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精選22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7月15日,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乃至整個教育界,甚至整個中國家庭,社會而言,“雙減”一詞當之無愧地成為本年度焦點。
和成千上萬普通的家長一樣,對于“雙減”,我一面欣喜著孩子們終于可以從過度的學業壓力中解脫出來,一面又擔心,這樣立竿見影地迅速減負會讓尚不懂事的孩子因此荒廢學業,在本該努力,本該奮進的年紀里選擇安逸,白白蹉跎大好華年。
可當聽了河南省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家庭教育系列講座之后,恍然發現:自己的矛盾,擔憂倍顯多余。現就觀看系列講座,談幾點自己觀后的感受:
第一,誠如楊雄所長講的`:雙減政策并不是我們國家要改變什么,而是要回歸到我們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雙減并不是要改變,而是要回歸,讓我們學校教育回歸本位,讓我們的家庭教育回歸生活。我之前也一直執拗地認為教育就是篩選人才。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我也有著濃重的名校情節,有著極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聽完講座,深切體會到,比金榜題名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以學習為載體,而學會更好的去生活,去適應未來,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便在成年進入社會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在孩子的養成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提并論的,甚至于,家庭教育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深感肩上有著一份沉甸甸的擔子,而我也將努力改變自己,爭做新時期合格的學習型家長,陪孩子終身成長。
第二,義務教育階段“雙減”不僅是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更是要減輕家庭的養育焦慮。雙減絕不是一減了之,也不是可以完全“躺平”。
雙減政策后,有些要降維,有些則要升維。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學會風險管理,提升隱私保護、心理彈性,加強生命教育,要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熱愛勞動,欣賞美的能力……降低在刷題抓升學考試方面的焦慮,現在孩子,常常因為抓功課,而變得心理脆弱,作為家長,我要努力在自己孩子的生成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方面下功夫,在引導孩子的同時提升自己。
正如一本書的書名一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今后的時光里,我會不斷地學習教育知識,更新教育理念,陪孩子終身成長的同時,成就一個終身學習和成長的自我!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2
觀看雙減政策落地的講座視頻后,作為一名新時代小學生的家長感慨萬千。
一個曾經在教培行業工作過的我,曾經有一個學生,每一周只有周三下午放學是沒有課的,其余時間都在課外班度過,周六休日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只是我們千千萬萬學生中一個縮影。好像不上輔導班周六周日就浪費了一樣。大多家長的心聲也是一樣的,你不上別人孩子都在上,也是變相的落后呀。
可是有真真正正的為孩子考慮過?他到底需要不需要去額外的補課?我相信大多數家長是沒有的,大多數家長會認為補補總歸是好的,比不補強,教育焦慮導致了大家對于家庭教育都寄托在輔導班身上。
國家出臺這樣的政策,我是贊成的。不是不讓額外學習,而是如何真正把有效的學習在學校完成。在校的老師也都辛苦了肩負起課后延時的工作,讓孩子在學校集中精神完成作業,回家后把時間放在閱讀,復習和課外活動上。
就拿自己的孩子來說,周一延時回來基本就不需要再做作業了,他可以打打籃球,看看課外書。周二有排球社團,周三周四學習管樂,在學校不但學習了而且也鍛煉了身體,每天孩子回來也是很開心,這樣才是正常的小學生活,在學校把學校的任務完成,放學后可以多元的發展。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尚未萌芽的素質,我們要想辦法看到這些特質,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特長,享受興趣愛好帶來的快樂。我相信我們的國家需要的更多的不是只會讀書的接班人,而是更多元發展的全面的接班人。
很多人在想,周末不學習了我們大把大把的時間我們應該干什么?家庭不但是養育孩子的地方,更多的我們要學習心靈的養育。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分享書中的故事,我們也要為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陪伴孩子參加家庭勞動,學會整理自己的學習桌,打掃家中的衛生,學習自己洗襪子內褲等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為以后獨立生活打下基礎。
雙減政策的落地,家長角色的回歸,我們更應該重視家庭教育,有人調侃這是拼爹的時代,拼的不是家長的財力,而是家庭教育的理念,素養。
希望我們這一代的孩子能有一個更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能更好的肩負起國家繁榮穩定發展的重任。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3
雙減政策對于學生減負和推動教育公平,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內提升”+“校外減負”這兩個中心思想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要求家長乃至社會將更多的注意放在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之上,將教育回歸到作為主角的孩子身上,回歸教育本身。
家長應該用什么樣的姿態來面對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操心著孩子的方方面面,以前輩的身份來規劃著孩子們的未來。給他們報這樣那樣的興趣班、輔導班,想讓孩子優秀、更優秀、超級優秀。但是卻忘了問孩子是否愿意。
不可否認我們都想讓孩子變得優秀,但其實我們更需要接受孩子們的平凡。不是所有人都是愛因斯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魯迅,不是嗎?
所以,別讓孩子成為沒有思想的“優秀楷模”,有趣的靈魂,活躍的思維更重要。
想要做到讓孩子真正成長、真正優秀,做到真正的減負,就需要做到讓孩子自發學習,而不是一直被推著趕著學習。作為家長的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能夠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且能夠自我驅動去了解、去學習。家長的職責則是引導,而非干預。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摒棄用時間堆積起來的“努力”和“優秀”,學會放手。讓孩子從興趣出發,自我驅動下去高效學習。
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和面向未來的人,讓教育回歸本真。這應該是我們一起努力的方向。
可以確定的是,校外減負的同時,是校內教育做加法,學校只有提升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服務,幫家長管好孩子的學習,以此減輕家長的負擔。只有校內加上去,孩子能カ加上去,校外オ能真的減下來。哪怕沒有學科補習班,孩子學會學習的能力,把基本功打扎實,學習習慣養成,那孩子未來的竟爭力也有了。
生命不止一種精彩,不要讓孩子走我們安排的路,而要讓孩子成為孩子,擁有珍貴的童年、燦爛的少年時光,不畏未來,勇往直前。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4
“雙減”政策落地一段時間了,教育部門與大眾家長也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到底是合理還是不合理,我本人感覺應該是利大于弊。
首先,現在孩子雖然生活條件比之前的優渥,但是,要學習的課程太多,這使得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也是壓力山大,以致繁多枯燥的作業,讓孩子丟失了天性,長期的學習、背誦等等,使孩子成了學習的機器,目光呆滯,不靈光,最后,孩子在高壓或者是半威脅的狀態下敷衍學習,結果卻是事倍功半,達不到我們教育部門及家長理想的心愿。
其次,縱觀古今中外,很多對人類進步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文學巨匠等,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有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實踐,甚至離經叛道,做著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并不是我們口中說的乖寶寶。所以,雙減政策能夠實施,就會釋放孩子天性,不同程度的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在正常的學習時間外,發現自己特長,揚長避短,讓孩子在愛好與興趣的影響下,愉快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當然,對于雙減政策的實施,作為家長,也不能盲目的說好,一味的迎合,畢竟,知識都是積累起來的,特別語文、英文等功課都需要博聞強記的,這就需要教育部門及學校在正常的學習時間內,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案,想辦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閱讀能力,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學校及我們家長共同努力。
作為家長,在望子成龍的同時,更希望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在物流橫流的當今社會,我們也是使出渾身解術在工作生存、在教育孩子、在想辦法改善生活,往往也是心力憔悴。
所以,沒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不能及時的輔導作業,如今,雙減政策的實施,可以多陪孩子學習、參加戶外活動,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使孩子在學習的同時,早點認識社會,早點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充滿熱情與正能量,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培養孩子,就是培養祖國的未來,也是培養我們的未來,任重而道遠,雙減政策的落地,雖然減輕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單凡事都有雙面性的,另一方面,對于自律不好的孩子,容易產生惰性,這需要老師與家長都負起責任,認真監管、監督,鞠躬盡瘁,讓國家的下一代茁壯成長,使祖國的明天繁花似錦,繁榮昌盛!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5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雙減,中國教育又迎來了偉大的變革。那么什么是雙減政策呢?從通知來看,雙減一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二是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其中以“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為主要抓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在全國進行“雙減”政策推廣。政策中還提到要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也有不同學段的限制。這樣,既可以避免上學高峰期而產生的交通堵塞,也可以避免學生家校往返途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這樣來看雙減需要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生態系統,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減輕負擔,才能提高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雙減”的前提是課堂增效,課堂增效的起點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研讀、把握、執行,教師要做課標忠實執行者,教材創造性解讀、使用者。腦中有“綱”(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標)、腹中有“書”(教材二次消化適合學情解讀)、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師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課標教”的意識。關注從學科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轉變,關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關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與推進。
教師要與班主任、同學科教師、跨學科教師通力協作,建立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系,雙方成為“雙減”的合作者。與同課教師一道深度參與集智備課,發揮群體大腦智慧,集智備課。備課組長提出備課時的困惑和問題。在集智研討基礎上,拿出可視化成果:單元規劃表(框架),單元課時教學任務活動創意表,分課時教學設計教案。與班級任課教師一道共同制定學習規則,培養學生的內在秩序感,共同助力學生習慣養成。同時與本班課任教師合作,借助班級作業協調員,控制作業總時長,徹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與跨學科教師協作,積極嘗試跨學科內容整合,開展拼教、拼研、項目學習等,盡而全面提升探究性、合作性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
教師應充當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點燃者、困惑的點撥者、生命的點化者,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故教師與學生課內外相處時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學會換位思考。
“雙減”要求教師放手、放權,要求學生學會自律、自控,學會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要讓學生潛意識跳出固定型思維走向成長型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感染、熏陶、培養“明生”。可見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顯得多么重要!
通知中提到“明生”的范疇,應該有這樣的幾層含義:明學,思維比較清晰,元認識水平較高;自律意識、自控能力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素養高。明標,對“為什么學習?學習終極目標是什么”等有深度認知。明世:責任、擔當、改變世界是發自內心追求,人生價值意義非常明晰。一句話要讓學生成為“雙減”最直接、最大受益者。
“雙減”,減的是負擔,增加的是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要傾聽教育外部的聲音,不要自我設限,讓思維發散,讓認知升級,構建新的思維模型,未來的學校將是一個學習綜合體,有多元化的服務平臺共同興辦教育、參予教育改革。在“雙減”政策推行的過程中,校外培訓機構會逐步融匯于校內課后服務市場。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大多數的學校既沒有課外服務的專業師資,又沒有課后服務中的專業課程,遠比不上校外培訓機構在這方面的成熟度和專業發展水平。因而,學校校內課后服務的推行勢必會與校外培訓機構共同攜手,促進教育未來的發展。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6
雙減政策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和老師必須努力適應新的要求。就語文來說,只有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方法、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后作業的品質,學生的負擔才會真正的減輕。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業要減負,先得在課堂上弄明白。要提前備課,集體研討,改變教學形式,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設計、課件。同時,教研組的各位成員也要分工開發閱讀教材,開出系列化的閱讀導讀課,配套的背誦、習字練習,這樣面向全體的規范化、個性化、配套化的設計才能真正的全面提高課堂質量。
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語文學科的作業總是機械性抄寫的多,作為語文老師,要在充分調研學生的基礎上,針對學情教學,帶領學生提前預習,緊扣教學目標,課堂抓能力訓練,扎實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課后能輕輕松松地做作業。
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先復習,再寫作業,作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同時,每級教師要集體研討作業布置。不要杜絕無效作業,分層布置作業,課后服務鞏固時能夠精準的練習,可以做到面批面改,學生也就不會覺得作業難、作業多了。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律、高效的意識。我們將共同努力,引導孩子在校自覺自律地完成學習任務,然后同時也要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讓學生在學校快樂學習,在家快樂成長。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7
“雙減”政策自落地以來,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知道“雙減”指的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那么,“雙減”的實質就是提高教學質量,而抓好這一步的關鍵在于教師。對于廣大教師而言,“雙減”意味著教師教育生涯中即將踏上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挑戰。那么,在“雙減”政策之下,身為一名初中英語老師,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好老師?我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創造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下,務必提高課堂效率,這要求我們課前備課要精準、優化。課堂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教師在備課中應有針對的備課,在教學中也應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的能力差別,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二、強化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能真實、快速反映出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利用堂清來復習并強化所學內容,是我們英語組的一大特色。每堂課新授內容之前三分鐘對學生進行堂清摸底,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為新授課內容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掌握知識。課堂檢測的形式可以都多樣化,也可以在課中或課上最后幾分鐘進行。學生的課堂檢測是創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部分,只有課前精心備課和鉆研重難點,課堂檢測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強作業管理。
作業布置形式多樣化,采用分層作業和素養作業等多種形式。素養作業包括繪制手抄報、制作思維導圖和錄制小視頻等。作業布置時,切忌只布置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
身為教師,我們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快樂幸福的好老師。讓我們堅守初心、身體力行,讓教育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8
今年8月國家頒布出臺了“雙減”政策并迅速落地。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昨天我也認真觀看了楊雄專家的講座,使我感受頗深。
首先我們家長要明白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基礎教育必須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不能把“良心的事業",變為“逐利的產業”,更不能成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從維護公平正義來講,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為奢侈品,更不能讓優質教育成為少數有錢人的“專利"。
二是對家庭教育觀念的糾偏。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干擾,帶來了一系列教育觀念的扭曲。實施"雙減"政策的落地能極大的緩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
第一,糾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不是應試競爭的“跑馬場"。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走出"短視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
第二,糾正違規競爭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學校、不少家庭,為了在升學競爭中搶得先機,堅信所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各種違法違規教育行為大行其道。實施“雙減"政策,就是依法依規治教,恢復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態。
第三,糾正超前學習之偏。學校教育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承擔著國家培養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職責,而校外教育則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遺憾的是,當下的校外教育儼然成為了學校教育的另外一個實施主體。各種培訓機構實施“超前學習"超標學習",成為贏得客戶的不二法門。實施“雙減"政策,要調整優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構,既要做好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又要做好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加法"。
三是對教育方法再認識。功利化、短視化的中小學教育,相信"時間+汗水”,不尊重教育規律,不相信教育科學。實施“雙減”政策,是對教育規律的回歸。
第一,堅持全面發展規律。“減負”從根本上說,是要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改變單一的應試教育局面,保障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本身既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第二,堅持身心和諧發展規律。現在,不少家長緣于對子女未來教育前景的不確定性,患上了嚴重的“教育焦慮癥",導致了中小學生的過度教育,其重要表現就是通過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以增加對未來所謂優質教育追求的安全感。這種過度教育不僅違背教育規律、危害兒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以犧牲孩子身心健康為代價。
第三,堅持知行合一規律。中小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掌握書本知識,更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促進其智慧的發展。實施“雙減"政策,必須調整中小學的教育活動結構,在減少大量單調、重復、低效的知識學習負擔的同時,著力加強學生的綜合實踐教育。
第四,堅持因材施教規律。實施“雙減”政策,必須優化課內外教育結構,在滿足學生教育需求側上下功夫。中央要求“鼓勵支持學校開展各種課后育人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這里,必須科學定位和整體優化學校教育課程育人體系和學校課后育人體系的關系。
作為家長,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焦慮,培養家庭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孩子多元化發展,有健康的體魄,陽光的性格,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做好家校結合,為孩子共同創造一個良好寬松的成長氛圍。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9
“雙減”指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的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而減少這兩項工作已經開始試點。從“雙減”政策的發布也可以看出,全方位推動教育產業化,回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減少孩子們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讓孩子真正的做到勞逸結合。
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減少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一定不折不扣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后服務等工作,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多措并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抓好課堂主陣地,教師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做到每節課準備充分、知識儲備豐富、能力訓練到位,打造充滿“掌聲、笑聲、辯論聲”的生命高效課堂,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保證學生“吃飽”“吃好”。
二是加強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發揮本校教師自身優勢,豐富課后服務供給,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科學實踐,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幫助家長解決放學后接送學生的實際困難。
三是完善作業管理,深化評價改革。形成并完善學校作業系統,減少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同時,探索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跨學科作業。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0
雙減政策一下來,各種各樣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歡喜的,有發愁的,對我們教育者而言,我倒是希望,雙減,讓我們的教育也有幸福感。
說到教育的幸福感,其實我很久都沒有擁有過了,在我看來,教育的幸福感就是真正愛自己所任教的專業,愛自己的課堂,愛自己的學生!雙減,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感。首先,我們也改變了作業的布置形式,作業的主體對象沒有變,依舊是學生,高光時刻到了,作業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從跳繩,做手工到親子閱讀,無不昭示著幸福感的來臨。由于之前一直任教的都是低段,接觸的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真的很為這個作業形式的改變感到開心。小學生嘛,就應該有小學生的朝氣與活潑,每天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這才是正常的狀態。其次,我們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抓緊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了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就拿我來說把,我開始更加爭分奪秒的利用課堂的時間,爭取不浪費一分一秒,把每一天所要做的事情盡可能提前規劃好,每完成一個就做一個記號,哪里存在問題,我也能夠及時的記下來,防止下次問題的出現。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記在紙上,回去分析研究,和同組的老師研究解決的方法,感覺工作充實了許多。其次是,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們特別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和多種形式的學習,比如,背誦兒歌,喚起孩子們對母語的熱愛,感受母語帶來的快樂。下課的時候,讓孩子們盡情的玩耍,感受課間十分鐘帶來的樂趣。還有和學生們一起跑步,跳繩,研究植物,感受天氣變化等等。其實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重視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也能夠真正的把學習的自律性轉移到自身上來,其實就是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對我們教師也是同樣的,我們也要在雙減政策下學會工作,學會生活。
雙減政策的實施,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激勵,鼓勵我們從一定的方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教師也能夠幸福的工作。愿我們也能夠像先輩李大釗同志那樣:鐵肩擔教育,妙手教學生!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了中小學義務教育“雙減”意見以后,對減負提質的提法感觸頗多,從我本人的內心深處,真正地感受到減負提質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人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在他們的童年生活中不僅僅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前,我們不難看到那些六七歲的孩子帶著小眼鏡,背著沉重的書包放學的情景,也不難看到遍布在各個街道的各式各樣的輔導班,他們的童年時光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課外補習班所淹沒。處于童年時期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不應該被繁重的作業和輔導班所充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有時間去享受童年應有的快樂。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中講求技巧,讓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脫出來的價值與意義。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把握課堂質量,努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切實的給學生減負。要提高課堂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我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以學科課程標準為導向,更新教育理念,備教材、備學生、備過程,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2.依據學生年齡特征,通過深度鉆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創設情景,培育學生興趣,以“學生發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富有個性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中有所收獲,
3.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質量。“雙減”政策要求教師一定要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讓學生的作業在完成中有一定的獲得感。
4.精心設計分層作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復現象,盡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布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5.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
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2
通過學習文件了解到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具體指全面壓減孩子作業負擔,還需要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一減輕作業負擔,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出臺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學校教育,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優化作業布置,提升課后活動質量,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目的。雙減,減輕了家長的精神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學科教育重新回歸學校主陣地。
我認為雙減政策是能夠帶來非常大的好處的。
首先,就是這樣的政策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學生。學生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學業負擔,從小學開始就特別的辛苦,這能夠減輕他們的負擔。
第二,就是減輕家長的負擔,不會在有嚴重的內卷,大量的花費。
第三,這能夠回歸應試教育的初衷,篩選學習能力強的人才的目的。
那么我們如何實施雙減政策?
(1)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放松身心。
(2)提高作業設計效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
(3)完善作業管理監控機制,家庭作業校內做。
(4)提升課堂質量。
(5)確保課后服務時間,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兩小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6)規范培訓行為,校外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
“雙減”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發揮學校陣地的作用,作為一線教師,在校內堅持做到應
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服務水平,不再讓孩子們有寫不完的作業。讓孩子學好學好的同時擁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讓校外的培訓機構無法超前培訓,讓家長們教育成本顯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們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3
社會人群就是一個金字塔,永遠只有少數精英站在塔頂,也必須有更多的普通勞動者來構建塔基。教育和學習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學習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除了科學文化知識,還包含體育、藝術、勞動等多種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熱愛國家、獻身民族的人。作為家長和教師,最重要的是善于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引導孩子走最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雙減政策”背景下老師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呢?
1.“雙減”的目的不是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恰恰相反,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知道,在學習效率相同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時間越多,所獲得的知識也越多、能力也越強。但過長的學習時間、過重的學習負擔又會影響學習效率,甚至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學什么、怎么學、學多久,就成為教師們首先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保護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是孩子們愿意學習的前提條件。前面談到學習的三大動力,對現在的孩子們而言,生存動力和精神動力是大多數孩子暫時還體會不到的,因此,興趣動力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為老師,學科作業的設計必須以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前提。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是保護孩子們學習興趣、保證孩子們學習效率的根本條件。大多數孩子不喜歡作業,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不會做;
二是簡單、重復、數量多;
三是枯燥、乏味、無樂趣。
針對第一個原因,教師要設計有梯度的個性化作業,讓不同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起點的作業。
針對第二個原因,教師要設計出能體現學科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的、訓練效率高的梯度作業。
針對第三個原因,教師要盡可能設計出有趣味的作業內容和作業方式,尤其要在學習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4.加強和落實作業完成的過程性指導,及時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勢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以往孩子們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往往通過“搜題”的方式獲取答案,但得到的是結果,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大量搜題APP被禁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師要按照作業進度計劃、利用當今發達的資訊方式,及時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指導。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兵教兵”的作用。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4
但凡教育人,近來話題必繞不開“雙減”二字,它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然目標,一味追求速度的小康教育時代已成為過去,當今現代化教育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將“以人為本”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從關注學習結果到重視學習過程,從關注知識積累到重視精神成長,真正實現人的全面、健康、良性發展。誠然,“雙減”是一項走心、潤心的工程,要想落實,必須從心開始。
作為學校,從心開始就是要站在學生、家長、教師的立場換位思考,感其所感,行其所思,解其所惑,達其所成。
一、課程優化,讓學生開心
站在學生的角度,怎樣才算開心?那就是讓學習變得輕松、有趣。當然僅僅是這兩點還不夠,在此基礎上學習必須還要有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心。
1.國家課程精品化。“雙減”減的是負擔,增的是質量。要想時間少、收獲多,就必須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業布置作為學校研究的常態課題,引導老師們靜下心來設計好課堂的每一分鐘、每一道題,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上思維表達的成就感與實踐體驗的獲得感,讓學生所做皆所需。
2.服務課程多元化。課后服務不能只完成簡單的托管任務,而是要努力成為孩子們釋放個性的拓展課程。將課后服務課程與國家課程進行一體化建構,將成為校園的新生態;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充分的選擇權,應成為拓展課程的實施原則。學習困難有答疑班,愛好閱讀有導讀社,喜歡運動有體訓隊,善于唱歌有合唱團,崇尚科學有科普基地……多元的菜單式課程,讓每個孩子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快樂生長方式。
兩種課程的優化,既有基礎知識的積淀,又有個性特點的彰顯,孩子們樂學善思,才是開心學習的最好狀態。
二、評價導航,讓教師安心
站在教師的角度,明知“雙減”是關系學生身心健康的大好事,為什么還是會觀望徘徊?一方面是思想惰性所致,停留已有舒適區不想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評價這根指揮棒的問題,什么樣的學生質量觀、教師質量觀就決定著什么樣的教育行為。因此,評價改革是確保雙減落地的前提條件。
1.學生評價重素養。避免對學生學科知識評價的繁難偏超,要以百分比的方式強制保障學情檢測的基礎性,削減海量刷題、校外培訓帶來的假性優勢;將學生參加課后服務表現、藝術素養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并利用信息化平臺,從知識評價、能力評價、素養評價三方面,對學生進行動態的大數據分析,為學生發展提供指導意見。
2.教師評價重貢獻。不以成績排名作為教師評優晉職的條件;將師德師風、課后服務工作量與服務質量納入評優評先指標體系。
唯有評價定了,教師堅持“雙減”的決心才會定。
三、服務有料,讓家長舒心
站在家長的角度,更多的是對“雙減”持質疑態度。一是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想法很難在短時間內剔除,很可能形成學校公開減量家長私自加量的畸形減負;二是質疑學校服務質量,孩子不參加校外培訓,學校現有的課程能否滿足孩子的個性發展需求。因此,加強對家長教育理念的培訓服務與提質午托、“三點半”等課后服務至關重要。
1.家長學校是抓手。利用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服務,開展家長之間的學習交流,讓家長從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中釋然出來,形成健康的、發展的子女教育觀。
2.服務質量是保障。首先要保障服務時間,家長工作忙中午沒時間接送、下午孩子放學還沒下班?沒問題,學校都有相應的服務來解決。其次要保障服務質量,孩子學習有困難、藝術素養有需求?沒問題,課后服務都有專業團隊來指導。
通過有理論、有實踐的溝通論證,有時間、有質量的暖心服務,家長省事,樂得舒心,以此爭取家長對“雙減”政策的真心認同。
因“心”而減,從“心”出發,有了國家的政策支持,還需要學校的統籌規劃,需要教師的奉獻精神,需要家長的理解配合,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整體導向,多方合力,使得玉成。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5
“雙減”是什么?“雙減”是減去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復而對開發學生智能無用的作業練習,減去過時、繁瑣與實際應用無關的教學內容。
我個人覺得,“雙減”是對老師而言是好的。教師為了減負,短時間內就得增加工作壓力,鉆研教學,備好課,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們教得開心。
“雙減”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這些學生。想象一下,以后的課堂,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平等的發展,所有的同學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不允許任何一個人落伍。課堂上,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講;課后,我們以前的“海洋作業”會變成以后的“點滴作業”。以前,作業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整日沉浸在作業的海洋里,抄抄抄,寫寫寫,做不完的作業,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看課外書,沒時間玩游戲,沒時間鍛煉身體,沒時間出去逛,我們就像一個整天只會抄抄寫寫的學習機器。
而實施了“雙減”措施,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成群結隊地區圖書館,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加入喜歡地俱樂部,可以自由自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這樣,周一至周五的校園內,每逢周末的公園里、游樂場里、廣場上到處都會是同學們玩耍的身影與歡笑的聲音。這樣,不僅僅使我們得到了精神上地放松,而且還陶冶了每個人地情操,鍛煉了我們自主學習地能力。
其實,我認為減負不僅僅是減輕課本上被束縛的知識,二十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額時間和經歷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范圍,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多了解社會,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雙減”這項措施真好,如果能真正的、長期的實施下去就更好了。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6
聽完申老師的課,我感觸良多。一方面感同身受來自各方面的期望給她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由衷佩服她小小身軀,無限能量,如深厚的文學功底、熟練的計算機應用、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等等。聽完申老師的課和專家的評論,我對如何上好一節音樂課進行了思考,下面是我的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獨具匠心的課堂設計
老師在上課前做好準備:
一是備教材。了解該課的重難點及教學目標設計;層次清晰的教學步驟;使教學過程有序而富有邏輯性;問題設置呈現不同梯度,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各個突破,使學生學有所獲;各環節之間銜接自然、流暢。這是一節成功的公開課的基礎,同時需要老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環節。
二是備學生。課堂是老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因此,老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興趣及愛好,同時也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成績狀況及理解能力的差異,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
二、課堂導入的設計
課前的導入,這是公開課開始的第一個亮點,如何提起學生的興趣,需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教學導入,而這個導入的決定權完全在于老師。因此,作為老師首先自己要有自信、有激情更要富有機智,根據教材的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如:歌曲式導入,視頻式導入、游戲式導入,等等,以此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醞釀他們的情緒,撥動學生的心弦,這樣,課堂教學活動往往能順利進行,課堂氣氛也會變得生動活潑、和諧輕松,就像劉月增老師說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音樂課上教師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必能感染學生,調動教學氣氛。作為上公開課的老師,應首先放下包袱,要用求實的態度去探索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上出自己的風格,同時,應在平時就多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的訓練,使自己具備流利的口語,親切自然的教態,豐富的肢體語言,熟練駕馭課堂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在課堂上能情感真實,節奏優美的授課。應用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學生,用自身的沉穩,用機智及扎實的基本功來自如的駕馭課堂這個復雜多變的動態系統,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雙減政策和區局課程改革會議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我們不僅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用心性和主動性。課堂的發展是迅速,復雜多樣的。但是,無論教學被注入什么樣的新精神,有一點就應是不變的,那就是課堂教學就應是務實高效的。因此我對高效課有以下的理解:
一、激情導人
“一出好戲要有好的開頭,一堂好課要有好的開端。”所以,教師采用何種方法導入課程,對一堂優質高效課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有效的情境創設,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幽默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也可以提出學同學們關注的是實事問題,或與同學們密切相關的生活問題,調動同學們的情趣,還可以通過“溫故”而“知新”拋磚引玉,導入新知。
二、預習檢測
預習、上課、復習是學生的三步曲,預習常被忽視而未能實現它應有的作用。在新課改的大形勢下,任務驅動法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青睞,其“任務”的解決也體現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任務的完成更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前,預習的作用也就更加凸顯。它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可以促進學生自己動腦筋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獨立地探求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因此,我們要真正做到把預習作為教學的起點。
三、師生重難點突破環節,教師參與要當、準、精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教師課堂參與時機要恰當,切入要準確,內容要精準,不可將結論托盤于學生;要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教師要精準的指導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并進行課堂反饋與總結。教師的引導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指到關鍵處,指到有用之處,設疑要設到到學生心里去,設出水平來,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指導與設疑的技巧,體現出教學新理念。設疑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設疑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復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四、拓展活動
課堂的拓展與延伸,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打開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使趨于平靜的課堂再起波瀾,還為學生的課后的復習、實踐做好了鋪墊和延續,從而有效地鞏固了教學效果。適當的課堂拓展與延伸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行課堂拓展時,不是所有的素材、習題內容皆可拿來使用,而應該有所選擇。那些與課時教學重點無關緊要或從某處隨意生發的內容,要“忍痛割愛,棄之不顧”。要提高數學課的實效,一定要立足學生視野,圍繞學習目標,精選教學拓展的內容。
五、課后檢測
當堂檢測是優化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核查學生當堂學習進度的反饋型數據。當堂測驗的訓練習題相比于課后訓練會更加經典,除此之外,檢測題會按照由易到難、由基礎到拓展的原則進行設計。再加上,檢測題偏重基礎訓練,留有必做題和選做題等不同的題型,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現代教學的綜合素養培育需求。由此一來,再借助課堂獎勵機制,就能夠完全體現高效課堂的互動測驗效果,學生也會更關注教師的授課內容。
總之,教師要構建一個活躍的課堂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把狀態放在首位、把常規做到極致”。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要重視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使課堂活而不亂,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和主題精神。課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節奏要隨著學生學習節奏變化而變化,才能真正實現減負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8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就小學音樂教學而言,若教師能在課堂導入階段便成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那么,就會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的過渡與銜接作用。
一、情境式課堂導入
情境創設是現代教師最常用的課堂教學導入方式之一,是一種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想象力的課堂導入方式。將該方式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能順利將學生引領至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思想,繼而感染到學生情緒,從而確保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如,針對《蘇木地偉》一課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便可通過播放民族音樂視頻的方式來導入新課。首先,教師導入開場語:“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你們知道這首歌曲是出自于我國的哪個民族嗎?”之后,教師便為學生播放《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課件,合理地將音樂與畫面有效結合,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更能加深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人文風情以及民族音樂風格的印象。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民歌《蘇木地偉》的學習,這有了先前的情感體驗做鋪墊,將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拍子變化、頓音、休止符、延長音等知識特點,進而懂得如何利用歌聲來表達自身以及樂曲所想要表達的情感。
二、問題式課堂導入
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道:“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即思維的發展是以疑問為基礎。此外,國外著名教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曾說過同樣的話語,他說:“一切思維均是由疑問與驚奇開始。”對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其在課堂導入環節便可通過設置的問題來導入新課,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唱得幸福落滿坡》一曲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便可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進課堂教學,如針對該歌曲曲名,教師便可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所熟知的‘落’字,通常會怎樣使用呢?”此時學生回答:“樹葉可以落,雨點可以落。”并有學生補充道:“流星也可以落,水果也可以落。”待學生短暫的討論后,教師說道:“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從歌名來看,是幸福落了下來,而落下來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答案便在此一歌曲中。”緊接著,教師為學生播放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課件,出于對教師問題的好奇,學生在聆聽與觀看課件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與強烈的求知欲,進而表現出了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這無疑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最后,學生通過聆聽與觀察,終于得知,原來落滿山坡的幸福是指盛開的花朵、長滿水果的果樹、金色的稻禾等等。這樣,經過設問、析問與解問,最終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如,針對《歌聲與微笑》一曲教學,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頓音”的演唱方法,且要求學生在演唱該歌曲時,其聲要飽滿、明亮,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先通過歌曲教學,引發學生的活潑情緒,如此才能促使學生準確表達出自身在快樂童年中的幸福之情。為了調動學生的情緒,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并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生紛紛沉浸到回憶美好童年的歡樂情境中,臉上也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又以學生的情緒做鋪墊,可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游戲導入法
活潑好動、愛表現是小學生的天性。而這種天性對小學音樂教學是非常有利的。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游戲方式導入新課,這樣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學會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進而懂得如何利用音樂來表現自身的情感。例如,針對節奏的練習,教師便可以游戲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如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走路,并要求根據小動物特性,有節奏地游走。如此一來,不僅能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節奏的不同類型,進而掌握音樂節奏的相關知識。總之,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務必努力革新自身傳統教學觀,重視課堂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參與積極性。當然,教師無論采用怎樣的課堂導入方式都應結合學生的年齡以及性格特征,如此才能進一步體現出小學音樂課堂“以學生為本”的先進教學觀,進而確保課堂導入環節的成功。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19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仍然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但抽象思維在逐步增強。為了使他們的音樂興趣保持長久,在教學中,我盡量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我讓學生們來到操場開展“節奏接龍”的音樂活動,讓他們展現自己的個性。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用不同的節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并敢于對所學過的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加濃厚和持久。
每堂課我安排5分鐘的時間進行節奏問答及練習,學生非常喜歡。我總在出示節奏類型后,請學生嘗試拍打節奏,親身感受節奏帶來的美感,再由學生互相啟發和評價,最后由教師講解,授以正確的做法。這個看似簡單的節奏練習一旦融入學生的思維的過程,就變得其樂無窮了。
在歌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標記,如反復記號、升降記號、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們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深。為此,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寫上相應的符號,以形象、富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符號的用法,學生們學起來就不會如食雞肋一般索然無味。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樂曲,說說聽后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個樂句?找出相同的樂句,等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試唱、視唱、哼唱,然后進行歌曲的教學,教學時要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興趣更濃厚了。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20
什么樣的音樂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什么樣的音樂教學才是理想的教學?這是每個音樂教育者長期思考著的問題。令我們困惑不解的是:有的孩子們熱愛音樂卻不愛上音樂課;熱愛唱歌卻厭煩音樂老師。這是多么可笑而具諷刺的現象!而課堂氣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種外部的、來自學生自我涌動的群體情緒,它的形成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管理水平、自身素質有關,課堂氣氛的形成往往與班級紀律、求知欲望、知識內容分不開。
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教學氣氛往往出現兩種情況:其一,全班熱烈、激動,小學生被老師誘發出忘我的情緒,這樣容易使班級秩序混亂,難以控制;其二,教師過于嚴厲,小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課堂情緒低落,音樂課變成了訓斥課。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合理調整音樂課堂情緒,把握好音樂課堂氣氛,形成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
一、提供大量的興趣點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把培養興趣作為重要理念之一, 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愛因斯坦的 " 熱愛,是最好的老 師 " 即是一句至理名言。常規的建立已喪失學習的動力, 這樣無異于舍本求末, 況且小學音樂教學由于沒有升學考試等外在壓力, 興趣就成了學習音樂的唯一動力, 如果失去興趣, 音樂教育將毫無意義。可能許多人都認為, 音樂課唱唱跳跳, 學生當然喜歡, 其實不然。調查表明, 許多喜歡音樂的學生卻不愛上音樂課,那是什么時候起學生開始不喜歡音樂課了呢? 經驗表明:如果學生對音樂感興趣,他們就會采取積極的態度去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興趣決定著學生學習音樂的成敗。因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敞開孩子的音樂心靈至關重要。
音樂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興趣點,比如:優美的旋律、新鮮的歌詞、歡快的節奏等。教師必須先從課本中提練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嘗試的:
(1)讓小學生當老師。我根據特長學生的能力,讓他們代替老師唱譜,讓朗讀好的學生代替老師讀歌詞,學生興趣很濃;
(2)設計形式多樣的小比賽。比如:我依據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渴望表揚的特點經常把學生分小組進行節奏、視唱、表演、唱歌方面的比賽,同時各小組競選小評委,方式類同電視里的少兒節目,學生從中得到享樂,達到美育的效果。
二、創設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
首先,學生走進音樂教室就給以熱情和歡迎,教師要面帶微笑,精神飽滿,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和學生的喜悅情緒融入一體。然后,教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每一個學生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關愛。用親切和藹的語言,風趣、幽默地把學生帶入快樂的音樂課堂氣氛中。對偶爾違反紀律的同學,適時指出,予以糾正,不要抓住不放,影響良好課堂氣氛的延續。
比如,我在教歌曲《我的小綿羊》一課時,我讓每一位同學學一次綿羊叫,五十多同學中有個別亂喊叫,不去用心模仿。這時,我并沒有責備,而是自己認認真真地去模仿一次羊叫,這樣,他們受到了老師的影響,也活靈活現地學出各種羊叫聲,同時我用鋼琴彈出旋律,讓同學們叫著唱著,特別開心。
其次,在當今信息多元化時代,學生從不同渠道學唱的歌,對他們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不能一律排斥,必須讓小學生有選擇地去唱他們所喜歡的歌。流行歌曲,網絡歌曲、動畫片插曲,都對學生影響比較大。我們不能“閉門造車”,要把學生真正從統一課本、統一曲目、統一考評的空間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從教室到舞臺,從學校到社會,到大自然中尋找激情和美感。在這方面,我經常讓同學們公開演唱課外歌曲,讓他們盡情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表現他們的音樂才能。和諧自主的課堂氣氛,另外還體現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小學生往往都把教師當成自己的長輩,難免會有一些隔層。因此,教師就要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比如:一起做游戲,一起唱兒歌等。讓學生舒展天性,活潑快樂地成長。
奧爾夫說:“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教師的作用就是使這顆種子發芽。”因此,教師應有一種對話意識,一種呵護“種子”生根發芽的真摯感情,讓孩子們在一個民主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中靈動思維。那么只有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才會有人格的自由和發展,思維的活躍與激蕩,才能使孩子們無所顧忌的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音樂課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來的反思和探索,使我已經學會了蹲下來和孩子們對話,并且時常參與到他們其中,坐下來與他們交流。我不再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我站在孩子們的中間,我已經和他們融合在一起,成了他們其中的一員。就像一個領頭的大姐姐那樣,當我引領著孩子們暢游在音樂的殿堂里,欣賞著優美的聲音,感受著美妙的旋律,我們共同沉浸在音樂這種方式所帶給我們的美好意境的時候,我經常會因為意外的發現而暗自欣喜。孩子們也常常因為理解、領悟和收獲了什么而歡呼雀躍。因為音樂,我和孩子們相識;因為音樂,我和孩子們相知;因為音樂,我和孩子們產生了共鳴。在課堂上,在融洽的氣氛中,我經常會被我們師生間的互動產生的美麗場景所感動。這個時候,課堂已經成了我們師生心靈對話的空間,我已經不用去花費什么精力浪費太多的時間管理我的課堂了。這不正是構建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所帶來的新氣象嗎?
三、拓寬學生發展的自由空間
形式多樣的課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五彩斑斕的課堂內容更能吸引學生渴求知識的目光。在當今社會所倡導的新的教育理念下,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下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多少年來所沿用的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學生的主宰者和學生學習的主人的做法,嚴重的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導致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缺少探究合作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學生學習起來非常被動,教師的夸夸其談,也就收效甚微。現在我們敢于摒棄那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了。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僅注重課堂的多樣化,更加注重學生發展的自由空間,不僅把教學放在課堂中,我還把學生領到課堂外,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天地,使他們更有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間。并且根據年級差異,因材施教,這是我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摸索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效果之好,連我自己都出乎意料。今后我還應該繼續大膽運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們得到更大的收獲。
四、構建賞識鼓勵的評價方式
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教師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會意的微笑,都恰似一縷春風,打開了孩子們求知的心扉,給孩子們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和喜悅,讓孩子們敞開了思維的大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當我發現個別孩子漫不經心,心煩氣燥時,我會用親切的語言,贊賞的眼神和他們面對面交流,用心為他們卸下思想的包袱,燃起他們自信的火焰,讓他們感到我的溫暖,體驗到我的呵護,而不是一棍子將其打死。曾經有這樣一個實例,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在學習唱歌時,不知是因為語言不通,還是因為他本身的問題,唱歌總是不成調,他在他們那邊也從來沒有學習豎笛。有一次我提問到他,他的歌聲和笛聲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個別同學譏諷他說:“你吹的什么呀!太難聽了!”這個同學的臉刷的一下紅了,難過的低下了頭,再也不好意思吹了。這時候,我走到他的身邊說:“沒關系的,你之所以不會吹是因為你沒學過,我相信你也不比他們差。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努力,你一定會吹出美妙的曲子的。”他用感激的眼光看著我。從此,只要這個同學稍有點進步,我都會及時的表揚他,而他也很努力、刻苦、認真。剛開始時他只能吹一小節,我就非常高興地說:“雖然你只吹了一小節,但是你進步了。你學的真快,這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聽了我的話,他高興的跳了起來,激動地說:“我會吹豎笛了,我會吹豎笛了,今后我一定會吹出美妙的笛聲。”看到孩子這樣有自信,我欣慰的笑了。我慶幸我能及時引導,挖掘孩子的潛能,使他能沿著他自己的目標,向著他自己所要達到的高度發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讓他永遠失去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要做到快樂、和諧的音樂課堂氣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進行調節。教學中,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短語調節法。當學生在完成某個教學片段之后,我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和情緒給予肯定,這樣可以繼續延伸已有的課堂氣氛。
2、插轉調節法。這種方法,就像“音樂電視”的畫面一樣,多媒體、多角度、多層次,多梯度,不斷改變教學手段,使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3、表現調節法。讓學生在音樂中表現自我。“讓學生在音樂中表現生活。”當遇到學生感覺自己已經學會歌曲,必須再努力時,讓他們上講臺創編表演。
4、比賽調節法。比賽的設計和要求,教師要客觀、科學、公平。要做好失利一方同學的思想工作,以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是上好一節音樂課的前提和保證,新課程改革更是強調課堂氣氛的和諧、快樂,要求我們尊重所有的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在無限歡樂中探索音樂天地奧秘,在音樂美的藝術氛圍中感悟人生,在師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讓學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下一次音樂課的到來!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21
通過學習了解要讓學生施展自己的個性才華,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教學重點。創新精神就使人敢于創造、勇于創造和善于創造,有一種創造的膽識和氣魄。這是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們新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音樂創作教學是必然的。就是運用音樂知識與技能,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產生靈感,迅速、快捷的捕捉新的藝術形象,并把它表現出來。
歌曲《愉快的夢》意境優美,學生們相當喜愛這首歌。我教唱完這首歌后,設計了創編歌詞的環節,讓學生來根據旋律編唱歌詞。 我先讓學生們分成五組,交流自己曾經做過的夢并編成歌詞唱一唱吧。這下大家可來了勁,有的說:我做的夢很可怕。有的說:我上次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去游樂場玩了。還有的說:我最喜歡吃,上次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食品國,眼睛看見的全是吃的食物。歌詞創編后,在老師和小組長的帶動下,大家進行了現場交流和演唱,可歸為兩類:一是神話故事型的,以嫦娥奔月為例:飛啊飛啊,我的夢之船,在金色的星空輕輕飛翔,喂依快來看,那就是神奇的月宮,美麗的嫦娥正在上面快樂的跳舞歌唱;另一類則是科幻想象型的而由于時間的關系有些同學個別創作的歌詞在課上并未能得以展示,課后她們仍圍著我,一起交流,一起演唱,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
也許一節課的學習并不能使每個同學都能唱好、唱準一首歌曲,但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作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熱情也很高漲,這不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提倡的從學生出發,以人為本的思想嗎?我們的音樂教育并非是一定要培養專業性的音樂人才,更多的應是培養一種興趣、一種素質。
本節課中我根據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充滿想象的特點,在教學中注意從創設情境入手,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其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引導他們進行創作嘗試,從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 篇22
一、音準、節奏訓練在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體驗
小學合唱教學要求聲音優美、和諧統一,教學中的音準與節奏是合唱教學的基礎,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識譜能力,還要加強歌曲的音準訓練和節奏訓練,從而為合唱教學打下較為扎實的基礎。音準的訓練,提高學生聽覺能力,增強耳朵的敏感度。我首先培養學生對音高的記憶,循序漸進地訓練,在多聽的基礎上,聽唱結合。班級合唱音準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個長期練習、積累的過程,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不斷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這樣學生的合唱才會生動、精彩!
節奏訓練也是體驗式合唱教學的重要環節,良好的節奏感、節拍感是學生所應具備的音樂技能。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技能。學生感受體驗音樂,首先需要感知其音樂節奏,通過節奏去認識音樂、感受音樂,養成良好的節奏感,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如歌曲《夏夜》,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寧靜的夜晚,讓我們也一起來模仿一下它們愉快的歌聲吧。蟋蟀的聲音(0XXXXX),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的聲音應該輕一些。在這樣的音樂情境下,解決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難點,就感覺輕松愉悅,并且能用輕巧活潑的聲音演唱,情感也得以體現。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節奏,掌握音準,我在合唱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相應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活潑、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音樂、掌握節奏。
二、旋律學唱
在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體驗合唱教學中的學唱方法有很多,那么究竟如何能讓學生聲音更好聽,歌曲表現更準確呢?正確地咬字、吐字,這是歌曲學唱中重要的基本功。學生清晰的咬字吐音,用“圓音”、“純音”在體驗式的合唱學習中學會唱歌,進而形象表現歌曲情感、發揮出歌曲感染力。例如在合唱訓練中,我用“lu”穩定聲音,還通過圖片、動畫等效果讓學生感知、體驗歌曲的情感,通過歌曲的內容教育孩子們想象生活的美好,需要自己的努力,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樂、美好。這種體驗式教學更好地拉近師生距離,孩子們更愿意聽,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歌曲。合唱中聲音的訓練。
一開始我引導學生唱歌要像說悄悄話一樣,想象一個人站在遠方聽自己唱歌,把聲音傳過去,學會運用氣息,快速吸氣、緩慢呼氣,但不要虛,放松喉嚨,引導學生想象口中像含了一口水,使聲音明亮集中,讓學生演唱時做到“輕聲”“高位”,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二聲部的合唱訓練聲音要保持統一均衡,必須培養學生在合唱中相互傾聽,學生演唱時認真傾聽其他聲部,能不斷提高調整自己聲部音準的能力,達到準確、和諧、均衡的音準效果,形成完美的音樂形象,以獲得音樂的美感,身心得到愉悅。
三、歌唱表演在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體驗
合唱作為一種音樂表演形式,除了以歌曲的內容和音樂本身來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外,聲音與表演也是藝術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的體驗式合唱教學。讓學生在歌唱表演時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首先領會歌詞的意境,用聲音表現歌曲的情感,并充分熟悉旋律,才能有創造性的演唱。學生用心歌唱時,豐富的情感也會產生不同的聲音,用聲音體現不同情感,愉快時是明朗的聲音,憂傷時是暗淡的聲音,幸福時是甜美的、柔和的……
例如二部合唱歌曲《送別》,我著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加以感受、體驗音樂之美,用抒情優美的歌聲表達依依不舍的誠摯情感,唱好二聲部歌曲。這首歌曲速度較慢,長句較多,要求氣息夠足,歌曲中出現的附點和幾個大跳音階地方,我多次示范和教唱,要求學生聲音要抒情優美,連貫含蓄,以情帶聲,感受二聲部音樂的和諧美。“演一演”的體驗式合唱教學。小學生都有其“好動”的性格,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歌曲、表達對音樂的喜愛,孩子們的律動、歌表演,使得課堂合唱有美感、更有趣味。學生邊唱邊表演,體會歌曲中季節變化的微妙,感受生活的美好,學生自助設計與表演,能讓他們較自信地表演唱,充分發揮對歌曲的體驗與表現。這樣既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也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體驗式的合唱表演,是以二聲部的演唱為主,學生除了要掌握和熟練運用發聲的規律,還要在音量、音色、音準和協調性上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訓練,每位學生演唱歌曲時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從而展現出純凈優美的聲音,進而使合唱更加和諧、完美。
綜上所述,合唱教學對小學生音樂素養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拉進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提高課堂合唱教學的實效性。在合唱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合唱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合唱教學,并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音樂課堂有趣、豐富,孩子們也會越來越喜歡音樂課,越來越喜歡唱歌,體驗式合唱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在歌曲學唱中得到提升。課堂合唱教學由于是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音樂老師任重而道遠,希望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能讓更多的孩子體驗到合唱的魅力。
【雙減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心得體會(精選22篇)】相關文章: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03-09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總結(通用6篇)04-20
雙減背景下的課堂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01-26
小學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通用7篇)03-10
雙減背景下優化優秀教學設計01-15
雙減背景下的教學反思(2篇)04-02
雙減背景下優化教學設計(精選6篇)03-02
雙減背景下的教學設計(通用12篇)02-14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教學設計(通用5篇)01-17
雙減背景下數學教研組總結(精選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