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4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
假期拜讀了閆學所著的《給教師的閱讀建議》一書,受益匪淺,書中提到了一些觀點給我很大觸動,當你把閱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當成一種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生命狀態時,閱讀就融入了你的生命,成為生命本身的一部分,而不是游離于生命外部的特別添加,不是割裂于生活本身的額外負擔。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選擇閱讀,是否愿意過一種閱讀的生活?越忙越要讀書,給一點空間給閱讀。不光教師要讀書,我們的孩子更應該讀書(蘇霍姆林斯基的話),閆學在當校長的時候為學校建了圖書館,閱覽室,精心打造愛麗絲繪本主題圖書館,為了將繪館的利用率擴展到最大限度,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教師能夠深受裨益,使這些美好的書不至于束之高閣,采取了四條措施。第一,實行繪本館定時入館制度。第二,實行繪本館使用預約制度。第三,實行繪本館向家庭開放制度。第四,積極投入到公益閱讀活動中。
高中生也一樣需要閱讀。我校有也有閱讀室,緊張的學習之余,能否把我校的閱覽室利用好,讓我校的藏書不至于束之高閣。做為新高一的班主任我想與圖書館聯系好閱讀時間,讓學生閱讀起來,或者讓學生在此時間內自行帶書,組織學生在班級閱讀。讓學生讀經典。
《給教師的閱讀建議》作者閆學在書中推薦伊洛塔卡爾維諾的《為什么讀經典》說到經典讀了總比不讀好。閱讀這本書可以窺見這位大師的秘密書櫥,另一方面可以領略這位大師是如何閱讀其他大師的,這種受教實在難得。其實在閱讀《給教師的閱讀建議》一書我也有同感。我也窺視大師的書廚,從中挑出來一些列出,成為我下一步要看的。
由木心講述,陳丹青記錄的《文學回憶錄》
杜拉斯的《寫作》、《情人》
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是這樣評價這本書的,如果到一個孤島,可以選一本書的話,我帶梭羅的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寧靜的書,這里有富有哲思與恬淡的心靈,有清閑、清澈的自然之源。)
泰戈爾《新月集》詩集(鄭振鐸譯)(現代兒童詩歌的巔峰之作,無論內容還是藝術表現手法,都實在太高妙了。)
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給教師的建議》、《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
紀柏倫的《先知》、《沙與沫》
康帕烏斯托夫斯基的《金薔薇》
凡高的《親愛的提奧》
高爾泰《尋找家園》
魯迅《朝花夕拾》
托爾思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看到大家們飽讀詩書,真的羞愧于自己閱讀上的貧瘠,差距就是這樣產生的,大家們通過閱讀經典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作為教師的專業底氣在閱讀中逐漸厚實,完美知識結構,成為每一個教師基本閱讀方向,不管如何,首先要讀起來,讀書像呼吸一樣自然,讀書就是生活,讀書就是一種最自然的生命狀態,是一種須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高貴至美的人生境界。
我先尋著大家的足跡,列出我的看書清單,假期我看了《廊橋遺夢》《情人》《霍亂時期的愛情》,雖然我并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但是我先讀了起來。
通過看《給教師的閱讀建議》一書,學會怎么樣寫讀書隨筆,當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那些在閱讀時引發的思考會更加深入、全面、透徹,甚至會引發一些閱讀時不曾有的思考,閱讀就獲得了另外的獎勵和收獲。我也要試著把我看過的書所產生的感想一一寫下來,做好摘抄記錄。讀書筆記不能全盤照搬,在記錄最重要的核心觀點之后,就可以進行概括提煉,對作者的觀點作進一步的梳理和理解。而這些概括提煉的語段就可以直接拿來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了,也許剛開始不盡人意,久而久之,一定會有收獲與提高。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但我一定盡力。
剛開始我會學著別人,看大家們怎么做,看什么,做什么,等我也博覽讀書,會思考,會把所看所想都寫下來,我想我的思想境界就又上了一個臺階,當一個真正的名師,當一個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做一個問心無愧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2
今天,有空靜下心來細讀《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第10期。讀完之后,發現很多文章都跟課堂教學密切相關,很是受益。
最欣賞戴金平老師的《關注物理概念教學的盲區》,戴老師的研究方法很是獨特,但非常具有說服力。他給上完課后的學生進行無記名的調查問卷,從數據中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一系列的調查數據反思概念教學。第一次看完,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種非常需要進行的研究。之所以是一種非常好的研究方法,是因為他關注了課堂,關注了學生,而這正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細想,往常我們覺得課上得好不好,大多都是看老師的。之所以是一種非常需要進行的研究,是因為我們日常給學生上完課后,靠的是作業反饋學生掌握情況的好壞,而很少反饋教師教學的好壞。我們太多時候關注學生學習的好壞,而忽視了教師自己教學的好壞,忽視了教師自身的成長!
張主方老師的《課堂實驗探究有效性的思考和實踐》寫得非常詳細,一看就是來自與真實的課堂觀察,其中有非常多課堂案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好好研讀。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發現,張老師的案例來自于平時的積累。可見,一線教師課后做好教學反思,多寫寫成功的或是失敗的案例,那么遲早可以寫出一篇有著豐富案例支撐的好文章。
張曦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學的“3I”原則》頗有新意,內容非常精細,特別欣賞他的觀點:物理教學中倡導提高趣味性、拓展信息量和增強影響力。其中,他提到拓展信息量,讓我產生了共鳴,因為我最近一直在寫一篇關于這方面的文章。可見,好文章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成熟。
司德平老師擅長于比較研究,我看過一些他的比較研究的文章。這次他寫的是《高中物理人教版課標教材與大綱教材內容的比較研究》。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在想,身處河南的他是從20xx年才實施新課程的。而有些省從20xx年就實施新課程了,但關于這兩套教材的對比研究的文章為什么那么少。可見,好的文章立意到處都是,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光!
雖然我喜歡解題,但我更喜歡課堂和學生。非常喜歡《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關注課堂和學生的文章!希望《中學物理教學參考》越辦越好!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
在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那里受阻之后,想找本輕松點的書看看,當當網一搜,科普類的熱門書就這本,于是找來一看。
作者神秘,據稱現居香港。
全書用80后、非常網絡化的語言,描述了量子物理史近100年來的波瀾壯闊、刀光劍影,使我這個門外漢讀起來竟也津津有味,竟在昨晚欲罷不能,堅持到今天凌晨讀完全書。尤其是在讀到薛定諤的貓,讀到量子自殺的章節時,我竟忍不住笑出聲來。也了解了為什么二戰德國不能先于盟軍制造出原子彈,難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天意...
量子物理發展到現在,許多東西竟然都是假說,那個該死的討厭的電子,究竟是粒子還是波,折騰了物理學家300年,沒辦法,因為沒搞清楚的話,那么你和我是粒子還是波、這個世界是粒子還是波,就不清不楚了。后來的結論竟然是:那個客觀存在不知道是啥、不管它是粒子還是波,反正是一團迷霧,當觀測者用各種手段去觀測時,它就隨機地現出原形(塌陷)了,有時表現為粒子,有時表現為波。天啦,這跟幽靈差不多,后來,物理學家確實一路追蹤到了幽靈——人類的意識,是人類的意識測量并解讀時,影響了客觀的東西。人類意識里面都是主觀的東西,而且無法獲得真實的客觀。
當然,這個結論只是暫時的結論,按照波普爾的講法(書中又出現了他的名字,唉,還是沒逃過他),科學就是用來證偽的,所以這個結論也只是用來證偽的。——太唯心了,馬克思肯定會說只是科學還沒發展到人類搞清本質而已,本質或科學客觀是真實存在的,可認知的。
可就是這個唯心的量子論,竟然想進一步發展,以超弦的名義,讓不確定性充斥世界,占領引力領域,搞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統宇宙。愛因斯坦生前就對量子論進行了幾番攻擊,都被量子論的掌門人玻爾以高明的手段化解,弄得站在經典物理一方的愛因斯坦郁悶地向玻爾發問:你真的認為因果論不存在,老頭子(上帝)也擲骰子嗎?
是的,現在我們就生活在這個測不準、不確定、隨機的世界!
物理是什么,物理就是假想,做實驗,符合就成功,不符合再假想,人類社會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發展到今天。一切所謂科學、客觀都是用來證偽的!
呵呵,轉回來,一定要轉回來,否則要神經病了,我認為,不確定性確實難解,滿世界的人們錯把主觀當客觀,但我還是裝糊涂吧,中庸一點吧,中庸,這是我最后的哲學堡壘了。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4
久沒讀教育經典。偶然在書架上發現一本塵封已久的書籍,拿來或粗或細的閱讀,卻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是一本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書,名叫《物理教育通論》,分為十八個章節闡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前面部分章節內容。自古以來,人們在教學實踐中都在探討學習問題。早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學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討過學與教的規律,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理論。后來,西方心理學家紛紛以動物或人為對象,探討學習過程,發現了一些學習的規律與特點,從而各樹一幟,自成流派,創立了多種學習理論。書中對“學習”進行了最一般的定義——主體在生活過程中與環境相互作用獲得個體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比較持久變化的過程。上述是一個廣義的學習定義,教育情境中的學習與它不完全相同。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標來改變學生心理和行為的過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學習可以定義為:憑借經驗產生的、按照教育目標要求的比較持久的能力或傾向的變化。其實,通俗來講,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養正確世界觀的過程。書中還介紹了學習的分類:美國的布魯姆、奧蘇泊爾、蘇聯的彼得羅夫、我國的潘菽等都對學習進行了各種分類,結合中學物理的學習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可把中學物理的學習分為以下幾種:
1、物理知識的學習:指對物理學系統知識的學習,并了解其實際應用。
2、物理技能的學習:主要是物理實驗的操作技能。
3、能力發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4、物理學方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類比方法、數學方法、美學方法等。
5、科學態度的學習:主要指尊重事實、嚴肅認真、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的態度。另外還有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等方面的學習。學習理論是物理學的基礎。學習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起點,從而發現一般的教學原理。故此,書中接著介紹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學習理論。中國可以說是學習心理學思想的發源地。遠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形成了較系統和完整的理論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長期的教學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許多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習是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學習的心理條件有:“志”和“信”的學習信念、動機;“好”與“樂”的學習興趣、愛好;“學貴有恒”的學習毅力,“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總結的學習方法有:以學為主,學、思、習、行相結合;學而時習、溫故知新;多聞、多問、多見、多識;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從博返約,一以貫之;告知往來,叩其兩端;先做好學習準備。
每天檢查學習結果等。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他認為,所謂發現學習,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發現學習理論結合中學生物理的學習,其學習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過程:掌握學習課題,提出假說,推敲假說,驗證假說,發現與歸納。從學習理論來講,學生的一切學習心理活動都是以感知覺為先導。可以說,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識的來源,是認識物理世界的開始,是一切學習心理活動的基礎。所謂感知,在心理學上是指感覺和知覺而言。感覺是人們對當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如學生對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中產生的光聲、機械運動、溫度變化、氣體性質等個別屬性的反映,就是對這一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的感覺活動。知覺是指人對當前客觀事物整體及其相互聯系的反映,如雷雨天、觀察者通過眼看到閃光、耳朵聽到雷聲就可形成這是大氣中放電現象的概念。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的感知活動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教學中遵循這些規律,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效果,培養感知能力。首先從被感知的物理現象來說,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學生清晰的感知(強度律)。如演示實驗中采用大型演示電流計,某些演示實驗采用投影儀投影,講解重點語句時提高聲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對象必須與它的背景有所差異,差異越大,越易感知(差異律)。如采用試管盛水做有關的實驗時,試管內的水一般染成紅色,以區別試管的玻璃。第三,在靜止的背景上恰當地使觀察對象呈現著運動的狀態,可以增強感知效果(活動律)。
第四,兩種不同的對象同時或先后出現,可以增強感知效果(對比律)。如顏色對比,形狀對比,聲音對比等。第五,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或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系統或一個整體,而為學生清晰感知(組合律)。第六,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變換物理現象呈現的形式(變化律)。第七,多種感官同時參加的感知活動的效果好(協同律)。那么根據感知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形象與言語結合起來。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過程中,引導學生言語參加活動,讓學生說出所感知的現象,變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記錄,都可以達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5
教育肩負著國家的長治久安,教師肩負著文化的久長不衰。做一位優秀的教師更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畢生尋求。
參加工作以來,為進一步進步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本身素質,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及時總結反思,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從而真正實現自我的完善和發展。
新學期,學校打造的`書香工程,對我們的思想起到了引領作用,同時提升了我們的境地,更為我們的二次發展提供了平臺。《做最棒的老師》這本書聚集了眾多教書育人的案例和實用方法,借助故事的氣力幫助我們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可謂篇篇都是經驗之談,字字都凝聚著作者們的血汗。
下面結合本身的教學實踐羅列感慨頗深的幾點:
一、成長比成績更重要,育人在先,教書在后。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先生不應當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國已故著名教育家、學者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新時期的學校教育中仍有深遠影響。
世界著名教育家艾倫。德瓦艾特以為:教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要使學生聰明,二是使學生做有道德的人。
班里有個男生甲入學的時候成績比較靠前,家住學校四周,家里收入較好,是家里的獨生子。但是入學后成績一直不穩定,經常帶手機進學校,而且有幾次被任課老師發現上課時候玩手機。這些題目我給他指出后,暫時好了一陣。
可是在一次學校檢查學生《南門通行證》的時候,居然查出他自己造了個假證(他本身不符合通校生辦理南門通行證的條件),只有照片是他本人的,其他班級、姓名等信息都是假的。當級部領導把這個事情告知我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堪。由于通過與他的家長溝通,得知家長對他成績的后退很是惱火,特別是他父親長時間外出,由于進入高中后孩子的學習與之前反差太大,已和和孩子吵了幾次了,有一次乃至動手打了他,還把孩子手機摔了。這讓父子關系很是緊張,幾近不再說話。
了解到上述情況后,我決定暫時不把這個事情告知家長,對學生談了做人的道理,談了弄虛作假的危害性等,同時鼓勵他積極改正錯誤。讓他作了深入檢討。對我的這個處理方式,學生很是感激,也理解了我的工作難處。
可是鮮花易謝,在高一下學期的一次考試中,他又出現了用手機做弊的情況,這次事情瞞不住了,只能讓家長來協助教育,而且由因而在考試中違紀,也遭到了學校的紀律處罰。這期間,為使他能盡可能不遭到影響,我在班里沒有多說這件事,屢次通過談心鼓勵他堅強地跨過這道坎。同時我和他父親屢次電話聯系,表揚他積極參加學校活動、積極其班里打水等優點,讓家長重新熟悉自己的孩子,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與孩子溝通,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動身看題目。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和家長的關系逐漸好轉。一次,他父親電話告知我,王老師,孩子最近轉化挺大了,昨天跟我說他想明白了,學習是為了自己,以后會努力的。聽后我也很欣慰。
原以為他終究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沒想到沒過幾天,他又在上晚自習的時候吃零食。唉,當時我真是很生氣,但轉念一想,要是現在朝他發火我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因而強壓怒火,重新思考如何解決他的思想題目。考慮到晚上,在學校批評也沒有甚么效果,因而找了兩個班干部和他一塊回家,我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訪。
在他家里,我扼要說了一下他近期的表現,他母親既感激我對學生的關心,也為孩子的不聽話而傷心,當時真是聲淚俱下。末了,我囑咐家長不要再批評孩子了,他是你們的未來,會漸漸轉變過來的。
這件事后,學生甲對學習的態度終究轉變過來。可能學習一時半會還趕不上去,但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究竟人不可能完善無缺。從對學生的教育中,我們深入地體會到: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育人也是我們教育活動的根本任務。
二、當好學生的成長顧問,成績差的的學生更需要關愛和鼓勵。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教育題目上提出:對落后生要發揚同情、關懷和互助的精神。對待落后生的無知,如同對待不幸一樣,態度上越細致、體貼,精神上越同情、關懷,落后者爭當先進的愿望也就逾強烈,其懶惰、怠惰的習慣就會遭到更加尖銳的自責。這些真知灼見對我們的教育有很大啟示作用。
每個孩子都是向善的,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關注。成績差的學生能夠堅持下來本身就已不輕易,他們經常自卑、缺少學習熱情、學習目標不夠明確,他們的心靈更加脆弱,更需要我們的幫助。
正如我們李校長在我們全校教師會上屢次夸大的:一個學生對一個班級來講,或許只是1/50;對一個學校來講,或許只是1/4000;但對一個家庭來講,卻是100%。
我們在教學中不應當忽視任何一個學生。
學生乙是一位擇校生,去年入學的時候在班里成績比較靠后,而且一位同事熟悉他的家人,對我說可調皮了,你可得好好管管。軍訓的時候我要熟習所有學生,令我驚奇的是,他并沒有甚么特別的地方:從不遲到,從不請假,而且軍訓非常認真(班里幾近所有的同學都能克服困難,做得非常好),動作也非常規范,中間休息的時候也穩定鬧。只是有一點,他很少和同學們交換,固然班里也有他初中的同 ( 范;文,之。家網 《做最棒的老師》讀書心得:做學生的榜樣 做最棒的老師學和之前熟悉的校友。
軍訓那幾天天非常好,氣溫一直比較高,但同學們的堅持深深地感動了我。我和他們一塊在操場練習,固然有時可以坐著看一會,但從不離開練習場地。天天軍訓總結的時候我都會側重表揚一下同學們的頑強拼搏精神,即使有時個別學生做的不好我也只是稍微點一下,幫他們糾正過來就可以夠了。在我看來,作為十六七歲的孩子能做到這樣已很不錯了。我的堅持和付出也換來了學生們的理解和支持,固然我們個個皮膚都曬黑了,但我們的心走的更近了。這為我以后的班級管理開了個好頭。
學生乙也在努力堅持著,漸漸改變著。軍訓鄰近結束的時候,我讓每個同學都寫下自己的開學計劃,告知他們高中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新的征程,新的出發點,一定要有長遠的規劃。從他的這份計劃中我才真正了解到他不太和同學交換的緣由:成績差,而且從每個同學的眼神中仿佛都看到他人對他的看法,分不夠,是花錢買進來的,總之,比較自卑。
了解到緣由后,我找他談心,鼓勵他放下思想包袱,重新融入新的班集體,和過去再見。并在班會中屢次表揚他的團結同學、遵守紀律等優點。這樣漸漸他的自卑心理消除,與同學們的交換多了,笑聲多了,成績也有了進步。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6
《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最吸引我,讓我看得最入迷的是《走出教育誤區》這一章,讀著任安妮、王紅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緊,這一件件“小事”讓我明白,教育無“小事”,所謂的“小事”,只是站在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特別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年齡更小,心靈更脆弱,對老師也更信任、更有依賴感。在他們的心中,老師更是神圣無比的,不允許有絲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
李老師對“優生” 的培養和對“后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 更優和引導“后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7
最欣賞的語文教學專家是于永正老師,最敬佩的班主任是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學小學部語文教師薛瑞平老師,網名看云,兩人都說到了這么一句話:“讀書時一種內在需要,也是為了保持一種上升的有活力的狀態。”可見,讀書才是教師提高的必走的途徑。
很久未教一年級了,如何教學,說實話,忘得差不多了,為了教好這個班,我在閱讀薛瑞平老師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從中我學會了要培養孩子的靜氣,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盡量平和地與孩子說話。
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何進行呢?近段我在閱讀《好習慣是怎樣培養出來的》,書中從全國不同省市的400余所得學校,精選出關于中小學生做人、做事、學習三方面的39片習慣活動設計、28片習慣活動案例,加上專家傾力指導,從較為實用的角度,回答了該怎樣培養兒童的好習慣。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我多次這樣對學生說。“做最好的教師!”現在,我這樣對自己說。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蘇霍姆林斯卡婭評價他是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他撰寫了自己25年的教育教學精華《做最好的老師》,本書非常全面,有他的教育理念,也有他從事語文教學的經驗,值得大家閱讀。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國的傳奇教師,他三省其身,教學更育人,他用最深厚的愛創造最大的奇跡,那就是他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他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了紀錄片,雷夫老師的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跡》也成為了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
如何做父母?如何從自然型的父母到智慧型的父母,教育了別人的孩子,也別忽略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孩子,我也閱讀了大量的教育書籍,其中有著名教育專家,中國家長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鄭委老師撰寫的家長教育系列叢書《為孩子做出1%的改變》《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愛學習 會學習 能學習》;林格著的《全部都是愛》《教育是沒有用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美國海姆.G.吉諾特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書中講述的是如何與十幾歲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劉儒德等人編寫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已經入選為“全國教師教育優秀課程資源”。
作為語文教師,我推薦大家閱讀劉建瓊老師寫的《語文的境界與追求》,這位老師用他的激情與詩意,把語文課雕琢成一道美麗的景致,吸引學生灼熱的目光。
儲晉老師說培養天才兒童的第一法就是教會孩子閱讀,其實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必走途徑也還是閱讀。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8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示。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著,對照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后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發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幼兒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幼兒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于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幼兒其他方面的優點等等。
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幼兒對帶事物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幼兒還是批評幼兒,促進幼兒進步還是抑制幼兒發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用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橋梁,是通向文明的階梯;教育事業是一項激動人心的事業,它為我們提供了實現理想、激發智慧的宏大舞臺;為實現師幼雙方的生命價值、獲得內在的幸福提供了無限空間。
我們教師肩負著課程改革的歷史重任,因此,我們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幼兒園視為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
用新理念提升教學的品質;用新理念重塑教師的行為;用新理念改變學習的方式。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9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獲,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后,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里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于自我批評、善于積累、善于反思、有愛心、勇于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火,缺乏教育的技巧;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0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社會和家庭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用人機制的改革和考核方案暫時的不完善,使教師這份職業的不穩定性增加,增加了教師對自己未來職業的不確定性,由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引發的焦慮、抑郁、擔心等負性情緒正在悄悄侵襲我們的身心,我們教師成天也就唉聲嘆氣地過上了日子,陽光心境正慢慢退出教師的心靈,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影響而大打折扣。何為陽光心境呢?陽光心境是一種持久地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滿意度、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較好適應工作環境變遷的心理狀態。教師是否擁有陽光心境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一個學校,如果教師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難說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由于學生正處在一個人格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除了知識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對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們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示范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當教師的負性情緒帶入課堂時,必將導致教學工作效率下降,師生關系緊張等問題的發生,而問題的出現反過來又加劇教師的負性情緒,久而久之,教師身心疲憊,情緒易激動,各種軀體不適癥狀如頭痛、頭暈、乏力、失眠、食欲減退時有發生,有些老師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講臺,有些老師甚至產生過激行為,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將因此而蒙受難以逆轉的損失。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可是,我要說,人不是萬能的,七情六欲在影響著我們,教師是不應該唉聲嘆氣的。我國的教育條件非常非常不均衡,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這點大家都理解。為這等等事,就要嘆個氣嗎?我不是說不應該。光嘆氣就能改變局面嗎?我認為不能,別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以為,在不能改變局面的情況下,嘆氣沒用,那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的!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是知識!教不了學生當博士不要緊,教他們當好人意義要大一些!環境不好,我們就給學生描繪什么是美好的環境吧!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哭著面對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從今后,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抱怨”這個詞,看到它,就想到消極、推卸、不滿、怨恨,可以說,抱怨不會讓人積極的思維,進取的意。那么抱怨有何危害呢?對于教師乃至任何職業的人來說,老是抱怨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呢?我在這里借用于丹的闡述來說明一些問題。
于丹說,“什么是抱怨?也有的人說它是一種宣泄,一種平衡,它能把覺得不如意的事情發泄出來。每個人可能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時的還可以接受,但抱怨有時候是會形成習慣的。關鍵是我們常常會給抱怨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這一切是在我們生活中不自覺發生的,并不完全見得是在你怒火中燒或者煩躁不堪的情況下的調節和宣泄,而是變成了一種生活中大家展示自己的一種方式。這在所謂精英階層反而比較多。
一個有獨立的生活方式的人,一個有自我價值空間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他的快樂和驕傲都是不能由他人去剝奪的,所以他就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調整機制…… ”
看了于丹的評說,看了這本書的一些觀點,我們就會釋然,所以就不會抱怨,就不會找各種借口來訴說自己的不滿。所以,就會變不利為有利,變不通為皆通。
自古亂世出英雄,是因為英雄能夠化不利為有利,有創造性地實施自己的計劃,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就是這樣的英雄,做了那么多年的牢,卻依舊樂觀、依舊向上,每一天都微笑著待人做事。因此他才會成為英雄,沒聽說過哪個每天抱怨不離口的人會成為英雄。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干活,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往往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么的美好,活著真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總之,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管他是阿Q還是阿門,只要變,就變好,不把自己往壞處變。讓自己更陽光、快樂、美好。
做不抱怨的教師,做不抱怨的人,做不抱怨的工作,過不抱怨的生活。
《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就好像一個心理學家在為我看病,讓我回想過去走過的路程,平時在生活中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埋怨父母給的太少了;別人有的我什么都沒有,內心充滿了那么多的不滿。可是 “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游蕩、饒人不安。”想想也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自己一味的抱怨呢?其實,愛抱怨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懦弱的表現,如果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就會勇敢地正視周圍的困境,全力以赴去解決困難,哪里還會無休止的抱怨呢?
以前,我總在抱怨,抱怨教師工作的艱辛,抱怨身體不適,抱怨生活的壓力等等,一切的不順心的事都會放在心上,掛在嘴邊,為了什么,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過后,發現這些不但不能改變我的處境,而且還傳染著周圍的人,也影響了別人的情緒。看了這本書后,讓我知道,教師的身份和職責決定了我們勢必要承載更多的壓力,既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么我們何不在認清事實的前提下,放棄抱怨呢?西方國家有句諺語:“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是啊,與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不如正視自己的不足。當我們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時,應當理性地判斷:我究竟為什么比別人差?分析原因以后,要堅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機會取得同樣的成就。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我們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比一般人還要多,如果沒有與之對抗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么在面對諸多問題時,只會束手無策。只有自己滿懷信心且百折不撓、越挫越勇,游刃有余地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待同事和他人,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接受別人的批評,讓自己獲得成長。
當我開始在心里關注這件事后,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注意我的言語,說話前經常會考慮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沒有在抱怨,盡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時間后,發覺,自己原來有這么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的接納自己、確定自我的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漸漸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變我的生活。我也感覺自己輕松多了,也多了自信,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閃光的地方。
在工作當中,我借用高爾基的一句話:“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么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獄。”我會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懷著快樂的心情,我相信,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是什么樣的困難,我都會快樂的面對,而且我相信我會在工作中收獲更多的樂趣。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1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蕩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的慈祥師長,不斷地給處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覺得最主要的是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2
本學期,我校根據中心校的安排,適時安排教師利用課余讀一本書活動。旨在引領全體教師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營造人人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氛圍,積極踐行“閱讀生活化、學習終身化”的學習理念。
針對教師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學校精心挑選了不同種類的書籍,包括一些教育專著、各種教育期刊雜志以及課程標準、專業知識方面的書籍,使教師能夠從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功底、了解教改動態,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增強教學的本領。在讀書的基礎上,學校定期組織的讀書心得交流和研討活動,使教師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學習、解惑。
一、積極組織發動,宣傳 “讀書活動”的精神實質,使每一位教師都切實領會活動的目的、要求及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學校召開學年、學科組長及骨干教師會議,商討制定行動的計劃和具體實施步驟,初步選定閱讀的書籍名稱和活動的場所地點及各項活動的具體負責人,做到了分工細致,責任明確,便于操作。學校以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為源頭,鼓舞教師大量閱讀經典使教師素質得到升華。
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和獎罰細則,確保活動持續有效的開展,防止“一陣風”刮過的不良傾向。有活動制度的約束和指導,使教師普遍感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做
起來易行。
三、建立學校、教研組、教師三級網絡。學校負責整個活動的資料、資金、場所保障;教研組負責組織教師參與、實施;各位教師積極響應,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閱讀、研究、講座、撰寫論文等各項工作。
為把此項活動搞好,學校添置了大量的圖書;還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設備,配制光盤、音像制品,為活動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項活動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通過活動,使教師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師的風范,領悟素質教育的真諦,提高文化知識素養,增強教育管理的水平,對科學研究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課題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閱讀經典,豐富人生”活動在我校的順利開展,得益者——教師,受益者——學生,同時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定要把這項活動持續有效地開展下去。使“閱讀生活化、學習終身化”的理念成為每位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3
今年初,我參加了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新教師繼續教育的啟動大會。在寒假期間,我仔細研讀了《課堂教學素養五項修煉》的第一章“有效教學設計的修煉”。
下面就我的一些體會和老師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在讀書中我體會到一個有效的教學設計要有一個巧妙的切入設計,這樣可以讓教學有靈氣。切入,是邁進門檻,是升堂入室的開始。所以,課堂教學可以沒有引入,但不能沒有切入。一個巧妙的切入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可以打開學生的學習的思路,可以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主要形式,是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途徑,是重難點的突破口,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我們的課堂提問也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學生的知識起點。我們的課堂提問要求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我們的課堂提問只有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設計出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來扶一下學困生讓他們也能在課堂上有發揮的機會,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要有一兩個綜合性較強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盡量不要讓那些在課堂上“吃不飽”的孩子“挨餓”。
還有就是目前,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薄弱,具體表現為兩種典型形式:第一類是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第二類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所以,在平時學習中,營造“問”的氛圍,使學生敢問;在新課引入中,創設“問”的情境,使學生想問;在新知探究中,提供“問”的機會,使學生善問;在精心組織中,體驗“問”的快樂,使學生疑問;在知識運用中,精心設計,使學生會問。從小要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這對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巧妙引導,問題意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扎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好好揣摩,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做到勤勤懇懇,不怕失敗,相信有一天我們會在教育著片沃土上成就一片自己的天空。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4
談到讀書第一個感覺就是感覺自己讀書太少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我現在真的體會到了,很多老師都能講自己精彩的讀書故事和讀書心得,而我感覺自己好象沒有什么值得講的讀書故事或是心得,由于自己書讀的太少感覺到語言非常匱乏,所以跟大家一起交流都有點沒有勇氣了。這幾天我閱讀了《讀書與教師成長》這篇文章,一些我認為精彩的地方想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那么,作為教師和學生,其精神發育史顯然離不開閱讀,作為國家發展的支柱,我們的教育也離不開閱讀。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年輕人不讀書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特征,認為沒有時間的、不習慣讀書的都有。對我自己而言,也老給自己找借口。學生時代嘛讀了一些學校提供的書,課余也就閱讀一些小說之類的雜志,工作以后,在自己業務水平提高方面也就讀了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對于泛讀、精讀幾乎沒有涉及。
當學校推薦我們讀《讀書與教師成長》這本書時,當晚我就開始閱讀這本書,結果一看起了頭,真是欲罷不能。所以我也覺得,萬事開頭難,看書也是這樣,難的是靜下心來讀的那個開始過程,一旦開始就會被深深吸引,渾然不知時間的匆匆流逝。
我認為書沒有好壞之分的,每本書都可一看,或休閑,或學習,或啟示。閱讀就是了解世界,人活著,我想首先要了解這世界,不然全是空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從個人做起,加強閱讀,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決定了我們必須把讀書作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在以后的工作中,對我來說,還不能局限于一個類別的閱讀,還應涉及其他領域的閱讀,從我做起,從我們所在的這個教育園地做起,讓閱讀成為我們一種自覺的行為、一種自覺的習慣,使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4篇】相關文章:
3.初中老師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