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田寶老師的《壓力管理與情緒調控》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如何去面對壓力,從而緩解壓力。
現在的教師壓力太重,雜事太多,甚至有時覺得自己都不知到底是干什么的?心理很矛盾,因此有不少教師患有心理疾患,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受到情緒的困擾,出現睡眠障礙和心理障礙。其中,心理障礙多為焦慮心理障礙或抑郁性心理障礙,另有一部分人會出現抑郁癥。但心理壓力適度他能催人奮發圖強。所以當我們面對重壓力時,一定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
1、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這樣你才能在工作中體會快樂,若把工作當做一種任務,那么在工作中就是一種煎熬。
2、要學會放松自己。可外出旅游,飽覽大好河山,使緊張的情緒得以松弛。
3、找朋友傾訴內心不悅,一吐為快,傾訴過后,倍感輕松。
4、學會平衡自己的情緒,用平常心看待一切。
5、轉移法:當你為一件事悶悶不樂時,你可以把精力放在干別的事情上。
6、淡忘法:不要老揪住過去不愉快的事情,這樣會使你一直傷心、難過,過去的事情就讓它永遠過去。
二、學會調控情緒,化壓力為動力。
1、提高自我認識。要全面的認識自我,就是要有一個清醒的自我意識,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還要學會從周圍的世界中提取有關自我的真實反饋,避免來自自己的主觀理解帶來的誤差。
2、與人為善,方便別人、就是方便自己,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
3、接納自己。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我們必須有健康的身體、心理,一顆熱愛生活、熱愛教育、愛孩子的心,還要有淵博的知識。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教育者,領導的期望,社會、家長的期待,孩子發展的需求,更加上自身知識和能力的匱乏,這些都感覺身心都是飄乎乎的。為此,我十分困惑和迷茫。很慶幸參加了這次心理健康專題培訓,通過聽取專家的講座,使我了解了教師心理健康的觀念和基本知識。這次培訓讓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如何應對教師的心理問題:
1、保持心理健康
(1)教師要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所在,正視自己的喜怒哀樂,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脹,不過分苛求外部環境,以避免因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而造成的心理沖突。
(2)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教師在工作中難免會與領導、同事及學生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會使教師受到打擊而自怨自艾、退縮、逃避等。這時要用言語反復提醒自己,進行自我暗示,促進自己樂觀向上,善待生活,充滿激情。
(3)及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遇到煩惱,不要悶在心里,可找幾個知心朋友談談心、調節心理平衡。
2.提高綜合素質
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促進自己可持續發展,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幽默的情緒
(1)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教師的樂觀精神主要包括寬容精神、賞識意識和有激情地生活。
(2)教師要有廣泛的興趣,健康幽默的情緒,平靜愉快的心境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教師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積極樂觀、熱愛生活、勤奮工作的風貌,都會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與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養。同時也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非常必要。
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重拾信心。讓我知道教育者的條件,心理活動本質就是一種感覺。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3
聽了株洲市心理咨詢教育專家張正中、丁光木、曹偉勇三位教授主講的這次講座,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在日常的生活我們往只關注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教師時刻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名學生需要耗費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試壓力大,工作負擔重。其次,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過高且復雜多樣,教師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社會日趨功利性,師生關系日漸淡薄。由此可見,教師職業在辛苦之余,還必須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長期積累下來,就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樣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的價值觀取向直接影響教學行為與效果。教師應為“人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加強教學心態和自我心理健康調控。樹立甘為人梯,樂于奉獻,愛護學生的價值觀,用積極樂觀的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教師不是圣人,對自己要求不要過高,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專家、學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師,但一定要做最快樂的老師。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尊重。
三、加強學習,提高自我修養
教師的社會作用主要是承前啟后,但更在于啟后,要讓“青出于藍勝于藍”。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水從哪里來,就是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與社會發展相脫離,有了淵博的知識,才不會與學生產生代溝,才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工作才不會太辛苦,無趣。
四、培養經積極的、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有時候我們應該有“啊Q”精神,生活中難免事事順心如意,總有困難和挫折,煩惱、憂愁伴隨著。教師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愛好、興趣,不斷加強意志鍛煉。
五、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所從事的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善待別人當然也包括學生,與同事和睦相處,互學互助、尊重領導,彼此理解,與學生民主平等,教學中,教師更應放下權威身份,對學生要求不過高也就是對自己不苛刻。
總之,教師要愛自己,對自己不要過分苛刻,對他人要能寬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良好心態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個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幾次家長學校的學習,收獲很多。雖然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師,但我從家長學校中也學習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主要有這樣幾方面體會:
一、要注重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第一期家長學校聘請的特級教師錢金鐸老師所做的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輔導的講座,對如何輔導孩子做數學作業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輔導中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對孩子數學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聽了之后,讓人感覺受益匪淺。
二、要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聽了張和珠老師的講座,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認識。以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何入手,有好多收獲。
比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疑惑,萌發求知欲望。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盡量采取指導、建議與商量結合的態度。要多鼓勵孩子讀書,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圖書,從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帶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挑選自己喜愛的書。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讀書的熱情。
心理學分析,只有不斷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強化,興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穩定。當孩子對某種讀物產生興趣時,要采取主動參與的態度,對孩子的讀書活動給予關注。找機會讓孩子講書中精彩的內容,講他的感想,參與孩子討論讀后感。結合孩子在語文課學過的有關內容“借題發揮”。這樣強化孩子的讀書興趣,使之堅持讀書熱情。
當孩子讀了書、增長了知識,產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獲得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在閱讀過程中好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識字。正確的引導,孩子從中體驗到閱讀的愉快從而產生再閱讀的愿望,抓住時機,對良好閱讀行為進行強化。
最后,為孩子讀書創造條件,優化環境。
張和珠老師強調外界環境條件是孩子讀書的外因,父母的素質、住房的條件、家庭生活習慣、住地環境的氛圍等諸多方面均是影響孩子讀書的因素。父母應起表率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習慣要注意,如果孩子看書,家長應對孩子讀書的干擾;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線,舒適的桌椅,實用的書柜,有這樣一個適宜放松的環境,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三、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關系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講索取不愿奉獻占了上風,真讓我們為未來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們家長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數,只抓分數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心理問題:敵對情緒、心理負擔重、脾氣古怪、不關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長必須轉變觀念、實事求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目標,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5
在現在社會,身與心健康的人才能稱之為一個健康的人,小學生也如此。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問題,也逐漸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教育也必須重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團體輔導和個別咨詢,這也是培養全面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
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體會談兩點: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原因分析物質生活逐漸豐裕,由于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造成部分家長過于寵愛孩子,對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忽略了對品質方面的基本要求,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誤區。學生比較自私,不知道回報父母和社會,在班級表現為不團結其他同學,以及沒有榮譽感和責任感。
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占有欲較強,在班級集體活動中表現出過于自私,缺少與他人合作意識,不懂得互相幫助。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好“學生”,他們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已經習慣被老師和其他人關注,以個人為中心,往往更加孤立和孤僻。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家長過于關注分數,給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甚至使用過分嚴厲的暴力手段,使孩子在長期的壓抑之下產生了逆反心理。在家里表現乖巧聽話,到了學校就任性放縱。長期下去,就形成了性格表里不一,行為過激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學校教育的缺失和不健全,傳統的教育只注重了對學生的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其自身品德的培養。造成了學生進入社會以后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而做出許多過激的行為,甚至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危害,這也與我們早期的學校教育的狹隘和片面有關,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6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7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和了解,對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關注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不同年級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的性格特點,所以就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起來簡單看看小學生的健康教育特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趨重視。"心理健康"的術語和內容也通過各種途徑為人們所逐步認識和了解,特別是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已被納入到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去,為孩子的健康,順利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對此我談一下我的淺顯認識。
一、氣氛和諧,方法靈活。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語文教學,關鍵在于一個“活”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于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于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小學生是無意注意占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并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二、樹立榜樣,陶冶性情。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為保衛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士;有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勤勤懇懇的農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凈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8
開學前夕,參加了安陽幼兒師范學校培訓中心岳素萍老師講授的《快樂每一天,我的心情我做主》心理健康培訓,岳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鮮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通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里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沖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它讓我建立了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對待,而是想辦法解決,學會了情緒調節,使我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
當面對消極的生活事件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說服自己;當工作受到挫折時,我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緒和壓力的主人。并學會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哪些方面是不可改變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變的,對于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
說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對于可以改變的地方,盡自己能力做出改變,樂觀對待發生的心理沖突,做到胸懷坦蕩,樂觀開朗。如果我們是樹,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陽光,只有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樂,收獲幸福!
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
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要善于調控情緒,學會緩解心理壓力,保持心理的平衡,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特別是在幼兒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幼兒身上。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說,永遠受益,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9
5月15日,我校請進修學校許老師為我們做了一次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于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荊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肴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這兩天聽了林芳老師的講座,使我對教師心理健康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這次學習只是限于理論,怎樣去落實還得靠我們平時的一點一滴的積累,靠我們去發掘,首先我們要從自身做起。記得我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就經常播放一些異樣的教學片斷,看完后讓我們評價。那些老師也實在是夠格的,在課堂上衣衫不整,有些男老師衣服都不扣,就這樣敞開胸懷,我想他是講得太熱太投入了,有些又把腳踏上凳子,實在不雅觀。這樣一個形象是為人師表嗎?實在不敢恭維,我們看得哈哈大笑。但同時也警告自己以后一定要儀容整潔,嚴謹治學。心理學也說了,一些外觀新奇的事物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甚至影響學生的情緒,如果你今天換了一個新發型,或穿了一件新衣服,一定要先到課室里轉轉,讓學生有一個接受的空間,不然學生可能會一整節課都看著你,后果可想而知。儀容整潔,人也顯得有精神。教師就得要有精力,所以我們必須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生活作風。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我們的工作和作息要有規律,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良好的人際關系,不要把家庭生活中,同事朋友間的煩惱事情帶給學生,一定要敬業,當你站在講臺的一刻起,你就是他們的護航人,是舵手,你要帶領他們愉快航行,駛進安全的港灣。良好的'生活作風就是生活作風正派,不以權謀私,要遵守法律法規,要正直、善良,要遵守一個老師應盡的職責。所謂立人先立己,先從自身做起,樹立榜樣,嚴格要求自己。
其次,在工作中要認真細致,有愛心、熱心、恒心、耐心。教學要以人為本,善于照顧學生的情緒,時時留意學生思想動態,要多和學生溝通,多表揚,少懲罰;要寬容、理解,少責罵。要真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尤其現在流動人口多,他們的父母工作很忙,無暇顧及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思想動態方面,很多都是放任自流。他們生活不固定,思想復雜,很容易沾染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比如說流連網吧,可以說網吧是一個大染缸,那里的人流復雜,多數是一些無所事事,好吃懶做的混混或地痞流氓,學生的生活經驗淺,自制力差,容易上當受騙,為他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我覺得這是教育的一個大難題。面對這些群體,我們老師更要付出巨大愛心去關懷他們,引導他們,他們的流動性也增加了他們的社會閱歷,增長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我們要盡量發掘,讓其閃光,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不但是對他們,其實很多學生對學習都缺乏信心,都有挫敗感,又厭學情緒。我們也要及時跟蹤,及時采取措施,跟家長多聯系,多溝通,爭取學校家庭通教育。這也是符合教育原則的,就是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句話不是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嗎?l歷史上不也是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見,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完美性格的塑造是多么重要。
同時,我也覺得在學校開設心理輔導課是非常必要的。不單是生理課,心理課也勢在必行了。前些年還提倡給學生減負,減到哪里去了,還不是雷聲大,雨點校真正實施了嗎?學生的書包還是那么重,這還不算,本來屬于他們的假日假期,也都被送去什么少年宮、輔導班了,他們的負減了嗎?沒有。我覺得還變本加厲了,有些有興趣的還能承受,可那些硬逼著去的,可苦了他們。怪不得每年都有那么多學生自殺了,上有大學生不等,近來有向下發展的趨勢,一些中小學學生都有這些趨向了。曾口頭經言語過要自殺的也不少。看來這一股勢頭已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了。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將會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于我的教學工作中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0
一、什么是心理學,和我們有什么關聯性?
心理學這個名詞誕生于歐洲,由歐洲傳播到東亞的日本,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大家如果覺得心理學是外來的舶來品那就錯了,其實中國的先秦時期就有了心理學的雛形,來自道家的思想“無為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學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節”就較好地詮釋了人內心的幾種情緒,事情做得通順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則稱之為成見。
二、情緒的本質是什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情緒,情緒是出自我們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主觀情緒是自我的感知體驗,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是因人而異的。外部表現主要是恐懼、煩惱、悲傷等心理創傷,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達,如經歷地震、車禍等失去親友的人表現極為突出。生理喚醒是指情緒受到外界影響產生的生理性反應,比如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會有厭食、失眠等癥狀。
三、壓力是怎樣產生的?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壓力是一種保護性的心理機制,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刺激性反應。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看見體型較小的狗會產生喜愛的心情,但是如果見到體型較大的狗會就會產生恐懼,我們面對大體型的狗的時候生怕它會咬人,自然就產生了心理壓力。
四、我們的情感都有哪些規律?
第一、我們的情緒是人的內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二、情緒的過程如山形曲線,我們不要太在意得失,順應規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緒的發泄,只能夠得到一時的心理滿足。第四、我們試著去適應情緒的波動,情緒會慢慢平復。第五、情緒是存在疊加效應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七、行動會創造新的情緒。第八、情緒和壓力是交織在一起的,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為工作的動力,但是超出承受的范圍將造成心理應激障礙。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樣應對壓力與心理的沖突?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說不負責任的話,不做不負責任的事。面對壓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樹立良好的信念與信心。
2、擺正自己的心態構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開心有益的事情,將不良的情緒逐漸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內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人生。
6、給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的目標,使自己能夠獲得成就感。
通過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
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借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于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環境的變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干,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11月24—26日,20xx年江西省中學數學教師優質課比賽和觀摩活動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舉行,我有幸參加此次觀摩活動。本次評比活動分農村組、城市組、中年組三個大組,共有41位老師參加比賽。其中萍鄉有3位老師參加比賽。比賽中,人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教材的課都有展示。我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接觸了全省各地市的優秀中青年教師,讓我自己在知識技能及專業素養上收獲不少、見識不小。我感覺到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是一種難以表達的幸福。下面談幾點收獲:
一、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這次比賽的一大特點是學生的類型有很大的變化,教材的版本沒有限制,要參加比賽的老師首先要熟悉幾種教材,了解自己所要面對的學生的知識水平是怎樣的。因此相對以前我聽過的優質課有很大的區別,更有深度,更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如《反比例函數》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完了反比函數,而組委會要求選手要按新授課來講,也沒有限制講哪個版本。對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南昌第二十八中學的李巧莉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堂與眾不同的概念課,整堂課從情境引出數的特征,其實數學就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合作探究概念從哪里來,概念如何學,運用不同的數學思想,讓學過了學生們對反比例函數概念有了新的認識。我想李老師能上出這么新穎,正是因為她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二、課件新穎、有特色、有亮點、貼切
本次比賽參賽教師的課件做的有新穎、有特色、有亮點且貼近于學生平時的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宜春實驗中學王宇新老師講的尺規作圖,整堂課從三個生活中的情境劇引出要學的內容。情境劇一:生活中貝貝過生日,四個同學為慶祝生日怎么切成4塊一樣大的生日蛋糕引出如何將圓四等份;情境劇二:如何加工一面盡可能大的境子給貝貝引出如何作三角形的內切圓;情境劇三:境子不小心打破了。如何使它破鏡重圓,引出如何作一個圓。他由生活中的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將數學問題得到升華。還有很多參賽教師的課件美觀大方實用,內含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圖片、視頻。讓聽課的老師不覺得累。
三、語言精煉準確,肢體語言藝術性強,課堂形象好
這次講課的教師語言都非常準確,提問的意圖指向明確。對學生的引導自然、評價中肯,言語中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鼓勵。我們都喜歡聽鼓勵的話,學生更是如此,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健康發展非常重要。XX市文清實驗中學的賴大吉老師作為中年組的一位參賽教師,他一身筆挺的西裝,大方得體,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課上語言精煉,簡單,南昌的劉冰老師,她的語言親切,讓人有美的享受。他們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贊揚鼓勵,肢體語言配合的恰到好處,及時的糾正、引導,不管學生回答正確與否,對學生都能夠給予的適時評價,促進了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四、善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次比賽中各位參賽教師都準備了導學稿,章源中學許萍老師講《從月歷到數陳初步》綜合與實踐課,引導學生在猜一猜,框一框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松地學會了知識。
五、注重團隊意識
每一個參賽教師不是單打獨斗,后面都有一個龐大的團隊,他們分工明確,對于比賽課的要求進行一初稿,二改稿,三定稿。真正做到了集體備課,每一堂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通過觀摩,我的感觸很深,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數學的本質,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去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使得數學課堂更加有數學的味道。
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獲了很多,既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后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使我也能夠達到這些精英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2
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訓,我有幸聆聽了劉曉明的《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講座。首先是教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其次就是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師心理健康對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已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教師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時刻保存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3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自我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么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系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4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沖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系。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里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系。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么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后讓我后悔的事,經過成長后,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于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兇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于父母,由于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挨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里學習關于“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復于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系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系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系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于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講座中有一節內容使我感觸很深,題目是《別讓家庭生病,孩子吃藥》,說的是學生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活動的影響和人格形成的關系,并關系到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書中的一首小詩特別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贊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個性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境。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5
上周日在新教師培訓中,我聽了xxx老師的心理輔導講座——壓力與壓彈培養。
李老師通過壓力覺察游戲、自畫像投射測試、自制人際支持系統網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淺談壓力和壓彈的培養。整整兩個小時的講座,學生聽得饒有興趣,絲毫沒有疲倦之意。講座中,我有幾點感觸很深: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坐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群。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于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坐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于下崗工人(68分),也高于一般企業工人(59分)。
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系難處理,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后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了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了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為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盡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泄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系。
換一個角度,嘗試著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說些什么。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為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并不利于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說什么,知道什么時候說,知道對誰說。
說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系。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支持網絡。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絡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盡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說,壓力網絡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絡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么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于是我開始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后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為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才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6
我認真傾聽了xxx教授《關注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其中“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這一心理現象,令我感觸最深。
我班有一個不想做任何作業的小哲同學,我覺得他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也許使我們老師的錯誤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進生”。反思平時的做法,我真想對小哲說一聲:“孩子,對不起!”
我將嘗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我們班小哲同學的表現,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
一、“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
鐘教授講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壓倒了個人的發展。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愿造成不幸的終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級里的恥辱……”
20xx年秋,我擔任一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覺得我班小哲的一些變化,非常符合鐘老師講的這種心理現象。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小哲已經不再做任何作業,甚至拒絕學習。
記得小哲一年級剛入學時,能認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每次老師提問,他會很積極地舉手,當然更多時候是搶答。因為他自控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想說就一定要說出來才能安靜下來。后來,小哲對音節拼讀、認讀筆畫較多的漢字,漢字書寫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困難很大。同時,小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越來越吃力。
我和老師們對小哲不約而同地就只有批評批評再批評,除了批評還是批評。這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幕:“啊!錯了這么多!唉!怎么十個字,寫錯了九個!”我們班其它學科老師也經常向我告小哲的狀:“你們班的小哲,昨天又沒做數學作業!”“你們班的小哲,今天美術課又沒帶全美術材料,上課什么也不做!”……漸漸地,老師們覺得他學習是怎么也趕不上去了,就給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擾亂課堂,老師們就會不管不問。老師不再關注他,同學們也越來越忽視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說是即將或已經被邊緣化了的孩子。
現在,小哲已經上二年級了,而他好像已經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了興趣。他不再寫任何作業,上課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拒絕寫錯誤的作業,以免承受班級里的屈辱。這種現象就是福勒博士強調的,某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認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愿造成不幸的終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級里的恥辱……”
二、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戴克斯的“行為目的”理論: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說:“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欲望將必然難以得到滿足。”表現出問題行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為方式得到“歸屬感”,但是又希望獲得師長和同伴的關注、認同和接納,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他們只有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現在的小哲,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所以才表現如此。課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無人的“瘋玩”——隨便亂涂亂畫些什么,咬咬鉛筆頭兒,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紙飛機……任何一個小東西,都足夠他玩上一節課。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幾乎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系,而他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跑到講臺上跟老師說:“我要上廁所!”他幾乎每節課都要上一次廁所。有時看他的神態表情,確實急需上廁所。有時又發現他去廁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園里透透氣,玩一會兒。因為他要溜達很長時間才回到教室。
課間活動,小哲常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學搶了他的螞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課間活動,校園里正澆花,他拿著一根長長的柳條沾滿了泥,一邊跑一邊甩,追著小伙伴滿校園跑,弄得校園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還有一次,他竟然拿著一把剪紙刀剪自己的頭發,伙伴們越是不讓他剪,他就越剪,結果很多同學圍觀,等老師指導,他已經剪得滿頭坑坑洼洼像個“刺頭”。如今的小哲,無論是與眾不同的怪異表現,有意所謂的惡作劇,還是嘩眾取寵的行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們給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這一系列表現,我感覺自己身為老師,身為班主任卻絲毫不懂心理學,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誤判:“他是學習有智障的孩子,不用嚴格要求他完成學習任務,只要讓跟小伙伴們一起玩,一起快樂的在一起,就足夠了。”
原來,我這不是一種善舉,我只是在給自己找一個不用去管理他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對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對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讓我怎樣去幫助你?”
三、過去的事既然已經發生,懺悔也沒有必要,如何避免“錯誤的做法”再次發生倒應認真思考。希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若要尊重與接納每一個學生,除非我們對人的本質有積極的信念,相信每一個體獨特的潛能,重視每一個體的人性尊嚴和價值,否則我們不可能做得到。
當一位老師對學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賞學生成就和優美的一面,同時,他有能力去體諒和接納學生的錯失、困惑和混亂,因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變性。而教師的接納、尊重、饒恕、忍耐,會引導學生的轉變與成長。
小哲才剛剛踏上小學之路,如果我們能做到從現在開始,注意從言辭和行為等方面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顆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納這個孩子。他可能曾經是因為保護尊嚴的需要轉移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興趣,現在趁孩子還沒有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興趣,我們還能幫助他更快地找回對知識、技能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老師們達成共識,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幾個方面。
1、對孩子全接納,無論他犯了什么錯,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辭去羞辱他,保證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
2、多關注他,給他發言的機會,多讓他回答難易適中的問題。他書寫能力差,但背記能力強,我們不要抓住其不會寫字的小辮子不放,多讓他背誦一些詩文,以展示其優秀的一面。
3、家校溝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專門為他量身定制的作業。只要孩子稍微有進步,就給以大力表揚,逐漸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強體壯,愛勞動,也很會干活。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優點鼓勵他多為班級服務,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對大家有用處,在班里有地位,不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漸讓他在同學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愛與歸屬感,他就會踏上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校心理學家”,他徜徉會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時刻關注著學生內心的基本需要,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一路同行!學習兒童心理學,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的心里充滿陽光,這將是我永遠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對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循序漸進的行動”,我應該對自己有個的規劃了,讓沒有夢想的日子遠離!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是圣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也知道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于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癥“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8
12月30日下午學校幫我們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講座。是關于情緒方面,聽了黃xx心理咨詢師的《情緒管理與健康》的講座,感受到人的情緒與現在人的健康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黃老師講課非常生動,也舉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互動的小環節,在歡快的氛圍中,我了解到,作為老師的我們同樣也是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者。而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成了關鍵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于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癥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煙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癥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么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于情緒20%取決于睡眠20%取決于運動10%取決于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才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于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了解事實后再作定論,而不是沖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說,這樣就不至于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為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說,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著去做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9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能夠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理解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并且在必須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到達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經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忙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主角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本事,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聽心理講座心得體會08-12
聽心理講座思想總結12-06
聽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05-03
聽心理教育專家講座心得體會08-12
聽教育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09-29
關于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精選7篇)11-18
聽心理學講座心得體會(精選5篇)11-19
聽考研講座心得體會04-16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