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愿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于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么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閑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弦,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于游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游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里,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制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2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這次通過參加王儒校長對新課標的講讀,我對小學數學新課標有了更深的理解,現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說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3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如《噸的認識》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況中感受并認識噸,建立噸這一概念。這樣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4
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推崇“數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大眾化數學’的理想”。因此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近期的學習和實踐,我對課標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真正懂得了進行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促進數學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5
《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老師要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文字的表達,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讓“走教案”變為為生動性教學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多把快樂帶進課堂。在課改的道路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就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要多說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入認知結構或已建構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聽課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心理、知識、物質、身體的準備等;其次,要求學生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要只背結論。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先看書后做作業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地閱讀例題,結合教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復習。
5、課外學習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系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思路,激發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增長工作才干。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6
《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而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關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多說
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7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指導等幾個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主張在課程設計的總體思想上體現“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即力圖使數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面向全體學生。
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利用這樣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級數學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想,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教學工作會有一些幫助。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們一味地加以批評和責備,勢必會使剛剛開始小學學習的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以后的學習。怎樣讓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一開始就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我想這也是一年級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數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無疑是告訴我們在課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活動、游戲等,投其所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
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前教育中家長注重藝術智能啟蒙,忽視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等抽象思維開發大有人在,家長注重純數學計算力的訓練,而忽視抽象思維的培養。所以,在課堂上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年級,是游戲和學習的過渡,是學校學習的新起點。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太多自己的特點,只有我們老師把教材、學生的年齡實際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開心更扎實,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為一生的學習打好基礎。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8
一、新教材的編排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新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符合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學習環境和學習心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消化知識。比如,一年級數學新教材的第一單元是由老教材的一二單元合并而來,第二單元是從一年級下冊抽出來的,這樣的編輯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準備性,也考慮了學生假期剛結束的實際情況,有助于孩子們更好地接收新知識。
同時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識的練習和滲透,練習時既有前面知識的鞏固,又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形成知識滲透。如20以內加減法,就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這樣的編排更加的合理。
二、新教材重視知識的整理和復習。
新教材要求我們培養學生整理和復習知識的意識和方法,給予學生一定的線索,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段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完成整理和復習的能力,如:學會建知識樹、知識鏈等,將所學知識系統地分析出來,而不是將復習課上成單純的練習課。
三、新教材對解決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課標中,關于解決問題增加了兩個能力要求: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數學思維找到生活中的數學關系,再根據所學知識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新教材的編排還要求老師在上課時不要過分注重結果的正確性,還應重視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的體驗。在解決問題時,要側重檢驗、回顧環節,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維,同時讓孩子勇敢的表達出來,形成自己的數學語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解答回顧反思”的解決問題能力。
四、新教材注重學習過程評價。
新教材既要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習過程,既要學習水平,也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課本內容中,每個單元后面都安排了一個版塊(成長小檔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面的整理和復習,同時進行學過新知識后情感方面的表達,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材最后邊還有一個學期自我評價,不要放在期末自評,要定期開展,讓學生發現學習中的自我,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五、新教材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使之形象化,具體化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為只有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生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場景,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同時,數學和我們緊密化,由抽象轉變為形象具體,不僅有利學生理解和接受,還有利于促進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數一數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數一數教室里的設備,分一分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整理自己的書包等,不但知識學到手,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人教版數學新教材貼近生活,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1-09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0-05
新課標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2-28
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1-29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06-19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06-19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06-19
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