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心得如何寫了哦。但是讀書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1
沒有讀《愛和自由》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有聽過什么蒙氏教育,初看到這個詞時更是一頭霧水,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雖然此刻也是一知半解,但勾起了我繼續學習的欲望。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天底下有哪個母親不愛自我的孩子的,而又有幾個母親真正懂得愛孩子的?
作者這樣說:“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有的經驗是我們成長的結果,那可能是不愛。”我十分同意作者的這個觀點,而愛是什么?書中是這樣寫的: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我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雖然讀完了這本書,但里面的好多概念似乎還不太明白,而自我更感興趣的就是作者所舉出的例子,因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沒想過這些現象意味著什么?不記得在哪里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不要以大人的觀點去告訴孩子,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讓孩子在過程中自我去確定事物的真偽對錯。思索自我的行為,每日從我們口中吐出多少個“不”字呢。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說,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范疇時,我們應當是有權利說“不”的,但這個“不”要怎樣說,以什么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氏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經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經過感知而發現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讀完這本書,不得不承認,在教育這方面,我了解的還遠遠不夠,但任何一種教育理念都不能讓它走向一種極端,這本書里觸動我心靈的地方很多,但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明白自我的不足,就要確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我會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使之成為自我教學工作的強力支撐,加油!
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2
我讀了一本叫做《愛和自由》的書,這是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細心翼翼地仰視他們。
這句話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始終用心靈和兒童對話,她能看到兒童的渴求,明白兒童的想法,了解兒童的心境,感知兒童的苦難。
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里,我們應對的都是孩子,一個個獨立而獨特的個體。自我有限的教育經驗是否能夠滿足于這么多需要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呢?這也是一個古老的教育話題——怎樣因人施教。即書中提到的“愛的本事”之一。
我覺得要樹立孩子的一種比較良好的自我評價感覺,因為,孩子對自我的評價都不是很客觀,大部分評價都來自成人。所以,要讓孩子覺得自我是好孩子比讓孩子覺得自我是“壞孩子”更容易教育。
當孩子出現不遵守紀律的時候,要理解孩子的種種行為,不在孩子面前反復強調他的種種不是,而是能夠采取轉移注意力,弱化他的錯誤行為。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否能夠不斷發揮和擴充自我原有的優勢,改善不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比較系統的教育方案。
讀了這本書,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才發現,原先作為教師,我是那么不合格,我忽略了孩子的內心,缺乏對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從此刻起,在工作中,我要多聆聽學生的心聲,而不是急于批判學生。聆聽孩子的心聲,是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方式。聆聽是我們對孩子最好的愛!
總之,需充分觀察和了解孩子的特性,來尋找相應的教育策略,持之以恒,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我們有足夠的洞察本事,在每個孩子身上看到不一樣的閃光點,我們也將更加具備了愛的本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做人。”經過閱讀《愛和自由》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同時,也使我清醒地認識到:要教育好一個學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只要我們能夠持之以恒,用我們火熱的愛心去點燃學生心中期望的火花,那么,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個學生像一棵棵小苗苗沐浴著陽光雨露,茁壯地成長!
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3
都是不一樣的,無法用語言說清,愛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那更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這種愛更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埋葬在孩子內心深處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對“自由”的定義和“愛”是一樣的,是沒有確切答案的。翻看字典,自由是一種免于恐懼、免于奴役、免于傷害和滿足自身欲望、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簡單地說在心理學上,自由是按照自我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夠按照自我的意愿決定自我的行為。在我看來自由是人類智慧的根源,自由能夠說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最高境界了,很向往自由!在《愛和自由》這本書中,自由能夠說是一種尊重。尊重生命原本的樣貌,不給孩子過多的束縛,不把自我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要說實話應對孩子,有時候我卻很難把握“自由”和“原則”的尺度,估計這也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吧?因為這個尺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上加難。
這本書表達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中國很多父母都喜歡把自我許多的觀念強加給自我的孩子身上,把自我的遺憾和未能實現的夢想都寄托給孩子,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我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背負著父母深重的寄托,生活的很累很累。真的理解孫教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我們凡是應當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容的應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梁。
書中說到其實教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人自身的潛力,“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展的標準,實際上技能不重要,六歲之前兒童不用急著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有那種感覺就行了。對此觀點我表示贊同。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感覺來源于內部,他不需要大人往紙張上去做好規劃,因為你給他什么他就會理解什么。不要妄想讓自我的孩子成為“神童”,小小年紀就要求他們會背很多的詩詞歌賦、數學計算等,這樣的孩子雖說知識廣博,但他的心智發展并不好,缺乏洞察力、不會去思考,只會一味的死記硬背,毫無自我的創新性,整個創造思維被你們給抹殺掉了,試問這樣的孩子會有好的發展前景嗎?
“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的”。我認為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與挑戰,從而走向成熟和優秀再邁向卓越!尤其是剛入園的新孩子,他們需要學會自我調整心態,讓自我慢慢的去適應幼兒園里的一切,逐漸心智發展的就會很順暢。所以家長也要配合好我們教師的工作,要保證自我的心態正常,孩子才會不那么恐惶,俗話說的母子連心,大概也就是這樣的吧。
孩子在幼兒園時,其成長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來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進取的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發揮。在六歲之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會一味這些自由而變得毫無組織與紀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們就變得自律與順從。而不是我們一味的壓制和束縛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膽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能做的,就不再有自我的思維,一味的聽從大人的指示,完全的迷失了自我,那么他的人生也不會是歡樂幸福的!
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才會成為一個專注、寬容、堅強和完整的人!
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4
讀了《愛與自由》,我有三點體會:
一、不要讓家長和教師不由的成了孩子成長的羈絆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當中,要經過觀察、觸摸、操作、參與、活動來認識世界。家長和教師在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過程當中,要發揮孩子的主動性,不能壓制、包辦、脅迫。比如孩子不細心受了傷,他哭了起來,家長就說:“你要堅強,不能哭。”這是壓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讓孩子干力所能及的家務,這是包辦。孩子不愿意上各種興趣班,家長就硬逼著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這就是脅迫。
二、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科學地愛孩子
科學地愛孩子,就是讓我們的愛能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營養。讓孩子體會到我們真正在愛他,如果他會表達,他會由衷的說“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教師,我愛你!”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研究問題,就容易做到科學地愛孩子。在澡堂洗澡時,常見到一些媽媽拿著澡巾給孩子搓背,孩子的肉被搓紅,哇哇大哭,可是媽媽仍不停手,還說:“凈會鬧人!”兒童的皮膚是多么嬌嫩,可是媽媽無情的傷害了孩子卻渾然不知!我們有些學生作業做到很晚卻做不完,這是對學生身體的摧殘。
三、讓孩子成為自我的主人
讓孩子自信、陽光的成長,這樣的孩子抗挫折本事強,善于解決問題。這種有獨立性的、自主性的孩子將來才會成為人類各行各業中的優秀勞動者。正所謂“人各有志,生財有道。”《范進中舉》中的范進之所以最終瘋了,就是他沒有成為自我的主人,成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最終,我用《愛與自由》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你幫忙了他,但他真正的心里過程是由他自我完成的,而你的幫忙中最重要的是:沒有從根本上打擾過他,在關鍵時刻愛過他,你喚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內在的感覺,幫忙他讓他自我建立了清晰準確的概念。
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5
四年前就看過孫教師的這本《愛和自由》,當時看的時候就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很好,可是書看完了就完了,沒有很深入的去執行,概念式的東西在頭腦中停留不了多久就消失了。以往工作的早教機構雖然也主張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但就像孫教師在書里所說的傳統的觀念是那么根深蒂固,那條路越走越偏。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總覺得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困擾著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強烈的無力感,自我和孩子都很痛苦。一向想不明白:作為媽媽自我好像已經盡全力了,可是為什么教育的路還是那么痛苦呢!直到我聽到了孫教師的講座,走入愛如是,參加讀書會,再從新拿起《愛和自由》
《愛和自由》的第一章中孫教師首先就提出了精神胚胎,其中有一段話異常的觸動我:人們從不會為一個孩子長不大而擔憂,但卻從不認為精神的種子曾在兒童內心存在過,從不認為兒童內在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它只需要我們供給一個適合發展的環境。
在兒童的精神上,我們一向在充當一個主角——“造物主”。在傳統教育中我們從不懷疑孩子是教出來的,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權威自居,我說的都是對的,都是為你好,你那么小你什么都做不了,你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成人固守著自我的信念,沒辦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觀察孩子,更沒辦法觀察到孩子的內在需求,也就不可能給孩子供給成長所需要的環境!然后成人就開始抱怨這孩子真不乖,帶孩子真是折磨人啊。這也許就是我前面說到的所謂的“問題”。如果不能了解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的準備,兒童會自我吸收這一規律,那么這些問題就會一向困擾著我們。
我走進愛如是后,我仔細觀察身邊的孩子,他們大部分都很自在,沉浸在自我喜歡的工作中,教師不會把自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以平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孩子表現出的那種工作時的平靜,游戲時的喜悅,發生沖突時情緒的流淌一次次的震撼著我。我從心底覺得在這種環境里的孩子是幸福的
“人類的發展中有一個法則,就是愛。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最大的真理就是愛。無愛和非正常成長史這個世界最大的罪惡。”作為媽媽我們總是說自我多愛孩子,可是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變化莫測的,一切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時我們是愛孩子的,孩子要什么我們都會滿足;孩子“搗亂”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自我身體很累的時候,心境不好的時候我們都是不愛孩子的。對于這一點我深有感觸,經常會跟孩子說你怎樣這樣,你為什么不能體諒一下媽媽?那種感覺十分的無力也十分的無奈。
此刻每當我想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明白那是因為我缺愛。在我有情緒,我不舒服的時候我需要別人的安慰和愛,在得不到的時候我期望從孩子哪里得到。我深深了解這種缺愛,不能獨立,依靠帶來的痛苦。我想結束這種痛苦,更加不愿這種痛苦在孩子身上延續。隨著自我和寶貝在愛如是一天天的學習,我很明顯的感覺到我們之間微妙的變化,我們開始定規則,開始分享情緒,開始平等的對我們的沖突發表意見,孩子明白媽媽不會再那么情緒化,對媽媽的愛有一種篤定感。我也越來越明白“愛你如是,非我所愿”這八個字的意義。
書還是那本書,看書的人和看書的感覺已經不一樣了,這是一本需要反復閱讀反復感受的書,相信隨著自我的成長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愛和自由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5篇】相關文章: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2-17
《愛和自由》讀后感15篇03-07
《規矩和愛》讀書筆記范文01-21
愛的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03-16
有關孫瑞雪《愛和自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03-07
《論自由》讀書筆記01-21
愛情名言:愛的時候,讓他自由11-11
愛讀書征文12-30
愛讀書的朗誦稿01-27
魯迅愛讀書的名言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