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1
與法同行,我們的青春更加絢麗多彩。——題記
學校法制教育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次的法制教育活動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具體的課,活生生的例子給了我們最好的警示,讓我們了解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讓我們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社會相融,如何去把握自己的生命。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邁過了十五六歲的雨季。在這青春的驛站里,我們的生活也悄然進行著格式化的創新。但在這火紅的青春年華里,卻述說著一起起斑斑點點的青春案例,令人痛心疾首。那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實例,是那樣的觸目驚心。
初中生正處于血氣方剛、自制力差的時期,有時難免缺乏冷靜的態度,從而容易在人際交往中引起各種糾紛,處理不當容易升級為爭吵斗嘴、相互攻擊、謾罵,甚至大打出手、群體斗毆,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嚴重傷害。
既然糾紛容易引上嚴重后果,初中生就應該避免糾紛的發生。那么,怎樣才能避免糾紛的發生呢?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惡語傷人,過份的開玩笑都是不可取的。要試著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冷靜,處變不驚,人不知而不慍,無故加之而不怒。提高自身修養,相互寬容,相互諒解。
人生是個萬花筒,開怎樣的花,取決于花卉的結構,成就什么樣的人生,取決于你最初的'選擇。人生的過程也像是一根鏈子,無論當中的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你的人生軌跡就會因之而徹底改變。因為生命是脆弱的,有的時候它脆弱的宛若那天使的羽翼,經不起那一觸碰。
親愛的朋友們,生命之花只開一次,千萬不要等生命之花剛剛吐露芬芳時,就將它扼殺。在這個法制化的現代社會里,唯有懂得如何去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通曉進退規則,用法律制度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與法同行,腳踏實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讓自己的生命之花綻放得更加動人!
與法同行,我們在奮斗的路上!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2
蒙臺梭利說:在孩子的周圍,成人盡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說話。教師要善于接近幼兒,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每個班上都有一些很特別的孩子,教師要平等的對待他們。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有其可愛的一面。教師應寬容,以誠相待,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快樂。
是的,孩子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對他們也要因人而異。我們班有一個叫林思穎的小朋友,他剛剛來我們班的時候,幾乎整整一天不說話,老師教小歌謠、小律動的時候,他總是在呆呆得看著;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的時候,任憑你怎么喊他,他也不參加;甚至吃飯了,他還是楞楞的,吃完一碗就再也不吃了這個孩子讓我感到深深的疑惑,他的內心是什么樣的?他在家里也是少言寡語嗎?時間長了會不會得自閉癥?這一連串的問題始終浮現在我腦海中。終于有一天,在她媽媽來接他的時候,我向她媽媽反映了一下他的情況,他媽媽很吃驚的對我說,他在家里可好了,什么都說,什么都做。哦,可能這個孩子于是,從那一天起每當唱歌時,我總是和他靠著,用眼光去鼓勵他;每次游戲時,我總是拉起他的小手和他一起做;每次做美工作業我總是表揚他的小手巧:每次吃水果的時候,我總是讓他去給大家發“付出總有回報”,到了現在,我們的小思穎,每天都是高高興興來上學,開開心心的和老師聊天,和小朋友玩耍,積極地參與活動。他真的'變了,變成了一個老師心目中最棒的孩子!
是的,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置之不理,任其發展的話,這個孩子將永遠得不到發展,不喜歡參與任何活動,進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其實,教師每一次贊許的點頭,期待的目光,親切的撫摸,都會使孩子受到激勵。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3
每個人對歡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聽到一句贊美的話感到歡樂,有的人享受到一頓美餐感到歡樂,有的人得到一件美麗的衣裳感到歡樂,孩子能痛痛快快的玩感到歡樂。無論從精神上,還是從物質上,我認為只要能愉悅的,放松的,有好心境的,回憶起來是那么甜美的,就是歡樂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隨時會讓你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歡樂。讓我們一齊走近孩子,體驗、感受孩子們帶來的幸福與歡樂吧。
此刻的孩子都是寶貝,是父母的寶貝,是爺爺奶奶的寶貝,是教師的寶貝,身為教師的我寶貝信任我、崇拜我、我愛他們喜歡他們,同時也在教育他們。
在我帶班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難題,最難的是跟父母的溝通問題,我是一個很開朗的人可是對于只見過一面的,沒有怎樣溝經過的父母我會不明白該跟他們說些什么。有一次,也是我剛開始帶班沒多長時間我們班上的一個寶貝不愿意來上幼兒園,爸爸媽媽兩個人一齊來送寶貝,寶貝哭得很悲痛,家人看得很難過我站在旁邊束手無策不明白要干些什么,這是院長正好進來,她看見寶寶后立刻就開始哄寶寶,還讓我們班的'小朋友跟他擁抱和她一齊跳舞,寶寶的情緒一下子就平穩了下來,看見父母臉龐的表情也有了一些變化。父母走后才發現自我身上有那么多的不足。
之后院長也跟我說明了一切,才認識到嚴厲不是對孩子的愛,要把自我改變成像水一樣柔軟,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認可我,我也在帶班的路上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學習。
同時也在院長的身上學習到了一些經驗,如果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也明白該怎樣去處理。為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打下優良的基礎。
生活在這樣一群孩子中間,我忍不住要親親這個,逗逗那個,他們的一個親昵動作,一段天真的話語,一個奇特的想象,浸透著他們的機靈,活潑和純真,正是孩子們特有的靈性讓我們的童心永駐,讓我們的眼睛不時地一亮,讓我的心靈不時地得到愉悅,讓歡樂不時地圍繞在我身邊。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4
在幼兒園里每個班內總有那么幾名性格內向的幼兒,在活動中他們總像是“旁觀者”、“局外人”一樣,不喜歡與同伴交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對他人反應冷淡,語言表達能力差,動手能力差。對這些孩子,我覺得不能疏遠他們、不理他們、放任他們不管,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關愛,想辦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太引人注意,這就更需要我們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用心揣摩孩子的真實心理,然后對癥下藥,加以引導:首先要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常在集體面前表揚他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其次,在生活中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喜歡這個集體。內向的孩子在熟悉的地方比較放得開,我想這不僅與情緒有關,也與經驗有關。經驗豐富了,知道怎樣去應付各種問題,孩子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就增強了,交往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給孩子提供各種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從中得到鍛煉。當然,重在參與,要少苛求結果。性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從具體的行為和基本的習慣開始。
午間休息時間,我突然發現王紫雨小朋友哭得很傷心,便問問原因。王紫雨說是李沅睿小朋友打她,可她旁邊的兩個小朋友都說不是這樣的`,是王紫雨自己哭的。看她的傷心勁兒,我便哄了哄她,然后說了李沅睿幾句。不一會兒,孩子們洗手了,我又發現李沅睿和王紫雨面對面站著,兩個小朋友都哭得很傷心,我心想:是不是王紫雨“報復”李沅睿了,正當走上前想問個究竟時,突然看見哭得傷心無比的兩個孩子的小手緊緊牽在一起,李沅睿邊哭邊說:“你別哭了,我真的沒有打你……”。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可通過它折射出了孩子們的無私與友誼。孩子雖然小,可他們也懂得珍惜友誼,那么成人們呢—為了金錢、為了利益……不惜傷害親情、友情……。愿成人們從中能得到啟迪!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5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并不是指規范、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范、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而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師魂”。
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板書筆跡等。而師愛則是師德的靈魂。
教師作為一種特殊職業,其社會作用是巨大而又深遠,但日常工作卻是平平凡凡、默默無聞的,在這里沒有顯赫一時的財富和權力,沒有令人羨慕的榮耀和名聲,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一顆熱愛和忠誠于教育事業的心,是一顆教師崇高職業理想最閃亮的星。但是提倡奉獻精神并不是否定人的正當利益和幸福,鄧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奉獻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一個人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中作出了奉獻的人,才能充分感受到自身力量的強大和充實,體會到人生真正意義和價值,才會感到幸福感,所以在素質教育前提下,提倡奉獻精神與肯定人們的.利益和幸福決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遵循正確的教書育人方向是師德建設的核心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承擔著人的思想文化傳播,新生一代的培養,多種社會需求的人才的造就等艱巨任務。我們要不斷加強師德師風修養,樹立當代良好的師表風范,為振興教育做出新的貢獻。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6
時間飛逝如流水,轉眼間兩個月的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就要結束了。通過學習,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的體會。下面談談自己在學習中的些許體會,與大家共勉。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作為一個人民教師,負擔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
作為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為什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眾所周知:育人先育德,讓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做社會夠格的公民是教育工作第一位的任務。而如果為人師者自身做人卻還不合格,如何去育人呢?因此,我覺得教育者必先教育自己。那么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就是必然的事了。課程改革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同時也對教師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一名人民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我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甚至必須有一河的活水。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以指導自己的實踐,滋潤自己的心田,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和能力。積極參加各項業務活動,吸收新的信息,多向名家、名師、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科研的能力。只有不斷學習,善于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吸引學生喜歡學習我所教的課程。作為一名教師,要教會學生做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我會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時刻的鞭策自己,讓它成為我教育事業中的一盞明燈。
教師職業道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的是每一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一片藍天;讓我們做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教師吧!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7
未來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首先靠基礎教育,這更是常識。教育要適應時代的需要,要確保經濟建設在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持續高速穩定的發展,首先要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對照國家新課程標準及深圳市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我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作進一步的.努力。
1.進一步更新育人觀念,引導學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學生的文明習慣形成了,精神面貌改變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做人的問題解決好了,學生自然會有求知的渴望和內驅力。要努力把握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切實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增強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讓人人獲得成功。面對后進的學生,首先老師要關心和愛護,其次要當作一種教育資源來加以開發和利用,從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入手,實行分層教學,分層達標,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取得不斷進取的力量。
3.進一步知學生,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要以自己無私的愛去澆灌學生干涸的心田,處處維護學生的自尊,讓學生自覺自愿地認識和修正錯誤,而不是管、卡、壓、罰,真正讓學生從思想上解決問題,豎立科學的態度和學習精神。
魯迅先生說,有人拿羅盤航海,有人卻拿它看風水;有人拿火藥御敵,有人卻拿它作炮竹敬神;有人拿鴉片治病,有人卻拿它當飯吃。半個世紀過去了,科學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魯迅先生所說的這種現象并沒有絕跡:有人拿B超查病,有人卻拿它分男女;有人拿電腦處理資料,有人卻拿它測算八字;現在的網絡,有人拿它傳遞信息,提高工效,有人卻拿它排遣無聊,大過“黃”癮。所以,工具的進步和人的素質的提高還要同步才行。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要下決心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地肩負起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神圣使命,為培養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8
通過前段時間學校組織師德師風教育的學習活動,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教師在新時期的素質要求,下面我簡單談談學習師德師風的幾點體會:
1、愛崗敬業。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我們不僅要負責班級的教學工作,更要保證全校廣播鈴聲的正常的運轉,每逢開學前,我們微機組同仁們都會通力合作,改鈴聲,編數據,修廣播,測線路成為了我們的家常便飯。我們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2、尊重學生。身為常識學科的一員,我擔任著20多個班級的教學,每一個班級每周只能來一次他們心中的圣地——六樓微機室,所以只要孩子們在課堂中不故意觸碰課堂紀律,我都會盡可能給他們多一點愛心、耐心、理智和寬容。每次課前和他們親熱的打著招呼,課上用心評價他們制作的作品,課下三言兩語的問候,讓他們都能夠得到老師的贊賞和尊重。我想這是孩子們稱呼我為最“帥”的王老師原因之一吧。
3、努力進取。作為當今信息飛速發展的新時代老師,尤其是我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教好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并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用心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努力收集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實例的素材,不僅要讓孩子們都能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獲得成功作品的體驗,更要發揮部分學生的特長,讓他們在信息學、電腦制作、機器人等競賽中賽出風采,秀出技能。
4、以身作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于律己。
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學習體會。我將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用心的影響,力爭讓關心他們的人,都能因他們而幸福。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9
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情感上的接納,甚至“迷戀”;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場所有一種剪不斷的“情結”。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與教育的興衰、學校的興衰聯系在一起,為教育之憂而憂,為教育之樂而樂。
以校為家,把學生當兒女、兄弟姐妹。這種情感是愛崗敬業最根本的動力源泉。這種情感是內在的,也是持久的,不會因教師職業待遇的高低或條件的憂劣而輕易波動。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敬重自己的事業,并為之而自豪;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對學生、對事業嚴肅認真、專心致志、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理念上——教書育人
教師對職業的愛心要在懂教育規律、思想方法科學和清醒頭腦的前提下,否則這種愛就會盲目和沒有方向。
教師愛崗敬業要體現在既要培養學生具有符合社會要求,適應時代發展的綜合素質,又要開發學生潛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教師愛崗敬業不僅僅表現在關注學生的.學習,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更要體現在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體現在教學活動的教育性上,體現在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上。
教師愛崗敬業不僅要教會學生做事,還要教會學生做人,要培養學生形成做事、做人應具備的良好品德。
態度上——認真負責
教師對工作、對學生的態度是教師愛崗敬業的直接體現。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強調“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點疏忽。教育的影響觸及心靈,容不得絲毫大意。教育過程中的任何輕率、差錯和隨意性都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教師的職業態度除“認真”二字,別無選擇。
具體講:教師在工作上要認真落實教學常規,決不敷衍了事,在行動上,科學規范、遵規守紀、嚴以律己,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教師沒有個人行為,教師的言行舉止在學生的視野之中,教師應隨時注意完善自己的職業形象。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10
我做為一名教師,最近通過師德修養的學習,感觸頗深,我在學習后認為,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其師德內涵必然融匯于整個社會公德之中;而教師的特殊職業與地位,則決定著師德必然對整個社會公德產生極大影響。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而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
我在工作中能夠以身作則、嚴謹治學、樂于奉獻、為人師表。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決不會做到愛崗敬業;一個僅僅將教書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的教師,決不會成為一名好教師,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師德。
誠然,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著對教育事業深深的熱愛,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對民族和未來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會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就會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勤奮求實,兢兢業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在實踐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實現人格的升華,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從而適應時代的要求,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美德,是教育教學的前提。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育才富有實效,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學生。書中還說: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處。”
只有熱愛學生的教師,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并努力去實踐。具備了這樣的師愛,就一定會在教學實踐中滿腔熱忱,真正與學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把學生有力地吸引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育的目標。同時,在這愛的交流互動中,教師的師德修養也會得到提升。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11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是對教師職業道德最精辟的概括。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收益終身的。同樣,一個教書育人、辛勤耕耘、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教師,也會贏得人民的信賴和社會的尊重。教師不同于其他職業,教師需要用高尚的人格來影響學生。教師只有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學生才會聽你的,服你的,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最出成績的教師,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首先是師德高尚的教師。另一方面,盡管時代在變化,然而一些支撐人類發展的道德品性和精神是不可丟棄的。優良傳統中的奉獻、責任等美好品質,構成了當今愛崗敬業的重要內容。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個樂于獻身教育的'教師,他必定會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盡心盡責,發揚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創造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
師德的力量,就在于以自身有價值的成長去引領學生的成長。信息時代對教師的知能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教師敬業愛崗新的內涵。面對知識像滾雪球一樣地急劇膨脹并加速陳舊的現實,今天的教師可能經常會處于“被學生問倒”或者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學生的尷尬之中,同時身處信息時代,網絡化學習將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教師要適應形式的發展,做一個合格的、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就必須拋棄陳舊的知識,不斷吸收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新知識,做一個不斷學習、善于學習的人,不斷地充實自己。另一方面,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實際生活,聯系現代科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創造性學習。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得潛心研究,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了解教改信息,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行為和工作能力。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12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
我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在與家長聯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發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禮、不吃請、不叫家長辦事,不進行有償家教,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的贊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生活”的過程中,教師的工作復雜而繁重。只要我們對學生奉以一顆陽光之心,我相信,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峰回路轉又一春!”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海南教育的藍天。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13
教育,在中國的飛速發展中想的愈來愈重要;科教興國也已被定論為國策,但問題的根源就在于,這個科教興國根本什么作用沒起到。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就現在的社會形勢來看,科教,是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且看一些非常說明情況的實例:居旅游方面的調查,中國游客是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游客,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就在于中國人的的素質低,中國游客到任何地方,總是愛高聲喧鬧、愛插隊、隨地扔垃圾、公共場合吸煙、吐痰等等,這些都是令外人討厭的因素。我們中國有文明古國的稱號,但為什么會被冠以“最不受歡迎”的名字呢?追根究底,還是教育。
現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種社會情況下,教育就變得無奈了。
我看到許多學校的教育方法都是老師在后面強迫學生學這樣那樣的知識,目的'只有一個,考試考高分。天下真有愛學習的小孩嗎?那一個不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的好日子而拼命的嗎?而那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逐漸變得勢利起來,現在的老師,只喜歡學習好又聽話的孩子,甚至使他們擁有特權;是的,老師他不是傻子,有好事自然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晾在一邊。人才就是在這樣無奈的環境下練出來的。
越來越多的學校為了自己的名利,更準確的的一點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名利,而把學生當作機器,不斷的給學生加碼,我見過一個學校為了使自己的學生都考高分,而讓學生4點鐘起床,晚上9點鐘睡覺,學生在這樣的高壓的環境下,“動力”真的多了嗎?讓學生這樣,只會使學生更憎惡學習,更加的“身不由己”。
試問,這樣的教育達到“科教”了嗎?
現在的學校頭腦里只裝得下死學習,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問題:素質教育。
把孩子們的品質素質都搞上去了,何愁會不好呢?何愁會是不受歡迎的呢?難道我們中國只能機械性的制造人才嗎?難道我們就永遠的是“素質低下”的人嗎?我們就不配文明嗎?
真切的希望“科教興國”能真正的為我們,為廣大的學生,為社會,為中國造福;真希望教育的真正理念不會再被歪曲了。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14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的發育、心理的發展和社會閱歷的提升,他們在學習生活、情緒調適、人際交往和升學就業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曾對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5個地區的16472名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盡管表現形式不同,但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情緒問題。一般認為,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一種反映,是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較弱,就容易出現高強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觀。因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標不明確,內驅力不足,對所學課程缺乏興趣,不愿學,產生厭學情緒。
2.智力問題。智力是人們在獲得知識(學習)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或特征。智力問題主要表現為多動癥、智力異常、學習技能障礙、動手能力差、創新能力不足等。
3.意志問題。意志是有意識的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中小學生的意志問題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低。遇到困難、挫折和障礙時就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看不到有利的因素和發展的前途,盲目地否定自己,消極悲觀。
4.人格問題。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和自我調控系統等。中小學生的人格問題主要表現為怯懦、自控力差、自卑、自閉等。有些學生非常任性,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想到別人,缺乏同情心,缺乏寬容精神,不愿幫助別人。
5.人際交往問題。學生在學校里的人際關系,對他的學習效率、道德品質與個性的形成發展、身體健康及班級集體,都有重要影響。中小學生的人際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師生間交往缺乏信任感;同學間關系不夠親密融洽;代際交往的隔閡明顯,與父母的矛盾沖突不斷。
二、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因素,主觀因素主要表現為遺傳及肌體疾病因素,客觀因素來源于枯燥的學習生活方式、激烈的學生競爭和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等。
1.先天性遺傳基因的`影響。科學研究表明,某些遺傳基因、不良的產前環境與惡劣的早期生長環境,可能是導致多動癥、學習技能障礙和智力異常等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中小學生某些心理障礙與遺傳有關,腦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嚴重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都會造成心理障礙。因此,減少遺傳疾病、創造良好的產前環境和早期生活環境,是防止出現某些心理障礙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2.家庭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曾對6000多名家長進行調查,結果表明,90%的家長認為在子女教育上是失敗者,“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未來走向沒有把握”。多數家長缺乏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常識,對子女缺乏正確引導,較少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更談不上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只關心孩子學習。
3.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盡管廣大教師已認識到要以培養學生素質為己任,但社會評價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依據是升學率,導致課堂教學方式單調無味,課業負擔沉重。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積極到挫傷進而到泯滅,失敗的陰影長期籠罩著他們,致使他們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衹,造成學生厭學、倦怠。
4.社會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社會不良文化和不良社會風氣,對中小學生心靈起著腐蝕和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上壞人的影響、品行不良同伴的誘惑,都會導致心理障礙。
三、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矯正
矯正學生的不良心理是一個解凍、變化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配合,采取適合當代中小學生生理、心理規律和特點的方法,矯正其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素質。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小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時期,他們興趣廣泛但又不成熟,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出認識的誤區,避免引起心理沖突的挫折,產生消極的情緒。矯正辦法可以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諸如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演講會、辯論會等對學生進行引導,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和模范事跡影響他們,向他們印發《健康心理標準表》,讓他們對照學習,防止種種心理偏激的發生。
2.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學校建立心理輔導室,聘請有較髙理論水平和教育工作經驗的資深班主任、教師組成學校心理咨詢工作小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轉變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權益,在教學和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觀,與學生平等地交流與溝通,給學生更多的理解、寬容、尊重、關懷和引導。同時,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掌握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切實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效引導學生分析性格的優缺點,自覺進行性格鍛煉,發展良好的意志品質。
3.加強對學生的實踐鍛煉。帶領學生多參加實踐鍛煉,如“青少年志愿者行動”、“軍事夏令營”,通過意志體驗,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耐挫折能力。針對不同的不良心理因人施“矯”,比如對心理表現孤僻、性格內向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讓他(她)感到集體可愛,從而培養他們開放的性格。針對職中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習慣不好等情況,可以采用個別輔導、集體輔導、小組輔導、家訪等方法,有效矯治學生的不良心理。
4.加強人際指導,提高自身素養。教師要通過正向強化、口頭指導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教育學生對人熱情、真誠、守信,關心人、幫助人、尊重人,從而融洽同學之間的關系,努力營造充滿關愛、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
5.優化社會教育環境,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學院實行開放式教學,將學生帶出學校,走向社會,了解社會的變化,盡力將學校教育與社會聯系起來。同時絕不回避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盡力將社會立體地展示給他們,幫助他們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時,教師應幫助家長加強親子溝通,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教師要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共同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
總之,正視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科學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疏導,是維護學生身心將康、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也是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學校、家庭、社會應高度重視、發揮合力,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 篇15
一、法學研究類型與法學教育類型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性
法律是作為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規章制度,保障社會秩序的有效運作,調解人們生活之間矛盾的法治體系,對于以法律來說,是一種比較有科學性質的一門課程,其理論知識不僅專業程度較強且在實踐中涉及的專業性也是比較強的,以此作為法學中的服務法律和法學實踐的實質。以此作為基本條件來對法學進行了分類,第一,直接服務于法律研究與法治研究,其主要的意思就是講的法學中的實務研究。而在實務研究中又包含了兩層意思,即:
(1)借助于法學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相關理論來對法律的制定實施有效的措施;
(2)將法學理論作為法律運行的基礎條件,以此來達到法律的完整性。
第二,利用間接的形式來達到法律和法治在法學中的分析類別,其主要指的內容就是在法學研究中對原理的分析。這一種形式上的分析代表了法學實質上的理論構成,從中提出了法律和法治在社會中運用的一些法律依據。這兩種類型的關系就像“砍柴”與“磨刀”的關系一樣,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法學教育的類型。在法學研究中,既需要注重對人才的培育還需要注重培養專業人才。由于“砍柴”與“磨刀”都是法律和法治實踐中所必須的,所以對于法科人才的培育就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1)重點培育有專業性質的實務人才和理論人才,從而能夠形成兩種法學教育類型。對于實務型人才的培育目的是在于實務工作崗位。對于理論型人才的培育來說,需要明白:要加強對學生書本知識的學習,使其能夠熟練的掌握書本中的一些法律概念,達到倒背如流的程度,這有這樣才能在運用時做到脫口而出,這樣才符合培育理論型人才的目的與需要。從培育課程的內容上講,需要加強學生兩方面的知識,即一方面,對于以后打算就業于法學理論事業的學生來說,必須掌握全部的法學科目,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業單位對人才需求的滿足。
(2)對于法律實務工作崗位來說,其自身帶有的研究性要求實務人才要具備實務研究能力,對于培育實務型人才對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就是研究能力。在校法科學生和法學老師是法學理論工作中最能反映法學教育的過程,對于社會中那些工作于法律實務的人員和工作于法學教學的理論者來說,其主要形成了法學知識的教育體系。但是,對培育類型進行具體的區分并不是代表了在法學理論型人才和學科型人才中某一個可以從事于理論工作崗位,而是要求這兩種類型的學生都必須掌握理論知識,因為這無論對于理論類型的人才還是學科性的人才都是進行深入學習的基礎知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均需要結合法律實務中的實際問題,因為在教學內容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重合與交叉。所以,對于不同的教育類型僅僅是在法學研究的取向上有所側重。
二、法學研究類型是構筑法學教育體系的基礎坐標
在一些學校中對法學知識的教育對法學類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校教育體制的完善和師資力量的雄厚都代表了這個學校中學生學習的好壞程度,無論是對于老師還是社會來說,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出擁有高知識含量、高素質的法學人才。與國外的一些法學人才培育機構來說,主要運用的教學方式是:歐洲模式和美國模式。這兩種模式各有不同,卻都是以兩種法學研究作為內在依據的。
第一,根據其研究目的上的差別,需要對法學人才進行劃分,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能力進行劃分,因為在不同的國建中對法律教育的規定也是不同的,有的偏向于對學生實務研究的培育,有的偏向于對學生理論性的學習,所以,在這兩種模式上,第一種更重視對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培育,比較注重于法律實務與理論的結合。
第二,從兩種研究能力出發,設定不同培養層次。每個國家都設置了不同層次的本科、碩士、博士等,而培育出來的法科人才類型是要有不同層次的學歷的。實際上,從事于法律實務的必須是科班出生的,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等高學歷學位人員都集中在法學理論工作崗位上。
三、法學研究類型為法學教育調整提供指引
根據目前我國一些學校對法學人才的培育來說,知識在一些重點本科院校才會設置與法律相關的專業,對于一些職業院校來說,根本沒有設立與法律相關的專業,因為法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需要具有一定的資格才可以從事于本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以至于在中國的法律崗位上出現了對人才的'大量空缺,造成了法律人才難找的現象。即使有一些學生獲得了法學學習的資格。但其學習的成果不理想,而造成了在一些本科院校內學習法學專業的學生不能從事于法律事業。在社會中對法律在形式上設立了不同的學位,有研究生學位,還有碩士生學位,這二者的確立代表了我國法學教育的主要差別。對于解決法科人才的短缺是當前培育能夠培育人才的師資需要,以法學二級學科為專業的法學是建設開始,形成了培育各門法學課程教師的理論人才品種。在之后出現的博士就是對此的延伸,而法學本科將培育任務轉變成了培養實務人才。我國法學教育針對人才的缺失做出了重新的定位和調整。第一,將兩種法學研究能力作為標注,對社會法律中人才嚴重空缺的現象有以下幾種解決辦法:
(1)將原來存在的本科院校法學教育作為學生學習實務法律的院校,將本科院校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取消掉。
(2)將非法學背景的法律碩士作為實務型品種來進行保留,將法學碩士和博士作為理論型品種,取消法學背景的法律碩士和法學本科。第三,將兩種法學研究能力作為一種門檻,清楚這兩種崗位人才的準人資格,若是沒有受過實務型法學教育的法學博士是不允許進入實務崗位的。
四、小結
根據以上對法學研究的類型對法學教育的引領的研究分析表明,法學是一種知識,一種邏輯,一種學問,更是一種實踐,一種經驗,一種解釋。而法學教育是作為一種獨特的、系統的知識體系,對法學的研究是基于法學教育的基礎之上的。
【教育的論述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精選18篇)12-16
教育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通用33篇)04-02
安全生產論述心得體會04-07
師德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06-26
師德師風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04-24
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06-08
安全生產論述心得體會范文通用03-24
師德師風的重要論述心得體會最新03-21
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的心得體會(精選45篇)06-07
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心得體會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