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1
我有幸參加了觀摩活動,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一天的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市內各個學校5位教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參評評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jié)串起來,有的將知道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游戲里……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fā)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劉艷杰老師的《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就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陽”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識時分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fā)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fā)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找規(guī)律》時,呂金穎老師利用超市、商店開業(yè)時門口懸掛的彩旗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規(guī)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fā)現數學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劉子躍老師執(zhí)教的《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學習單位體積的問題時,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再讓學生用燒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幣的大小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再如慈老師的《認識平行四邊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呂金穎老師的《找規(guī)律》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比賽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活動,讓學生從游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guī)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fā)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創(chuàng)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yōu)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2
以前,只是聽說錢守旺、王彥偉、劉松、張冬梅老師的名字,看過他們的錄像課,知道是四位數學教育專家。12月3日和4日,借助“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終于有機會和4位專家見面,現場聆聽4位專家的講課,感受頗深。經過兩天的學習,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兩處最有感觸的地方。
錢守旺老師先是生動有趣的講授了《24時計時法》,接著做了“從雙基到四基”的報告。向老師們展示了新舊課程標準的.對比,與學員們暢談了實施新課標的感想,讓學員們認識到新課標“從雙基到四基”的教學理念,使廣大學員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王彥偉老師就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這個塊面進行了梳理。她先講了一堂生動的《圖形的旋轉》,接著帶來了一堂“滲透‘數形結合’的策略”的講座。把各個年級段教材中出現的幾何知識以及這些知識間的相互關聯,清晰的陳列方式了羅列每讓老師們直觀感受到小學數學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體系。王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幾何教學的重點不是圖形計算,而是要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列舉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與圖形”的一些常見的疑難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學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以為枯燥乏味的講座,原來是那么的引人入勝。
我聽完講座,感觸頗深,通過與名師的零距離接觸與交流溝通,就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探討。四位老師在專業(yè)上的指導令大家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想想以前的教學中只知埋頭苦干,不知課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要想“怎么做”,更要深層次想一想“為什么這樣做”,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準。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3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fā)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這次,到演禮小學、第二小學聽了三節(jié)優(yōu)質課,并有幸聆聽了專家的教誨,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現在就將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征,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如四年級的《圖形的旋轉》中,先出現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圖形的旋轉,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經歷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并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fā)現總結方法,然后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通過情境變式,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yōu)檎n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fā)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探索。
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他認為從五個方面入手,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兒童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多做;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敢問多問,有了問題的自由,就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多學,兒童的空間,得到解放,才能收集豐富的資料,擴大眼界,發(fā)揮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兒童的時間,讓他們有空暇時間消化知識,增長知識。這幾節(jié)課充分做到了這幾點。
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新一輪課程要求學習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呢?讓每個學生承擔著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人承擔的角色隨時改變,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數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這是讓學生的主體參與,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互相作用,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發(fā)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過程。許多過去課堂上需要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有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師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解題的方法,同時有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yōu)缺點。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十分有利。
總之,數學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4月1日,我有幸參加在石萊中心小學舉辦的“新泰市小學數學送課下鄉(xiāng)級數學研討會”活動,觀摩了兩位老師的的精彩教學,兩位年輕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同時也帶給我深深的思考。下面就這幾天的聽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兩位教師對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的精準把握。聽課的效果來看,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均被充分體現和調動了起來,使我覺得有一種從未踏足的全新的感覺。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jié)課,每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富有親和力的語言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多種評價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教師十分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現實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其次對教材內容的熟練掌握和巧妙運用。這些參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十分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目的明確,教材運用靈活富有創(chuàng)造性。尤其是一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與生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非常樂意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了參與度,使整個教學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度過,教學效果明顯。
第三參賽教師個性的教學手法和較強課堂駕馭能力。在參加優(yōu)質課評比的選手中,他們富有激情、活力,有一種個人魅力。所有參賽選手的.教學功底過硬,板書設計都非常規(guī)范美觀,他們的語言簡潔科學到位,語言基本沒有重復,言簡意賅,表達能力較好。并且普通話較為標準,口齒清晰,語速適中,不慢不快,對于一個問題基本不會重復說第二遍,盡量做到語言的精煉簡潔。
通過聽課,我感覺自己欠缺的地方太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完整.如新課導入,問題思考,重難點講解,新知鞏固,當堂檢測,課堂小結或學生收獲,作業(yè)布置等。
2、新課的導入要新穎,要能引人入勝。如問題導入,圖片導入,情景導入等。
3、重難點要突出。講解重難點要詳細、清晰,不可累贅。此環(huán)節(jié)要能展現出自己的特色。最好要有聯系生活中的事件進行舉例說明。
4、要學會利用學生間的互動,以增加學習氣氛和興趣。如小游戲,小組間的辯論賽,男女生對決賽等。
5、學會利用多媒體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視頻截圖、實物投影、自拍照片和自畫圖形等幻燈片的恰當運用,使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更直觀更生動,課件用的比較到位,也比較吸引學生的興趣,促進知識內化,提高課堂效率。
6、要學會實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課堂中要對學生多鼓勵、贊揚、贊賞,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投入膽識更大。如“你真聰明!”“你講得很有道理!”“說得很不錯。”“你的想象力很豐富!鞍颜坡曀徒o他!””等等。
7、教學語言要盡量親和,形體語言要豐富準確,表情要開朗,特別在借班上課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走近學生,要能融入學生之中,不能遠遠地站在講臺上。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任何一堂課,當我們深刻反思時,不免總是有一些不足和遺憾。我們的教學藝術也正是在這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通過這次觀摩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新鮮事物,對我今后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深入的進行思考,把這些教學信息內化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學習《課堂教學》,受益匪淺,特別對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情境,教學關系等方面印象尤為深刻。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學生成性及教學情境等環(huán)節(jié),它們是相輔相承,F將談談我在教學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
1、適當開設數學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只要帶著耳朵來聽足矣。其實不然,數學學習離不開書本,進行數學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數學閱讀課就是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即使初三學生處在復習階段,也還是離不開對書本的閱讀。當然,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范圍,指導學生閱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也可以對例題進行改造。既完成練習,又復習舊知識;課堂后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數學閱讀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為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2、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傳統教學相對比較注重結果教學。教學中如果只注意結果,學生在應用知識時總顯得比較吃力。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它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于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等邊對等角,而是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對折,讓學生發(fā)現它們相等這個特性,從而進一步提出結論的數學理論推導過程。并且學生可通過折痕得到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作底邊上的高或頂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中線去構造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導出結論;同時,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學生還會發(fā)現等腰三角形軸對稱等特性。這樣,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情境教學以優(yōu)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yǎng),以形成主動發(fā)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fā)展,乃至創(chuàng)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設計這樣的一個情境來學習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有一位老奶奶家里的圓鏡弄碎了,想重新配一個,該拿哪一塊請你給她拿個主意。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數學課是不成功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堂的情境,以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以激發(fā)學生思維活動為出發(fā)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維情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所以,課堂上提問的設計、題目的選擇、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課件都要充分考慮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fā)性,這正是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所要達到的目的。
數學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問題是數學的靈魂。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制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小而具體、新穎而有趣、具有啟發(fā)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不要運用不恰當的比喻,這樣不利于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教師要善于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于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fā)點,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例如,在對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于是教師便抓住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并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即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fā)獲得了判定定理。接著,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啟示思方法。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象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包羅朗之萬曾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具有百利而無一弊的!蔽覈菙祵W的故鄉(xiāng)之一,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如果將數學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應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圓周率π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舍,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了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后小結。先簡單介紹發(fā)展過程:根據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學史料,采用讀后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受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yǎng)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著積極的意義。
有效的教學離不開好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才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三、要以新課標為指導進行數學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huán)境構成的,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新課程和開發(fā)課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應該以新課標為標準。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數學,體驗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數量和空間關系,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例如,模特高跟鞋高度的選擇,盡量讓自己的身高滿足黃金分XX比例;又如,商品買賣,儲存貸款等都用到數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聯系生活。
其次,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fā)現數學知識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傳統教育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容器,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但新課標要求,教學并不是老師塞給學生多少知識,學生腦子可裝進知識,學生可以有選擇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自己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及主體性和獨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及實踐能力。
再次,在教學中,應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任務實際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統一的,是交往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只作聽眾,應自覺地動起來,操作數學,通過思考探究,發(fā)現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可通過師生及生生之間進行合作交往,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在發(fā)展個性中,要關注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還有,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師生間的關系,他們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學生是獨特的,獨立的和發(fā)展的人,是發(fā)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和主動性。
只有把《課堂教學》的五個方面把握好,才會使自己的課堂煥發(fā)精彩的光芒。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6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南昌參加由《小學教育研究》雜志社舉辦的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北京市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毓信教授,還有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樂平教授,江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賁友林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qū),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劉德武老師帶來兩節(jié)找規(guī)律一節(jié)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采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jié)是一年級的《找規(guī)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guī)律、到找規(guī)律、再到用規(guī)律最后是感受規(guī)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并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鄭毓信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yè)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鄭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后,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yè)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么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么、怎么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復復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zhí)著、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溫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yè)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精品課觀摩會,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六位優(yōu)秀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及來自永濟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太原師范第一附屬小學教師成艷斌的課堂中,經歷《找規(guī)律》的發(fā)現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命題時,能主動的運用相關的策略有效的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發(fā)現,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尋盆花的擺放、四季的輪回、彩旗的懸掛……的規(guī)律,體現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在具體的情境中逐步優(yōu)化解題策略。規(guī)律總是有章可循,但規(guī)律又總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時還藏著很多既變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規(guī)律,除了洞察力要強,還要有極高的悟性。成老師的這堂課通過認真的分析,細致的講解,多種形式的反復操練,啟發(fā)誘導等,讓學生初步掌握了規(guī)律的由來,這正如上課,說起來課堂是應該有著既定的教學模式的,這也便可以理解成規(guī)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正如同規(guī)律的可塑性了。數學的規(guī)律,尚且還可探得一二;而人生這個大舞臺的規(guī)律,確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
這堂課是由來自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的許洋老師帶來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一節(jié)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有緣可循的,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的能力上的綜合運用,而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展數學視野的好題材。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一張普通的紙條翻轉粘合,居然就從雙側面圈變?yōu)榱藛蝹让嫒。許老師就是用魔術式的手法把學生帶進莫比烏絲圈的奇幻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假設、猜想、操作、驚奇中思考著問題,產生著新的疑問。在“猜想-驗證-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著數學的神奇魅力。聽課過程中,我們也被許老師感染了,老師們也隨著課的延伸和課堂上的圖示制作著莫比烏絲圈,和許老師以及班上的學生一樣對它的奇妙驚嘆不已。這是一節(jié)沒有結尾的課,是一部懸念劇。它的妙處不但是在教學生一個新的知識,而是在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渴望。許老師還用他的這節(jié)課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新課程、新教學、新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廣聞博覽,從文化學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向,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這樣才能設計出令學生喜歡和驚奇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徜徉其中。
三、強化知識應用
來自常州市博愛小學的潘雪琪老師執(zhí)教的《秒的認識》,讓學生用動作體驗1秒;聽兒歌體驗5秒、10秒;用跳繩、拍皮球,計算等體驗60秒。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實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匯報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學生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這個概念。同時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秒有多長,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鐘同時滲透思品教育,指導學生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8
5月20日——22日,我有幸參加了米易一中聽課學習活動,傾聽了十節(jié)示范課,歷時三天,本次學習使我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進而感受生活數學之美。現談談自己聽課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guī)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guī)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fā)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致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yè)課后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都能盡力做到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知識深度、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使教學向理論聯系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在這些示范課中,教師舉出太陽直射地面,火箭升空,追擊問題等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數學問題機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找出教育教學中找到各方面與別人的差距,積極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9
第一,兩位老師都較好地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件設計的恰當合理,充滿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引導學生,使學生一步一步進入課堂,從而充分理解并且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第三,在課堂中,兩位老師語言親切,對于學生的`鼓勵性語言較為常用,對于學生的出錯點語氣并不刻板,不譏諷,做到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師德品質。
第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理念,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課堂中的重難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人,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我覺得這樣更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他們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就順其自然,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習是一種享受快樂的過程。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我有幸觀摩了郭素英、王有花的課堂,此次觀摩學習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首先,郭素英老師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這堂課中,從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太陽城”超市引入新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容易的引出“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其次,結合例題中具體情境,分析得出單價、總價、數量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為:單價×數量=總價;并從中引申出:單價=總價÷數量、數量=總價÷單價。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流暢、條理清晰、層層遞進。最后,郭老師設計了既有新意,又有梯度的'練習題,使學生當堂掌握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王有花老師在講授《加減混合》這節(jié)課時,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使學生迅速與老師拉近距離,投入到課堂中。在課堂開始時,王老師向學生們講述了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復習連加連減的運算,為學習加減混合運算奠定了基礎。通過一個故事,王老師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學習情境把復習舊知和探究新知很好的銜接了起來,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特點,通過動靜結合地方式,使學生輕松且牢固地理解掌握了加減混合運算。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觀摩兩位老師地課堂,我認識到,在教學時要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讓我領略了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風采,為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成為一名合格且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11
3月29日-3月30日,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家名師大講堂活動。從這次活動中我真是受益匪淺,感觸良多。首先真的是要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次聽課的機會,也感謝舉辦這次活動的主辦方能舉辦一個這么有利于我們教師學習的活動。
這兩天的時間安排得很滿,我們分別觀摩了徐長青、劉松、朱德江、牛獻禮四位小學數學名師的課,并聆聽了他們的講座。名師們輕松、幽默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愛。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專家的風采,讓人嘆為觀止,讓我大開眼界,學到了許多教學方法和經驗,直面小學數學教學的專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學中和名師之間的差距。
聽這四位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這已經不單單是課堂了,他真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教師教的藝術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使人觸動,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子其中。
徐老師平易近人,在課堂教學中用幽默的語言拉近了師生距離,真正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不時引來孩子們和臺下老師陣陣的笑聲。徐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獲得了知識,把本來很枯燥的數學內容一下子變得簡單起來,讓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造就了生機勃勃的課堂。在徐老師上課期間我好幾次都熱淚盈眶,我真的是被學生們的智慧和發(fā)散的思維所感動,而每當此時所有老師都會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而在下課時學生們還沉浸在其中久久不愿離去,就連我也好久回不過神來,我才體會到什么叫藝術和享受。
徐老師的報告也非常精彩,他提出了十幾個觀點,每一個觀點都直擊我的內心,其中“深度的課堂,不應該改是難度的課堂,應該是有思維延展度的課堂” “既要教給學生看得見的知識,又要教給學生看不見的知識,只有看不見的知識才是學生能帶走的知識”“敢于讓學生把錯誤發(fā)生在課堂......”這些觀點讓我意識到之前自己的教學是多么膚淺,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在數學課中我該給予孩子們什么,哪些東西才是對他們永生都有用的,該怎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怎樣才能使他們知識系統化。這些還有待于我自己繼努力探索,但是我現在知道,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用尊重的'思想對待孩子的思維。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劉松老師的課與徐長青老師錢老師是有不同點的,劉松老師的課更注重了挖掘知識的深度,教會學生自己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讓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的作用,更是值得我去深刻的反思上數學課的意義。
劉老師的講座《基于學生經驗的有效教學設計》中說到,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容易錯的地方要教,學生想不到的地方要教;三不教是,學生已經會了的不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不要教!敖逃e了的兒童離智慧更遠”,更是戳疼了我的內心,我更加了解我們教師在社會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我們自己的失誤可能毀掉的就是一個孩子,甚至是一個家庭,更遠至于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像劉松老師說的那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教別人”。
朱德江老師從七巧板引入了《圖形的運動》這節(jié)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尤其最后的游戲讓學生不僅在玩中學,更是在發(fā)散他們的思維。朱德江老師的講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要做好失敗的修養(yǎng)”。從朱老師的講座中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能簡單的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能夠用寬容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的錯誤。
聽牛獻禮老師這堂《認識面積》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本節(jié)數學課看似普通,實則是把學生易錯易混的點(面積與周長概念的混淆),深入淺出的講的非常自然通透,每個環(huán)節(jié)銜接的非常自然。達到了 “靜、實、高”的效果。尤其是“實”這點體現的特別充分,不光是“實在”,而且是“樸實、真實”,這種創(chuàng)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而牛老師在課前為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而進行的調位行動更是值得讓我學習,他的任何細微之處無不是在為學生著想。
牛老師的報告更是讓我收獲更多。牛老師在講座中一直強調“公開課只是優(yōu)化了的常態(tài)課”,讓我意識到課堂并不只是需要一些花架子,更重要的是,想辦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能力得到提高。
他在講算法多樣性這個問題時,牛老師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讓我明白算法的多樣性只是教材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設計的,他并不需要老師生搬硬套把每一種方法都搬給學生,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這一點影響對我的教學真是特別有幫助。以及牛老師的分層布置作業(yè)更是值得我在教學中去學習、去實踐、去摸索。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里,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每個人雖然都有不同的風格,但是他們在上課過程中卻有著同樣的著眼點,那就是充分的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而老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充分的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fā)散、智慧得到了綻放。這點我將會把它銘記在心。
想一想他們之所以成為名師,是因為他付出的要比別人多,想的要比別人深,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都有一股鉆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12
5月12至13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貴師大舉辦的《全國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的培訓學習,聆聽了夏青峰、徐長青、劉松三位名師的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雖然時間短,但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領略了大師的課堂風采,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對幾位老師的課談自己的感受:
一、注重課前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課前交流是課堂教學的熱身活動,融洽的交流是課堂成功的基礎,也是課堂的良好開端。課前教師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學習中。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精彩的導入,使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
課堂上孩子們個個生龍活虎,源于老師生動的預熱和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就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fā)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思想;叵朐谖覀兊恼n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干巴巴地坐在那里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三位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知識。
三、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幽默是師生溝通的催化劑。教師的語言藝術對學生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劉松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與學生交流,看似搞笑,其實風趣中蘊含智慧,平實中體現深刻,課堂中妙語連珠,幽默詼諧,笑聲連連,氣氛輕松,不經意間就將數學知識和方法沁入學生心間,他平易近人、與學生交朋友的這種課堂語言藝術有效構建了師生溝通的橋梁。他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時候,從不把自己當作長者、學生的長輩,而是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當成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乘法分配律》本是一節(jié)枯燥的數學課,可在劉老師風趣幽默加肢體語言的點撥下,整堂課充滿歡聲笑語,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快樂著、探索著、并時刻體驗著成功的快樂。
四、從簡單的課堂中體現價值
夏青峰校長提出的“追求簡單而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讓我印象深刻,也將是我一直不會停止思考的問題,帶著問題聽了夏校長的專題報告和《小數的意義》這堂課,感受到了夏校長課堂的“簡單”,更感受到了名師的風范。簡單并非是一般意義上的簡單,簡單是對教學的本質有著清醒認識之后的返璞歸真。簡單課堂要讓教學、課堂變得簡單,簡單的實際上是最不簡單的,它充盈著教師的智慧,尋求簡單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教學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簡單的實際是最為深刻的,是對文本深刻解讀之后的深入淺出,是對學生深入了解之后的準確把握,是對精心預設之后即時生成的正確引導。簡潔是一切藝術成熟的標志。課堂教學的過程本身是簡潔化的一線貫穿,簡潔的課堂結構是引領學生直達靈魂的過程和捷徑,是一種令所有老師向往和追求的課堂境界。
五、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聽了徐長青老師的《解決問題》,感覺很興奮,課上得太完美了,課上解決了很多問題,始終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40分鐘,始終緊緊地抓著學生的眼球,每一道題的引導非常到位,點撥親切自然,而且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原有水平。聽了劉老師的課,我感覺到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我們以往所追求的.“高質量”、“高密度”、“高強度”的課堂,也不是空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泛泛而談的形式化教學。真正的有效不僅體現在知識的掌握上,還體現在興趣的培養(yǎng)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自主地參與探究活動。
總之,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里,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他們都用自己的智慧詮釋著理想的課堂,用精辟的語言展現了一堂堂經典難忘的課堂。名師們獨創(chuàng)的設計、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巧無不讓我由衷地贊嘆。他們的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猶如一盞指路的明燈,給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引發(fā)了我對小學數學教育全新視覺的思考,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13
我有幸參加了市優(yōu)質課,15節(jié)課中包含了統計、空間與圖形、概念、解決問題等課型的教學?梢哉f,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上好數學課,幾位老師給我們做了示范,加上深入細致地剖析、點評,我收獲很大,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充分的備課
在這之前,我參加了全縣數學提高班培訓,本來我不是組長,但自己的表現讓大家記住了我,我和幾名優(yōu)秀的學員和李老師一起參加了北京市新鴻儒教材教法培訓,回來參加了縣優(yōu)質課評選,又有幸參加了縣暑假提高班培訓,通過市優(yōu)質課初賽,我有幸得到了去市里講課的機會,這些機會都得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和爭取,也謝謝李老師和鄭老師的賞識。一步一步扎扎實實的走過來,讓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小老師,成長為一名獲得縣市優(yōu)質課老師。
二、準確的數學語言和充分的教材分析靈活使用
參加數學教學工作才兩三年,我感覺對于教材教法的學習還不是很深入到位。這讓我在講優(yōu)質課前的摩課中可吃透了苦頭。
看到《統計》課題后,首先是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翻遍了教研室所有的資料,查遍了網上優(yōu)秀的課例和教學反思,覺得自己經準備的很充分了,我就把教學設計發(fā)給李老師看,但李老師說“再看看吧!”這一話讓我感到我下的功夫還不夠!
周一我又把我的教學設計拿給我們學校的領導看,袁校長說“得要詳案!”回到家后我又把課堂實錄寫了一遍,又拿給袁校長和秦主任看,他們告訴我“數學語言要規(guī)范!數學語言要簡煉。∶恳痪湓挾家プ聊トネ魄!”
一句句話真得很重要!不僅體現上下內容的銜接,而且每一句話都代表一種思想!比如開始上課的第一句就是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六單元統計,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使統計表中的數據更直觀形象我們可以制成統計圖”說的是數據的.作用還可以制成統計圖,“除了用統計表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方式形象直觀的表示這些信息呢?”體現根據已知數據可以用兩種方式表現出來!
三、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維碰撞中產生的”,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這時學生得到的知識是深刻的。他會有種成功感,愉悅感。學生小組成員間討論,通過學生的對話進一步加深了對這幾種幾何形體的認識。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14
5月22日---23日,我有幸在婺源參加了教育新視野第一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在這2天的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華應龍老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余穎、江蘇的周衛(wèi)東老師、江西南昌的葉青老師、江西省萬年縣第三中學李國瑛老師等6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并聽了周衛(wèi)東教授,華應龍教授、專家報告,及有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么,你了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游戲公平》利用學生喜歡的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fā)現數學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從外省老師的講課中體會較深。
華應龍教授、周衛(wèi)東教授、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師者若水和基于兒童立場的數學教學,可謂高屋建瓴,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yōu)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專家的精彩報告,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 篇15
這幾位老師用他們獨特的教學方法展示了他們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基于核心素養(yǎng)及兒童視角建構有效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主動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驗和游戲中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并體會數學的樂趣。下面我就針對這次學習談談我的感想。
一、 注重課前交流,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
這些老師們走進課堂,他們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最大的區(qū)別是他們沒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學生,與他們一道上課的是都是初次見面的小學生,不知道學生的基礎、語言表達、性格特點、特長愛好等等,只能從短暫的課前談話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他們的話題和語言魅力及幽默的風格總能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做不僅促進了師生積極情感的形成,還有利于學生積極準備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
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chuàng)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tài),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積極狀態(tài),由自發(fā)的好奇心變?yōu)閺娏业那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fā)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得出認知的理念。
三、 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在這些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 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總之,在本次的聽課中我最喜歡劉松老師上的課,回歸數學本質,展現了本真教學 ,語言詼諧幽默,真正讓學生學在其中,又樂在其中。其次,在學習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fā)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要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生動有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獲得精彩的生成!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3-01
小學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10-12
幼兒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4-10
聽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23
初中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9-30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通用11篇)12-01
幼兒園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13
數學觀摩課聽課心得體會(精選16篇)04-25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范文(精選20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