整性,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四、品讀課文。
1、故事并不難理解,耐人尋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
故事中,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讀到了三種東西: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作者把它們放在一起談論,是別有深意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異性間很“容易”產生愛慕之心,但歲月和生命是對愛情最大的考驗:只有能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忠誠,能超越死亡的心靈追念,才配得上稱為真正的愛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發現了“羙和力量”——人間摯愛,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體現!
2、同學們跳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后從人的眼神中讀到了什么?把那種感覺讀出來,細細品味。
五、合作討論。
1、怎樣理解作者的愛情觀?
就本文而言,在異性或愛人之間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機警,才可以和諧相處,共創幸福。(讓學生應該坦誠而審慎地把握“情”與“性”的分寸,不能偏執一端。)
2、怎樣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讓學生進一步從文中領悟其內涵。)
在故事的最后“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后深沉地思索著離去了。”這意味著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他最后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寫作特色。
(1)借用生動的神話故事說明道理。
(2)層層推進,起伏有致。
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第一次解讀→愛情真愛高于生理需要
第二次解讀→忠誠
第三次解讀→心靈的追念摯情內含心靈忠誠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愛情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2.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愛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真正明白只有懂得愛情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步驟:
導入課堂:大家都滿十四歲了嗎?你知道什么是愛情嗎?有誰曾經問過你的父母“什么是愛情”?沒有問過的,設想一下,如果你問了他們這個問題,你估計他們會怎么說?
的確,在我們中國,很少有父母能夠和孩子們探討愛情這個話題,可是世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14歲的女兒在問他這個問題時,你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嗎?讀課文之前,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蘇霍姆林斯基。
播放蘇霍姆林斯基生前的照片和事跡。
授課:
一、大聲將課文讀一遍。
問題1、讀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
問題2、大屏幕出示:上帝在創造了人后,3次來到人間,每次都分別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變與沒變的又分別是什么?
重點品讀:他們一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
重點分析: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重點研究:眼睛中那不變的美和力量
總結:這就是愛情,這種美和力量使他們愛情忠貞,永恒,五十年不變,甚至連上帝也無可奈何。
二、品讀上帝
問題1、上帝在前兩次看到愛情時是什么樣的表現?課文中分別用了一個成語來形容。試著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問題2、第一次勃然大怒,第二次怒不可遏,照如此推理,第三次應暴跳如雷,可是上帝是什么樣的表現?讀一讀,分析一下原因。
總結:上帝是被震撼了,他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都阻止不了人類的愛情,而且人死了,愛情沒有死。更重要的是感動,他覺的是他創造了人類,可是卻主宰不了人類的愛情,那就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因為人的思想、感情、尊嚴是任何力量艘阻擋不了的,于是人就成了大帝上的上帝。
齊讀最后一段,談感悟。
三、拓展訓練
大屏幕展示:霍姆林斯基在給他女兒的另一封信中這樣寫道: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和幸福。
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大,他其實是在暗示女兒應當如何善待愛情,結合中學生早戀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總結:愛情很美,可中學生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嘗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就象文中所說: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送給大家一句話,大屏幕展示: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松的。
課程進行到此,你應該對愛情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那你認為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呢?用一句話總結出來。
結尾:
有首歌每次我聽了都很感動,就象文章中的這對老人,愛一個人就應該和他一起慢慢變老,直到老的哪里也去不了,依舊把他當作手心里的寶。欣賞歌曲《最浪漫的事》。
這堂課勾起我的回憶。寒假期間,我遇到我以前教過的一個學生,他擁著他漂亮的女朋友,欣喜地告訴我:“老師,我要結婚了,喝喜酒去!”而當年我教他的時候,他和你們一樣,是一個朝氣蓬勃的中學生,那時的他只知道埋頭苦學,而現在,在他事業有成的時候,他終于品嘗到愛情的甜蜜,馬上要步入新婚的殿堂了。我想再過若干年,等你們學有所成時,也一定能夠收獲甜蜜的愛情。這樣的人生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詩意,但是,只有真正懂得愛情的人,才能夠擁有詩意的人生!
【《致女兒的信》的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1.致女兒的信說課稿
2.致女兒的信說課稿
6.致女兒生日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