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精選7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1
感謝學校和洪老師推薦的陳默老師的教育課堂。聽完課,對自己的想法也篤定了些,同時受到很多很多的啟發,作為父母,就應該做好父母該做的角色:
1、關注孩子身體健康,助力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基礎。
2、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時幫助孩子調理一些可能存在的負面情緒,使孩子能踏實,能心神安定。這樣課堂才能全神貫注的聽課,保證效率。
3、陪伴。要高質量的陪伴,對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很有益處。只懂得回家休閑享受的父母,陪不出勤奮刻苦的孩子。
4、增加閱讀。雙減可能會少了書面的家庭作業,閱讀是父母幫助孩子成長、自己不斷成長最廉價、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徑。
5、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幫助別人,善待別人;孩子活的踏實,安心,體現自我的價值。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2
首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爭取的學習機會。聽了鄭老師的正面管教的課,受益匪淺。現將我的學習和大家分享。
鄭老師對家育正面管教的關心和熱情分享觸動我很深。我學習到了很多。
第一:早期父母對孩子的品格、性情、心理等培養要比孩子成長的中、后期重要的多。比如我們家長盡最大努力在孩子早期成長中創建好的家庭環境(不一定是物質財富),比如陪伴、關心和參與到孩子的戶外活動中。對培養性情、審美能力、社交溝通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鄭老師提出的具體方法也是現在很多家長正在做的。比如以4-5人以小組,家長輪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博物館、美術館,都能更好地學習并陶冶情操、拓展視野。
如果早期成長過程中父母欠缺關愛孩子,缺乏極積溝通交流,中后期孩子出現的問題則更需要第三方介入,比如心理醫生等。
第二:溫暖的家庭,一個有愛的家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不是更大的房子和更豪華的車。實際操作是,爭取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第三:父母的成長速度要大于孩子的成長速度。家長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理解他,尊重他。如果仔細聆聽孩子,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是孩子教育著我們。
第四:為了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引導者,我們家長要學會改變。改變可以是這樣的,在和孩子有不同意見時,或看不慣他的拖拉,他的成績暫時落后時,我們要改變父母以權威去和孩子爭論準是贏家的習慣,勇敢做出改變:可以多嘗試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用信任代替焦慮。
改變還可以是這樣的,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抱怨是非等。
第五:要教育孩子的.價值觀,維護真理,辯別是非,擔當正義。
要培養孩子做到:有底氣的不懼,有骨氣的不懼,有志氣的不懼。
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每天通過向上教育,多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優點,并及時鼓勵孩子進步。做孩子可靠的肩膀,孩子會得到更多的自信。這自信來自父母、老師的認可;這自信來自自身知識的累積;這自信來自同伴的一個微笑。
請讓我們繼續做溫暖的父母,不必做到一百分。但有了心與心的交流,有了和孩子一起學習的行動,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心上善良,通過自己的“知性意行”主動地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3
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如何高效的實現家、校共同教育?帶著迷茫與疑問,認真觀看了《第五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云上大會》,感觸很深,也找到了答案。
曾經以為是孩子的問題才造成了家長的焦慮,聽完陳默老師《“雙減”之下父母如何應對》的演講,認識到是家長自己的焦慮、虛榮、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導致孩子們缺乏學習、探索的興趣和糟糕的親子關系,讓父母無法為孩子們充滿樂趣的主動學習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陳默老師的演講告訴我們要放下焦慮,回歸到父母該有的樣子,從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開始,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要三句話不離成績考試,靜心的多陪伴孩子成長,陪孩子運動閱讀,以身作則做好道德榜樣,帶領孩子們在生活勞動中積累智力和社會經驗,讓孩子擁有治愈一生的童年。
這是一場優質的教育思想碰撞,給予我們的啟迪是深刻的,當然關鍵還是在思考后的落實和執行,我們應該慶幸遇上“雙減”政策,也要借著“雙減”的東風,引導出一場持續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成長!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4
“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地,使孩子的大部分“補習”時間回歸了家庭,作為家長,不免喜憂參半。通過本次云課堂的學習,如沐春風細雨,撥開云團迷霧,收獲頗豐。協同育人——共育是基礎:這需要家長學會在審時度勢中,與學校形成重要的合作共同體,共同的價值觀和協同的行動力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賦能成長——學習是關鍵:孩子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第一次做家長的我們始終是學習者,我們要學習如何站在“孩子立場”,尊重孩子的意志和需求,接受不同的生命邏輯和成長軌跡,守護孩子真善美的本真。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5
家庭教育實質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讓孩子成人。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再是學會生活,最后才能學會學習。“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們家長因此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運動,鼓勵孩子擁有藝術、體育類的興趣愛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也很重要。
對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時要提升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能力,不能動不動就起沖突。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責任心、主動性、自制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培養滲透。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6
此次組織的新家庭教育文化節大會,多名行業專家直播中給予學校和家長專業的指引,學習下來受益匪淺,很慶幸我的小孩自上一年級就能體驗新的教育方式。
家庭需和學校協同,做到同責、同道、同力、同構。我們家長要率先做代表,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另外需和老師聯系更好緊密,及時了解他在學校的動態,了解哪部分的知識點暫時還沒有掌握,哪些方面能力還需要提高,和老師一起制定幫扶方案,在家里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通過此次學習也認識到一點,就是家校社政的系統教育,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學校能夠更好的融合社會學習平臺,國家能夠提供為家庭教育、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希望共同努力,創造更好的素質教育的生態環境。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7
一、與孩子一起適應小學新變化
我們既不能套用父母教育我們的老套路,更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要求和方法。要針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斷學習和調整自己的眼光和要求,重視對自己教育方法的總結和改進,配合學校做好子女的教育。
二、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長,最離不開祥和安寧的家庭環境。再次,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學習和游戲。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游戲對孩子來說必不可少,父母要讓孩子在學習和游玩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使孩子在學習和游戲中充分找到樂趣。讓孩子覺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給孩子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空間。
三、積極培養孩子的興趣,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態
記得在開學初,宸宸回來神采飛揚,說了老師表揚他,全家都為他感到高興。做父母的要克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現象,努力保持一顆平常心,既要關注孩子的成績,又不能以偏蓋全,要關心孩子的內心,“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遇到不如意的事,家長的冷靜、耐心、毅力等品質往往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孩子。
【學習課程協同育人的實施心得體會(精選7篇)】相關文章:
課程學習心得體會05-17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04-29
網絡課程學習心得體會05-28
課程學習總結(精選20篇)04-13
中學新課程實施方案04-30
成語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09-17
師德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05-09
對《寫作基礎》課程的學習心得體會05-17
實踐勞動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0篇)05-05
柳宗元的育人術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