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孔子論語在線閱讀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孔子論語的心得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小編整理的關于論語的閱讀心得,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
論語心得體會(一)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對于每個教育者更是如此。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diào)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鬃舆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么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結(jié)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zhì)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 “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鬃诱f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yǎng)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溫習了呢?強調(diào)從自身出發(fā)修養(yǎng)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diào)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fā)展。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據(jù)在于德,憑籍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diào)做人要全面發(fā)展呢?這里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yǎng)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 “舉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即: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jié)可以堅定人的情操,音樂可以促進人們事業(yè)的成功。所以,對于個人修養(yǎng)來說,全面發(fā)展顯得極為重要。
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鑒。這些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鬃淤潛P的顏淵就有這種發(fā)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鬃釉唬骸笆恐居诘,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于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xiàn)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里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鬃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體現(xiàn)了孔子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其二,關于學習的方法?鬃釉诤偷茏拥慕徽勚卸嗵幪峒皩W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diào)學思結(jié)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jié)合,不能偏廢。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其三,關于學習的內(nèi)容?鬃又鲝垖W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yǎng),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nèi)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鬃釉谥匾暡⿲W的同時,也強調(diào)學習要抓根本的東西,孔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這里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說明自己的“多學”是相對的,在多學的基礎上,我是用一個道理來貫穿自己的學說的,這個道理就是學習的根本,學習重在抓住根本。這里孔子間接地說明了博與精的關系,值得借鑒。
其四,關于學習的目的?鬃诱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知識。關于這一思想,在孔子的學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現(xiàn)出來。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子路》)也就是說當官時有余力就應該學習,學習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這一思想實質(zhì)上也體現(xiàn)了學與用的關系,要想當好官必須學習,學習的目的應是更好地當官,體現(xiàn)了學習與應用的關系,也體現(xiàn)了孔子辦私學的目的,即通過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讓他們直接登上政治舞臺或作教師培養(yǎng)政治人才,當然在孔子看來,學習的目的也在于對道義、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學習研究《論語》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體系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為今用”,就要研究《論語》思想的時代價值,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事實上,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這說明古代的思想家與我們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當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歷史局限性,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華,而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
孔子的做人治學之道至今仍被世人恭維圣哲用來修身治教,這說明他有很高的真理性。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不斷的深入研究學習這位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偉大思想,并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以便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一代優(yōu)秀接班人才。
論語心得體會(二)
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說,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稱為“萬世師表”?鬃邮讋(chuàng)平民教育,繼承、發(fā)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鬃釉谝簧慕虒W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tài)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學思結(jié)合,溫故知新。孔子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論,他主張“有教無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治學的角度看,他強調(diào)“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必須認真學習并進行思考;他提倡“溫故而知新”,認為時時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學思結(jié)合”和“溫故知新”已成為人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guī)律。新的課改確立了鮮明的課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我們知道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學生,要發(fā)展首要任務是學習,這其中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學習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學思結(jié)合”;二是學習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溫故知新”。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今天課改新理念其實是對《論語》中有價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鬃舆M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笨鬃优囵B(yǎng)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節(jié)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fā)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贊,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蔽覀兺ㄟ^“校本培訓”,已經(jīng)確立了新的教育觀。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fā)展。這里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yōu)點融化學生的.缺點,F(xiàn)在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嚴重,部分學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三)善于啟發(fā),觸類旁通?鬃犹貏e強調(diào)把握時機,進行啟發(fā)式教育,實際上“啟發(fā)”一詞就來自《論語》。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只有對求知欲強卻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點撥,對竭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卻無從表達的人加以引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鬃拥倪@一論點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善于推論,聞一知二,舉一反三。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新課改的過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知道科學在飛速發(fā)展,很多知識都會迅速被淘汰而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所以說,現(xiàn)代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知識。教師“舉一隅”是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會學生學知識。要想教會學生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活,就得在舉一反三上下功夫,從而收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學相長?鬃釉诮虒W法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墩撜Z·學而》記載子貢聽了孔子的教導后,領會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興。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之間互相討論的問答情況?鬃拥慕虒W是民主的。他樂于接受來自學生的批評,對于不肯提意見的學生反而要責怪。顏回是孔子最贊賞的弟子,但顏回對孔子的話句句順從,從來不提意見。因此,孔子責怪說::“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無所不說!币庵割伝貜膩聿幌蛩岢霾煌囊庖,這就不能使師生之間收到教學相長的好處,所以說“顏回不是能幫助我的人”?梢,孔子是開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們提倡師生互動,與孔子的教學相長是一脈相承的。教師不僅教,也要在互動中學;學生不僅學,同時也要在互動中教。師生共同對自己和對方的發(fā)展成長負責。我們大家都教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寫的是孔子與四個學生的一次課堂活動。當年孔子在課堂操作上“以問題為主線,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收獲,以情趣為動力”,為我們今天的課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師生互動,才能讓師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課堂上得到有效地發(fā)揮,課堂也才會有真正的歡樂時光。
(五)聯(lián)系實際,評人評事?鬃釉u價過的人很多,上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伯夷、叔齊,下至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chǎn)等各類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過對人的評價,教育學生辨別善惡是非,為弟子們修身養(yǎng)性樹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鬃由钤谝粋動蕩不安的時代,社會新聞很多,作為一個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視和關心時事,隨時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宣傳自己的主張?鬃釉谧约旱囊簧性u論過很多人和事。從這些評語中可以看出他審時度勢的胸懷和抱負,并且也反映了他通過實例教育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教學的一條根本原則。今天,聯(lián)系實際,評人評事,也是各科教學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既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到的基礎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次課改明確提出要實現(xiàn)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中就體現(xiàn)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在這一教學原則的指導下,“教師既要給學生干糧,還要給學生獵槍!
總之,《論語》是一部內(nèi)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仔細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論語》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讀后受益無窮。
論語心得體會(三)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李澤厚說:"學"者,學為人也,。學為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可以本體乃群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群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zhuǎn)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一切文字,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其意義才能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墩撜Z》,這本子夏留給后世的學習筆記,記錄卻是如此簡單!(子夏在孔子的門徒也確算不得是最好的學生)以這則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體的語言背景:在什么情況下,對誰,就什么問題而言,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從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奧奇僻,似乎確實是談"悅"、"樂"二字,如李澤厚所言:"…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樂感文化。"倘以知人論世的方式以理解這則語錄,就一定作如是解么?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語意重點并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jīng)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快樂的么?"學"固然是快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快樂。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為心",是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廢墟上,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貧賤的處境的'殷宋公孫嫡系,成了"儒"的復興者。他說:"吾其為東周乎?""吾從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個東方的"周帝國",他以幾百年來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禮》作為支柱來建構一個理想的家園。所以他認自己是這種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然而初不見用于魯,十四年周游列國,棲棲惶惶一如喪家之犬,喟然長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雙鬢疇昔之夜,夢里在空寂神殿的兩楹之間,撫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為?習也!學而無所用,才是一種真正的痛苦。學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樂而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九萬里的風等待揚起東海的波濤,托舉鵬翼扶搖碧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門曰朋,來當然是切磋修養(yǎng),研討學問的;又自遠方,山高水長,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難得一見,這實在是可以快樂的事。"何時共把盞,重與細論文",這多少古人所臨風懷想的美景。
然而細細想來,我們可以有另一種理解:難道朋友都在遠方?近處無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也是孔子所欣賞、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誰與歸?"現(xiàn)實生活的周圍卻往往沒有這樣志同道合者!
圣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卻照不亮附近凡人們的雙眸!凡人們會告訴你:太陽再鮮艷,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臉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臟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獨的。所以他期待遠方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他的光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寂的柴門,等待遠來的尋芳者扣響,打開一個塵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偉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于他有更遠大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奈何這世上,謂我何求的人遠比謂我心憂的人多!更有甚者,人們總是習慣用石塊、雞蛋來迎接啟蒙者、先知者。
膽怯一點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點的人,毀譽無動乎中,榮辱在所不計。即使是舉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說:我不生氣!因為我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怎么好和小人計較?也罷,也只好如此了!否則,還有什么能讓我寬慰自己呢?
可是當一個君子,真的好難啊!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聲無奈的嘆息,裊裊了千古!
【孔子論語的心得】相關文章:
孔子論語孔子經(jīng)典語錄07-18
論語孔子語錄11-16
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07-21
孔子論語經(jīng)典語錄11-18
論語里孔子的語錄08-28
孔子的論語名言(精選105句)09-22
論語中治學的孔子語錄10-26
論語中孔子名言警句12-27
于丹孔子論語在線閱讀心得體會08-22
論語孔子的名言警句(精選250句)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