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1
我擔任高三14班和高三15班兩個班的語文教師,5月份開始接手16班。我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鉆研教材,研究三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較為適宜的教法,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對第一次使用的教材也能較的把握和處理了,較為滿意的幾點: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教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境的舒適等外因,最終只有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我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對教材的透徹理解,加以靈活的處理,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課前精心設計與課堂中的恰當引導,構建一個流暢自然的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和促使學生主體參與,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這樣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而又緊湊地參與學習與思考,較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總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學生創設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精講課本
學生學習語文,主要還是依靠教師對課本范文的講解,因此,在對課本范文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真做好教學中的每一步工作,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備課深入細致,教案書寫工整詳細,能做到教材、資料、學生齊備,真正做到有備而上。所以在課堂上我胸有成竹,揮灑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飽滿的熱情,加上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率高,課堂氣氛很活躍,對課本范文的掌握度較高。在此基礎上,我系統地搞好專題練習,如語音題、古詩名句背誦默寫題等,有計劃地扎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功底。在處理教材的課文教學方面,充分認識到了本學期課本以文學鑒賞為主要教學任務的特點,為配合教學,先后給學生作了“詩歌鑒賞”和“散文鑒賞”兩個專題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組織了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使學生們成才,必須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如舉辦詩歌朗誦比賽鍛煉學生的朗誦能力,開展演講活動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上講臺表演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等等。
四、閱讀教學長抓不放
高中階段,語文明顯處于弱勢的地位,學生課余用于學習語文的時間很少。而語文教學不能單靠課堂教學,必須依托課外活動。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語文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不斷地把大綱推薦的閱讀篇目介紹給學生,要求他們制定可行的讀書計劃,利用閱讀課及零碎時間讀名著,并通過寫讀后感的形式檢查他們的閱讀情況。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在教學中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和學生關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學工作恰好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結合。在新的學期里,我將繼續探索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創設情景來引發學生討論,訓練學生思維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2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需要過硬,這是教好一門課程最起碼的要求。學生需要一碗水,教師就得準備一桶水。這話廣泛流行了好多年,一直是那些奉行應試教育模式的教師們的座右銘。很多學校在新課改背景下仍然繼續提這句口號固然無可厚非,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必須得弄明白。
這一大桶水究竟是多少?是比學生那碗水多一點,還是要跟個水缸一樣?這沒有具體而明確的標準。憑借著四年師范大學的學習經歷和專業理論水平,很多教師基本上都符合這個“水桶定律”的要求。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你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夠把語文課給教好嗎?
有的教師仍然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層面之上,把教師這一角色牢牢地固定在“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地位之上,每一堂課都很樂于把自己所遵從奉行的道理講給學生們聽,如同古代私塾里的老學究一般滔滔不絕。其實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學生往往聽得如墜云霧之中,昏昏欲睡。而這樣的教師并不一定真的在乎學生是否真得聽進去,只要把課堂四十分鐘注滿內容就行了。
這樣的課堂又怎么能做到高效、務實、有趣呢?
新課程改革之后,應試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面被徹底打破,教育界煥發生機呈現一派盎然之景象,很多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破土而出。比較知名的如“三疑三探”、“高效課堂”、“先學后教”等模式。
不可否認,這些教學模式的大行其道有它的充分理由,但試想一下:如果一種方法被冠之以“模式”,那么這個方法還能適用于實際教育教學情況千差萬別的教學實踐活動嗎?實際上,它只能作為教學實踐的一種參考和借鑒。不過這些新教學模式有一個共同點: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讓更多的學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搞“一言堂”了,必須要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主導者、領導者轉變為參與者、指導者。那么誰又成了新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了呢?學生。
學生是校園中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體,更是教師們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唯一對象。如果不以學生為主體,那么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教師只有轉換角色觀念,下定決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扮演好一個服務于學生學習活動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教學環境的改善
教學環境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現實中,由于區域間資源配置、人口分布和經濟發展不均衡等歷史因素,各地的同層次院校之間的硬件和軟件水平也因此呈現出高低參差、極不均衡的特點。
這里所說的硬件主要是指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和教學所需設備儀器的配置管理。硬件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外部形象和精神風貌,更直接展現了師資力量和群眾口碑。新課程改革理念更加提倡和注重學生形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學輔助設備(如多媒體平臺),再形象的語言也不如一張實景圖片的展示來得生動。課堂教學中,因為缺少必要的器材設備,學生無法身臨其境,無法切身感受形象的直觀和文化的魅力,還會有什么好心情聽課呢?這堂課的教學環節如何落實?教學目標又如何完成?
師范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自主擇業時往往會傾向于選擇教學環境較好的、師資力量雄厚的、發展前景廣闊的單位。這種就業意向的趨勢充分說明了提高學校硬軟件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過來說,如果僅僅停留在基礎設施足夠使用的層面之上,勢必會一步步落后于新形勢下教育教學的需要。
而軟件則是指學校里的教學主體——教師和學生。各地高級中學的在職教師大多來自本科師范院校,從學歷文憑上比較并無太大差距。可為什么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越往后就越能體現出優劣高低了呢?關鍵在于人才的繼續教育。
考察、學習、講座、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普遍存在,但能否將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落到實處,轉化為教育生產力,還需要教育機構的管理者、決策者們不斷地思考和實踐。人才強國毋庸置疑,人才強校亦是此理。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不斷改善教學環境,增強教育實踐主體的凝聚力和進取心是提高基層教育水平和實效的必由之路。
三、課堂教學的特點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是師本課堂,也就是教師研究教材,如何更好地將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興趣被壓抑,積極性自然也就不會很高。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應是生本課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探討教材內外的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決疑難問題,從而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
現實教學中,課堂教學活動往往陷入一個不良循環:為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師提前充分備課,準備好了滿滿一桶水,然而在課堂上等著讓學生來提出疑問時,學生常常因為承受多門學科作業的重壓而未做好預習,不能達到教師的教學預期。無奈之下,教師只好如往日一般將那桶水分別注入學生的碗中。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也是平時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場合。如果這塊陣地都無法守住,那么教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會受到致命的打擊,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就此一蹶不振。解決這一問題,是關鍵所在。
新課改的核心精神在于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用心去理解和體會世界,用腦去思考和探究科學。如果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機械性的重復操作和毫無意義的形式上,那么即使是再著名的教育學者都將無力回天。每節課的時間都只有短短幾十分鐘,短暫而寶貴。與其讓學生犧牲課余活動時間去做作業,為何不充分利用好這短短的幾十分鐘呢?
當教師們能自由地采用適合自己、切合實際的一些教法將自己的學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課堂上時,完全融入其中,外界所有一切都與他們無關。這才是理想中最佳的教學狀態,也是教師們最樂于體現價值、成就感最為強烈的時候。而這一理想狀態的前提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是自由多樣的。
舉個例子,民國時期北大的教育教學風氣是很開放的,這得益于蔡元培校長倡導并踐行的“百家爭鳴,兼容并包”理念。教授之間對某個爭論探討的話題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甚至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抨擊批評其他人的觀點。如胡適和錢穆,兩者是師生關系,但錢穆在不認同胡適觀點的時候,仍然敢于在眾多學生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評對方;而胡適依然對錢穆的學問持尊重和肯定的態度。這一段佳話成為北大學生值得一生珍藏的寶貴財富。
恰恰是由于對不同風格、不同見解甚至不同立場的包容,才使得當時北大的學術風氣領先國內,學術成果名列前茅,其地位迄今亦難以撼動,而更重要的是為國家培養了無數的杰出人才,履行了自身應盡的責任。
四、教學方法的創新
如果說,教師轉變角色是首要條件,改善教學環境是物質基礎,深刻認識課堂教學特點是思想準備,那么創新教學方法則是教師踐行課改理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傳道授業解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語文課堂教學信息量大,思考性強,對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如何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主動去接受、理解、消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創新教法。
所謂創新,自然要基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學的傳統方法是分析文中語法現象,分解文本信息,培養古文翻譯的能力。但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對學生而言不啻是天書,如果缺少興趣,就很難融入其中領略古文魅力。試想我們教師能否轉變觀念,通過音像、圖片、文字等多媒體樣式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古代文化常識(如古人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禮儀要求;古人讀書學習、為官一方的人生信條和道德操守等),先從思想上讓學生對這一文體發生興趣,繼而在教學中注重人物形象、突出事跡、精神品質方面的分析,借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不是一味強調語法知識的灌輸和記憶。
時代在不斷發展,教學形式和方法也會不斷變化。除了對傳統教法的改良和改造之外,我們還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比如詩詞鑒賞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自然是讀意象、賞意境、品感情、析主旨等步驟,雖然這種方法是極為符合邏輯分析規律的,但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思維慣性,反而束縛和禁錮了思維。
也許可以這樣:在硬件允許的前提下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穿上古裝扮演詩詞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聲誦讀作品,切身感受彼景,體會彼情,這樣一來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主旨。
還可以這樣:讓學生操作個人電腦,自己去查找詩詞作品相關的資料,如古代前賢和專家學者對作品的評價、相關的歌曲影視作品等,讓他們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將這一作品講得透徹明白,教師則只需稍加點撥即可。
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探索,必須立足于以上各方面,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趣味性,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才能逐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真正地將師生從傳統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1983年9月,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北京市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創造性地概括了當代中國的教育思想,正確地反映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是鄧小平教育理論中最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的`內容。由此可見,作為教師,只有立足長遠、面向未來,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育理念,勇于實踐探索,才能使教育事業永葆生機活力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3
第一步:通覽全卷,做必要檢查
這是所有考試都必須有的第一環節,不可或缺,意在發現考卷是否有問題。同時對整個試卷的結構、題量的大小等有個直觀感受,做到心中有數。耗時不到一分鐘。
時間安排:大概規劃一下時間。分配時間要服從于考試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證在能夠得分的地方不丟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爭取盡可能多得分。按“分數時間比”實用原則,分值大的題目多花些時間,分值小的題目少花一些時間;
第二步:填寫基本信息后,馬上做名句名篇填空題
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古詩文填空題,是因為考慮到趁熱打鐵的意思,一看就會做的題目先花時間。
其實很多學生平時也是這樣做的,趁著新鮮和記憶的清晰,先把僅有的一道考查記憶的題做完。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即使你一時想不起某一空要填的句子,還可以用接下來的時間繼續思考,極有可能在其他時間猛然想起,也就是給這道題足夠的思考時間。
【注意】其他題型大致按照順序依次作答,作文不可在答題之前寫。
第三步:認真閱讀作文材料,對作文題要提前形成初步感知
考場作文,審題至關重要。對于材料作文和圖畫作文,有時候把握材料難度較大,時間倉促,很容易造成偏題,直接使得寫作處于危險甚至失敗之中。
為此,在考試一開始的時候,就去認真閱讀作文材料,了解作文要寫什么,可以在潛意識中對作文題產生思考。基本做法是認真閱讀一遍作文,看清要求,即可,然后做其他題。
第四步:小閱讀、小說和實用類文本閱讀題的答題順序
先做小閱讀,也就是高考語文的第一題,次做實用類文本閱讀,最后做小說等文學類文本閱讀。
我們不去探究高考語文試題這樣安排的用意,但從答題的角度,試卷安排并不合理。我所建議的順序體現的是——考生思維的有序過渡和轉換。因為我們知道,小閱讀完全是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涉及文學閱讀能力,而小說則完全是文學性的閱讀,考查的是感性思維能力,這和小閱讀要求的能力正好相反。至于實用類文本閱讀,正好介于兩者之間,因此將它放在中間,可以實現較好的思維過渡和轉換。
特別提醒,在做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時候,先認真閱讀第三小題,也就是僅有的一道主觀題題干,然后再從第一道選擇題做起。這樣做有助于對第三題提前思考。
第五步:四個鑒賞和文言文閱讀的答題順序有講究
詩歌鑒賞,一定要利用好第一道選擇題的五個選項,那些選項實際上就是對詩歌的賞析,是理解詩歌的一把把鑰匙。當然,你可能會說,那里面不是有兩項錯誤的嗎?是的,但影響不大,錯誤的地方只是某個選項的局部。
文言文題的第一步一定是閱讀第三小題的四個選項,依然是起到對全文內容熟悉的目的,因為那四個選項就是對全文部分內容的翻譯!翻譯題一定要放到原文中翻譯,這點很重要。
第六步:按照已有的經驗做法完成其他所有的題目
接下來的語言運用題目,大家都有較好的做法,這里提醒一點,就是兩道主觀題無論如何要作答,哪怕時間實在來不及,也要盡可能的寫上一些內容。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4
20xx年秋季開學至今,我們學校的高一級語文科備課組把課外讀寫當作學生的一項常規作業來開展。各班語文老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每周定量的課外閱讀、寫讀書筆記,開展多閱讀佳作經典、勤練筆、人人爭當“讀寫之星”的活動。學生根據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每周完成課外閱讀xxxx字以上,摘抄、寫讀書筆記800字以上。每周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批閱學生的讀書筆記。我們給活動定個主題:多讀書,讀好書,讓生命溢滿書香。目的是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和寫作水平。上學期,高一級已經開展了兩次“讀寫之星”的評比活動。從學生寫的讀書筆記來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始終如一堅持做好,而且越來越認真、重視,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關于這項常規作業的安排,我們是考慮到一些現實情況,如下。第一,高中三年的語文閱讀寫作教學要有一個總規劃、統籌,從高一起就抓好閱讀寫作,強化閱讀寫作訓練,一直持續到高三。第二,金中的學生一貫重理不重文,平時,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數理化學習中去,無暇光顧經典名作,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面狹窄,缺乏積累,思維較簡單,看問題不透徹,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寫起文章來,語言干巴,內容空洞。閱讀的貧乏,帶來了明顯的后勁不足。第三,高考能上130分以上的極少,一些語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績就集中在125到129分之間,這是一個瓶頸,從閱讀寫作入手,也許能突破這個瓶頸。
基于上述的情況,我們規劃好三年的閱讀教學,在抓好課內閱讀寫作的同時,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注重素材、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是我們閱讀寫作教學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第一,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力求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以課文為例子和憑借,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舉一反三,遷移和延伸到課外閱讀,提高語文能力。
第二,在抓好課內閱讀寫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多讀經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閱讀,提倡多角度的、個性化的閱讀,“除了‘為高考而讀書’,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讓自己的愛好與潛力在更加個性化的相對寬松自由的閱讀中發展。反過來,人文素質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試拿到好成績的”(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多寫讀書筆記(讀寫應結合才是高效)。持之以恒,一直堅持到高考前夕,因為,語文不同于數理化,其結構不是邏輯性、階梯性的遞增,而是潛移默化、循環滾動的,有如水中養魚,積以時日,方見成效。若能長期保持學生對閱讀寫作的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有了良好的語言積累和語文素養,加上得當的做題訓練,高考拿到好成績不是難事。而語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績的突破也在此舉。
第三,規劃高中三年的閱讀教學策略,整體考慮、分段安排。具體說來可分三個階段。
1、高一學年進行個性愛好探究性閱讀。也就是說,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后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開。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閱讀進度,閱讀數量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讀書筆記。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2、高二學年,教師指導探究性閱讀。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閱讀就不免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范圍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借助第一學年個性閱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并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并且要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盡量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于統一。
3、應考探究性閱讀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并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后兩學年也并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培養高分層生的關鍵。
第四,引導學生貼近文本閱讀,強調文本細讀,在反復的閱讀、揣摩、涵泳、體味、理解中提高閱讀能力。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5
一、淺析目前高中語文教師閱讀現狀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想要教出好學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先廣泛地閱讀,只有教師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貨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導學生閱讀,而自己卻不去閱讀,那么效果會大打折扣。閱讀的重要性,每一位語文教師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來靜心閱讀的教師卻少之又少。
高中的語文教師有備不完的課還有改不完的各種作業,特別是在高考這座大山的壓力下,學校和教育部門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試分數上。與之相對應的任課老師,有著很大的升學壓力,想要靜下心來閱讀,可能更多的教師會靜下心來想方設法地提高成績。其實,從宏觀角度去看待考試與閱讀的關系,會發現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學生成績的最佳方法。
曾經有人調查發現:在中學教師這個群體中,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被批改作業、備課、閱卷、和學生談話等占據。
閱讀課外書的教師數量不多,而這為數不多的教師中,去圖書館次數最少的竟然是我們語文教師。這樣的數據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語文教師不是最需要閱讀的群體嗎?事實卻讓大家大失所望。
當下,高中語文教師工作壓力大,閱讀量小,閱讀范圍狹窄,閱讀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為如此,面對知識面越來越廣、求知欲越來越旺盛的學生,不少高中語文老師感到底氣不足、有著捉襟見肘的感覺。
在近兩年,當地教育局組織的高三教師與學生考同樣的試卷,并將試卷混在學生卷里同時批改,出現了不少語文教師的考試成績落后于學生的情況,這是令人感到非常尷尬的局面,這也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閱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高中語文學科有著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博的特點。上至盤古開辟天地,下至風土人情,從天文地理歷史到古今中外名人傳記,無所不含。因此,教師只有寬泛的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夠駕馭得了語文課堂教學。蘇霍姆林斯基則建議教師:讀書,讀書,再讀書!只有持之以恒、廣泛地閱讀,才能夠得到專業的發展和素養的提升,也只有書本能帶給教師豐富的營養和廣博的世界。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生活范圍狹窄,接觸人群和事物單一,知識面相對比較狹隘。若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專家或者一個滿腹經綸的語文教師,只有努力追求,不斷成長。縱觀一些起點普通的語文特級教師、語文界的領頭羊,他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得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并且形成獨有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細細探究他們的專業成長過程,發現他們一直都在進行著廣泛的閱讀,常年與書結伴而行,在課外閱讀中與古今中外的名家進行著思想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他們的知識面比普通教師要廣、思維更開闊、視野更寬廣、底蘊更加豐厚,自然而然地教學能力更強。
三、閱讀方法與內容的選擇
構建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是一個異常復雜的過程。書籍品種之繁多,內容之廣泛,即使窮極一身,也不可能讀完。因此,選好書、讀好書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是漢語言文學類書籍的閱讀。語文教師首先要精通語文專業方面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從宏觀角度掌控課堂,引導學生在語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發揮語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廣涉自然、科學、社會等方面的閱讀。要滿足學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須有廣泛深厚的知識作為支撐。語文學科是其它所有學科的基礎,同時也涵蓋其它學科的內容。
由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閱讀并且汲取,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形成涵蓋社會、科學、生命等廣泛領域的獨特教學風格。教師以高的專業素養教授出出色的學生。
再次是要鉆研教育發展類的書籍。教師有著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光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還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配合以淵博的知識,才能夠出色的履行教師的職責。一個教師是否優秀,除了知識儲備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總結04-12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0-10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總結06-21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總結01-09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計劃02-10
高三語文教師期末教學總結12-08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反思范文06-12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計劃11-16
高三語文教師教學反思范文11-13
高三語文教師個人教學總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