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家校共育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家校共育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
每個家長作為初學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摸索著前進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樣,也有“望子成龍”的“理想”,可是怎么教育卻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這僅僅只是育兒漫長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父母課堂》告訴我:兒童心靈的啟蒙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什么樣的自己,來好好發現我們的孩子是什么樣的,并鼓勵他成為的自己。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讓他能夠發芽、成長。
楊絳先生說過“好的教育首先是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而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們平日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學習方面,我們要求他上課會聽講,學會基本知識并會應用就行,不是特別在意考試的分數,而是針對孩子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情況與孩子進行交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輔導,盡量讓孩子帶著興趣主動學習;同時,我們也會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做到有問題及時督促改正。讓孩子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
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知識,我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為孩子開啟閱讀之門,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讀書貴在堅持,要保證孩子每天的閱讀時間,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定期給他買書,養成正確的好的閱讀習慣,好的書籍會讓孩子記住很多優美的詞句并運用到作文中,幫助提高寫作水平,我們家每周都有親子閱讀和討論書籍時間,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習慣成自然,每天他不看會書就覺得少了什么。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以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邊走邊聽邊看,那種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記憶里的。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會帶他去外地旅游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網上自訂住宿,機票,雖然麻煩,但是適合親子游,一切都是慢節奏的,有名勝古跡的地方就多停留一會兒,講講歷史典故,讓他自己通過自己的語言把旅途所見所聞以錄音、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開始適當的讓愛美食的他自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帶他去西安、重慶、北京等,就是他負責查找的,提供的幾個地方還不錯。并且寫作文時文字越來越生動,內容越來越豐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別注意行動力的培養。做孩子的游戲玩伴,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能培養他的行動力和學習能力。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學的學習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在游戲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知道該做什么,卻沒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說不練或者憑一時的情緒簡單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僅僅需要講道理,更多地給孩子提供一個實踐行動的氛圍,使孩子們在行動中培養行動力,才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學得更好、走得更遠。
龍應臺說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也是我對孩子未來的希冀。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2
承蒙老師的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榮幸。我們孩子能走進341班這個快樂的集體,能遇到用心用愛教導他們的老師,這是他們的緣分,更是他們的幸運。在此,作為家長,我要說聲:“吳老師,辛苦了!感謝您這五年的陪伴與教導!”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幾點感受和各位家長交流交流,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多加指點。
很多教育專家都說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家庭教育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是一個斗智斗勇、勞心勞力的過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去培養?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們那時只需養,育是老師的事。而現在的孩子既要養,更要育,不僅要育德,還要育才。所以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壓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階級矛盾突出。該怎么讓他們健康健全成長,我也一直在摸索,不過我從靜怡的養育之道上還是有所收獲的,現在就從一些瑣碎上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快樂是學習的前提
靜怡剛上一年級時,其實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孩子。剛入學一個星期,我問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課玩些什么游戲?”她說:“沒有交朋友,我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看他們玩。”這下我意識到出問題了,一個沒有朋友不會玩的孩子有什么快樂而言。長此以往,一旦養成了孤僻的習慣,可能終身難改。所以我溫和的告訴她,每天都要和同學們玩游戲。而我每天都會和她交流怎樣和朋友們玩,他爸爸也身體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對貓等游戲。我一直認為快樂是學習的前提,不快樂逼迫式的學習,難有成效難以堅持。五年級,有些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緒了,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時,我們家長可以另辟蹊徑從玩上加以引導,當你們有共同語言了,作為家長你的話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個孩子的優勢
一年級的靜怡其實學習上問題挺大的。那時每晚她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媽媽,我不懂!”因為幼兒教育我們崇尚的是“無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與課本有關的東西。進一年級時,1-20她數不順,識字不到10個,而她也不是別人口中所說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級的期中考試,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悅中時,我家的靜怡拿著只有七八十分的試卷惶惑著看我,還是那句“媽媽,我不懂試卷的意思。”我笑著問她“閨女,你是不是覺得你挺笨的?”那時她哭了,這么小的孩子其實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給她講了個“笨鳥先飛”的故事。我告訴她,當你不如別人時,唯有比別人努力。相信這句話現在應該已經深植于她的心里。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重過程輕結果。不管是她參加跳繩比賽,干部競選還是大大小小各類活動,我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認為你盡力了嗎?”如果她點頭,我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表示鼓勵。有朋友可能會問:“不問結果嗎?”我認為只要盡力了,結果一般都會好,就算不好,盡力了,還有什么值得苛責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來和別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難道不值得稱道嗎?這是我在帶靜怡之道上我認為做的最成功的一點,因為她夠努力,所以我不擔心她今后的學習,甚至不擔心她今后的人生,因為努力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學會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萬別替代。有專家曾說過當媽媽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讓人放心。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靜怡讀小學到現在我幾乎沒給她整理過書包,但是她的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我很少叫她起床,只丟一個鬧鐘給她,她幾乎不遲到。周末去上特長班,這兩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車也沒出過簍子,向陌生人問路比我還順溜。作為家長其實我們需要適時的放手,其實怕這怕那,將她時時擁在懷里,才是一輩子的風險,因為你可能將他養成一個巨嬰。當然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家長一定要默默的監管和評估。
2、做有原則、有底線的家長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讓步,比如逃避責任的撒謊,又比如說挨批評時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遇到這種問題我是主張家法處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泄自己的怒火,關鍵是讓他們沒有第二次,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妥善處理。
3、聰明溝通,做民主型家長孩子長大有主見了,做家長的不可能讓他們什么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么都由著他們性子來。因此很多時候溝通、交流就尤為必要。以這次學葫蘆絲為例,前兩天靜怡回來就說不要學了。我問她原因,她說:“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說葫蘆絲不止一個調,要收很多錢,都不學了”我是這樣和她說的,付錢是我們大人的事,如果難以承受我會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喜不喜歡學?你會不會堅持?會不會盡量學好?還有授課的老師適不適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會支持你,只提一個要求:盡量學好!如果你不想學,也要找一個說服自己和媽媽的理由,我們就退出。今后不管做什么千萬別說別人這樣,我也這樣,要學會理性分析。這就是這次葫蘆絲事件我們溝通的結果,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依順孩子,但也要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應該民主,選擇一種有利于他并雙方都認同的意見。
最后,我們作為家長,在養育之道上一定要擺正心態。忌溺愛,因為你生他養他并不欠他;忌嘮叨訴苦,因為你要生他養他,他不欠你。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對話,愛的天平才不失衡。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3
要不是看到孩子挑燈夜戰備考生物,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考試的事情;要不是孩子說學校給家長布置了閱讀和寫作任務,我也不會去讀楊東平教授的文章《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要不是我愛人非把讓家長寫學習心得的作業留給我,我可能到現在也不會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失。
一直都以為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家長,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之后,孩子接受教育的任務就交給老師了,自己做甩手掌柜也樂得輕松。細思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缺失的陪伴最后都需要加倍來償還。孩子上幼兒園讀小學低年級時,因為年齡原因,還需要家長事事親力親為,不厭其煩地講故事、耐著性子陪伴寫作業、出去玩耍目光時時不敢偏離……但等孩子上了小學四年級之后,我想當然地認為小小男子漢長大了,完全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照顧自身的安全,而且不是經常聽到“家長要學會放手”之類的呼聲嗎?于是,我也就理所當然地學著放手,不再事無巨細地去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書還是會買很多,讓他自己讀吧,但讀了什么,讀了多少,效果怎樣,基本上不曾過問。漸漸地,我對孩子學習的關注也僅限每一學期對考試成績的詢問。孩子的吃穿住行、心理變化,自有她媽媽負責,我這個爸爸做的好像很輕松,基本上什么都不用管。
直到六年級,在一次和老師的交談中,我才知道其實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愛偷懶、不認真寫作業,不主動改錯題等等。我眼中聽話的孩子,其實已經在成長過程中開始叛逆了,只不過我被兒子乖巧的表象遮蔽了雙眼,沒有及時看到事情的真相。事實給了我當頭一棒,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只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可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時間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任你多么后悔也也于事無補。
孩子上初中,選擇了離家最近也最好的五中,也是我的母校。我想讓孩子的夢想重新在這里起航。作為父親,一定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有足夠的交流溝通,多些陪伴,多些耐心,多些正面引導。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塑造和培養一個健全的人。于是我開始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盡量在孩子放學之前回家,盡量在他學習的時候放下手機,捧著書讀,做一個合格的爸爸。言傳身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久我就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變化。他開始主動和我談學校的事情,有不會的題也愿意向我請教,我突然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自己的形象在兒子眼里又重新變得高大起來。孩子很快就要升初二了,現在我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越來越多,而且不管對于什么事情,都有一股沖勁,還跟我說要做就要盡力做到最好。
我愛人曾經推薦我閱讀《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當時我還不屑一顧,竟然說做媽媽的為什么要把教育的責任推到爸爸身上?如今我算是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缺一不可,我們的行為常常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明智的家長一定不會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借學校給予的這個學習機會,我開始自我反思:只有家長的改變,才能有孩子的改善。從此時此刻起,我下定決心不再推卸責任,要給孩子積極的影響,愿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為每一個孩子鋪設一條寬廣大道,讓他們帶著理想和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激,走出校門,去創造屬于他們的美好人生!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4
今天是中秋節假后上課的第一天,距開學已過去三周了,孩子自升入四年級后,在學習積極性方面比起三年級的她真是判若兩人。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師打電話給我,讓我寫一篇《育子心得》,以便了解孩子的學習習慣得以好轉的外在原因。聽到這里,我的心里真是感到無比慚愧。因為在教育孩子上,我自認為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從一年級起,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習慣上,我一貫只是言語告之,而不去嚴格督促,長此以往就導致了孩子做事拖拉的壞習慣。孩子從)一年級一直到三年級上學期,她書包里所有的書本基本上沒有完好無損的,全被女兒親手戕虐到一級到三級傷殘不等。各科老師隔三差五的反饋給我說孩子的某個書本又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飛了。很顯然,事情已經到了一種很嚴重的地步了,必須馬上采取措施補救。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的想法真是很偉大:這不是孩子的錯,孩子急需幫助!從那以后,女兒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我除了告訴女兒如何做,還要示范給她看,看著她去改正,耐心的去教她。做好了就給予獎勵,不論是精神上的口頭表揚,還是物質上的實際獎賞,說到就及時做到,只要許諾就一定落實,從不食言。孩子逐漸有了好轉。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改起來是很困難的,是需要時間的,也許三年級的下學期就是女兒轉變的一個過渡期吧。孩子現在的表現雖然積極向上,但仍需要乘勝追擊。孩子的`好習慣需要家校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
總之,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家長和老師有著極其重大且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家校聯合,耐心正確的教導孩子,就一定會教育出高素質的學生。
以上所談,實在談不上育子成功方面的心得,因為我和孩子她媽媽對于孩子近期的轉變一直都很迷惑,也許這種疑慮正是源于孩子現在的老師的緣故吧。所以衷心地道一聲:謝謝老師!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5
在20xx年6月25日,我有幸參加了陽光幼兒園舉行的《講座》的學習,受益頗多,感受非淺。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作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促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銜接、統一、及時地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下面就自己學習后的感受談幾點體會:
一、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也就是說,教孩子學會對人有禮貌,學會尊重人,學會關心人,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有集體觀念,等等。
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要孩子自己做。在學習上,重點抓好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孩子不斷努力的內在動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終身受用的素質。作為家長不要性急,要有耐心,對孩子少責怪批評,多鼓勵引導,逐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三、家長應多留一點時間給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孩子交流、溝通情感。每天花一定時間和孩子嬉戲、讀書,在嬉戲中學習,在讀書中提高。節假日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參觀等,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家長應理解和尊重孩子,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孩子全面、真實地認識自己,對好的方面積極引導,對不好的方面加以糾正,從而發展其自己的興趣愛好。
五、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于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六、家長應讓孩子受點委屈、挫折,之后再給孩子分析事因,講明道理,讓孩子在勇敢地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時更能勇敢地站起來,以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心態和高尚的人格,從容地應對挫折,使孩子將來在逆境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斗志。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能一蹉而就,學習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家長希望學校能夠繼續搭建家庭、學校溝通的平臺,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長。總之,現在我已深深體會到做家長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對她能正確引導,耐心的教育,讓孩子將來成為有用之人。
【2021家校共育心得體會(精選5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4篇12-01
家園共育調查報告01-17
家園共育家長表揚信-表揚信01-04
佛山育心經典09-01
校學生會章程心得體會01-13
華育我來了作文 抒情09-18
窮爸爸的育女心經11-24
雙贏,你我共輝煌作文精選3篇01-21
雙贏,你我共輝煌作文(精選6篇)12-25
高考滿分作文750字共共三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