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轉折關口提出的引領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強調“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要看到,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不容易,是一項長期、曲折、艱苦的系統性工程和歷史性任務。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科學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特點的基礎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果。
總的來看,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是可持續的發展,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不僅衡量標準上要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內涵上要從“增長”延展到“發展”,實現更高水平、更優結構、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從宏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從中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產業競爭力穩步增強、國際分工地位逐步提升的發展。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重要抓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增強產業競爭力,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從微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的發展。目前,我國很多產品和服務在規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但附加值卻很低。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提高產品附加值,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轉變,從而使企業能夠在較低資源環境損耗基礎上獲取更高附加值,改善經營效益、提高盈利水平。
在把握高質量發展重要內涵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適應內外環境深刻復雜變化的需要,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內在要求。
一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過去,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在我國發揮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無論是跨越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非常規的特有關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還是跨越常規性的長期性關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都要求我們摒棄粗放式、外延式的發展方式,加快轉向集約式、內涵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是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住房水平、營養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均有了很大提高。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教育、衛生、醫療、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要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體系更加完整,生產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特別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
進一步看,高質量發展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途徑。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國際政治格局不穩定性上升。特別是美國單方面挑起經貿摩擦,并試圖對我國進行全面戰略圍堵。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改變經濟“大而不強”的局面,在應對百年變局中牢牢把握主動權。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2
科技創新是國家強盛和民族興旺的動力源泉,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只要秉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就一定能夠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歷史性機遇
縱觀人類歷史,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在21世紀,創新已經變得無所不在,科技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的速度越來越快。在全球發展的整體格局中,誰能抓住創新的機遇,誰就能搶占發展的先機。
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的自強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品格。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創新精神是自強精神的最好體現。要自強,必創新;
唯創新,才自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的關鍵時期,我們唯有自強奮進,矢志不移堅持自主創新,凝神聚力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科學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磅礴力量。人類歷史上的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都會引發世界科學中心和產業中心的轉移,并重塑世界格局。歷史表明,大國崛起無不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支撐。歷史思維幫助我們看清楚大勢,幫助我們預判并把握時代的機遇。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構。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出現了歷史性的交匯,我們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
深刻分析出現科技短板的深層次原因
當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對此,我們需要徹底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通過現象看本質,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我們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制約我國現代化建設、妨礙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的科技短板。
關于“卡脖子”問題。“卡脖子”技術往往具有戰略性、壟斷性、復雜性的特征,一般在短時間內既無法替代又難以突破。“卡脖子”技術涉及復雜的知識結構和最基礎的技術理論,也涉及大量關鍵裝備。解決“卡脖子”問題往往需要長期高投入和高度協同的科研攻關,并依賴完善的技術應用環境和產業生態。
關于基礎研究問題。基礎研究是為了獲得新的知識,不以任何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一些技術研發及技術應用的競爭實質上是基礎學科實力的比拼,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的發展往往要依靠基礎研究的積累和突破。必須解決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和投入不足的問題,既要增加基礎研究經費,又要給基礎研究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寬松的管理政策。
關于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科技成果轉化是利用科技成果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的過程。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能夠極大提升現實生產力水平,有力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目前,我國很多科學研究停留在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階段,科技創新止步于“最后一公里”,研究產出與產業實際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真正解決科技短板問題,還需要對科技工作、對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活動的客觀規律進行深入思考,以期基于規律的認識,實事求是地針對問題精準發力。
科學技術研究和相關活動具有如下特征:目標的不確定性、領軍人才及關鍵人員的重要性、項目規劃的.科學性、項目執行的剛性與柔性、人的主觀能動性、條件環境的依賴性、思想交流的開放性、全球化背景下的競爭性等等。這些特征值得我們深思,需在尊重科技規律的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科技工作。
實際上,在討論“卡脖子”問題時,我們還需要意識到科學技術正面臨著新一輪大爆發,需用全面的、發展的、系統的觀念去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去科學統籌科技規劃的制定。科技革命、產業革命一方面為大國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只有在競爭中搶得先機,才能夠提升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和國家綜合實力。在嚴峻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我們除了要運用好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外,還要用好底線思維。
起而行之,構筑民族復興的強大科技支撐
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起而行之,用自強精神和創新精神,為大國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構筑良好的學術生態。學術生態反映了學術品位,良好的學術生態是學術水平持續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努力建立堅守誠信、崇尚創新、鼓勵探索、敢于擔當、寬容失敗的學術生態,堅決排除非學術因素對學術的干擾。一方面,學術誠信是良好學術生態的前提,是每個人在學術活動中必須堅守的道德規范。學術不端行為不僅損害科學界的公平、正義,而且褻瀆了科研工作者、科學家的形象。學術活動不容半點雜質,對一切學術不端行為的唯一態度就是“零容忍”。另一方面,科學合理的學術評價對于學術共同體的價值取向至關重要。應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學術評價倡導什么、反對什么,對于學者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對形成良好的學術生態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要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要辯證地看待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數量的指標往往好操作、易執行,但并不真正代表質量。在科技領域,量變不一定必然導致質變。
發揮大學基礎研究主力軍的作用。大學具有關注長遠、人才聚集、學科齊全的獨特優勢,在推動基礎研究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大學的重要職責是追求和傳授學問、探索和擴展人類知識邊界,大學產生的重要研究成果不斷推動著社會發展進步。大學同時也是學科交叉匯聚的地方,學科交叉點往往是新的知識生長點、新的科學前沿,是最有可能產生重大乃至革命性突破的地方。大學還是重要創新思想的發源地。大學具有關注長遠、氛圍寬松的特征。基礎研究的價值往往在短期內并不明顯,基礎研究的結果往往不能預設。研究者需要“自由飛翔”的環境,自由的廣度決定了飛翔的高度。
打造大學和企業創新“雙引擎”。大學和企業的合作要跳出成果轉化的舊模式,要構建戰略層面的校企長期合作關系,建立新型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要進一步完善大學與企業之間高水平人才流動機制,確保科學家與工程師之間、大學與企業之間在人才培養和供給方面保持持續深入的對話與合作,共同面向未來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打造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體系。一方面,大學要加快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大學要通過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改革,不斷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上對世界一流大學創新體系建設進行系統謀劃和長遠思考。要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打造一流的學術生態和學術文化。要完善學科布局,進一步推動學科交叉。要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長期穩定有力支持。要加強重大創新平臺和科研攻關團隊建設,瞄準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有組織的科研。要推進科教融合,增強科研的育人功能。要主動謀劃、提前布局,牽頭和參與國際大科學項目,不斷提升創新水平。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大對創新的投入并發揮主力軍作用。大學推動創新,更多是從科學本身的邏輯出發,去探索未知領域,從而給予人類社會發展持續的內在驅動力。企業則更多地從科技發展的外部需求入手,有效地配置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從而成為推動創新的強大外部動力。同時,重大的科技創新突破往往能夠孕育出世界級的高科技企業。歷史上,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催生了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等企業。因此,我國高科技企業要抓住科技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樹立創新是企業的靈魂的觀念,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
要加快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的科技競爭在更深層次上是國家創新體系的競爭,目的是爭奪未來競爭主導權。歷史經驗表明,工業革命發生時,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往往能夠推動一個或若干個新的主導產業迅速發展,同時也伴隨著創新方式和創新體系的變革,為后發國家通過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實現趕超提供了重大機遇。以智能化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融合信息、智能制造、生命、材料等眾多科技,會帶來未來百年人類社會的重大變革,導致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重新調整,也為重構國家創新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是未來技術和產業競爭決勝的關鍵。為此,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多方參與、充分論證的頂層決策咨詢機制。要完善重大項目組織管理模式,明確責任制,健全適應市場機制的創新管理模式。要完善基礎研究有效引領和支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激勵政策和人才培養模式。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提供良好環境。要全面推進技術創新國際合作,促進以吸引全球優秀創新人才為重心的新一輪對外開放。
在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深刻領悟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重大意義,樹立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持“四個面向”,抓住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機遇,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以創新增添發展動力,積極服務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3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激發動能、夯實基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第一,激發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一環是要激發發展動能。一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驅動。要深化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大力發展高端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和新商業模式,加強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二是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驅動。要以重建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為重點,促進技術前沿拓展。
要以糾正資源錯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重點,完善制度環境,促進資源在不同產業和不同企業之間優化配置,避免因機制不暢等原因導致的資源錯配。三是三大需求協調驅動。在投資方面,要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益。在消費方面,要鼓勵業態創新,優化消費環境。在進出口方面,要不斷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第二,夯實基礎。一是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要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健全新技術標準體系,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加強新技術產品的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競爭環境,建立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二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要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第三,深化改革。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二是深化商事
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三是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消費、投資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第四,擴大開放。擴大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一是提高貿易競爭力。要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為動力,堅持鞏固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保持加工貿易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二是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打造利用外資新平臺,重塑利用外資新優勢,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優化利用外資環境。三是提高對外投資水平。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4
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和“十四五”規劃即將啟航之際,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決打贏打好科技創新三場“戰役”。
一要尊重規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創新“持久戰”。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規律,科技創新最重要的規律就是尊重實際、循序漸進。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研究沒有捷徑可走,不能簡單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績為標準評價科創工作成效,過分求快求成果只會導致“畫大餅”“放衛星”,損害的將是整個科技創新生態。全社會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來對待科研。唯有堅持實事求是,認清客觀差距,把一張藍圖繪到底,以苦干實干精神,一顆釘子接著一顆釘子敲、一個腳印接著一個腳印走,才能讓一個個小創新、小進步變為改造世界的無限偉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創新“攻堅戰”。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這就要求我們聚焦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些突出短板,匯群智集群力,突出整體規劃和重大項目帶動作用,把“卡脖子清單”轉化為“科研攻堅清單”。支持鼓勵跨區域、多行業交叉融合發展,整合配置優勢資源,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帶動原始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努力實現更多零突破。同樣,也要加快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攻堅,努力營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創新生態,全力解決好科研人才的`后顧之憂,讓更多優秀科研人員專心于研究、安心于學術。
三要健全機制,完善服務,打好科技創新“轉化戰”。科技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類,一切科技創新成果都必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首先,要加大對科技創新成果的法律法規保護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機制,做到讓科研人才(團體)放心將成果投放市場。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評價指標體系,改變過去科研團體與市場主體“兩頭說兩頭都不算”的尷尬局面,讓更多主體多維度參與到科研成果質量評價全過程,充分發揮科研創新的推力和市場經濟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簡化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資金引導激勵,切實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和能力,推動重大科研項目和關鍵核心領域成果轉化落地。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5
“新經濟”依托以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為支撐的高技術產業,具有高人力資本投入、高科技資本投入、高隱形資產的“三高”特性,能夠有效保障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脹、低失業并存,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將成為“十四五”時期乃至今后更長時期的主流經濟形態。為保障并推動“新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監管,構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組織多元協同、共享共治的監管體制,為“新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創新監管的技術手段
“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很多交易過程需要通過互聯網進行,相比傳統經濟,“新經濟”的每一筆交易發生的時間、地點、金額、主體信息、質量反饋等都需要在網絡上有記錄、可核查。這實際上為政府監管部門對“新經濟”的監管提供了更好的條件。監管部門應該充分運用大數據,把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對“新經濟”監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新途徑,建立起“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監管新機制,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全面實現“新經濟”監管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化,降低政府的監管成本;對“新經濟”的監管應實現基于計算機數據的自動流程化管理,做到身份數據化、行為數據化、數據關聯化、思維數據化和預測數據化,在數據匯集的基礎上發現規律、風險點和薄弱環節,進而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打破各類“新經濟”監管的“信息孤島”,實現數據按需、契約、有序、安全式開放,形成跨部門數據共享機制。
創新“新經濟”的監管模式
一是“平臺型”監管。注重“平臺”建設是“新經濟”的重要特點之一,互聯網平臺在“新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匯聚著產銷雙方、機構、個人、第三方等形形色色的參與者,既是交易的平臺、數據的平臺,也是信用的平臺和消費者保護的平臺。所以,監管部門要主動與平臺協作,形成“平臺型”監管,使“平臺”成為政府和個體之間的.媒介,形成政府管理平臺,平臺管理企業,企業管理個人的鏈條。監管部門在與平臺的協作和互動中,可以將其中一些具有普適性的規則上升到國家法律法規的層面,對于一時看不準的情況,則可以以平臺為主,繼續在各方互動中逐漸探索明晰。“十四五”時期,為了進一步促進“新經濟”發展,實施多中心化的“平臺型”監管模式,將成為一個明顯優勢。
二是“協會型”監管。為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監管中的作用,政府監管部門應督促“新經濟”行業協會建立自律機制,在發展過程中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調節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沖突,保證“新經濟”企業在健康軌道上快速發展。因此,“十四五”時期,政府對“新經濟”的監管要取得實效,須與行業協會等各類合作伙伴建立起橫向的行動線,這是新時期提高政府對“新經濟”監管績效的重要舉措。
以監管創新釋放“新經濟”發展紅利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建立起以新業態、新基建、新場景、新消費、新開放、新服務、新材料為內容的“新經濟”體系,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獲取“新經濟”紅利,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外部挑戰的有效之舉。
創新對“新經濟”的監管,發展“新經濟”,一要把握新基建機遇,厚植數字經濟發展根基,抓住算力、數據、普惠ai等數字經濟關鍵生產要素,瞄準“建設、應用、安全、標準”四大主線謀劃推進,使“新經濟”發展具備集網絡基礎穩固、數據智能融合、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創新活躍、應用智慧豐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于一體的新型基礎設施。
二要拓展新場景應用,全力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聚焦人工智能、5g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領域,以應用為核心,通過試驗空間、市場需求協同帶動業態融合、促進上下游產業鏈融通發展,推動“新經濟”從概念走向實踐、轉換為發展動能,促進科技型企業加快成長。
三要挖掘新消費潛力,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順應居民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變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消費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品質化消費需求。
四要實施新開放舉措,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疊加優勢,搭建更高水平開放平臺,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五要提升新服務效能,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主動適應新動能加速成長的需要,大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當前,黨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圍繞這一重要要點,我單位黨支部開展了專題大討論,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體會頗深。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6
結合農場深入開展的"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活動,積極思考如何歷練營銷實踐經驗,在具體營銷實踐過程中,主要探索研究微商銷售稻花香米的一些途徑和方法,使北共青品牌讓更多人熟知,家鄉的產品讓跟多人喜愛。
一、營銷實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黑龍江大米在全國是知名的,東北大米家喻戶曉,尤其稻花香米香氣宜人,無論味道、口感、色澤都屬上佳。黑龍江五常大米,全國范圍內鋪天蓋地,都是冠以"五常大米"的商標,在全國各地售賣,造成到處都是五常米,而且許多的"五常大米"都是假貨,甚至是陳大米,魚龍混雜,導致人們都不敢買"五常大米",主要是投機倒把者把"五常大米"品牌給毀了,其實真品"五常大米"無論從包裝、米質、色澤等方面做的是比較成熟的。
共青農場內大米現狀分析,近年來,農場積極發展莊園農業,在農場范圍內以合作社形式,種植加工稻米產品,后進行包裝,采取線上+線下,微商+電商等形式進行營銷,遠銷全國各大城市,與團體及個人建立了長期供應關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稻米產供銷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約的瓶頸。一是大米總體品質需要精益求精。前面說的"五常大米"有嚴格的分級包裝程序,黑龍江市場上的"五常大米"真貨居多。單看大米質量,略高一籌。提高大米質量勢在必行,質量上去了,價格才能有保證。二是本地大米生產經營應注重集約化。受本地區大米加工經營起步晚、營銷經驗積累的不厚重等客觀因素影響,規模經營是下步探索的.方向。三是包裝設計、對外推介等細節因素應更加細膩,在產品包裝和經營理念上植入具有共青特色的企業文化元素。
二、營銷過程中的點滴體會
我認為大米品質應在各項因素中排第一位的。我在具體大米營銷過程中,沒有選擇我場的大米禮盒進行營銷推廣。而是采取簡單的真空米轉包裝形式,收集共青本地米、五常大米、梧桐河大米等不同廠家不同地域的大米。通過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在同學、親朋中進行宣傳、試吃。作為北方稻花香米在南方市場是比較受歡迎的。反饋結果是質優、品質好的稻花香米脫穎而出,通過試吃品嘗后,一單就訂購了200斤稻花香米。我在實際營銷過程中,并沒有添加品牌標簽,但質優的大米是最受歡迎的。在物流運輸上,采用郵政電商平臺,全國大部分地區運費均價不超過1元/斤,是最便宜最便捷的物流快遞途徑。
三、營銷經營中的幾點建議
1、優選大米品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購買理念是大米品質必須好,價格貴點無所謂。我場水稻種植經驗豐富,種植出優質水稻不是難題,下步需努力提高的是加工環節,和后期分裝環節,甄選分級、拋光等環節注重細節,從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
2、精選大米種類。通過分級、精選把大米分成若干等級,選出精品、優品和普品。分級的優點是能買上好的價錢,按照分級后進行定價,提高大米的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3、區域內建立龍頭企業。若想提高區域內享譽度和產品綜合競爭力,建立基地+龍頭企業模式,引進大型龍頭企業,并做大做強,提高整體競爭實力。北共青大米質量過得硬,品牌叫得響,才能走出龍江,走向全國。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7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理想信念
古人說: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古人又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可見做任何事開始時往往容易,信心滿滿,精力充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因意志不堅、或因耐心不夠、或因心有旁騖,總之,最后能夠堅持下來是難之又難,走到最后的人少之又少了,所以才說完成了九成任務才算達成一半的目標。回想自己工作以來的歷程,有時也會因為取得了點滴的成績,而感到自滿,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少了向更好目標努力的沖勁;有時也會自以為工作多年有“經驗”了,就少了思考,而憑經驗辦事,開始重復“復制”“粘貼”的過程。想到凡此種.種的經歷,內心越發慚愧,慚愧于背離了自己的初心,慚愧于忘記了共產黨員的遠大使命。再看身邊那些優秀黨員代表,從他們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優秀品質。要以他們為標桿,找差距,促落實。
根據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圍繞高質量發展,對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按照市委要求,我們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務實推進,做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強化責任意識、紀律意識,保持過硬作風
責任勝于能力,因為責任本身需要能力支撐,需要使命的托舉。強化責任意識,牢記自己的使命、責任與擔當,充分發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找準自身工作中的定位、明確自身工作的職責,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干好工作,是成就事業的可靠途徑與必由之路。
強化紀律意識,做到作風過硬。把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改進作風的行動標尺,從嚴從緊抓好落實。做到“身處無人處,心中自懸劍”。要踐行群眾路線,虛心向群眾學習,多接地氣,加強調查研究,絕不能自以為是、傲氣十足。要保持清正廉潔,珍惜組織上提供的平臺,對組織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遠離誘惑、浮躁,保持知足感恩、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敢于擔當,以奮力進取的工作狀態創新作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胸懷。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增強敢于擔當的意識,倡導敢于擔當的作風。人生在擔當中成長,在擔當中前行,干事創業需要擔當,責任使命重在擔當,勇于承擔責任會使我們的工作越做越好。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兩個機關”建設,強調要使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全面擔負起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市人大探索在政務中心等行政權力集中的基層一線建立“人大代表履職基地”,將履職為民聚焦在起跑線上;在市人大網站增設電子窗口,建立“人大代表網絡履職平臺”,及時收集群眾意見,開通代表收集民意直通車。在市人大辦公室工作兩年多,深刻感受到領導和同事們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堅忍不拔的品格操守。歸結到一點,就是有著強烈的擔當精神,擔負起該擔當的責任。我們更要增強敢于擔當的自覺性、堅定性,推動各項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四、為敢于擔當者而擔當,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在強調要敢于擔當的同時,也要營造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的氛圍,更廣泛更有效地調動廣大干部職工敢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積極性。同時要解決好少數干部職工面對大是大非不敢亮劍,面對矛盾不敢迎難而上,面對危機不敢挺身而出,面對失誤不敢承擔責任的現象。只有樹立了“為敢于擔當者而擔當”的正確導向,勤人、能人才能脫穎而出;只有建立了“為敢于擔當者而擔當”的有效機制,敢于擔當的同志才會真正消除后顧之憂,甩開膀子、全身心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事業中去。
總之,使命、責任、擔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命”是前提,“責任”是核心,“擔當”是落腳點。讓我們緊緊圍繞海安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心,以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狠勁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作為新海安市人,在實現海安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堅持以黨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加快建設產業高地、幸福之城地,奮力推進海安高質量走在前列。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8
“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必須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努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推動文化產業創新。“要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特點規律和資源要素條件,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載體。更好發揮文化產業的作用,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創新,增加先進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多點突破、快速發展,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勢頭日益強勁,互聯網普及率和用戶規模大幅攀升。要抓住這一重要機遇,全面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壯大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產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創新,努力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
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已經成為衡量人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尺度,成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給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缺不缺、夠不夠”問題總體上得到解決,“好不好、精不精”問題越來越凸顯,高水平文化服務相對缺乏。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著眼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硬件”和“軟件”建設,不斷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加快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新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系統性保護,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9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衛生需求的增加,醫療質量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包括了對醫療效率、醫療技術、經濟效益、病人心理及其他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是醫院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關系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醫院各項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本著學習、交流的目的',將我個人的一些思考簡要介紹如下。
1、增強質量管理意識,建立完善的組織及制度不斷地對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教育,使全院人員充分認識到醫療質量是醫院生存之本、發展之本,是市場競爭的源泉。
2、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人才是醫療質量的基礎,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醫療質量,首先要提高人員素質。重視人才培養,并把它作為重要戰略工程來抓,在搞好人才引進的同時,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方式抓好年輕醫務人員的培養,重點是加強“三基”、“三嚴”訓練,進行年度考核,鼓勵撰寫學術論文,參加院內外學術交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3、鼓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是醫院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途徑;不僅可解決了病人疾苦,同時也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質量。
4、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全體醫務人員應養成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提高病人滿意率。
5、抓好疑難、危重病人診治。疑難疾病的診斷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搶救能力是衡量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和質量的標志。醫院應積極加強醫務人員訓練,開展病例討論、學術交流、專家講座,以提高疑難病的診治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
總之,提高醫療質量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醫院管理的重地,是一項不間斷的工作,只有不斷地加強管理、提高醫療質量,才能不斷提升醫院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保障實力,才能“適應市場謀發展,加快發展保打贏”,實現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0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的出臺實施,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意義。
11月2日,圍繞貫徹落實《總體方案》,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李俊杰常務副校長帶領發規處科級及以上人員開展專題學習,并部署安排學習貫徹《總體方案》的任務。
李俊杰常務副校長指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是學校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攻堅任務,學校職能部門要主動承擔起《總體方案》落地落實的責任,結合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全面統籌思考,破立并舉,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體舉措任務。
11月6日,發規處組織全處人員精讀《總體方案》全文,就教育評價改革的5個方面22項重點任務展開研討。精讀全文后,發規處全體人員結合學校發展和自身崗位要求暢談了學習心得體會。
大家一致認為,《總體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目標,鼓舞人心,令人振奮。《總體方案》內容圍繞立德樹人要求,緊扣“破五唯”,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破立并舉,提出了系統科學的`改革任務。在編制學校總體規劃和深入推進學科建設的過程中,應對照《總體方案》有關要求,全面梳理相關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統謀劃改革任務舉措。
大家一致表示,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奮進的姿態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各項任務舉措落地見效,為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學作出新貢獻。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1
三起質量事故給相關責任人員一個深刻的教訓,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通過相關文件及領導的關于“抓保促”主題講話,我對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結合分析得出自己的體會。針對現狀和領導的講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總結了一些觀點。“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是我們應牢記在心的,企業是時時講、周周學、月月喊,安全工作規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安全學習記錄是厚厚一大疊,那么我們對一線職工的教育究竟有多少真實效果呢?這些慘痛的案例,無不折射出我們的安全教育的缺失,表現出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尚存很大的缺陷,我們安全管理的.體系還是那么的脆弱!安全生產百分百,要做到這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安全工作規程、技術操作規程、企業紀律章程這幾件法寶,還要做到“學一行,專一行,愛一行”。“既來之,則戰之;既戰之,勝之則”,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汗”,工作的時候就應該專心工作,不要想工作以外的事情。
安全生產只有滿分,沒有及格。倉庫錯發元器件、現場升級問題及送檢產品不合格等質量事故給公司帶來很大損失及巨大負面影響。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點基礎,生產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將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即使多加幾個“不放過”也時為晚矣。在貫徹“安全第一”工作中必須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要加強個人安全技術培訓,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身素質不僅僅是安全生產管理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我們把自身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術水平,業務能力相結合,使自己具有較高的技能,較強的分析判斷和緊急情況處理能力,實現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
安全生產是企業的頭等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認真貫徹落實公司的安全生產方針,認真執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并將安全生產工作放在自己的職業價值中去。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2
高爾基說過:“幸福家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質量體系運轉良好,管理規范的組織不管是誰進行內審,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對于大多數組織來說,選擇合適的內審員,給內審員以合適的定位并適當的培訓,循序漸進的培養就顯得很重要。
首先是定位的問題,像在上一篇文章所說的,不管是組織還是培訓機構,大多把內審員定位為對其他部門的監督者、審查者。我的'建議是,內審員首先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建設者,或者是一個優秀的完善者,這里所說的建設是指本部門的體系建設。內審員應該從本部門的體系建設做起,對本部門的體系了解了,才能對整個企業的體系運轉有所了解;本部門的體系完善了,整個企業的體系運轉才能相對完善,內部審核的壓力才會降低;本部門的體系沒有問題了,審核別人的時候才有資本,說話的時候才能有理有據。這實際上是一個觀念的變革。
因此,在內審員的培訓上,不要一上來就學習標準,學習如何編制檢驗計劃、檢查表,如何給別人定罪,而是要與本公司、本部門的實際相結合,首先培訓的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概念、本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結構,以及自己所在部門的質量管理體系流程、結構和管理要點,內審要從自己部門開始,支持資源要首先從內部獲得,最后才是如何編制檢驗計劃,編制檢查表,如何對外部門審核。
最后,內審員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對待新培訓的內審員,特別是年輕人,真正的以儲備人才的態度來對待,不可急功冒進,以為簡單的三五天培訓以后就可以在體系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成為組織內部矛盾作用的工具。如果組織內各部門內部能夠堅持月度或者季度的體系自審自查,自己完善的話,一個內審員應該在本部門從事相關工作1年以上,才有資格參與對外部門的審核。
以上是我對個別體系運行不完善并且希望完善體系工作的組織的一點建議。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3
質量是一個企業生存的根基。質量是產品的基礎,更是產業的基礎,沒有好的質量做支撐,何談競爭、發展?只有堅持質量為本,才能提升產品競爭力,才會獲得長遠的發展。
一個企業口碑的好壞和它的質量是成正比的,廣告打的再響,沒有真材實料就無法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很多底蘊深厚的企業,一朝出現質量問題,多年辛苦經營積攢的口碑也會迅速敗光。很多百年老字號為何如今遭到人們的唾棄?答案就是質量出了問題,像北京全聚德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等,都曾是全國聞名的品牌,吸引了海內外大量慕名而來的人,但大多人嘗試過就后悔了,“又貴又難吃!”。所以質量的把控,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想要保持一個好的口碑,就必須要有保質保量產品,獲得廣大客戶的認同。
那質量應該如何保證并提升呢?僅僅只靠企業質檢部門嗎?當然不是,質量這棵大樹凝聚了企業每一位員工的`汗水。質量是人來把控的,員工的責任心是把控質量的關鍵,所以一個企業想要提高質量要先培養員工的責任心與業務素質。讓員工高度認同企業文化,提高他們的歸屬感,讓他們從心底認為自己是企業大家庭中的一員,與企業共榮辱。在工作中倡導團結協作的精神、從嚴從實的工作作風、精湛扎實的技術能力,從原料到產品,每一個步驟都嚴格把控,從崗位一線到高層管理,每一位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提升質量也就水到渠成了。
想要把好質量關,企業每一位員工都責無旁貸。出現質量問題,絕對不是一名員工,或著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它所反應出的一定是整個質量管理方面沒有做到位,高層領導應該要進行反思,究竟是制度沒有徹底執行,還是質量觀念沒有深入人心。全面考慮,制定對應措施,通過集體行動,共同努力讓質量意識開花結果,把質量管理全面覆蓋,長期堅守,為企業騰飛插上堅實的翅膀!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4
說到教學質量,每一位老師都有一個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使自己的教學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從個人來說,教學質量可以樹立老師良好的個人形象;從群體而言,是打造學校品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學生先天素質,家庭影響,社會環境等。有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可以改變的因素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自身素質等。
我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進,把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置于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提倡自主性學習,體現學生自主探索。以下是我得出的幾點體會:
一、改變自己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尊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為此,教師要積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真正關注學生和接納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
二、改變評價方式。
多元評價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以呵護孩子的自尊為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原有評價體系,建立起課堂規則。評價是門藝術,不是一味地說“好”,也要有相應的“懲罰”。
三、關注學生意識。
多半學生缺乏自己意識,沒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一直屬于“盲從”地位,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自己意識需要教師抓住每一件小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學生從教師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總之,我認為,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5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競爭的焦點由“數量”轉變為“質量”。質量的定義是:“一組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這就是所謂的質量,剛步入工作的那時,對于什么是質量一點都不懂,并不了解質量。但經過前段時間在廠里組織了個質量培訓學習,在學習中,讓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體會到了質量與質量管理在企業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工作中,質量管理對于企業產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嚴格的質量管理,那么會給企業造成損失。一個產品的質量需要細心的檢驗、測量合格,不斷改進產品的質量。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它包括了市場調查研究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從而使得產品做到一流的服務。質量管理簡稱為QC,在實際的`生產工作中要與QC相符合,就等于別人看了你所寫的QC,就知道你班組所做的工作。在學習QC培訓時,懂得了如何寫QC的步驟,依照QC活動程序進行開展QC小組活動。遵循PDCA循環,P表示計劃,計劃代表著選擇課題、設定目標、目標可行性分析、分析原因、確定主要原因、制定對策,D表示執行,代表著按對策實施,C表示檢驗,代表著檢查效果,A表示處理,代表制定鞏固措施、總結和下一步打算。在PDCA中,有兩個特點:一是循環前進階梯上升、二是大環套小環。懂得了運用各種作圖方法來表示數據,而在作圖時則需要在工作中調查研究和收集各種數據,以至達到QC的效果。
這就是我在學習中領悟到的知識,通過了這次的學習培訓,讓我領悟到了QC在工作的重要性,它能促進企業良好的發展,降能降耗,提高產品的質量。為此,我想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把QC工作做的更好,管理好班組的質量,把班組建設得更美好。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 16
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一項具有極強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活動。為此,我們從活動起步伊始,就把解放思想、創新發展貫穿其中,形成了運用科學發展觀研究解決制約路局和諧發展重大問題的良好氛圍。
一、學研結合,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
搞好學習實踐活動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扎實有效的學習調研,提高黨員領導干部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水平和能力,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
1.廣泛調研分析,準確把握局情,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黨政主要領導帶頭示范,路局領導班子成員堅持用三分之二的時間進班組、到工區、走線路、上機車,和一線干部職工面對面交流談心,并分系統召開了十多場專題座談會,廣泛征求干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廣泛調研和深入分析,使黨員干部清醒地認識到我局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上存在干部職工思想觀念比較滯后、重要通道運輸能力緊張、經營管理薄弱問題比較突出和制度機制還不夠健全等方面的差距和問題,進一步加深了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為學習實踐活動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2. 著眼學以致用,立足素質提高,增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我局領導干部素質能力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編寫了《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素質建設,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二次創業中展示作為》的學習資料,作為培訓的補充教材。10月14日局長龍京帶頭結合局情,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作了學習報告。在隨后的兩天集中學習培訓中,主管運輸、基建和安全的副局長,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分別就強化運輸組織、加強安全管理、推動大規模鐵路建設等重大問題,向黨員領導干部作了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專題輔導,引起了強烈共鳴。
二、學議結合,創新和諧西鐵建設思路
集中培訓結束后的次日,路局即召開了局務會議,開展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運用學習培訓成果,研究路局推進二次創業、建設和諧西鐵的重大問題。局領導班子成員和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通過面對面暢談學習收獲,共商發展大計,在創新和諧西鐵建設思路上形成了共識。
一是樹立六大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通過深入研討,大家普遍認為,要推動路局和諧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樹立大運輸、大安全、大協調、大效率、大效益、大穩定的“六大理念”。這不僅符合局情,而且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具體講,就是要樹立“運輸一盤棋”思想,將運輸暢通擺在龍頭地位;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樹立以團隊作戰為主的“大協調”意識,保證全局整體利益最大化;樹立“大效率”意識,打破部門和系統界限提升整體效率;樹立“大效益”理念,推行精細化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樹立以關注民生為導向的“大穩定”理念,將改革發展成果廣泛地惠及職工群眾。從而實現全員思想觀念的大轉變,為推進二次創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推進二次創業,創新機制、完善制度。今年三月,路局新班子組建后,提出了全局工作在既有平臺上實現新飛躍的“二次創業”發展思路,并制定了八項總體目標。大家在討論過程中普遍認為,圍繞“二次創業”目標,路局在創新和完善安全生產、施工管理、多元發展、人才培養使用、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和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實踐證明這一發展思路和總體目標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部黨組提出的建設和諧鐵路的要求。必須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創新完善制度機制,將“二次創業”實踐不斷推向前進。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統籌發展。通過對實施“安質效”管理考核辦法等改革措施前后干部職工精神狀態的對比,認識到不斷提高職工生產生活質量、提升鐵路服務社會和人民群眾的能力,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也是推進企業發展的根本所在。必須牢固樹立“職工利益無小事”的觀念,重新規劃生活線、文化線、衛生線建設,盡力解決一線職工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全局職工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充分發揮鐵路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的作用,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優化客貨運輸產品,提升“窗口”服務水平和質量,形成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學改結合,破解制約改革發展難題
從學習實踐活動一開始,我們就堅持邊學邊改,以學促改,學改結合,積極破解制約實現“二次創業”目標任務的難題,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和安全運輸生產兩不誤、雙促進。
創新安全管理機制和手段,提升確保安全的軟硬件品質。針對山區鐵路安全卡控難度大的特點,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延伸科技保安觸角,建設路局安全生產指揮系統,整合與開發各系統管理資源,形 成全局運輸安全集中統一指揮的大格局。結合既有線施工安全控制難點,推行施工網絡圖、施工負責人動態管理機制和工程施工預介入制度等,從源頭上把住施工質量和安全關。結合基礎裝備落后、工作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強力推進隴海線安全標準線和寶成、陽安線安全放心線建設,同步提升安全硬件、軟件質量,修訂完善各項工作標準171項,技術標準233項,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改革完善運輸組織機制,不斷提高運輸效能。結合現場運輸生產組織難題,在寶雞、安康、新豐鎮三個編組站推行“站機一體化”管理,將原先由機務段管理的調機及其乘務員統一劃交車站,最大限度地挖掘調機潛能。加強限制區段運輸組織,確保西部路網暢通,使分界口交接紀錄不斷刷新; 打破系統間的界限,在較大站區建立片區聯勞會議制度,形成相互溝通、密切協作、高效運作的良性機制;針對運輸市場新變化,加大客貨營銷力度,變“等貨上門”為“上門找貨”,大力推行規模化、集約化運輸,加強戰略裝車點建設,實施路企直通,有效釋放運輸效能。同時,不斷優化運輸組織、勞動組織和生產組織,整合機械動力設備、生產資源、房屋資源、閑置土地資源等,提高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促使全局各項工作又好又快全面發展。著力解決民生民憂,凝聚推進二次創業之力。積極為漢中、略陽、虢鎮鐵路地區地震受災職工家屬籌備棉衣棉被、取暖用具等防寒過冬用品,讓災區職工家屬過一個舒心溫暖的冬天。加快災后重建工作,爭取早日完成2328戶、1728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為受災職工家屬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進一步加快廉租房建設,讓生活困難職工盡早住上舒心房。推出沿線站區伙食團達標建設新舉措,優化整合設施簡陋的小伙食點,通過開展伙食團品牌菜大賽,使沿線偏遠山區2萬多名一線職工吃上舒心飯菜。
【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0-10
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范文03-23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選41篇)07-04
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9篇)02-27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03-23
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5篇)09-11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心得體會(通用26篇)07-04
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07-07