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聽課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
非常有幸能夠參加“江西省第十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江西省各地市的12位小學數學教師的課,此次聽課收獲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感受到了參賽選手們的智囊團的重要性,更讓我從中發覺到了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第一、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這12位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游戲的形式導入新課,有的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有的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徐文艷老師用了學生們喜歡的小游戲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了三角形的世界--《三角形的特性》,姚晨霞老師用了“猜老師的年齡”的方式導入了《簡單的推理》,熊英老師用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導入了《等量代換》……他們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第二、教師善于創設情境。
在這12節課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徐鴻老師就創設了九江小學“紅領巾小銀行”的情境,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第三、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教師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尤其是在聽張毅老師的《確定位置》的教學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張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語言、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著。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第四、教師評價及時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鼓勵和贊揚不斷,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謝謝你給課堂帶來了不同的聲音。”“因為你的錯誤使我們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學把你們的掌聲送給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第五、教學課件制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為了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制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無論從課題材料的搜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三天學習,共聽了12節課,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后,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致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鑒,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鑒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2
我有幸聽了幾節數學教學優質課,課后的課堂教學點評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學習使我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讓我收獲頗豐,受益匪淺,感受頗多,現就談談自己聽課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龔瑞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2、教學過程精致
從老師授課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課后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學生在回答課堂提問以及課堂練習過程中,老師始終是循循善誘,笑容可掬。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完全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練習、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于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4、老師過渡語言很自然,鼓勵、評價學生的語言恰如其分,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聽課評課是一個短暫的學習過程,我要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3
今天下午有幸聽了獅山實驗小學組織的晨曦杯數學課的比賽。下午三節課的內容都是以復習課的形式呈現。聽完課,可以明顯的發現復習課較于新授課,孩子們積極性有所下降,導致課堂的氣氛不是很活躍。我想很大的原因在于復習課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就感"。
在年月日的復習課中,老師課前讓學生整理了知識點,搜集有關知識。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梳理能力,還可以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記憶。
在時分秒的復習課中,老師充分利用學具。不僅提高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師生互動,調節課堂氛圍。
復習課一直是老師們感到教學起來比較困難,同時又覺得十分重要的一種課型。
它不像新授課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有“成就感”,還擔負著查漏補缺、系統整理以及鞏固發展的重任。
昨日,我學習了六年級徐老師的數學總復習課,收獲頗多。
教學特色:
教學環節緊湊、流暢,課堂容量較大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注意了與學生的溝通,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善于啟發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提高與滲透引入
我的思考:復習時注意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真正使所有學生通過系統的復習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后一節是分數的應用題復習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道題目中都灌輸著"轉化"的數學思想。老師重于引導,起到了傳道授業的作用。
聽完三節課,深刻的感受到了復習課難教。不僅要教學生獲取新的信息,舊知識以新知識呈現,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探索學習、去分析思考解決問題,比上新授課更難。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4
這一輪的中心校數學評優,讓我的內心產生了很多的想法,對于我們一線的數學教師來說,如果都能如講評優課這般用心用力,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又怎么會不吸引人呢?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們在課堂仍然嚴重存在著關注老師的完美的設計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本身的巨大誤區,誰都知道我們所要面對的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我們課堂的配角,非我們教師演繹自己的舞臺,可我們偏偏用一種非理性化的思維去面對自己自以為是的生本。
一、精心設計知識的鋪墊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講四年級《分數的意義》的老師,對于復習舊知部分設計的周到而巧妙,從三年級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本身到分數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與這節課分數意義的延續,都進行了深入地復習,讓同學們感受到一種清晰的學習脈絡,而在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階梯性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再開始新知的學習,學生就不會再對所學的知識感到困惑,就會用一種飽滿的情緒去迎接新的學習。
二、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對于分數的意義的學習,尤其是四年級在三年級中把一個物體看作單位1的基礎上,把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孩子們的認識是很難的,雖然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很簡單,但是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更多的需要依靠動手來幫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和認識,在學生動手分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深入地體會到平均分與怎樣分,才能具體地體會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分,其中一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一份是幾個,幾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我們的動手讓孩子們去親身實踐不是為了給課堂增添必要的花樣,而實實在在的是為了要把我們孩子們的理解由形象思維上升到自己的認識,只有在形象的思維學習中,才能讓孩子們對于分數的意義做到深入而實際。
三、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小學生的學習永遠都不會是一種我們成年人眼中的只注結果的學習,如果我們仍然用一種功利化的想法來進行教育教學,那我們的教育只能是一種失敗的教育。無論我們多么關注我們自己的成功,無論我們需要通過孩子達到自己怎樣的目的,都不要忘記了教育的根本,不要忘記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本真,更不要忘記了我們的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我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需要做的很多,而讓我更感受到責任的就是,在每一節課前,我們老師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成為孩子們生命成長的沃土!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5
3月17日,我與錢培麗老師一起參加了在太倉市新湖小學舉行的“改進課堂,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主題研討活動,活動中聽取了新湖小學朱濤老師和金倉湖小學劉菊老師執教的《100以內數的順序》一課,很受啟發。朱濤老師親切細致,對學生循循善誘,劉菊老師大氣溫婉,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同課聽了這兩堂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這兩節課聽后發現,兩位老師都非常注重學生語言表達,比如:朱濤老師在讓學生探索規律時,學生在回答時,都會用“從左往右,從上到下,數怎樣變化”這樣標準的語言來表述,說明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是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重視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
在平時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注重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給孩子創設實踐與觀察的機會,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提供觀察發現的時空,讓學生在觀察、發現、驗證的過程中,得出規律,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三、重視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我們可以從數學知識、方法、應用、態度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時,重視組織學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逐步學會學習。
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同時鞭策自己在教學道路上不斷努力,勇往直前。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6
每一次聽課,都應該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任何人都有其優點。像老教師,他們雖然在新課程的按受上可能有所欠缺,但他們卻擁有寶貴的財富:經驗和精神。幾十年的教學下來,不是吹的,小學數學課程已在他們腦上長成了參天大樹,知識結構的的.枝枝葉葉,可是一清二楚,而教學上的對于重難點的把握,套用一句臺詞來說:“那可是相當的精確!”確實,老教師的經驗和精神值得學習,一直以來,就感覺他們的課就像白米飯,就這樣吃可能淡而無味,可能缺少嗎?不能,但如果細細辨一下味道,卻能體味出甜來。
在這一堂課中,最主要是復習了數的一些知識,通過開始前的分類練習,讓學生把握數的特征及分類。
題:2、17、33、51、78、25、90、213、61、81、1
偶數有();奇數是();2的倍數有();3的倍數有();5的倍數有();質數有();合數有()。
1、學生練習
2、反饋交流(指名學生回答)
在復習過程中,穿插了一些數的知識,特別是“0”,進行了重點強調。同時對自然數進行了分類:奇偶、約數的多少等,可以說對數學知識而言,做到了扎實有效。
個人感覺:這塊內容,也可以這樣進行教學:
讓學生進行分類?你可以怎樣進行分類?說出你的'標準?
具體操作:
一、示范分類(如奇偶)
二、個體思考(還可以怎么分?)
三、小組交流(分類的標準)
四、全班交流
在這部分完成后,對自然數的整理,可引入集合的概念,以此滲透集合的思想。
另:在這堂課中,猜年齡這個環節,應該說是相當的出彩,不但復習了數的知識,更可以培養學生數感,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7
3月23—2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臨沂舉辦的“小學數學新課程高效課堂教學展示觀摩指導活動”的學習。在短短的2天時間里,聽了全國名師的4節示范課,4個學術報告。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下面結合我這次的學習,談談自己的體會:
以前覺得自己教小學生還能應付的來,每天都能認真備課,有時觀看名師的錄像課,并把精華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但上過課后也有很多的困惑,為什么同樣一篇教案,名師們在課堂上是那么的揮灑自如,孩子們學起來也是興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課堂上卻是一塌糊涂呢?聽了名師的示范課以后,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其中趙震老師的課和講座給我的感觸最深:趙老師老師說了一個自己‘嘚啵嘚’、‘嘚啵嘚’典故,由此也引起了我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深深思考,借趙震老師的話說:為什么自己平日的辛苦付出學生卻不買賬?原因很簡單,學生喜歡的是給自己更多空間的教師,學生需要的是真正屬于自己的課堂。要想創造學生喜歡的數學課堂,就必須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時間、空間,從自己的靈魂深處尊重學生的需要。
首先,數學課堂要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重視學生的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如趙老師在教學筆算乘法的算理片段:
師:所學過的乘法口訣最多是九九八十一,這個12×4沒有現成的口訣可算。(要求學生拿出白菜圖,課件用小圈代表白菜,一行有12個圈,有4行)把自己的想法結合這個圖,在圖上圈一圈,畫一畫,用算式的形式寫下來。(學生獨立試算后反饋)
材料一:每行分別圈出10個與2個,分別圈出4組。
生:先把4個10乘起來是40,再把剩下的4個2乘起來是8,加上去。
板書:10×4=402×4=840+8=48
師:面對12×4時,為什么會用這種方式圈啊?算啊?×
生:10比較好算,再把個位上的數乘起來比較簡單了。
生:沒學過12的乘法口訣,最多只學過九九八十一,可以先把它的十位乘起來。
師:以前的口訣不太好用了,想到用整十數去乘,把12拆成10和2,你們的方法就叫拆,拆的有沒有道理?每個12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10,一部分是2,有4個10,有4個2(引導學生看圖)10×4算的是這部分,2×4算的是這部分,明明12×4是一道乘法,為什么后來是40+8,這是什么意思?
生:不加不行,它讓我們算總和,沒讓我們拆散了再算。
生:拆是它的方法,最后還要合起來,這才是它的總數。
師:把12拆成兩個部分,把2部分計算后再加起來,這一分一合把12×4給解決了,看似簡單,其實里面有故事。
材料二:6個6個圈
師:一共有幾個6呢?怎么列式?(6×8=48)在面對12×4不太好算時,他也在拆,拆成6個6個的,就有8個6,結果也得到48。這兩種拆法,你更喜歡哪一種拆法?
(課件出示計數器,動態演示:左邊圖示2顆珠重復4次,右邊計數器個位落下8顆珠;左邊圖示10顆珠重復4次,右邊計數器十位落下4顆珠)
師:借助圖圈一圈、畫一畫,拆成整十數后再算,老師還介紹了計數器,如果沒有現成的圖示,沒有計數器,還能計算12×4的問題。
生:筆算乘法;豎式。
趙老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圈一圈,想一想,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
其次,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閃耀著智慧的過程
趙老師的課堂與學生的對話,是平等的、真誠的、創造的,我們的課堂師生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運用智慧去面對很多事先無法預料的新問題,需要教師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種持續的智力操作。在趙老師的課堂中,趙老師如一位大哥哥,又如一位溫和的智者在和孩子們真誠地交流著彼此對數學的理解。
總之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里,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一節數學課看似幾個簡單問題,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代數思想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著學生靈動的思考,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需要學習的。我從中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讓我的教學生活化、細節化、智慧化。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8
3月26日——29日,我有幸參加了本市舉行的市初中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傾聽了二十五節觀摩課和二十六節說課,歷時四天,本次學習使我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全面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大形勢下,只有向教改要效率,充分利用好課堂每一分鐘,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進而感受生活數學之美。現談談自己聽課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致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課后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都
能盡力做到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度、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使教學向理論聯系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針對近年來題中出現大量聯系實際的試題,聯系實際日益成為考試題內容改革的一個明顯發展方向,教師已開始加強知識實際應用的教學,使教學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在這些公開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適時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評價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活動經驗,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找出教育教學中找到各方面與別人的差距,積極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9
20xx年10月19至20日,剛參加工作的有幸加入我校組織的“陽光師訓”教師培訓活動,地點是涇洋小學。兩天總共聽了四節數學課。我深深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由于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完全為教學服務。例如:略陽小學的熊敏娜老師上三年級《秒的認識》一課,她在課件里呈現了“神舟九號”倒計時的畫面,避開了由于小學生對春晚倒計時比較陌生的尷尬,而直接根據小學生對國家大事特別關心這一特點,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也迎合小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心理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熊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這節課整體設計上非常連貫,環環相扣,能夠讓學生跟著一起走進情境,本節課首先從新聞“神舟九號”發射倒計時引入時間單位秒,然后認識秒針,觀察秒針的特點,模仿秒針轉動的聲音,在一秒內可以做些什么,老師從形象可見的鐘表入手,過渡到抽象的1秒,學生實現了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學生有思考及自由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思維的鍛煉。學習秒和分之間的關系所使用的方法生活化不是讓學生生硬的記住,通過觀察秒針,分針的轉動。探索秒分的關系,在觀察的一分鐘內,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所以時分秒的關系,學生會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是簡單了解不會成為過眼云煙,學過就忘記了。要把“秒的認識”送回到生活中去講,要讓學生在生活運用,學以致用,體會到學習的作用,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想,
授課的四位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涇陽小學的楊梅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總之,這些展示課的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0
20xx年11月24日,我有幸能夠參加區里組織的小學數學優質課展示。作為一名剛剛踏入職場的新教師,能夠聽到三位優秀老師的優秀課堂教學,我獲益匪淺。
小學數學的教學,說難不難,說易也并不容易。我一直在摸索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如何才能讓全部的學生理解知識,懂得運用知識靈活地解決相關問題?每當看到學生拿到題后,不知該如何下手,或是做出來的結果千差萬別時,我既氣憤,又自責:難道是我不會教嗎?曾經看到一位老師的文章,他說,學生學不好大部分原因是老師教學方法的問題。的確,教師如何組織課堂,如何發掘學生的思維,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等,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效果。
余鳳鳴老師、宋興瓊老師和黃正萍老師的課,都非常精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黃老師講授的課題是《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拓展練習》,她的教學設計給我對這節知識的復習課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黃老師的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分為:復習舊知,喚醒經驗;基礎練習,鋪墊搭橋;分類練習,總結提煉;綜合運用,提高能力;拓展延伸,活躍思維。從基礎練習,到分類練習,再到綜合運用,層層遞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逐步加強。
在第一個環節,學生回顧了三角形相關知識、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過程,以及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接著,學生完成已知底和對應高的三角形面積計算。這里,就是對面積公式的再次強化。
第三個環節時,黃老師首先讓學生估計指定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再通過測量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同時讓學生展示出了不同做法;部分學生直接利用三角形的直角邊來求出面積,而有的學生則是通過量出斜邊和斜邊上的高來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再小結出不同底和高求出面積的方法。接著是讓學生動手畫出面積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學生展示完自己畫的三角形后,黃老師在幻燈片上,展示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以及面積相等而底和高各不相同的三角形,從而小結出: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底和高相等時,形狀可能不一樣;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底和高都不相同,形狀也不相同。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能夠較易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綜合運用環節,黃老師緊接著上一個題目,在幻燈片的表格里,畫出三角形的底邊是4厘米,抽生求出面積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的高應該是多少,并給出知道三角形面積和底,求出對應高的方法。接著,讓學生理解確定了高,怎么求相應底邊的問題。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不單要會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還要懂得靈活運用公式,求出其他問題。黃老師在上一個題目的基礎上,很好地運用了學生已會知識;而且題目與題目之間聯系緊密,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些。最后的拓展延伸環節,黃老師讓學生運用三角形的知識來計算梯形的面積,讓學生體會到三角形與梯形之間的轉化關系。
這堂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我學習,環節緊扣,每個題目都把相應的知識點體現得很充分。聽了三位老師的課后,我更應該學習她們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以及課堂的調控能力。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1
10月26日、27日這二天是我教學生涯中最終生難忘的日子。因為我在這二天的時間里,張齊華等老師的數學課讓我感受到了數學課堂的快樂與美好!
聽課之前,就有同行說,聽張老師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終于輪到張老師上課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眼前這個站在講臺上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穿著干凈整潔的文靜“大男孩”竟會是數學界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張老師?臺下也是一片竊竊私語聲!“張老師怎么這么年輕!”、“不會吧?這應該不會是張老師!”……正當臺下老師們大惑不解時,張老師解了圍,“我就是來自江蘇實驗小學的……很高興來到長沙……”。一場“張式”風格的幽默介紹后,臺下的掌聲更熱烈了!上課前,他應邀對于與他“同課異構”的年輕老師曠老師課侃侃而談、對于年輕老師的課他給予極高的評價,同時不忘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見!一貫的恢諧幽默之余還不忘調侃自己!
緊接著,他給五年級的學生上了一節六年級的課“負數”的認識。在我看來,“負數”并沒有什么好上的,結果這節課硬是讓他上的風聲水起!首先他直接入題,在黒板上畫上一個圓,寫上幾個負數,讓同學們聯想生活中看到的類似的數,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負數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接著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負數、0、正數”的概念,學生們用極形象的比喻來理解所所學的知識。在練習中,張老師也開枝散葉般地列出蘊含許多學生應該掌握而即使連聽課的老師也想不到的題目!比如:張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我的銀行卡-2無、要求學生自己來理解。有一學生是這樣闡釋這一題的:我去買一件100元的衣服,手中只有98元,這地還差2元,如果刷卡,卡上顯示的就是-2元。聽到學生自信的解釋這道題,臺下老師報以雷鳴般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這個學生的,更是送給我們這個學生的引導者的!
我認為張老師是一個聰明的教者兼學者。他上課的從容、淡定是有理由的。他說,他上好一節課之前,往往圍繞一個知識點要翻看四、五本書!這也就難怪他對一些知識能信手拈來、也難怪他對于學生提供的素材能用得得心應手了!……有些學生上課時提供的“素材”有時往往會成為一些沒有經驗的老師的“定時炸彈”,到了張老師這,往往會潤物細無聲地成為他的教學資源!我想,他上課時體現出來的幽默與自信、從容與淡定也應該是他有足夠的底氣的一種表現吧?
“瞧,他坐得多直!”
“瞧,他笑得多美!”
“瞧,他想得真周到!”
……
這些具有親和力的語言何償又不值得聽課者一學呢!一節淡而寡味、枯燥的數學課硬是讓他上得生動有趣。聽了他的課,誰還敢說“生動有趣”是語文課上的專利?張老師的課告訴我們:只要用心,數學課也可做得到!
第一次聽他的課,我也成為他的迷了!向他學習!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2
今年4月2日,我到魚邱湖小學參加縣舉辦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展示課”活動,觀摩了來自全縣優秀小學數學教師的展示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現將我個人的聽課感受發表一下看法。
一、注重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李春良老師的《美麗的街景》一課,首先把學生們引入到一個美麗的青島大街,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從逛街游玩中得到學習,寓教于樂、自然親切,知識點明確。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
二、語言親切,有親和力,師生互動良好。在課堂上,老師們都注重對學生使用“孩子們”這一稱呼,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上好課奠定了感情基礎,另個老師們對學生的鼓勵很及時到位,有利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但都緊圍教學目的。如蘭芳老師,利用分級比賽將學生分成喜羊羊與灰太狼兩組,看哪組回答主動積極,就給哪組得小星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別外,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3
這次的停課已經結束了,我作為一名教師,感覺自己的教學方式還是有的,進步的聽課當中,我也聽取了別的老師在上課期間是一個什么樣的方式,是一個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就讓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了解到了更多的教學方式,知道了,自己有哪些缺點,應該怎么去面對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開心的,也是值得一提的,這是停課期間,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教學方式,就是技巧,我在后面聽課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應該做好哪些東西應該做好哪些教學規劃學習到了很多珍貴的教學經驗,我也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在這次聽課當中,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聽課當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教學方式,也了解到了各種老師在教學當中發揮的一些能力,這就讓我更加看清了自己在工作當中應該做好哪些,我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在挑戰自己,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所進步,這次的聽課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到了很多很多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很多種方式,但是在聽課這個過程當中是直接看到別人的教學經驗,這也讓我成長了很多,也讓我吸收了很多知識,不僅僅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挑戰,也是在接下來的工作當中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這份工作已經不斷地打磨了,我也讓我在這個過程當中需求了足夠多的經驗,聽課的過程雖然說比較枯燥,但是我卻感覺是非常充實的,也是感覺非常的有樂趣,能夠看到別人的一個教學方式,對于我來講是十分有趣的,也是有很大幫助,因為這其中直接牽涉到的別人的教學經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時刻都清楚自己在教學方式當中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到哪些地方?有什么東西要改正,這都是我面對的一些問題,所以在下一階段的工作當中,我一定會加強對自己教學方式的一個完善,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了這些才能夠有希望,在下一階段的工作當中處理到位,積極的做好相關的工作規劃,讓自己時刻處在一個清醒的狀態,下面保持好狀態,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是非常好的,也是有一個正面的影響作用,讓我也能夠把控好機會,從這個聽課過程當中吸取到的學習經驗,教學經驗,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4
數學教研會組織了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聽了陳玉芝和封惠兩位數學老師的執教的《平均數》一課,此次聽課收獲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兩位數學教師的講課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教師善于創設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求知欲,進而促進其思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節課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第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聽了2節課,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后,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致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鑒,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鑒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
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5
上周五我有幸到江陰市第一中學聽課學習,雖然只有半天的時間,觀摩了兩位老師教學優質課,但是收獲頗大,現把自己的一點感想寫下來。
第一堂課是高三物地班的一堂《函數與方程》的一輪與二輪銜接的復習課,上課教師還是比較年輕的,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是活動單三單導學模式,有課前預學單、課堂講評單及課后檢測單。對于課前預學單教師的處理方式是我比較欣賞的,一共有3個填空題,要求學生前天晚上做好,并有解答過程,教師也已批改好,并對學生的不同解法進行分類,課堂上用投影儀把學生的解答過程展示出來,并作適當點評總結,甚至有變式訓練。如“求方程 的解的個數”,變式為“討論方程 的解的個數”,把題目進行升華,由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如何動靜結合、動中求靜,此處算是一個亮點。可以看出教師還是花了很多功夫的,這對我算是一個啟示:“如何讓學生從小題中看變化,從變化中掌握方法”。
第二堂課是高二文科班的一堂《導數在函數中的應用——單調性》,教師立足課本,教參鉆研透徹,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引出新知識。
而且教師的教態端莊、面對學生親切和藹,課堂上也有及時的課堂評價,隨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多多表揚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就是他們的黑板設計比較寬敞,用了食物投影,還有大塊黑板能讓學生進行板演,不過讓學生同時黑板板演3道題,解題過程也不是很簡單,時間有些短,下面的學生會來不及解答。對于課堂檢測的3道題目中前2題,跟本堂課的重點不是很配套,學生基本不會,所以檢測的效果就沒有了。所以對于課堂檢測還是應該課上講什么,課堂檢測練什么,不然就失去它的意義了。
這次聽課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是我會將每次學習活動積累的經驗,應用于以后自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努力做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5篇】相關文章:
數學聽課記錄評課意見11-19
數學廣角《烙餅問題》聽課稿范文01-16
高中教師聽課心得體會02-14
護理培訓聽課心得體會02-16
小學數學《閱覽室》聽課筆記范文08-21
河中石獸聽課心得體會11-04
師徒聽課活動的聽課記錄01-24
關于地理聽課心得體會范文推薦01-28
聽課心得體會集錦15篇02-12
聽課心得體會通用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